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马云 4 月 14 日再谈 996 的长文,称其不是单调的加班,关键在于「热爱和奋斗」? 第5页

              

user avatar   luo-yiju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和上海这种“人性化”管理方式一对比,就能发现北京街道办在处理拜耳女时的操作是多么值得“反思”。

我们可以看到,拜耳女并不是一直这么蛮横,在基层民警上门进行“亲切而友好”的沟通之后,马上拜耳女就很听话的居家隔离。与这位上海女婿相比,拜耳女一家不仅不需要到亲戚家借住,给她留下空间,也不需要基层社区人员反复劝说,而是很快就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且听从民警的劝诫,完全按照中国疫情防控管理办法进行自我隔离。

因此啊,北京街道办可长点心吧!你们怎么能宣传自己和拜耳女这种剧烈的冲突方式呢?这种事情,说出去,谁脸上都不好看。

你要分成三个阶段这么宣传:

第一阶段

据悉,跨国集团拜耳公司某高管,在进入我社区之后,对于国内的疫情防控形式并不了解,与基层工作人员产生了误会。但是,在基层社区工作人员及当地民警上门亲切友好沟通之后,该归国人士迅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马上向基层工作人员表达了歉意,并且表示自己将严格按照国内疫情防控管理办法进行自我隔离。

然后,再让拜耳女去Facebook上就这段经历,发一个感谢致辞,最后再夸一下社区工作人员的辛苦以及人性化管理。

这是第一阶段,跨国集团、外籍华人、误会、道歉、Facebook,这些闪光点都有了,这妥妥就是一个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经典成功案例啊!找几个社区笔杆子,花团锦簇写一篇洋洋洒洒的文章,往上级部门一报,这都是亮闪闪的政绩啊!

你以为这就完了?肯定没有啊!这么好的新闻素材必须要整成连续剧啊!

第二阶段

在拜耳女居家隔离期结束之后,拜耳女火速做一面锦旗,送到社区,并且再带着口罩和当初那位与自己产生误会的工作人员热情拥抱!

快门唰唰唰那么几闪,一篇感人至深、体现社区工作人员人性化服务的文章就这么出来了,这都疫情防控期间难得的亮点啊!

你以为就此结束了?必然不行啊!这么好的素材,一定要利用到极致!

第三阶段

疫情结束后。让拜耳女联系一下拜耳中国公司,社区在和那边沟通一下,我相信,拜耳中国但凡脑子不出问题,都会很乐意派一个人以公司前来社区露个面,再邀请点媒体,双方握个手,拥个抱,这就是一篇非常具有正能量宣传意义的事件啊!此次疫情结束后,吸引外资一定是我国经济政策的重中之重,以此事为契机,拼命的向“营造良好经商环境”上靠。亮点也有,也符合大环境,这个素材实在太完美了!

可惜,北京人还是太直爽了,不服就干、生死看淡,把这么好的一系列素材,完美的转化为了归国人员与社区冲突这种上上下下都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北京这个街道办啊,可长点心吧!

你手中的宣传之笔可是能生白骨、活死人,颠倒乾坤、转黑为白的利器啊!

(狗头


user avatar   wu-huang-74-92 网友的相关建议: 
      

续航好,牌照好,,那还有第二个选择吗?

请看!

Redmi K30s至尊纪念版

优势:

  • 超大的五千毫安时电池
  • 续航非常的长
  • 拍照优化非常不错
  • 骁龙865处理器也不算差
  • 玻璃后壳铝合金边框
  • ip53防水虽然不是很高,但是真的救过我。
  • 支持NFC

劣势:

  • 很厚,很重
  • LCD屏幕,但是屏幕素质非常不错,更重要的是使用了多档刷新率,直接的好处就是,省电。

其他:

  • 梦一样的了超高续航手机,牺牲了厚重牺牲了OLED屏幕,但是换来了极其高极其高的续航。
  • K30S的拍照优化真的是非常的好,比小米今年的手机都要好,难道是因为用了公版镜头?
  • 总而言之k30s是我用过的手机中最喜欢的之一

售价:请点击下方卡片查看最新售价。

续航高√

拍照好√

冲!!!



618知乎好物会场,你想看的剁手攻略这里全都有。更有知乎×京东专属京享红包,每天三次抽万元无门槛红包。
领取攻略:点击上方连接后即跳转到领取界面,点击“抢”字即可领取。
领取完后再返回本文章,可以再点击一次再抽取一次红包。
如此反复每日可抽取三次,最高得18618元红包!

