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走向共和》有哪些会误导人的错误? 第1页

     

user avatar   Orzhu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走向共和》继承的是康有为、梁启超那套历史观,而康梁是历史发明家,他们的学说很多现在都被茅海建、孔吉祥、马忠文、马勇等人通过查阅清宫档案、各类当事人日记、日俄英等国解密文件驳斥了。

比如首先改革派本身屁股就很不干净。举荐康有为最重要的人物是张荫桓,张荫桓曾经遍访西方列强,是当时清帝国影响力最大的改革派高层,而此人又和康有为是同乡,自然鼎力给光绪帝推荐康有为。可张荫桓在北洋军舰采购和英德贷款二事上都收受了巨大贿赂,因此受到很多人的唾弃。康有为想给自己的弟子梁启超安排一官半职,同时想增加《时务报》的销量,因此请求将名义上的民营报纸国有化,给梁启超一个身份。进步人士的私德和改革理念就是这样的。

其次变法中改革派本身为了权力就有矛盾。由于保守派上书斥责康是张荫桓的手下,搞团团伙伙,加上张荫桓的受贿问题,因为据孔吉祥研究康有为的两个密友曾经上书要求查张荫桓。同时张荫桓也觉得康有为过于激进,因此主动开始和康梁保持距离,在和日本大使交流时故意没有提光绪帝想让康有为去日本参观的事情。加上戊戌变法后,清廷迫于英日等国压力,赦免张荫桓,称其不是“康党”。因此由于这些事情,在戊戌变法后两方都根本不提曾经密切的关系。

屁股不干净、改革理想不纯、窝里斗这些问题由于电视剧篇幅的关系,减少人物、矛盾当然可以,但《走向共和》对李鸿章的描述完全是继承梁启超的《李鸿章传》,是一种彻彻底底的美化。真实的李鸿章虽是干吏,但远不是电视剧里描述的那样有为。

李鸿章一直就是亲俄派,根本就不知道变通。先不说其在新疆问题上先是绥靖,后来各种判断错误,差点就造成丢新疆、失伊犁;就说辛丑条约他力主先与俄签订协议的想法,就差点让中国亡国。当时俄国主动接触中国,表示愿意交还东三省,但要索取一些苛刻条件。对此刘坤一、张之洞等人都反对,就连电视剧里非常无能的庆王也反对,认为对俄单独和谈,会造成各国对中国不满,而李鸿章却力主与俄国单独和谈。

李鸿章的战略眼光在哪里?辛丑条约是1901年签的,1902年日本就和英国签订同盟条约了,1904年就是爆发日俄战争了。如果当年清政府听李鸿章的,中俄关系走近,你猜猜日俄战争中国还有可能中立么?中国一二战队站正确了都先后丢了青岛、旅顺、外蒙古,日俄战争前如果队站错了,结果很可能连底裤都没了。

晚晴俊杰是碌碌无为的一代,那批领导人、改革派、军事家从崭露头角到谢幕的40多年间满篇都写着“平庸”二字。如果他们都配得上“杰出”二字,那1949年后十年那群共产党员的成就真不知道该咋吹了。


user avatar   qiong-dz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前面有人说的很好,对日本的刻画非常幼稚。

我再说重一点,非常荒唐。

甲午战争获得的赔款应该怎么用?明治宪法规定:政府制定预算,要经过国会的表决。

所以应该是首相伊藤和藏相(日本的财政部叫大藏省)松方正义联合制定,交给国会表决,如果国会不同意,就得修改。

到了走向共和里面,这么重要的一个宪法程序,变成了天皇一句话决定的事!

这是君主独裁,绝对不是君主立宪!

有关日本的场景,都在刻意在塑造天皇“英明神武”的形象。

天皇捐款造军舰,天皇的钱哪里来的?是天皇自己打工挣得?不,这是明治政府把国有财产转移到皇室的结果!不但将过去幕府的大量宫殿宅邸无偿送给天皇,还根據松方正義的建議,把日本銀行,正金銀行的國有股”献“给宫廷。

根本目的就是岩仓具视说的:国家预算不一定能通过,修改也需时日,但官员薪水和军饷都不能拖欠,因此皇室财产作为政府小金库使用。

而日本人千呼万唤出来的国会,则被刻画成误国的机构。

本剧拍的失败之处在于,它不断的提示我们,甲午战争不是专制和立宪之争,而是庸君和圣君之争,日本不是强在立宪,是强在碰上了一位英明神武的天皇。

从这个角度讲,走向共和可以改名叫:走向专制。


user avatar   pearlphoenix 网友的相关建议: 
      

张黎的电视剧中对明清官场斗的刻画一直很精彩,但在走向共和里面,只要涉及到日本的戏,几乎所有的情节都非常幼稚,并且完全脱离史实,主要表现在

1,几乎看不到日本政治家的权谋和内耗。实际上明治时期日本新兴的政客们按照各自的地域出身内斗撕逼是常态,就比如剧中主要描写的三个日本政治人物,首相伊藤博文、海军司令伊东佑亨和外相陆奥重光,其实历史上他们之间的关系一直不怎么样,经常互相拆台。而且不仅是政客,连军队内部也分派系,类似北洋海军里的粤系和闽系,日军里面萨摩系的海军与长洲系的陆军也是多少年来一直互相瞅不顺眼,然而为了做艺术对比,剧中的日本军队也好职业政客也好,全都是打了鸡血一样上下一心。事实上当年如果日本的官僚政府真的能这么高效,也轮不到军队里的愤青们隔三差五就要搞天诛杀鸽派大臣们了。

