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重巡洋舰的战争定位是什么? 第1页

  

user avatar   yi-yid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轻重巡首先是一种非常畸形的产物:轻巡是轻型装甲巡洋舰这种自然延伸,但是重巡的划分是伦敦条约的强行划分,本质是重巡洋舰只是“华盛顿条约下最强大巡洋舰”在伦敦海军条约时给出的称呼。如果有选择,大型轻巡绝对不会使用6寸主炮,而重巡洋舰也绝对不会局限在一万吨排水量以内。这些是显而易见的。我们这里不讨论巡洋舰的分类,只单纯考虑那些“被叫做重巡洋舰的舰艇的定位是什么”。

注意,大型防御性轻巡如果有可能选择8寸炮绝对,没有,任何,可能使用6寸炮。利安德的6寸火力本质是游走在8寸炮和5寸炮之间的半前卫泛用型巡洋舰,并不是说6寸炮真的是最优秀的最一线轻型火炮。真正的一线反驱逐舰巡洋舰是黛朵级这种10门5寸炮(5.25)的小型巡洋舰(由坎宁安,全英可能是全世界最优秀的驱逐舰指挥官之一强力背书),配合超高射速和超大数量防空和反驱逐舰,而不是昂贵的一万吨的城级。万吨轻巡的始作俑者IJN给最上更换了8寸炮,USN是一路追着走进了这个坑里,一路都在想办法改良6寸炮的效率(求仁得仁,结局美满),而RN的万吨轻巡是一个非常半推半就的活动,最初计划是继续使用了利安德级和阿瑞托沙级来完成对抗最上(4对1数量优势),最终才下定决心建造城级和日后一系列基于城级的舰艇——而这些舰艇本身也就是利安德级的放大版,并不是超级黛朵级。

这个和重巡洋舰问题非常像,乍看之下,城级,布鲁克林级和最上 同为万吨大型轻巡,实际上城级是必要时刻同时能够顶替5寸巡洋舰和8寸巡洋舰的泛用舰的超级奢华版,布鲁克林是舰队持刀护卫,压根不考虑他们取代8寸巡洋舰的可能,而最上一开始就是8寸炮巡洋舰,只是暂时装备了6寸炮。乍看之下,都是大型轻巡,实际上内在千差万别。

话说回来,重巡洋舰的主要使用者:英联邦各国海军,德,日,美,意,法,苏,西,阿对其有不同的要求。


补了一些同角度图,可以看到里面维护中的QE级,纯为了养眼,与答案无关···知乎这个图片真是麻烦得很。

作为一种巡洋舰,当然,重巡洋舰可以作为护航巡洋舰进行护航,殖民地警备或者作为舰队巡洋舰进行侦查,前卫交火。这就不用说了。说一说其中不同的部分

英军重巡洋舰首先不那么强调舰队属性(但是不代表英国重巡是殖民地巡洋舰,郡级是百分百的舰队巡洋舰,真正的殖民地巡洋舰是宝石级或者阿瑞托沙级那样的三等巡洋舰)

英军在保交的2等和3等巡洋舰——包括战后的C,D,E级,霍金斯级的基础上,需要一种更大型的巡洋舰来在海外分部充当核心力量(主力舰被条约锁死了),迟滞主要海军国家(美日)的可能攻势,直到帝国能够集结足够的兵力进行反击。这一点直接的体现是著名的“70-hulls”计划:70艘巡洋舰的总数,35艘用于对抗日本的远东侵略,余下用于帝国警备。当然现实是英军从来没有搞出来过35艘重巡洋舰,日军也从来没有拿到30艘重巡。防御时,巡洋舰是帝国守备队,大规模作战舰队行动时(远东对日作战)其本质仍然是保卫帝国阻吓袭击。

而这种为美日设计的巡洋舰掐死了德军海外袭击舰掠袭的可能性——传统的德国海外袭击舰是无法对抗这种重巡洋舰的,直到出现了袖珍战列舰这种可以用作超级掠袭舰的新产品,使用战列舰的份额压倒一切重巡洋舰;当重巡伦敦海军条约被标准化而德国得到配额以后,德军转而分别建造了大型现代化战列舰和向小化的现代化重巡洋舰,也就是希佩尔级。

