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常住人口 300 万到 500 万的大城市全面放宽落户条件?可能会带来哪些影响? 第1页

  

user avatar   lan-qi-ch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写关键结论,这两个结论,可能会改变你人生的走向:

1.普通家庭出身的年轻人,在你能力范围内,去到最大的城市定居,那里尽管辛苦,但有最多的机会。不论是产业、教育、医疗、消费,都是如此。

2.如果你家里的房产主要集中在人口小于100万的小城市,一旦要想办法,做一些转变,尽量配置到一二线城市来。

为什么得出这个结论?从一本书说起,国内研究城市化的权威学者陆铭写的《大国大城》。

如果你好奇中国城市化的未来,如果你关心哪个城市的房地产更有潜力,那一定要读这本书。它会破除我们的很多误区,帮我们看清很多真相。

大一时,在一个教室自习做题,来了个帅气的年轻老师做讲座,听到一半,就觉得很牛。

这位老师讲的观点是:中国大城市应该更集中,上海远远没到人口终局。后来,才知道他叫陆铭。

这些年,他一直不遗余力地强调城市化的好处,读完这本书,你能读到背后的逻辑。

很多人反对大城市扩大规模,是出于公平的考虑,认为每个省份应该差不多。但是,追求不同省份GDP总量均衡没有意义,不符合规律,只会浪费资源。

正确的做法是,追求人均GDP的均衡。

沿海发达城市,工业和服务业有聚焦效应,人再多也没关系。

偏远地区,如果以农业和旅游业为主,最好的发展办法是,提升人均GDP,而不是强留人。

发展的理想结果是,各个省份的人均GDP差不多,这样其实就实现了公平,因为不论你生活在沿海,还是生活在西部,生活幸福感会差不多。

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标?让人口实现自由流动。

不要设定户籍限制,为打工人群在城市办理基本保障。你可能会想:人口都流到大城市,把大城市挤爆,小县城都没人了怎么办?

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人们来到大城市,一方面享受财富机会和生活的便利,另外一方面也要忍受交通、污染、高房租的压力。

每个人都会计算:留在大城市值不值?

在人口不断朝大城市聚集的过程中,到了某一天,人们会发现,原来留在老家,干干旅游业,或者承办大型农业,比在大城市蜗居更舒服,他们就会回去。

但这一切的前提条件是:人们有权利自由移动,而不是由政策来规定人们该居住在哪里。

人们用脚投票。在给自己谋福利这件事上,每个人都是专家。

如果我们真正考虑偏远地区人们的利益,最应该做的就是:创造自由流动的环境。

关于城市化,还有一个常见误区:大城市就应该只发展高端产业。

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每个城市都是一个生态,一个生态需要丰富的组成,才能更加繁荣。

大城市以服务业为主,服务业分两类,一种是生产型服务业,比如金融、教育、医疗等等,另外一种是消费型服务型,比如餐厅、娱乐业。

根据经济学家的研究,多增加生产型服务业的岗位,理就会新增加消费型服务业的需求。

你引进了高端人才搞研发高技术,他们也需要吃饭,买东西,逛商场。

不能光想着把高端人口引进来,让他们全天工作,而忽略了他们的消费需求。

每个人都需要生活,城市对人们的吸引力,不仅在于产业、财富,也在于消费和生活。

现在很多城市都在抢人,但基本上都是抢大学生,如果哪个城市能够想清楚,对各类人才都打开大门,设定不同的优惠条件,可能才会真正取得先机。

有些人会说:很多服务业非常辛苦,农村人进城,每天累死累活,为什么不让他们留在农村,享受青山绿水呢?

这就是典型的“圣母心”,好心办坏事。农村人来城市,一个月挣几千工资,看上去也不多,但他如果留在农村,一年也挣不到这些钱。在城市打拼,虽然辛苦,但他们愿意。人们不会对自己撒谎。

陆铭曾经看到一篇文章,作者说自己是一个农民工,来自豫北农村。文章提到政府想以发展小城镇来启动内需,但作者认为“一个没有二、三产业和大城市带动的城镇,无法吸引人们聚居”。

这位农民工呼吁:“政府不要再为农民做这种理论上的人生规划了。每个农民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到哪里去发展。”

关于城市的第三个误区是:大城市的人口是不是太多了?