2,天皇的人设尤为失败。剧中的明治动不动就拍桌子,瞪眼睛呵斥下人。实际上几千年来历任日本天皇都是从小就被教育成不高声说话,不轻易表态,喜怒不行于色,身体每个动作都必须合乎宫廷礼仪,甚至在人前打个哈欠都是被禁止的。如果天皇在公开场合表现不得体,身边的宫内厅官员会马上低声提醒。要知道即使到了21世纪,在一次天皇家族的公开活动中,皇太子妃雅子因为没按祖例走在皇太子德仁的身后五步远的地方,而是跟皇太子并肩走,就被宫内厅夹枪带棒地损了一通没教养,身为礼仪道德典范的天皇又怎么可能会当众失态。历史上的明治,是跟乾隆一样喜欢作诗(史载明治一辈子做过9万多首和歌,不过这个数字可能有很大水份),喜欢踢球和听留声机这种时髦的活动,跟乾隆更像的是,他也很喜欢糟蹋古董文物,比如他经常玩刀剑互砍来试剑,上杉谦信的几把刀就是被他毁的。另外,明治非常喜欢牛排和红酒,从来就没有像剧中描写的那样为了买军舰而饿自己的肚子,有餐必有肉,有肉必有酒。这部剧里的明治的一言一行,那不叫日本天皇,叫张作霖。

明治的这张照片是甲午战争之前拍的,当时他已经顿顿红酒+牛排,吃成了糖尿病

3,对日本人全民众筹买军舰这事儿,拍得跟当年中国人大炼钢铁一样,当然可以说这是艺术加工,不过这不是历史。日本当时本来是不富裕,军费基本上就占了政府支出的一半以上(此处数据是我的记忆,如果有错误请指正,另外知乎上有很多大神有准确的数据),跟清朝打仗几乎是砸锅卖铁甚至预支了后面好几年的预算了,所以人家最后要2亿的战争赔款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赔款的绝大部份是赔日本陆军和海军的军费)。至于演日本花姑娘为了支援国家自愿投身吉原的大保健事业,拜托编剧你是不是看了一部望乡就以为全日本的女人都是翻墙远征FB的爱国小粉红?

4,对于甲午战争的起因,剧中的日本人从天皇到首相到军队甚至是一万日元都要打,其实镇压了东学党暴乱之后,伊藤博文本来是跟李鸿章商量好两国各在朝鲜驻军3千人,也就是“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那个路子,毕竟朝鲜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马仔,日本能插上一脚已经属于外交胜利了。但没想到老乡山县有朋有一个超越丰臣秀吉的大梦想,一口气往朝鲜送去8000人,李鸿章一看傻眼了,自己这边的人少怕袁世凯受欺负,于是继续增兵过去,结果在海上就碰到了严阵以待的联合舰队,汉城这边日本陆军直接在袁世凯家的大门外面架炮(袁世凯的家就挨着朝鲜王宫),等把袁世凯吓跑,马上就一路平推打到平壤,这完全就脱离了以伊藤博文为首的政客们预想的剧本。当然明治就是一个橡皮图章,日本天皇是家族祖传秘方,职业背黑锅。

织田大魔王、阪本龙马什么的那都是俱往矣了,当今日本人最爱戴、辨识率最高的历史人物还数这位谕吉大叔

5,明治时期日本的政客好歹都是幕府时代各藩出身的武士,都受过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除了祖传的抡刀砍人的技能,都是会写汉诗能看论语的,不是随随便便去吉原花钱玩花姑娘的街头混混。日本的普通车夫攒点钱就能去大保健的地方,政府驻清使节一回国见完天皇也去,这是要与民同乐吗?当然不是说这些政客都是正人君子,比如伊藤博文就喜欢艺妓,不过人家玩的都是档次有三四层楼那么高、专门跟公卿贵族们吟诗唱对的风雅名妓,就这样明治都曾暗示过伊藤博文好歹也得顾及一下自己的政治形象。

日本的“芸者”,也就是艺妓。基本上都从小受到严格的训练,能歌善舞,会吟诗也会书法,可以满足政要富豪精神与情感上的需求。

英国人拍的明治时代艺妓素颜,直到现在艺妓都只是官用,商用,老百姓用不起。

这才是民用的遊女,同样是明治时代外国人拍的老照片。遊女都坐在栅栏里,嫖客就在栅栏外向里看,看中了就进去指名。

6,对于北洋水师的史实不想多说了,一句话,北洋的炮弹是实心弹不是因为没钱买开花弹,是因为当时清朝海军的作战思路还是用实心弹,不光清朝,欧洲美洲当时也没有完全淘汰实心弹,用实心炮弹打穿铁甲,用军舰撞军舰(北洋舰队里专门有撞击舰),这都是19世纪海战的常态,只是日本喜欢用杀伤力巨大的开花弹而已。另外对于吉野号,真的不是因为清朝买不起所以才被日本人勒紧裤腰带买走了,是人家日本人定制的:1891年日本政府找英国船厂定做,1893年交付,而慈禧过生日是1894年的事。当时日本跟清朝摩擦升级,李鸿章要买的是智利军舰,但是智利人也不傻,看得出清国是急着买,你们大清国不是有钱嘛,于是坐地涨价,李鸿章拿不出这么多钱(户部不批)所以就没买成。