知乎引用规范:

【以下内容仅为配合知乎引用规范固定格式。普通读者可无视】

原作者:「以上所有手机配置参数,均来源于各手机官网。」

【所有其他内容均为本人<松果煲粥>原创】

参考链接:

【小米手机官网】[1]

【华为手机官网】[2]

【荣耀手机官网】[3]

【vivo手机官网】[4]

【oppo手机官网】[5]

【一加手机官网】[6]

【魅族手机官网】[7]

【IQOO手机官网】[8]

【realme手机官网】[9]

【努比亚手机官网】[10]

【黑鲨手机官网】[11]

【中兴手机官网】[12]

【锤子手机官网】[13]

【苹果手机官网】[14]

【三星手机官网】[15]

【索尼手机官网】[16]

【联想手机官网】[17]

【诺基亚手机官网】[18]

【LG手机官网】[19]

【HTC手机官网】[20]

【摩托罗拉官网】[21]

参考

  1. ^小米手机官网 https://www.mi.com/
  2. ^华为手机官网 https://www.huawei.com/cn/
  3. ^荣耀手机官网 https://www.honor.cn/
  4. ^vivo手机官网 https://www.vivo.com.cn/
  5. ^oppo手机官网 https://www.oppo.com/cn/
  6. ^一加手机官网 https://www.oneplus.com/cn
  7. ^魅族手机官网 https://www.meizu.com/
  8. ^IQOO手机官网 https://www.iqoo.com/cn
  9. ^realme手机官网 https://www.realme.com/cn/
  10. ^努比亚手机官网 https://www.nubia.com/cn/
  11. ^黑鲨手机官网 http://www.blackshark.com/cn/
  12. ^中兴手机官网 https://www.ztedevices.com/cn/
  13. ^锤子手机官网 https://www.smartisan.com/
  14. ^苹果手机官网 https://www.apple.com.cn/
  15. ^三星手机官网 https://www.samsung.com/cn/
  16. ^索尼手机官网 https://www.sonystyle.com.cn/
  17. ^联想手机官网 https://www.lenovo.com.cn/
  18. ^诺基亚手机官网 https://www.nokia.com/
  19. ^LG手机官网 https://www.lg.com/cn
  20. ^HTC手机官网 https://www.htc.com/cn/
  21. ^摩托罗拉官网 https://www.motorolasolutions.com/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这是Fed一月 memo

先说结论:

FOMC 维持利率在 0-0.25% 不变。且确定 3 月完全停止 QE,同时 3 月加息也是箭在弦上,基本会后声明皆符合市场预期,没有太多的意外。

Powell 记者会确实是偏一点点的小鹰派,但我也认为,Powell 的说法不至于拉升市场加息预期至 5次 、并拉升缩表预期至上半年,反而比较像是在强化加息 4 次之预期。

另外我个人觉得,一些中文媒体似乎误读了Powell 记者会的部分片段,下面 Allen 再进一步说明。


1. 3 月加息停止 QE 早已定价

本次会议 Fed 再次确认 3 月将准备第一次加息,并同时停止 QE。

Fed 也再次重申,货币政策是要支持美国经济达到充分就业、与通膨长期均值维持 2.0% 的两大目标。

这部分我想市场早已定价,这裡完全不会是问题,所以我们不讨论太多。


2.未来加息在每次会议都可能发生 (?)

Powell 的原文说法是:Won't Rule Out Hike Every Meeting.

但我有看到部分中文媒体写:不排除每次会议都加息的可能性。

上述我想或许是误读了 (还是其实是我自己误会中文的意思 ?)

我的理解是:Powell 是说加息在未来每场会议都可能发生,指的是“不会在特定月份才加息”,不是说每场都要加息。

Powell 说得很合理,经济本来就是动态的,加息本就不会侷限在什麽月份才启动,端看当时的经济状况而定。

我认为Powell 上述说法,并未延展今年加息预期至五次或更多,若有这种想法,那绝对是误读了。


3.更大规模的缩表?

Powell 在记者会上提到,Fed 需要更大规模的缩表,但请大家不要恐慌,因为我又觉得部份中文媒体过度解读了。

我认为Powell 说到的“更大规模缩表”,在思维上指的是:

因为当前 Fed 资产负债表高达 8.9 万美元,这是新冠疫情爆发之前的两倍大,显然在绝对规模上是非常巨大的。

而上一轮 2017-2019 年 Fed 缩减资产负债表,是自 4.4 万亿美元缩到 3.7 万亿美元停止,缩表的幅度大概是 15.9%,共缩减了约 7000 亿美元。

确实每次缩表的经济背景绝对是不一样的,所以幅度也绝对不会相同,但我们随便抓,假设本轮缩表将缩减 10% 资产负债表规模,那麽这也要降低 8900 亿美元,规模当然很大。

但我认为,不需要过度恐慌在“更大规模缩表”这几个字上。更重要的,我认为是“Fed 缩表的速率是多少?”

