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日本制造的质量真的就那么好吗? 第1页

        

user avatar   nogirlnotalk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日本制造的质量是不行了,但日本制造的那套体系我们还妹学会。


LP精益生产,TPS丰田生产方式,国内几家车企做到了?

这么多年的竞争保护和优先扶植,学人家70年代成型的生产体系,到今天还是学废了的状态。

59年建成的丰田元町工厂,这么多年也有至少30万人、数千家企业去参观过了。人家一群老大爷工人,不同配置车型的混流生产,还能2分半下线一台。

是,上海临港上汽工厂76秒就能整装下线。我们买得起全套进口的自动化设备,可以整上几百个微米级精度的焊装机器人,完全德国Audit标准质量检测,是全球一流的数字化工厂。

可是,这些知识(及背后的专利),多数不是你的呀。


中国制造早就不用担心质量问题。对于很多日货,我个人优先关注是不是Made in China。是的话,我反而放心,因为我大概猜得出是在哪生产的。

三五个昭和老头,一口标准少佐普通话,带着十来个小徒弟和两三百个工人,猫在天津静海或者苏州工业园。

不是,反而有点慌。天知道鹿岛和名古屋的老大爷们老花镜戴好了没。

日本制造的质量标杆早已不是遥不可及,真正有价值的是沉淀在日本制造里的工程经验,以及汇总这些经验的体系。


照大野耐一的说法,以丰田生产方式为代表的日本制造,本质上是“穷人管理学”。

二战后的美帝多富呀。民富,市场巨大,汽车订单以万为单位;资本富,有市场预期就咔咔给你投钱。老百姓买不起车?1959年直接成立福特车贷公司,华尔街帮你们买。

二战后的日本哪有这些。

所以美帝当时的车企可以大规模流水线生产,生产完了再检测,品控不合格就不合格,反正量大管够,利润空间还高。

日本只能回归生产的最朴素原点:

单个工序发现异常就要停止,要在元器件层面减少次品;

要以销量定产能,产线实现快速反应,降低库存压力;

要提高产线组织效率,订单完全确认了再快速启动生产,降低风险;

为了节省时间成本,要根据工艺工序的特征来设计产线和设备的摆放位置;

单个产品乃至单个工序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要精准测算出来;

不要一股脑做货然后扔给下一道工序,下一道工序应当按批次向上一道要货,实现拉动式的咬合。


这些出发点很高深莫测吗?

讲真,也就是把泰勒的科学管理再细化了。

但这些细化,成了日本制造的关键。

因为要测量、要精算、要基于现场数据进行工艺工序乃至生产设备的优化,要形成标准。

而到标准这层,就有点牛逼了。


因为你有生产环节的最优标准,你可以把单纯的生产,再往上攻到生产设备的制造、原材料的生产,你可以往上游走。

你知道什么样的状态能够最优化生产出一件衣服,你自然比别人有更好的基础去研发缝纫机,在服装产业里往上走到设备制造业。

所以日本服装制造业都成内样了,juki(重机)缝纫机还特么能卖,还卖得挺好;东丽这个当年供应尼龙材料的,现在跑去搞碳纤维,给波音供货。

你能说日本真的退出了服装这个“低端”产业么?

平成男儿面对中国的竞争确实费拉,ToC的整机产品阵地逐个丢失,只能往电动马达、光刻胶、特殊钢这种上游缩,缩到化工电子材料、零部件、精密仪器等领域。

但想想:都2021了,你丫怎么还能缩?