2/21更新

7,片子只要演到日本的高层,从天皇到首相,几乎全都是清一色的大礼服,挂满了勋章。伊藤博文这种文官政府的内阁总理,还有其他的官员,又不是要进宫觐见天皇或参加外交酒会,天天穿着挂着绶带的大礼服是几个意思?现在能看到的那个时代的照片,都是天皇和大臣们盛装标准相,所以是清一色的大礼服,但平时人家怎么可能天天这么穿?当时日本的官僚在着装上已经西化,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就是穿19世纪的西装(下摆比较长)。至于天皇的穿着,在重要的场合比如阅兵、出巡或出席国会开幕时,明治一直穿着捂得严严实实的军装,三伏天也不例外,但在皇宫里接见少数重要阁臣听政的这种半正式场合,穿的是类似军服的立领装(大正、二战前的昭和也是如此,二战后昭和改穿翻领西装)。这一点在美国人拍的最后的武士里就还原得很好(服装师做了大量的资料查阅和准备工作)。另外,在日俄战争时期,因为军情紧急,有一次明治一大早被叫醒,来不及换正式服装,穿着简易和服就接见了伊藤博文,但这已经是例外中的例外。

8,关于服装的bug在张黎的剧里非常多。走向共和里有一段伊藤博文、司令伊东佑亨以及陆奥重光着上身穿着四角短裤在海边商讨侵略朝鲜的计划。第一在当时日本人还没有四角短裤,三角的也没有,男人的内裤是兜裆布,也就是ふんどし(姜文的鬼子来了在这一点上面就还原了细节,马大三送花屋小三郎回日本陆军驻地时,那帮日本兵穿的就是这种兜裆布),现代的内衣裤是二战后在日本普及的。(买一送一说一下,日本一直以来是男人穿兜裆,女人在外衣里面是没有内裤的,明治维新时代也是如此。在大正时代东京有了高层建筑,女人登高的时候容易被下面的人看到,因此才开始在和服里面穿西欧的那种女式灯笼内裤)。第二,长州出身的伊藤博文、纪州出身的陆奥重光以及萨摩出身的伊东佑亨三个人既不是一起嫖过娼的老乡也不是一起扛过枪的战友,而且互为政敌,彼此之间怎么可能毫无芥蒂地袒露身体?想象一下安徽人李鸿章、河北人张之洞和江苏人翁同龢三个老家伙一起脱光光在海边晒日光浴的画面吧⋯

ふんどし长这个样子,日本男人穿了一千多年

1931年东京白木屋百货商场大火,因为很多穿和服的女人怕从窗子跳下逃生时被围观群众看到裙底风光,宁愿被烧死。从此以后日本的女人也开始穿内裤。



2017/1/6更新

9,关于甲午战争的失败,由于这些年国内的宣传,大家一直以为主要原因就是慈禧修园子挪用军费导致北洋海军没钱买军舰,另一个是北洋海军在军事上一败涂地。其实北洋海军的军费被挪用并不是从修颐和园开始的。光绪朝只要一有什么财政困难,比如修河道缺钱了,都会从北洋的军费里面挪出来急用,反正用完也不会还,这已经成为惯例。修颐和园也是如此,挪用就挪用了,李鸿章也习惯了。而清日开战后,大东沟海战只是遭遇战,北洋海军并没有受到致命打击,决定甲午战争结果的是淮系的陆军全线溃退,先是丢了平壤,然后丢了旅顺,结果日本陆军从旅顺跨过渤海湾进入山东包抄威海卫的北洋海军的后院时,身为帝党的山东巡抚李秉衡非但不派兵对北洋海军给予支援,反而对日本陆军一路开绿灯不准沿线绿营兵抵抗,导致日军长驱直入,不费吹灰之力占领威海炮台,用北洋的大炮攻击被联合舰队堵在海港里的北洋舰队,被包了饺子的北洋海军只能投降。

国之栋梁李秉衡。甲午开战从安徽调到山东做巡抚,以清日战争为“北洋家事”为由既不派兵阻挡日军登陆(日军1月20号开始在山东登陆,21号李抚台发电报上奏朝廷日军已到山东,到23号日军全部登陆完毕,4天里李抚台一直按兵不动,就差给日军送粮食和花姑娘犒劳慰问了),在日军围攻威海卫炮台时也拒不增援,目送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日军在1月20号登陆,北洋海军在3月17号投降,2个月的时间里有调动山东省内驻军权限的李抚台多次拒绝丁汝昌的求救)。甲午惨败后在李鸿章去签马关条约时,李秉衡的爱国心又找回来了,跳出来痛骂李是卖国贼;马关条约签完之后,日军开始撤军,李抚台又像打了鸡血一样,上书光绪皇帝说这事没完,咱们撸起袖子跟小日本接着干。为了记念这位伟大的键盘爱国政治家,某省人民还给他树了一座纪念碑,其实这座纪念碑应该由乃木希典给他建才对。


2017/1/8更新

10,讲一下剧中日本妹子为了支援国家买军舰,毅然投身大保健事业的扯淡情节。这段从头到尾完全是中国人的YY。当时日本是东北青森,九州熊本这些穷山沟里的女人为了吃饭(男人死在甲午战争或日俄战争了,当地由于气候寒冷或地势多山,女人无法从事农业生产),才会自愿去做这一行,后来到二战时期,日本国内粮食和各自资源短缺,也有不少日本妇女为了活下去而自愿参加慰安妇。另外日本妹子给男神写信建议他去糟蹋清国女人,这编剧简直弱智+直男癌到了晚期。战争期间再怎么洗脑,日本人也只是鼓励亲人在前线奋勇杀敌为国捐躯,哪有希望自己老公儿子去糟蹋妇女的母亲和妻子?还有一个明显胡编的情节就是明治时期东京小商贩的女儿纯子跟亲王的儿子昭彦相爱,这种剧情跟玉皇大帝的女儿七仙女下凡去池塘里洗澡,被养牛贫农董永看上然后就结婚了一样属于屌丝神话。日本皇室之前没有跟平民通婚的惯例,第一个是谁?是现任天皇明仁。战后他连相亲了三四次都没成功,贵族都不愿意把女儿嫁入天皇家受这份罪,最终屈尊追求到了日清的大小姐。在1890年代的时候,别说皇族跟普通老百姓发生恋情,就连接触的机会也不会有,公主王子去平民学校念书,那是二战之后的事了。

