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从大学到现在,在这个专业了也已混迹了十余年,还算是有发言权。这个问题与我之前回答过的问题和写过的文章有很多交叉的部分。这次,一方面把以前的相关答案在此整合,另一方面也谈谈新的感想。
整体的回答分为以下几个部分:(文章整体较长,可以根据需求选择性阅读)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以下都写作为「电气工程」),关于这个专业比较笼统的介绍,下面这段话比较宏观,也比较写实。
以电能、电气设备和电气技术为手段来创造、维持与改善限定空间和环境的一门科学,涵盖电能的转换、利用和研究三方面。小到一个开关、一个手机,大到航天飞机、宇宙飞船都离不开电。电是怎么来的?在我们的生活中,人类如何能够顺利、安全地使用电能?如何通过发电、变电、输电、配电,把电能送入千家万户?
回到官方的定位,首先要说明的是,对于所有的学科,官方(教育部)都是有明确的学科目录的,只是对于本科、硕博士采用了不同的目录,略有差别。
本科的专业设置依据是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该专业的定位如下:
硕博士的学科分类则更为细化,主要依据是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制定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在该目录下,电气专业的学科定位如下:
以上就是官方的定位,通常本科只是学通识性的课程,而硕博十有更明确的专攻方向,所以更为细致。本科要学什么,硕博士的二级学科方向要研究什么,在下面的内容中则会有更为详细的介绍。
硕博士阶段科研大于上课,与研究方向、研究课题关联性很大,硕博士课程的代表性不强。而各高校的本科课程设置,更注重对整个学科的全面认知建设,所以更具有通用性,所以各高校的课程设置也有了很大的相似性。
在做归类总结之前,收集了包括清华大学、华北电力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大学、天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大学的本科培养方案,整体上都有通识课程、专业基础、专业选修、实验实习等。尤其是专业选修课,各高校的专业侧重有所不同,所以在选择课程的设置上也会有较大的差别,整体的课程设置大致如下:
以上便为本科的课程,各高校通常在1、2、3、5上基本是相同的,相似性极高,而对于专业核心课程,则会根据各自的高校特色进行调整。
开设了电气工程学科、或者开设了某一个二级学科的高校有很多。这年头大学排名五花八门,但对于专业排名,教育部是有评估的。到2017年,已经进行过四轮学科评估。
十多年来,参评的高校越来越多。第一轮时25个高校,第二轮是24个高校,第三轮41个高校,第四轮58个高校。(第四轮总共84所参评,最终公示的排名有58个高校)
评估依据如下图所示。
在最新一轮学科评估中,整体排名如下面的截图所示。
在一篇我之前的文章中,对于全部四轮的学科评估情况进行了汇总、统计和分析,具体数据可以看下面的文章。
就业的话,不同学历、不同方向都会有区别。我们先反向思维,什么样的单位需要学电气的人?
从个人选择上讲,可以选择做本专业的内容(如上面的第一类),也可以选择交叉方向就业(第二类和第三类),甚至可以完全从事兴趣,不顾专业(如第四类)。具体的分析可以看我下面早期的回答。
尤其对于电力本领域单位就业的,本科生的通用性相对较高。而对于硕博士,与具体的二级学科方向、或者研究课题方向的关联则会更多。而不同的二级学科因专业的不同,就业侧重也略有偏差。具体可见我之前下面的回答。
电气工程是一个典型的与基础设施、能源供应相关的基建性质非常强的专业,专业的发展与整体行业的位置相关性极高。
早在上世纪后半程和本世纪初,电气专业的高速发展和高热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能源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的高速发展,所以整体上人才需求高于人才供给,也推高了电气这个专业曾经一度的火热。
近些年,电气专业相对降温,跟市场人才需求、电力发展的热度降低都有所关联。
从另一个角度看,电力行业的整体改革是当下比较热门的话题,尤其是2015年中发9号文,开启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以及同年发布的六个配套文件:《关于推进电力市场建设的实施意见》 、《关于有序放开发用电计划的实施意见》 、《关于推进售电侧改革的实施意见》 等等,也给电力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
作为一个典型的传统行业,固有资本和经验的积累固然重要,可以通过时间和经验的磨砺来寻求发展;同时,近些年的新气象,也提供了一些新的可能性。
具体相关内容可以参照下面的回答。
其他相关可以参考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