我相信缩表没问题,缩表太快才是问题,因为缩表速度若太快,将直接影响的会是美债殖利率升速、以及殖利率曲线的斜率。

这点Powell 也非常清楚,Powell 在记者会上也不断强调,联准会内部尚未具体讨论到一切缩表的进度,要等到 3 月再说。


4.缩表比较可能落在下半年

Powell 在记者会上说明,希望在加息至少一次之后,再来开会讨论缩表的事情,且委员会至少将讨论一次,才会做最终拍板。

更重要的,Powell 希望缩表的进程是有秩序的、是可被预见的过程。

从上述Powell 丢出的时间表看,我个人认为缩表将落在 2022 下半年,最快可能是 6 月份,因为在 3 月加息后,Fed 才会来讨论缩表。

我个人相信 Fed 现在内部早已在讨论缩表,但委员会显然尚未准备好来与市场沟通缩表的前瞻指引。

而缩表这麽大的事情,我个人认为 Fed 需要起次跟市场沟通 2 次,并把缩表规划说得非常清楚之后,才会开始进行,所以比较合理的缩表时间,估计将会落在下半年。


5.最大风险:高通膨

Powell 在记者会上,大概提到了 800 万次的“高通膨压力”,并认为目前美国通膨风险仍在上升阶段,但预计 2022 通膨还是会回落。

Powell 说明,目前美国通膨居高不下,主要仍是供应链所致,白话来说就是供需仍然失衡,且供给侧 (Supply Side) 改善的速度是低于预期。

Powell 强调,目前美国高通膨持续存在,而美国经济要的是长期扩张,所以若要长期扩张,物价势必需要保持稳定。

这边开始进入正题了,我认为这是本次会议的最重要核心,是让我体感上,觉得 Fed 鹰派的地方。我认为 Fed 承认自己落后给菲利浦曲线 (Behind the curve),简单而言,Fed 这次的加息速度大幅落后给通膨。

由于 Fed 在 2021 年对于通膨的误判,先前 Fed 在 2021 年认为通膨在年底就可望自然回落,但也就是因为这件事没有发生,反而通膨还更为严重,所以目前才有使用加息来追赶通膨的压力。但当前宏观环境看,通膨的压力是来自于缺工、供应链紧俏等问题,再加上拜登政府的大力推行财政刺激在那边推波助澜~

所以这一次的通膨是来自于实体经济上的供需失衡问题,并不是金融市场过度投机、企业超额投资等问题,我认为 Fed 在这次的通膨问题上,能做得空间非常有限。

这裡将产生一个不确定性的较大风险,就是 Fed 只能靠货币紧缩去压通膨预期,但实体经济的根本性通膨问题,还是没有获得解决。变成最终 Fed 只能再用更剧烈的紧缩政策,去引导通膨预期走低后,尝试来压低实际通膨率,所以这裡将让 Fed 的紧缩路径,存在著较大不确定性。

比较好的处理方式,应该是直接去解决实体经济上的缺工和供应链/例如我之前提到的塞港问题,让实际通膨率自己走低、而不是靠 Fed 挤压通膨预期之后去引导。

谁可以去把坐在白宫裡疑似患有阿兹海默的白髮老头一巴掌打醒...还我特~


结论:我个人认为 Fed 今年将加息四次,不至于加息五次,而加息四次之预期,相信市场应该已经定价;至于缩表,相信市场尚未定价,估计将落在 2022 下半年,最快可能是 6 月。

如果 Fed 今年加息五次,我会感到非常意外,因为这意味著 Fed 很可能在 2023 年底、2024 年初,就因为美国经济放缓太快而需要降息,Fed 这波操作就会变得非常韭。

最后说说股市的想法目前 Nasdaq 已经插水一段时日,抑制通胀是当务之急,而股市所谓修正才多久已出现V转。对通胀而言意义不大,修正数月才可能有帮助~所以我之前一直描述为“恐慌”。因此对白髮老头而言,怎麽做才有利于中期选举就很清晰了。

最好还是坚持认为市场或已定价加息四次之预期,但缩表预期则是尚未定价的观点。

配置上美股我倾向持有科技权值股,一些 Megacap 的估值我认为合理、前景确定性较高,而这样也可以让你的收益贴著 QQQ 走。

考虑到一堆成长股腰斩,我也愿意加仓接刀成长股,但建议佔据投资组合的比例,或许不要超过 15%,如果选股功力不错,这裡就会开始让你的收益拉开与 QQQ 之类的差距。

最后,我相信人人都会想在市场下跌的环境裡接刀,接刀不是不行,但若接刀失败,斩缆我建议速度要快,我个人不考虑价投的话一次斩缆的比例都是 50% 以上。


user avatar   ha-ma-7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这是Fed一月 memo

先说结论:

FOMC 维持利率在 0-0.25% 不变。且确定 3 月完全停止 QE,同时 3 月加息也是箭在弦上,基本会后声明皆符合市场预期,没有太多的意外。

Powell 记者会确实是偏一点点的小鹰派,但我也认为,Powell 的说法不至于拉升市场加息预期至 5次 、并拉升缩表预期至上半年,反而比较像是在强化加息 4 次之预期。

另外我个人觉得,一些中文媒体似乎误读了Powell 记者会的部分片段,下面 Allen 再进一步说明。


1. 3 月加息停止 QE 早已定价

本次会议 Fed 再次确认 3 月将准备第一次加息,并同时停止 QE。

Fed 也再次重申,货币政策是要支持美国经济达到充分就业、与通膨长期均值维持 2.0% 的两大目标。

这部分我想市场早已定价,这裡完全不会是问题,所以我们不讨论太多。


2.未来加息在每次会议都可能发生 (?)

Powell 的原文说法是:Won't Rule Out Hike Every Meeting.

但我有看到部分中文媒体写:不排除每次会议都加息的可能性。

上述我想或许是误读了 (还是其实是我自己误会中文的意思 ?)

我的理解是:Powell 是说加息在未来每场会议都可能发生,指的是“不会在特定月份才加息”,不是说每场都要加息。

Powell 说得很合理,经济本来就是动态的,加息本就不会侷限在什麽月份才启动,端看当时的经济状况而定。

我认为Powell 上述说法,并未延展今年加息预期至五次或更多,若有这种想法,那绝对是误读了。


3.更大规模的缩表?

