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果德军打赢了库尔斯克战役会怎么样? 第1页

  

user avatar   jiang-cheng-23-41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打赢不一定是把苏军全部包饺子,迫使苏军撤退也一样是打赢。有人会因为蓝色行动没有成功包围苏军主力而认为这是失败的行动吗?

正式开始讨论之前,有必要先提出一个概念:决定库尔斯克战役结果的并非参加库尔斯克战役的部队

什么意思呢?我们都知道,本位面的库尔斯克基本上是曼施坦因一个人唱独角戏,北边的莫德尔大磨洋工,虽然攻出去了,但是打到波内里一带就逡巡不前。“库图佐夫”行动开始后更是把装甲部队快速调往北线,不像被进攻行动牵制的样子。曼施坦因在自己的回忆录里也说这么一来库尔斯克就没有大获全胜的可能性了

北翼

为啥莫德尔不进攻呢?难道是因为他真是菜鸟公司垃圾桶?肯定不是的,当他得知背后的第2装甲集团军面前开始出现大批苏军部队的时候,他就不得不考虑防守了。不像曼施坦因,莫德尔的处境是极为凶险的,他的部队处在纵深比库尔斯克更加狭窄的奥廖尔突出部里,苏军在背后积攒了2个坦克集团军(近坦3、坦4)和加挂两个坦克军的巨型集团军(近11,拥有615辆坦克自行火炮、17万人),而扼守这么重要地段的德军仅有一个装甲师(5装。8装正作为中央集团军群预备队,在后方清剿游击队,7月10号才向前线开拔);作为对比,莫德尔当面的罗科索夫斯基仅有一个坦克集团军(坦2)。第2装甲集团军,要面对布良斯克方面军+西方面军总共72万人之众、3,262辆坦克;第9集团军要面对的是中央方面军的71.1万人,共有1,607辆坦克[1]。以第2装甲集团军的第53军为例,这个军下辖3个步兵师和1个装甲掷弹兵师,战斗力量大约4万人,看起来是一支状态不错的军队,实际上却要据守宽达165km的战线[2],战线稀疏薄弱,缺乏预备队。尽管拥有第5装甲师,又因为协调不当白白浪费了这支机动力量,让苏军快速打出了骇人的突破口

这种情况和1941年的基辅战役十分相像,德军通过削弱侧翼,在主攻方向纠集了庞大的兵力。但是莫德尔是不是古德里安、1943年的第9集团军是不是1941年的第2装甲集群,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1943年的苏军已经不是1941年的苏军。1941年的苏军面对缺乏机动兵力的中央集团军群无法达成威胁后方的突破,“粉碎古德里安恶棍”只不过是句空谈,1943年的苏军呢?“库图佐夫”行动中,德军成功将第5装甲师放在了苏军最强集团军(近11集)的正面,却依然被打出了巨大的突破口;同一时间的米乌斯河战役,苏军跨河突破了没有在主攻方向加强兵力的第6集团军的防线,并挫败了霍利特的反击,导致曼施坦因不得不将3个装甲师的兵力调离库尔斯克

莫德尔对自己背后的威胁当然不会毫无反应,他建议:

中央集团军群应当调集两个装甲师和四个齐装满员的步兵师,并由一些包括突击炮、坦克、反坦克单位在内的独立部队加强,集结于奥廖尔-卡拉切夫一带,根据情况需要,这些预备队既可以调到北部地区,也可以在敌军调集战略预备队之时跟在进攻部队后方向纵深挺进

换句话说,莫德尔需要更多的预备队。其实这也不算太过分,毕竟南边曼施坦因光用于进攻的装甲师就有9个,还有集团军群预备队;算上草原方面军,当面苏军也不过2个方面军,下辖2个坦克集团军(坦1、近坦5)。北线的9集与2装集(算上莫德尔可以调用的“埃斯贝克”集群和在2装集防区内的5装)总共才7个装甲师+2个装甲掷弹兵师,以及1个正在向前线开拔的装甲师(8装),却要对付3个方面军以及其旗下的3个坦克集团军。无论将领才能如何,都必须要有足够强大的军队。北翼情况如此恶劣,又怎能打出闪电战呢?缺失了北翼,曼施坦因就是手眼通天,也没法将苏军包围

