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邀请;
先摘录两个关键段落:
利害相关,我司及其所代表的生态圈并非RISC-V支持者,难免存在天然的偏见;
首先,流水线加深,频率提高,这像是效仿多年前奔腾4的理念,当年结果是INTC的Pat被赶去VMware了。目前玄铁的指标,像是暴力拉升的,也许未来会有向后兼容的弊端,甚至成为产品演进的历史遗留弊端;两种典型暴力设计,加流水线,或加cache(如含光800那个大SRAM),代价就是升频,然后散热问题跟频率是立方关系。倘若流水线长了,idle time也增加了,所以要搞out of order博弈型引擎偷步(乱序的OOOE),直至,类似Intel那种的内存泄露了,安全补丁就没完没了。但做IOT应用要简单。Intel现在做CPU不如苹果,根源之一是向后兼容性的承诺。
高性能CPU设计已经严重依赖workload,用冗余设计思路打包各种short cuts,结果就是动辄几十亿晶体管,die都大到要物理变形了:),而RISC指令集太短,复杂指令没有,无法构造short cuts. RISC-V的指令扩充和演进还需要数个迭代,眼见ARM服务器已然迭代了多少次;期待平头哥进一步的测更多workload,扩充几百条指令集,演进设计。目前的产物在高性能方面还没有戏,是原生缺陷,但是做单线程的IOT应用OK。
这又涉及RSIC与CISC的争论,后者里面有超长指令,可以针对性的对这一条指令设计几百万个晶体管的short cut,RISC指令实现可能就是几百条短指令,指令解码的时候怎么判断后面还有几百条?想设计short cut都无从下手。X86 CISC是面向程序员的,往下的uARCH就是RISC型的微代码,这就是服务器赛道优势,ARM指令集不做重大扩展到长指令,性能就很快接近天花板了,加了长指令,那还算RISC吗,因此risc-v目前不会有亿晶体管的设计。
高性能计算方向可以再等等,IOT/AIOT方向可以百花齐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