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一步夹一骑团阵滚进」是种怎样的战术? 第1页

  

user avatar   cao-bian-jiao-7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更新

与本问题下

@顾则羽 桑的答案联动

他老的一些说法我认为比我后面的想法更有说服力一些

以下原答案

谢邀

列个目录先

1,序论

2,采用此战术的原因之一:清军武备的改变

3,采用此战术的原因之二:长毛化捻军的由来和演变

4,长毛化捻军的战略战术和战场实际战法

5,个人设想和结论

++++++++++++++++++++++++++++++++++++++++++++++++++++++++++++++++++

序论

前些年有部片叫最后的武士,里面渡边大光头等人饰演的武士们一反史实常态,个个不屑于使用火器

但是当其造反(看起来更像兵谏)后和政府军交手时

则要面对一个问题:片中只装备冷兵器的武士们,怎样才能抵消近代化全火器装备的政府军的火器优势?

片中武士一方非常鸡贼,先是冒着炮诱敌,然后引诱敌军冒进,然后切断冒进敌军和本部的联系,最后乱箭交加完后,趁机杀出,以肉搏抵消敌军火器优势,让政府军最大的火器优势无以发挥

而在这部电影的原型事件之一的西南战争发生的十几年前,一场规模浩大的内战已经接近尾声

其中的一方国破家亡,装备更是劣化到以冷兵器为主,人数也不占优势

另一方则是在列强援助/大力采办下,兵器同西方先进水平看齐,兵力也占优势,士兵素质也不差

听起来悬念不大的战斗,其中优势的一方却屡屡吃瘪,以至于优势一方的主帅被人如此抢白也只能哑口无言

中国利器无出其右的这数万清军,屡屡吃瘪,枪炮不能再施的原因竟是····

好吧不玩标题党那套了

回到问题上来,题主问的这个战术,其实就是为了让清军“枪炮不得再施”而实行的的,如

++++++++++++++++++++++++++++++++++++++++++++++++++++++++++++++++++

楼上的 @梁鸿 所述

“ 步兵能更快的达到预定阵地向清军发动攻击 ”

不过他好像认为这一时期长毛化捻军的对手是“ 王朝末代的军队 ”这种通常来说都是鰯的代名词一样的玩意,唔,如果我对这个词在此处的用法和意义理解错误的话还请指出

(顺带那位步兵拨开长矛森林的是走错片场了还是观测到的另外一个世界线里清军还在搞枪阵?)

如果没理解错的话,事实上,长毛化捻军此时的对手,可不是什么王朝末期的鰯,而长毛化捻军之所以采用这样的尽速贴脸战术,其一是因为其对手的转型:





这一时期,淮军装备更为西洋化,湘军战斗力经过裁汰之后也没多大损失

+++++++++++++++++++++++++++++++++++++++++++++++++++++++++++++++

反倒是这时候的长毛化捻军,某种意义上才是“王朝末期”的丧家之犬:

长毛没了天京,捻军老家被屠

这里得说到为什么是“长毛化捻军”,这个时期的捻军和之前又有什么差异

这是捻的起源的几种说法



结社+乡里串联

诸君可以往两汉的某些豪门身上想,也可以往天地会身上想····

也可以往义和团受招安前时候的状态想····


咳咳

前中期双方联合作战程度有限,或是干脆听封不听调,原因大略如下所述


这一时期的捻军性质大概如此


后来长毛先扑了,长毛扑之后紧接着捻军被腾出手来的清国也按扑了,此时,捻军性质就不得不改变了



这里就说到其改变的原因之二

丧家之犬+对面洋械列装越来越多+人数劣势不说,这时候的战场形势也不允许他们再玩之前的阵地战了


(这里的新军即指长毛化捻军)

+++++++++++++++++++++++++++++++++++++++++++++++++++++++++++++++

于是相比之前的阵地战和各种以一城一地为中心的争夺战


(捻军的阵地战和圩寨战)

这一时期的长毛化捻军是这样的····





避实击虚+不多做缠斗

当然,一味靠躲和不缠斗也是不行的,那要打的时候怎么办呢?





先是带着官兵放风筝,

放累了呢就睡觉,没问题的(大雾)(划掉)

放累了呢,就该下手了,当然下手也得挑时机


趁对面没列好阵之际过去下手


概括下差不多就是这样

当然上面讲多了都是战略和战术层次上的,实际战斗起来又是如何呢?