要解决这个问题,倒也简单:兵不够,加就是了。在苏军开始进攻第2装甲集团军后,除了来自第9集团军的装甲师,中央集团军群还从集团军群预备队(8装、36步一部)和其他集团军(2集,26步;4集,183步)调集了一些部队,并且将第9集团军的突击炮部队尽数分给第2装甲集团军。6月苏军大幅加强奥廖尔北翼后,这些部队就应该作为回应提前调入第2装甲集团军的阵地,制定完善的防御计划,增强其抗打击能力,至少保证苏军无法快速威胁到奥廖尔突出部根部;同时从其他战线调来一些实力较强的部队,充作奥廖尔突出部的总预备队

参考南方的进攻速度,南线德军在一周内突破到科兹洛夫卡(Kozlovka)附近,向普罗霍洛夫卡和奥博扬挺进。北线德军全线压上的话速度应该与之相当。这并不算什么大加强,历史上莫德尔的北线进攻行动之不上心程度,从波内里之战就可以看出来——进攻波内里这一重镇的部队,不是什么装甲师,而是两个步兵师(86步、292步),尽管加强了不少其他部队(656重坦歼团、244突击炮营),其突击能力也难以与装甲师相比。从伤亡的角度看,莫德尔也未过多投入装甲部队。开始“堡垒”作战前第9集团军的前线力量(Kampfstärke,一线战斗人员的数量)为75,713,经过五天的战斗后,下降为55,941,其中几个装甲师和装甲掷弹兵师的前线力量变化如下[3]

单位名称 7月4日前线力量 7月9日前线力量 下降比例/%
2装 4,062 1,040 74
4装 3,549 3,142 11
9装 3,571 2,255 37
12装 4,462 4,242 5
18装 3,479 3,014 13
20装 2,831 1,751 38
10装掷 4,322 4,135 4

很明显,莫德尔并没有投入全部的装甲力量。第12装甲师和第10装甲掷弹兵师几乎没有参与行动,第4、第18装甲师也并未全力投入作战,只有3个装甲师(2、9、20,沿莫洛特奇-卡尔普尼耶夫卡一线展开)进行了全力进攻。但就是这样的突击,依然撕破了罗科索夫斯基的第一道防线,并挫败了他的反击。完全可以设想假如莫德尔将装甲师全力投入正面,中央方面军的防线会受到多么强烈的冲击

库尔斯克突出部情况的恶化,会使得对奥廖尔突出部的进攻行动充满不确定性——如果德军先将库尔斯克的苏军包围怎么办?而进攻不顺利,会继续放大这一心理。近卫第11集团军没有在头几天达成深远突破、威胁奥廖尔的交通线的话,苏军就会陷入战略被动——德军正在进攻最后一道防线(甚至可能已经达成突破),而尝试削去德军一翼的进攻行动仍没有显著进展,继续进攻是危险的赌博,更加现实的选择是开始向草原方面军所据守的防线撤退

这并非纸上谈兵,而是实际发生过的事——这正是第9集团军和第2装甲集团军所遭遇的困境。最终他们选择了撤向哈根防线,尽管没有被歼灭,但是奥廖尔突出部还是彻底丢失。相似的问题丢给苏联人,他们也会作出相似的选择


南翼

有人可能会觉得是苏军的反击让德军无力进攻,最终在普罗霍洛夫卡前被挡住的,但这并不是事情的真相。我们来看一看党卫军第2装甲军的可动坦克突击炮数量变化[4]

日期 可动数量
7月9日晚 249
7月10日晚 272
7月11日晚 294
7月13日晚 251

由于“警卫旗队”师在7月12日未提交报告,故采用13日数据。这个数据可以直截了当地说明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反冲击对德军的影响——对可用坦克数量的冲击很小,完全没有达到消耗其有生力量的目标。但是如果细究11-13日的数据的话,就会发现苏军的坦克反冲击实际上完全没有效果[3]

日期 单位 可动数量
7月11日晚 警卫旗队 77
帝国 95
骷髅 122
7月12日晚 警卫旗队 n/a
帝国 103
骷髅 121
7月13日晚 警卫旗队 70
帝国 107
骷髅 74

