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掌握速读,真的可以一目十行? 第1页

  

user avatar   s.invalid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可能一目十行,但可以通过大量、专注的阅读锻炼出快速阅读的能力。

只有掌握了速读的人才能告诉你有没有速读。遗憾的是绝大多数人并没有能力速读。


我从小对书痴迷;经常地上掉片印着字的纸我都要一个个字看看。

当时流行用报纸糊墙,我能一字不落的把整面墙上的字看完——那些字横着竖着倒着,怎么贴都有。看多了,一个字无论是正着侧着倒着就都不影响我阅读了。


初高中时,后桌有人带小说到自习课上看;我就转过身,他顺着看我倒着看,阅读速度比他还快。


每学期新发的课本,从语文物理到数学几何,我都会在到手的第一时间看完。这个时间一般不超过三天。


大学时终于得了自由。

当时和另一个老乡一起租书看,不到一学期就把大部分古今名著/散文看完了。当时几个班里只有两三人能跟上我们的速度。

有人看我们抱着砖头般的《天龙八部》都能半天一本书——在他们看来,我们几乎就是在不停的翻书,视线在每页书上停留不过几秒而已。

因此,他无法相信我们把它全都看到眼里了。他觉得我们是乱翻、是跳读——和现在很多人对“速读”的猜测一模一样;也和很多试图通过教人“速读”来赚钱者整理出来的、所谓的速读技巧一模一样。


事实上,他们没有发现,随着每个作者语言精炼程度的不同,我们“翻”一页书需要的时间并不一样;而同一个作者的同一本书,我们基本保持匀速——这是一个字都没漏的读完的表现,并不是什么“跳读”能解释的。

但无论怎么解释他都不肯相信。后来他自己想了个主意:把书给他,让他随便翻到哪页,从里面挑一两句话念出来,问我们这页都说了什么。

然后他就震惊的发现:随便他翻到哪、念到哪,我们都能对上来龙去脉。个别文字精彩的部分我们甚至能把原文背个八九不离十。


PS:知乎上就有不少人反对在微信之类工具中发语音。因为你用两分钟说完的东西,他必须花两分钟才能听完;但写成文字就是瞥一眼的事。相比之下,语音的信息传输效率实在太低。
对我来说,当可以看书时,我甚至不愿看电视。因为有电视剧一集的时间,我几乎可以看完整本书;而且书上写的清清楚楚的诸多细微曲折之处,蹩脚演员还未必能演出来。
再比如,各种互联网视频教程之类我都不愿意看,因为等他念完一节我至少也看完大半本书了。换句话说就是半小时输入十几章和半小时只能输入一章的区别。
当然,gif原理动画还是值得一看的,对一些较为复杂的物理过程,它的确能起到一图胜千言的作用。

想要速读,你就必须无比的专心。不够专心是不可能做到“速读”的。

换句话说,速读不是一种技巧,而是一种态度

态度到了,配合不知不觉的大量练习,自然而然就有了“速读”——打个比方的话,就是你可以把自己的眼睛练成“光纤宽带”,那些还用着2M小水管的自然会觉得你是“速读”甚至“跳读”。


初中时,我一边看新发的课本入神,一边拿个馒头啃。啃着啃着觉得味道不对,才发现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把馒头啃完了,手里无意识的抄起一根粉笔摆弄,然后就填嘴里嚼了。

还有次正在院子里看书,突然豆大的雨点劈里啪啦砸了一身。赶紧护着书跑进房间。奶奶说天上打了好久的大炸雷,喊我回去我就是不理睬;但我真的没有半点印象——没错,看书入神时,打雷都听不见。


通过人眼进行信息输入的“比特率”是很低的;慢的原因并不是“人脑处理不过来”,而是:

1、未经训练的大脑会受到太多干扰,不能专心于“光学信息录入”

2、未经训练的眼睛处理过程冗余太多

大多数人会先用眼认字、再把字转换成声音默读进脑子、然后才去理解它的意义。

而经过大量专心阅读训练的人可以直接从“光学字符”对应到“信息”,略去了“光学字符”转“音频信号”,再识别他们熟悉的“音频信号”的意义这个曲折冗长的步骤——这不仅大幅提高了阅读速度和吸纳信息的效率,还避免了在无意义的“光-声-信息转换”上浪费脑力。


