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有些家长认为:四大名著那么黄那么暴力,为什么要买给孩子看? 第1页

  

user avatar   lu-xin-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文学水平高。

我读书不多,但从小读的都是经典名著,四大名著中,除了三国人名太多记不住所以没读下去之外,西游记囫囵吞枣读了一遍,水浒读了一遍原著,两遍金圣叹评的版本,最爱红楼,大概读了有三遍。但主要还是因为故事有趣,要说读出了什么心得体会,或者对我的文学造诣有什么提高,倒谈不上。

第一次读完水浒,觉得名不副实,啥玩意啊,什么英雄好汉,滥杀无辜,为了赚人上山,手段也很恶心。

但后来有幸读了金圣叹的评论,才发现其中奥妙。

举个例子,有个片段写戴宗带李逵到禅堂拜见罗真人,到了夜里,李逵又悄悄跑到罗真人所在的禅堂,用词是:

“见罗真人独自一个坐在日间这件东西上”。(第52回)

我们平常看来,很平淡的一个句子嘛,还有点文理不通。

可是金圣叹评说:

云床也。乃自戴宗眼中写之,则曰“云床”,自李逵眼中写之,乃曰“东西”,妙绝。

意思是,这里的“这件东西”指的是“床”。前文中,戴宗第一次带李逵来时,用的描述是:

“正值真人朝真才罢,坐在云床上养性。”

这次是借戴宗的口吻描述,他知道罗真人坐的东西是云床,而第二次借李逵眼描写,他既不知道,又是个粗人,所以才说是“东西”。一般读书时这些细节就都跳过了,但仔细一想,确实很生动。

而且,读水浒时,一直困扰我的疑问是,水浒中出现的第一个正面人物,王进,并不是一百单八将,他引出的第一个梁山好汉史进后,就失踪了,虽然史进后来还要找他,但到结束也没有音信。

读时大不解,直到看到金圣叹评论说:

不见其首者,示人乱世不应出头也;不见其尾者,示人乱世决无收场也。(第一回)

大格局啊!

而且,就算读小说只是为了最基本的目的——读有趣的故事,也是建立在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上的。

还以金圣叹评水浒为例,比如第六回,写了两件事,一是鲁智深倒拔垂杨柳,二是林冲误入白虎堂,中间还穿插着鲁智深和林冲的相识。初读时只觉得,鲁智深把一帮小混混扔到粪坑里,哈哈哈哈好有趣,林冲被上司一步步迫害,哎,气死我了。

可是金圣叹却从文学角度指出来,一支笔同时写两件事的难。

“今要写鲁达,则衙内一事须阁不起;要写衙内,则鲁达一边须冷不下,诚所谓笔墨之事,亦有进退两难之日也。况于衙内文中,又要分作两番叙出,一番自在林家,一番自在高府。今叙高府,则要照林家,叙林家则要照高府。如此百忙之中,却又有菜园一人跃跃欲来,且使此跃跃欲来之人乃是别位犹之可也,今却端端的的便是为了金翠莲三拳打死人之鲁达。呜呼!即使作者乃具七手八脚,胡可得了乎?今读其文,不偏不漏,不板不犯,读者于此而不服膺,知后世犹未能文也。”
(大概总结一下,如果只写鲁智深,可高衙内调戏林冲老婆的事等不了,只写高衙内,鲁智深那边的事业等不了,是进退两难。而且高衙内那段故事,又要写林冲家,又要写高衙内家,又得互相照应。而且写高衙内这一段,还不能搁下鲁智深那边的故事,搁下别人尚可,鲁智深这种暴脾气,如果突然让他没有动态,不合理。这么难写的一段故事,却被作者写得不偏不漏,不板不犯。)

好不容易找到了金圣叹的原文,我再多贴一点吧,还是这一回,金圣叹的点评:

此回多用奇恣笔法。如林冲娘子受辱,本应林冲气忿,他人劝回,今偏倒将鲁达写得声势,反用林冲来劝,一也。阅武坊卖刀,大汉自说宝刀,林冲、鲁达自说闲话;大汉又说可惜宝刀,林冲、鲁达只顾说闲话。此时譬如两峰对插,抗不相下,后忽突然合笋,虽惊蛇脱兔,无以为喻,二也。还过刀钱,便可去矣,却为要写林冲爱刀之至,却去问他祖上是谁,此时将答是谁为是耶!故便就林冲问处,借作收科云:“若说时辱没杀人。”此句虽极会看书人亦只知其余墨淋漓,岂能知其惜墨如金耶!三也。白虎节堂,是不可进去之处,今写林冲误入,则应出其不意,一气赚入矣,偏用厅前立住了脚,屏风后堂又立住了脚,然后曲曲折折来至节堂,四也。如此奇文,吾谓虽起史迁示之,亦复安能出手哉!
打陆虞候家时,“四边邻舍都闭了门”,只八个字,写林冲面色、衙内势焰都尽。盖为藏却衙内,则立刻齑粉;不藏衙内,则即日齑粉,既怕林冲,又怕衙内,四边邻舍都闭门,真绝笔矣。

还有一些我这里就不贴原文了,大致是金圣叹说,小说中武松打虎,李逵也打虎,可是两个故事写得却不一样,还有比如一个人发配,过了一个山寨,然后走一段平地,再进一个山寨,这样读起来不觉得两个山寨连着很重复,但也有的地方却是故意要重复,写了一个人发配,接着又写另一个人发配,这是故意在秀写作水平的高超。

这些精巧的构思,其实一般读者读的时候不会发现,可是,你却会觉得很有趣,读得欲罢不能。

我后来因为迷上隋唐演义的评书,去读原著小说,才明白它为什么不是四大名著,这才对比出差距,隋唐小说写得很碎,写一点隋,写一点瓦岗英雄,读起来一点也不顺畅。

我才更加明白,之所以有人质疑名著价值观问题,是因为这些小说在文学水平上没问题,能质疑的只有价值观。

另外,我们总说未成年人要远离黄暴,可是回想自己长大的过程,真的一点也没有接触过吗?

我初二读《骆驼祥子》,知道了处女的概念,隐隐知道了花柳病。但更给我震撼的是,原来一个人那么努力,也会一事无成。

初三读《红楼》,隐隐觉得宝玉和碧痕洗那么久的澡,“连席子上都汪着水”,有点不对劲。但他和秦钟那段“公案”,楞是自己跳过去了。

高中读《水浒》,看了很多“一刀下去,人被劈成两半”,并没有变成暴力狂,只觉得厌恶。

读《西游》,诗词中藏的那些香艳辞藻大都被我跳过了,因为打妖精故事本身更有趣。

读古龙,觉得好黄啊,遇到个女的就脱衣服,就丰满的胸膛,平坦的小腹,紧致的大腿,但是故事好精彩。

大学读《挪威的森林》,震惊于,卧槽,这才是黄啊,古龙我错怪你了。也明白了,有些文学确实欣赏不来,不必勉强。

工作后读《废都》,才知道,原来性描写可以有这么强的无力感,性行为可能不是浪漫的颠鸾倒凤,而只是尘世中两个平凡生物的生理本能。

接触了这么多,又如何呢?既没有变成色情狂,也没有变成暴力狂,只是老老实实的一颗韭菜。


user avatar   chen-qi-69-43-69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到这个问题,我想起来有一次去听莫言在中山大学的演讲,那时候他已经获得了诺贝尔奖。

现场有个中学生问:“我是一个中学生,现在老师推荐看莫言老师的作品,但是我发现一个问题,莫老师的书看着看着就会看到一些描写性行为的部分,我不知道这适不适合中学生看?”当时这个问题一问,全场的大人哈哈大笑,大家都觉得这个小朋友好棒。

然后莫言也笑了,当时他回答的第一句话非常实在:“我当时写的时候没想到会有这么多读者,更没想到还有中小学生读者会来看我的书。“这话一出,大家都笑了。

然后他说:“我开始写作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成年人,那时候年轻嘛胆子大,可能写得就稍微露骨一点。我感觉到文学作品里面有关爱情、性的描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对人性的描述和刻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如果要塑造一个非常丰满的人物,那多少要涉及到这样一些描写。

最后,莫言给出了自己最“直接的建议”:“不要听你老师的,不要读我的书。可以读一些写母亲的,写乡村风景的,长大结婚后再读我的小说”。

最后,这个回答成了当天所有报道的标题:莫言中山大学演讲:不建议中小学生读我的书--文化--人民网

我觉得莫言先生对”为什么文学作品里会涉及黄暴情节描写“的回答,是非常睿智的。在小说中,这些情节都是塑造和推进故事发展的助推器,也是了解人性的一个窗口。就像著名的《色戒》3分钟,如果完全删掉,你就没办法体会王佳芝最后为什么会做出示警易先生的举动。

但是展示人性的作品,是不是就都要一股脑的给孩子们看,这个其实是值得讨论的。

是不是把孩子和一切黄暴的内容隔离开,孩子生活在一个绝对纯净的环境里,就能够茁壮成长了呢?