可以看到,与苏军坦克正面交锋的帝国师可动坦克数量甚至在上涨,反而是骷髅师的可用数量暴跌。骷髅师在干什么?这两天他们在疯狂进攻近卫步兵第52和近卫步兵第95师,付出了巨大的技术兵器损失。对于德国装甲兵来说,苏军的正面的反冲击反倒是有益的,因为这些坦克要是隐蔽布防打冷枪的话,德军必须费劲心思将其一个个找出来;要是苏军步兵师拥有强大的坦克支援,突破就很困难了。但是或许是苏军觉得自己可以和德国装甲兵掰一掰手腕了,他们并没有采用最有利于他们的作战方式,反而集体向德军冲锋。在库尔斯克防御的两位方面军司令,瓦图京和罗科索夫斯基都犯了这样的毛病。以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为例,7月12日投入反攻前,该集团军拥有808辆坦克自行火炮;而仅仅7月12日一天,该集团军就在反攻中损失了340辆坦克自行火炮,坦克第29军更是损失了其215辆坦克自行火炮中的153辆[5]。苏联的坦克洪流就像流进了巨大的海绵中,被顷刻吸收干净

那么为什么德国人还是停止了进攻呢?7月13日,莫德尔将部队向奥廖尔北翼调动;当天晚上,曼施坦因便意识到北线的突破将永远不会到来。这时他调整了作战方针,不再以突破为主要目的,而是构筑一条完整的前线,即“罗兰”行动。7月12日的库尔斯克南翼情况如下:

7月13日飞往“狼穴”后,曼施坦因改变了策略,将党卫军第2装甲军和第3装甲军之间的小突出部铲平。最终,德军成功拉平战线

为什么要这么做?第9集团军停止进攻后,包围库尔斯克的苏军当然是不可能的,霍特和肯普夫当然没有能力穿越一百多公里,与莫德尔会师。曼施坦因所想的是利用这个扎进苏军阵地的突出部吸引苏军反击,复制普罗霍洛夫卡,以逐渐消耗苏军力量。当然,计划赶不上变化,在抽出大量装甲师后,苏军发动“鲁缅采夫”行动时,别尔哥罗德突出部内的德军只剩下了三个装甲师(6装、11装、19装),也直接导致德军被迫进行反击而非普罗霍洛夫卡式的防御作战

回到7月13日到16日的战事。这几天的战事十分有趣。由于中央方面军几乎没有压力,草原方面军先是派出了最为强大的近卫第5集团军和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反击党卫军第2装甲军和第48装甲军,试图收复失地。7月12日到13日,第48装甲军的推进遭到遏制,面向奥博扬的第11装甲师几乎无所事事,“大德意志”师、第3装甲师和第332步兵师则承受了极大的压力,甚至开始后退;14日,德军发动反击,夺回了失去的阵地。东面,“帝国”师与第7装甲师发动进攻,15日会师,包围了第69集团军的五个步兵师,尽管苏军成功突围,这五个师还是损失十分严重,其中四个师在7月10日进行了兵力统计,有32,960人,7月16日的统计显示这几天的战斗使他们遭受了11,358人的伤亡,其中1,186人阵亡、7,433人失踪[5];这一进攻行动也让先前与第69集团军对峙的两个德军步兵师(168步、169步)能够被摆到第3装甲军的侧翼,解放装甲师,让他们能集中在进攻锋面上。于是乎,7月15日的战斗结束后,南线德军的9个装甲师中有8个可以向北进攻,而苏军只剩下了一条防线。苏军的坦克兵力也不乐观,以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为例,他们正对的是德军党卫军第2装甲军和第3装甲军,双方的可动坦克自行火炮数量为444(苏)vs369(德,未计入坦克歼击车)[3][5],数量优势并不明显

当然,苏军也并没有因此就被推到了悬崖边缘。历史上的草原方面军接着扔出了大量部队,将三个集团军(27、47、53)、一个坦克军(近坦4军)和一个机械化军(近机1军)分别派至德军三个装甲军的正面。此时,草原方面军的6个集团军已有5个被派至南线,仅剩1个集团军(近4,战前布置在图拉附近)不在南线。这样庞大的新锐军当然足以挡住德军的进攻,苏联人甚至乐观地认为他们凭借这些部队能够将德军赶回7月5日的出发阵地