Powell 在记者会上提到,Fed 需要更大规模的缩表,但请大家不要恐慌,因为我又觉得部份中文媒体过度解读了。

我认为Powell 说到的“更大规模缩表”,在思维上指的是:

因为当前 Fed 资产负债表高达 8.9 万美元,这是新冠疫情爆发之前的两倍大,显然在绝对规模上是非常巨大的。

而上一轮 2017-2019 年 Fed 缩减资产负债表,是自 4.4 万亿美元缩到 3.7 万亿美元停止,缩表的幅度大概是 15.9%,共缩减了约 7000 亿美元。

确实每次缩表的经济背景绝对是不一样的,所以幅度也绝对不会相同,但我们随便抓,假设本轮缩表将缩减 10% 资产负债表规模,那麽这也要降低 8900 亿美元,规模当然很大。

但我认为,不需要过度恐慌在“更大规模缩表”这几个字上。更重要的,我认为是“Fed 缩表的速率是多少?”

我相信缩表没问题,缩表太快才是问题,因为缩表速度若太快,将直接影响的会是美债殖利率升速、以及殖利率曲线的斜率。

这点Powell 也非常清楚,Powell 在记者会上也不断强调,联准会内部尚未具体讨论到一切缩表的进度,要等到 3 月再说。


4.缩表比较可能落在下半年

Powell 在记者会上说明,希望在加息至少一次之后,再来开会讨论缩表的事情,且委员会至少将讨论一次,才会做最终拍板。

更重要的,Powell 希望缩表的进程是有秩序的、是可被预见的过程。

从上述Powell 丢出的时间表看,我个人认为缩表将落在 2022 下半年,最快可能是 6 月份,因为在 3 月加息后,Fed 才会来讨论缩表。

我个人相信 Fed 现在内部早已在讨论缩表,但委员会显然尚未准备好来与市场沟通缩表的前瞻指引。

而缩表这麽大的事情,我个人认为 Fed 需要起次跟市场沟通 2 次,并把缩表规划说得非常清楚之后,才会开始进行,所以比较合理的缩表时间,估计将会落在下半年。


5.最大风险:高通膨

Powell 在记者会上,大概提到了 800 万次的“高通膨压力”,并认为目前美国通膨风险仍在上升阶段,但预计 2022 通膨还是会回落。

Powell 说明,目前美国通膨居高不下,主要仍是供应链所致,白话来说就是供需仍然失衡,且供给侧 (Supply Side) 改善的速度是低于预期。

Powell 强调,目前美国高通膨持续存在,而美国经济要的是长期扩张,所以若要长期扩张,物价势必需要保持稳定。

这边开始进入正题了,我认为这是本次会议的最重要核心,是让我体感上,觉得 Fed 鹰派的地方。我认为 Fed 承认自己落后给菲利浦曲线 (Behind the curve),简单而言,Fed 这次的加息速度大幅落后给通膨。

由于 Fed 在 2021 年对于通膨的误判,先前 Fed 在 2021 年认为通膨在年底就可望自然回落,但也就是因为这件事没有发生,反而通膨还更为严重,所以目前才有使用加息来追赶通膨的压力。但当前宏观环境看,通膨的压力是来自于缺工、供应链紧俏等问题,再加上拜登政府的大力推行财政刺激在那边推波助澜~

所以这一次的通膨是来自于实体经济上的供需失衡问题,并不是金融市场过度投机、企业超额投资等问题,我认为 Fed 在这次的通膨问题上,能做得空间非常有限。

这裡将产生一个不确定性的较大风险,就是 Fed 只能靠货币紧缩去压通膨预期,但实体经济的根本性通膨问题,还是没有获得解决。变成最终 Fed 只能再用更剧烈的紧缩政策,去引导通膨预期走低后,尝试来压低实际通膨率,所以这裡将让 Fed 的紧缩路径,存在著较大不确定性。

比较好的处理方式,应该是直接去解决实体经济上的缺工和供应链/例如我之前提到的塞港问题,让实际通膨率自己走低、而不是靠 Fed 挤压通膨预期之后去引导。

谁可以去把坐在白宫裡疑似患有阿兹海默的白髮老头一巴掌打醒...还我特~


结论:我个人认为 Fed 今年将加息四次,不至于加息五次,而加息四次之预期,相信市场应该已经定价;至于缩表,相信市场尚未定价,估计将落在 2022 下半年,最快可能是 6 月。

如果 Fed 今年加息五次,我会感到非常意外,因为这意味著 Fed 很可能在 2023 年底、2024 年初,就因为美国经济放缓太快而需要降息,Fed 这波操作就会变得非常韭。

最后说说股市的想法目前 Nasdaq 已经插水一段时日,抑制通胀是当务之急,而股市所谓修正才多久已出现V转。对通胀而言意义不大,修正数月才可能有帮助~所以我之前一直描述为“恐慌”。因此对白髮老头而言,怎麽做才有利于中期选举就很清晰了。