大正昭和时代因为贫穷被父母卖掉去大城市打工的青森妹子。运气好的当保姆或店铺学徒,运气不好的只能站街了。

当时的职业介绍所,帮助贫困地区的女孩子脱贫,谱写了一首首来自大山的女人的正能量赞歌。


user avatar   gong-ke-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对优秀炮术的期望不是首发命中,而是第三发命中。

海军检阅中邓世昌“首发命中”那个桥段,在内行看来唯一的可能就是撞大运,并不能证明任何东西。


user avatar   li-yang-1-75-67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所谓《雍正王朝》、《走向共和》、《大明1566》,都是政治斗争剧而不是历史剧。写历史事件总是不自觉的带入甚至影射当下的事件,缺乏眼光。


user avatar   ma-bo-y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当年我第一次看《走向共和》,看到第23集时最为震惊。这一集主要讲的是戊戌六君子就义。谭嗣同慨然吟出一首绝命诗:

等等,这首诗跟我小时候背的不一样啊。别的不说,“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是多脍炙人口的名句啊。

接下来,康有为、梁启超在海外召开记者会,在会上梁启超动情地谈起了谭嗣同的绝命诗:

这回的词儿总算是我熟悉的了,可剧情上却前后不一致。到底谭嗣同写的是哪一首啊?

突然,记者群里跳出一个叫王照的人,直斥梁启超为了争取同情,篡改了谭嗣同的诗。

这可真是令人震惊了,原来谭嗣同那么有名的诗,居然是伪造的。这可真是令人玩味的历史真相。

剧中说破这件事的王照,并非虚构人物。百日维新中,他担任礼部主事,因直言顶撞上司,咆哮公堂,却得到光绪帝赞赏,革了礼部六位堂官。戊戌变法失败之后,他也逃到了日本,却和康、梁分道扬镳,到处对人说康、梁各种为了宣传而造假的事情,并披露了很多变法内幕。后世研究戊戌,王照的回忆也是重要的史料来源。

虽然在史实上,王照没有在记者会上直斥过梁启超,也没提出过谭嗣同伪诗论,但编剧把这个人物安排在这里,恰如其分,是下过功夫的。

那么,这个梁启超伪造谭诗的桥段,是编剧原创的吗?

不是。

这个伪诗的说法,是出自《温故戊戌年》转引的台湾学者黄彰健《戊戌变法史研究》。

那么黄彰健又是从何而知呢?

按照黄彰健在《论今传谭嗣同狱中题壁诗曾经梁启超改易》这一章的考据,他找到了一本出版于光绪三十四年的《绣像康梁演义》,里面说六君子伏法之前,林旭忽然吟了两首诗:

青蒲饮泣知无补,慷慨难酬国士恩。欲为公歌千里草,本初健者莫轻言。

望门投趾怜张俭,直谏陈书愧杜恨。手掷欧刀仰天笑,留将公罪后人论。

黄彰健的推论逻辑是这样的:“《康梁演义》虽系小说,但其所记林旭第二首诗:‘望门投趾怜张俭’,则显与今传谭《狱中题壁》诗词句有雷同处。《康梁演义》所记此诗实值得注意……由于梁、谭关系密切,而梁又声名赫赫,交游广阔,人们遂认为梁所记谭此诗应得自可靠来源,真实可信,《康梁演义》讥讪康梁,已不能引起人同情,而其书系演义体裁,记事多误,故读者虽见‘望门投趾怜张俭’一诗与谭狱中诗辞句有相同处,亦不起疑惑。现在由于我发现康梁为了伪称保皇,造的假历史太多,对康梁所记,心存戒惕,因此,我对《康梁演义》所引‘望门投趾怜张俭’一诗,反另眼看待。”

也就是说,黄彰健认为这本小说里林旭的第二首诗,和谭嗣同的绝命诗很像,而康梁很喜欢伪造,所以很可能不是林旭写的,更符合谭嗣同的风格,所以他的原诗被梁启超篡改过了……

这个推论,实在是有点跳跃,但至少指出了最原始的史料出处。

可巧我去年无意中得到了《康梁演义》的影印电子版,高高兴兴打开,准备研究一下。

可我打开第二页,就觉得有点不对了。

元始天尊、如来佛祖和孔子,这什么情况?这是封神演义吗?再往下一页,除了康梁之外,居然还有个外国教主……

赶紧再看回目:

第一回 国阜民安万方向化,狼前狈后二宿潜逃。

好嘛。 熟读古籍爱听评书的人应该都知道,这类小说的开头,一般都得附会一段天庭往事,以强调现世种种,皆是宿命。比如《说岳》开头第一回,就是“天遣赤须龙下界,佛谪金翅鸟降凡”,《封神演义》开头是纣王惹恼女娲娘娘,派下妲己报复云云。书里的诸多英雄人物,都是上应星宿,颇有前史。

没想到这康梁二位,也没能逃脱这个窠臼。

在第一回正文里,作者先感慨了一通我大清河清海晏,能人辈出,连太平天国都扛过去了,对外国用兵的些许挫折不算什么,然后话锋一转,开始讲起玄幻故事来。

话说兜罗天虚无洞里有两个守卫,出身于二十八星宿​,一个是心月狐,一个是虚日鼠。这两个星宿天生狡诈,不耐寂寞,就商量着私下凡间享受荣华富贵。

写到这里,都还是传统路数,然后画风就不一样了。

两个星宿偷离了兜罗天,正商量去哪里投胎最好。虚日鼠说我曾经偷听虚无洞主讲法,说天下有四大部洲,中华地区以广东最为富庶,西夷以英吉利最为兴盛,你想去哪里投胎?心月狐说还是投胎到广东吧,以后住得厌烦了,再去英吉利也不迟。于是这两位直奔广东南海县而去,心月狐性子急,先投了康家,虚日鼠性子慢,后投了梁家。

