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中学门口老师提水桶给女生卸妆,是否侵害学生的权利? 第3页

        

user avatar   ze-xi-64-61 网友的相关建议: 
      

1、人脸识别技术成熟了吗?

这个技术已经很成熟了。

不知道还没有人记得劳荣枝,就是自1999年后潜逃20年的上古女逃犯。她是法医秦明笔下“人皮牢笼”案的真凶;也是影视剧《红蜘蛛》里的“美女蛇”;更是与法子英合谋杀害7人性命的女魔头。

然后这个人,在2019年11月28日,因为被商场的人脸识别系统识别而被捕。

略过其20年的逃亡轨迹和肢解尸体的残忍,其20年容貌的变化和隐形埋名为什么仍然会被人脸识别抓住呢?

第一个原因,不管是电脑训练的过程,还是在线识别的过程,都需要对人脸的典型特征进行提取,主要包括全局特征、两个眼睛的特征,鼻子的特征、还有两个嘴角的特征。所以担心换了发型后打不开支付宝是多余的,女生留长发后遮住耳朵也不会影响人脸识别。人脸有些特征变化是很微小的。

其次,人随着年龄生长这些部位会有一些变化,会影响到人脸识别,但人眼睛上部的轮廓、鼻子两侧的颧骨、还有嘴角边缘区域的颌骨是不会变的,这也是劳荣枝逃亡20年后,仍被抓到的主要原因,当然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劳荣枝逃亡后,仍坚持健身、跳舞等,相貌特征并没有发生巨大变化,要不然凭目前的人脸识别还是很难抓到。

以上也可以看出,如果只是做了双眼皮或者是短时间内脸长胖或者变瘦也并不会影响到人脸识别的结果。因此,目前的人脸识别已经相当完善了。

2、人脸识别的隐私困境

然而为什么没有大范围的应用呢?原因是可能会与法律和道德相冲突。

(比如上图,给不同陌生男性开门这种隐私信息,受到法律的保护,也和失足没有必然联系,甚至可能是该女性的私德,不应该进入人脸识别领域。PS:网上选取的图片,真实性有待考察)

目前如果强制接入全员无差别的人脸识别,并不是一个好时机,因为隐私保护的相关法规并没有特别健全,这个时候接入会造成隐私泄露或滥用安全隐患。明年开始施行的《民法典》对人格权建立了独立的章节,从1032条-1039条都对隐私权进行了规范,但之所以说目前法规没有特别健全,原因有三:

1、《民法典》还尚未真正施行,要到明年的1月1日才开始“转正”。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援引原来《民法总则》关于隐私权的法条,一般要求侵犯隐私权的同时具有一定经济利益。隐私权的保护范围过窄。

2、即使《民法典》投入使用,还有很多的补丁需要打,很多的解释需要颁布。法律在于实践,没有实践的法律是谈不上完善的。

3、即使《民法典》投入使用,也没有对人脸识别做出特别的解释和适用。其中1033条: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三)拍摄、窥视、窃听他人的私密活动;(五)处理他人的私密信息;1034条: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的保护。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个人信息中的隐私信息,适用有关隐私权的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

明眼人想想就知道,上面的那个“失足”截图中,违背了民法典规范的多少种信息类别。姓名、身份证好吗、联系方式、肖像、住址、电话号码(有打码)、行踪信息等等,如果大面积使用人脸技术,会不会导致这种情况渐成普遍?这可谓是现实版本“黑镜”了。

另外,IBM也宣布将不再提供和开发面部识别技术,并指责执法机构或私企滥用面部识别技术的行为了。在IBM首席执行官Arvind Krishna在今年六月致国会的信中表示,IBM将不再提供通用面部识别或分析软件。IBM也将不再开发或研究这项技术。

信中说:由于人工智能的进步,人脸识别在过去十年中得到了极大的进步。与此同时,提供相关技术的通常是缺少监管的私营企业,而这些技术也被证明存在对年龄、种族和族裔方面的偏见,这使得这些工具在执法和安全方面显得不可靠,并为潜在的侵犯公民权利的行为提供了机会。

3、人类识别的授权困境

所以人脸识别技术就算再成熟,真的那么适配目前的社会吗?