最好还是坚持认为市场或已定价加息四次之预期,但缩表预期则是尚未定价的观点。

配置上美股我倾向持有科技权值股,一些 Megacap 的估值我认为合理、前景确定性较高,而这样也可以让你的收益贴著 QQQ 走。

考虑到一堆成长股腰斩,我也愿意加仓接刀成长股,但建议佔据投资组合的比例,或许不要超过 15%,如果选股功力不错,这裡就会开始让你的收益拉开与 QQQ 之类的差距。

最后,我相信人人都会想在市场下跌的环境裡接刀,接刀不是不行,但若接刀失败,斩缆我建议速度要快,我个人不考虑价投的话一次斩缆的比例都是 50% 以上。


user avatar   fu-yu-fan-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4.6日更新,新增意识流素材。


从今天起,做一个快乐的复读机。

我打算用一种无脑式、一图流作风的方案来解决2019年居然还存在的所谓“方韩之争”。

我向来喜欢一劳永逸的方案。


为什么“方韩之争”要加引号?

一直以为这场争论,早在围观群众们自发建立了倒韩网,文汇报出专题《诚亡耻韩》,某人放弃博客、淡出文学圈、失掉代言、战略转进到娱乐圈,付出这样惨痛的代价后,就已经结束了。

当年的我还是too young too simple,怎会想到,一旦打蛇不死,今后只要是某人及其团队炮制了一部中等水平的电影,我就得忍受那么一次满眼营销文洗地文精神污染的盛况呢?

营销电影宣传造势也就罢了,居然还有用电影为写作能力背书的洗地文,要不说资本牛逼呢,转进娱乐圈果然是步好棋。只要一时不死,后续有钱赚,自然会有洗地的徒子徒孙顶上。




所以我将采用一种,具备超高利用率(复读),对于不同立场双方伤害不大(无痛),并且经济实用耐操(鲁棒性高),对我自身也比较安全(自保)的方式,来应对未来可预见每年只要出电影,都会刷屏的类似话题及讨论。

毕竟大家都知道,某人粉丝群体举报看不顺眼文章的风采,堪比传销组织。


这个操作方案很简单,就是让事实和证据自己说话,灵感源自六学。

不需要再去评价辩论、不需要再去梳理逻辑、不需要再去罗列清单证据。

明明是N年前盖棺定论的话题,很多当初自发的网友现在都不怎么上网了。

那么这次大家轻松点,就一招,复读

复读一段不行就复读两段,两段不行就三段。

总而言之,一切向六学家看齐,不要再去阐述自己或权威的意见了,授人以柄。

不要再去跟阴谋论的杠精讲道理了,苦口婆心。




我现在最常用的,素材一。面对不同平台和对象我会添加不同称呼:

“XXX,感谢您公正的态度,因为一个公共打假人物如果要确定一个作家有代笔必须要有证据,这是重大的指控。而且从世界的共识上,如果方舟子没有证据,却提出和确认这个指控,而所有作家都是无法自证的。这其实从刚开始就剥夺了写作者的言论自由,因为无法辩解。所以在全现今世界范围内都不会有这样的指控存在。谢谢。”

如果你是在各类有楼层互动的平台,那么XXX就改成楼主,知乎就是答主、虎扑就是宫友、NGA就是潭友,以此类推。

实例:

同意,支持答主。要知道韩寒当年把《二十四史》放书包里都要在课上看。感谢您公正的态度,因为一个公共打假人物如果要确定一个作家有代笔必须要有证据,这是重大的指控。而且从世界的共识上,如果方舟子没有证据,却提出和确认这个指控,而所有作家都是无法自证的。这其实从刚开始就剥夺了写作者的言论自由,因为无法辩解。所以在全现今世界范围内都不会有这样的指控存在。谢谢。



接下来分析一下这段素材:

1.这是韩二自己的文字,正如六爷语录,是最宝贵的第一手材料,作不得假。


2.这段素材内容是一封私信,写给支持者石老师,表感谢

只需要继续将其复读给支持者,继续表感谢即可。物尽其用。


3.这段文字逻辑流畅、思路清晰、论证严谨,其私密性更是确保了这段素材的真实性真材实料


4.这段文字对于双方均适用

贴给挺韩派看,表支持。伸手不打笑脸人,自然不好举报你或者给你诛心扣帽子。

贴给倒韩派看,人家也不会认为你是来拉偏架的,毕竟这一派相对较理性重证据和逻辑,不会轻易举报扣帽子。

5.这段文字对于具备小学以上作文能力的外人、围观群众中立派,也具备一定说服力,适用面极广。


6.本素材适用面如此之广,时效性到现在都有效,着实体现了韩二的“文学天才”,正如六学语录体现了六爷戏精级别的演技,作为素材是极好的。


7.最关键的一点,以支持者的智力,绝对看不出这段文字的毛病,他们不会觉得这段话有很多奇怪的地方,只会以为你是来支持他们的,于是纷纷点赞。

如果被人识破你这句话是引用,那更不用担心,引用韩寒的文字说不定他还高兴呢。

他们天然认为写出这段文字的人,和那个出版《三重门》《一座城池》的少年天才,是一个人,根本不会怀疑你复读的动机。好意思不点赞么?

