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在中国做男人是种怎样的体验? 第1页

     

user avatar   jin-jun-20-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题主的“害怕”,是正常现象,其实和很多人在性别问题上做出判断的原因互为表里,很多人,对于性别问题的判断,都是出于对未来的恐惧。

是的,甚至到现在,很多时候,涉及性别问题的判断——例如不同性别孩子就学方向的选择、职业方向的选择——甚至决定了这个孩子,以及这个孩子所在家庭未来命运。

请题主您进一步思考,甚至不用看历史,就能了解到:

1、在中国很多地方,家庭里是否有男丁,决定了这户人家会不会被村里邻居欺负(所以生了女孩会被人冷嘲热讽);

2、男性出轨后,即使离婚,再婚的难度相对小于女性,而女性离婚会有更大的损失(所以三姑六婆会劝女性忍气吞声);

3、强奸案取证定罪困难,但是调查过程却会不可避免涉及到男方社会评价(所以警方会有毁了人家一辈子的念头)

4、被拐妇女问题,几乎是一个法治国家的耻辱,但是政府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彻底解决,再加上官方宣传媒体因缺乏有效竞争,专业水平出现事故级问题(所以会出现感动中国这种荒唐报道)

题主您提出的“根据守恒定律,中国女性遭受的损失是否变成了男性获益”这种问题完全是个没有意义的虚假问题。一定硬要回答,我的答案是,不存在什么守恒,中国女性虽然面临种种不公,但是中国男性并未因此获益,更不可能,也不应该指望将来会获益。

面对落后于时代的畸形性别观,男性和女性都将会是受害者。更值得思考却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其实,再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随着社会的进步,女性经济地位的进步,财务上获得更多自由,法治的进步,很多现象的基础已经不存在了,这些观念也逐渐被淘汰。

对于题主您,我不得不批评,身为法律学子,您应该更深切的体会到法理和法律史的演进的精要,那就是,女人,首先是一个“人”,然后才是一个“女人”。

一个人,她/他生来有权利拥有独立的人格,也有权利去追求幸福。这个事,和您怀揣几个子宫没有一毛钱关系。每个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哪怕是因为种种原因,我们的社会,在这方面走得踉踉跄跄,但是这个步伐不会停止。

题主之所以提这样的问题,原因在于,停滞地看待社会现象,不假思索接受既定现象的合理性,不去考虑它们的历史社会成因,也不去勇敢地思索它们未来发展(其实是灭亡)。

以上。


user avatar   yan-qing-sh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作为一个重庆男人,这个问题真是太对胃口了,我有一箩筐的话要说。

等我做好早饭叫老婆起床送孩子上学上班买菜接老婆下班陪老婆逛街给老婆拎包做好晚饭洗碗给老婆吹头哄孩子睡觉哄老婆睡觉之后再来答。


user avatar   nogirlnotalk 网友的相关建议: 
      

感情不能轻易流露,

没有多少借口和退路,

父母在你身上下了赌注,

由不得你选你想走的路。


因此放下心中的柔软,

因此感慨人生苦短,

挤上一艘乌烟瘴气的船,

驶向他们期待的那个岸。


时间每天一模一样走过,

你变成一尊木雕老佛,

孩子轻轻牵起你的手,

你却不知道该说什么。


user avatar   CookiesNe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最大的感受是沉重吧。

我不是男孩子,但我能理解很多男性的不快乐。

女性可以爽快承认自己安全感缺失,这种缺失让人想起眼睛在指缝间偷偷张望、撅着嘴拉住恋人的袖口,以及一脸紧张地问你爱不爱我。这种缺失是自带『萌感』的,如果碰上一个能庇护她的男人,那简直是加分项。可要是一个男人说,我没有安全感啊,那就完了,周围人冷哼一声,说,窝囊废。



安全感和自信心、抗打击力这些一样,都属于上层建筑。可是在中国,男性获得这些的根基,就一定比女性稳固吗?恐怕不见得。



很多中国家庭的格局,跟《红楼梦》里相差不大,在男性的成长过程中,父亲长期缺席,只摆着一个空荡荡的权威,而母亲和其他女性长辈们,提供的不是明亮的理解,而是黏稠的溺爱。贾政要求宝玉读圣贤书、远离女色,以期经世致用,当代的爸爸们也要求孩子好好学习、不准早恋,理想不是当大官就是赚大钱,以期扭转家族命运。这种父子关系类似于上下级,孩子没资格问为什么,也不能质疑『我为什么要替你完成梦想振兴家族』,他只有闷头努力的份。

而妈妈们呢,你看王夫人对宝玉爱得死去活来,可是真正杀伐决断的时候,又何曾理会过他的意愿。金钏之死,她已经难逃其咎,驱逐晴雯,又何尝不是间接地伤害和孤立宝玉?在结婚这件大事上,王夫人还是坚定地站在了家族利益、个人好恶这一头,把宝钗硬塞给了儿子。很多男孩子的妈妈也是这样,她们一边很紧张,一边又很武断,我记得我小学的时候,常有妈妈站在教室门口张望儿子,或者中午顶着太阳来给他送餐,就为了让孩子吃好点。但同时,这样的妈妈警惕着儿子身边的一切女性,他跟女同桌说两句话,就急忙央求班主任把他们调开,他要是不慎早恋,那妈妈能打电话打到对方家里去,而且张口就是『勾引』,或许吧,在她浑浊的眼睛里,不存在任何清澈的感情。