需要考虑的是,与用户或者公民签订“人脸识别技术”的是商业公司还是政府?(不会想一声不吭就识别了吧?虽然现实往往是默认地认为“你的隐私没有价值”)如果要求用户签订协议的话,那么对未成年人如何进行保护呢?要知道,《民法典》第20条下调了无民事行为能力年龄的范围,8周岁以下的统称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这部分人的人脸识别协议怎么签?8周岁以上,18周岁以下的人签订的人脸识别协议在法律上又该判定为效力几何的合同?

立法还尚未跟上,又怎么能仓皇普及呢?但若人脸识别有相配套的法律解释、司法解释,就能处理目前很多因为“人和操作者对应不上”的问题,比如未成年人对游戏进行支付和对主播打赏等等。

例如,国家对未成年游戏付费的规定:

《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规定,网络游戏企业须采取有效措施,限制未成年人使用与其民事行为能力不符的付费服务。未满8周岁的用户,不得为其提供游戏付费服务。8到16周岁的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5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200元人民币;16到18周岁的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10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400元人民币。

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由于现有条件(手机号、身份证授权等)没有办法检测谁是未成年人,所以实践中导致了两个问题:1、未成年使用成年人的身份证进行游戏,充值,最后被家庭发现产生诉争和讼累。2、成年人充值之后假托是家里未成年所为,要求退费。

我们可以假设,如果人脸识别和法律授权、司法解释完全合拍之后,这两种问题当然也就在可能性之外了,但如果人脸识别与未成年民事行为能力这方面的衔接不跟上,怕是很难真正普及,这里面的法律问题还有很多。

总结:人脸识别好技术,法律保护不滥用

目前我国的隐私权、个人信息保护正在越来越好,除了明年实施的《民法典》独立出了人格权编,今年10月1日出台的《个人信息安全规范》以及明年的《民法典》,都对个人的隐私权做了更大的保护,对其他各方使用、存储、买卖用户信息做了更大的限制。假如有一天立法能更上(事实上已经在飞速发展了),人脸识别技术也就真正地成为一个普遍技术了。但还没有去毒之前,随意放出笼子可能会产生一些《黑镜》之恶,这也许就是社会不想看到的了。


user avatar   wuchangyexue 网友的相关建议: 
      

1、人脸识别技术成熟了吗?

这个技术已经很成熟了。

不知道还没有人记得劳荣枝,就是自1999年后潜逃20年的上古女逃犯。她是法医秦明笔下“人皮牢笼”案的真凶;也是影视剧《红蜘蛛》里的“美女蛇”;更是与法子英合谋杀害7人性命的女魔头。

然后这个人,在2019年11月28日,因为被商场的人脸识别系统识别而被捕。

略过其20年的逃亡轨迹和肢解尸体的残忍,其20年容貌的变化和隐形埋名为什么仍然会被人脸识别抓住呢?

第一个原因,不管是电脑训练的过程,还是在线识别的过程,都需要对人脸的典型特征进行提取,主要包括全局特征、两个眼睛的特征,鼻子的特征、还有两个嘴角的特征。所以担心换了发型后打不开支付宝是多余的,女生留长发后遮住耳朵也不会影响人脸识别。人脸有些特征变化是很微小的。

其次,人随着年龄生长这些部位会有一些变化,会影响到人脸识别,但人眼睛上部的轮廓、鼻子两侧的颧骨、还有嘴角边缘区域的颌骨是不会变的,这也是劳荣枝逃亡20年后,仍被抓到的主要原因,当然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劳荣枝逃亡后,仍坚持健身、跳舞等,相貌特征并没有发生巨大变化,要不然凭目前的人脸识别还是很难抓到。

