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后英国就不是独一无二的世界最强了,只能说是一流大国,二战前至多保持和美、苏、德互有优势,全力单挑不一定谁最终获胜的水平。
“休斯在35分钟内击沉的主力舰比过去几个世纪世界上所有的海军上将击沉的主力舰都要多。”
这是华盛顿会议时一个英国记者说的,吐槽的对象是美国时任国务卿休斯。
在华盛顿会议前,美国海军部长丹尼尔斯表示美国将在五年内建造一百三十七艘军舰,“建设一支世界上最强大、最优秀的海军”。
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则回应:“大不列颠宁愿花尽最后一分钱,也要保持海军对美国或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的优势。”
有句话叫“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谈判桌上也休想得到。”可当时的美国国务卿恰恰就在谈判桌上做到了,背后所依仗的就是美国的国力,因为当时美国的国力就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了,华盛顿会议的背景就是一战后的列强军备竞赛,因为在这个时间段,除了美国,其他列强已经难以维持和平时期的军备竞赛了,英国这时已经坚持不了“双强标准”了。
而此后英国再也没有获得恢复一战前地位的喘息机会,尽管这时是英国表面上最强大的时候。
因为它还是字面意义上的日不落,不论控制的人口数量、战略要地,以及自身科技实力都是世界一流的水准,还有国联框架保证的霸权地位,如果再能喘息、消化、转型个50年,可能现在的英国还是日不落。
可对面的美国这时单算GDP已经和整个欧洲差不多了甚至略高,这时的美国之于世界,就像19世纪的英国之于欧洲,已经是可以按自己意图影响世界的离岸平衡手了。
有这个家底支撑,美国的国务卿休斯才能在会上充分施展外交手腕,迫使其他列强签订了《五强海军协议》、《四强协定》、《九国公约》,并拆散英日同盟,为美国取得和英国同等的海军霸权地位,为美国对外扩张和登上霸主宝座铺平了道路,让世界霸权天平大幅度向美国倾斜。
到了二战前,美国的战争潜力已经是列强里最高的了(金融地位+工业生产能力+本土人口和国家体量优势),且本土整体相连,远离战场,不像英国那样“碎了一地”,需要全世界救火,二战前美国只是军备“存量”不足,但二战前美国的军费占比也是列强里最少的,它仅仅只是缺少一支经过战火洗礼的部队,和与自身硬实力相匹配的国际地位罢了。
所以二战后期丘吉尔说那句“我的一边坐着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坐着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时,真不是他谦虚了,只是承认了一个客观事实。
你去问十个人法国战役时没有英吉利海峡拦着德军能否横扫英国?
其中九个人会告诉你:英国危矣
还有一个人会告诉你:这不可能
但就是没人告诉你英国能挡得住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