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越南受中原文化影响有多大? 第1页

  

user avatar   lin-xiao-63-71 网友的相关建议: 
      

知道越南其实99%地名都有土著名字的时候,我是很震惊的,

虽然后来一想觉得很正常(中国的基层地名也都是土著/土话名),但还是有种长期被蒙在鼓里的感觉。比如,河内的土著名字叫 Kẻ Chợ(古助)。

之前说到过,中古之后水稻地区的精耕技术升级,南方汉人、壮傣人、越南人从南朝开始了强烈的人口爆炸。而北方小麦区却因为汉代就到人口上限,后面只能困在里面不断战祸焦土,到了安史之乱再次暴削人口之后,9世纪北方的政治能量也开始被人口往下拖拽。

最终到了10世纪,唐代通语被孙吴汉语(闽语)重新赶出福建&潮汕的城市;越南语区独立;壮傣语区的傣支系大量人口溢出中国,在域外建立国家。到20世纪,闽语扩张到新加坡,越南语到金瓯角,壮傣语到北大年。

只有珠三角拜广州成为国际大港所赐,南朝通语(他的=渠个,这/那=ko)融合了大量唐官元素之后粤语成形,唐末已将珠三角完全粤语化(汉语化)。后经由南汉国政权,粤语空降到儋州、南宁之后固守城内据点。但之后由于壮傣语人口不断爆炸,粤语在岭南的扩张速度成为了史上最慢,20世纪农村层面的粤化仅到桂平。

【佛】闽南语/put/,壮语/pat/,越南语/ɓut/,【寺】闽南语/si/,壮语/tɕai/,越南语/tɕuə/,从自身层次来说均为南朝层或更早,而不是唐代文读层,体现了人口爆炸的效应在唐代就已经很明显。宋代之后,汴宋官话(今日大部分河南山东+河北石家庄以南方言前身)的影响力相比唐代通语,进一步萎缩。

做了一个小整理,选取越南北宁省(邻河内)、泰国汶干府(邻万象/廊开)的部分地名,可以很直观的看到,面对这些密密麻麻的地名/稻民密度,汉语是真的难以扩张,文化可以无缝接轨,但语言界限坚固。(注意到,越南语地名跟汉文名往往没有任何关系)


user avatar   yang-rui-t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自认为是明粉,来回答这个问题。

不少明粉,其实粉的是和“金钱鼠尾,几成遍地腥膻”的清朝形成鲜明对比的汉文明,不是一家一姓,不是几个皇帝。

有清一代,民间的反清活动打着“复明”的旗号,也出于现实的民族与阶级双重压迫(圈地投充、迁界禁海,剃发易服…)的不满,并不是真的要把朱家人请回去当皇帝;明朝只是个寄托朴素民族情感的“意象”。今天的明粉心态在这一点上和民间“反清复明”者类似;如果稍微有点什么不一样,那就是近代中国百年耻辱的buff。

至于明粉对明末乱局怎么看这个问题,朱舜水在追忆明末时局时,指出“搢绅罪恶贯盈,百姓痛入骨髓,莫不有‘时日曷丧,及汝偕亡’之心”。官僚与百姓之间的冲突矛盾最终动摇了政权的社会基础。“故流贼至而内外响应,逆虏入而迎刃破竹,惑其邪说流言,竟有前途倒戈之势;一旦土崩瓦解,不可收拾耳。”因此得出结论是“罪在士大夫”。如果把明粉放到明末接受了现实主义教育之后,大概他们也会抱持相似的看法。

所以真把明粉扔到明末,对拯救明末危局还有信心的可能投闯投献,也可能跟着永历去缅甸,也有可能像穿越小说里那样搞个根据地;没有信心的则可能东渡日本朝鲜或南下出海。


说到明末东渡移民,可以参考这本书。


user avatar   guang-guang-49-50 网友的相关建议: 
      

除了汉字、彝文、谚文等极少数文字外,无论欧亚,绝大多数现存文字都能溯源到腓尼基字母,都很难算是严格意义上的“原创文字”。

“谚文借鉴八思巴字笔画”的说法未有实证,至少组合结构是截然不同的,八思巴字仍以线性排列为主,而谚文反倒有些效仿了汉字的结构。

当代各种文字间的借用关系,主要分为两类:

  • 在同一套字形标准下借用和扩展(多数欧洲语言西亚、中亚语言使用的文字系统属于这类,亚美尼亚语、格鲁吉亚语等例外。我国境内的胡都木蒙古文/托忒蒙古文/满文/锡伯文之间属于这类关系)
  • 改造后另外建立了一套字形标准(多数南亚语言和部分东南亚语言使用的文字系统属于这类,我国境内的藏文、版纳傣文、德宏傣文等也属于这类)

