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以前女人生四五个娃都好像没什么事,现在女人生一个像大病一场? 第1页

  

user avatar   fu-shi-bo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请自来。

知乎有个两个优良传统,一个是摆事实讲证据,另一个是“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但是很遗憾,这个问题首先是基于道听途说而非事实证据,或者说所谓的“事实证据”是片面的,带有主观情绪的。另外就是没有搞清楚“是不是”,就急着问“为什么”。

有些答主在题目下方同样以道听途说的信息做反驳,虽然看上去挺爽、挺解气的,但这种纯粹发泄情绪的诡辩,对于问题的解决恐怕没有多少好处,反而加剧持有两种不同观点人群的对立和矛盾,最后让评论区充斥了无谓的谩骂和攻击。

那么过去女人是不是生一堆孩子都没事?当代女性是不是生一个孩子就好像大病一场?如果是的话,又“为什么”(当代女性和以前的女性在生孩子方面有什么不同)呢?

那么我们先看“是不是”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把女性的分娩形容为“过鬼门关”。医疗保健体系的完善程度、社会对妇幼保健的重视程度则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妇女们“过鬼门关”的成功率。因此,孕产妇死亡率也是衡量一个地区或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考核指标。所以,改善孕产妇保健,将孕产妇死亡率降低75%也被列入联合国千年发展计划。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的医疗保健逐渐有了保障,从人均预期寿命到孕产妇死亡率,从新生儿死亡率到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许多重要指标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我国2016年的孕产妇死亡率是19.9/10万。即国内每10万例分娩中会有20位产妇死亡。同期的发展中国家的孕产妇死亡率是239/10万,而发达国家则为12/10万。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而且地区发展极不均衡,能做到这个成绩显然已经非常不易。

那么题目中所说的“以前”呢?黑暗的旧社会先不说,甚至连解放初期都不用看,我们就从1990年代看起:

1990年,在农村,每10万例分娩就有110多位母亲去世,也就是每一万个母亲中就有11个过去不这鬼门关。这还是1990年,改革开放已经12年了,城镇和农村居民普遍都有了基本医疗保障,而且孕产妇的营养水平普遍得到了保障的情况下。城市也没有好太多,50/10万。到了2016年,这个数据已经下降到20以下,而且城乡差距已经被大大压缩。

下图是1996年和2015年的地区间差异图,红色到蓝色依次代表孕产妇死亡率从高到低。看看那些触目惊心的红色,我不知道那些认为过去女人生孩子,甚至生一堆孩子轻轻松松的人是怎么想的。而且目前给大家看的数据还是90年代至今的。这是中国近200年以来最好的时代,知乎大多数用户都是这个不错的年代里出生的。

那么更早以前是什么情况呢?先来看看解放初期整个中国经济状况最好的大上海:

每一万个孕产妇死亡28人。

那么全国平均水平呢?因为当时全国百废待兴,这个数据很难精确统计,所以只能根据历史文献进行推算。这个数字大致是1500/10万。也就是一百次分娩中就有1.5位产妇死亡。所以题干中“以前女人生四五个娃都好像没什么事”的表述存在重大事实错误。单单一次分娩就可以有1.5%的概率死掉,连续五次分娩的理论死亡率就达到了7.3%。我不认为一件事情的致死概率超过百分之一是“没事”。

以上谈的还仅仅是致死率,没有提到致残率,要知道,在缺少医疗保障的社区,尤其是土法接生引起的产妇产后感染、产道损伤、新生儿产伤和新生儿死亡,在过去一直都是不稀奇的。产后感染是和死亡率直接挂钩的,前面已经谈到了。咱们来聊聊分娩相关的产妇损伤。

盆底肌损伤、会阴撕裂、膀胱阴道瘘......这些都是经阴道分娩可能引起的严重并发症。与这些损伤相关的疾病包括可以引起疼痛瘙痒的会阴部疤痕、让老年女性不敢跳广场舞不敢打喷嚏、咳嗽的尿失禁和子宫脱垂。上述每一款都可以让一位母亲的生活质量大打折扣。

综上,分娩无论是缺医少药的旧社会,还是二三十年前,对于女性而言都不是一件轻松安全的事情。虽然随着社会发展、医疗保健服务体系的健全,情况在逐年好转,但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可预见的未来,分娩都是一件风险比较高的生理学过程,不是问题中所说的“没事儿”。

现代女性和过去的女性在分娩这件事情上有什么不同吗?

有,而且很多。

一,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逐年增加

有学者统计分析了深圳市龙岗区1993~2003年仅仅10年间,的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的变化趋势呈逐年递增。其他多地的研究也有类似趋势。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巨大儿占比的增幅更加显著。

二,平均生育年龄滞后

仅从1997-2006年的一份对照研究就可以发现≥30岁产妇的比例明显提高,与此相关的剖宫产率也明显增高。所以说由于平均生育年龄的滞后,当代女性的分娩已经比过去更加困难。

综合以上两个方面,当代女性的分娩的只会比过去更加困难,而不是更简单。


可见,事实情况是:

1,以前女人生孩子并不是“好像没什么事”,更不要提生四五个。

2,现在女性虽然有更好的医疗卫生条件,但面临的问题却比以前的女性更多了。

那么为什么会有“以前女性生四五个娃都好像没什么事,现在女人生一个像大病一场一样”的观点呢?而且这种观点为什么还似乎颇有市场呢?