这就是昭和男儿留给日本制造的底力。


十年前我提大野耐一,估计是咔咔的掌声;现在我讲丰田生产方式,估计多数不屑一顾。

你丰田召回门也不是一两次了。

但是我还得提,因为我们现在正是需要大野耐一这种“穿着工装的圣贤”,我们得形成中国制造的系统级体系了。

在中国全球第一的制造业产能里,沉淀了庞大的数据量。这些数据量如果能够汇总综合起来,哪怕只是运用现有的算法能力,也足够形成远比日本精益生产更坚实的壁垒。

这不仅是产能精准匹配订单、快速响应生产、极地库存、更高的定制性;这还能有数据层面的生产模拟(数据孪生),进而上溯到生产装备制造、原材料的生产与开发,最终加速基础科研的应用,形成精准快速的循环。

是太理想了,但这是中国产业升级躲不开的方向。尤其现在少子化与老龄化,不能再把竞争优势放在人口红利这个篮子里了。


总之,日本制造的荣光早已不在,但对日本制造的学习远没到停下来的时候。

要到了“难以取代”的程度才能稍稍放松,而且得是靠知识做到,不能只靠汗水(以及低工资)。


user avatar   shuo-shu-44-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家母的老师说的:一个吊车,如果标注可以吊10吨,要看它是哪个国家生产的。德国的,可以吊十二吨,照常操作。日本的,9吨,如果到10吨一定翻。国内的,吊到7吨、8吨算好的。---- 革命小将们,不用来批判了,你们来晚了。这个老师已经被批判过了。被那些凭阶级成分录取进来的学生,飞机式,揪头发,淋墨水,带高帽,在校园里游了一圈。


user avatar   pang-qi-4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只说自己所从事的燃煤发电领域的锅炉用耐热钢。

我大学是学热能与动力工程的,在一家大型燃煤火电企业工作。在锅炉检修工、锅炉检修班长、金属监督专职、锅炉检修专工等岗位上工作了接近十年,维修对象就是目前国内在役的、最先进的超超临界(Ultra Super Critical)燃煤火电机组锅炉。

锅炉的超临界或超超临界指蒸汽参数:压力和温度。压力提高,只需要提高管壁厚度就可以了,但最难解决的是温度的提高。超临界锅炉的蒸汽参数一般是24MPa、570℃,而超超临界就提升到27MPa,610℃。这40℃的差距,需要耐热钢性能提升一代。

我公司锅炉是引进日本三菱技术设计制造的,锅炉的大部分设备实现了国产化,但最核心的,也就是工况最恶劣的三级、四级过热器以及高温再热器是日本进口的,主要耐热钢是Super304(S30432)、和HR3C(SA-213 TP310HCbN)这两种奥氏体耐热钢,珠光体和马氏体耐热钢在这个温度下已经顶不住了。

这两种材料在炉外的测量温度是640℃,炉内高温区推测有680℃-700℃。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有2个:

1.高温下管子内壁大量生成氧化皮,然后在锅炉热负荷大幅波动时,由于氧化皮和基材膨胀系数不同导致剥落,然后堵塞管道、工质流量不足,最终导致管子超温失效。

2.长期在高温下服役,奥氏体老化(晶粒变粗),最终失效。

这两种材料中的Super304是日本住友金属开发的,HR3C不是。后来国内开始大量建设超超临界机组时,住友金属的管子产能不足,价格飙升,所以国内锅炉制造厂就寻求使用德国曼内斯曼以及美国一个公司的同型号管材。这些合金材料的金属含量及热处理参数都是公开的,但德国曼内斯曼以及美国某公司的管子性能和住友金属的差距很大。

3-5年后,通过技术会议等交流渠道得知这些公司基本都改造成日本住友金属的管子了。因为他们检修一次,清理氧化皮都要用麻袋装,一次要装出来几麻袋,经常造成炉管泄漏。而我们的氧化皮数量非常少,几乎没有。

在我任锅炉专工时,对于Super304和HR3C这两种管材,点名只要住友金属,其他公司都不好使。

但这种材料也是存在问题的,我记得是2012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在西安组织了一次超超临界机组用耐热钢的学术会议,我代表公司去参加了,当然咱水平太低只能是旁听。学会提到,住友金属近期提示,在Super304和HR3C的持久强度试验做到3万小时时,发现材料性能下降大于预期,所以把两种材料的最高许用温度分别从700/720℃调整为680和700℃.......