这样家庭出来的男孩子,通常是活得很沉重的。在他们眼里,成功高于一切,偏偏那成功又很狭隘,无非就是钱跟权,是一批批鲜嫩如韭菜般等待收割的姑娘。他们没有得到过健全的爱,所以不懂怎么去爱人,怎么表达柔软的情思。在生活中我们老能看到,大部分男性不是对『爱』这一美好事物无动于衷,嗤笑它是愣头青和败家子的游戏;就是陷入『自我感动』的魔咒,以爱之名捆绑对方,用占有欲偷换尊重,用破坏欲取代了放手。

社会给的压力就更重了。中国社会衡量一个男人的方式,非常简单粗暴,说好听点叫能力,说直白些,就是资源。一个男人攫取的资源越多,他就会被越多人尊敬,他之前的种种不堪——说谎、欺诈、借势,通通都能被洗白。近些年流行的『高富帅』概念,也是这套评价体系的变种,再高再帅又如何?手里没有握着资源,那就是个小白脸而已。富是1,而身高、长相、性格、品位、教育程度……这些都是后面跟着的0,在大部分人看来,缺失了前面的1,之后的一整串0都毫无意义,都是个『没用的男人』。

在家庭和社会的双重挤压下,中国男人活得格外『用力』。他们前期都非常刻苦,以期跨越各阶层间逐渐变宽的鸿沟,他们仍然相信『学而优则仕』的说法,希望凭借寒窗苦读,杀出一条迈入天子朝堂的血路。他们脑子里的那根弦绷得特别紧,紧到无暇他顾跟『前程』无关的东西——怦然心动的女孩、陪伴父母的时间、酣畅淋漓的青春,那些生活中细小的乐趣都可以被舍弃,只要能换取一次出人头地的机会。

所以很多人抱怨说,中国男人不够有趣,没情调。这让我想起《儒林外史》里,一位沉醉于科举的马二先生,他独自一人游玩西湖,面对这“天下第一个真山真水的景致”全无兴致,茫茫然一路大嚼过去,憋了两天,也只能用《中庸》里一句虚头巴脑的『真乃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万物载焉』来作结。这是一个过分汲汲于功名,以至于丧失了对一切日常的审美能力的典型人物,可是这种成功偏执症,难道不是至今还活跃于人群吗?看看周遭的男性吧,他们对衣着打扮不在意、对艺术展览没兴趣、对人类一切微妙而复杂的情感敬而远之,他们就像鲨鱼一样,没法获得轻盈的快乐,只有闻到名利争斗的血腥,才能挑逗到粗糙的神经。

也正因如此,一旦功成名就后,他们就容易陷入无止境的挥霍。不懂时尚,没关系,有钱就能买遍大牌,把阿玛尼穿成白大褂的徐翔不就是明证吗?不了解艺术,也没事,拿钱砸死艺术家就成,国内的拍卖会、古董行,早就成了上流社会的交际场合,富翁们在那彰显气概、拉拢帮派,唯独对收藏品兴趣缺缺。至于感情,多数人在野蛮拓荒的过程中,早就失去了细腻的感受力,只能用『量』来填补『质』的空缺,以为一张张鲜妍的脸,能让自己变回那个有冲动有哀愁的少年。

当然,中国男性具有毋庸置疑的责任感,即便是在一线城市,大多数家庭仍然默认着『房子主要还是由男方出』这一结婚潜规则,就像很多男人也要求自己『赚得比老婆多』,要是身家不慎跌到了女友后面,那就焦虑得不得了,要到各论坛上提问求助以纾解压力。老阿姨们介绍对象的时候,常常强调说『小伙子很靠谱,非常有责任心』,责任这个词汇被无限放大,好像女人就是一个贵重物品,非得气喘吁吁地背在肩上不可。在这样的舆论围剿下,男性被迫藏起自己的完整人格,凸显出强硬、稳重、深沉的姿态,忘了其实他们也拥有示弱的权利,也可以活得轻松和自在。

责任自然不是白背的,中国男人一边挑着『养家糊口』的重担,一边受『谁有钱谁就是大爷』的思想蛊惑,不自觉地对着女性颐指气使、沙文主义,导致两性关系变得紧张。剑拔弩张的两方都忘了,人生原本是可以轻盈一点的,它可以是一场秋游而非狩猎,是一段散步而非赛跑,是一行散文而非生硬的结论。

时至今日,太多男人还是信任『卧薪尝胆』的寓言,信任『一时的憋屈能换来长久的任性』,或许吧,这种人一看就能做成番大事业,是我应该努力巴结的对象,但是巴结归巴结,我还是觉得:

『吃尽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种警句,真的太苦了。苦到念一次就想蹙一次眉头,苦到让我对压抑的青春期失去爱戴,苦到让我有点同情人上人了,一辈子都憋着一口气,狠着一颗心,你们不累吗?