但是,如果没有这些部队,苏联人能否挡住德军的攻势?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南方面军突破米乌斯河防线后,在桥头堡内塞入了两个集团军(近2、突5)、两个机械化军(近机2军、近机4军),面对的不过是削弱版党卫军第2装甲军(两个党卫军师可动坦克数量没有大的改变,“警卫旗队”师换成了第3装甲师)、翻版第3装甲军(剩余的德军装甲部队为第16装甲掷弹兵师和第23装甲师,可动坦克突击炮数量合计81;第3装甲军15日的可动数量为74)和合计约两个师的步兵,就难以坚持,不得不撤退;已经激战多日的第69集团军、近卫第5集团军、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和近卫第6集团军想要挡住三个装甲军的突击十分困难。如果莫德尔同时在威胁罗科索夫斯基的防线呢?科涅夫不可能如此从容地将部队甩到霍特和肯普夫头上,他会不得不先将第27集团军放到莫德尔的突击正面,就像把近卫第5集团军和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放到霍特正面一样。但是这样一来,能用于南线的预备队就更少了,科涅夫手头只有两个集团军能用于阻止7月15日后霍特的进军。而扔出这些部队后,整个库尔斯克突出部内就再也没有集团军级的预备队了,而最近的集团军级预备队尚在遥远的图拉,德军任何一翼突破防线都会造成灾难性后果

当然,苏军大可以停止“库图佐夫”行动,调来原本计划用于纵深突破的坦克集团军,继续和德军打消耗战。但是从图拉到库尔斯克路途漫长,一旦形势出现变化,苏军将不得不在草原上迎击获得战役自由的德军装甲部队,能否成功磨钝德军的矛头仍要打个问号。苏军或许会主动选择撤出突出部,而不是继续将部队摆在铁钳之内

小胜利的可能后果

我们不去假设德军的铁钳成功闭合——以德军的力量,这不太现实。假设德军打出了一场斯摩棱斯克式的包围战,仅仅有限地完成了他们的目标,会发生什么?

首先,我们来看看库尔斯克之后发生了什么。之后德军在两条战线上撤退。由于充分利用了地形,且莫德尔早有撤退的想法,第9集团军和第2装甲集团军成功虎口逃生,步兵部队的实力也保存较好;但是因为南方无险可依,且并没有撤退预案,南方集团军群的撤退很快变成了向第聂伯河的赛跑。在这一过程中,德军丢掉了大量的重武器。以霍利特的第6集团军为例,米乌斯河战役开始前,其麾下的部队拥有381门压制火炮;在梅利托波尔战役开始前,其压制火炮数量已经下降到了156门,仅为撤退前的41%。德军的炮兵部队尚未完成摩托化,大量部队仍使用骡马牵引,行军速度缓慢,仅为摩托化部队的1/3甚至更慢,大范围转移时很容易损失。炮兵是步兵的火力支柱,遭到削弱会对战斗力产生极大影响。库尔斯克的胜利会暂时减轻整条战线的压力,也就是说苏军不会再打出第四次哈尔科夫战役那样致命的突破,迫使德军进行无预案的撤退,德军的重武器也就能较好地保存。即使苏军仍能恢复元气,他们要面对的也不会是历史上缺枪少炮的德军,而是装备精良、枕戈待旦的德军,苏联在东线获胜的难度将会大大提升

其次,一段被拉平的战线意味着什么?更短的战线意味着德军能够在一线部署更多步兵,增强防线的韧性,延长苏军突破所需的时间。或许有人会说苏军可以进一步集中兵力,以更多的兵力淹没德军,不过这种思路在白俄罗斯战役(1943)中为索科洛夫斯基所尝试,收效甚微。其原因在于德军的火炮数量虽然较少,但是炮弹供应充足,通讯良好,对过度密集冲锋的苏军杀伤效果极佳。苏军一旦受阻,突破所用时间过长,便会遭到来自德军火炮的致命打击。同时,由于突破防线所需时间增加,德军机动部队能更从容地机动到预定位置,等待苏军一头撞上后削弱其实力,再发动反击将其驱逐,就像普罗霍洛夫卡,而不是像历史上的一样被迫与苏军进行不确定性因素极大的遭遇战