持久强度验证的是金属材料在某一定温度和拉力下,工作10万小时不失效的能力。10万小时的试验时间太长,所以住友金属做了1万小时试验,就推算了10万小时的许用温度;然后做到3万小时时,发现并没有那么好,又赶紧通知用户修改参数。

所以2012年后设计的超超临界锅炉,过热器和再热器壁厚都增加了,留下我们在风中凌乱。但是,这已经接近十万小时了,这些过热器和再热器还在正常运行,只不过金相检验发现奥氏体老化速度在加快,估计在来个3-5年也该换了。但即使如此,也没有其他公司的管材可以替代。这事不说造假吧,毕竟住友金属发布时就说了是“推算10万小时的持久强度和许用温度”,但就算知道住友不靠谱了,也只能选它,因为其他公司连谱都没有。

=============================================

看了一些回复,补充一下:

锅炉用耐热钢不是小众产品,发电用锅炉是一个庞然大物,要消耗大量的钢材,所以锅炉用耐热钢不仅用耐高温同时还要成本低。影响耐热钢成本的一个关键因素是非铁碳合金元素含量,比如Super304的合金元素含量和普通304类似,Cr-18%,Ni-9%,但是多了3%的Cu元素用以进行相间沉淀强化。所以Super304是一种【经济型】耐热钢材,造价可控了,超超临界机组才可以商业化。

我上文提到的HR3C材料,它含有25%的Cr、20%的镍,成本比Super304高多了,所以同一根过热器管子,在工质进口段(温度偏低)用Super304,出口段就用HR3C,全用HR3C的话电厂负担不起。

安徽淮北平山电厂,建设有1台1350MW发电机组,这台机组蒸汽参数比现役超超临界机组还高、还用了二次再热技术,面临的问题就是目前没有【经济】的650℃级别的主蒸汽和再热蒸汽管道,所以为了节省管道投资,把汽轮机高中压缸和发电机直接布置在锅炉上面,汽轮机房里只有部分中压缸和低压缸。这就是没有【经济型】耐高温材料所面临的问题。

中国工业产值全球第一,日本第三,韩国第七,中国有产能,日本与韩国有技术,二战以后的工业高地几乎全被东亚占据了。

韩国设备我只接触过一次,这一次还打我脸了。大概3-4年前,有外部公司来推荐节能技术,可以把我厂内环保流程中的几台高压罗茨风机改成离心风机,目标是节能30%并且噪音几乎没有。我当时是不信的,我说那离心风机转速不得几万转?什么轴承受得了?结果,一年后还真有电厂改造了,我们去调研了,回来我们也改造了,用的就是韩国纽若斯的空气悬浮轴承高速离心风机,转速2.4万转!改造后,能耗确实降低了30%,风机整装包在一个箱子里,噪音和罗茨风机比几乎为零,我被啪啪打脸。现在用了几年了,只需要更换进口滤网,韩国工程师说这玩意免维护.......原来罗茨风机经常断皮带啦、冷却系统泄漏啦,一堆缺陷。

我认为,在知乎这个平台,最有动机歪曲事实的是欧洲买办,因为欧洲人主要卖情怀、卖工业革命的历史。尤其是某汽车大国,技术菜得扣脚,全靠卖情怀,必须把东亚人的工业水平喷得一文不值才行。


user avatar   xian-yu-de-meng-xiang-83-7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民族自豪感自然是好事,也希望国产越来越好。

但是在日企工作过后再来中国制造业企业,先不说产品如何,管理制度,流程标准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制造业人员才深有体会,唉。制造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user avatar   cenjoysl 网友的相关建议: 
      

准确地说,在被查出来造假之前,质量真的很好。

例如新鲜出炉,小林化工,匠心造假40年。期间一直质量很好,要是不被查出来,质量依然会好下去。

在我相对熟悉的汽车领域嘛,例子就更多了。

比如同样新鲜出炉的,曙光制动器,专业造假20年,只为你每一次刹车失灵。

三菱,新手造假三年被抓,能力不够愧对匠心。

神户钢铁倾情造假10年如一日,聊表匠心。

高田,造假造到破产,进行到底的匠心最为致命。

铃木,油耗造假。

日产,连续38年聘用无资质人员搞质检,看来是对自己质量非常有信心。

斯巴鲁,里程数造假30年,匠心恒久远,一里永流传。

东丽轮胎造假

至于其他的日本产品,我相信质量还是很好的

直到下一次造假被曝光。


user avatar   tuo-qia-ma-ke-zhi-g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日本制造确实质量好,尤其是跟一泡污的美国制造比起来,但这种质量跟什么狗屁工匠精神或者严谨细致没什么卵关系,纯粹是成体系的制造业形成时间早带来的积累优势而已。