反正我看着挺累的。从我过往错综复杂形势多变的失败中,唯一能够提炼出的教训就是:不要指望能赢,你要输得尽兴。只有当你没觉得自己在成大事做善事,事了就打算拂衣去,没期待唐玄宗为你开个庆功趴共襄盛举时,你才不会陷入到失望、忿恨、自怜这些糟糕情绪去。 只有松一口气,脱下身上的铁甲,让皮肤毛孔张开,放任露水和雨水渗进来,才能切身感受到季节的悄然变换。



最后。。。还是附上我的公众号。withniyining


user avatar   tang-ji-ke-de-45-2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刚忙完,回到出租屋里。母亲打电话来说最近家里有点困难,我爸年纪大了,转行又没有资本,自从车祸之后他好像认命了一样,丧失了斗志。她的语气有些怯,而且妹妹刚开学,希望我能转点钱回家里补贴一下。

结婚二十多年,父亲一直没舍得让我妈工作,最近我妈不得不去超市上班维持生计,同时家里还有一个瘫痪老人,一个行动不便的丈夫需要她料理。

几天前刚还清学贷,把房租水电网费也刚交完,只剩2000多,原本是打算给自己买套衣服办张健身卡的,没办法,打电话给同学借了6000,都转给了母亲。

换了身脏衣服去学校运动场跑跑步,毕业15个月,体重增加了40斤,而且因为长期轻度抑郁和作息不健康,脸上已经全然没有了少年气,同时后移的发际线和越来越难以集中的精力也都警告我要重视自己的身体。

800米的操场跑了两三圈就喘得不行,旁边的篮球场正举行新生杯篮球赛,高中时期我曾是学校的主力控卫,大一的时候新生杯也曾凭借细腻的手活儿和颜值赢得过尖叫,也交了女朋友,大学和工作期间不健康的生活让现在的我和大一时完全联系不到一块儿。

做完几组动作后胃开始泛酸,买了一瓶脉动坐在球场边看少年们的表演。朋友发信息来说晚上去玩,看了一眼余额,只有57块,突然眼睛有点发酸。回信息说最近刚还了钱,口袋有点空,他回道怎么感觉你老有还不完的钱啊?有点无奈,发了张表情包就糊弄过去了。毕业15个月一共收入了接近10万,父亲的医疗前后出了4万,还了学校和网贷各种贷款近3万,突然发现这15个月来只给自己添了一副眼镜和一台主机。

每晚睡前的时候,脑中的信息总是出奇的多,翻着手机又熬得很晚。

有点喜欢一位新来的同事,有点日系森女的味道。她在工作之余喜欢直播打游戏,恰好我游戏智商很高,基本玩什么游戏都不会差,所以很投机。但也只是游戏上投机而已,偶尔想找她说说话,又害怕形成尬聊没了机会,同时也很清楚恋爱的话,还需要点时间来攒钱,现在的自己没有恋爱的条件,所以心里也已作罢。

还是会偷偷去看前女友的社交工具,她也交了男朋友,情侣的日子无非都会撒撒狗粮,原本以为看多了会麻木,久了,才知道自己最害怕的其实不是忘不掉她,而是不再喜欢她。当然,他除了颜值没当时的我高之外,条件似乎不错,心里有点失望又有点宽慰。播放器里依然会循环周杰伦的歌,当时为了追求她把自己训练成了周杰伦点唱机。手臂上也还刻着她的名字缩写,当时刻的时候她说万一分开了你不怕后悔么?我说趁着不会后悔,先刻了吧。

第二天上班总经理要我负责一下公司的季度总结活动,因为老员工都走了不少,恍惚发现自己竟已经是个老员工了。原本想要辞职的想法又被咽了回去。

下班后空闲的时候会在B站上搜索关键词“台湾”,然后看一些脑残的视频寻求智商上的优越感,经管很清楚发布者的意图,但依然乐此不疲。也会刷刷知乎,偶尔也喜欢看情感类问题,然后把条件贴但自己身上看有几条达标,有则幸,无则勉。疲惫的时候会看看那年那兔,有人说爱国是最廉价的激昂,独居动物有一点好,就是可以窝自己房间里哭出来。

上班的时候有时会望着挤进电梯里的人群出神,那么多独立的个体,生活却如此重叠又如此毫无关系。

还是渴望着爱情,也会被社会上婚恋的要求吓到,心里想赚钱,却不知道明天在哪里,漂流在城市的孤独患者,少年时的白日梦很少再做,只想把自己和家里照顾好。

老妈要求说多给家里打打电话,找个女朋友。老爸说先立业再成家,男人要有担当别让自己珍爱的人受苦。妹妹非常崇拜我,我也需要供养她完成学业,责任是种传承,就像父亲不再能承担的时候,儿子需要自然的接过。爱情也一样,把别人家庭中的公主娶走,肩上也多出一份责任。