天上一日,地下一年,结果这一犹豫,导致康有为比梁启超早出世,两人只能以师徒相称。

在接下来的故事里,作者开始写康有为的发迹历程,基本上是逢事便黑,光看回目就能领略。说慈禧早已洞见奸佞,荣禄、袁世凯皆是保驾忠臣,只有天子受到蒙蔽云云。就连戊戌六君子,被捕之后听审官说康贼潜逃国外,无不心怀愧疚,连称被他骗了。尤其是谭嗣同,自称误入保国会,一心以为能救国,早知康贼如此邪恶,绝不会跟他一起颠倒王章云云。

本来几位审官觉得他们认罪态度诚恳,没想到在康有为家里搜出书信一封,里面说,如果大清扶不起,不如自行起事,谭嗣同可为伯玺理——“伯玺理”的全称是“伯玺理天德”,即是President的中译名。

这一下,案子翻不过来了,六君子被押赴刑场,林旭吟了两首诗。

这里,就是黄彰健所见到的梁篡谭诗的一手史料出处了。

黄彰健自己说这个史料“演义体裁,记事多误“,实在是太谦虚了……这么一本脑洞大开胡编乱造的玩意儿,何止“记事多误”区区四字所能概括啊。

如果你们觉得前叙还不够惊悚的话,再往下看一段。

话说维新开始,康梁蒙蔽皇上,收了洋人的钱,开始在中土大肆拆毁佛、道两教的庙宇,还篡改儒经,废除科举。这一下子,惹恼了孔圣人、元始天尊和如来佛祖。三位神仙聚在三清宝殿内,商议如何收拾这两个奸人。

你没看错,是孔圣人、元始天尊和如来佛祖。康梁的倒行逆施,惊动了天庭,整个故事的画风陡然从政斗变成了玄幻。

就在这时,康梁事败,康有为在英国人的庇护下,一路逃到了香港。因为有洋兵保护,官府奈何不得。三位教主觉得时机成熟,毅然出手,派了子路、韦陀和赵公明三个人,一路前往香港捉拿康有为。