与英军相同日美意法一开始就强调重巡洋舰的舰队职能(前卫战和主力决战),而不同之处在于无需担心帝国防卫的数量需求

意大利重巡开始与法国重巡相同,是极度强调高速而低防御的特化体;而扎拉级则是装甲巡洋舰的现代化版本,或者快速战列舰的小型化版本;扎拉本身就是二等主力舰,防御力强,吨位超标也超的丧心病狂,设计各个方面都是主力舰的缩小版本。

苏联海军的基洛夫级则是意大利帮助设计的产物,三大舰队各部署2艘补充跌落谷地的海军舰队,阿根廷海军的两艘重巡是在意大利建造;相对的,西班牙海军的重巡洋舰是郡级的西班牙版本。

而IJN的重巡则是巡洋舰的放大版本,IJN需要的是压倒对手巡洋舰的更大,更好,更快的巡洋舰。听起来与意大利的战术需求相仿,但是最终的结果是,IJN更愿意把巡洋舰放在最终决战前消耗和迟滞敌军,在射击上也往往优先选择保证火力。相比之下,美国巡洋舰需要的是对日作战的回应能力,他们被设计用于拒止日军的巡洋舰编队——并且因为美国海军较大的体量,和本身“回应”日本威胁的战略态势,他们是真正的大舰队中的巡洋舰,相对更不考虑独立运行能力。



H.M.Navies的重巡,不考虑霍金斯级这个一战巡洋舰的技术延伸,其余是RN和RAN的条约巡洋舰A和B,俗称的郡级,约克级,本质上是二等主力舰。他们的价值和前无畏舰时代的二等战列舰或者无畏舰时代计划由殖民地运行的那批战列巡洋舰是类似的:在海外分部充当帝国边境防御的核心力量。因为华盛顿海军条约把皇家海军,美国海军和日本帝国海军变成了“樱桃树”一刀砍断了诸位主力舰队的脊梁,战巡和无畏舰的可用数量急剧下降——能够在海军条约内运行,同时又足够强大能够压倒敌军二等,三等巡洋舰,对抗甚至摧毁敌军一等舰队巡洋舰的大型舰艇就只能由巡洋舰充当。而巡洋舰最大限制即为万吨,8寸主炮。这就是郡级最初选型的计划。海军部在5个最初重巡计划中最终决定采用了最大的方案:打满万吨,8门重炮。而因为最初定下了4*2的主炮要求,最终结果是郡级的居住条件和整体空间令人发指的好,直到战后都有声音要求留下这批30年前的巡洋舰作为指挥舰。

英帝国从所谓的“第二英帝国”成型以来(实际上到今天去殖民化已经完成的19年,这个需求反而尤其明显了,今天的RAN,RCN或者RNZN绝对是不能没有主力舰的)一直都存在这种需求,在传统意义上,长期以来必须存在的两大舰队:本土(大西洋)舰队,负责进在北海封锁德军,退则监控GIUK或者丹麦海峡进入大西洋的德/俄舰艇;海峡(预备)舰队,负责英吉利海峡的安全和挑战法国舰队;这两大舰队以外,英军在各个地理海域维持有一大批海外分部:比如在加勒比地区的西印度和美洲分部,在香港的中国分部,澳大利亚分部,新西兰分部,地中海分部——这些舰队是注定要在帝国主力舰队能够抵达之前和敌军就进行交火的,因此必须拥有能够摧毁袭击舰甚至迟滞敌军主力舰的二等主力舰。1895年的声望号和之前的百夫长级,都是用于这个目的专门建造的战列舰。进入间战时期,郡级的本质也是这种舰艇。在郡级下水的20年代末期,IJN能够在远东拿出来能追上郡级的巡洋舰只有老掉牙的侦查巡洋舰,而USN手里只有相当于C级晚期型的奥马哈级,郡级有能力在英军主力抵达前摧毁至少是迟滞这些敌舰,争取时间。

到了战争爆发的时候,显然郡级已经不是美日德意新型巡洋舰的对手了,无法攻势部署迟滞敌军。但是英军仍然享受着巡洋舰数量上压倒性的优势(整个轴心国海军的巡洋舰和英军本身相仿,如果计算战时完工,整个轴心国海军巡洋舰加起来也不如英军本身巡洋舰数量多),即便是战争后期才由同为盟友的USN追上,因此郡级仍然可以升级妖孽级别的电子设备后作为舰队巡洋舰使用。大西洋海盗船里,斯佩死于第2巡洋舰队之手,即便他能暴打2艘利安德级和1艘约克级,但是在双方弹药耗尽后第2巡洋舰队仍然能拿出来一艘郡级,彻底断送了德舰的希望。俾斯麦在逃脱过程中也遭到了萨福克和诺福克的追击,并且最终死于多赛特郡。多塞特郡,康沃尔郡和堪培拉则是字面意义上按照自己的设计意图死于了英勇抵抗IJN的战斗中,最终为盟军积蓄力量决定性摧毁IJN做出了贡献。