如果你问我在中国做男人是种什么体验,每个阶级的人的体验自然是不同,我作为一介屁民凤凰男,我想应该是沉重吧。

————————————



最近跟母亲的聊天记录,聊到她一个朋友的侄子连续四天不休息过劳死,应答得有点鄙夷,但其实有点被吓到,因为最近我也忙得有点神情恍惚,之前淡季收入下降得厉害,临近过年,心里异常的不安,生怕错过一分钱。

妹妹比较争气,学习成绩比以前的我要优秀,感谢大家的鼓励,事情都在往好的地方发展,诸君共勉。

————————————————

最近不知道怎么被顶上来了。。

现在看挺感触的,三年多来总体不算好,但已经学会跟自己和解了。

18年的时候病了一场,右耳差点失聪,谈了一次恋爱,一次为爱鼓掌中女朋友黄体破裂第一次签病危通知书,又欠下了一笔债。后来想明白了,已经离开了那个城市,回到18线小城市,舅舅心疼我,花了很大力气给我找了一份很体面的工作,收入低了一些,但终于有了周末。

今年买了一套80平的小房子,舅舅帮付了首付的一半,也不再迷茫了,接受了自己的平凡,也接受了自己无能为力的事情,两个月前跟女朋友分了手,原因大概是异地,也有可能是因为热情褪去之后,各自都发现自己没法以爱情为核心规划生活。


user avatar   reseted1569337968721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根源是“中国男人配不上中国女人”,不止是在外形方面,目前的婚恋文化已经不适合迅速发展的生产力。


大约去年,朋友圈里疯传一篇名曰《中国男人配不上中国女人》的文章,文章主要对中国男人的形象口诛笔伐,“上海马路上,女比男明显高一个档次”。

早在2003年,中国大陆知名的评论家鄢烈山先生就写过一篇文章《“保护”中国男人》。在文中,鄢先生通过每天的散步发现:女的不论是衣着普通的打工妹,还是服饰时髦的白领丽人,个个都是有型有款,至少是穿着得体、容颜顺眼、双眸有光。男的则普遍面皮灰黄、头发干枯、衣履寒伧、眼神迷茫,膀阔腰圆、雄姿英发的极其罕见。


我今天想写这个话题的原因并不是来倡导大家注重形象的,而是前几天有人问了我一个问题,我将通过这个问题展开来探讨一个社会问题:

“用什么方法可以不把工资卡交给老婆。”他问。

我和婶婶订婚是在2012年,我当时刚毕业正在吃软饭。

关于交工资的事儿婶婶也说过,我当年在央广第一个月工资是4200税前,房租就2000,还得靠她接济。


但我不记得我有用过什么方法。

于是我以为我没有交给她是因为我心态强大,我是个有态度的男人,他只要心态和我一样强大啊就好了。


“你不交不就完了,做个有态度的男人。”

“但是她说不交工资/没有房/没有车……就不嫁给我。”

“那你要么交,要么娶别人,有点态度好吗。”

“我谈了好几个了,每个女朋友都这么要求……”


然后他羡慕我遇到了婶婶这样稀有的好老婆。而我只是在想他的那句话:


每个女朋友都这么要求……

每个女朋友……

每个……


我忽然意识到,即使他娶了婶婶,婶婶也一定会这么要求


因为:

有一些男人,如果他们不为女人提供养育资源,他们将失去繁衍后代的机会


或者可以换个说法:

他们根本无法提供除了养育资源外的其他任何价值

在两性关系中,我们把这种男人称为,供养者。至于那些看起来基因好的男人,我们管他们叫做情人


而心态强大不怕失去并不是万能的,它仅仅对于价值足够的人来说很重要,比如当年婶婶提的时候,我要是心态不好很可能就全数上缴了,但我之所以敢有态度,一个很重要的基础是——我能够给她提供别的价值。


丑陋的煤老板也可以有态度,因为他有个很重要的基础——养育资源极大丰富。


那么,对于养育资源没那么丰富,也无力提供别的价值的大多数普通男人来说,你拿什么有态度?


弱国无外交


能力再强的外交官,再有力的外交手段,也无法阻止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方法技巧对于一个弱者而言,只会让他更像跳梁小丑


那么叔叔你说了半天供养者,这跟《中国男人配不上中国女人》的形象问题有什么关系呢?


当然有关系,因为,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供养者主导的直男癌文化


比如刚才我说到上交工资问题,肯定会有一票女人、甚至部分男人会觉得,这特么不应该的,天经地义的么?

你没发现一个男人爱自拍,爱打扮自己会被视作娘炮吗?

你没发现一个男人爱好文艺,热爱生活会被视作“不上进”吗?

所以这种文化影响下男人们能不丑吗?


明白了吧,就是文化的力量。在供养者文化的影响下,中国男人只是致力于提升自己的养育价值,而忽略外形及精神内在的建设


有一位朋友,毕业就进了某知名互联网巨头,工作六年,目前年薪超过60W,不到三十岁靠自己努力在北京买房买车,虽然按揭但也前途无量。


但他却不能被称为人生赢家。

他结婚了,你猜猜他老婆是什么样的?年入50W的高级白领?家里三套房的北京土著?锥子脸的网红美女?