倒韩的就更不用说了,应该也是纷纷点赞。

大家都纷纷点赞,这人气不就上去了么。




最后,如果觉得这样一段逻辑流畅、思路清晰、论证严密的素材都无法打动对方、说清道理,那没关系。

我们可以继续“韩学”。


比如影评类素材:

我看过了金刚。看的还是挺难过。倒不是觉得人类多残忍怎么怎么,因为这片子里也没有什么坏人,大家都抱着私心而已。只是觉得世间爱情,真是不得一刻安宁。不过,我还是挺能安慰自己,觉得金刚从头到尾没穿衣服,也没看见有小鸡鸡,这就说明是个母金刚。那是不是能证明,片子里说的是友情?估计未必,那就变成更加乱伦之同性人兽恋。

况且,那荒岛上就这么一只金刚,要小鸡鸡也没用。想想,就算那女的和金刚一起在岛上了,又如何。万一金刚过三天腻味了那女的呢,那多惨,或者其实那金刚已经老的不行,没过一礼拜就老死了,那女的岂不更惨。真是胡说八道。还是看点现实的吧。


比如采访自爆类素材:

“主持人:你的书里面写得很煽情,说,给你排气管的声音,然后半夜感觉自己仿佛是一个传说……

韩寒:啊,这不是我写的。这……我不知道出版社哪加的,放在后面,我自己都觉得很别扭,我看了,很肉麻啊。因为这完全不是我写的。特别不是我的话。

主持人:哦。”(韩寒在凤凰卫视中声称,出版社每改一个字都要经过他同意,决不让别人轻易修改他的稿子。)


比如祝贺类素材:

易中天老师,祝贺您的文集要出版,非常地吃惊,因为我以为您老早就出版过文集,没想到现在才出版,所以见得您对它质量的要求一定非常地高。一直以来很喜欢您的文字。去年冬天的时候,我们在厦门见面,我们没有在报纸上看到关于我俩在一起对话的任何内容。但是无论如何,我对那次厦门之旅记忆深刻,希望您来上海,我们可以再在一起吃饭。一定要祝贺您文集可以卖得好,当然这是技术问题,最关键的是希望您一切都好。


比如意识流素材:

终于回家了。京城好大,京城国际机场好大,我一看见就惊着了,惊着就发烧了。烧了五天。京城路好宽啊,车也好多,好车也多,车多也好,好多车也。京城的酒店好大啊,就是五星的居然收不到卫星电视。算了,在京城只看新闻联播。京城的鸡骨头汤真好喝啊。京城的姑娘好严谨啊,预算五百一分不超。京城人士球打的真好,我在我们村里已经算打的好的了,村长说,你能代表我们村,去首都了。但是,我被首都人民LJ了。女的奸完换男的,朋友奸完换亲人,且多轮。这样的摧残一个病人,世界人民震惊了。带头的某人甚至自己搞到脚抽筋啊。终于,回来了。波音747好大啊。我去京城都干了些什么。”

还有很多,恕我无法一一举例。好在天才事迹颇多,用点心思,不难找到适合自己的素材。




最后的最后,感谢六学,为广大人民群众抛弃权威、自动自发地揭露社会丑恶现象指明了一条新的方向。(战术后仰)

来来来,大家跟我一起,从今天开始,做一个轻松快乐的复读机。


题主问到点子上了。

先说结论:不敢当场写,非不愿,实不能也。

换作知乎任何一位大V、小透明,吃文字饭,被人这样砸饭碗,别说直播写段子了,怕是恨不得真人PK吧。

正如宁财神所说,他要是被人这样“污蔑”,非刚到底不可。


然而,9102年了,翟天临已被锤爆,居然还有人帮HH立清高/不屑人设,简直笑死。

之前跟作协撕逼的时候,不清高

之前网上跟人打嘴仗的时候,亲自下场

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被质疑,照理来讲,应该很轻易就能把对方锤爆

结果面对一个不同行业的杠精,就开始装清高装不屑,不愿意亲自下场了,难不成被人作了结扎手术,让人偷偷给阉了?


于是,文学路断了,新浪主阵地不要了,代言全撤,学习当年的国军将士,来了个战略大转进,再也不吃这口饭。


可惜我不是“文学天才”。

我要是文学天才,我绝不会让人这样骑脸上墙,丢盔卸甲,肆意撒野。

我要是文学天才,随便来个全程直播,随机出题,编编段子就能自证拿两千万了。

可惜我不是。


user avatar   ben-ai-xin-huo 网友的相关建议: 
      

5 月 25 日更新:

iPhone 12 优惠 1000 元,历史新低价,还有 9 元快充头活动,很划算。

618 iPhone 12 最新优惠活动实时更新看这篇文章:618买iPhone12的朋友看过来,超全的苹果12 618 购买攻略

买之前先领取618活动红包,可以直接抵扣,更划算一些。




先参考一下 iPhone 11 去年的价格走势,去年 4 月到 5 月稳定在 500 元的优惠,然后 618 期间优惠达到 900 元。

再看一下 iPhone 12 的价格走势:

  • 4 月 4 号优惠 600 元
  • 4 月 16 号优惠 800 元
  • 4 月 18 号优惠 900 元
  • 4 月 19 号回到 800 元优惠

iPhone 12 在 4 月就达到了 iPhone 11 在 618 的优惠水平,这波优惠力度确实够大,也让一部分人有些纠结,现在入手 iPhone 12 好,还是再等等 618。

