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不错的问题。类似的,2014年我跟以前的学姐切磋的时候,以及去年5、6月,我给川普团队上课的时候都提到过。
简单答案:
1. 差距没有想象中大。
2. 舰载机数量差距跟机库、舰岛和舰载机本身尺寸都有关。
3. 暂时用舰载直升机做预警机,加上空军岸基预警机和数据链支持,离海岸1000公里内勉强够用。
4. 个人认为,2020年左右,歼-15会跟F/A-18E大致持平,比苏-33和米格-29K强。
先来一张甲板图镇楼。2014年,我跟学姐讨论时做的图。辽宁号最大全甲板出击能力,20机放飞及回收方案:
背景介绍:
答主大叔13岁就到了米国。中学念的是一间非常有军事传统的学校。同学、校友中,不少去了西点和安纳波利斯(美国海军学院所在地)。上面提到的学姐就是去了安纳波利斯的。
陆军方面,可以看答主的“战术想定”系列,从班排到营连级,从轻步兵到空降到步坦炮协同都有了:
知乎专栏另外,其实2015年,已经有美国海军代表团上过辽宁号。所以,类似答主我这样全凭公开资料分析出来的交流,并没有“泄密”一说。而且,答主推崇的是“中美千万不要开战论”,而不是“中国威胁论”。这一点也要弄清楚了。双方实力越接近,真打起来越有可能两败俱伤,就越打不起来。这个道理希望各位同学能想清楚。冷战时的美苏相互核威慑就是例子。
答主个人的希望就是中美关系处于一种合作为主,良性竞争为辅的状态:
知乎专栏另外就是,其实龙国外交界那边,也是从2000年开始就已经知道我的存在,如:
所以,请不要乱扣帽子。
言归正传。为什么说实际差距也许没有想象中大呢。因为辽宁号如上图那样,甲板上停了20架歼-15的时候,机库里还是可以轻松放下14架歼-15,或者比较紧凑的放下16架。(机库见下图3)
而美军目前尼米兹级,一般搭载的是4个F/A-18系列的中队,以及一个EA-18G中队。也就是48架F/A-18C/D/E/F,加上6架EA-18G,共54架主力作战飞机。(见下图4)
36 vs 54,是不是没有想象中的差距大?
尼米兹刚好多了50%的载机,或曰持续战斗力。
如果加入放飞能力的话。以我当时设计的放飞方案,2020年的辽宁号应该能在25到30分钟内放飞20架固定翼机。尼米兹90年代初的标准是20分钟放飞17机,然后甲板上还有14机可供下一波放飞。如果全甲板攻击的话,这些飞机当然也是可以在之后的15分钟内放飞完毕的。(下图5)
20 vs 31,多了55%的单次放飞机数,或曰单波次攻击力。
当时我跟学姐进行的纸面模拟,除了辽宁号战斗群,我多要了12艘022艇;美方就是一个标准的尼米兹级战斗群。辽宁号战斗群的初始位置是台湾岛东南偏东、离龙国大陆海岸线约1000公里的地方。尼米兹在东面500海里的位置。开战时双方知道对方的大致位置(假设双方卫星都一直跟踪对方)。
纸面推演的最后结果卖个关子。不过推演完,学姐说了一句:“潘酱,我很庆幸你没有给PLAN打工”。2014年那次,用舰载机掩护022艇突击的战法,好像后来简氏还是哪里还提到过一次。
后来去年5月给川普团队上课的时候,来的几个人也看得目瞪口呆。那次的推演结果,后来好像也有不知道哪个米国的鹰派杂志提过。当然,我一向都是做好事不留名的。跟他们说了,模拟结果随便用,写文章也不用提我的名字。
图3,辽宁号机库:
图4,里根号目前的舰载机联队配置:
图5、6,90年代初的尼米兹级放飞及回收方案:
除了常说的大小,还有任务不一样的缘故。
俄国航母需要承担的仅有防空任务,搭载的2个中队全都相当于美军的VF中队,即使可以携带中小型反舰导弹,也更多是自卫用途而非攻击用途。
美国航母需要承担舰队防空和攻击任务,搭载4-5个中队,以前是2个VF中队和3个VA中队,VF用于防空和护航,VA用于搭载重型武器执行攻击。
从谱系上来看,从二战后期开始,VF和VA又大约可以分为4条半线,即重型和轻型多用途战斗机,战斗攻击机,常规攻击机和核轰炸机。
轻型多用途飞机从F8F沿袭下来,F8F、F9F、F11F、F-8;重型多用途飞机从F6F沿袭下来,F6F、F1H、F2H、F3H、F-4,到F-4为止,二者归于统一,一般航母搭载2个多用途战斗机中队。
战斗攻击机从F4U沿袭下来,F4U、FJ-1/2/3、F7U。常规攻击机从BTD沿袭下来,BTD、AD-1、A-4,A-7。到A-4开始,战斗攻击机的空优职能转交多用途战斗机,攻击职能转交专业攻击机,之后A-4发展出A-7,一般航母搭载2个常规攻击机中队。
核轰炸机来自于美国海军试图以航母运送核武器的计划,这个沿袭脉络是A-2、A-3、A-5。到50年代中期美国海军放弃核轰炸机计划转去发展核潜艇,之后核轰炸机和攻击机职能结合演变为重型攻击机,发展出A-6,一般航母搭载1个重型攻击机中队。
70-80年代伴随着F-14和F/A-18相继投入使用,多用途战斗机、战斗攻击机的一部分职能在F/A-18上合并,其截击职能则全部转交F-14,A-6则继续传承下来。这时候舰载机联队构成是2个F-14中队、2个F/A-18中队、1个A-6中队。
80年代末原定用A-12换掉老骥伏枥的A-6但是在90年代失败,接替的A/F-X也宣告落败,海军手里只留下F/A-18E和F-35C两个项目,前者用于F-14和A-6退役之后的过渡,后者则与F/A-XX和X-47B一起全面更新舰载机队伍。
一句话总结,F-14A对于美国海军来说几乎是个特例,其历史上从没有装备过用途如此单一的主战飞机。到F-14D,这个飞机也被改装成为可以进行攻击任务的多用途战斗机。
俄国海军基本上失去了建造航母打击舰队的能力,中国海军则以歼-15对应F/A-18E的截击和护航职能,补充携带大型防区外武器的职能;以歼-35作为舰队多面手对应F-35C。
而未来作为六代机的旗舰级项目F/A-XX,目前来看,这个项目未必对应一架飞机,很可能在未来进一步演化,为F-35向D、E、F等型号迭代(F-35换AETP发动机)留出机会的同时,发展出多款主要面向空优的战斗机——也就是洛马(F-35的进一步迭代及变形飞翼)、波音(18吨空重的重型机)和诺格(从AERS验证机上发展过来的方案,可能是单大推低成本飞机)的方案都可能会落地。
这就好像问无畏号带12寸炮,而排水量一倍大的纳尔逊带16寸炮,这一区别除了排水量原因以外还有什么原因一样。
我实在很难解释这种问题,因为五六万吨的英美航母设计,设计总载机量(包括作战中队和支持中队)以cvv和cva-01为例,同样是50架上下的水平。
你说这和设计思路和舰载机有什么关系?有,但是核心因素就是7座车不可能塞进一台中巴车的人,就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