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临终遗言? 第1页

                    

user avatar   xiang-tian-y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军衔以死后追授为准。

9旅626团营长安德馨少将:“我安某一日在山海关,日人一日决不能过去;日人欲过去,只有在我的身体上过去!”第二天,安德馨阵亡于山海关南门。

17军25师75旅149团团长王润波少将:“日寇占领了东三省,又来大肆进犯长城,为救民族危亡,儿将率领部队北上,奔赴长城,誓与日寇拼死斗争,与古北口共存亡,望勿以儿为念。”寄出这封给母亲的家信之后,王润波率部北上,两个月后,在古北口战役中被炮弹击中,尸骨无存。

29军副军长佟麟阁上将:“情况紧急,抗敌事大,个人安危事小……”说出这句话时,佟麟阁已经身受重伤,被敌人四面合围,日军飞机轰炸,佟麟阁被炸弹击中阵亡。

29军132师师长赵登禹上将:“不要管我,你回去告诉北平城里的我的老母,她的儿子为国死了,也算对得起祖宗,请她老人家放心吧!”这时赵登禹双腿已被炸弹炸断,言讫殉国。

18军98师294旅583团3营营长姚子青少将:“我死了,连长接替我指挥,连长牺牲了,排长接替,排长死了,班长接替,班长死了,老兵接替。到时候不用请示报告,自动接替就行。”姚子青营死守宝山,全营殉国。

98师294旅参谋长路景荣少将:“贤妻如晤:对日作战不可避免。这次作战非同寻常,军人守土有责,不打退日军进攻,决不苟全性命!只要你带好三个孩子,我虽死也安心!纸短情长,临池依依,望你在家乡多加珍重!夫景荣手书,民国二十六年八月十日晚。”路景荣即姚子青的上司,阵地即将失守之际,路景荣用电话向师长聂楚中报告:“师长,请放心,有我在就有阵地在!”话音刚落,日军炮兵对路景荣的指挥所密集射击,路景荣紧紧握着电话筒,倒在了血泊之中。

9军军长郝梦龄上将:“我爱你们,但更爱我们的国家。现在敌人天天在屠杀我们的同胞,大家都应该去杀敌人。如果国家亡了,你们也没有好日子过了。此次北上抗日,抱定牺牲。万一阵亡,你等要听母亲的调教,孝顺汝祖母老大人。至于你等上学,我个人是没有钱。将来国家战胜,你等可进遗族学校。留于慧英、慧兰、荫槐、前楠、荫森五儿,父留于一九三七年九月十五日。”给子女留下这些话后,郝梦龄率部北上,在忻口会战正式开始的前一天,他给妻子剧纫秋写下了最后的遗嘱:“余自武汉出发之时,留有遗嘱与诸子女等。此次抗战乃民族国家生存之最后关头。抱定牺牲决心,不能成功即成仁,为争取最后胜利,使中华民族永存世界上,故成功不必在我,我先牺牲。我即牺牲后,只要国家存在,诸子女教育当然不成问题。别无所念。倘吾牺牲后,望汝好好孝顺吾老母及教育子女,对于兄弟姐妹等亦要照拂。故余牺牲亦有荣,为军人者为国家战亡,死可谓得其所矣!书与纫秋贤内助,拙夫龄字。双十节于忻口。”在忻口阵地上,郝梦龄所部死伤惨重,各团好一点的还剩下一个营的兵力,有的打得只剩下一百来人。郝梦龄在阵地上对部下说:“先前我们一团人守这个阵地,现在只剩下一连人还是守这个阵地,就是剩下一个人,也要守这个阵地。我们一天不死,抗日的责任一天就不算完。出发之前,我已在家中写下遗嘱,打不败日军决不生还。现在我同你们一起坚守这块阵地,决不先退。我若是先退,一你们不管是谁,都可以枪毙我!你们不管是谁,只要后退一步,我立即枪毙他。”四天之后,郝梦龄阵亡。

145师师长饶国华上将:“我从七七事变发生之日起,就渴望能到前线杀敌,洗雪国耻,收复失地。八一三事变后,国共合作抗日,我幸能如愿以偿,奉令出川抗战,引为生平快事。诸君还记得吧,我们离川时,蜀中父老兄弟姐妹曾举行盛大仪式欢送,潘文华军长代表我们川军将士致答词,表示我们一定要血战到底,收复失地,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去,做到胜则生,败必死,不成功便成仁。我们要牢记当时的誓言,绝不能在敌人面前屈膝示弱,给中国人丢脸呀!”饶国华被上司唐式遵和部下刘汝斋陷害,进退无路,身边只剩下一营兵力,日军一再劝降,饶国华置之不理,沐浴焚香祷祝完毕,即给老上级刘湘写绝命书,说:“刘汝斋不听指挥,以致兵败,卑职唯有不惜一死,以报甫公知遇暨川中父老之情。”随即回头向东怒吼:“小日本,当年威廉二世强盛一时,不免败亡,今日你虽猖獗,终有破灭的一天。”之后,饶国华自杀于阵地之上。

66军159师副师长罗策群少将“丢那妈,几大就几大,唔好做衰仔!”随后倒在冲锋的路上。

宪兵副司令肖山令中将:“有道是养兵千日,用在一时,我受命守卫首都,若为一己之安危而一走了之,如何对得起国家民族?故矢志固守到最后一刻,宁做鬼雄!众云将军难免阵前亡,死在抗日报国前线,荣幸之至。堂堂中华革命军人,决不贪生怕死而负国家民族,愿与弟兄们一起,与南京共生死存亡!”南京城破,肖山令在下关江边率宪兵掩护友军和百姓过江,拼死抵抗,激战五小时,部下全部阵亡,肖山令自杀殉国。

19军70师215旅旅长赵锡章少将:“我之衣衾早已备好,此即我葬身之所,今日有死无生。”1938年,赵锡章部在山西被日军合围,喊出这句话后不久,赵锡章中弹身亡。

22集团军41军122师师长王铭章上将:“以川军薄弱的兵力和破败的武器,担当了津浦线上保卫徐州的第一线的重大任务,力量已不够是不言而喻的。我们身为军人。牺牲原为天职,现在只有牺牲一切以完成任务,虽不剩一兵一卒,亦无怨尤。不如此则无以对国家,更不足以赎川军二十年内战之罪愆了!决心死守滕城,我和大家一道,城存与存,城亡与亡。”在日军优势兵力的围攻下,王铭章倒在了滕县西北城墙上,其部以全军覆没为代价,为台儿庄大捷赢得了极宝贵的时间。