这里要提一个重要的概念:住院分娩率即某地某时期内住在医院分娩的人数占总分娩的比例。根据一份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住院分娩率逐年上升,由1996年的58.7%上升至2015年的99.7%。城乡住院分娩率齐升,农村快于城市,城乡差距逐年缩小:1996年城乡住院分娩率分别为73.5%和50.8%;2015年分别为99.9%和99.5%,差距几近消失。

可见即便是1996年,农村还有近一半的产妇不去医院分娩。而今天,无论城乡,几乎所有产妇都会选择去医院分娩。毕竟在20年前,妇幼保健机构还只能保障到地级市一级,很多经济欠发达的县乡镇都没有专职的妇幼保健院或者门诊。我相信,只要条件允许,绝大多数产妇不会选择在家分娩,而是去医院。所以以前的产妇看上去的“轻轻松松”,反而是无可奈何

另外,生完孩子以后的产后恢复也是最近二十年间才被重视起来的。

在专业人士的眼中,分娩是风险非常大的人类生理现象,专业人士也会懂得产后恢复的重要意义。

但对于普通人而言,只要那百分之一左右的孕产妇死亡率没有轮到自己头上,对分娩的风险就不会有清晰认识。只要自己没有见过子宫脱垂、压力性尿失禁就认识不到产后恢复的重要意义。反而他们只能看到现象的外表——“我奶奶生孩子的时候都没去医院,产后第二天就早早起来给全家人做饭”、“你怎么生个娃要住院那么久,出院又在家休息那么久,怎么还要花那么多钱?”,却没有认识到现象背后的原因。

所以女性住院分娩和重视产后恢复,这都是经济社会发展、人们对更美好生活有更高要求的正常表现。现代女性在分娩上表现的“娇贵”恰好是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体现。

我们搞经济建设为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活得更久更有质量吗?如果经济发展了,还让女性为分娩付出巨大痛苦、冒巨大风险,那么这样的经济建设成果又有什么意义呢?


【参考文献 】

Liang J, Li X, Kang C, et al. Maternal mortality ratios in 2852 Chinese counties, 1996-2015, and achievement of 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 5 in China: a subnational analysis of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6. Lancet. 2019;393(10168):241-252

上海市解放初期-1997年上海市婴儿、孕产妇死亡率[J]. 上海预防医学, 2008(6):319-319.,

人民日报-《人民网》2009年9月9日

熊庆, 梁娟. 孕产妇死亡率及死亡构成的变化趋势[J].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0, 26(1):1-2.

傅炽良. 1993~2003年深圳市龙岗区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03):368-370.

杜莉, 许厚琴, 秦敏, et al. 上海市新生儿出生体重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0, 21(1):4-7.

姜金梅, 李海蓉. 2000~2009年间城乡育龄妇女生育差异研究[J]. 医学信息(上旬刊), 2011, 24(4).

魏秀菊. 1997~2006年孕妇剖宫产率与生育年龄及婴儿出生体重的关系[J]. 中国妇幼保健, v.25(01):26-28.

健康报- 2017 年 5 月 27 日


user avatar   thus-heli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强答一个。

老爸当过兵,上过老山前线。当年部队从山东上火车出发往云南走,在山东上火车的时候,站台上放着《十五的月亮》,部队的亲属们都在火车站送行,虽然有些悲壮,但是几乎没人哭。火车到了云南境内,靠站歇停,这下可倒好,不知从哪来了一群又一群的云南当地的老百姓,老太太老大爷大哥大姐小弟小妹小朋友,根本没人组织,也没人安排,就是挤到铁道边拉着车上素不相识的解放军的手往他们手里塞酒碗,塞鸡蛋,塞吃的,操着一口完全听不懂的方言说着什么。一车的小伙子哭的泪人一样。


user avatar   hu-yuan-f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根据我司规定,五十人以上猿工群以及五万粉以上微博账号、一万粉以上抖音账号、不论粉丝多少的公众号,不管是因公注册还是私人持有,都必须填表上报。我司不知道知乎。

知乎上骂我司的负面消息比微博上骂的更有道理。




  

相关话题

  女性在发生性关系前需要了解哪些性知识? 
  北欧是如何保持高生育率的? 
  越来越多人晚婚,“最佳生育年龄”是否有变化? 
  提升生育率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 
  女性读博士期间该不该生娃,学习、工作、生育如何平衡? 
  我和女朋友恋爱7年,如果结婚未来是否该考虑生小孩? 
  养儿防老的本质是物化孩子吗? 
  做人很苦,为什么还要生孩子让孩子来这世上受苦呢? 
  国家以经济补贴鼓励生育会大幅提高生育率吗? 
  读博期间生娃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前一个讨论
刑事案件的法律援助该不该全覆盖?
下一个讨论
地铁防火,各国是怎么做的?





© 2024-11-1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1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