其实 4 月前期 iPhone 12 的 600 元优惠,应该持续到 5 月份的,然后 5 月底预热 618,这也是京东自营应该的降价节奏。

这波价格大跳水,有电商平台间的竞争原因,京东这波基本是在跟苏宁易购杠,价格也基本跟着苏宁易购变。

还有一点,4 月之前 iPhone 12 的销量是不及 iPhone 11 的,3 月销量只有 iPhone 11 销量的一半,作为新款 iPhone,是时候冲一下业绩了。

不管怎么说,4 月中下旬这么大的优惠确实是利好消费者。

618 大概还会有三百左右的优惠力度,我在这篇文章里面有分析:

4 月 iPhone 12 的销量应该非常好,主要是因为 iPhone 12 的性价比提高了很多,和 iPhone 11 的差价也就在 1100 元,大多数人应该会优先考虑 iPhone 12.

如果不着急,就是想体验那种省几百买到就是赚到的感觉,等 618 也可以。

如果你是刚需,想尽快换上手机,最近 800 元的优惠真的很划算,也是入手的好机会,等 618 也不会再来个 800 元优惠,不如早点入手体验。


user avatar   wang-shuai-86-2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信官方和派出所的。

如果有证据证明司机有问题,那么该给司机抓起来。

如果没有问题,那么就是高女士造谣,一定要严格执法按照造谣抓起来,不要再和稀泥了。

派出所调查已经很明确的说了,录音没有所谓搭讪,也没有明显争吵,我是不信派出所会为了这点事撒谎。

恳请各位被害妄想症患者不要独自出门,这种行为真的害己害人。

现在出了事明显自己责任更大,开始对着媒体胡说八道,造谣污蔑,不就不想自己承担后果被?

网约车公司不是已经主动负担医疗费用了?

还想着在要点赔偿吗?

上次那位跳车自杀的,可以说是黑灯瞎火和司机争吵,这次是大白天满街都是人和车对吧,去的地点也是热闹无比的地方对吧?

如果助长这种歪风邪气,早晚司机的人人自危,就像沈阳那个持刀袭击司机,不仅没被抓,还得到警察1500块的害妄想症患者。

希望各位尊重自己的小命,如果有害妄想症,请不要独自出门让别人为你买单。

没有证据不要胡说八道,尤其是对着媒体。

你和律师说谎没事,你和媒体说慌等于造谣。

希望这位刚毕业的高女士好自为之。


user avatar   libry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被提拔了,最先感受到的是开心~以前的平级甚至上级变成下属,团队成员又多,跟朋友吹牛都有面子。但是…

这时候若不懂下面这些,那痛苦的程度往往跟开心程度成正比 :

1.领导的最大责任就是让你的团队出更好的业绩。其它都是次要的。

2.想要出成绩,就要用人之长处。忘掉他的短处,这短处不对团队造成负面影响就好。

3.不要老想着如何让下属增加工作时间,甚至不要老想怎么提高效率。人、财、物、时间、空间都是兵,要学会排兵布阵。例如有时候流程创新优化能节省的成本比仅要求提高效率节省的成本高得多。

4.保持 透明、开放,并且让下属也透明开放。批评就直说。这样成长快,不浪费时间。

5.低调、隐忍、不要跟下属争功劳。多向上面说你下属的好,下属强是因为你强。当然,有了杀心除外。

6.决定开人前务必慎重,我们都有思维盲点。但决定了要开,一刀结束。千万不要开了几次开不掉,团队就会有负面影响。菩萨心肠,雷霆手段。

7.老板永远是对的。

8.团队不仅要抓业务,更要抓思想和团队文化。甚至设立价值观考核。不要觉得落伍。我党的政委体系,阿里六脉神剑,华为的狼性文化和毛泽东思想学习都是因为思想建设。价值观好了,业务不会差。

9.真心待下属。留人才最重要的就是成就他。

10.把公司当成自己的公司。就会理解很多事情。

11.允许有灰色地带。

12.不要把常规工作当重点。常规工作流程化。领导要去开天辟地的找增量。

13.要相信和让团队相信:没有什么问题是解决不了的。

14.拉比推有效果。逼着人做事就没意思了。老需要逼着的人,换掉吧。

15.带着欣赏的眼光看你的竞争对手。会战者不怒。层级高一点的竞争有时不失误,并且抓住对方失误的机会才是要点。

16.用人做事比做事用人水平高,最低级的是背了一堆猴子自己做事的领导。做事用人是告诉Abc三个人这事什么事 目的是什么 需要他做什么 什么时间完成 做到什么程度每人分工。。而用人做事是你相信他排兵布阵能力,让他大胆带团队把事做成。 这后一种比较难找。得培养。

17.最好的领导者是不争的,为而不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8.尽可能将办公室政治降到最低,这样容易出成绩。

—-以下为一更—

19.要想有所成就,最要紧的不是勤奋,是学习并且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20. 凡人看果,菩萨看因。不要太在意结果,把因做好了,结果一般都是好的。

21.要懂得时间是最稀有的资源。若不将时间管理好,要想管理好其他事情就只是空谈。


user avatar   san-tian-97-63 网友的相关建议: 
      

依我看,无论靖康之耻还是土木堡之变,都远远不如:满清朝廷被八国联军打得屁滚尿流、火烧圆明园、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弃京逃窜、然后签订种种不平等条约那么耻辱;

都远远不如:甲午海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还得接受日本索赔四亿两白银那么耻辱。

何以见得呢?