是不是把社会的一切真相,包括阴暗面都一股脑的扔给孩子,让孩子在脱敏疗法中自行辨别就是对的呢?

我觉得两种说法都有点过于偏激了。

孩子需要通过阅读去了解真实的社会,才不会被养成一朵不谙世事的娇花。但是这个是需要根据小朋友的心理和生理发展过程,循序渐进的。

给一年级的小朋友看《沉默的羔羊》,指望他理解汉尼拔恶魔行为背后的人性剖析,这就说的好听叫做拔苗助长,说直接点就是“吃饱了撑的”。

我在网上找到了教育部给中小学生的课后推荐书目,我觉得都挺不错的,能把这些读完,也是很厉害的。(《弟子规》我保留意见。)

教育部推荐“小学生必读书目”,1-6年级精选书单

初一年级:

①《红岩》罗广斌、扬益言著;
②《安徒生童话全集》(丹麦)安徒生著,叶君健译;
③《童年》(俄)高尔基著,刘辽逸译;
④《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法国)凡尔纳著,范希衡译;
⑤《爱的教育》(意大利)亚米契斯著,田雅青译。

初二年级:

①《青春之歌》杨沫著;
②《骆驼祥子》老舍著;
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前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著,梅益译;
④《福尔摩斯探案集》(英国)柯南道尔著,丁钟华等译;
⑤《居里夫人传》(法国)埃里·居里著,友明彻译。

初三年级:

①《家》巴金著;
②《牛虻》(爱尔兰)伏尼契著,李俍民译;
③《高老头》(法国)巴尔扎克著,傅雷译;
④《莎士比亚戏剧故事》(英国)兰姆姐弟改写,萧乾译;
⑤《中国科学院院士自述(青少年版)》上海教育出版社编。

必买书目:
1、《钢铁是怎样练成的》
2、《鲁滨逊漂流记》
3、《格列佛游记》
4、《繁星.春水》
5、《朝花夕拾》
6、《西游记》
7、《水浒传》
8、《骆驼祥子》
9、《名人传》
10、《童年》
教育部推荐初中生必读书目_初三网

我就一个建议,四大名著这种应该注明一下出版社和版本。《西游记》要买少儿版的,原版真的不太适合小学生读。一个是文字的表述习惯和现代语言有很大的不同,阅读体会不好。另一个就是里面的内容确实是,一言难尽:有些章节真的是黄暴而且露骨,有些宣传因果报应的也很啰嗦。

我身边就有一些朋友,对《西游记》的印象就是86版电视剧,然后小时候每天唱着“白龙马,蹄朝西,驼着唐三藏小跑仨兄弟” 的,去翻了《西游记》原版以后,惊呼“这根本不是同一本书!”。

最后我的结论是,家长们可以借鉴一下国外电影的分级制度,给孩子引入阅读书籍。

在国外的电影分级体系里,比如电影《色戒》、《死侍》这种就一定是17岁以上才能看的。我国的电影分级制度至今未果,才会发生“家长带孩子看《拯救大兵瑞恩》,孩子看暴力场面吓到呕吐”这种事情发生。

在给孩子选书的时候,大家是不是也可以参考一下。比如《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可以从小学开始看,《哈利波特和混血王子》可以初中看,《废都》这种就高中以后或者再晚一点看。


我是热爱阅读的妈妈 @陈大可 ,关于儿童阅读,我有9万收藏和17万赞。
同样好的回答,我还有下面这么多:

日报收录:你认为孩子多大了才可以读金庸?
圆桌收录:如何确定孩子已经在读书中受益了?
圆桌收录:给孩子过早看世界名著,会不会因为「不懂」而损耗孩子的阅读兴趣?
庞大的阅读量真的能提高孩子的写作水平吗?
儿童文学应该为孩子展现人性的阴暗面吗,还是只能体现温暖与美好?
该为孩子选择大部头名著的「简易版」,还是等孩子长大直接阅读原著?




user avatar   lu-chen-xi-9-98 网友的相关建议: 
      