以上也可以看出,如果只是做了双眼皮或者是短时间内脸长胖或者变瘦也并不会影响到人脸识别的结果。因此,目前的人脸识别已经相当完善了。

2、人脸识别的隐私困境

然而为什么没有大范围的应用呢?原因是可能会与法律和道德相冲突。

(比如上图,给不同陌生男性开门这种隐私信息,受到法律的保护,也和失足没有必然联系,甚至可能是该女性的私德,不应该进入人脸识别领域。PS:网上选取的图片,真实性有待考察)

目前如果强制接入全员无差别的人脸识别,并不是一个好时机,因为隐私保护的相关法规并没有特别健全,这个时候接入会造成隐私泄露或滥用安全隐患。明年开始施行的《民法典》对人格权建立了独立的章节,从1032条-1039条都对隐私权进行了规范,但之所以说目前法规没有特别健全,原因有三:

1、《民法典》还尚未真正施行,要到明年的1月1日才开始“转正”。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援引原来《民法总则》关于隐私权的法条,一般要求侵犯隐私权的同时具有一定经济利益。隐私权的保护范围过窄。

2、即使《民法典》投入使用,还有很多的补丁需要打,很多的解释需要颁布。法律在于实践,没有实践的法律是谈不上完善的。

3、即使《民法典》投入使用,也没有对人脸识别做出特别的解释和适用。其中1033条: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三)拍摄、窥视、窃听他人的私密活动;(五)处理他人的私密信息;1034条: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的保护。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个人信息中的隐私信息,适用有关隐私权的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

明眼人想想就知道,上面的那个“失足”截图中,违背了民法典规范的多少种信息类别。姓名、身份证好吗、联系方式、肖像、住址、电话号码(有打码)、行踪信息等等,如果大面积使用人脸技术,会不会导致这种情况渐成普遍?这可谓是现实版本“黑镜”了。

另外,IBM也宣布将不再提供和开发面部识别技术,并指责执法机构或私企滥用面部识别技术的行为了。在IBM首席执行官Arvind Krishna在今年六月致国会的信中表示,IBM将不再提供通用面部识别或分析软件。IBM也将不再开发或研究这项技术。

信中说:由于人工智能的进步,人脸识别在过去十年中得到了极大的进步。与此同时,提供相关技术的通常是缺少监管的私营企业,而这些技术也被证明存在对年龄、种族和族裔方面的偏见,这使得这些工具在执法和安全方面显得不可靠,并为潜在的侵犯公民权利的行为提供了机会。

3、人类识别的授权困境

所以人脸识别技术就算再成熟,真的那么适配目前的社会吗?

需要考虑的是,与用户或者公民签订“人脸识别技术”的是商业公司还是政府?(不会想一声不吭就识别了吧?虽然现实往往是默认地认为“你的隐私没有价值”)如果要求用户签订协议的话,那么对未成年人如何进行保护呢?要知道,《民法典》第20条下调了无民事行为能力年龄的范围,8周岁以下的统称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这部分人的人脸识别协议怎么签?8周岁以上,18周岁以下的人签订的人脸识别协议在法律上又该判定为效力几何的合同?

立法还尚未跟上,又怎么能仓皇普及呢?但若人脸识别有相配套的法律解释、司法解释,就能处理目前很多因为“人和操作者对应不上”的问题,比如未成年人对游戏进行支付和对主播打赏等等。

例如,国家对未成年游戏付费的规定:

《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规定,网络游戏企业须采取有效措施,限制未成年人使用与其民事行为能力不符的付费服务。未满8周岁的用户,不得为其提供游戏付费服务。8到16周岁的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5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200元人民币;16到18周岁的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10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400元人民币。

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由于现有条件(手机号、身份证授权等)没有办法检测谁是未成年人,所以实践中导致了两个问题:1、未成年使用成年人的身份证进行游戏,充值,最后被家庭发现产生诉争和讼累。2、成年人充值之后假托是家里未成年所为,要求退费。

我们可以假设,如果人脸识别和法律授权、司法解释完全合拍之后,这两种问题当然也就在可能性之外了,但如果人脸识别与未成年民事行为能力这方面的衔接不跟上,怕是很难真正普及,这里面的法律问题还有很多。