郡级是整个间战后全新设计的英国巡洋舰的基础,郡级之后的约克级是缩小版的郡级,然后利安德级直接基于约克级,阿瑞托沙级是缩小版的利安德级,黛朵级和阿瑞托沙级在许多细节上系出同源。字面意义上郡级是“没有一个无辜”的英巡的开山之作。郡级承担了舰队职能直面敌军之后,更小的巡洋舰就可以更加安全地执行帝国警备的任务,这就是其意义的所在。


K.M的重巡洋舰则是正好相反。和英德海军竞赛中的德国战列巡洋舰非常类似,德军的重巡洋舰需求是直接针对英军的。既然英军13艘有8门8寸主炮,航速高达32节的郡级,总计18(5)艘重巡,那么德军就需要能够与之对抗的巡洋舰。至于拿来干什么,那是其次的问题。但是如果英军有德军没有,那么德军注定将会处于劣势。这个思路直接催生了希佩尔级。

在希佩尔级之前,与其性能相对类似袖珍战列舰是非常非常非常清晰的“掠袭舰”。11寸主炮设计就是用于在口径和射程上直接碾压英军能够提供的最好的海外主力舰:重巡洋舰的。而希佩尔级则回归了8寸主炮的标准新型巡洋舰的套路,也在巡洋舰的条款和份额下建造。最终结果就是他们在当做袭击舰运行的时候结果并不好,比如巴伦支海海战里居然能被6寸炮点掉锅炉导致航速下降撤退。

应该说,希佩尔级的防御水平是完全有能力在正常交战距离抵抗英制6寸炮的,吕措夫号作为袖珍战列舰根据河口之战的经验更是几乎免疫6寸炮;但是极其恶劣的海况下在雷达缺乏敌我识别情况的时候被英舰强行上刺刀摸到目视确认敌我究竟是说德舰时运不济,还是说经过了四百年较量仍然对英国海洋策略没有半点认识就很难评判了。这就是典型的“优秀舰艇不一定是合适的舰艇”的套路问题。


IJN所谓的18剑客大概是早期重巡洋舰运用的巅峰,他们质量比英美早期重巡好,数量又比意大利重巡要多。这首先得益于IJN的重巡思想也和RN截然不同:他们从一开始就是定位要做舰队巡洋舰的。从古鹰级开始,这些舰艇与其说是郡级,不如说是超级奥马哈级。他们的定位和当初USN设计奥马哈级的时候是完全相同的:作为舰队巡洋舰集群运作。IJN为什么需要巡洋舰?在大多数时候,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作为水战的领舰,也就是20年代的那些IJN侦查巡洋舰。重巡洋舰的出现本身就是IJN在水战领舰之外出现的需求,需求一种比先前更加强大的“大型强力舰队巡洋舰”,用于协调多支水战或者编队直接活动,或者加入主力舰队决战。

归根结底,美军主力舰队掌握有数量优势,要想对抗美军,就必须在最终进入决战前掌握一系列优势,而前卫战带来的信息,位置和消耗敌人的可能性是绝对不能忽视的。这些都是老生常谈,国内对IJN的海洋战略是非常熟悉的。

基于此我们能看到,IJN重巡洋舰首先在进入战斗后所能表现出的战术素养要远远强于他们的盟军对手。以高雄级为例:他们跑得比郡级快(至少3节,考虑到舰龄,可能实际情况会更多),火力比郡级凶猛(得多),防御(远)比郡级好——在一对一的较量中,如果双方水手的水平是相同的,那么高雄能把郡级吃进去再吐一口皮(夸张了!:大家心里有数!)。而与之直接相关的就是舰艇的适航性——稳定性和轮机可靠性,居住环境等方面,高雄级就无法做到利安德级在海外运行年余几乎不停机也不需要大修的情况,也无法做到郡级在加拿大和新赠地到北海的恶劣海况下谈笑风生的水平:IJN对这些能力需求有限,所以这些方面就可以压缩。和英军有把握最终集结起兵力对抗敌军的信心相反,日军的截击作战恰恰就是不相信最终决战的必然胜利。

