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律协2011年出台了《上海市律师协会律师执业行为规范(试行)》,其中第一百二十三条规定:
第一百二十三条 在出庭时,男律师不留披肩长发,女律师不施浓妆,面容清洁,头发齐整,不佩戴过分醒目的首饰。
如果法官认为一位女律师妆太浓,或者认为一位男律师头发太长,直接指派法警为其「水桶卸妆」/「当场剃发」,我们要怎么看待这件事?
说到底,我们还是不觉得孩子有「人格尊严」这回事。
自由之思想,独立至精神是教育的本质,
但那只是针对人才!
中考、高考是评判人才的重要标志。
我们国家基础教育的普及度和公平性举世无双,
初中就不把心思放学习上,
没有任何收入来源还天天折腾自己脸的太妹,
注定在智力、意志、品格上有这样那样的缺陷。
这种人是不能够称为“人才”的,
也不适用真的人才的教育方式和环境,
否则只会祸害想学习的学生,
干扰想教书的老师。
这些人应该如何管理?
英国名将威灵顿将军早已经给我们指出了一条明路
——这些人只能用鞭子抽,才可能往正道上走,
只有这样他们才有可能勉强成为社会的零件。
更重要的一点,
这个学校的老师管中学生化妆,
就是依法依规行政,
依据教育部《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遇到有中学生化妆,
老师和学校应该管,也有义务管!
学生必须服从管理,这是有明文规定的。
这几年,我们一直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什么我们要强调这个问题?而且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看作是一项重要战略?
因为我们发现我们社会存在着一个经济的结构性问题。这个经济结构性问题,用17年以后的话来说,就是我们的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换成简单的话来说,我们当下社会的问题,有些很多表面看上是道德冲突的问题,其实质是经济的结构性问题。饼做得不够大,饼分得不够多,仅仅是表面的现象问题。更实在的问题,是我们做的饼很大,但是我们做出来的饼,并不是我们需要的饼。也就是供给端虽然产能过剩,但却与已经升级的需求端严重不匹配。
放在教育领域里就是,我们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大家都去读高中,考大学。很多人大学毕业了找不到工作;而我们的高级技术工人以及高级服务人才虽然供不应求。但是很多人却不愿意去技校,不愿意去做蓝领,而拼了命的去考大学。很多中学,也没有负责的对学生的人生规划,而是以重点高中率,以重点大学率为唯一指标。这就导致了我们的社会出现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供给与需求不平衡的现象。
我们社会现在的公认的好学校标准就是“孩子上这个学校是否最终有利于上一个好大学”。而从小学,到初中,一直到高中,我们的家长、学校和老师,对于好学校的评价,也仅仅都是围绕能否上好大学这唯一的目标服务的。我们的各地学校建设也都是围绕着上大学这一目标服务的。我们社会的资源配置,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也是向着重点优质大学而集中的。
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所谓的优质生源(也就是善于高考的学生)一直向所谓的好学校集中。所谓的劣质生源(也就是不善于高考的学生)一直向所谓的坏学校集中。当优质生挤破头,去考重点大学。而所谓的劣质生又因为考不上大学,失去人生理想,只能自暴自弃,自甘堕落。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而导致这一切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我们社会对学生和学校的评价体系单一化,不能适应社会总体需求的多层次性和多样性。只有我们能让学生和学校认识到上大学不是唯一出路,适应社会需求才是唯一出路。真正提高各行各业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尊严,对学生进行及早的职业规划和引导,避免一窝蜂的扎堆,这才真正有利于整个社会效率的提升,保证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也才能真正改变一些技校和中学的不良学风的问题。
因为很多中专生和中学生,他们浓妆艳抹、旷课斗殴,并不是因为他们不爱学习,而是因为在当下这个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评价体系下,他们找不到人生的目标,找不到人生的方向,于是被社会边缘化的过程当中,而走向了另一条道路。