60师108旅359团团长杨怀少将:“如今国难当头,咱们是堂堂的中国军人,岂能有贪生怕死之理?今晚我杨怀带头打突击,你们跟我上,死也要把戴埠夺回来!”杨怀奉命防守戴埠阵地,但是在日军围攻下阵地丢失,杨怀想发动夜袭夺回阵地,部下的营连长却露出胆怯之色,于是他说出了这番话。杨怀亲自带领部下夜袭阵地,在突入第三道防线之后遭到日军机枪密集射击,杨怀舍身挡在战友之前,头部、胸部连中数弹,壮烈殉国。

13军89师529团团长罗芳珪少将:“我死了,不要紧,你们,要狠狠,狠狠打击日本强盗,收复,台儿庄!”罗芳珪率部参加台儿庄大战,在战斗中被弹片击中头部胸部,弥留之际说出了这番话,529团副团长李友于也在这波炮击中阵亡。529团后来成为台儿庄决战的先头团。

23师师长李必蕃中将:“误国之罪,死何足惜,愿我同胞,努力杀敌。”李必蕃奉命镇守菏泽,可是大敌当前之际,部下的三个旅长竟全部逃遁,以致全线崩溃。菏泽沦陷之际,李必蕃腹部中弹,奄奄一息,提笔写下这十六字遗言之后,自杀殉国。

江苏第一路游击司令马玉仁中将:“谁当汉奸,我就打死谁。”说出这句话时,马玉仁刚刚枪毙了自己通敌的亲侄子。马玉仁空有司令头衔,却属民间杂牌武装,并无中央支援,全靠他散尽家财来筹措军备。1940年,马玉仁以65岁的高龄冲锋在前,腹部中弹,失血过多牺牲。

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上将:“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这是张自忠在东渡襄水之前的讲话,半个月后,张自忠阵亡。日本人发现张自忠遗体,审认无讹,一起膜拜。当天深夜,日军设在汉口的广播电台中断正常广播,插播了张自忠阵亡的消息,并称:“我皇军第三十九师团官兵在荒凉的战场上,对壮烈战死的绝代勇将,奉上了最虔诚的崇敬的默祷,并将遗骸庄重收殓入棺,拟用专机运送汉口。”日军军医用酒精仔细清洗张自忠遗体,并包扎好伤口,郑重装殓,放进赶制的棺材里。38师师长黄维刚抢回了张自忠的棺椁,运回后方,日军下令停止空袭一日,避免伤到张自忠的遗体。经检视,张自忠身有八处伤口,其中炮弹伤二处,刺刀伤一处,枪弹伤五处。张自忠的夫人李敏慧绝食而死,夫妻二人合葬于重庆梅花山麓。

88师262旅524团团长谢晋元少将:“尔等行为,良心丧尽,认贼作父,愿作张邦昌,甘作亡国奴。我生为中国人,死为中国鬼,以保国为民为天职,余志已决,决非任何甘言利诱所能动,休以狗彘不如之言来污我,你速去,休胡言。”谢晋元率八百壮士死守四行仓库之后,困于上海租界中的孤军营。以此严辞拒绝了汪精卫政府的劝降后一个月,谢晋元被叛徒刺杀。

新27师师长王竣中将:“未歼敌耻尔!何面目见人?军人不成功,便成仁,当与诸军死此!”中条山之战中,王竣所部断粮绝援,死战之后,王竣与参谋长陈文杞阵亡,副师长梁希贤跳黄河殉国。

3军军长唐淮源上将::“现情势险恶,吾辈对职责及个人之出路,均应下最大之决心,在事有可为时,须各竭尽心力,以图恢复态势,否则应为国家民族保全人格,以存天地正气。中国军队只有阵亡的军师长,没有被俘的军师长,千万不要由第三军开其端。余身受国恩,委于三军重任,当今战士伤亡殆尽,环境险恶,总军两部失去联系。余死后,望余之总司令及参谋长收拾本军残局,继续抗战,余死瞑目矣!”中条山之战中,第三军粮食、弹药均告尽,陷入日军重围,唐淮源所部全军覆没,自杀殉国。

12师师长寸性奇中将:“我腿已断,不必管我;我决心殉国,以保全国人格。”寸性奇是唐淮源的部下,唐淮源殉国之后,寸性奇也陷入了绝境,左腿被炸断,血如泉涌,自知部下们带着自己这个重伤之人无法突围,于是拔剑自刎。寸性奇之父寸大进得知消息后绝食而死,死后双目不瞑。

43军70师师长石作衡中将:“协同一致,亲爱团结,以铁血保卫祖国,完成复兴大业,吾死亦无憾矣!”石作衡同样死于中条山之战,被炮弹击中,浑身浴血时留下了上面的遗言。

200师师长戴安澜中将:“余此次奉命固守同古,因上面大计未定,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心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只要还有一兵一卒,亦需坚守到底。如本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以参谋长代之。参谋长战死,以某某团长代之。全师各级指挥官纷纷效仿,誓与同古共存亡。”戴安澜身负重伤,因缺少药物,伤口化脓,死于缅甸。

暂5师师长彭士量中将:“大丈夫为国家尽忠,为民族尽孝,死何憾焉!”为了挽救七十三军大部队,彭士量孤军断后,身受重伤仍喊杀不止,死于战场。

预10师师长孙明瑾中将:“中华儿女要壮烈,不畏死,不贪生,牺牲生命,救国救民,努力杀敌!努力杀敌!”日军逼近孙明瑾的指挥所,孙明瑾亲自带队冲锋,拼至刺刀折断,颈部、胸部、腰部和手臂都被机枪弹击中,壮烈殉国。

36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上将:“男儿欲报国恩重,死到沙场是善终。”中原大溃败中,李家钰率部为友军殿后,遭遇了日军的埋伏,中弹牺牲。

131师师长阚维雍中将:“此次保卫桂林,大会战不日即可开幕,此战关系重大,我得率部参加,正感幸运!不成功便成仁,总要与日寇大厮杀一场也。家无积余,用度极力节省,如何寒苦,亦当忍受,抗战胜利在望,生活总有解决办法也。”这是阚维雍留给妻子的最后一封信,之后参加了桂林保卫战,眼看桂林城破,阚维雍下令让部下突围,提笔写下绝命诗:“千万头颅共一心,岂肯苟全惜此身;人死留名豹留皮,断头不做降将军。”把诗和随身物品交给卫士杨霖超:“如我发生不幸,你将这些物件带到融县交给我妻子,叫她不要过分悲伤。儿女的教育费用国家必有照顾,要他们勤奋自修,切勿疏懒。虽然桂林的防守失败了,但相信中国是不会亡的!”之后自杀身亡。日军将阚维雍的遗体厚葬于桂林城防司令部。