把日本制造“质量好”归咎于工匠精神或者日式严谨,纯粹是国内日资买办利益集团通过赋予制造业产品以形而上学层面的精神价值,来增加产品的销量和附加值,提升利润率,同时把制造业的影响因素诉诸于神秘主义,进而打压竞争对手的一种商业炒作行为。

日本的这一套商业手法不仅对外,同样也对内,了解日本商业环境的人都知道,日本人特别擅长通过给较少的物质财富赋予较多的,乃至于不成比例的精神价值,从而提升商品利润率,再通过高强度宣传和话术,让这种精神价值成为消费者群体中的普遍共识,进而让消费者接受这种由共识构成的高利润率,从本质上来说,这是一种基于群体潜意识操控的心理学把戏,是一种大型集体自我催眠现场,属于消费主义的进阶环节。

比如所谓的日本和牛,吹的牛逼震天响,然后说这好吃那美味,窝以西~,但是你问它为什么好吃,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给你反复念诵大理石纹理,听音乐喝牛奶,入口即化等经文,但是对于肉牛饲养,育种,屠宰,肉品处理,运输,仓储,加工等这些直接影响到肉品品质的具体工艺过程绝口不提,为啥不提?因为他自己也不懂,现代畜牧业及上下游配套产业是一套体系门类高度繁杂的现代化制造业,是一种复杂系统工程,很多专业人员穷尽一生也不过能在其中有几个具体门类中有较深的造诣,比如饲料配比,营养剂添加,肉牛饲养环境的控温控湿,防疫等,你让这些玩商业把戏的江湖小丑来讲怎么化验牛屎从而分析出牛的生理状况的具体学术内容,他是说不出来的,所以只能高强度诵经。

甚至所谓的大理石纹理都是可以量化解释的,所谓大理石纹理,究其本质,无非是肌间脂肪含量较高较均匀,肌肉纤维粗细适当,后期肉品处理工艺保存了较多的肌红蛋白,红案厨师刀工较好,把肌肉结构展示出来,仅此而已,整个过程可量化可分析可复制,肉类品质本身也可以通过饲养屠宰处理育种等工艺要素进行控制,并不存在什么神秘主义玄学。

实际上,上一代玩弄商业精神玄学的祖师是法国人,法国葡萄酒当年牛皮吹的震天响,首创了产地认证,分级制度,还搞出了新世界旧世界之分,连波尔多左岸右岸都要分出个子丑寅卯来,德国葡萄酒属于旧世界,但因为被法国人鄙视几乎被开除旧籍,新世界的葡萄酒更是被法国人鄙夷为刷锅水,后来在1976年,巴黎搞了一场葡萄酒盲品会,法国人志得意满派出豪华阵容出战,结果波尔多的木桐堡,布里翁高地这些一级庄,勃艮第的勒弗莱等酒庄,被来自新世界的美国刷锅水打的满地找牙,这次事件导致法国葡萄酒的玄学体系直接轰然倒塌,新世界的刷锅水们获得了认可和尊重,此次事件被称为巴黎审判。

当代法国葡萄酒在向不了解情况的中国人搞营销的时候,特别喜欢利用某些人的遗老遗少心理,讲故事的时候喜欢说某庄园是某某家族,什么什么几百年传承blablablabla,最远还有追溯到罗马帝国的,我了个天,可快些拉倒吧,不就一法国老农民乡镇企业家吗?吹那么牛逼,革命老区法兰西当年大革命的时候法国人的口号是杀绝所有贵族,直到最后一个,旧贵族基本上死的差不多了,皇帝在帝国时期封的都是新贵族,法国哪儿来的什么传承贵族在乡间酿什么葡萄酒。这不净扯蛋吗。

