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全国各地出土这么多文物,有没有可能专家都鉴定错的呢? 第1页

  

user avatar   ning.mao.wilso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举一个例子。今天去席力图召,僧人让我看下这尊佛像,鉴定下年代。我再三说我不会鉴定,他还是让我瞧瞧。古物鉴定最常用是类比法,也就是说,因为我见得多,我会在脑中形成一个标准,然后对照细节判断。但类比法有极大局限,譬如我用3D打印,如果效果好,那类比法就会失效。

这时就要观气。客观讲,观气虽然听起来不科学,但确实是有用的,不足之处是不合适推广传授,需要岁月积淀。科技断代方法也有,例如北大的吴小红老师,就是断代专家。但科技更多还是从材料下手,如果造假者挖一个汉代棺材,雕刻成佛像,判断还是很麻烦的。一句话,流通中的古物,没人能十拿九稳。所以收藏界格外看重传承有序这事。

传世文物是单纯鉴定文物,依据少,难度大。在传世文物这个领域,考古学家是不行的,这个领域是收藏界和拍卖界的。

但出土文物不一样,出土文物是鉴定环境+文物,这是考古学家的领域,所以考古学家会说,他们看重中观遗址环境,远胜微观物件。(多说一句就是,我之前一直很好奇,为什么多数搞考古的人不收藏,不是应该近水楼台嘛,后来发现,着眼点完全不同,他们的精力就不在微观层面)。但要多说一点是,古人也是收藏的,典型例子就是安阳商代妇好墓中也有红山文化玉器。但为什么学者能证明妇好墓和文物是商代呢。这特别复杂,首先可以依托地层学,有句话叫开封城,城摞城,地下埋着六座城,就是这个意思。

但地层学有个局限,就是遗址多数地层信息清楚,但墓葬没那么清楚。举个例子,如河北保定的满城汉墓,它是崖墓,就完全无法利用地层信息。这时就可以先考量墓葬完整程度,然后根据丧葬方式,规格特征,器物特点,诸多方面去判断时代。更何况,大量中国古墓是有墓志铭的,上面大周,大齐,大魏,大隋,大唐写的很清楚。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没有文字的荒野早期墓,这种就是地层学+类型学。首先借助地层丰富地区的出土物建立类型标准,这时会发现,多数墓出土物是固定组合方式的,然后根据开口处的地层位置判断。一言概之,出土文物是综合判断,相对年代容易,难是绝对。感兴趣,大家可以看郑老师的视频。


user avatar   ma-xiu-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几张图你能看出什么?

很明显一枚战汉骨印,真品无疑,自不用说。这种东西判断真伪并不难,只要对战汉的印子有点了解,基本都能看的出来。

但什么是专业呢?

我认为吧,见一样东西,就像初识一人,不问其出、预知其事,这便是交道。

于是我会说:

“这是石室墓出土,葬后不出10年,墓壁开始渗水、此印完全浸泡在了水里,因为如果水浸的晚了或水彻底退去了,骨印早就保不住了。早期同时浸泡器物中少有青铜,因为青铜沁不深,说明1000年以内墓室注水量明显加高,但高水位维持时间短暂,正是这一次水位上涨,才导致青铜沁附着在了上面,最后水退去,留下了淡淡的一层青铜绿。”

这就是专家。


user avatar   luo-xuan-zhen-l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得从文物鉴定的核心逻辑说起。

最早系统研究古代文物的学问,是金石学。金石学兴起于宋代,关于金石学的宗旨,一代宗师吕大临在《考古图》中阐述道:

予于士大夫家,所阅多矣……暇日论次成书,非敢以器为玩也。观其器,诵其言,形容仿佛以追三代之遗风,如见其人也。以意逆志,或深其制作之源,以补经传之阙亡,正诸儒之谬误,天下后世之君子有意于古者,也将有考焉。

古代人研究更古老的器物,因为其确切的出土地点、出土时的具体情况这些信息已经逸失,所以主要以“观其器,诵其言”,寻找规律为主要方法论,以“所阅多矣”为范式,所以传统的金石学虽然积累了一些鉴定古器物的方法,但是基本上是感性认知+经验主义,出现错谬是难免的。

譬如近代著名的“易培基故宫盗宝案”,时任国民党政府司法院副院长张继以及夫人崔振华,控告易培基以假易真,偷换故宫博物院的藏品。当时认为故宫博物馆的藏品不应有赝品,故当时鉴定出所谓62箱赝品,都应是易培基所换。但是随着学术研究的进展,大家认识到即使是故宫博物院也不可能完全做到所藏皆真,而且解放后从这62箱文物中清点出真品2876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501件。通过这个故事我们明白了,《石渠宝笈》里面也有赝品~由于当时对古物的鉴定基本上还是使用的金石学范式,所以说明这种传统学术还存在着问题。

后来,科学考古学的出现,给古物的真伪鉴定提供了另外一套知识参考体系。考古对古物的判断,是先确定某一地层的时代,然后将该地层出土的器物取出。由于考古发现基本不可能作伪,所以考古出土的器物,除了可以发现的极少后世器物因为某种原因混入先代地层,以及古人对更古器物的收藏这两种罕见的情况,基本上都是真品。

基于此,考古出土的文物,构建起了比科学考古之前偶尔出土的文物数量更多,真实性更强,样本更大的体系,基于这个体系总结出来的经验,大大补充、完善、提升甚至颠覆了传统学术的鉴定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得到考古学的加持之后,文物鉴定时所有专家全都鉴定错误的情况,就大大降低了。

随着时光的推移,人类发现了可以用科学方法直接测得器物材质的年代,靠机器而不是人,从根本上解决物品年代的希望,似乎就近在眼前。但是这一方法对用当时原材料现代制作的器物,是无效的,此外,还存在误差大、需要破坏器物本身取样等等缺点,导致这一希望还要有很长的路要走。

综上,文物鉴定目前为止还是一门依靠人的经验之学,客观的科学鉴定一般作为辅助手段。是人就有可能犯错误,所以文物鉴定一般都要建立三人以上的专家团队,用多人的方式可以把大家都犯错的风险降到最小。

当然,这是指正常情况,非正常情况,譬如专家被收买之类,不在此论。而新发现推翻旧结论,和科学进步的道理是一样的,不能单纯站在现代的角度说前人,还是要以历史的眼光看待问题。

而考古出土的文物,一般不会出现大的问题。

再有,我刚才阐述的规律,不包括中国古代书画,因为书画绝少出土,基本上还是依靠传世文物来积累经验,所以真伪争议最大,宋之前的作品,大部分都有争议。




  

相关话题

  这两名男性合葬墓是真的吗? 
  为什么古代用贝壳做货币? 
  世界最早制造陶器的是中国还是日本? 
  考古专业如何进入文物局工作? 
  为什么中国的博物馆收藏的外国文物很少? 
  太平洋三大岛群的文明有哪些差异? 
  古代有盗版书吗?盗版质量如何?盗版古书价值比正版的珍贵吗? 
  河洛古国发现中国最早宫殿将中国宫室制度提前 1000 年左右,有何意义?会就此开发新的博物馆吗? 
  文物对我们有多重要? 
  如何看待钱镠墓被盗事件,哪些问题值得关注? 

前一个讨论
会不会有某种偏门语言文字记载了一些比现在最尖端的技术还发达的技术,然而绝大多数人都还不知道它?
下一个讨论
在中国,除了国家电网外,还有哪些独立于国家电网之外的电力企业?





© 2024-12-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