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阿登反击战和鲁登道夫攻势有没有成功的可能性? 第1页

  

user avatar   Ekisama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药,刚好一二战都看(笑)也刚好对两场战役都有一定的研究,新年第一个正经回答就多码点字。

光从军事角度谈,其实两场战或多或少都受了政治因素和军事指挥失误的影响,

首先说阿登,无论是史学家(如知名党卫军黑,《希特勒冬季攻势》作者贝里斯特伦)还是前国防军军官(第五装甲集团军参谋长卡尔.瓦格纳和《装甲战》作者梅林津等国防军将领)都认为阿登战役是一场“失去的胜利”,在1944年12月的最后几天,北肩角的党卫军第六装甲集团军的行动几乎完全失败,而这一点得到了该集团军司令泽普.迪特里希的坦承,“党卫军在阿登之战的表现的确不如国防军,而且还占用了过多的资源,而这一切是因为希特勒的政治期望。”

但即使如此,我们还是可以看到国防军第2,第116装甲师一路所向披靡,高歌猛进,美军第28,106步兵师灰飞烟灭,第12集团军群的8个装甲师中的两个(第3和第7)遭到德军重创,不得不撤出战斗,第9装甲师已经失去战斗力,另外两个(第4,第10)减员严重;在1944年12月16日-31日,美军已经被德军以损失222辆坦克和100辆歼击车为代价摧毁了600辆谢尔曼坦克和约100辆坦克歼击车。

与很多人印象中美军在冰冷黑暗的阿登森林浴血奋战的不同,尽管美军在最初的抵抗确实超乎德军预料,但在第二天(12.17)到第六天,曼托菲尔的第五装甲集团军就扫平了南线所有的美军部队,除了刚刚抵达巴斯托涅的第101空降师,可以说除了补给问题以外,没有什么可以阻挡国防军装甲兵和掷弹兵冲向默兹河,可笑的是,恰好就是盟国的空军直插德军的软肋,德军装甲师的补给线被完全摧毁,使得第2装甲师和第116装甲师突向默兹河的行动功亏一篑。

即使在两个装甲师的行动失败以后,德军在1944年12月最后几天到1945年1月末的战斗也足够使盟军意识到自己的对手并非行将就木。蒙哥马利命李奇微的第18军对德军第13军的攻击被第62国民掷弹兵师卡住,战线一动不动;

巴顿第3集团军于12月22日发起对巴斯托尼的解围战中,被誉为美军最好装甲师的第4装甲师被只有几门突击炮支援的德军第5伞兵师死死缠住,直到圣诞节才得以解围;

美军第26,35步兵师,第17空降师和第2,6,11装甲师在试图击退巴斯托尼地区德军的战斗中恰逢莫德尔南调党卫军师配合和曼托菲尔的国防军师攻打巴斯托涅的浪潮,在与德军党卫军第12装甲师(点名表扬奶瓶师,洗刷党卫军先前的耻辱)和340国民掷弹兵师,元首卫队旅等部的战斗中惨遭血洗,在1月4日-1月6日美军在阿登战役的日均损失达到了整场战役的最高值。

到这时如果还有人去和一位1945年1月在散兵坑里已经麻木不仁的美国大兵去说一句“德国人快要投降了。”这种话,估计会被大兵反手一巴掌扇倒在地。

在阿登战役德军阵亡10749人,失踪22487,受伤34439人,而美军则阵亡19246人,失踪26612人,62489人受伤。贝利斯特伦在他的《希特勒的冬季攻势》写道

“如果用训练有素的国防军来代替指挥党卫军第六装甲集团军,德军将可能将美军多逼退32.2公里。”

美国历史学家丹尼.帕克对阿登战役也点评道“如果德军推进到列日-那慕尔地区,那么美军第一集团军的补给线将遭到严重干扰,这些物资短时间内不可能撤离,德军向默兹河一线的推进将给盟军带来严重威胁。”

美国陆军官方报告也认为“德军切断默兹河将使得第1,3,9集团军补给出现巨大问题。从而出现巨大的战略危机”可以说大家印象中“‘秋雾’‘守望莱茵’目标不可能实现”这一论调,需要重新商榷,国防军在1944年末可能没能力完成希特勒挺进安特卫普的野望,但的确有能力完成莫德尔的小解决方案,消灭美国第1,9集团军。