都不是,他娶了一个月入五千多,家庭出身一般,在北京无房无车的某普通小私企的行政人员,而且,长相也就那么回事。


他为什么不找一个和自己同层次的高级女白领,是那些姑娘向往的层次更高吗?不不,我认识不少从事采编播的同事,由于良好的外形及丰富的阅历见闻,他们所娶的配偶往往物质价值都在自己之上。


你们不要把女人想的太物质,只有出身一般的女人才会很物质,这些人会墙裂反对所谓新婚姻法。


你不要骂中国女人庸俗结婚都看房车,老外不庸俗结婚看脸看内涵,那其实是因为很多人接触不到一线城市的中产阶级高知女性。


前段时间我问投行女,你支持新婚姻法么?

她家在北京有多套房产,她举双手支持。这些有产女性的择偶观与西方女性十分接近。


这种择偶观本质是选择“基因好”的男性,物质方面人家自己已经保证了,难道还要嫁个挫男,生个找不到女朋友的儿子吗?


而我们的这位互联网精英大概长这样,完全看不出年入60W的迹象:


你只要和他一交谈,会发现他的精神世界匮乏的可怜——世界在其眼中只有赚钱和睡女人,无法理解美,无法驻足欣赏周围的世界。


你们有没有发现同一个层次的女性要比男性生活质量高?

你们有没有发现同一个层次的女性精神境界也比男性高?


大多数中国男人只懂眼前的那点苟且,而不能理解诗与远方,和他同层次的姑娘怎么可能看得上他?


对于这位除了房车什么都没有的互联网精英,不找一个就是图他房车的,找供养者的姑娘,他还能娶谁?


你不要忘了,女人在你这里获得物质保证后会倾向于获取优质基因,东食西宿乃雌性人类的习性,就像吃屎是狗类习性一样(我把妹从不考虑姑娘想什么,只考虑人类的习性,你不要忘了,人类终究也是动物啊),子曰“饱暖思淫欲”就是总结了这种习性。(从饱暖思淫欲、唯女子与小人、食色性也这些看来,孔子非常懂女人)


古代那套迫害妇女的习俗为直男癌们提供了保证,从而他们也能顺利繁衍(但习性的力量实在太强大了,即使古代,多少妇女冒着浸猪笼的危险追求“真爱”),但现在世道变了,社会开放了,很可能你隔壁就住着一位老王。


男人出轨,往往就是图个色,最多图个心跳的感觉。而直男癌供养者们的女人其实比男人更容易出轨,老王长得帅、老王生活方式高大上能让她感到虚荣、老王真正懂她懂女人、她来大姨妈时你辛苦加班老王给她倒了一杯热水……女人的需求太尼玛多了,这年月,供养者直男癌不戴帽子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儿


根据我以往的经验,她们都会把这解释为“今生挚爱”。


怎样鉴定自己是不是供养者?

如果你停止给女朋友提供物质投入(比如不再买礼物,房租开始AA等),你们的这段关系很可能会因此终止,那么,你必是供养者无疑


估计我国80%的男人要中枪了,至于叔叔到处吃软饭,其实是提供了其他非物质价值来弥补。

比如今生挚爱的强烈感觉;

比如令人窒息的帅;

比如相似的艺术审美及与众不同的高尚人格;

比如相濡以沫多年的感情积淀;


本来我以为PUA是一群教大家弥补其他价值,摒弃供养者文化的好东西,结果发现好像不是这样,目前的PUA有两种

1、鼓吹方法论,代表言论“只要方法用的对,没有把不到的妹”,话说,凤姐方法用的对,能把到你么?

这种纯属神棍成功学,不必多谈。


2、强化硬价值。

这个成了目前PUA的主流,他们并没有好好建设男人的其他价值,而是在强化硬价值,归根结底还是供养者。

比如这类导师往往是这样的:


明显的豪车高富帅形象。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在许多PUA导师的月收入,注意是月,已经超过10W,有个别甚至超过100W,注意是月。这已经是包养几个小三的中型煤老板收入了,这不是有钱,而是超级有钱。


我并不反对这种生活方式,毕竟挣钱爱怎么花是自己的事儿,但他们把的也是车模、网红这类“屌丝女神”,本身靠青春吃饭的姑娘。

倒是挺会对症下药的。本质还是供养者,和煤老板没有区别。


这种思想会影响到受众,一般信这套的都是屌丝,屌丝们也接触不到什么层次高的女性,也是属于社会的底层人士。所以现在PUA课程里教的那些,拿个红酒杯就是高大上,在新华书店翻个书就是高雅,吃个日本料理和西餐就是品味,借个车拍个方向盘照就是高富帅,这些中产阶级看起来很可笑的东西,对于社会上底层的女生来说,这个生活方式就是她们所向往的,所以看到这些屌丝在朋友圈摆弄这些,她们当然很买账。