如果我们能按照社会需求,多样化和多层次化我们的社会评价体系,真正给各行各业的工人和劳动者以身份尊严和社会归属感,建设具有各种专业特色,能真正适应社会市场需求的教育体系。那么我们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而最重要的就是改变当下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现状。
但是这种教育资源不合理的现状,决不能简简单单是补贴了事,决不能只是财政支持和行政命令就能解决的。而是要针对市场需求,针对社会的真实需求,对于整个教育行业要进行一次大的调整。要让教学工作真正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学有所需,这才能让所有学生们对学习有归属感,学习有方向感。这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如果仅仅是在重点中学和一些非重点中学进行一种经费上的平衡,对贫困地区中学简单采取一种财政补贴。他仍然没有改变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问题。他仅仅只是看上去公平,但实际上仍然是不合理的。因为清华北大就那么多名额,经费的平衡,并不能增加清华北大的招生名额。社会需要的大学生数量也就那么大,经费的平衡,也并不能让社会上一下子就突然增加对大学生的需求。当初始资源就分配不合理的时候,二次分配表面上的公正,不仅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而且还掩盖了根本问题。
这不是一个公平的问题,这不是一个道德的问题。而是一个改革的问题。针对学校领域的改革,首先要从整个行业的供给端进行改革,而不是简单的对落后地区的中学进行财政输血就可以的。因为对落后地区的中学的输血,不能根本改变我们当下教育供给侧的结构性不合理的问题。改变不了不少大学生毕业既失业,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尴尬窘境。而他只是鼓励和加剧了这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式的内卷化。
冰桶挑战还在继续,万事万物皆有因果。
不侵犯。教育部规定。
有个现象叫滑坡效应。中学生违规化妆看起来是小事,但是小事不管,慢慢大事就多了。
不反对这种做法,但是卫生应该考虑。方式可以优化一下。
真不知道为什么总有这种问题!!
让我想起了几年前的一个发型问题,我真是被前前后后的网络英雄们踩到天边了。
更不知道为什么网友总是这么多。
天天高喊着自由,个性,反对一切打压,将老师与学校放在对立面,我的天,你们对学生这个群体是不是有什么误解?
你们对全中国学生的层次、水平、比例是不是有什么误解?
你们对全国父母的工作时长、教育方式方法是不是有什么误解?
最重要的是,你们是不是对自己有什么误解?一群根本没做过父母的人,天天在网上喊着如何如何培养学生能力,让学生个性化发展,你们为人父母那天,真的有那么多时间、精力、耐心去一步步培养孩子,让他们不走歪路,不受不良影响?你们是不是看太多教育鸡汤,就觉得自己是已经是教育鸡精了?
从1977年的27万人到2017年的762万人,40年间我国累计录取大学生总数约为1.158亿。上亿人乍一看很多,但如果用41年来录取大学生的总数除以我国现阶段13.9亿的人口基数,这个数字是8.33%。不考虑其他因素,可以简单理解为全国人口里大学生比例为8%,只要你是大学生,就在学历上碾压了92%的中国人。
看到了吗?这才是现在中国的现实,8%的大学生,真以为全国跟知乎一样各个985、211,天天在家喝着卡布奇诺,带着个孩子悉心教导,每年还年薪百万啊!!
来来来,看看什么叫现实。。。
这是今年9月我刚刚接手的初一新班级,随便抽几张学生情况表给你们看。
目前我看到本班就只有2个警察,一个老师,一个幼师,剩下的。。。。环卫、各种销售、各种个体户、各种装修工人、各种自由职业、各种家庭主妇。
这就是本国的现状,说白了,稍微读过书,懂点教育还能经常陪伴的家长,不超过6个,而本班目前已经快50人了。
今早监考,这是初一新生入学第一次摸底考试,英语连he和she都不分清,“or”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一道日常对话题做对的不超过5个,一个半小时的考试,20分钟全班就画完开始睡觉了。
我这还是一个在二线城市老城区的普通中学,本校中考成绩还能在区里排到前20,本区可是有50多所学校的,其他学校,尤其是乡镇学校,生源更是惨不忍睹。
我就对网络键盘侠们问三个问题:
1、这种班级,在不阻止化妆、做头发、恋爱和带手机情况下,不能使用任何体罚和变相体罚的手段,你如何保证他们不走歪路,不攀比,不与老师发生冲突,不给同学添麻烦,不跟社会青年混帮派,不逛夜场,女生不会逐渐堕落迷失,男生不会越来越混蛋。
2、当一切自由权回归学生时,你觉得最后是仅仅为了满足你那颗圣母心,还是实实在在的对这些学生未来有帮助?