31军参谋长吕旃蒙少将:“我们是往桂林送军火,回来以后就送你们去四川。当兵不怕死,怕死不当兵,这是一个军人的气派!我就是与日军作战死了,你也不要怕,总会有人照管你们的。”吕旃蒙主动请缨参加桂林保卫战,临行前如是欺骗妻子,称自己很快便能回来,但是这一去之后就再也没能回到四川。

38师副师长齐学启中将:“中国军人,可杀不可辱,速枪毙,勿多言,求亡得仁,又何怨!”齐学启负伤被日军俘虏之后,意欲夺刀自尽,被日军阻止。齐学启在战俘营中被关押数年,拒绝了汪精卫政府的多次劝降,抗战胜利前夕,齐学启被叛徒刺成重伤,一同被关押的英国军医想要施救,却得不到任何药物,四天后,齐学启殉国。


user avatar   cheng-jin-12-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user avatar   le-ping-41 网友的相关建议: 
      

蔡锷死于1916年11月8日,因医治喉癌无效,病逝于日本福冈,年仅34岁。他的遗言当时很有名。

据上海《申报》报道,蔡锷临死前,在弥留之际口授随员遗电,要其上陈总统四事:

(一)愿我人民政府协力一心,采有希望之积极政策;

(二)意见多由争权利,愿为民望者,以道德爱国;

(三)在川阵亡出力人员,恳饬罗戴,核请恤奖;

(四)锷以短命,未能尽力民国,应为薄葬。

当时的总统是黎元洪,据报道,他看完蔡锷的遗言后,“竟泣下沾襟”,哭了。他当即下令,对蔡锷遗言中的第三件事,立即照办。也就是对参加反袁战争中在四川阵亡的将士,给予抚恤奖励。

蔡锷(字松坡)打响了反对袁世凯称帝的第一枪,历史地位卓著,他死的时候,正是袁世凯下台不久,所以遗言格外受到重视。

《申报》甚至专门发布一篇题为《读松坡遗言》的评论,作者为当时著名意见袖“冷”。这篇文章称,蔡松坡虽死,而其对于中国之心仍未死。他遗言的第一句是“愿我人民政府协力一心,采有希望之积极政策”,但其实今日的人民政府不协力、不一心、不有希望、也不实施积极政策,这早就在蔡松坡心念中了。蔡松坡不忍直言,以伤其心。然而听闻松坡遗言的人,颇为感动,还是不要使蔡松坡伤心到永远吧。

文章接着说,蔡松坡的第二句遗言“意见多由于争权利”,可以说是直截了当直中我人民政府的内心。然而蔡松坡仍不忍弃绝政府,又示以补救的药方——“愿为民望者,以道德爱国)。争权利的人,每每假借爱国的说辞以蒙骗天下。蔡松坡一定厌倦了这些说辞,所以责之以道德,使人自问其良心。

“呜呼,松坡之言婉而其心弥苦!松坡之言曲而其旨甚严!松坡之身虽死而心未死!今若人民政府闻松坡之言,而不知感法者,是直死松坡心矣!”文章最后说。

这个遗言,现在知道的人不多了,希望大家能广为传播。


user avatar   Sir.LeoW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一天,金圣叹被判了死刑立即执行。

刽子手们将金大哥押送刑场。

金大哥全程淡定从容。

刑场到了。金大哥突然对身边人说:把我的弟子叫来,我要交代点事!

所有人都以为他要交代点什么临终大事。刽子手们立刻退让,静听尊便。

弟子匆忙赶来了。悲痛地抹了两把眼泪后,把耳朵凑到金大哥面前,认真听大哥安排。

然后金大哥神秘兮兮地说:

“徒儿们,我告诉你们哈,花生米和豆干一起吃,有核桃的味道耶!“

“花生米与豆干同嚼,大有核桃之滋味。得此一技传矣,死而无憾也!“

弟子们心中诧异,但也不得不跪拜恩师:“弟子谨记!”

金圣叹心满意足。后事已交代清楚,此生无憾。

刽子手手起刀落,哐当一声,金圣叹人首分离。

头颅落地之后,从他的左右两只耳朵里各滚出一个纸团。

一个里写着“好”,另一个里写着“疼”。


user avatar   wei-bi-yuan-f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个人认为,管仲的临终遗言价值极高,对今天看人识人仍然具有穿越时空的深层启示。

咽气前夕,管仲支开闲杂人等,憋着最后一口气神秘兮兮地嘱咐齐桓公姜小白:

你有3个亲信,一定要小心提防。

一个叫竖刁,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宦官,也可能是男宠,为了能够贴身服侍国君姜小白,甘愿先自宫再进宫;

一个叫易牙,是个大厨,为了让国君尝尝人肉的滋味,竟然煮了自己的亲儿子;

还有一个叫卫开方,追随国君15年从未回家看望过父母。

管仲认为他们“自宫”“杀子”“背亲”的目的都是迎合君王(“以适君”),都违背人性(“非人情”),而不讲人性的人,大奸似忠,决不可信。

姜小白一听自己最喜欢的仨跟班被管仲一勺烩了,心里犯嘀咕,便有点生气地问:

这仨人跟我很久了,你为啥憋到快死了才说?

回光返照的管仲喘着粗气严肃回答,你当年说过自己是个“好玩、好酒、好色”的“三好”学生,这仨人能帮你满足这些小癖好,我当然不方便老给你添堵,那国君当得还有什么劲?但过去有我在他们翻不起什么幺蛾子,我死后恐怕再没人镇得住他们,你就要悲催了。

著名政治家兼经济学家、孔子眼中“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的管子夷吾就这样走完了近80年的人生,满怀留恋地告别了他和姜小白共同开创的强齐霸业。

后人在其家乡安徽颍上县修建了管鲍祠,在山东淄博临淄区的牛山脚下筑起了管仲墓和管仲纪念馆,铭记这位“天下第一相”“圣人之师”。

然而,由于自身过于优秀,执政40多年的管仲没有选出入得法眼且活得过他的接班人,缺乏掌舵干臣的齐国很快陷入人亡政息的危局。

老糊涂的姜小白误以为管仲也老糊涂了,并没把他的临终警告当回事,仅2年后就被竖刁和易牙饿死病榻,暴尸多日,喂饱蝇蛆。齐国也从此极盛而衰,堕入二流。

今天,竖刁易牙和卫开方这样的人仍活跃在各行各业,顶着超出人性的绿茶面具,干着鸡鸣狗盗的龌龊勾当,实在应该警惕。

——选自【远方有方】同学计划再写十年的《河岳沧桑》

user avatar   lu-xin-zhe-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国人在此! 可惜留下这句话的人叫什么我们到现在都不知道。