步兵冲锋的同时马兵抄袭,实际战例如下


顺带一提的是,因为长毛化捻军极注意收集马匹,所以不少“步贼”是骑马的类龙骑兵,

所以有此一说: 近则掠马最多,即步贼亦均乘马。临阵则步贼下马,挺矛攒刺,而骑贼分剿官军之后

顺带这里得说到那个一步夹一骑,有的版本里夹字是挟字,当然意思都差不多

我军以枪炮轰击,贼马闻槌声腾扑愈猛,瞬息已逼阵,枪不得再施;又喜以一步夹一骑为团阵滚进,官军以此益畏之

个人寻思,上面贴了这么多例子,两件事起码应该是共识了

1,清军火力强过长毛化捻军无数倍

2,长毛化捻军想反制,只有尽可能快速冲上去贴脸肉搏使得清军“枪炮无法再施”以抵消清军的火力优势

+++++++++++++++++++++++++++++++++++++++++++++++++++++++++++++++

所以我个人的结论是,这个可能是马兵带步兵同骑(步兵挟着马兵,脑补下乘摩托车后座的姿势),尽速缩短距离贴脸之后扔下步兵,以达到如下效果——这部分似乎是我理解有误,参见开头 @顾则羽 桑的联动答案


本质上讲,这就是通过尽速贴脸肉搏来使远程火力优势的敌人丧失其火力优势的事

不过骑兵冲脸在洋枪刺刀的环境下未必能发挥出多大效果,所以加带步兵来配合什么的····

应评论区知友要求追加参考书目

图一出自《湘军记·平捻篇》

图二三论述淮军转变出自罗尔纲老先生的《晚清兵志·淮军志》

图四出自罗尔纲老先生的《太平天国新军的运动战》(旧名《捻军的运动战》,在《困学丛书/困学集》中有收录)

图五六七论述捻这一词的起源部分出自罗尔纲老先生的《捻军分期考》

图八一庄有捻一庄安····出自马杏逸《捻逆述略》

图九初之捻匪与长发为二····出自黄恩彤《捻匪刍议》

图十和十一图十二····XX阶段出处同为《捻军分期考》,下面李鸿章上奏长毛把捻军调教的难对付了的史料原文出自《擒歼巨酋请奖吴毓兰等片》

图十三····太平天国新军的人数比从前少得多····同出自《太平天国新军的运动战》

图十四十五捻军的阵地战史料原文图里已经给出出处了

图十六十七出处图里已经给出了

图十八十九李鸿章报告淮军情况的两张同出自《太平天国新军的运动战》

往下直到“什么叫做不意”那张,出处同上

再往下“步贼长竿”出自《曾文正公家书》卷十《致浣弟》

“捻匪长处”出自《曾文正公批牍》卷三《批老湘营刘镇松山禀报剿败巨股捻匪大获胜仗由》

往下“初三日····”出自《李文忠公奏稿》卷十一《援陕湘军获胜折》

最后一张出处同为《太平天国新军的运动战》


user avatar   gu-ze-yu-5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能这么讲。在当时的背景下。一人兼任多个藩镇首领是常规操作。比如王宗嗣。曾经任安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看账面实力的话。卧槽。从哈萨克斯坦到山西,所有边军全归这哥们一个人管。然后呢?不也没出事嘛。

安禄山任三镇节度使。看起来很屌。其实他也就是在范阳和卢龙两镇树大根深。任河东节度的时间并不长。如果让河东军打蛮子。安禄山做得到。但是让河东军南下。安禄山并没有那个控制力。叛乱以后的河东军也印证了这一点。

至于说为什么给安禄山干了三镇节度使。是因为即便如此。安禄山也并没有挑战中央的能力。老皇帝是这么认为的。事实也的确如此。

所以问题的根本在于。老皇帝可能是懒政、怠政。但并没有老年痴呆。问题的关键。是。安禄山石乐志。搞起了一件根本没有任何可能成功的叛乱。

然后结果就是老皇帝一通神级微操。把半年可以搞定的事情拖了8年




  

相关话题

  历史上有哪些发生在宫廷里的盗窃案件? 
  知道自己老婆出事儿为何武大郎都敢踹门而入,而林冲却只能被欺负而不反抗? 
  如果你可以穿越到古代当一个星期皇帝,想当谁,会做些什么? 
  为什么大禹之前是禅让制,而之后的夏朝却变成世袭制了? 
  弓箭手的箭筒是如何保证箭支不散落的? 
  后金(含清初)的骑兵似乎很厉害,但马匹从哪儿来的? 
  罗马军团具体是如何对抗骑兵的? 
  古代女扮男装如果进官场被发现怎么判?死罪还是封个什么夫人吗?把脉能判断出男女吗?为什么女扮男装不会被发现? 
  鲁智深出家前用的什么兵器? 
  三国时期,军阀混战,他们的工资从哪里领? 

前一个讨论
二十五万预算,能买什么偏性能的二手车?
下一个讨论
微信和苹果,你会选择哪一个?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