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对于各年龄段的孩子,暑假如何让他们过的很有意义? 第1页

  

user avatar   yestreet 网友的相关建议: 
      

@樱桃CC 邀。

这个问题有两个答法。

第一,最合乎实际的回答:

各年龄段每个孩子无论暑假怎么过都很有意义。

大致理由如下:

不存在大江南北某年龄段孩子或其监护人应该普遍赞同的暑假「过法」;
不存在任何人群公认的年龄段划分,一岁一段三岁一段俩月一段都挺好;
不存在对任何年龄段孩子没有意义的暑假「过法」,无非积极消极而已;
不存在暑假玩法很有意义的意义,可能有或者没有,以及是否影响深远;
各种「过法」意义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而且必定因人因时因地因事而异;
父母时间、精力、经费之一或全部有限,无法满足高赞的暑假「过法」;
即便暑期完全放养,依然可能给每个孩子带来种种出乎意料的巨大收获;
孩子们最终是否成才和这个暑假「过法」的关系尚未有人开始着手研究。

第二,最想当然的回答是:

「这么过」对三岁孩子很有意义对八岁孩子意义一般,「那么过」对五岁孩子很有意义对六岁孩子几乎没什么意义,等等三十八大类二百五十小类暑假「过法」。

专业一点的话应该引用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专著和论文观点,实操一些的写法是攻略、贴图、动画、视频、外部链接、自媒体广告,外带若干注意事项、亲历感悟、孩子好开心的晒图。

但需要存疑:

故事编的好可以得高赞,但仍然只是故事,对谁家孩子都没有模仿意义;
故事或道理大概率会说中某些家长心事,所以值得一赞一谢没必要收藏;
显然回答越细节化(实操化)越少感同身受,大家其实是喜欢讲道理的;
关键是这个意义是什么?对谁有意义:孩子?家长?商贩?机构?答主?
比较核心的一个问题:那些支招儿者的本初动机是什么?
一个未必非常次要的问题:究竟是谁在给某个回答点赞?

答题意外收获:

发现二胎流行的一个巨大好处是,家长们开始按年龄段思考孩子的教育问题了。但六岁的哥哥发现三岁弟弟的培训班自己没玩过,心理不爽了好一阵;而两岁的妹妹不小心听说八岁的姐姐当年天天玩儿,就再也不愿意去培训班了。

这是分段教育思维需要摆平的问题。

不过,一个「儿童教育」的话题,不少人居然安排到初中、高中、甚至大学生头上了。是不是大家的童年期,有些略长?

难道是老二得来太晚的缘故?




  

相关话题

  谷爱凌妈妈谈教育「少点表扬聪明,多点表扬努力」,夸孩子需要技巧吗?正确的鼓励对于孩子成长有多重要? 
  清华数学系的新领军计划怎么样?会对未来的中国教育产生哪些影响? 
  作为一个老师我做的不对吗? 
  孩子在学校购买必须的学习用品,是否应该由家委会统一购买? 
  既然历史和现实是那么冷酷理性,为什么我们从小到大被灌输的都是正面美好的价值观? 
  孩子对超跑很感兴趣,问开超跑的人都是什么工作? 
  如何看待北大博导冯仁杰被举报与多人发生不正当关系? 
  如何看待成都一小学 6 名学生用中、英、西、日、法、德六国语言轮番主持? 
  为什么要学英语? 
  不上兴趣班,孩子的天赋会不会被父母错过?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一年级掌握中英文双语阅读?现在的幼儿教育是不是已经进入培养神童阶段?
下一个讨论
石墨的燃点是多少度?





© 2025-04-0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4-0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