接下来的故事太过玄奇,简述不足以体现其特色,我将全书的最后两回手打上来,给大家欣赏一下。

第三十九回 寻逆贼儒释道会孥 设奸谋众华民附会
话说至圣先师与如来佛、元始天尊同至三清殿,元始天尊传集诸世尊、天尊、道君、菩萨、尊者等众,齐集三清宝殿共议。诸世尊、天尊、道君、菩萨、尊者群推至圣先师为主。
至圣先师再三推让道:“诸位不须如此,我等只需协力相助,有始有终,彼此不分轸域,公事公办,以期顾全大局便了。若诸君务强某为诸位之长,某及请从此逝,莫怪予之不情。”如来佛、元始天尊见至圣先师始终不肯,只得允从。
于是至圣先师先使了子路夫子,如来佛派了韦陀使者,元始天尊差了正乙玄坛。当下三位听令已毕。至圣先师又吩咐子路夫子道:“今者一役,本迫于无可如何,此去务宜战兢自持,勿恃暴虎冯河之勇,遇有狐疑之事,可与韦陀尊者、正乙玄坛商议而行,万不可好勇兼人,致生疑窦,慎之又慎。”子路夫子唯唯侍立。
如来、元始也各吩咐了韦陀尊者、正乙玄坛许多话,然后三位告辞而去。但见子路夫子头戴鸡冠,身穿盛服,腰挂貂佩,手执长剑,乘坐肥马,那一种倨倨之貌、行行之容,真令人望之可畏。那委托尊者头戴金盔,身穿金甲,手执降魔杵,足登兽头靴;正乙玄坛头戴皂盔,身穿皂甲,脚着皂靴,手执钢鞭,坐下黑虎放出降龙伏虎的神威。
三位尊神皆是雄赳赳、气昂昂,各道了一声请,韦陀尊者在前,正乙玄坛、子路夫子殿后,冉冉凌空而去。
至圣先师、如来佛祖及子贡夫子,与诸世尊、天尊、道君、菩萨、尊者等众亦相辞各回洞府。元始天尊直送至三清殿外而别,按下不表。
……………………………………
且说韦陀尊者、正乙玄坛、子路夫子自奉了至圣先师、如来佛祖、元始天尊之命,前往香港捉拿康有为,以为蠢尔逆臣,不难就地擒获。因此三位直往香港而来,及至香港,打听该逆下落,方知早已离开此地,前往英京。于是子路等一闻此言,当即追踪而去。
毕竟康有为是否可被擒得,且听下回分解。
第四十回 逢异教邂逅在歧途 示奸谋分明飞草檄
却说子路夫子、韦陀尊者、正乙玄坛行至香港,打听得康有为已至伦敦。三人会议道:“我等既奉命而来,断无徒手而回之理。英国伦敦虽然离此遥远,我等兼程而进,也不消数日,便可驰抵英京。不然空手而回,不但于公事无济,无面目见我等师尊,及凡我同人,亦不免从旁窃笑。
韦陀尊者、正乙玄坛齐道:”此言甚合我意,我等即当追赶前去,总要将康逆抓回,方可销差覆命,不然终属难以为情。三人计议已毕,各自驾起祥云,直往英吉利国伦敦地方而去。
这日过了苏伊士河,正要赶路,忽见一阵妖风迎面而至。韦陀尊者即睁开慧眼,拨开云头,望前一看,但见一人不衫不履,非俗非僧,头扎一块八尺多长元青绸帕,拖至背后,身穿一件似圆领白布直辍,脚蹬一双皂皮鞋,满头黄发,披在两肩,一双碧绿眼睛,高鼻深目,左手拿着一本书,右手执一根四尺长短黄藤棒,身后跟着两个一样装束的童男女,迎面走来。
韦陀尊者正欲问他是何人,迎面那人一声喝道:“来者何人,尔等到我西国有何事,可曾带得照会。若有照会,赶紧拿出来呈验,好便放行。”
韦陀尊者听罢,已是暗怒,勉强带笑道:“我等不知什么照会,但至奉有教主口谕,从来走遍天下,不曾有人盘问。你是何人,要问我等来历?”
那人道:“尔等既无照会,我这管辖地方,可是不准进入的。” 韦陀尊者道:“尔说这地方是尔管辖,毕竟姓字名谁,可明白说来。如果实有名望,便将照会与尔验看,若无名望,可莫怪不但照会没有,而且还要赶紧让开,让我等赶路。“
那人怒道:“你等既要问你祖师姓名,你可站稳了。我乃是先天六万七百五十一年降世苏鲁穆大教主教下大法师勃老特是也。你是何人,快呈上照会。”
韦陀尊者听罢哈哈大笑:”我道是谁,原来是个无名异教,尔等听了。我乃西天佛国流传中土如来佛祖教下护法韦陀尊者是也。“ 因指子路夫子、正乙玄坛道:“这首执钢鞭的是太乙救苦元始天尊教下降龙伏虎正乙玄坛赵大将军,那手执长剑者,是大成至圣先师教下仲氏夫子是也。我等儒释道三教宗祖,因中国出了一个叛臣康有为,现在逃亡英吉利国。我等宗祖嫉恶如仇,故特派我等前来抓他。所以只奉圣谕,不知什么照会。尔可听明白了,快快让开路罢。
勃老特也笑道:”我道是谁,原来是中国最为崇信的三教门徒。在尔中国虽极尊贵,在我教中看来,实不算什么贵重。康有为虽为尔中国的国事犯,如今既在英吉利国,即是西国之民。不但英皇及官绅例得保护,及我等同教的,各教主也要暗地下保护她。若要捉拿康有为,尔等不必做此妄想,还是回去将你大法师这话告诉你家那三位教主。“
子路夫子、韦陀尊者、正乙玄坛听罢此言,不由得心中大怒,齐声喝道:”好一个不知好歹的禽兽,胆敢出言冲撞,掌抗逆臣,尔可知我等的厉害么?“勃老特也怒道:“我不知什么厉害不厉害,但是要着康有为,休要生此妄想。”
此时韦陀尊者也无暇与他再讲,便大喝一声,手起降魔杵,向勃老特打来。勃老特赶着举起藤棒,将降魔杵架住道:“你休得无礼,往下尚有话要说。” 不提防正乙玄坛赵大将军高举降龙伏虎鞭打来,一声吆喝:“好大胆的妖孽,敢阻你大将军去路,看鞭!” 说着就从背后一鞭打来。
勃老特知非敌手,赶着架住神鞭,哈哈笑道:“尔等但凭一时之勇,欺凌我法师势孤,且吧与你等说话,少时自责问尔家教主便了。说罢起一阵妖风,掉转头便走。子路夫子、韦陀尊者、正乙玄坛哪里肯舍,跟着妖风紧紧追去。子路夫子在后,亦缓缓赶来。
大家赶了一程,倏然间勃老特已不知去向,只见前路全是黑雾,不辩东西。韦陀尊者睁开慧眼,向前望去,怎奈妖气太重,正不敌邪,仍是分辨不出去路。不知英吉利国在何处。大家没办法,只得商议道:”我等暂且回去,将此话禀报先师,请斟酌定夺。
于是三人仍驾祥云,回归本国,不过一日俱到中土。三人将以上情节禀告各自师尊。至圣先师与如来佛、元始天尊皆是怒不可遏,因此又定了日期,仍在三清宝殿会议。
这日至圣先师与如来佛、元始天尊、诸世尊、天尊、道君、菩萨、尊者等众聚齐,大家商议了一会,也无定见。还是至圣先师说道:
“该教素所著名的,莫如英之耶稣,法之天主,美之基督,而要以罗马为三教之王。依某愚见,莫若飞檄罗马教主,将康有为所有恶迹申明在上。檄至罗马教主,转敕各教不得私自袒护。倘罗马教主也不以为然,一意恃强干预,某等再以利害说只。若再不行,然后以兵革从事,所谓先礼后兵。世尊、天尊意下如何?“
如来佛、元始天尊同声称好:”先师以仁义为重,礼教为本,如此行法,该教若知错误,我等只要将康有为拿住,各守各教,毫不迁怒。该教若执迷不悟,然后再以兵革从事,如此不失之弱,又不失之忍,两面俱到,最为上策。”
即请先师主稿,作起檄文,便差人驰送。至圣先师命子路夫子、子夏夫子两人先贤作起曹傲,一会已经写完,呈于至圣先师、如来佛、元始天尊。三人同看,上面大略言:
“康有为以新进官变乱国政,阴谋奸险,包藏祸心,故为国法所不容。亦人神所共愤。乃侥幸逃脱法网,远匿西夷,仗彼族之可依,便有恃无恐。吾教嫉恶如仇,协力除奸,冀法网之重罹,复典刑之明正。庶使乱臣莫不惊心,即为烈士忠臣同声称快,乃令同门弟子远涉重洋,誓将逆贼擒回中图。不料行经中道,忽来恶人,责问由来。咸曰教主既多方之阻挠,复依术之横行,致令去者莫前,奸人未获,荒唐如此,情理毫无。本主教未忍不教而诛,遥驰羽檄,伏望同申大义,共勉锄奸。勿为怙恶不悛,自贻伊戚。有厚望焉。
如来佛、元始天尊看罢,同声赞赏,当即命人分缮清讫,又敕令日行使者捧檄驰投。
你道这一道檄文赍去,那西国等教不但不能奉行,而且更加袒护。所以后来儒释道三教成了骑虎之势,于是兴师问罪,西国各教亦兴兵抗敌,在英国大摆迷云阵,儒释道议破迷云阵。康有为逃往美利坚,儒释道三教议设十面埋伏阵捉拿康有为等事,奇奇鬼怪,颇有可观,将于续集详载。
毕竟后事如何,请看续集书中分解。