这天是1952年10月25日,抗美援朝两周年的日子。这天,也是上甘岭的一个时间段分割点。

  头一天晚上,秦基伟把自己军部的警卫连96人由连长、指导员带领,派往597.9高地一号坑道,指导员王虏是秦基伟太行山时期的警卫员,跟随秦基伟长达五六年,多次在战场上冒死掩护过秦基伟,在通过上甘岭山脚下的炮火封锁区时,遭受到巨大伤亡,只有24人到达一号坑道,牺牲的人中就包括王虏。十五军自成立以来,大小数百战,还从没用上军警卫连,初次上阵损失就这么惨重,直到战役结束秦基伟还痛心不已。

  美国人也不轻松,这一天饭佛理特也到了第九军军部,把美七师撤了下去,南朝鲜二师接替了美国人的主攻任务。

  应该说这时候的美国人的状态时比较好的,秦基伟这边已经把军部的警卫连送了上去,可以说兵力已经近乎到了极限。联合国军则是生力军刚刚投入战场,一鼓作气之下,胜负往那边倾斜,不必多说了。奇怪的是在之后的这几天,双方进行的是坑道争夺战,而韩军这边,并没能投入足够多的力量去彻底解决坑道,反倒是十五军这边缓过了一口气来。

  当天,崔建功在指挥所看到,对方黑压压一片一片人头就在炮火掩护下过来了。突然之间,对方的第二梯队一片大乱,战斗突然在敌人的背后打响。崔师长边夸战士打得好,边问这是谁打的,居然没人知道。

  与此同时,597.9高地上看得更清楚。有一支奇兵,占据了美国人留下的一座非常坚固的堡垒,冷不防在敌人内部打响。猝不及防、距离又近,敌人第二梯队死伤惨重,后路被抄、援兵不继,前面的进攻立刻失去了后劲。

  可以这么比喻,联合国军张开了大口,准备把前面的志愿军阵地一口吞下,却不料喉咙里突然卡进了一根刺。不光不能咽下前面的肥肉,张开的大口合上也很困难,只能张着嘴等着别人一点点敲自己的牙齿,拔自己的舌头。而且共军不仅发现了这根意外的刺,还不停地给这根刺帮忙活动一下,可怜的韩国人。

  如果不好理解,想一下黄继光,如果黄继光堵住枪眼后,后续部队没能立刻冲上来,那黄继光的牺牲就没有了意义。

  从597.9高地上,可以看到一小时后对方纠集了一个连对这个堡垒发动进攻,力图一举拿下。硝烟中,三个战士从堡垒中悄悄潜出,两个人绕道敌后,一个人埋伏在堡垒前面的炮弹坑里。就在敌人以为志愿军将坚守堡垒的时候,还没接近就被手雷给炸了个晕头转向。敌人派出一个班,慢慢摸到堡垒边上侦察,发现没什么动静,认为我军都已牺牲,遂大喜过望,一连人直起腰来,大摇大摆走向堡垒。不料瞬间三名志愿军战士呈三角阵形出现,手中的转盘枪对着这一连人一通横扫,爽!

  敌人立刻又派了一个连企图连续进攻,这时候,志愿军的迫击炮发言了。不多的炮火用在了关键的地方上。围着这个堡垒,志愿军打出了一道火墙,敌人的连续攻击就此破产。

  也就是在同一个时间,崔建功师长和前面的团指挥部与各阵地确认后发现,没有一个阵地向敌方派出小分队……


  这个,没人派出小分队,难道是上甘岭的炮火太强烈,某网络神人穿越了?那时候可没这个词。

  当天夜里,团里师里都派出了通信员前去联络,可是对方的照明弹打得前沿阵地和白天一样。美国人堡垒和志愿军阵地之间用炮火打成好几道封锁线,通信员全部牺牲。再继续派人已经没有意义,于是这个阵地被标注成了无名阵地。

  美国人也反应过来了,首要任务是除掉自己嗓子眼里的这根刺,否则,自己的部队一集结,就等着给人当靶子。

  第二天,六架飞机掩护一个连的敌人攻了上来。六架飞机疯狂肆虐,可是这个堡垒是美国人自己修的,很是坚固,狂轰滥炸没什么作用。而在炮火的缝隙中,可以看到一共有五个志愿军战士的身影在闪动,在同百倍于他们的敌军在作战。

  志愿军的炮火也没闲着,在堡垒的周围也打出一道火墙,敌军部队照样被钢雨严重杀伤。炮火密度之大,以至于有一发炮弹竟然撞在了美国人的一架飞机上。可以把坦克砸成瘫痪的榴弹炮弹落在了飞机上,可以想象一下这是多么壮观的景象。

  随后一天,枪声仍然不断,直到10月28日。在无名阵地上的战士,就这样孤军战斗了四天四夜。这四天,成了十五军非常重要的四天四夜,十五军缓过来了。

  这五位英雄的功劳是相当的大。第一天他们刚刚打了第一仗崔建功就说他们要记特等功,何况他们还迟滞了敌人的进攻四天,但是也不适合把他们上升到上甘岭战役的关键点的高度。上甘岭总的来说是美国人猜中了开头,但没有猜中结尾。战役起始阶段,美国人成功的欺骗了志愿军的上上下下,但是十五军上上下下的浴血奋战给志愿军争取到了修正自己错误的机会,然后十五军自己也一战成名,从二流部队一跃而成为头号主力之一。

  10月28日,我某团四连排长田丙辛带两个班的部队冲到了无名阵地。

  出现在田丙辛排长面前的首先是堡垒外面的三位烈士遗体。一位烈士的遗体保存较好,躺在鸭绒睡袋里面,应该是牺牲较早,被其他烈士安置在睡袋里面;第二位烈士躺在一堆焦土边上,身上的新棉衣已经被炮火撕得粉碎,子弹早已打穿了他的双手,而手里还有一颗手雷;第三位烈士的遗体在稍远的地方,周围敌尸重重叠叠,手指上是手榴弹线圈。

  走到堡垒的门口,第四位烈士的遗体在堡垒门口,身上伤痕累累但没有致命伤,怀里抱着一根爆破筒;满怀希望的田排长看到了第五人跪在射击孔边上,怒目圆睁,手指还扣在机枪的扳机上。走近才发现,这位烈士也牺牲了。

  环顾后发现,这是一个美军营级指挥所,没有人敌人进来的迹象。也就是说,五位烈士牺牲后,联合国军并没有敢打进这个堡垒来看一下。堡垒周围,敌人还有二十多具尸体没运下去。堡垒里面的两位烈士都没有致命伤,很可能是被渴死的。

  想想坑道里是何等的艰苦,送苹果进坑道就有二等功,何况孤立在坑道前面好远,和后方没有任何联络的无名阵地;从另外一个方面我们也能看到美军不是纸老虎,一个营级指挥部,就可以坚固到在美国人自己的炮火中幸存下来;第三个方面无名阵地的志愿军基本上是用美国人的装备打的这几天的战斗。我们经常说要是志愿军有了美国人的装备朝鲜战争会打成一个什么样子,那现在大家看到的该是一个现实的例子,五名志愿军烈士,死伤在他们面前的联合国军何止百倍。