类似的情况在和牛上也是一回事,用澳大利亚,阿根廷这些肉牛养殖大国提供他们肌间脂肪比例和加工工艺类似的牛肉,和日本和牛一起混杂在一起,做一盘菜出来,盲品你能吃出区别来那才是见了鬼。

这实质上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类宗教大型集体自我催眠现场。

需知“质量好”的本质,是制造业的良品率高,工艺过程稳定,技术标准高,产品设计合理,而这些东西需要的不是什么工匠精神,家族传承,精益求精,层层严选只为最好。而是需要尽早形成成体系的制造业,并在产业形成后,通过全产业链不断的试错,改进,优化,迭代,以近乎于穷举法的方式实现积累和进步,我们看到的发达制造业国家的精密制造和优质产品,是几十乃至上百年的此类积累形成的最终结果,而不是他们有什么特殊的精神力量或者脑子里天然长着一颗什么瘤子让他们天然比我们精益求精,哪怕是他们的工程技术人员在具体工作中表现出来的某些精细化,标准化工作作风,也不是他们天生如此,而是在经过长期积累形成的高水平制造业中工作,训练,逐步形成的工作规范,换你去那个环境中工作你也这样,因为技术规范不达标,产品就不合格,不合格就要扣钱,就这么简单。

比如制造一个星型齿轮,材料用什么,退火球化后硬度控制在多少,喷丸工艺的丸粒尺寸多大,桶滚时转速多快,转多久,去油时温度控制在什么范畴,水洗时温度用多少度,洗多长时间,热水处理时温度控制在多少,多长时间,酸洗时PH值控制在多少,温度控制在多少,洗多长时间,磷化时温度多高,多长时间,中和时温度多高,多长时间,石墨处理时温度多高,多长时间,最后怎么干燥,是常温制冷还是高温送风,锻造成型时用什么吨位的油压机,油压机的不同缸体的压力分别怎么设置,运动曲线如何调整,模具如何处理,什么形状。

这些林林总总的工艺过程都需要一点点去试错,去改进,可能还要彼此兼顾,多头平衡,统筹协调,防止按下葫芦漂起瓢,才能实现最终总体最优解。

而这只是一个零部件,而现代化制造业动辄成千上万个零件,成千上万个最优解制成的最终成品,就是我们说的“质量好”,我们平日里整天挂在嘴里的“工业基础”,就是这么个探索最优解,逐步积累的过程,而这一切需要的唯有时间,对于后发国家而言是有优势的,因为前人趟过的路,我们直接走就行,无需去摸索,而前沿探索才是最艰难的,因为你必须自己去摸索最优解。

日本的制造业优势,仅仅只是它比我们早个几十年工业化,搞出最优解的积累更多而已。

至于美国制造业为啥一泡污?很简单,体制问题。


user avatar   bu-ai-chui-niu-bi-de-cao-lao-ye-m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家有一台比我年龄还大的三洋的贴片机,电子厂应该知道这是啥机器

还有一台国产的5年的机器

三洋的故障率比国产的低至少50%

现在的日本制造怎么样我不清楚,以前的真的不错


user avatar   bu-zhi-dao-jiao-sha-25-51 网友的相关建议: 
      

40年后非洲人问,中国制造真的就那么好吗?


user avatar   ava1993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事儿吧,除了质量还有一个变量叫价格。

你拿义乌某个小工厂生产的成本1元人民币的商品,和日本成本上100元的东西相比,那肯定是日本制造质量好。

我记得之前有人各种羡慕日本的搬家服务,亲们你知道找日本人搬家有多贵吗?我们国人一般都找国人的搬家公司,费用至少能便宜一半,也能提供类似的服务。就和日本出租车服务一级棒一样,这些附加价值都是你一张张钞票换来的...而对于我们大部分老百姓来说,真不怎么需要这些高昂的附加服务。在日本大部分情况你是没得选的。