看到这里,我大概知道这书什么路数了。以晚清官府之不堪,就算想黑康梁,恐怕也不会如此放飞自我。估计这是民间哪位帮闲文人揣摩上意,想要响应圣意,可惜肚中才学有限,只能把听熟的演义故事改头换面,做一个玄幻的本子出来…只是这位作者的文才实在是太烂,行文啰嗦臃肿,叙事颠三倒四,读之实在乏味。唯有强行春秋笔法的想象力,颇值得称道。

这么一本破玩意儿,拿来擦屁股都觉得糙,用来给谭嗣同的绝命诗做论证,也算是奇闻一件了。其荒唐程度,比拿《三国演义》里诸葛亮借东风的段子来论证三国时期荆楚气候还不靠谱。

有意思是,黄彰健后来承认了这个错误,改正了观点,打倒了昨日之我。可是《温故》的作者不知道,以至误导了《走向共和》的编剧,堂而皇之地把这本玄幻小说拍出来,以至于到今天还有人拿这个当惊天秘闻,不能不说是经典作品里的一个大瑕疵。

————————————————————————————————————

不过要说梁启超,还真改过谭嗣同的诗。

谭嗣同被捕那会儿,刑部主事叫唐烜。他留下一本《留庵日钞》,说有一个姓朱的同事去过监牢,听狱卒说谭嗣同在牢里念了一首诗:“望门投宿邻张俭,忍死须臾待树根。吾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朱把这诗告诉唐烜,唐烜记在日记里。

后来这首诗传到了梁启超那儿,他发现有两个字殆不可解。大概是因为谭嗣同是湖南人,有口音,监牢狱卒或主官文化水平不高,很有可能听差传错。于是梁启超把“宿”改为“止“,把”树“改为”杜“。

“望门投止”用的是汉代张俭的典故。张俭在党锢之乱中逃亡,收留他的人家很多都被牵连以至家破人亡。“望门投止”是《后汉书》里的原话,投止即投宿。

杜根是东汉人物,因为劝说邓太后还政给安帝,被处以死刑。但他侥幸逃走,隐居山林。

所以梁启超改的这两个字,完全没毛病,不存任何疑问,只是还原谭嗣同的原作。

即使我们不查史料,仅看诗中引用的典故,也能分辨到底何者为真。张俭也罢、杜根也罢,都是为了坚持正确的事情而不惜自身安危,他们并不后悔所作所为。谭嗣同原诗后两句“吾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正符合了这两个典故的用意。至于那首所谓的“手掷欧刀仰天笑,留将公罪后人论”,一副“我做的事情是对是错,留给后人去评判”的暧昧态度,和一二句的典故榫头都对不上,其真伪可知。


user avatar   luan-yu-chen-70 网友的相关建议: 
      

【走向共和】

历史潮流都判断错了,能是好片子吗?

如今从美国,俄罗斯,日本,土耳其南非等等国家都在赶走共和,远离民主。你看他们的人民挺开心的,为什么会是这样,按照电视剧说法不是世界潮流浩浩荡荡吗?

其实……原因很简单,共和也好,民主也好说到底只是一种精英操控的寡头政治,他们存在的基础是没有危机,经济不错,统治者愿意供养一批中产阶级当吹鼓手,而军队因为掌握强大的专业水平(比如二战后装甲部队),才能压制民粹,建立民主共和。

但经济危机一到,中产破产,民粹立刻起来所谓历史潮流马上转向。

而这电视剧就是在民主派最猖狂时代的杰作,里面满是教育,高潮就是孙中山那些屁话,如今一切都回去,天塌了吗,没有。


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

因为知识分子和中产阶级对这个社会两种人,“沉默的大多数”和“沉默的少数人”的心里分析出现了问题。

按照知识分子和中产阶级的想法,“沉默的大多数”活的很不好,所以他们应该仇恨少数人,由于大多数人缺乏领导,所以就应该团结在我们周围,而我们是信仰共和民主的所以我们会带领他们向少数人宣战,多数人必胜……所以我们赢了

但他们忽略了,也有可能部分少数人联合多数人搞垮他们,而且这种例子更多:列宁的【赤色革命】,希特勒的【褐色革命】,毛泽东的【红黄色革命】,伊朗的【绿色革命】,包括今天阿拉伯之春引发的【黑色革命】

…….…………………………………………………………

感谢大家的赞,既然大家喜欢就多写点:

走向共和具体问题有这么几个。


1.日本究竟是如何崛起的?

按照【走向共和】的说法,中国和日本是同时同时开国的,只是因为日本举国一致,中国除了李鸿章各怀鬼胎所以才失败,其实这就是第一个大错误。

日本什么时候开始了解西洋的?不是明治维新,是战国时代,就是织田信长那时候,日本从荷兰西班牙葡萄牙引进了不少先进技术,有了第一批基督徒,比如明智光秀的女儿,甚至现在有日本人说:如果没有本能寺之变,信长就会把日本带向西方。

就算后来德川幕府闭关锁国,但仍允许荷兰商人在长崎贸易,日本武士都以精通兰学为荣,试问当时中国又在干嘛?


