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战争结束时,罗马尼亚永远不在开战时所处的阵营,除非这场战争足够长到允许罗马尼亚转跳阵营两次。 虽然这句话的原话是艾森豪威尔形容意大利的,但形容罗马尼亚也很恰当。
一战爆发时罗马尼亚先是首鼠两端,随后在英法乱开空头支票的诱惑下对奥宣战。然而布加勒斯特不久便迅速沦陷,德军占领了罗马尼亚一半国土,政府撤退到摩尔达维亚靠俄国续命。1916年当年罗马尼亚就饿死了30万人。
随着帝俄政府的垮台,罗马尼亚政府被迫签署了《布加勒斯特和约》单独对同盟国媾和。协约国便认为对罗马尼亚不再负有任何承诺。那么为什么罗马尼亚可以成为在巴黎和会上斩获最大的国家之一呢?
一方面罗马尼亚成功拖延了国会对《布加勒斯特和约》的批准程序,并在1918年11月10日对德国重新宣战。为了应付协约国的不满,首相布拉蒂亚努辞职(虽然继任者是他钦定的)。就法律上说,罗马尼亚确实可以声称《布加勒斯特和约》是无效的,当然单独媾和还是严重影响了罗马尼亚的领土声索。而更重要的是,出于限制塞尔维亚的目的,意大利支持罗马尼亚,要求协约国兑现战时承诺。
即便如此三巨头还是认为罗马尼亚的要求非常过分。出于效率(以及懒惰),最高委员会把罗马尼亚的领土问题甩给了罗马尼亚委员会和南斯拉夫委员会处理。
罗马尼亚先是声索整个巴纳特,并且就瓜分巴纳特与南斯拉夫发生激烈的冲突。最终根据委员会的划界,罗马尼亚获得了大约三分之二的巴纳特,南斯拉夫获得了三分之一。然而罗马尼亚并不满足,它还贪得无厌地要求赛格德以南的地区,但是被委员会否决了。罗南两国对划界也不满意,委员会的划界造成各有几万罗马尼亚人和塞尔维亚人滞留在对方境内。几年后两国才勉强接受了和会的安排。
十月革命后,独立的比萨拉比亚决定和罗马尼亚合并。在奥匈崩溃后罗马尼亚又占领布科维纳,并和西乌对峙。出于防范布尔什维克的目的,协约国默许了对布科维纳的占领,随后在《圣日耳曼条约》中确认。《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后,罗马尼亚被迫向苏联割让了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并在苏联反攻后永远失去了这两个地方。
我在另一个答案里提过南阜:历史上匈牙利和罗马尼亚有什么仇?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勾结在一起炮制人口普查数据以此瓜分匈牙利。据此协约国要求划出一块对匈牙利非常不利的中立区,直接导致了匈牙利政府的垮台。布尔什维克上台后,罗马尼亚在协约国的默许下攻入匈牙利,并在布达佩斯大肆劫掠了一番。
协约国对此异常不满,一再敦促罗马尼亚从没有分给它的领土上撤军。罗马尼亚最终不情不愿的撤离了匈牙利,匈牙利新政府的代表开赴巴黎进行谈判 ,协约国对匈牙利表示同情,然而还是肢解了它。
1940年德国为了拉拢匈牙利和保加利亚,进行了第二次维也纳仲裁,要求罗马尼亚割让特兰西瓦尼亚的部分地区和南多布罗加(但是允诺用苏联的领土补偿)。苏联反攻后,罗马尼亚及时表示向慈父表忠,即便如此还是失去了比萨拉比亚、北布科维纳、南多布罗加。
反之匈牙利跳船失败,箭十字党螳臂当车,只配在地狱里被公审。
意大利国王埃马努埃尔三世于1943年7月26日发动政变、逮捕了法西斯领袖墨索里尼,9月3日与同盟国秘密签订停火协议,无条件投降盟军、对德宣战。不过,此时意大利军队大多数或被迫臣服于纳粹德国指挥,或被解除武装变成强迫劳工,只有少量正规军或加入盟军,或与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或希腊游击队结合。据统计,在倒戈后,统共有87k伤亡失踪[1]
罗马尼亚的倒戈或许来的晚一些,但是远比意大利的倒戈要成功:
罗马尼亚国王米哈伊一世也于1944年8月23日联合罗马尼亚共产党发动政变、逮捕了法西斯领袖安东内斯库,无条件投降苏联、对德宣战。此时罗马尼亚尚有1M正规军,而国王迅速控制了所有这些军队,最终约有538k正规军加入了反法西斯战斗中。特别是在反攻匈占川西瓦尼亚、匈牙利和捷克的战役中,罗马尼亚军队起到了重大作用,承受了重大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事业做出了一定贡献。据统计,在倒戈后,统共有170k伤亡失踪[2]
罗马尼亚战后收复川西瓦尼亚、以今天我们熟知的这个领土边界出现,既合情又合理。于情,川西瓦尼亚自古以来就是罗马尼亚人居住的土地[3],罗马尼亚人也在川西瓦尼亚占绝对多数。一战后并入罗马尼亚王国是遵从了这里的历史和现状的原则作出的合情决定。于理,罗马尼亚军队从法西斯的方面转入反法西斯的方面,并且在战争中作出了相当的贡献、属于战胜国;匈牙利自始至终主动地或被迫地听从纳粹德国调遣、属于战败国,自然川西瓦尼亚应归属罗马尼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