3、当一切情况走向失控,你是把责任推给他们的家长,还是认为实际上是你害了他们?
其实我非常清楚网络教育专家的思路:谈话——用爱感化——屡教不改——推锅家长——下一位。
现在我带这个班2个星期,学习成绩我不敢说,但本班三年后的品行一定不差。
我敢做这个保证,哪个网络教育专家敢?
我甚至能保证3个月后,我休假2个星期,在班干部的带领下班中的纪律、上课情况、作业情况一样井井有条。
为什么?
因为我在纪律、道德、交际、形象等方面压制他们的所谓“自由个性”,并且完全不留余力,会采取各种键盘侠口诛笔伐的手段。
而在课堂互动、节目演出、做事办事等方面发散他们的自由个性,做到彻底放手,从旁辅助。
家长认为我是负责任的好老师,同行觉得我是有能力的好同事,学生觉得我是亦师亦友的好班主任,只有网络教育专家们,觉得我是压制个性、会体罚学生的恶老师,恨不得把我大卸八块已正教师队伍。
因为网友们只会看过程符不符合他们的价值观,至于结果,他们并不关心,认为是这些学生和家长咎由自取。
十五年前,有一群家长,被公知们忽悠的天天喊着减负,取消学校补课,还孩子们一个快乐的童年。
十五年后,这帮孩子长大了,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补课取消了,以前学校一个假期200块变成补习班一个小时200块,而他们被生活压迫的根本没有能力和时间去帮助孩子,只能看着他们从小学就逐渐跟不上学业。
现在,他们的孩子天天喊着要自由,要恋爱,要发型,要化妆。
十五年后,真不知道这些孩子又会不会后悔当年的言论。
毕竟,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分割线——————————————————————————————
顺便说个,看到有个大V提出“羞辱教育”。
然后又是三段论:
1、提出一个看似非常有道理的论点
2、提出自己或者身边的例子作为论据
3、总结发言
看起来不无道理,然而,实际上我想说的是。
1、学生群体不是成年人,老师不是警察,学校不是派出所,你在派出所被警察要求去卸妆,而你又是去办事的,只要你是正常人就不可能不听从。
但学生就会,她就敢在教室里跟班主任顶撞死活不去卸妆,她就敢在班主任面前卸完,转头就画。
只要进了学校,她就能跟你在校园里斗智斗勇。
2、羞辱式教育本人也不同意,我也始终认为学生的自尊心要受到保护,但我不认为学生会因为这一次在校门口被强制卸妆而深感自己受到羞辱并且留下一生阴影。
原因一:学生的自尊心脆弱的地方需要保护,比如身体缺陷、心理问题、同学矛盾,而在明令禁止的方面则需要强化,否则,岂不是上课说话被点名都算羞辱?
原因二:所谓羞辱,往往是单个个体并且长时间,很多学生所谓的一生心理阴影,包括那个20年后打老师的,都是他单个人长期被老师羞辱和打骂。
多个个体,一次,那种羞耻感会被人数和时间所淹没,但效果却是立竿见影的。
也就是说,如果某位女生,就她一人,每天早上都在众目睽睽之下,在校门被拦住,强制洗脸,那就会造成不可磨灭的印记。
而几十个人,某一次被抓,你十年后去问问,她们可能还要回忆一下。
而且,实话说,敢化妆来学校的女生,往往那脸皮早就厚的没边了。
我们是在教育,不是造玻璃,你们到底希望自己的孩子受不了一点羞辱和波折,还是希望孩子身心刚强,不论在任何场合都能从容不迫,不轻易掉泪。
如果希望刚强,那我很好奇,你从那些方面培养和锻炼?不能打不能骂,每天温柔对待?一次校门口擦脸都能造成心理阴影,那这孩子出去社会被老板在办公室骂一顿岂不是要跳楼?