  根据情况分析,应该是五位烈士随增援部队到了阵地上,但是在如此猛烈地炮火下,夜间地形地貌和白天差距太大,他们没能找到坑道,却一路深入了敌军阵地。正好赶上了美七师和韩二师换防,这个指挥所被放弃了,于是五位志愿军就潜入了这个堡垒。而且他们很沉的住气,一直到敌人的第二梯队集结完毕,才一通猛揍,在联合国军的嗓子眼深深地扎了一根刺。


  已经不能接回自己的战士,确认烈士的身份就成了大问题。从发现的遗物看,五位烈士不止一位识文断字,可是他们都没有留下自己的名字和部队的番号,仅在一位烈士身上的布片上,发现了“山西省”三个字,推测是来自十五军前身——当年九纵的老战士。由于上甘岭上的部队编制多、变动大、伤亡重,这五位烈士的身份竟成了一个永远的谜团。

  个人推测,他们也许是十五军军部警卫连的战士。首先头一天晚上,秦基伟把自己的警卫连派上了阵地;其次,五名烈士不止一人识字,有的还能写笔记,这个文化素质不低,一般的连队比较难达到这个高度;第三,这五名烈士的仗都打成精了,看咱们前面的叙述,打得非常漂亮,军事素质极为优秀,符合军部警卫连的身份。

五位烈士留给我们的话,笔记上有这么一段“吃的是美国饼干,用的是美国枪,打的是美国子弹,消灭的是美国狼。”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这句话,烈士把它深深地刻在了堡垒一边的石壁上:中国人在此!




以上是西西河网友黄河故人所写的中国人在此。


user avatar   jiang-cheng-94-43-7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写一个人吧,笔力远远不够,加上痛哭着写的,请原谅。

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因癌症晚期大出血去世;他临终前留下的话是:“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前两天大阅兵,看得心情很澎湃。但我希望我们永远不要忘了他们,其中邓稼先就是典型代表。

杨振宁写道:

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

一百年以前,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恐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时代,只举1898年为例:

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99年。

俄国强占辽宁旅顺大连,“租借”25年。

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租借”99年。

英国强占山东威海卫与香港新界,前者“租借”25年,后者“租借”99年。

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

今天,一个世纪以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是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伟大胜利。在20世纪人类历史上,这可能是最重要的、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

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邓稼先他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获得了博士学位。

其中普渡大学是美国远近闻名的理工科老牌名校,其工程学院属于世界顶尖行列,与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校一同常年包揽着美国工科十强榜。

而邓稼先这么优秀,很显然工作很好找,待遇也会非常好。

但他选择回到新中国。

当时,中央决定,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原子弹。

1958年邓稼先开心的接到国家任务,他知道自己将从此远离家人,从此隐姓埋名,从此将和寂寞做伴,

但他兴奋难眠,开心接受任务。

10月16日,越来越多的仁人志士汇集到北京,紧张而有序地投入到这项秘密的工作中来。

从此,邓稼先把全部的心血都倾注到任务中去;

那个时候他即是科学家,也是建筑工,还是翻译家。

他带着一批刚跨出校门的大学生,日夜挑砖拾瓦搞试验场地建设,在乱坟里碾出一条柏油路;在没有资料,缺乏试验条件的情况下,他带领大家刻苦学习理论,靠自己的力量搞尖端科学研究。但都是外文书,并且只有一份,邓稼先只好组织大家阅读,一人念,大家译,连夜印刷。

那是条件艰苦。没有计算机,他们用算盘进行极为复杂的原子理论计算,为了演算一个数据,一日三班倒。算一次,要一个多月,算9次,要花费一年多时间。

每当过度疲劳,思维中断时,他都着急地说:“唉,一个太阳不够用呀!”

他不仅在秘密科研院所里费尽心血,还经常到飞沙走石的戈壁试验场。

他冒着酷暑严寒,在试验场度过了整整8年的单身汉生活,有15次在现场领导核试验,从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

但1959年6月20日苏共中央来信,拒绝提供原子弹数学模型和有关技术资料。8月23日,苏联又单方面终止两国签订的国防新技术协定,撤走全部专家,甚至连一张纸片都不留下,还讥讽说:“离开外界的帮助,中国20年也搞不出原子弹。就守着这堆废铜烂铁吧。”

但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

是邓稼先最后签字确定了设计方案。后来他和于敏合作,又研发出氢弹。

两弹一星,中国只用了2年8个月。他们这群人付出无数的汗水,日夜工作。

动荡时期,他也遭受不公正待遇。

1984年,他在大漠深处指挥中国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试验成功;距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整整20年,邓稼先指挥他一生中最后的一次核试验。

1985年邓稼先高兴地写下:“红云冲天照九霄,千钧核力动地摇。二十年来勇攀后,二代轻舟已过桥。”但他的癌细胞扩散已无法挽救,他在国庆节提出的要求就是去看看天安门。

1985年, 因直肠癌于7月30日住院。 这时,他的生命走到了尽头,他进了医院,再也没能走出来。他住了363天,动了3次手术。363天里,他一直疼痛不止,止痛的杜冷丁从每天一针发展到一小时一针,全身大面积溶血性出血。

1986年6月,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签署命令,任命邓稼先为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7月16日,国务院授予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因癌症晚期大出血去世;他临终前留下的话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并叮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他“许身国威壮河山”

在1979年,在一次航投试验时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邓稼先深知危险,却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其实他的妻子是医学教授。

a

随后,邓稼先仍坚持回核试验基地。在步履艰难之时,他坚持要自己去装雷管,并首次以院长的权威向周围的人下命令:“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去!”