总结:人脸识别好技术,法律保护不滥用

目前我国的隐私权、个人信息保护正在越来越好,除了明年实施的《民法典》独立出了人格权编,今年10月1日出台的《个人信息安全规范》以及明年的《民法典》,都对个人的隐私权做了更大的保护,对其他各方使用、存储、买卖用户信息做了更大的限制。假如有一天立法能更上(事实上已经在飞速发展了),人脸识别技术也就真正地成为一个普遍技术了。但还没有去毒之前,随意放出笼子可能会产生一些《黑镜》之恶,这也许就是社会不想看到的了。


user avatar   bing-xiong-6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努力工作,年收入突破百万。我楼下小卖部老板眼红了。

他说他每天7点开店,晚上10点关店,工作时间比我长,收入却比我低,这不公平。为此,他甚至发展出了一套小卖部老板人权理论,要求将卖给我的可乐从一瓶2块钱涨到100块钱。

他说之前他受太多委屈了,等他觉得委屈弥补回来了,他会把价钱降到一瓶4块钱的。但想像原来一样2块钱一瓶那是永远不可能的。

我默默想了一下,走多一百米,用2块钱在另一家店买了一瓶可乐。

这件事被小卖部老板知道了,他生气了,他跑去骂另一家小卖部老板,骂他不尊重小卖部老板人权理论,并且在我家楼下贴大字报隐晦地骂我。

你说我为啥讨厌他?

我不只讨厌他,我甚至想报警呢。可惜警察说这事他们管不了。

……

这件事还有后续。

后来,小卖部老板人权组织找到了我,跟我说我楼下的小卖部老板的小卖部老板人权理论不是正宗的,他们才是正宗的。

我说,那你们的是怎么样的?

他们说,我们卖3块。


user avatar   LittleBallOfFu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新闻已死,有事炒作。这则新闻就是明证。

女子月经不调入院,医院检查中发现有癌症,标题居然用“月经不调就诊38天去世”来故意撩拨大众神经。在医患关系紧张的今天(这不,今天的热搜就有患者砍儿科医生右手),此新闻推波助澜,带血吃馒头。

再看正文报道,大量采取患者一方的说辞,对于医院的说法则语焉不详。“平衡报道原则”去哪儿了?

平衡报道原则是从事新闻工作最基本的常识,也是最基本的操守。一篇好的报道,不仅仅是编排好文笔好,还需要对新闻对象进行多元化采访,不要只体现出一方的看法,要反映多方的见解,使一篇报道更加充实。通俗地说,要给正反乃至围观者方说话或辩解的机会。

而这篇报道,明显没有做到平衡报道。新闻已死,有事炒作。真相不重要,流量大就好。


user avatar   cao-ling-er-3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题
user avatar   wu-can-tai-qiang-da-li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消息说孙卓决定回深圳读书啦。

想对小孙卓说,回到父母身边也要记得,父母不是完美的,姐姐弟弟也不是,有不适应有摩擦不符合生活愿景,甚至有矛盾都是正常的,是每家每户过日子都存在的。希望你平常心,对生活也好,对人也好,不要抱太大希望,当然也不过于担忧,都是平凡人的平凡生活,一地鸡毛。只愿你健康快乐,好好学习,强大自己,创造美好。

鸽鸽鸽鸽鸽鸽鸽鸽

看了这家人故事好几天,孙卓爸爸真真不是一般人。聪明能干,坚强勇敢,有担当责任感强,对儿子有着刻骨铭心深沉的爱,是个伟大的父亲,丈夫,儿子。

15岁时外出闯荡,勤劳能干有商业头脑,很快就赚得第一桶金。转做其他生意赔了也没什么,内心自信强大。去了深圳带着儿子是为了儿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有头脑重视教育。儿子丢了,曾全家在派出所下跪,曾上访被截被骗回去,曾四处寻访,被骗子拿刀威胁,曾绝望到想一了百了,最终他都勇敢面对,抗下所有。父母年事已高四处奔波找孩子,妻子抑郁想了结生命,女儿经历着痛苦撕裂的家庭,孙爸爸勇敢承担起这一切,自己一人外出寻子,又靠自己的聪明勇敢赚钱养家,硬生生扛起这个家,扛起丢儿子的痛。稍微有点社会阅历的人就知道这爸爸是多么坚强伟大。