明治后,日本真的只是靠举国一致就成了吗,不是,事实上日本是靠现代军官教育,军队参谋制度和横征暴敛实现的

横征暴敛使得日本有充足税收,参谋制度使得日本军队作战远远超过农民暴动,现代化军官教育打破了藩阀束缚,大家都成了皇军嘛。这样日本形成了类似于战国秦国的军事独裁体制,反观中国呢?


2.北洋海军是不是因为清朝腐败战败?

当然不是,事实上不管海军失败,陆地上也是,清朝的淮军几乎一触即溃,整场战争清朝一共才赢了一仗。

还不是淮军指挥的,而是聂士成,毅军宋庆和黑龙江八旗军伊克唐阿联合阻击日军的草头岭大捷(次战总指挥就是刚刚从天津武备学堂毕业的冯国璋)。

而淮军呢?他们干的最多的就是向天开枪,打光弹药一哄而散,原因是淮军是旧军队,士兵受内部会党控制,军官完全不懂现代战争,作战缺乏情报和后勤支持,以至于清朝军队在山东本土作战却经常被日军伏击。

这样的军队,不输才怪。


3.民主共和是不是使得中国富国强兵

这一点甚至连当代自由派也承认,民主根本不能让国家强大,可是当年孙中山和康有为他们是如何宣传的?

日俄战争为什么俄国战败?因为日本实行君主立宪,沙俄因为专制而战败,中国要想国富民强必须实行君主立宪,变革政体。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彻头彻尾的谎言,但病急乱投医的清朝居然就信了,1905年,清朝开始预备立宪,为此不惜废除科举制,废除满汉平衡官制和八旗绿营兵制,导致旧制度彻底失去了汉族知识分子,汉族官僚和旧军队的支持,最终,改革埋葬了清朝

但新制度是否带来了富国强兵?根本没有,经过刺杀宋教仁(现在也说不清是谁干的),二次革命,袁世凯称帝,护国战争,两次护法战争,北京总统成了5000元一票当选的曹琨

也许还有人嘴硬,选票至少值钱啊!可你知道之后发生了什么?

为了把本捞回来,曹琨的弟弟把河北全省县长全部公开拍卖,消息传来,曹琨部队哗变乱兵在北京四处抢劫,而且专门抢曹琨弟弟开的商店,并大骂曹琨有钱买议员,无钱养军队


到了此时共和民主已经彻底破产,1927年,以革命为口号的北伐军攻陷北京,至此中国的共和民主路以失败收场。


user avatar   xue-shan-xi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甲午赔款全部投资教育?

海军的钱,陆军的钱,天皇修园子的钱,哪个不比教育重要?

中国人还真会脑补日本的阿Q都是姓没有啊。

此外,甲午战争时,日本也是措手不及,因为日本为中日战争定购的富士、八岛两艘战列舰才刚开工,日本并没有把握击败北洋水师定远镇远。不过在李中堂的准军,李中堂的北洋水师共同努力下,日军取得完胜。淮军和北洋水师都是水泼不进的李中堂的私产。北洋水师的锅还能找人替背; 淮军的锅,李中堂得自己背了。剧中替李中堂开脱的也太厉害了,仿佛打了败仗面皮挨了一枪算是立了大功似的,还把三国干涉还辽算到了面皮挨枪的功劳上。


user avatar   valiant-77-8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们仔细查查克林顿当政期间对中国和世界的所作所为,就会觉得川普实际上是个挺不错的人。

长相真能欺骗人的眼睛,眼睛能左右灵魂。


user avatar   wei-liu-ci-gu-h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奇葩说》《圆桌派》《十三邀》等这类节目出现之前,人是不是都思想短浅,认知很慢?

甚至,在电视出现之前,人是不是都思想短浅,认知很慢?

更甚,在电出现之前,人是不是都思想短浅,认知很慢?

想想上面三个问题,就知道您的问题的答案,就是两个字,不会!

那些节目又不是孔子,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甚至,就是孔子本人,也达不到这个效果。更别说几个节目。

提升思想,提升认知的方式有很多种,看电视节目,并不是唯一,也不是最高效,最难以替代的途径。


比如,读书。

比如,求学。

比如,行万里路。

实践出真知。

思辨出真知。

电视节目出真知?这个,存疑吧。


所以,认真读一本好书,认真听一堂名校的网课,不见得比看一群人在节目里聊天收获少。

错过那些节目,无需太过焦虑。

把那些节目的作用看得过于巨大,反而会降低自己的思维深度和认知能力。

因为,真知来源于实践,来源于思辨,来源于探索,倒很少来自别人的价值观输出。


一点浅见,仅供参考。




     

相关话题

  如果光绪杀了慈禧,中国近代历史会发生哪些改变? 
  中国距离诺奖爆发还有多远? 
  为什么骂社会和政府的愤青网民变多了? 
  现在韩剧的男女主角是不是越来越不好看了? 
  日本战败后为什么只赔给中国雪风? 
  中国有哪些人可称作男性楷模? 
  有个别人说,2021年9月有中秋节的情况下假期总天数没有变化,你如何看待调休? 
  如何评价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冈比亚恢复外交关系? 
  如何理解电视剧《开端》的英文名 Reset? 
  电影、电视剧里有哪些经典的或惊艳的纯音乐?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南方人普遍比北方人矮?
下一个讨论
华山景区米饭卖 15 元,是因成本高吗?





© 2024-05-1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