说说日本制造,日本制造的(大部分商品)耐久性确实会比较高,人性化贴心的设计都是亮眼之处,这些我们确实要承认。最近出了点丑闻也不应该把人家所有的优点都抹掉。可是弊端就是价格居高不下,产品更新换代速度极慢。

所以你看日本亚马逊上卖的好的冰箱微电饭锅,基本都是海尔或者几个低价位的日本品牌(也是中国生产的)... 所以,如果以性价比来衡量的话,日本制造确实不高,最近没了中国游客,日本那些超高价的电饭锅我看也基本都滞销了。日本老百姓也不傻,Costco里面卖的LG大彩电也就5万日元多出头,类似规格(肯定性能会更高)的索尼要20多万...哪怕是10万日元我估计都会有人犹豫一下,但靠着品牌溢价高出了这么多少有人买账也是很正常的。

而且在化妆品服装等行业,Made In Japan变成了一个标签,很多国人来日本OEM产品在乎的只是生产地,这样产品就更有卖点,而不是有卓越的品质。当然你还要必须承受的,还有不怎么稳定和给力的产能,无比漫长的生产周期,灵活性极差的对应能力。没个坚定的信念和强大的心脏,你会被日本制造业的所谓精益求精逼疯的。

(偷偷说一句基本只有中国人,现在东南亚国家也有此倾向,买东西会专门去问是日本产还是中国产的,大部分来日本旅行的游客对中国产的日本品牌是几乎嗤之以鼻的。但日本人真的已经不怎么在乎这个了...你看那些韩国产的化妆品什么的卖的也很火爆)

其次在管理体制上,你能想到绝大部分化妆品公司管理层的人都是一群50岁以上,可能连智能手机都不会用的大叔大爷们么?这种僵化的体制导致日本的生产优化难以优化,你原地踏步而别人都在进步,就意味着你在不断退步。

所以日本制造确实一点点地在走下神坛,表面是最近出现的造假等问题,实质是生产速度成本和创新的进步跟不上时代进步的必然结果。而且几乎已经没什么可以回转的余地。


user avatar   qing-feng-che-ying-9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是做过水电工的,说句不好听的,发电机国内品牌八年寿命都算是了不得的存在了,之后就要更换零部件或者大修,而日本和西方一些国家的发电机十年是一个下限。

生活水阀门,国内更换一个大几千的,两年,极限,国外的,包括日本的,两年只是人家的下限。

我真的呼吁知乎上答题的,多点从业人员,少点“抖机灵和啥也不知道但我就是觉得是这样”的答主。

不可否认国产的质量也不差,但说到耐久度、稳定性,那还是有点差距的。

有人就要说了,你拿几千和人家几万的比,那不是田忌赛马吗?

我对工业生产是这样理解的,稳定性大于价格,你几千的,时不时的坏一下,不仅是维修耗时,还有各方面的事务耽搁,比如产品出库、产品不良率、产品交付、生产计划、客户的期待等等全都要相应改变,这里产生的损失是大于那点差价的。

又回到产品上,国内的plc稳定性,至今没法跟西门子、三菱之类媲美,这就是实打实的差距。大型工程里,比如地铁、化工厂控制系统里,有多少敢上国产plc系统的?

正视差距,才能赶超。




        

相关话题

  敌在本能寺是什么意思,日本谚语吗? 
  日本侵华战争的时候中国为什么那么多汉奸和伪军? 
  如何评价日本新下水的驱逐舰摩耶? 
  特定活动签证影响考学吗? 
  美媒称:东京奥运会为史上「最烧钱」的一届,原因是什么? 
  日本 4000 万剂疫苗库存下落不明,可能会有怎样的影响? 
  请问一下毕业了想去日本留学,按照我这个条件可以去哪个好点的大学呀? 
  在日本你见过哪些好玩有趣的井盖? 
  日共为什么没有成功革命日本使之成为大日本人民共和国? 
  日本的巨额国债到底是怎么回事?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男子请求武汉政府「分配对象」被拒,婚恋难已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了吗?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人社部回应:「国内企业加班较多,不具备推行每周2.5天假期基础」?





© 2025-01-1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