1985年,邓稼先离开罗布泊回到北京,仍想参加会议。医生强迫他住院并通知他已患有癌症。

他无力地倒在病床上,面对自己妻子以及国防部长张爱萍的安慰,平静地说:“我知道这一天会来的,但没想到它来得这样快。”

1986年7月17日下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鹏、全国总工会书记罗干、国防科工委科技委主任朱光亚、核工业部部长蒋心雄等领导,前往解放军总医院,向邓稼先颁发全国劳动模范证书和奖章,以表彰他为中国核武器研究工作和核事业所作出的特殊贡献。这是“七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授予的第一个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授出的第一枚全国劳动模范奖章。

邓稼先庄重地把奖章戴在胸前,高兴地说:“今天李鹏副总理亲临医院授予我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我感到万分激动。核武器事业是成千上万人的努力才取得成功的,我只不过做了一小部分应该做的工作,但党和国家就给我这样的荣誉,这足以说明党和国家对尖端事业的重视。我现在虽然患病,但我要顽强地同疾病作斗争,争取早日恢复健康,为国防科研事业再尽一些力量,以不辜负党和国家对我的希望。”

就在戴上这枚奖章的12天后,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因全身大出血,医治无效,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他为之奋斗、奉献了一辈子的中国核事业。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邓稼先对妻子许鹿希说:“假如生命终结后可以再生,那么,我仍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

我看到核弹的航投试验出现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为了找到真正的原因,必须有人到那颗原子弹被摔碎的地方去,邓稼先说:「谁也别去,我进去吧。你们去了也找不到,白受污染。我做的,我知道。」他一个人走进了那片意味着死亡之地的荒漠。手捧摔破的原子弹碎片仔细检验。

我实在打不出文字,眼睛都因为眼泪看不到电脑。

看到长期的射线辐射再加上超出极限的劳累,邓稼先患上了癌症。而当1985年离开罗布泊回到北京时,他第一时间想的竟不是尽快接受治疗,而是参加会议。后来在病床上,面对家人以及张爱萍将军的安慰,他平静地说:「我知道这一天会来的,但没想到它来得这样快。」

我知道我们今天和平多么不容易,即使在和平年代,却为数人为了你和平献出自己的生命。

中央尽了一切力量,却无法挽救他的生命。

在邓稼先去世前不久,组织上为他个人配备了一辆专车。他只是在家人搀扶下,坐进去并转了一小圈,表示已经享受了国家所给的待遇。

邓稼先的家在北太平庄的一个大院落里,很普通的平顶式住宅楼。进了门只见里面水泥地,白灰墙,裸露的管道和电线,像是没有经过什么装修一样,更没看到有成套像样的体面家具和摆设。

他没有得到太多的钱财,其中两弹奖励不过几十块钱。

他也没有在他去世前得到太多荣誉,因为许多事情都是国家机密。

但他依然开心的为一个强大中国奋斗着,为了我们国家国防安全奋斗着。

有不少大学生看了邓稼先的经历后说:“这是个傻子,太傻了!要是留在国外,不知能挣多少大钱,也不会这么早死了!”三十一中在校内开展邓稼先事迹的宣传教育活动,不料十几岁的娃娃们也疑问不少,说:“像他这样值吗?”

但其实他是为了我们,为了这些大学生,为了这些小娃娃付出自己的生命,付出自己辛勤一生。

下面是国务委员张爱萍在邓稼先同志追悼会上致的悼词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杰出的核科学家邓稼先同志,因患癌症,医治无效,于1986年7月29日在北京逝世。终年六十二岁。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深切悼念这位为我国的核武器事业无私无畏地奉献了自己毕生精力的工人阶级优秀战士、中国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

  邓稼先同志生前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核工业部第九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物理学数学部学部委员、全国劳动模范

  邓稼先同志1924年生于安徽省怀宁县,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抗战胜利后,他在北京大学物理系任教,积极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民主斗争,曾任北京大学教职工联合会主席。

1948年赴美国留学,在印第安纳州普渡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1950年9月,他冲破毅然重重险阻回到祖国,满腔热忱地投身于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设。

曾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子能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兼任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副学术秘书,从事原子核理论的研究,为我国核理论研究做了开创性的工作。

邓稼先同志于1951年加入九三学社,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8月调到第二机械工业部,参加组织和领导我国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工作。历任第九研究院理论部主任、副院长、院长等职。

  邓稼先同志为我国的核武器研制事业兢兢业业,呕心沥血,孜孜不倦地奋斗了二十八年。从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他都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作为主要参加者,曾获全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国家级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他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是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在技术上的主要组织领导者之一。

  邓稼先同志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善于团结同志,发挥众多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博采众长,协同攻关。当外国撕毁协定后,他和他的同事们一起,发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愤图强的精神,以坚定的信心,克服了种种困难,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立下了卓越的功勋:接着,又突破了氢弹技术难关,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为打破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增强我国的国防力量,保卫世界和平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邓稼先同志担任第九研究院院长重任后,更致力于核武器的改进、发展工作。他尊重科学,实事求是,严格按科学规律办事,从理论设计、加工组装、实验测试到定型生产,总是尽力深入到第一线考察了解情况,遇到重大问题,无不亲临现场指挥、处理。他始终遵照周恩来同志“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的指示对待每一项工作,绝不放过一个疑点。他常常在关键时刻,不顾个人安危,出现在最危险的岗位上,充分体现了身先士卒,奋不顾身,勇担风险的崇高献身精神。

  邓稼先同志是一位物理学家,他不仅有深厚的理论基础,而且有广博的实验、技术知识。他对核武器这个多学科的庞大系统工程有全面的了解。他勇于开拓,富有探索精神。他不仅是一位善于把理论和实验相结合,把科学和工程技术相结合的科学家,而且是一位出色的科研工作组织领导者。

  邓稼先同志从青年时代起就立志报效祖国。他热爱党,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他坚持党性原则,有高度的组织纪律观念。他在政治上,思想上,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他作风正派、廉洁奉公,数十年如一日,一心扑在工作上,做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邓稼先同志作风民主,密切联系群众。他襟怀坦白、顾全大局、谦虚热忱、平易近人。他担任领导职务,但从不以领导者自居。他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注意团结同志,时常关心青年的成长和提高,受到同志们的敬重和由衷的爱戴。在党的领导下,他和老一辈科学家们培养和带领出一支有高度事业心、作风严谨、团结协作、勇于攻关的科技队伍。

  邓稼先同志长期忘我工作,不为名、不为利,甘当无名英雄,默默无闻地奋斗了数十年,积劳成疾。他在病重时仍念念不忘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为发展我国的高技术献计献策。邓稼先同志真正做到了他经常讲的“一不为名,二不为利,但工作目标要奔世界先进水平”。他的名字虽然鲜为人知,但他对祖国的贡献将永载史册。

他不愧是中华民族的好儿子,不愧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不愧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他的不幸逝世,是我国人民、我国军队和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一大损失。今天,我们悼念他,要化悲痛为力量。要学习他为了祖国的强盛,为了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身先士卒,勇担风险,舍生忘死,奋斗不息的献身精神;学习他不计名利,任劳任怨,埋头苦干,甘当无名英雄的崇高品德;学习他对工作精益求精,极端负责,处处以国家利益为重的高度政治责任感;学习他治学严谨,谦虚谨慎,平易近人,深入实际,团结群众的优良作风。我们要继承他未竟的事业,加倍努力,为了祖国的四化大业,为攀登科学技术高峰,继续拚搏,开拓前进!

  邓稼先同志永垂不朽!


