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西方哲学是否需要中国化? 第1页

  

user avatar   jiang-yuan-77 网友的相关建议: 
      

题主过于想当然的把西方哲学视为一个整体,又把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对立了起来。年鉴学派大佬费弗尔在《16世纪的不信教问题:拉伯雷的宗教》一书在讨论16世纪的法国哲学时,提出过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法国人从事哲学思考时,他们的语言中还没有出现供他们使用的惯用词汇……缺乏这些词语不仅会带来不便,而且意味着实际思想的缺陷和不足。”

具体来说,费弗尔指出在16世纪的法语中没有“绝对的”、“相对的”、“抽象的”、“具体的”、“故意的”、“内在的”、“因果律”、“概念”、“直觉”、“演绎”、“归纳”、“有神论”、“唯物主义”、“宿命论”等等一大批开展哲学讨论的所需要的基本词汇。不仅哲学词汇匮乏,16世纪的法语中同样缺少研究数学和物理学的词汇,比如“引力”、“椭圆”、“抛物线”等等。帕斯卡在1654年给朋友写信时,发现自己无法用法语表述问题,却能用拉丁语表达出来,以至于帕斯卡愤而在信中表示“法语一点价值都没有”。

对于中国人来说,法国人的哲学思考不言而喻地就是西方哲学的一部分,但对于当时代的法国哲学家来说,并不那么显而易见。笛卡尔在《谈谈方法》一书的结尾写道:“我用本国的语言法文写这本书,没有用师长的语言拉丁文写作,那是因为我觉得那些单凭自己纯粹的天然理性来判断的人一定善于评判我的看法,胜过只信古书的人。”在这一宣言中,我们既可以发现法国哲学家受惠于古典传统,也可以看到法国哲学家对古典传统的反叛。在笛卡尔之后,法国就没有哲学家用拉丁语写作了。

进一步而言,上文所列举的16世纪法语词汇的匮乏是随着法国哲学本身的发展被逐步完善的。“直觉”是在笛卡尔和莱布尼茨那里形成的,“自然神论”是波舒哀最早使用的,“唯物主义”归功于伏尔泰和拉美特里,“宿命论”归功于拉美特里和狄德罗,“自由思想家”直到爱尔维修才大量使用,“宽容”来自于伏尔泰的《宽容论》。到启蒙运动鼎盛的时期,法语已经成为欧洲大陆讨论哲学的最主要语言,这时候轮到德国人开始思考“德语是不是一种不适合研究哲学的语言”。当然,后面的故事我们已经知道了,到了20世纪没有任何人会怀疑德语能否研究哲学。

以后见之明看,我们当然可以说,法国人和德国人都接续了悠久的古希腊、古罗马和基督教传统,所以他们在这些传统之上思考和发展哲学是非常自然而然的事。但如果我们回到历史中,会发现所有的哲学发展都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个人创造出来的,没有笛卡尔、帕斯卡、波舒哀、伏尔泰以及更多知名不知名的文人墨客在几百年时间中的不断创作,法语不会自动变成一门适合研究哲学的语言,法国哲学也不会自动变成西方哲学的一部分。

回到题主的问题,在国内的哲学水准整体上落后于西方的情况下。脱离具体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空泛的讨论什么“西方/东方”“思维模式”“民族复兴”是没有意义的。




  

相关话题

  柏拉图的共相界中是否存在共相界? 
  如何看待在哲学的学习中无法克制的使用自身粗浅的哲学理论系统理解来解构日常生活的冲动? 
  围城最经典的“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在任何地方都受用吗? 
  为什么我们常常会认为破坏比创造或者维持简单? 
  假设,宇宙万物起源于“道”(现有理论中称之为奇点)那么这个“道”是否产生一最基本的规律或为一规律? 
  为什么现在读西方哲学的人更多,西方哲学真的优于传承了两千年的中国哲学文化吗? 
  中国当代艺术文化(和过去相比)是在倒退吗? 
  像古典音乐这类只有内行才能欣赏的艺术是不是圈地自娱、固步自封? 
  是否有可能在逻辑上反驳阿奎那的上帝存在的五个证明?若是,如何反驳? 
  你经历过那些事情可以证明意识可以超越物质存在? 

前一个讨论
二战欧洲战场东线有多恐怖?
下一个讨论
如何通俗地解释混沌理论(chaos)和分岔理论(bifurcation)?





© 2025-02-1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2-1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