郭德纲面对那些说相声不适合小孩子听的观众时,有一句话说的好:

“让孩子适应社会,别让社会适应孩子”

对于孩子的过度保护,并不是保护,反而会害了孩子。

当然,题主说的这个问题其实并不是个问题,因为绝大多数小孩子看的四大名著都是经过精简的儿童版,我小时候看的三国和红楼也不过就是一个薄薄的小册子。对于孩子来说,那种少儿版的四大名著无非就是连载的童话故事,不信各位可以买一本少儿版的四大名著——西游记是超级英雄,水浒传是侠客故事,三国和红楼,孩子们也不过就是看个热闹而已。

指望小孩子看懂原装的四大名著是不现实的。别的不说,单就一个红楼梦而言,红楼梦里面的需要其实是最接近于现代白话文的(成书时间最晚),但其中关于“黄色”的部分说的还是颇为隐晦。单就红楼梦的第一次黄色描写,也不过就是一句“遂和宝玉偷试一番,幸得无人撞见”,对于“淫妇”多姑娘的描写也不过是“”谁知这媳妇有天生的奇趣,一经男子挨身,便觉遍体筋骨瘫软,使男子如卧绵上;更兼淫态浪言,压倒娼妓”。”,相比于真正的搞黄色,还是差的远的。


孩子是要保护的,但是如果以为纯洁的孩子能够看懂四大名著里面的黄暴情节,就是以成人之心度孩童之腹了。

说句实话,四大名著内涵之高深,即使是成年人也很难看出滋味来,那需要一点点的品。水浒传中的黑暗,红楼梦中的世故,三国中的权谋,没有些人生经历是品不出所以然的。如果只看到了黄暴,把三国水浒当成中国版的“权力的游戏”,那真的是辱没了祖宗了。

让孩子早一些接触社会,认识到人心险恶,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除了自己生身父母外,没人会惯着他,保护她,无论你是否认识到社会险恶,社会都会平等的对待你,不会因为你的单纯让你半分。

贾宝玉毫无疑问是个单纯的孩子,单纯到连钱都不认得,单纯到把“世俗经济”看做粪土,把“科举正途”看做是蠢物。

虽然我们没有看到曹雪芹版本的红楼梦后四十回,可是根据脂砚斋的批语,我们至少可以确认贾宝玉在书中结局时的状态——“寒冬噎酸虀,雪夜围破毡”,已经完全是一个乞丐的状态。

贾宝玉这样一个单纯善良的孩子,王公贵胄,一辈子受保护,最后落得个乞丐的下场,你我百姓家里的孩子,还是不要过度保护的好吧。


人生在世,左不过一句——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啊。


user avatar   zhan-yun-202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孩子指出《红楼梦》黄的时候,他可能早就接触了比《红楼梦》黄一百倍的东西。

难道家长不应该首先关注,孩子到底是在哪里接触到了极其色情的东西吗?

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色情是挡也挡不住的。

如果性启蒙教育出了问题,哪怕从来不看《红楼梦》,孩子大概率也会出问题。

如果性启蒙教育没有问题,哪怕如何看了《红楼梦》,孩子不会有多大的影响。

其实关于家长吐槽四大名著,十多年前就有了。

《水浒传》何止是黄,更是充满暴力和色情。

但这比起其它因素对孩子的影响,可能差远了。

各种各样的校园暴力事件,其实早就让你的孩子在接触《水浒传》之前,就已经明白甚至体会了暴力到底是什么东西。

另外,关于四大名著,是有少儿版本的。

能看懂完全版原著而没有压力的孩子,知识体系必然已经足够丰富,且具有颇高的综合素质,也不可能对暴力和色情没有一定的理解。

不要小看了现在孩子的“阅历”,对于孩子的“发现”,优秀的家长反而会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对孩子进行积极的引导。


user avatar   xiang-xiao-ming-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语文老师一枚。

《红楼梦》里搞乱伦,《水浒传》里爱杀人,文学名著真害人,毕竟孩子的世界很清纯。

嗯,对,这就是一般人的逻辑。

可是几乎所有的伟大的文学作品都会或多或少的涉及色情暴力因素,比如马尔克斯《百年孤独》里的乱伦,余华《兄弟》中李光头在厕所里偷看女孩子白花花的屁股,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男欢女爱的香艳描写等等。