回忆姑爹邓稼先中写道: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饿死了很多人。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的理论部青年技术人员也经常被饥饿困扰。在一次模型计算中,姑爹睡不着觉,他凌晨三点起来到机房检查计算结果。青年专家孙清河等同事当晚也在核实一组数据。等他们把问题搞清楚了,天已经亮了。他问孙清河等青年同事:昨晚你们吃夜宵了吗?你们饿不饿?孙清河回答说:饭还吃不饱,哪有粮票吃夜宵呀。姑爹从兜里拿出几斤粮票,分给在场的同事每人四两。回忆起46年前的这件事,孙清河动情地说,那时候,每人每月只有28斤粮票,又没有副食,粮票是多么珍贵呀!现在,你给我四两黄金也无法让我产生当年我接过老邓给的四两粮票时那样的激动。每当想起这件事来,我总觉得当时不应该收老邓的粮票,因为当时大家每月都只有28斤粮票呀。朱少平所长说,他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九所工作,他第一次见到邓院长是在九所的食堂里,邓院长和他的警卫员共用一个饭盒吃饭,邓院长用饭盒盛饭菜,警卫员用盒盖盛,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姑爹他们是一代人完成了别国五代科学家的任务,是一口气从原子弹干到中子弹,到氢弹,到电脑模拟的核极限的。他是知道很快就要“世界性禁核”了。姑爹一直在抢这时间,他忘了自己生命的时间,忘了其他一切的时间,惟要中国脱离挨打受欺的时间。我们现在无法想象他们肩上的责任和压力有多重大。姑爹很少与我谈工作上的事,仅有两次谈到与他的工作稍有关系的内容。一次他对我说:“我们基地的生活太苦了。我还可以吃小灶,有好烟好酒供应,其他同志就更艰苦了。有一天晚上,我一个人喝了差不多一瓶五浪液,结果醉了。”姑爹喜爱喝酒,但他每次只喝二两左右,我从未见过他醉酒。可以想象当时他在事业上、生活上承受着多么大的压力。接着,他沉重地说:“当年到我这里来的大学毕业生,他们的孩子已经上高中了,可是在山沟里,怎么能考上大学呢?他们的父母已经在山沟里奉献了一生,我们怎么能耽误孩子的前程呢?”说完,总是微笑的姑爹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还有一次姑爹说,“他们说我是福将。我是甲子年生的,甲是天干之首,子是地支之首,所以我是福将。”他去世多年之后我才知道,我国进行的全部45次核试验当中,姑爹生前曾指挥过15次,凡是他做出的重大决策无一失误,因而被同事们称为福将。在这值得骄傲的成绩后面,他付出了多少心血,受过多少次大剂量的辐射啊!而他离开我们时年仅62岁。2006年6月26日,我又有幸参加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九所召开的纪念邓稼先院士诞辰82周年座谈会。从那些当年曾经与邓稼先共同进行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科学家口中,我进一步感受到了姑爹邓稼先的伟大的人格魅力和他所带领的这个团队的崇高精神。


国之大器中最后一句话:几代两弹一星人奋斗的收获,让后代子孙们享用不尽

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写下了“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山河”的诗句和“两弹元勋邓稼先”的题词。


其实世界上面有一种人最高贵,名利都不在乎,如浮云,更不求名垂青史,他们一心有种自己的理想。

而邓稼先的理想就是有一个强大的中国,没有人敢侵略中国,祖国的土不会有外国的驻军。

他就会开怀大笑,十分高兴。

即使几十年如一日,他不能和家人团聚。

即使父母渐渐老去,他不能斥候双亲。

即使他深爱着他的妻子,但他不能陪伴在她左右

即使他想着他的孩子,他不能看着他长大

即使他可以享受很好的条件,他依然去了戈壁

即使他在生前就可以名声显贵,他却选择隐姓埋名

即使他珍爱这个世界,他却可以献出自己生命

他经常讲的“一不为名,二不为利,但工作目标要奔世界先进水平”。

最好他依旧说:“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中国幸运有这群人,才可以在世界东方站起来。

幸亏有他们,我们在可以如此惬意的享受和平,

我们安逸人生,因为他们替我们负重前行。

7.29是邓公生日,邓公千古,中国万岁。





邓稼先嘴角左边有血迹。因为癌症晚期吐血。

得到噩耗,杨振宁即刻从国外发来*唁电: “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稼先去世的消息使我想起了他和我半个世纪的友情。我知道我将永远珍惜这些记忆。希望你在此沉痛的日子里多从长远的历史角度去看稼先和你的一生,只有真正永恒的才是有价值的。”



“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彷徨,没有矛盾。”“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途径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能这样估价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们应为稼先庆幸!”


许鹿希在给杨振宁的回信中写道:“如果人生能有轮回,稼先还会选择这条路的。”

PS看了很多朋友留言,基本不管骂我的,或者怎么的都看。

我觉得邓稼先是哪里人不太重要,因为他和我们一样都是中国人。

是整个中华名族骄傲,他会在中国历史上面留一下一笔。

也许无数高官都随历史消失,但邓稼先却永远在中国历史上。

有朋友说他后代怎么样,没有太多好处等等。

其实他应该不在乎,也不在乎身后命。

我个人大胆推测他只在乎我们中国人民过的好不好,因为这才是中国强大体现。几十年没有战争感谢他,感谢他们那一代人


user avatar   ling-zi-chen-3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老乡,如果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那还有中国吗?”

77年前,抗日英雄杨靖宇以身殉国。

杨靖宇,中国东北抗日联军的领导人之一。

杨靖宇一开始不叫杨靖宇,而是叫马尚德。那时候年仅22岁的他,就创建了全国第一个县级民主政权。

当他后来叫张贯一时,又把抗日的种子洒在了东北的黑土地上。

当在东北开始抗日作战后,怕连累家人,马尚德又改名叫做了杨靖宇,在朝鲜语里面,杨靖宇这三个字的意思是“驱逐外敌”。

在成为东北抗联的领导人之后,他在东北独自开辟了“磐石”根据地,并且多次打退了日伪军的“讨伐”。

日本人没听说过马尚德,放走过张贯一,但是对于杨靖宇,他们恨不得把他生吞活剐。由于杨靖宇的抗日联军的存在,日本的在前线作战的同时,还依旧要防着自己的大后方不被偷袭。这样日军在前线的进攻就被延缓了,次数多了,日军就想把杨靖宇宰了。

可是宰杨靖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杨靖宇不仅熟悉东北的地形,还自己在东北的大山中设置了很多的密营,每一次对杨靖宇的抓捕,日军都损失惨重,几次讨伐打下来,杨靖宇依旧活得好好的。