当战争爆发以后,这种真正的“巡洋舰前卫编队”并没有在IJN身上发挥出来。究其本质是太平洋战场的形式和九段截击的设想差别过大,虽然也有重巡上刺刀的时候,但是大多数时候USN的重巡只要有可能,都会缩在航母编队里做屏障,让“巡洋舰队的前卫炮战”极少(压根就···)出现。这个问题意大利海军也面临过:意大利设计极其优异,装备异常精良,各种牛逼轰轰的重巡洋舰发现自己压根就看不到英国重巡编队和自己炮战,因为后者正忙着在七大洋上对抗英军更看得起的敌人。而6寸炮的轻巡集群几乎总是会向主力舰或者航母的方向撤退,迅速脱离意军火力。集群活动的巡洋舰前卫这个想法,应该说是过于WW1了,毕竟进入40年代是骡子是马都带着航空侦查力量,大多数巡洋舰也都有至少1架水侦。

作为舰队巡洋舰在舰队战里的IJN重巡表现还算可圈可点,虽然逃不开条约重巡本身脆皮的机制性畸形。IJN18剑客的最大问题还是只有18艘这一点:USN和RN服役过的巡洋舰总数累计超过一百六十艘了,区区18艘现代化巡洋舰是断然无法扭转局势的。这也导致这些舰艇非常可惜的晚节不保:比如妙高级,被美军航空兵击沉1艘,英军潜艇击沉1艘,瘫痪并投降1艘,英军水面舰艇击沉1艘;高雄级被美军潜艇击沉2艘,水面编队瘫痪1艘,被英军潜艇瘫痪并投降1艘。这不能完全反映舰艇本身的战斗力,是整个海军体系已经彻底崩溃以后的屠杀。


USN的重巡洋舰要分为2个阶段,早期防御水平差的8寸条约巡洋舰,和战争后期比如巴尔的摩级这类的不再需要条约限制的重巡;但是其总体战术定位是相似的。USN对重巡的要求是RN和IJN的融合体:他需要RN的大航程回应日军威胁,也需要IJN的舰队战能力。又因为巡洋舰队的老化,需要承担前卫战和舰队战的职能。这种比日英更加严苛的需求早期导致很多美国条约重巡陷入了无法兼顾的痛苦。彭萨科拉级作为最早的美国条约重巡洋舰可以说带着一身问题。作为大航程巡洋舰他的稳定性不如郡级;进入交火后,IJN凶残的巡洋舰编队又时时刻刻打算把他吃掉。但是然而美军对大型巡洋舰的定位随着技术进步,在30年代一系列大型演习和早期战争的成长中逐渐清晰起来:大型巡洋舰就是一种舰队屏障的巡洋舰,在其他舰艇的支援下活动,掩护主力舰队。认清道路后,这条路走得既坚定;又切合USN日后围绕着航母兵力组建的战役兵团。于是解决技术问题只是个时间问题。比如波特兰级实际上已经是非常先进,战斗力强大的主力舰了;到了巴尔的摩级,就是更加可怕的真正的迷你战列舰。其综合战斗力是日英同僚无法企及的高度。

这种痛定思痛的新技术指标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确立了重巡洋舰不再专精于前卫战,而是集中服务于主力舰队这一点。也因此不要求巡洋舰“全能”。相比起早期防御孱弱,被归类为轻巡洋舰(前卫,侦查巡洋舰通常在USN被划为轻巡洋舰)的8寸炮舰艇,包括后期的条约重巡洋舰开始,到大型轻巡和防空巡洋舰的组合,USN开始给巡洋舰分派主力舰队中不同的职能。对于重巡洋舰和大型轻巡这样的大型巡洋舰,因为USN预估的鱼雷作战范围严重偏短,而海军不要求巡洋舰在这种环境下强行上刺刀,鱼雷的拆除就成了一个区别于对鱼雷既爱又恨的IJN重巡的重要区别。

相比起无脑吹嘘USN的富裕,必须认识到,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们看到美国海军并没有非常富裕:早期美国重巡和日本重巡同样都是在老式侦查巡洋舰以外海军唯一的现代化巡洋舰,因此背负着各式各样的战术需求,无法在指标内完成所有期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而USN真正的富裕是在战争中建立起了比RN庞大的巡洋舰队更庞大,更全面和完善的各司其职的超级巡洋舰队,因此后期有充分的时间调整重巡洋舰的职能,使其平衡化。

