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曾说过一件事。
他大表哥的儿子,在科大上学,美国读博,第一年就发了science。
一家人一起吃饭,同事自然就恭维大表哥,说他教子有方。
表哥是个生意人,有点小钱,听到他说什么发文章不以为然:这算什么,我做工程比他难多了。
全家人都微笑认同。
同事惊呆了,你一年赚个三五十万的生意,能和science比肩?
表哥也有些惊讶,反问:“这个杂志社给很多稿费吗?”
一听不是作家那种稿费模式,当时嗤之以鼻,赚不了钱啊。
同事没办法,绕了个圈子给他解释:“就凭这篇文章,你儿子能到你们家边上那个大学当引进人才,五年合同,一年五十万不成任何问题。”
表哥这才觉得儿子挺有本事的。
解释完,同事觉得解释得很歪——谁TM发science是为了去二本找工作拿钱的?
可他没办法换角度解释了。
博士们经常面临的痛苦是,没人理解、认同自己。
没错,发了science,大部分人还是知道你有多厉害,可大牛才几个啊。
绝大多数科研工作者的成果,业内人士都不懂,能懂的实力都和你五五开,也不会佩服你。
我验证个靶点,从看文献到做实验花了差不多一年,验证完我很开心。
我觉得我真的弄出点东西来了——可就连我女朋友都不知道我搞的是什么东西,她是同行啊。
实验室里的人,对我的评价也就是个“哦”,没人能分享我的喜悦。
也就组里人能真的为我开心一下,夸一句“牛逼牛逼”,但人家不比我差,也不会因此崇拜我啊。
圈内人尚且如此,何况圈外的人呢?
别人不知道你搞了什么鬼,稍微懂行些的也就知道你发了篇文章,最多去认可的你的学历、工作和收入,没人认同你的数据。
我妈曾兴致勃勃问我在做什么,我耐心解释了半天,发现她连组蛋白乙酰化都不知道是啥,最后放弃沟通。
老板跟科大合作,我见过科大一位朋友在酒桌上眉飞色舞说他的小球,可只有生物相关的部分我能听懂,材料部分我完全不知道他在说什么。
作为合作者参与者,我都不知道他付出多少汗水,为什么有如此巨大的激情和成就感。
外人呢?你会钦佩他吗?
我妈会发自内心认同我的课题吗?
只有中了高分期刊,转化成了钞票和职位,别人才能说一句“你好厉害”,换了些认同感。
可是科研本身呢?这是很多科研工作者最大的成就感来源,却没人为你点赞。
就连我自己,冷静下来以后想一想,这成果能发什么文章?路漫漫啊。
发了文章又如何?奖金几块?
谈点高大上的,临床真的能转化应用吗?价值几何?我有点B数。
我自己都不太认同我自己。
这和其他职业完全不同。
我在医院给人看病,药到病除,病人会感谢,路人也认同我。
我就是在家打扫卫生,也能看见家里焕然一新。
我老板说“科研就像爬珠峰,爬上去的那一下你很开心,然后你还得下来,继续过自己的生活。”
我反驳说老子爬过珠峰了好歹还能跟人吹吹牛B,做实验连吹牛B都不行。
显然,女博士能真的懂别人在干什么,并且至少能认真地装出佩服的样子。
这份认同带来的感情,是无与伦比的。
士为知己者死,脑袋都不值一提,何况买包买首饰买车买房送几篇SCI呢。
记得上中学时候,我爱玩一款叫做魔兽争霸3的对战游戏。
某个周末,我妈放手让我玩了一天,那天我狂胜十几盘,升到了VS平台8级。
我欣喜若狂地告诉我妈,我妈扑克脸应对,说了一句“有什么用呢?”然后让我滚去练琴。
我觉得和我妈沟通好困难啊。
第二天在学校,我和一个同学聊到了游戏,他也是这款游戏的忠实粉丝,他惊叹我技艺高超,询问我每盘战术细节,认真倾听我复盘。
我们聊到天黑才回家,此后就变成好友了。
理解和认同,会升华人的感情。
真的有感情,送钱送文章,那又算得了什么?
复旦这个硕导情商低吗?
一点都不低好吧!
他通过帮人写论文
把那个女博士的身家性命抓在了自己手里;
一旦那女人反水,
这个硕导就能让她十年之功毁于一旦。
这位硕导早就布好了局,
通过婚内出轨、自杀来吸引关注,
然后抛出要人命的学术不端,
尤其是学位论文代写的事情。
这是一起精心策划的复仇行动,
连医院扫地的都知道只有30颗安定
除非把人噎死,否则断然不会要命。
不过既然有了自杀这个桥段,
那就会是个大新闻。
复旦的硕导果然也不是个简单人,
送几篇SCI什么的只是噱头,
代写硕士学位论文才是要命的!
在高校管理层面对出轨没有具体的处罚措施,
但对学生的学位论文找人代写的处罚是顶格的,
在校的开除学籍,毕业的取消学位。
没有硕士学位,那个女人会失去一切。
然而教育部没有规定老师帮人写论文的处罚,
这样这个硕导按规定好像还不会有什么事。
一剑封喉还能全身而退。
君不见现在全网都是那个女博士的照片,
估计她起码在国内是别想混了,
一旦搞的取消文凭那她在美国也别想混了。
所以说在男主角的计划里,
5篇SCI根本不是重点,
重点是那篇硕士学位论文~~
只要他握有实锤,那女人直接就倒了。
出现造假不但当事人要负责,
主管单位的领导也要负责,
而且是终身追责!
知道为啥那位硕导被精神病了吧?
他这一自爆,本来是想要报复那女人,
结果那女的还没什么事,
复旦的校领导要倒一大片,
复旦学术委员会的管事的,
估计也没好果子吃。
下面这些名字天知道要换多少。
这些头头脑脑花了一辈子才爬到这位置啊!
大规模学术不端和一个老师疯掉,
哪个更严重呢?
我不是针对具体哪一个人,
我只是觉得这是个常规操作,
所以才有了被精神病这一出,
还有一种可能:
这位硕导只是装疯避祸,
毕竟没人会去处罚一个精神病人,
他又有了编制,单位不会随便开了他;
他先把代写论文的事丢出来,
毁了那女博士的前程,
自己去精神病院蹲一段时间修养,
等过几年风头过了病就治好了,
谁还会记得去找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