如果一个区域范围内,大部分语言按第一种方式借用文字,就会让人觉得“文字种类少”。

如果一个区域范围内,大部分语言按第二种方式借用文字,就会让人觉得“文字种类多”。

第一种方式即使用到极限,也就是像越南语这样,多出些变体字母和加符,比如

  • 基于拉丁字母A的:Àà,Ảả,Ãã,Áá,Ạạ Ăă,Ằằ,Ẳẳ,Ẵẵ,Ắắ,Ặặ Ââ,Ầầ,Ẩẩ,Ẫẫ,Ấấ,Ậậ
  • 基于拉丁字母O的:Òò,Ỏỏ,Õõ,Óó,Ọọ Ôô,Ồồ,Ổổ,Ỗỗ,Ốố,Ộộ Ơơ,Ờờ,Ởở,Ỡỡ,Ớớ,Ợợ
  • 基于拉丁字母U的:Ùù,Ủủ,Ũũ,Úú,Ụụ Ưư,Ừừ,Ửử,Ữữ,Ứứ,Ựự
  • 基于拉丁字母Y的:Ỳỳ,Ỷỷ,Ỹỹ,Ýý,Ỵỵ
  • ……(还有些就不列举了)

而第二种方式直接各定字形标准,起步就是abcd和αβγδ的差别。

这张是各位知友用过几十遍的图

比如东南亚常见的tuk-tuk

不好意思放错图了…… 现实中tuk-tuk指的是下面这个:

这个拟声词来源于机动三轮车马达的“突突”声。

在柬埔寨、泰国、老挝三个国家的写法如下:

  • 高棉文 តុកតុក或ទុកទុក
  • 泰文 ตุ๊กตุ๊ก - ตุ๊ก ๆ
  • 老挝文 ຕຸກຕຸກ

一看就是三种不同的文字,没错。

下面放大再看——

是不是好像有点关系了?

如果将腓尼基字母衍生出来的文字体系视为一棵参天大树,以上三种文字的差别,只相当于在一根枝梢末端,几条新杈的距离。

发源于南亚的婆罗米文字系统,则相当于一根繁茂的枝干。

下面再看个例子,

动画电影《寻龙传说》中“龙”的原型,据说参照了南亚神话中的“那伽”。

这个梵语借词用中南半岛几种文字写出来分别是:

  • 缅文 နဂါး
  • 老挝文 ນາກ
  • 泰文 นาค
  • 高棉文 នាគ

为了便于比较,我们先对内部结构进行“对齐”

也就是严格按原字母对应关系来“转写”,忽略各语种正字法的差别

得到这组:

  • 缅文 နာဂ
  • 老挝文 ນາຄ(实际不这样写)
  • 泰文 นาค
  • 高棉文 នាគ

放大再看——

是不是也好像有些关联?

或许有朋友注意到,左边的梵语天城文、缅文,和后边几种文字差别更大。

这是因为,相比于高棉文、泰文、老挝文的关系,它们只能算是“远亲文字”。

为什么南亚和东南亚没有出现“统一”的文字呢?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在相应历史时期,这片区域未曾出现像罗马、隋唐那样的“绝对中心”

古印度之于南亚、东南亚,古高棉之于暹罗、澜沧,顶多像古希腊之于欧洲多数地区那样,只是处于“文化高位”,而非在整体国力和影响力上的全面碾压。

而在中南半岛内部,西边的孟族、缅族,中间的高棉、泰族,东边的占族、京族,也没有任何一方长期受到整个区域的推崇。

欧洲其它语言借入希腊语的高级词汇,最终还是用拉丁字母和西里尔字母来写。

东南亚语言借入梵语巴利语高级词汇,最终还是用各自改订后的文字体系书写。

甚至,即使在南亚次大陆,天城文也不过是用来书写梵语的众多文字之一。

这就好比,假如东亚历史上始终并立着众多实力相差不远,谁也不服谁的政权,几套意音文字各自发展,或许也就不知分化成多少种文字了。

延伸阅读:

《寻龙传说》讲的是哪个国家的故事?

为什么《猫和老鼠》不叫《汤姆和杰瑞》?

卡梅隆为拍摄《阿凡达》创造了纳美人的语言?

是《旺达幻视》还是《旺达和幻视》?

有什么好看的法文原版电影?

有哪些像《人潮汹涌》这样改编了多个版本的电影?

多邻国,免费学习英日韩法德西等39种语言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阔境人生》中的南非存在感这么弱? 
  如何看待马前卒的言论和立场? 
  如何在三四线城市成功地开一家有品位的书店? 
  越南制造会替代中国制造吗? 
  抖音的平均文化程度到底怎么样? 
  什么是工程师文化? 
  如何看待佛教僧侣不事生育?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是什么样的? 
  美第奇家族出法国皇后的原因?这个家族现状如何了?是怎么发迹的? 
  为什么主要文明中只有欧洲出现“一夫一妻制”? 

前一个讨论
罗马尼亚作为一个战败国家为什么国土却那么辽阔?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奥斯曼帝国在十五世纪时经济没有崩溃?





© 2025-01-2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2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