同时,拉平的战线能让德军挤出一些部队,增援其他地区。败退到草原方面军的纵深防线的苏军不可能立即发起进攻,德军可以将一到两个军调到北方,尝试重新切断列宁格勒的陆上通道,甚至可以重新开始考虑进攻列宁格勒,毕竟打下列宁格勒可以解放一整个第18集团军,某种程度上也是拉平战线的举动。当然,1943年的东线策略更接近于逼和,而非全胜,德国人还需要为逐渐增大压力的盟军做准备,应付意大利战场攻势的同时为法国囤积兵力,攻占列宁格勒所需的资源会与这些任务冲突,除非一切都顺利地过了头,否则德国人还是要将一个集团军与驻扎在几乎是死地的苏军对望

但是,为了得到这一切,德军需要牺牲什么?几乎所有部队都是已有的,我们所做的只是更改使用方式,更好地利用这些部队,除了应对近卫第11集团军的预备队。近卫第11集团军并非孤军奋战,巴格拉米杨的这个集团军两翼还有两个集团军(61、50)协助进攻,德军第53军所要面对的苏军数量达到了27万人,坦克自行火炮数量高达845辆,仅仅三个步兵师是不够的,再调来三四个步兵师可能才能保证战线不至于一捅就穿,甚至可能需要调来一个军部来分担指挥压力。而第2装甲集团军和第9集团军的共有预备队又需要一个军的兵力。这就要求德军搜罗出六个战斗力尚可的步兵师。从哪找呢?东线没有如此平静的战线,必须将目光投向西方。但是历史上意大利战场开辟后,德军不得不动用一批优质步兵师与盟军交战,以求将其阻挡在山地。抽走多达六个步兵师后,南线德军将不得不用质量更差的部队予以替代,这或许会对某些关键战役产生影响。库尔斯克拼来豪车,或许会导致意大利丢掉华宅。1943年的德国已经没有太多战略空间,没有机会闪转腾挪,一场战役的胜利或许能改变纳粹德国灭亡的日期,或许能让纳粹德国看起来不可战胜,但有限的资源迟早会勒死德国人

最后推荐几篇相关文章:



参考

  1. ^ (2017). Germany and the Second World War: Volume VIII: The Eastern Front 1943–1944: The War in the East and on the Neighbouring Fronts. Oxford: Clarendon Press
  2. ^ Desasre. (2021). 救火队的惨败——第5装甲师在奥廖尔北翼的失败(1943年7月12日至14日). 海陆空天惯性世界2021年第11期. pp. 142-150
  3. ^ a b c Zetterling, N., Frankson, A. (2004). The Kursk 1943: A Statistical Analysis. Abingdon: Frank Cass Publishers
  4. ^ Nipe Jr., G. 2nd Edition. (2011). Blood, Steel, and Myth: The II.SS-Panzer-Korps and the Road to Prochorowka. Stamford: RZM Publishing
  5. ^ a b c Zamulin, V., Britton, S. (2011). Demolishing the Myth: The Tank Battle at Prokhorovka, Kursk, July 1943: An Operational Narrative. Solihull: Helion & Company Limited.

user avatar   free-ghost-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 能不能打赢?

根据第6号作战指令德军可是准备把库尔斯克突出部给铲平来制造一个比基辅,维亚济马都还要庞大的合围圈。但是德军有这个实力吗?

就基辅、维亚济马而言,苏德兵力对比都没有如此夸张,在个别突破地点德军甚至还拥有着兵力优势。但在库尔斯克会战双方兵力对比达到了3.2:1而且苏军也修了3个多月的防御工事。就德军而言,北线莫德尔打得很保守手中共有6个装甲师(算上克鲁格为他准备的第4,12装甲师)但在7月5日仅投入了18和20装甲师,第2,9装甲师在6日投入,第4装甲师在8日投入打得可谓是三心二意。

而北线推不动,以及苏军对奥廖尔地区发动的库图佐夫行动也间接影响了南线。尽管党卫军第二装甲军在南线大杀四方甚至在普罗霍夫卡打一场惊人的战损比,德军也不再准备北上而是想要卡住普村来榨干毛子的预备队来为秋冬战局打好基础。

  • 打赢之后会怎么样了?