本质还是没有摆脱供养者的命运。全世界几乎也就中国和穆斯林国家是供养者文化。


西方国家自古就是性开放的,大家应该看过不少西方著作,公爵夫人总是和伯爵搞来搞去,伯爵夫人是侯爵的情妇,侯爵夫人也不老实,成天和公爵腻歪在一起……


这种文化氛围下男人不建设自己的其他价值简直就是自取灭亡。


有人把我们这种文化归咎于TG,我们来看看相似意识形态的苏联。70年代末苏联拍摄了一部电影《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女主未婚怀孕私生子,还能在国企当厂长,后来还能进莫斯科最高苏维埃。



身为国企厂长,女主还有和已婚男士约X这种不正当关系。


男主只是个钳工,但是长得好,人品好,技术好……总而言之基因好,最后也能和价值远高于他的女主你好我好大家好。(感觉到人家择偶观了吗)



这是70年代的共产主义苏联好伐,这画风搁咱们的70年代算黄色电影了吧?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女生们越来越颜控?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女生们越来越注重精神感受?


有产阶级女性,会在婚姻开始前就注重这些;而绝大多数的无产阶级女性,会在婚姻开始前问男人要房要车,结婚之后开始从别的男人那里注重这些


供养者文化已经不适用于现代中国的两性关系,你确定你还要当个除了提供物质外没有任何卵用的供养者?


好,我知道你不想当。


但是,供养者文化不仅束缚着女性,也对男性有着深深的束缚


最常见的问题是这样的:

“叔叔,我聊坏了一个姑娘,但我觉得她很合适,就是想搞定她……”

“你连她见都没见过凭什么说她合适,你应该多接触几个姑娘,广撒网才对。”

“但叔叔,我只是找长期关系的,只是想找个结婚对象。”


尼玛找长期关系和你多接触几个姑娘矛盾吗?你有没有发现,周围的女生,都有至少两三个追求者。


喔,每个女生都有至少两三个追求者。哪里多出来那么多男生喔。

答案只有一个,每个男生都不止在勾搭一个,互联网时代了,每个人都能接触海量异性。


时代变了。


被供养者思维约束的男人,不敢打扮自己。

被供养者思维约束的男人,放不开自己,谈性色变。

被供养者思维约束的男人,不敢消费,只懂攒钱买房。

被供养者思维约束的男人,循规蹈矩,还没睡呢,就问下床,以为睡个觉就得负责。


时代变了。

被约束,就意味着被淘汰


你不依靠婚姻就能繁殖吗?

你无房无车能搞定阶层比你高的姑娘吗?

你能吃软饭吗?


我不是让你干这些苟且的事儿,你干了我还会墙裂谴责你,就像谴责丧失学员脉动一样。但你得有这个能力,你只有具备这个能力,你才不是供养者。


在生产力非常发达的北欧,婚姻已经趋向于非主流,冰岛的非婚生率已经超过66%,结婚生子反而成为非主流。而观念这东西就像生产关系,虽然会随着生产力的变化而变化。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这几乎是个必然,没看北上广的有产姑娘很多都“剩下了”。你觉得她们剩,是因为现在的舆论认为不结婚就是罪,在30年后,当不结婚不会有舆论压力时,你觉得这批压根不愁物质基础的姑娘会用什么样的方式繁殖?你觉得随着我国经济的继续发展成为发达国家全民小康后,姑娘们会用什么样的方式繁殖?


北欧的今天很可能就是我们的未来。如果社会形态变成这样你确定你的基因还能延续吗?


user avatar   zengjiaplus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来说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显而易见的是,在这个问题下,大部分回答都是消极的,理由多种多样,但不外乎:“有太多的束缚、义务和责任,需要为维持自己的形象付出很多而不被理解,感觉非常累”。

然而,在它的镜像问题 “

在中国做女人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 下,回答更是负能量满满,太多的人,用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故事叙述了自己“被性别歧视、被刻板印象”的经历,一时间,竟给人哀鸿遍野的感觉。

那么问题来了: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在抱怨自己过得不好。为什么会这样?


【一】

为了探究这个问题,我做了一个 “思维实验”。实验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把问题中表征意义的词语去掉,只留下一个问题的框架:

“在中国做____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在横线上填上不同的词语,在知乎上得到的回答会有什么不同呢?

  • 假使我在横线上填上一个普通的职业,比如 “民警”、“消防员”、“建筑工人”等等,那不用怀疑,大部分回答一定是心酸的,毕竟他们的社会认可度本来就不是很高,在工作中定然会遇到一些不为人所知的困难。
  • 假使我在横线上填上一个还不错的职业,比如“大学教授”、“资深律师”、“知名演员” 等等,回答会变得更加正面吗?很难。首先,这些职位的人大都比较忙,不一定有时间来知乎唠嗑;其次,可以想象的是,即使他们真的来了,回答也可能是:“虽然我们外表光鲜,但也会遭受一些不为人所知的痛苦,毕竟你们不是我”。
  • 好吧,我不填职业了。我填一些明显让人羡慕的社会身份吧,比如 “高考状元”、“富豪”、“官二代” 等等,这下该是正能量满满了吧?——也未必啊。首先,我们会在回答栏看到一堆 “匿名用户”,然后,可以预见的是,大部分回答,要么还是在倒一些“不为人所知”的苦水,要么浮夸得像普通人编造的段子。

……

然后我发现了:无论我填上什么词语,似乎都很难得到正面的回答。


【二】

问题在哪里?