然后就是1918年的皇帝会战,和阿登战役不一样,鲁登道夫发起的不是一场奇袭,而是一场已经被预料到会被发起的会战,比如英国军队面对1918年德军的进攻并非毫无准备,而且英军有充分的理由预料对手会发动大规模袭击。但在鲁登道夫负责动手的两个德集团军对面的地区,英国人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英军目前正在将自己的防御战术转型类似于德国人在1917年开发的“弹性防御”,他们的每个步兵师刚刚将步兵营的数量从13个减少到10个。

对于英国人来说,有利的一面是,该地形适合于防御,很多阵地是德国人在前不久后撤到齐格飞防线时未来得及毁坏的;而且根据一些德军的逃兵和俘虏的口供攻击将于3月2日开始,3月18日至19日英军又通过被俘的飞行员和步兵证实德军将在3月20日或21日发起攻击。

1918年3月21日 早上5:05,德军开始进攻,大约6,000枚炮弹和3,000枚迫击炮炮弹持续对英军阵地倾泻了五个小时。德国步兵于9:40发起进攻。尽管炮火掀起的浓雾按照很多人理解给德军带来了掩护,但天然形成的大雾和这些浓雾也为防御者提供了极大的帮助。缺乏观察力的炮兵不得不按照第18集团军作战处主任普尔科夫斯基的程序,按照徐进弹幕的时间表预先安排火力转移。而很遗憾的是预先炮火有时会给目标地区突入的“风暴突击队”造成伤亡。

我们需要意识到德军在攻击英军阵地时使用的战法:第一波风暴突击队的突击浪潮消灭了英军的一些阵地,但一旦遇到牢固的阵地他们将迅速绕开,之后跟进的德军步兵连需要停下来肃清英军阵地,有时他们会遭遇惨重的损失。尽管存在这些问题,在第一天德军的攻击还是取得了实质性成果。在大约50英里的正面,德国人平均前进了2英里,这在西线上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然而,在大多数地方,德国人未能实现第一天的目标,唯有第十八集团军取得了有效进展;第二集团军止步不前;第十七集团军冲破了英军第一线阵地,但在第二阵线的进攻方面进展甚微,这一失败使英国炮兵得以继续作战。

尽管一些历史学家,例如约翰·基根(John Keegan)严厉批评英军当天的失败,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英国人坚守在自己的阵地上。幸存的机枪手和步枪手从他们的阵地冒出来,给德国进攻者造成了沉重的损失。从中午开始英军开始发起的局部反击在几个点上阻止了德军的前进,到下午,协约国空军已开始提供有效的空中支援并开始与德国空军抗衡,这与阿登战役开始的战斗情形一对比就形成了巨大反差。

无论如何,第一天可以看作是德军取得了胜利,按照鲁登道夫的设想,悍将胡蒂尔的第十八集团军需要沿索姆河-克罗扎特运河线前进,使得德军左翼成为防止法军反攻的屏障。鲁登道夫在当天未作出加强第二集团军或第17集团军的举动,反而给予了胡蒂尔充分的自主权,并在第二天加强了胡蒂尔所部,以便其在协约国军最弱的地方前进。

这可以看做是鲁登道夫试图加强德军左翼的举动却改变了进攻的重点,将德军部署在施韦彭克特的主要力量转移到了“迈克尔”攻势的最南端。从纯粹的战术角度来看,这似乎是合理的,但这与整场攻势的总体框架没有任何积极的影响。

在3月22日至23日,也就是德军进攻的第二天和第三天,德国人似乎取得了重大胜利。大部分德军继续按原定计划前进,中部和南部比北部更是如此。到3月23日,第18集团军显然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已经从左翼迂回到索姆·克罗萨特(Somme-Crozat)防线,胡蒂尔到目前为止已经前进了40英里,并在协约国军防线上撕开了一个巨大的口子。

但在北翼,我们却看到了令人失望的一幕,德国人到3月23日仍未突破英军的阵地,然而,在中部和南部,突破深度已达到了12英里,即使没有歼灭康布雷突出部的英军,德军也有可能以理想的方式恢复机动战。那便是以步兵师和骑兵师迅速的进行迂回,因为炮兵根本无法快速向前移动以保持和前线在一定范围内。

