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多一时不知从何说起,先推荐W.L Bales 的 Tso Tsungt'ang: Soldier and Statesman of Old China (貌似国内也翻译过?)。这本左宗棠传绝对是在下读过的最好的用西式军事科学叙事描述清末太平天国/捻军/湘军/西北回乱/阿古柏等诸部的组织战术战略部署的作品了。。。可以说一扫中式历史叙事的不重视技术细节的风气。
其实诸位考虑太平天国战争的时候还可以对比当时地球上的另一场战争:美国内战。太平天国战争是一场从冷兵器时代(捻军)到后拿破仑时代(淮军)战术的杂烩。观感上简直穿越。。。
在这个19世纪美国海兵的叙事中,太平天国采用的是一种不顾后勤的运动战战略。在开辟了江南闽浙根据地转变为以城市为据点不断地对外袭略(北伐)以及对内涨落式的反复焦土政策(在顺江而下的过程中始清军几乎是无抵抗的,直到焦土政策严重扰乱了地主利益团练才被组织起来)。。。真正做到了以军(匪)代替官僚机器,以抢劫代替赋税。而且最让外国人不解的就是中国人的战线概念极为不明,忠王采取战略攻势的时候都居然能让曾国藩围攻南京这么久。太平军的这种战略决定了太平天国大规模野战并不多,更多的是能够让各方都更好的发挥火器性能的笼城战。之后的陕甘回乱和阿古柏之乱中战役的大头也是笼城。
该书中对于各部的火器运用也提了很多,虽然太平军的军备资料不多(作者没能亲自采访到太平军),但着重描述了湘军各派对火器的态度:湘军在初始组织上是一支冷热轻兵器混编的军队,几乎没有骑兵。其在曾国藩的带领下对火器持保留态度,一般只使用旧式“中式”火器,如鸟枪,抬枪,劈山炮(小型臼炮)等。而湘军左宗棠部则对新式火器有极大兴趣,并且反复描写了左宗棠对于后装来复枪和榴弹后装炮的热爱以及对相关军工制造的心血投入(虽然大量前装来复枪,甚至前装滑膛枪也被左宗棠部运用着)。印象虽不很清楚,但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是左宗棠认为西式重型火炮只能用来攻击要塞或是要塞中的驻守军队,而不能有效杀伤野战队列,而且湘军的火器部队一般作战都还需要依托营垒或是野战工事(壕沟土垒鹿砦等)。可以由此看出湘军在步兵操典和炮兵操典上与当时的西方列兵还有野战炮兵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当然最最最有意思也是最能反映清末各平叛战争实质的莫过于左文襄对铁路和电报的态度:虽然醉心于新式火器的效能,左宗棠却极力反对铁路和电报线路的敷设,在承认其战术能效的同时认为他们将会大大打破帝国地方统治的微妙平衡。对以曾左李为代表的晚清新派或洋务派来说,头等要务依然是维护旧有的士林-地主自治体系,任何有着新式民族国家风格的军事组织和战争其本质还是传统乡土式的。
参见《贼情汇纂》卷四卷五
卷四 伪军制上
伪军目军册 阵法 营垒 土营(附诸匠营) 水营
卷五 伪军制下
旗帜器械 营规(附号令) 诡计(附技艺) 侦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