孙卓才不到18岁就能看出完美继承了爸爸的精神内核。不是所有人在这么小的时候就能有智慧想清楚接受现实,走出舒适区有勇气千里认亲,见到爸爸妈妈叫出“爸爸妈妈”,说出“爸爸找了我这么多年太苦了,我得有个交代”后决定跟爸爸回乡认亲,还自责是自己太容易相信别人了,第一次面对媒体自信表达有逻辑有观点没太大漏洞,这孩子已经初见自信勇敢,聪明善良,有担当有责任感,跟他爸爸如出一辙。比他爸爸年轻时更强的是性格沉稳,阳光健谈,脾气好太多。假以时日,这个孩子了不得。

再看“”养父母”,猜测应该是勤劳朴实爱孩子的父母,对孩子言听计从,溺爱又有着深深的精神寄托。可是思想愚昧,重男轻女,无知愚蠢,对另一个家庭造成毁灭性的伤害视而不见,毫无反思,事到如今看不清形势。从人格品性来看,跟孩子亲生父母高下立判。

一方是坚强伟大的人格,一方是无知愚昧作恶,外人一眼看就能做出选择。可是孩子还有情感这个坐标,“养父母”再愚昧也是朝夕相处的有情感连接的,亲生父母再伟大也没有发自内心深处的依恋和爱。所以两难,所以痛苦,想到这痛苦也是自己所爱的“养父母”所造成的,就更痛苦了。

孙卓可能会看着所爱的“养父母”入狱,姐姐们的怨恨,可能会面对周围亲戚朋友老师同学的异样眼光,可能会愧疚无法报答爸爸这么沉重的爱,可能会世界观崩塌,内心撕裂。如果选择亲生父母,可能会生疏格格不入,可能面对新环境又得经历磨合痛苦,可能愧对“养父母”觉得自己背叛了。向左走向右走都是痛。

然而,值得庆幸的是,孙卓有个活生生的精神榜样,孙爸爸。再为难有爸爸四面楚歌难吗?再痛苦有爸爸这么多年痛苦吗?再绝望有爸爸当年绝望吗?所以最终他还得跟爸爸一样,勇敢扛起这一切,痛苦却又坚强。

更加值得庆幸的是,这个孩子完全不知道自己的身世,14年来都是健康快乐成长,乐观开朗,阳光温暖,虽然此次事件冲击较大,但不足以改变性格本质,这给他今后的人生抹上一层明媚底色。比起另一家孩子从小知道身世这么多年在敏感疑惑中度过,可强太多了。

所以啊,小孙卓,勇敢一点,扛起这一切,像你爸爸当年所做的一样。总有一天,你会成长为真正的男子汉,内心自信又强大,反过来变成你爸爸的精神支柱。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清华北大毕业生收割一流中小学教师岗位? 
  怎么看湖南大学讲师杨飞因为未发表论文而调度到图书馆,及他所写的公开信? 
  如何看待中北大学大二学生补考作弊被抓后坠亡一事?暴露了哪些问题? 
  这一次 TikTok 事件,为什么大众对微软没什么抵制情绪? 
  为什么最优秀的产品不能让大多数人享用? 
  如何看待部分知乎用户过度推崇清北、 985 和唯本科出身的学历论? 
  为什么很多人辛劳一生,仍然生活在社会底层? 
  历史上有哪些必败的战役,将领却义无反顾的参战的例子? 
  有哪些给准备同居情侣的建议? 
  “科研穷三代,读博毁一生”——你觉得这话靠谱吗? 

前一个讨论
孙悟空为什么没有被人收去当坐骑?
下一个讨论
给你 10 亿美元,但会有一只蜗牛永远追杀你,你干不干?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