我们再来看一下问题框架:“在中国做____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问题中有意义的词汇,只剩下“中国”了。所以,问题的根源,便只能是“中国”了。

倘若你在中国长大,几乎不可避免地,你会受到一种 “传统美德” 的影响,它就是“谦逊”。

“谦逊” 的本质,大概是美好的,它教导我们:不要自我膨胀过度,应该看到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不断地进步。

但,中国人眼里的“谦逊” ,似乎不只是这个样子呢——

  • 小时候,阿姨夸我长得可爱,我说了声“谢谢”。有人看到了,便来“教导”我:做人要谦虚一点,别人恭维你一下,你不要就这样接受了,而是应该夸回去(哪怕你没发现她身上有什么可以称赞的),这样她才会高兴。
  • 读书时,同学的家长夸我学习好,我微笑着不说话。有人看到了,便来“教导”我:你不应该不说话,这样他们会觉得你在装逼。你应该适当地“示弱”一下,要么说自己学习特别辛苦,要么说自己某些方面还不够好,这样他们才会心里好受一些。
  • 上大学后,遇到远房的亲戚,问我上了什么大学,我说“清华”。有人看到了,便来“教导”我:你不应该这么说,最好说 “北京的一所学校”。你上了“清华” 固然不错,可是亲戚的孩子成绩不好,以后考上一本都难。你这么一说,她虽然会夸你,但是心理一定是不痛快的,他们现在就盯着你,就指着今后有一天,能看到你的“笑话”呢。

……

中国有一种奇怪的文化:很多人眼里的“谦逊”,并不是总能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而是当自己处在让别人羡慕的位置时,就像拿着滚烫的山芋一样,要尽可能避免提及自己的优势(哪怕别人主动问),然后“强行” 把自己拉到和对方一样的水准,让别人心里感到平衡。然后美其名曰“这是情商高的表现”。

另一方面,有不少人,在面对比自己过得好的人时,几乎从不“心悦诚服”:面对学霸,他们会说他们不懂人情世故;面对富豪,他们会说这些人挣的都是黑钱;面对官员,他们会说这些人一定非法滥用职权……总之,他们的人生是不成功的,但是他们对他人的攻击却伤人至深,它成为一股力量,让很多比他们过得好的人不得不藏起自己的锋芒。


【三】

在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做“群体极化现象”。它的特点是:

这个现象,用在知乎上,真是再恰当不过。

由于受到中国 “谦逊文化” 的影响,在一个公开的场合,尤其是像知乎这样主要由陌生人构成的公开场合中,很少有人愿意分享自己的 “美好经历” (否则容易遭受嫉妒和排挤,这在知乎的投票制度下是非常不利的),愿意分享自身经历的,要么是过得不怎么好的,要么是过得不错但是也有不爽之处的。又因为“群体极化现象”,在这个问题下,不满的情绪容易得到支持,而真正拥有正能量的人却大都选择了默不作声。


【总结】

在中国,无论身为男人还是女人,都在拥有一些不美好的经历的同时,其实也会感受到一些因为自己性别所带来的优势(需要承认的是,总体而言男性会感受到更多的优势)。然而,由于中国“谦逊”文化的影响,我们很难在公开场合谈及自己所经历的美好的地方,加上“群体极化现象”的效果,在知乎这样的论坛上,我们最终看到的几乎全都是负面的论调。但这并不意味着在中国,男人和女人都过得如此“悲惨”。

我的这个回答,便是 “在中国做人” 的体验吧~

***************

【如需转载(转发链接不论),请务必私信联系作者】


user avatar   xuanj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你要完全按照社会和家庭的期望去活的话,那在中国做男人的模范标兵,就是做一个工具人

我想,任何一个年过三十有家有室有工作的男人,在某个深夜看着镜子里面的自己,大概都会有这么一种感觉。

责任,担当,家庭,事业,因为这是所有人都认可的,所以一项项抗在肩头,自己也觉得挺自傲和自豪的。然而,大家都认可的,就对吗;所有人都希望的,就是我要的吗?