可杨靖宇一定想不到的是,飞机大炮都奈何不了的他,却最终栽在了自己人的手里。

1940年1月初,杨靖宇的部队于濛江那尔轰附近集结,拟讨论冬春反“讨伐”大计。

他本以为这次反“讨伐”将会像以前一样顺利,可是就在他在开作战会议的时候,日军赶到了。这时候他才意识到,自己被出卖了。

在濛江那尔,日军满山满谷地猖狂追踪,在严寒、深雪和风暴中,张罗布网,日夜搜索。可是在这时候,杨靖宇突然发现,自己的密营突然都不起作用了。

为了尽可能的保存实力,杨靖宇命令部队分成多股小分队图为,迷乱敌人的耳目。而他自己则率领部队离开濛江西部林区,向东谋求与二方面军的部队会合。

在山川中这一走,就是十几天。

1940年2月15日,伴随杨靖宇仅有的15名战士,死的死,伤的伤,到2月18日,杨靖宇仅有的两名警卫战士也在大东沟牺牲。

至此,苍茫的东北雪地里,只留下了杨靖宇一个人还在孤独的行走着。

那时候,他终于知道了为什么自己的密营不起作用了:东北抗联第一军第一师的师长程斌,他带着人把杨靖宇在深山老林藏匿的密营全部破坏,那可是他看做接班人的程斌。

他也终于知道为什么自己的行踪老是被识破了,他的贴身警卫张秀峰也叛变了,是他向日军出卖了杨靖宇的行踪。

杨靖宇无奈的笑了笑:“你们呀,真是识时务。”

到了南三道崴子的地方,杨靖宇终于跑不动了,他找到一个老乡,想让他帮忙从城里带点干粮和水来给他吃,当然也不白带,付钱。

可是赵延喜认出了杨靖宇,这个全东北都在悬赏通缉的人,于是赵延喜就劝他:“我看你还是投降吧,如今满洲国不杀投降的人。”

杨靖宇沉默了片刻,苦涩而又落魄的问赵延喜:“老乡,如果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

我不知道赵延喜当时是怎么回答的,可是当他回来的时候,他带来了一百多号日军。那里面有程斌,有张秀峰,还有他最喜爱的机枪手张奚若。

对面问他:“君是杨靖宇司令否?”

杨靖宇没有说话,而是用手中的驳壳枪做出了最为强硬的回答。

后来,对于这场最后的讨伐,在日本侵略者留下的战场实录是这样记录的:

“讨伐队已经向他(杨靖宇)逼近到一百米、五十米,完全包围了他。讨伐队劝他投降。可是,他连答应的神色都没有,依然不停地用手枪向讨伐队射击。交战20分钟,有一弹命中其左腕,啪嗒一声,他的手枪落在地上。但是,他继续用右手的手枪应战。因此,讨伐队认为生擒困难,遂猛烈向他开火。”

而杀死杨靖宇的并不是别人,而是张奚若,在其他日军都近不了身的时候,他却一枪讲杨靖宇射杀。

他死在了自己最信任的人的手上,不知道是幸运,还是悲哀。

大浪淘沙,才能看出谁是金子;国难当头,才能分辨出谁是忠奸。

杨靖宇的尸体被解剖后,他的胃里面只有还尚未消化的树皮和棉絮。

1952年,新中国成立之后,杨靖宇被以新中国元帅的身份予以厚葬,他也是唯一一个以将军身份享以这种规格厚葬的人。

不过我想这些对杨靖宇来说都不重要了。

因为他在死前才弄清楚了赵延喜的回答,才弄清楚了程斌、张秀峰、张奚若的回答。

“老乡,如果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

即使你们投降了,我也依旧要为这个国家拼尽最后一滴血液。

脊梁不倒,中华不亡。




PS:嗯,我知道杨靖宇将军最终的遗言不是这个,在死前他还说过另一段话:

「今命を惜しても如何ともし难い。多数の部下を失って自分一人が今ここに在ると难も、まだ同志は各地転戦している(魏极民参谋,陈翰章第三师长、金日成第六师长,その他のことを指すのであろう)。必ず帝国主义の灭亡の日が来る。自分は最后まで抵抗するから远虑なく射って吴れ」

这一段是由日文记载的,大意便是:

我杨靖宇虽然珍惜自己的生命,但如今大多数部下罹难只剩下我一人,如今我的抗日同志还在各地辗转,日本帝国主义必定有灭亡的一天,不用多说了,开抢吧。

你看,其实我是知道的,可不知道为什么,我还是想用一开始的那句话当他的遗言,可能我就是如此顽固吧(笑)




微信公号:Mask的小酒馆。

微博:八月朔风乱长安。

可以在这里找我玩哦~

知乎私信也可以~



.


user avatar   dr-andy-9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林巧稚晚年病魔缠身,但她很少休息,仍在家里修改、审订《妇科肿瘤》一书,这是她一生的实践总结。就在她去世的前一天,她还在医院的病房里,一连接生了6 个婴儿。1983年4月22日,弥留中的林巧稚突然喊:拿产钳来!快!……好,出来了,真好……走完了82年勤奋人生之后,她在微笑中找到了自己的天堂。 闻讯赶来哀悼的人络绎不绝:她的挚友,她的同事,她的学生,她诊治过的患者,日理万机的中央领导同志。

每每读到此处,不禁向终身不婚而献身医学的林巧稚医生致敬。

“只要我一息尚存,我存在的场所便是病房,存在的价值就是医治病人。”

这是林巧稚的墓志铭。


user avatar   li-zhi-lun-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妇病连年累岁,传呼丈人前一言。

当言未及得言,不知泪下一何翩翩——


“属累君两三孤子,莫我儿饥且寒,有过慎莫笪笞,行当折摇,思复念之!”


汉乐府·病妇行




                    

相关话题

  西汉时地方上有势力的氏族(豪族)是怎么起家、发展、壮大的? 
  历史上有哪些小人物,却改变了历史的走向? 
  查士丁尼一世到底是明君还是昏君? 
  有没有懂的人,这是什么东西,什么朝代的,价值多少,不懂的勿扰此物是祖传的,已知最少有100年历史? 
  李世民篡改历史的证据和实例有哪些? 
  如何评价宁南侯左良玉的一生? 
  为什么陶侃不能控制中枢,从而成为像琅琊王氏,太原王氏,颖川庾氏,沛国桓氏,陈郡谢氏那样的一流士族? 
  一辆坦克可以消灭古代国家的所有军队吗? 
  农场主与农业工人、地主与佃户,这两种关系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人身依附程度的不同吗? 
  郑州到底怎么样? 

前一个讨论
你怎么看待目前中国互联网的舆论环境?
下一个讨论
如果在湖北省博物馆遇见歹徒,能砸碎玻璃掏出越王勾践剑和歹徒击剑吗?





© 2025-01-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