41年发动了巴巴罗萨行动准备推到AA线,42年发动了蓝色行动准备夺取高加索的油田。那么到了43年呢?德军在人力物力上损失过于惨重,根本就不可能第三次发动规模庞大的夏季攻势。就库尔斯克会战而言,德军也是为了缩短战线,打扰苏军从库尔斯克发动新的攻势。那么打赢之后是去打莫斯科还是继续打高加索呢?无从得知。德军当时分为两派,一派以约德尔为首认为盟军在西线的登陆迫在眉睫,不应该再抽调西线的部队来增援其他战区。另一派是曼斯坦因认为应当调集所以的力量来解决苏联(最后还是颁布了51号元首指令确定了西线优先)。但是即便是打赢库尔斯克会战苏联就会凉吗?我觉得是不可能的。毕竟苏联还有这么多部队。当然说不定也能获得谈判的筹码,而且苏联当时也面临着人力危机。

总结一下,其实库尔斯克会战本身对德军的伤害不是特别严重,主要是后来苏军的反击给德军造成极大的创伤。

Instead, the ‘greatest tank battle in history’ took a surprisingly small toll of the German attacking forces. The losses during the ensuing Soviet counter-offensive also lowered the curve of the graph only slightly. In the second half of 1943 the German armament industry produced a monthly average of 908 tanks and assault guns (some of which were, of course, intended for other fronts), so that the number of fighting vehicles on the eastern front in December was higher than at the beginning of July. The percentage increase in modern battle tanks like Panthers and Tigers, as well as the improved-performance Panzer IVs,wa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At the end of the year German armour was stronger than ever before. The thesis of Kursk as a ‘turning point’ can be refuted by statistics alone. (官八的说法)

不过德军在东线战备的坦克加突击炮的数量在直线下滑。


user avatar   soviety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东线态势不会有多大变化,德军原地等着苏军组织一场大战役把胜利成果重新夺回。

在斯大林格勒之前,因为苏军装备提升和战术改变,德军开始在装备重装化战术保守化的道路上一去不返。这样的德军可以一次次击垮击溃苏军,但已经丧失了扩大战果全歼苏军集团的能力。每次作战最好的结果是把苏军压出战场,然后看着苏军在控制区外养好伤口。问题是,第三帝国的资源能承受几次这样的战斗?哪怕是胜利。


user avatar   zhuan-zhi-ge-chong-bu-fu-8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无所谓

斯大林事先嘱咐过,库尔斯克会战将会是测试苏军在此前一年开发出来的很多新战术,新条令,新指挥方式的试验场,并表示

最高统帅部可以接受库尔斯克战役失败,只要不是沃罗涅日方面军和中央方面军被包围全歼就行。

(这可能是因为,库尔斯克会战的几位前线将领都有巨大的心理包袱。沃罗涅日方面军司令瓦图京,哈尔科夫战役被曼施坦因打的一头灰,损失五十多个师,斯大林格勒取胜换来的优势被白白浪费;草原方面军司令员科涅夫,在维亚济马灾难中5天时间损失掉了三个方面军,57万红军士兵,差点被枪毙。中央方面军司令罗科索夫斯基则是新晋司令员,第一次指挥方面军。前面那俩在方面军司令员位子上差点被枪毙时候,他还在指挥集团军呢......

所以赢就赢呗,改变不了什么大局的。


user avatar   you-ran-de-meng-x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孙皓才刚上位四个月,这俩就毫无还手之力地被杀死了。与孙吴的体制有关,还是孙皓有什么过人的权斗技巧?


  

相关话题

  如果德军在库尔斯克战役中以步兵为主力会怎么样? 
  日本偷袭珍珠港是否明智? 
  为什么二战时波兰人也不喜欢犹太人? 
  昭和时代的日军在十八世纪算不算一支强军? 
  没有海战经验的美国海军为什么能最终取得太平洋战争的胜利? 
  如何评价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 
  如何看待「日本人的反战其实是反战败」? 
  为什么二战时日本不给德国零式战机? 
  如果舰R通过一次决定性战役将C厨(1983、清华帝、吹雪、神绮)等人送入监狱,能否有击败舰B的机会? 
  二战中,斯大林因为知道了日本不会派军才敢把西伯利亚师调回前线。那为什么日本不帮德国呢? 

前一个讨论
有哪些军迷圈中常见的术语或者细节在军队中反而很少提及?
下一个讨论
现代德国坦克的防护性能如何?





© 2025-01-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