3月23日,鲁大师在与各集团军司令会晤时和皇帝在场的情况下,决定将进攻的重心转移到南方,从而决定性地改变了他在3月10日下达的命令。他将第二集团军的进攻转移到南方,并允许第十八集团军从侧翼对英军发起重击。北翼和中部的第十七,第六和第四集团军将配合南部部队将英军逼向大海。显然,新的战略目标是在索姆河两岸加大力度进攻,鲁登道夫期望他的部队能够将英军击退至北部沿海地区,但实际上,这将使德军的进攻分为向西,向西南和向西北的三个不同方向。到3月23日,迈克尔攻势已经走了歪路,鲁大师必须确保军队是否有足够的力量同时向三个方向进攻。为了保证其中一翼拥有决定性力量,鲁大师将不得不停止目前为止最有效率的进攻方向,分散兵力,从而给敌人喘息之机。

显然,协约国和德意志帝国都高估了德军的成功。黑格对德国人的前进感到震惊,他和参谋们开始考虑撤退至沿海港口,以免他们在法军援助到达之前便被围歼。3月24日,鲁大师在德国官方新闻吹嘘了自己俘获了30,000人和600门大炮。德皇在宫殿里开始了一场过早的公开庆祝活动,同时授予兴登堡大铁十字勋章。

实际上,到3月25日,鲁登道夫和总参谋部的战略危机使得联军有时间对最初的失败采取反应,其中最重要的是3月26日在福熙主持下组建的协约国联合司令部,福熙将迅速派出20个法国师来协助英军,同时劝黑格坚守阵地,不要“轻言放弃”。4月9日,协约国各政府决定授予福熙协约国联军总司令的职务。

实际上,德军的进攻已经因为鲁大师的三路突破失去动力,到3月26日,英法联军的抵抗虽然代价高昂却给德国步兵师造成了巨大损失。例如,在3月26日德军一线的37个师中,有8个师已经急需撤回休息,然后重新编入。但在一天后他们不得不被派回一线,因为替换他们的师又已经急需休整。经过仅仅五天的进攻和前进。在整个战线上,德军只有22个师可以作为机动力量使用,马匹的损失是如此严重,以至于所有可用的马匹都必须从后方集中并派往后勤部门或炮兵部队。通讯条件和泥泞使得德军传达命令花费了数小时。结果,在许多情况下,被命令从黎明开始的攻击要到正午才开始。

到3月26日,协约国空军已经取得空中优势,使得德军的空中侦察和炮兵侦察变得非常困难。尽管存在诸多问题,鲁大师依旧于3月26日决定继续进攻。鲁大师在26日下午为鲁普雷希特集团军群和皇储集团军群下达了进攻令,到此时为之,双方的损失都在剧增,英军损失约75,000人,德军则损失了90,000人,这和阿登战损一边倒的对比也没有可比性。

3月27日,福熙命令法军在南线反击,迫使德国人投入了本就寥寥无几的预备队。

3月28日,对于鲁大师而言迈克尔攻势已经遭到失败。鲁普雷希特集团军群参谋长库尔提议停止迈克尔攻势并为圣乔治攻势重组部队,但遭到拒绝。鲁大师依旧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胡蒂尔身上。胡蒂尔虽然身经百战却也并非神仙,德军的新式突击战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种冗长而详尽的准备。当这些准备工作缺乏时间或资源时,光依靠少量的“风暴突击队”是不够的。在3月30日,胡蒂尔遭遇了他人生头一次败北,德军在那一天没有取得任何进展,鲁大师意识到南线德军不能再发动重大攻击,于4月5日彻底叫停了迈克尔。

由于迈克尔的叫停,鲁大师又将注意力转向了北线对英国人的进攻。该计划最初被称为圣乔治(St. George),长期以来一直是鲁普特雷特王储和库尔的最爱,但其规模由于鲁大师在南线的攻势而遭到缩水,名称也随之变化。较小的版本称为Georgette,官方历史使用乔其纱这个代号,尽管许多德国文件和后来的记载仍称它为圣乔治或将由此而来的战斗称为“阿尔芒蒂耶尔之战”。