从国际经验来看,用各种数据测算,中国大城市集中度还远远不够。

如果我们尊重规律,就能推断出:一线城市的人口远远没有到饱和程度;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也远远没有到饱和程度。

即使是美国、日本这样的国家,人们依然在向纽约、东京集中。近5年来,东京的人口依然在不断增加。

中国的城市化聚集效应,远未结束。这是客观规律,短期政策会影响它的聚集速度,但方向无法扭转。

对普通年轻人来说,理解这一点,对我们的个人成长、财富积累来说至关重要。

具体来说,哪些城市最值得留?推荐阅读:


user avatar   davidts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城市有聚集效应,人口越多的城市,劳动生产率越高,有研究表明大城市比中小城市的劳动生产率至少能高30%。

但是中国的户籍政策,将人口束缚在土地上,障碍了人口的流动。与发达国家的城市规模相比,中国的大城市人口偏少,这个数据帝有个zip曲线大家可以了解一下,明显偏少。

中国的户籍政策障碍了经济更快的发展,也明显损害了人民的幸福,几千万留守儿童,多少被迫分离的家庭?这个不允许自由迁徙的政策,损人不利己。怎么损人?留守儿童,骨肉分离,损人。怎么不利己?障碍了经济发展,损害了自己的钱包。为什么我们要这么干呢?只能说一个字:愚蠢。

愚蠢。从小就受了计生人多是灾难的错误宣传的荧惑,对大城市人口增长非常恐惧,无端端的恐惧,失去了理性的思考能力。所以才那么多人支持这政策。

我们惊呼北京上海“人满为患”的时候,就没有发现北京上海的真正建成区连东京大阪的1/3都没有。我们惊呼北京上海广州人太多的时候,没有发现北京上海占全国人口的比例只有2.3%,而38%的日本人口都居住在东京首都圈,18%的人口居住在俄国首都莫斯科。

搞了那么多年,现在终于发现自己不对了,发现人口是第一生产力了。二线城市开始羞答答的抢人了。终于开始放宽大城市人口落户限制了。

这就跟吃屎一样,每天吃3顿屎,结果感到不舒服,怎办呢?改每天吃两顿。

我的意见是,既然吃屎不好,不吃屎不行吗?idiot。

延伸阅读:


user avatar   wang-zhen-he-4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大家都散了算了。

提问者号称专业的,看看人家多少视频专栏和回答。

这个提问不过是人家明知故问而已,你认真回答了弄不好还转手就被这“专业人士”拿去当作自己的东西了。


标准答案是:你就不该让孩子带去。


user avatar   rico41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大家都散了算了。

提问者号称专业的,看看人家多少视频专栏和回答。

这个提问不过是人家明知故问而已,你认真回答了弄不好还转手就被这“专业人士”拿去当作自己的东西了。


标准答案是:你就不该让孩子带去。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大家都散了算了。

提问者号称专业的,看看人家多少视频专栏和回答。

这个提问不过是人家明知故问而已,你认真回答了弄不好还转手就被这“专业人士”拿去当作自己的东西了。


标准答案是:你就不该让孩子带去。


user avatar   lancel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商场运营方的本质是物业公司,

想各种办法吸引人流过来,接着招商,目的是收取租金,然后涨租金。



所以这个问题的本质,是来福士想要吸引的大批顾客群体,他们是不是在意棒棒入内。

如果他们其实希望棒棒不入内,那么来福士不过是个手套防火墙而已,抵挡了来自网络和外界的骂名。

如果他们反对禁止棒棒不入内,那么就算没有这个报道一段时间后来福士自己也会被用脚投票的顾客教做人。

商场是否以为棒棒影响了形象不重要,最终用户怎么想的才重要,想想谁掏钱?



所以,到底是顾客有这样的需求而商场才这么去干?还是商场自以为是的猜测了顾客的需求呢?这只有顾客自己知道了。



user avatar   kai-f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摇滚精神是人的精神,不用太强调摇滚这两个字。

前两天我看到了臧鸿飞对摇滚的解释,我觉得挺好,他说摇滚是面对着生活的不服,而流行音乐是面对生活服了。我觉得这种解释挺好,我们始终在质问自己还是不是自己。摇滚不摇滚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还是不是你自己。

摇滚是小众这个话题已经不用再说了,因为摇滚在西方已经成为主流过了,摇滚是大众音乐,在中国可能是小众音乐,所以说中国文化和经济的现状造成了摇滚乐在现在社会的定位不能说明它是大众还是小众,这个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于每一个人在面对自己现实的妥协的自我的时候,是否会持续的去发问,这种东西不一定偏要体现在摇滚乐,而流行音乐也有,古典音乐也有,现在一些hip hop音乐、嘻哈音乐里都有大量的质疑的声音。