古人说,君子不器。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所谓君子不器,就是指君子不被任何事物和言论塑造为工具人。可惜说这个话的人有点其心可诛,他一边说君子不器,一边搞了一大堆把别人变成器的言论思想出来。

所以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圣人就是大盗,就是骗子。

要做一个真正的“人”,而不要成为社会和家庭塑造的工具人。大家都只知道批评过去的圣人在封建时代制造了无数纲常礼教来束缚人,却不知道今天的“圣人”也制造了无数思想和文化来蒙蔽人。

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道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是人的伟大,也是人的意义。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27 女

我最大的感受是,中国男人,承担了巨大的社会舆论压力。

诚然,有很多男人是渣男,不体贴不专一还特么不会赚钱。

但是这只是一部分,我不知道是一大部分还是小部分,但是我看到的,这必须是一小部分。

但是网上,铺天盖地的文章啊。

《一个男人如果做不到以下几点。。。。。》

《想要看清一个男人是否爱你。。。。。》

《是男人就应该。。。。。》

《要么给钱,要么给爱。。。。》

《如果男人对你说了这句话。。。》

《滚你的多喝热水。。。。》

这些都是什么鬼,你随便翻,吐槽男人的文章比吐槽女人的文章多太多了,如果按照文章中的要求去要求男人,我想问各位女性,你就那么完美吗,你凭什么要求这么多。

然后就会得到教教科书式的回复:因为他爱我就要包容我。

我呸!

那你爱他你咋不包容他呢。难道你不爱他。如果你不爱他凭啥要求他爱你?

婚姻这件事,本来就是互相扶持,很多女人总是抱怨自己老公不够体贴,但是她们更多的是一种索取心态。

我有个同事,很好看,也很优秀,到现在还是单身,因为太挑剔,她曾跟我们说,小七能找一个条件那么好的,为什么我不能。

我其实很想告诉她,因为你不配。

小七是一个很爱打扮的女生,可以说是精致的水平了。

但是有一件事我印象深刻,因为反差很大。

一起出差成都,返程的时候,她在飞机场包了一块木板一样的东西,看起来很沉。

我问她这是啥,她说她老公爱吃腊肉,这是她在学生手里买来的正宗腊肉,农村家里自己做的,她怕托运弄脏弄坏,就自己抱着。

而我这个同事,从来都是对男人颐指气使,要求男人做这做那,自己可是连一碗饺子都煮不好的。

人心都是肉长的,男人不易,女人也不易,互相疼惜,才是正道。


user avatar   hong-cha-lei-mi 网友的相关建议: 
      

高中的时候老师布置过一篇赏析长恨歌的作业。

自己十分主观地把白居易的观点解释为对李隆基身为君主无权投入爱情的同情。

又如李煜,做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

诸多“昏君”,亦如是。有着与生具来的皇权,表面上看起来风光无限,但同时也成为巨大权力捆绑着的负担的牺牲品。

因为这种权力,本身并不适合他们。

天赋皇权如此,天赋男权亦如此。

大众普遍认为男权社会中,广大男性是单纯的既得利益者,女性是单纯的受害者。因此在女权运动的战场上将男女对立,把女权的斗争处理成阶级的斗争。

但这种不平等、不自由的天赋权力造成的,更多是束缚与枷锁。

不平等意味着天生的权力,以及相伴而行的义务。这种义务纵使由于男性处于不平等的优势一端而无法在形式上被施加,但总是确实存在的。

不自由意味着无论既得利益者还是受害人都无法做出更加适合自己的选择。男权社会的传统要求男性天生的强势、担当和更多的对外责任,直白的要求男性“像个男人!”,纵然这种担当的能力和意愿并不是全全伴随着Y染色体遗传的。

许多偏激的女权主义者以为男性是男权社会的天生受益者。

我以为,在任何一种不公平的、天赋的权力下,双方都是受害者。因为除去基因中所携带的那些性状之外,没有哪些character是born to be的。而出生便背负着这些与我们不适合的负担,本身便是一种不幸。

所以我们像倡导生而平等一样,倡导平权。

这不仅是为了解放被社会潜规则下的不平等义务所压制的女性,也是为了解放被不平等权力所束缚的男性。

既是为了让女性不必生而便被迫顺从社会的种种束缚,或者被迫激进地与一切男权相关的利益作矫枉过正式的斗争,同时也是为了保护男性,使其能够从“你是男人”这样的群体偏见或对既有男权歇斯底里地使用中解脱。

最终,让男女双方都能够在更小的阻力下,做出对自己个体更加适合、也更为自己负责的选择。

所以,在中国做男人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我与女人一样,渴望并期待着一个平权的社会,一个同时给予两性更多自由和尊重的社会。

以上。




     

相关话题

  一个国家男性地位低,会被认为是一件光荣和进步的事情吗? 
  如何评价女士优先售票窗口的出现? 
  男朋友瞒着我去网吧打游戏,跟我说加班该怎么办? 
  为什么科学家男性多于女性? 
  你为什么反感女权主义? 
  现在社会主流价值观是否已经提高女性地位,并高于男性地位? 
  什么时候让你感到了社会对男性的歧视? 
  按照现在女权发展的趋势,中国还有多久进入女尊社会? 
  有没有可能听起来动听可爱的语言会造成男权膨胀和女权式微? 
  如何评价《中国“狼爸”:孩子在上大学之前不需要朋友》这篇报导?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这份文化部的音乐黑名单?
下一个讨论
读博士一直不能毕业,老婆嫌我没出息,怎么办?





© 2024-11-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