4月1日,大师决定在4月的第八天开始乔其纱攻势。该计划要求鲁普雷希特的两个集团军(6,4)对阿尔芒蒂耶尔附近英军和葡萄牙军发动进攻。第六集团军将从拉巴斯湖运河上的阿尔芒蒂耶尔进攻,朝着距前线约15英里的关键铁路枢纽阿兹布鲁克推进。由于炮兵部署的延误,第四集团军将于第六集团军一天后开始行动,该部将从梅西内斯(阿尔芒蒂耶尔北部)向西和西南方向进攻,以摧毁英军的后方和侧翼。

这次攻击的真正目的很奇怪,鲁大师并未给他赋予一个最终的战略目标,它与最初的圣乔治攻势没有任何相似之处,该方案涉及对整个弗兰德斯地区的英国-比利时-葡萄牙联军的全面进攻。在兵力规模遭到缩水的情况下,德军最应该做的是在凯梅尔岭周围占领一些高地,或对阿尔芒蒂耶尔两侧的英军施加局部攻势,迫使其转入守势,而不是打一场漫无目的进攻。

鲁普雷希特总共有29个师可用于进攻,其中19个师拥有较强的机动能力,可用的火炮和空中支援远比迈克尔的弱得多,前者的准备工作在4月9日之前完成。值得一提的是,鲁普雷希特使用了新式德国15辆坦克(分三个小队,一个小队五个),令人意外的是,即使一直不爽鲁大师的“东线做派”,但鲁普雷希特和库尔对进攻充满自信,他们已经为这次重创英军的进攻准备了将近一年的时间 。

英国军队知道敌人即将进攻,但在多数地区,协约国军已经筋疲力竭。更糟糕的是,为了在德军来袭之前巩固阵地,英国人将两个葡萄牙师的阵地扩大了一倍。

4月9日,德军发动进攻,摧毁了协约国军的一线阵地,第六集团军推进了大约五英里,俘获了大约6,000人和100门大炮,但却遭到了英军的顽强抵抗,德军的新坦克则陷入泥泞动弹不得。鲁普雷希特第一天的目标基本未实现,到4月9日晚,第六集团军希望他能从预定于第二天早晨的第四集团军的进攻中获得帮助。在4月10日的第一场雨雾中,阿尔明的第四集团军发动了步兵突击,摧毁了前线的三个协约国师(包括两个悲惨的葡萄牙师),俘虏了约1300人,但也没有取得真正的突破。

随后几天,战斗以几乎相同的方式继续进行,德国人取得了一些战术胜利。例如,他们在阿尔芒蒂耶尔附近俘获了3000人;第16步兵师在梅维尔附近突破,俘获了英军一个旅部和两个炮兵营。这对整体战略态势并未构成大影响,却使英国最高司令部惊慌,一群溃兵冲入了黑格的司令部,黑格险些葬身乱兵之中。不久后黑格总部发出撤向加来和敦刻尔克以西的命令。黑格于4月11日发布那道著名的“背墙令”,回想起来似乎正好是英军上下恐慌的反映,而不是英勇之举。

福熙坚持认为整场袭击都是为了转移注意力,并拒绝以法国部队代替已经精疲力竭的英国师,他希望仅将其用于重要的反击中。和往常一样,他的战略判断被证明是合理的,4月12日,他同意派出2个步兵师和3个骑兵师来加强英军,到4月19日,他在黑格的哀求下建立了由9个步兵师和3个骑兵师组成的法国新集团军。但是,根据他的概念,这些都是为了反击建立的,而不是零星的替代品。

战斗进程的延误迫使鲁大师派遣许多总参谋部军官到一线军和师监视局势,然后,大师开始频繁地直接向前线部队发出命令和告诫,这违反了他最高统帅的“神圣”和责任。当然,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鲁大师对西线战术事务的干涉是长期存在的。但是,在乔其纱进行期间,这种干预的强度和频率达到了顶峰,鲁普雷希特愈发感觉自己和部下一样被束缚住了手脚。4月16日至29日,战斗继续进行,随着德军不断向前推进,面临的抵抗也愈发顽强, 4月19日,鲁普普雷希特要求OHL放弃进攻,转而防御,鲁普雷希特说道“要想取得成功,将需要强大的炮兵和详细的准备。”然而,鲁大师对此表示了拒绝,他要求鲁普雷希特继续向英军保持压力,到了 4月29日,德国的最后一次多个集团军发起的重大进攻以彻底失败告终,随后的“布吕歇尔”,扑向巴黎和“格奈泽瑙”行动则是“为补漏而补漏的行动,“一场漫无目的,冲向巴黎的死战”。