话说前几天,我的副班长迟到,我把她叫出门外,就说了一句:“为什么今天迟到了?”语气还特温柔,结果她居然直接哭了。。。。。。
真是瓷娃娃,完全没有一点抗压能力啊。
如果偶尔的群体式处罚都不能用,我真不知道要怎么玩了,那规矩还怎么立?一个个求他们吗?
————————————————————————————————————————最后一更——————————————————————————————
@猫球
最后一更,不在更新。
这位大V说,觉得我的逻辑与他的没区别,并且尊重我的努力,也理解我们基层老师,然后他要的“程序正义”。
不,真的,所有下面的大V小V,以及不从事教育事业的各位,你们真的并不理解我们,因为你们真的没有办法感同身受,真的无法理解一个本来有理想,有信念的老师,为何最后变成你们口中凶恶无比的“恶老师”。
虽然我已经非常厌倦了这句话,但每个热点话题都要提出来。
这位仁兄总是在说“不是有效就是正确”,没错,但有效的错误,总比无效的正确好。
奴隶制提高生产为什么现在不弄奴隶制?
刑讯逼供可以提高破案率为什么不刑讯逼供?
不是由于取消了奴隶制,大家就文明了,而是文明和科技到了这种程度,于是可以逐步取消奴隶制了。不是由于取消了刑讯逼供,这社会就变好了,而是这个社会变好了,于是我们可以取消刑讯逼供了。
70-80年代抢劫、杀人、私藏枪支数不胜数,一年恶性案件上万起,才引发了“严打”,当时多少冤假错案,但实际效果呢?扼杀住了那股可怕的风气,并且将全国的枪支进行了大批量回收。
乱世用重典啊,实际上案例中这个学校今年走到这一步,绝对不可能是学校里一个两个女生的问题,肯定已经形成风气了,否则为了一两个人提水桶在校门口,这不是有病吗?
放到现在中国教育也是一样。
你当然可以说体罚不对,羞辱不对,这个不对,那个不对。
但是中国有3亿未成年人,是美国全人口总和。
如果有一天我国科技、文化、教育程度能与美国并驾齐驱了,你再来跟我谈这种正义好吗?
如此庞大的国家,如此低的文化程度,如此浮躁的社会,你不思考如何使用各种手段在教师的权益和学生权益中获得平衡,而是一味挥舞所谓“正义”的大旗,不断要求如何如何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信念,不考虑老师的工作压力、强度、难度,学生配合程度,家长配合程度,周边环境,社会现状,那真的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了。
如果你用所谓欧美现代的教育理念来要求现在的中国全国如何如何。
那就跟要求“废除死刑”的法学专家们一样样的。
我想问一句,你们真觉得适合我国,真的适合我们基层教师吗?
虽然我觉得你们这种声音的存在非常合理,但我其实害怕这种声音的扩大,因为一旦扩大了,再对我们基层教师进行一轮师风师德要求。
我敢保证,到了那时,任何学生,我们都不敢管了。
现在家长们都怕了你们网络教育专家了,因为正是由于这些年所谓现代教育理念的涌起,老师们对学生的威信大幅度减弱,你现在去各校小学看一看,老教师用以前那一套严厉、不留情甚至羞辱的方式,一个班的学生管的服服帖帖,学习成绩稳步跟上,新老师被校长们洗脑洗的不敢体罚,不敢骂,那一个个班真是欢乐。
我们带三年就换一批了,最倒霉的永远是家长们啊。
我的这批初中生就是从那种班来的。
知道我这两个星期光是让他们坐好就废了多大劲吗?用了多少次教育局不让用的手段吗?
你不知道,我想你要是知道,肯定又要发一篇相关批判我的回答了。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一个班50人,我们老师在方法上肯定要有所选择,哪些情况用温柔的手段,哪些情况用耐心的手段,哪些用简单粗暴的手段,你们网络键盘家却永远让我们讲究XXX方法,没错,是很好,我就问了,我有那么多时间吗?你真以为就白天那点时间就能解决基层这种班级的那一堆事?我要不要上课?要不要做事?我还要不要自己的家庭了?我还要不要自己的孩子了?