我们似乎无法避免这些“不良信息",但是直觉告诉我们,这些伟大的作家的创作初衷绝不是为了满足读者的低级的感官刺激和生理欲求,这些作品的价值也绝不是网络小黄文可以比拟的。“存在即合理”,那么这些暴力色情因素为何广泛存在于正统的文学作品之中呢?它们究竟有何价值?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一、真实地揭示或批判社会现实,并具有道德教化作用

文学是什么?文学是对现实生活的模仿,文学反映生活。而现实生活比文学世界丑陋一百倍,一万倍,还记得魏则西事件吗?记得中国女留学生被肢解杀害事件吗?知道这个光明世界下的暗网吗?泰戈尔说:"我们(一厢情愿地)认为世界太美丽,却却反怪它欺骗自己。"

既然世界本就丑陋,文学何惧揭露?难不成要粉饰太平?让我们的孩子们永远自以为是地活在一个梦幻圆满无忧无虑的童话世界?况且,优秀的童话同样批判现实,揭露丑恶(你还记得那个在黑夜中孤独死去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吗?)

文学中的丑陋暴力色情因素真实地反映和批判了现实生活。孩子读这样的作品才能认识到真实的世界,逐渐走向思想成熟。当然,家长老师的引导必不可少。

《红楼梦》第十一回:贾敬生日宴贾母缺席,贾瑞见凤姐起淫心。贾瑞在园子里逢到嫂子王熙凤,言语轻佻,有勾引之意,凤辣子可不是好惹的,两次设计整治贾瑞,泼粪帮打,令其身心俱碎,因淫而死。贾瑞死了,读者也许会拍手称快,骂其活该,也许会同情怜悯,认为他罪不至死,暗叹凤姐心狠手辣,但无论如何,我们都会萌生出“色字当头一把刀”的体悟,而这便是文学名著的教化作用

二、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真实的人性,呈现作品主旨。

《论语》:食色性也。好吃与好色是人的本性。

杜拉斯的自传性小说《情人》讲述了15岁的法国少女与中国富家公子在越南的情爱故事。其中有些大量色情描写,表现出少女的意乱情迷,而她的家庭明明对黄种人怀有一种种族歧视却为何有欲拒还迎?母亲投资被骗,卧病在床;被宠溺的大哥无法无天,不务正业;善良的小哥哥却英年早逝。原来,法国少女生活中在这样一种亲情凋零原生家庭之中,她对富家公子的耽溺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生理的需求,物质的欲望,还有对爱的渴望。

作家通过这样一种情爱的状态揭示了人们的生存状态,让我们看到了人们内心深处的隐秘。

《水浒传》中的确有些大量的暴力描写,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不也是让人看到了一种侠义精神?

三、制造矛盾冲突,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让小说跌宕起伏

没有西门庆与潘金莲的苟且,便没有武大郎被谋杀,便没有武松怒火复仇。。。。。。

水至清则无鱼,没有了色情与暴力的小说恐怕也会寡淡无味吧?


总结: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我们在阅读文学名著时,应该以一种理性的眼光看待其中的色情暴力因素,看到作者的真正创作动机,而不是盲目吐槽"很黄很暴力",否则,难免贻笑大方之家。


好啦,文学作品中的色情暴力因素固然有其合理因素,孩子们便可以无所顾忌地阅读了嘛?

恐怕不行,因为他们的正确三观还没有建立起来,对于是非的分辨能力较弱,很容易误入歧途。记得有个高中学生迷恋佛学,“四大皆空”“苦海无涯,回头是岸”,他在那一段时间里,完全对世界失去渴望与激情,浑噩度日。作为语文老师,我知道佛学只是释迦牟尼送给世间人们的一剂苦药罢了,佛学告诉苦难乱世中的人们:人世本就是苦海,故而要坦然接受现实,好好的活下去。但生逢盛世的我们应该做一个幸福的进取者,而这些思想观念是高中生不具备的,因而很容易误入歧途。尼采说:“太阳是我金黄灿烂的睾丸”,学生哪里懂尼采的超人哲学,读到此句恐怕只会觉得这是一个有文化的流氓!

所以啊,那些带有“不良信息”的文学名著的确不应该一股脑地推送给孩子,我们应该耐心地帮助他们建立起正确的三观,当他们在有一定的辨识能力之后再有选择性的阅读,期间,父母和老师的引导很重要!

至于学生应该读怎么样的文学名著,大家可以参考教育部罗列出来的书单,网上很多,我就不必赘述了!