从上述基本上可以给出一个结论,“守望莱茵”比“皇帝会战”更有机会实现。

第一,因为两场战役基层素质差异决定着战斗走向,显然1944年末的国防军相比自己的对手更加高效,狡猾,老练,每个步兵师或装甲师的军官都在东线有着丰富的战斗经验,相较青涩的美军(很多军官是没有实战经验的)有着天差地别的优势,而且德军的高级指挥官能力上强于自己的对手(桶哥虽然被黑得多但作为统帅战术素养和反应基本压制布莱德雷和蒙哥马利,曼托菲尔更是后期德军T0级别的集团军指挥官)。

而在1918年,上述的两大优势差距极小,由于没能实现大规模的包围战,英国军队和法国军队的老兵们相较自己的德国对手也并不少(都是蹲过战壕,见过断肢残臂的),即使德军使用全新的突破战术,也不可能在没打开大突破局面的局势下决定战局。之后就是指挥官,鲁大师在开战前没能准确制定自己的战略目标,目标过大,想同时双管齐下吃个胖子实属困难,加上他令人窒息的指挥和干涉,使得鲁普雷希特想在北线封锁英国人都做不到(这一点拜仁的参谋班子也得负一定责任)。而他的对手福熙可以说是做足了一切对付他的手段,四年战争来法军的参谋班子已经熟悉了西线的战争模式(一战法军高级将领总体能力吊打德军不是没道理的),绝不是像鲁大师这样一个独断专行的西线门外汉可以相比的。


user avatar   jiang-cheng-23-4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是研究一战的(手动滑稽),说说阿登吧。

OKW的设想是这样的:

但现实是这样的:

可以看到,SS Pz. 6A费拉不堪,跟7A的推进距离差不多,Pz. 5A突进的最远,但是距离安特卫普那不是一般的远(大概还差120km)。

OKW的本意是六(再加一)装齐进直接拍死盟军,然而拥有四个装甲师+1个PG的SS 6A被死死挡在斯帕以前,反倒是较弱的Pz. 5A达成了成功突破;著名的106师是Pz. 5A的战功,巴斯托涅也是Pz. 5A围的。那么为啥较弱的Pz. 5A战果反而更好呢?因为曼陀菲尔没做炮火准备直接猪突,美军打了个措手不及(18VG一对一干掉106);北线的迪特里希就按正常打法先做炮火准备,然后装甲部队推进的时候被进入阵地的美军顽强阻击,推进速度极慢。这就说明了一件事:面对准备充分的美军,德军是很难成功突破的。所以,尽管德军一顿操作猛如虎,实际上成功的可能性为0。面对源源不断的援兵,就算天气一直差到飞机无法起飞,德军也不可能成功。

另外二战后期的德军实际上已经失去了战略进攻的能力,大规模反扑几乎是次次送人头:卡昂表现最好,然而7个装甲师只是迟滞了英军的前进,根本推不回去;莫尔坦反击被美军差点包了饺子;洛林战役最为丢人,4个黑豹旅被谢尔曼打到报销;春醒集中10个装甲师被乌克兰3方面军一支偏师暴打。德军四处碰壁,又怎么可能在阿登逆天改命呢?




  

相关话题

  二战的战斗机为何不安装一门炮口向后的炮?这样飞机被咬尾时可以一边逃跑一边开炮,也有机会反杀敌机 
  如何看待白宫发推称美英击败了纳粹而不提苏联? 
  假如纳粹德国赢了二战,世界会怎么样? 
  为什么二战的零式战斗机那么厉害? 
  二战时期,日本学者的「元清非中国论」有什么深层含义? 
  日本曾说三个月灭亡中国他们的倚仗是什么? 
  如果二战时期美苏位置互换会怎样? 
  如何评价法国元帅贝当? 
  俄乌冲突为什么只看到俄罗斯的军官死亡而没有乌克兰的军官伤亡? 
  除了邱吉尔、曼斯坦因、朱可夫等巨人的二战回忆录,有哪些兼具文学性、史时性的平民视角回忆录? 

前一个讨论
男朋友不允许我坐其他男生的副驾驶,合理吗?
下一个讨论
二战美国陆军从10万扩充到600多万,怎么做到的?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