直到今天我们都能看到,USN的大型舰队巡洋舰仍然在执行“舰队威胁拒止”的功能,具体体现在提康德罗加级的防空掩护职能上。我们回问自己这个问题:美国需要重巡洋舰吗?与其回答是,不如毋宁说美国需要的是“能匹敌敌军巡洋舰的巡洋舰”,来阻止敌军巡洋舰发挥其功效。这种需求早期美国重巡洋舰并没能在条约下做到,并且蒙受了惨重的损失;但是战争后期享受各种优势的USN获得的昂贵又强大的巴尔的摩和得梅因级,一直服役到了导弹时代,继续对抗苏军战后服役的一系列高速火炮巡洋舰。


法意在间战期间陷入了高速轻甲舰艇的竞赛怪圈。法国重巡洋舰和意大利的特伦托级都是典型的法意地中海竞赛的产物:大量高速舰艇的环境下,有足够的航速追上敌军才是第一位的。虽然残酷的现实是:如果一艘舰艇无法有足够的防护保护自己的动力设备,那么高航速甚至无法用于逃跑。

高速轻甲一点错也没有,假设双方都保证击穿,那么1对1交火谁带装甲谁浪费吨位。问题是:在巡洋舰级别的较量中,很多时候会被集火沐浴各式各样的从驱逐舰到主力舰的火力,并不是最理想的1对1斗兽棋,这时候裸奔是否明智就见仁见智了。

扎拉级是一个革命性的改变,与日本用于前卫战和主力决战的重巡洋舰,或者USN打定主意在主力决战中发挥作用的后期大型巡洋舰不同。扎拉级从一开始就是半主力舰:然后在主力舰的基础上向下砍掉武备满足限制。因此有着最高的防御占重比例,和超条约限制的大排水量。放在条约重巡里面,属于柯南站在小学生里的对比。

意大利重巡洋舰队始终保持着对英地中海舰队和直布罗陀的大西洋站与H舰队这三层指挥结构下的巡洋舰队的压迫,虽然他们仍然没有能够发挥这种优势:因为英军始终保持着相当的主力舰存在,并且大胆地将主力舰前出驱离意军单位;并且享受航空优势。相比之下,严重缺少主力舰的意大利舰队始终缺乏和多艘英军主力舰决定性炮战的决心。相比起晚节不保的IJN,意大利重巡洋舰“少节不保”,在马塔潘角的夜战中,意军不经意间犯下失误,留下巡洋舰队救助受损的受损的波拉号。无论扎拉级多么令人骄傲,她们终于只是重巡洋舰,地中海舰队的三艘QE级战列舰在极近距离内开火,将意大利重巡洋舰队半数的兵力一夜之间送入海底,没有留给扎拉级更多表演的机会

英军在战争中德意日法和大自然恶劣环境的联合围攻下损失了6艘重巡洋舰,而意军在一天晚上因为失误就损失了3艘。不能不说是极度肉疼。

苏联海军的重巡洋舰,基洛夫级则是意大利轻巡洋舰设计换装7.1寸炮的结果,本身技术特征更接近于轻巡。是补充极度缺乏水面舰艇的苏联舰队的第一步,分别在五六七十年代波澜不惊地出售了。





  

相关话题

  给坦克装甲车辆加装空调设备难度高吗?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叛徒? 
  善于跑路的将军是不是也可以称为名将? 
  如果战俘营内要求战俘们全部穿女仆装,是否违反《日内瓦公约》? 
  如何评价数以万计的河南农民自发地打国民党军,涉嫌帮助侵略者鬼子? 
  为什么海明威在作品中流露出对战争的厌恶之情,却又积极参战? 
  如果59式坦克出现在电影《狂怒》那样的场景里,会有怎样的战斗发生? 
  二战中撤退战指挥优秀的将领有哪些? 
  现在是不是收复台湾的好时机?刚刚经历全国动员,还处于战时状态。美国航母丧失战斗力,全国处于瘫痪状态? 
  为什么在二战时德国眼看的日本零式被打炸而不向其提供BF109?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雀魂玩家普遍不喜欢二阶堂美树?
下一个讨论
现代步枪只有自卫功能,而对整个战局无太大影响吗?





© 2024-05-1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