打个比方的话,就好像你的脑子是一颗1GHZ的CPU,经过大量阅读训练者可以OCR后直接处理信息(CPU占用50%,还有50%可用于理解信息),而缺乏训练者需要先OCR(CPU占用50%)、然后再文本转语音(CPU占用10%)、最后借助“语音识别”输入信息(CPU占用30%)。

也就是说,当必须光学转文本、文本转语音、最后再去识别语音时,这颗CPU的90%都被文本识别/信息输入占用了,只有10%不到可以拿来理解语义。这样自然又慢又累,极易疲劳。甚至需要“书读百遍”才能“其义自见”:通过反复阅读、彻底把文本内容记忆进脑子之后,才可能启动语义分析过程。


如果你学过开车,就会明白:新手光换挡都手忙脚乱了,何况还要观察马路上周遭若干辆车的状况。必须通过大量训练,把“换挡”练成本能,这才可能腾出精力注意路面状况、甚至“防御性驾驶”。


速读是一样的道理。压根不存在一种练了就能速读的“心法”,它是大量阅读训练下、自然而然养成的一种能力——就好像合格的司机就应该练到“凭本能就能挂挡”一样。


一旦得到了这种能力,你自然就可以像千兆宽带一样迅速从光学介质(纸、屏幕)上的文本中提取信息;而未经训练者就像个老掉牙的ADSL甚至56K猫一样艰难。


在未曾掌握这项技能的人看来,你的输入速度是他是十倍往上,他自然觉得你是“一目十行”甚至“跳跃阅读”;甚至还有人胶柱鼓瑟,非要找出一种能够加速阅读的“技巧”来。


很遗憾,这不是什么技巧,这是专业阅读者自然而然练就的硬功夫——就好像马拉松运动员就是比你能跑、但他们并不会瞬移一样。


这是因为,在你真正读过每段话之前,你绝不可能知道这段话是否重要、是不是可以跳过去不看

所谓“跳读”,是在你完全不打算看这本书、却又不得不装出一副看的样子时,拿来搪塞他人的一种策略——但千万不要以为拿这种策略欺骗自己就真能骗出文化来。

真诚点。如果你认为一本书值得看,那就一字不落的把它看完;如果你认为它不值得看,那就干脆别翻开它;如果一本技术书里面,别的你全都知道了、只需要复习/学习其中掌握不好的某一章,那就直接翻过去细读那一章。

但还是那句话:不存在什么神奇的、可以在你读完一段话之前就知道它毫无意义、跳过去也不影响全文理解的神奇技巧——除非你认为这整本书都不值得看、但却不得不翻开它来消磨时光。


PS:当然,很多比较专业、信息量非常大的内容,是不可能通过一遍阅读就真正理解的;但反过来说,如果你读一本小说都需要“书读百遍”,那么这个信息输入效率显然是不行的。
换句话说,“速读”不应该是一个目标,它是你长年专注于阅读之后、自然而然达到的一个状态。这个状态允许你像光纤宽带一样迅速从书本上“下载”知识然后分析、学习;相比于老掉牙的ADSL,光纤宽带的确大大提高了你的信息输入效率,但信息的消化和速读无关。
恰恰相反,刻意去追求速读反而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而注意力不集中自然就影响了信息录入速度和录入正确率。这是一个越刻意追求就越南辕北辙的东西



  

相关话题

  每天阅读大量的网络或书籍的文字资料但是回过头来发现留在记忆中的很少,怎么办? 
  不恰当地读书有什么害处? 
  计算机的书籍动辄几百上千页,作为学生真的有必要啃这些大书吗?如果有必要,该如何提高效率的看书? 
  有哪些文笔好且有趣的作者? 
  你们觉得不喜欢读书的人值得交往吗? 
  为什么现在读书读不进去? 
  书读了就忘,为何要多读? 
  能分享一部你喜欢的文学作品吗(想知道具体一点儿的理由)? 
  有哪些令人动容的遗书、遗嘱、遗折、绝命词? 
  我国古代是否存在出色的皇帝里很大比例不是修读儒家经典出身的情况? 

前一个讨论
学习时听歌,能提高学习效率吗?
下一个讨论
如何科学有效地练字?





© 2025-01-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