因为无论是有靖康之耻,还是有土木堡之变,华夏汉人的宋朝、明朝照样还在领先世界;

可是满清遭到了这两次奇耻大辱,却只能使满清越发贫穷落后,越发不齿于人类,越发沦为世界超级大笑柄。


蛮族入侵满清僭主,直接造成了中国的停滞落后,满清也因此尝到了沐猴而冠、自作孽的苦果:被西方弯道超车之后,屡遭人家的降维暴揍,只好奴颜婢膝、没完没了的给人家割地赔款。

这跟冷兵器时代华夏先民因为先进,而时常遭到落后蛮族的觊觎、抢掠、甚至僭主,可说是天壤之别。


冷兵器时代,遭蛮族入侵而灭国的伟大文明,何止华夏汉人?

事实上,世界N大文明古国,除了华夏皆被蛮族所灭,唯有华夏独存至今,这已经是世界之最的伟大个案了。


至于原因嘛,洒家早已想通了:

冷兵器时代,只有那些有能力长期定居的族群,才可能建立顶级文明程度的国家。世界N大文明古国,皆是因此产生。


越高度文明,便越是富裕;越是文明富裕,便越能长久定居。

可是,从国家安全角度而言,越是文明富裕定居,便越是蛮族进攻的固定目标。


正因为文明、富裕、定居,所以才成了大有油水可捞的固定目标。

这跟流动性土匪强盗,为啥都喜欢去抢多年定居的富家大户,是一样的道理。


而且越高度文明的族群,就需要动员越多的人力物力,投入到与作战无关的组织系统。

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整个民族的战斗力。

比起蛮族全民皆兵的自发型社会组织结构,人均战斗力肯定要差得远。


为什么,野草的生命力,远远强于人工培育的庄稼?

为什么,黑猩猩的力气,是人类的两倍?

想到这些就会明白:越高度文明的族群,就越会弱化抵御侵犯的天然本能。

这就是冷兵器时代的高度文明,所必然会付出的代价。

那么多伟大的文明古国,都亡于蛮族之手,就是充分的铁证。


再加上大一统秦制,这个中国特色历史循环的根本因素。

每当一个朝代循环到了即将崩溃的时候,不是农民大起义改朝换代,就是给蛮族提供了乘虚而入的机会。


但即使付出再大的代价,文明总得有人创造吧?

若是全人类各个民族,都像蛮族那样长于破坏短于建设,哪会有今天这样文明现代的世界?


好在华夏汉人总能【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所以世界N大文明古国,其它皆被蛮族所灭,唯有华夏独存至今。


而华夏民族最争气的是,所有打败过华夏的,最终又都被华夏打败或灭掉。现在中华之国亦然健在,而他们的国家大都永远灭亡,永无恢复之日了!

所以提醒某类族群,别总是津津乐道于华夏被谁谁谁打败过,更应该想到,谁谁谁被华夏给“驱除鞑虏”了,给消灭了,给打残成弱小民族了,永无恢复之日了。


当然,我也从不否认,在中古冷兵器时代,以骑马射箭为生产生活方式的游牧民族,的确也因此具有了得天独厚的天然军事优势。

十几万蒙古铁骑竟能横扫半个欧亚大陆,那是游牧民族天然军事优势的巅峰之作。


这个问题直到近代,才被农耕民族最终解决了。

就在中国因遭蛮族入侵满清僭主而致严重落后的同时,农耕文明出身的西方,依靠近现代达到的科学技术,得以完成了农耕民族对游牧民族天然军事优势的终极大逆转!


现在,不仅农耕文明出身的欧美大国,能把任何游牧民族打出排泄物来;

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之后、仍在为满清时代所致的贫穷落后而埋单的华夏汉人,也能把任何胆敢来犯的游牧民族打出排泄物来。


由此可见,仅凭天然军事优势烧杀掳掠的民族,只能得意于一时;

擅长劳动与创造的民族,才能笑到最后。

/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空姐搭乘滴滴顺风车被杀害一事?此类事件应如何避免? 
  如何看待腾讯发布第三季度财报,员工突破 10 万人,人均月薪为 8.06 万元?互联网工资这么高? 
  如何看待「浙江一农村7成工厂关门但无人失业,村民收入反而涨了」?这意味着什么? 
  能不能能详细介绍举例下「春秋笔法」? 
  面对大数据杀熟、算法困住骑手,民主促进会中央建议推行算法开发主体责任制,你怎么看? 
  有哪些公知被「打脸」的经典案例? 
  职场莫名的“站错队”如何挽回? 
  如何看待今早新浪把四年前视频翻出来,转移赵薇事件的做法?? 
  HR 把新员工的薪资算错少发,导致公司新人集体辞职,该如何处理? 
  为什么公司离职人员在离职原因一栏里填写的大多都是个人原因?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手机内存 RAM 容量疯长甚至有隐隐超过电脑通用 8G 的趋势?
下一个讨论
龙芯处理器还在发展吗?





© 2024-06-1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