以上。

大明系211大学硕士研究生,不定期分享思维成长及语文相关知识,喜欢就关注吧!下面是我的其他干货回答,有兴趣可以看看:

如何看待「冒雨送饭却见老公给女同事撑伞,女子崩溃要自杀」?
zhihu.com/question/3353


有什么话送给一事无成的年轻人?zhihu.com/question/3117


有哪些作文素材或名言是你百试不爽的?

zhihu.com/question/2635


user avatar   huang-se-z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真是一个大问题


根据题主的叙述可以拆解成几个小问题


1、看名著是不是跟风?

2、孩子吐槽名著情节该怎么引导

3、过早推荐读四大名著是否对理解有影响?

4、隐形问题,家长没看过的为啥要买给孩子看?


第一个问题和第四个问题可以合并:

首先,家长没看过不代表家长没有听说过,西游水浒三国的文本从明朝开始流传,即使是偏远农村的老妇人,一样在戏文和俗语中知道孙猴子猪八戒,知道官逼民反,逼上梁山;也就是红楼的普及度低了些,但是在城市中也一样知道林妹妹说的是弱不禁风的软妹子。

其次,请题主打开任何一个搜索引擎,搜索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生必读课外书目,这四本都在上面。而且到了初中的时候,这四本都有精读作业布置下来的,这些精读作业动辄七八张A4纸,上百个细节填空题,不读就等着交白卷吧。

最后,从消费心理上来说,从众是非常普遍的,一个东西有销量,很大原因被口耳相传,天天能听到被提起,好比脑白金。只是来满足送人需求的,购买者自己一般不会喝。

而现在的家长比之前焦虑的多,比起钢琴啥的兴趣班,买书已经是最低成本了。


第二个问题,所谓孩子吐槽水浒传写的全是强盗,我在我生活圈中朋友的孩子们没有这样吐槽的,低龄一点的孩子会直接说不好看,初中左右的孩子会说打打杀杀的没啥意思,只有沉迷营销号的少部分孩子会直接用强盗这个字眼来描述。为啥?因为强盗这个词在现在孩子的语境里很不常见了。有说黑社会的,有说社会人的,有说不是好人的,甚至有说神经病的,但是说强盗的极少。

上面是跑题部分,现在就以水浒为例,谈谈如何引导孩子看名著

常见问题:为啥水浒里面这些人要杀别人?

初步回答:他们是为了保护自己,杀人是被逼的。

初步引导:林冲和武松的故事

进一步引导:我们要怎样才能在学校里不被欺负?锻炼身体或者有很多好朋友是不是能够避免被欺负?

深入引导:宋朝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继续深入:我们看历史上的故事要以怎样的角度去看?

到最后一步,甚至都可以开始讲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了,最次也能告诉小朋友和人交往的时候要多从对方角度考虑。

家长如果不会,那就开始自学吧,所谓教学相长不就是这么回事么。


最后一个问题,过早推荐读四大是否对理解有影响?

按照孩子的认知规律

我个人推荐的顺序是

6-10岁,西游记,重点在神话故事的想象力,悟空的战斗精神,三藏的使命必达

11-15岁。三国演义,重点在英雄史诗的感觉,关二爷的忠义,诸葛亮的智谋

16岁之后,水浒红楼随意,此时基本的三观已经形成,家长注意保持沟通就行。


回答完毕


user avatar   lao-yang-liao-gao-kao-zhi-yuan-tian-b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题


  

相关话题

  如何客观评价探春对待其母的态度? 
  为何在知乎的所有小说中,《三体》的关注度最高? 
  有哪些因政治原因被特意推崇的文学、影视、艺术作品? 
  如何机智应对亲戚问高考成绩? 
  如果昆汀来拍水浒传会是什么样的故事? 
  李清照在她的作品里宿醉过多少次? 
  如何看待知乎上对熊孩子的态度普遍过于极端?对待熊孩子的行为是否过分?我们应该怎么做? 
  高三一年能对身体造成多大的伤害? 
  古诗词讲求平仄的道理是什么? 
  家长让孩子退学上所谓的「国学班」,是否违法?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从繁荣到经济危机总是非常迅速的过程,而从危机恢复到繁荣需要很长时间?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冯小刚作客某节目,讽刺张艺谋:十亿拍一部电影,三十亿回本,给自己找罪受?





© 2024-06-0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