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这个一键生成视频是什么鬼,且容我试试。
我国古代呢,叫做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
什么是专制主义?简而言之一句话,叫做“伏候圣裁”,一切都由君王说了算 —— 至少名义上是如此。哪怕权臣当政,哪怕强臣弱主,权臣们依然得假借君王之名发布政令,直到他篡夺君王之位,才能以自己的名义发布政令。
什么是中央集权?其实就是今天说的“中心化”—— 中央通过掌握财政权、人事权,以及必要的强制手段(比如军队),让分支组织高度依赖中央,使中央的指令对地方拥有强制性,形成一个高度组织化的管理系统。
题主所说的“专制制度”,是指的专制主义?还是中央集权?还是二者之和呢?
个人认为,对中国而言,中央集权是必然的,而高度的中央集权延长了君主专制在中国的寿命。
说老实话,东亚真的是“地狱本”。与环地中海地区相比,这里太不适合生存了。在我们的祖先用大规模的水利工程改造本地区以前,这里的生存条件可以说是相当的恶劣。
夏天高温多雨,冬天寒冷干燥,教科书上的12个字讲述了一个极为残酷的现实:中国春夏多洪涝,秋冬多旱灾、蝗灾、雪灾。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想象一下,有那么甲、乙、丙、丁四个部落,都在大河两岸,分属上下游。
夏天,甲部落被水淹了,冬天遇上雪灾、旱灾,甲部落粮食就不够用了,只能向邻近的乙部落借粮、借宿;下一年,乙部落遭灾,又向甲部落借粮。
久而久之,两方因为长期的合作关系,合并成了一个部落,又因为每年都有迁民、救灾的需求,逐渐形成了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来调配人力物力。
丙、丁两个部落遭遇和甲乙类似,但两方并没有合作,而是相互“趁火打劫”,最终一方彻底被征服,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政权。
......
天灾是提高组织度最好的催化剂,生存压力要求中国地区的人类们必须“抱团取暖”,形成一个高度组织化的管理系统来提高人类的生存率。
中国人对大自然的改造则进一步强化了本地区的组织度和集权水平。
“大禹治水”听过吧?水利工程可以改善中华地区“夏涝冬旱”的残酷现实,而水利工程的建设涉及人口登记、人口动员、物资调配,等等一系列麻烦事。这就要求“朝廷”进一步强化集权水平和组织度。
游牧民族的地缘压力也强化了中国的集权和组织化水平。
在黄河流域的竞争中落败的势力,最终被排挤到不适宜耕种的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西北方,成为草原上的游牧部落。
冬天,水草减少,草原上竞争的失败者面临灭顶之灾,于是他们选择南下劫掠。这样的外部压力进一步强化了内地各个诸侯政权的组织度和中央集权水平。尤其是每当世界气温持续下降,小冰期到来、降水线南移的时候,也是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冲突最激烈的时候。
在游牧民族这个问题上,环地中海地区是吃了好几次大亏的,大家猜猜为什么奥斯曼帝国说的是突厥语?
中央集权给了中国当强的稳定性和抗脆弱能力,但恰恰也是高度的中央集权使得中国的历代王朝缺乏“灵活性”,深陷土地兼并的怪圈无法自拔。反而是靠外部文明的冲击,才醍醐灌顶似的跳出了“土地资本”魔咒,然后又依靠自己的独特文化优势,迈步追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