当然,这些都是大的流行音乐的范畴里的,但都不是以人们所理解的摇滚音乐的形式所存在的,所以没必要偏要强调摇滚两个字。

我自己写过两首歌去比较中国的摇滚乐和西方的摇滚乐,近三十年前我写过一首《像是一把刀子》,我觉得当时的中国摇滚就像一把刀子;在十年前我写过另外一首歌叫做《滚动的蛋》,实际上也是针对Bob Dylan的《Like a rolling stone》做一次呼应,我们站在中国的土地上,对西方的摇滚乐做的呼应,我觉得我们更像一颗滚动的蛋,我觉得这是对中国摇滚乐现状的一种描述。中国摇滚是一颗滚动的蛋,但它没有破碎,雨后的大地路途好像有些松软,滚动的时候受到了保护,但的确是危险的状态。我更愿意说中国摇滚乐是从下而上的,蛋破碎了之后变成了生命。

从三十年前到十年前再到现在,中国摇滚没有走向世界,我觉得走不走真的不重要,类似的比较本身是功利心态的,把摇滚乐当做了一种商品。摇滚乐存在的形式也不是为了要走向世界,或者要流向中国,它们存在是为了身心的娱乐,这种娱乐自然会带来与市场的互动,这种互动造成了传播,所以在中国有大量的人受到了影响,可以了解到西方文化,而且他们可以轻而易举的买到这些唱片,这是一种正常的文化根基带来的良性的反应。所以我们就应该去听这种良性的音乐,我觉得每个时代都要有一种形式去表达自己,摇滚乐就是西方发展到六十年代七十年代,人们需要用新的形式去表达自己的时候适时出现的,那个时候已有的音乐形式不能表达人们的想法了。像现在一样,很多的年轻人选择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我们也没办法。这个就是自然的一种规律,人们在经济发展、文化发展、全球化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就会轻而易举的找到自己最想选择的方式表达自己。

我觉得中国的摇滚乐,或者说中国自由表达性音乐受到了很多限制,所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流行音乐更是很多人追求的一种结果,它的成功方式是一种结果,包括摇滚乐也希望能够像流行音乐一样成功,但不一定像流行音乐那样去表达。

遗憾的是,这个社会的环境和传统文化环境没有鼓励批判,或者说是坚持自我、怀疑现实这种审美,在别的人完全趟出一条路之后,我们亚洲人沿着他们的脚步往前走的时候可能会受益,因为大家会说这种东西我们已经知道结果了,是可控的。但真正达到了不可控制的时候,所谓的不可控制就是真正自由状,他们一定会出面干涉或强加限制。这个时候才需要人站出来,人的自由创造需要调整,针对这种状态的时候,才能产生出接地气的作品,这个时候我认为才是所谓最自由的状态,他自己也不知道会是什么样,人的自由状态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可控的状态,当然这种不可控的状态是由内心强大的信仰牵引着的,不会造成危险。这种东西只有自己能知道,很多人是不相信的,所以我们的文化环境、我们的宗教信仰完全不信任人的自由状态,一定会有人干预你,不光是家长,即使是比你年轻的人都会来说小心点小心点别出圈、别超越底线。这些东西都有可能造成自己对自己说,那好吧,回头。

就像臧鸿飞说的那样,我们服了,我们对困难做出了妥协做出让步,我们的理想稍微静音一段时间,完了之后,我们可以获取到的东西要远远大于我们的挑战。

你持续的用你的理想去对抗你对现实的认知,你会发现你对现实的认知没有那么强大,你甚至可以说你自己征服现实就是你的现实观,现实怎么可能不被征服呢?他怎么可能会养成这种习惯呢?如果现实都是不可征服的,人就永远是在倒退。

摇滚不仅仅是一个音乐的概念,而是一种态度和人生观的概念。


user avatar   yixi-65-79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互联网公司……

都不是996……

一般是9126……特别是游戏业




  

相关话题

  一个亲戚要开公司,叫我去当挂名法定代表人,怎么办?户口本不在本人手中的话,他人可以有多大的操作空间? 
  京杭大运河对沿岸及周边城市或乡镇现代化发展有什么影响? 
  我不拿北京户口我的孩子会怪我吗? 
  为什么媒体通常把钉子户塑造成弱势群体,而忽略其经常向开发商漫天要价的情况? 
  拥有上海本地户口和不拥有本地户口的人,有什么待遇区别? 
  为什么媒体通常把钉子户塑造成弱势群体,而忽略其经常向开发商漫天要价的情况? 
  如果国家要在六月解决留学生回国问题,困难是什么?应当怎样实施? 
  为了俩娃辞掉编制去上海弄户口值得吗? 
  房价下跌最有可能以什么形式展开? 
  中国将在长三角开展外国人永久居留政策试点的积极作用是什么? 

前一个讨论
中国电影要做强是先要有好导演还是先要有好演员?
下一个讨论
印度电影《调音师》中有哪些细思恐极的细节?





© 2024-05-1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