最后,欧美也是有体罚的。
曾经我的回答
做法不对,但是有效。
“每当你想批评别人的时候,要记住,并不是世界上所有人都和你有一样的条件。” ----《了不起的盖茨比》
我真的很喜欢这句话,因为它道出了一条真理:每个人的认知都是有限的,把自己眼中的世界套在别人身上然后加以评判,是不可能得出合理结论的。
知乎er们的教育背景总体来说是比较高的,大多来自一二线城市,亦或在一二线城市上学。倘若以一二线城市对学生、教师、制度的认知和要求来说,结论应该是一边倒的:视频中老师的做法完全不对。因为在我们的认知中,老师应该是为人师表、循循善诱,打骂学生、拿抹布往脸上抹这种事简直难以理喻…
但是,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我们是一个幅员辽阔且各地发展水平差距极大的国家。在那些较落后的地区,很多事情完全不是我们所想象、所经历的那样:很多学生以混社会为荣、以打架为荣、以早早退学为荣,在他们的认知里这才叫“有面儿”“混得好”。他们盲目地追崇流行文化、崇尚丛林法则,打架斗殴、顶撞老师、奇装异服夸张打扮,这些才是他们眼中羡慕和敬佩的。在这样的环境下,性格温和的老师?淳淳教导?抱歉,管不住学生的。
新闻里这种事,你觉得在一二线城市的学校里可能出现吗?可这就是一些落后地区的现实。更何况,我国的教育资源分配是非常不均的,分配到落后地区的教师,大多也没有太高超的教育手段,他们更推崇用打骂来教育学生,这也是能力所限。仔细看视频中的背景,就是小县城的模样,有消息来源指出这座高中在贵州省的黔东南州,这是还在以脱贫为主要目标的落后地区,没有点严苛手段,这些学生一辈子也走不出去。
我不认同视频中老师的做法,但我相信这个做法在那个环境中是有效的。
一更,下面有的答主说这种做法“羞辱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因此不认可这种做法。要我说,羞辱恰恰是这种做法有效的原因。试想一下,如果只是让化妆的学生自行卸妆,那完全起不到威慑的作用。下次该化妆还是化妆,学生会有侥幸心理:抓到大不了就是卸妆,没被抓到不就赚了?正是有了当众卸妆这个步骤,你化妆不是好面子吗?那我就让你当众丢脸,下次想化妆进学校的时候你就会掂量掂量后果。的确,这种粗暴的做法可能导致学生有心理上的阴影,但就目前全中国社会都不够重视心理健康的环境下,“可能导致学生有心理阴影”是完全比不上“有机会劝一个学生走上正道”的。别忘了,我国依旧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并没有足够的师资力量在诸多教育问题上想出完美的解决办法,很多时候,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最好的办法。
二更, 以前我一直好奇怎么界定圣母行为,后来发现,圣母们看待事情的时候往往只在乎自己看得到的那一面,而不关心自己看不到的那一面。就像有的人振臂高喊呼吁保护动物,却看不到PETA收容来的动物90%都会被执行安乐死。这个问题下的不少人就是这样,你们只在乎自己看得到的东西:老师怎么侮辱学生了、学校怎么不人性了…可你们不会在乎这些学生未来会怎么样,管他以后是进了工厂忍受着不人性的工作时间和微薄的工资,还是下了工地顶着寒风酷暑在几十米的空中如履薄冰地作业。你们根本就不在乎,你们只会说“谁叫上学时候他不努力来着”。但是老师不能,老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责任,他们的义务就是要劝人向善,哪怕行为有些极端、哪怕不被人理解,只要对学生的未来有帮助就行。老话怎么说的来着?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药方肯定不是最好的,但只要能治病就够了。
韩国的一所监狱里,三名囚犯在讨论自己被捕的原因。
金明焕:“我因为发动工会被文在寅关了进来。”
李相熙:“我因为破坏工会被文在寅关了进来。”
最后一名囚犯:“我就是文在寅。”
从打斑之前我还是站卡卡西的,其实在凯vs鬼鲛那时候我心里就已经明白了,凯老师已经强的过分了,但是我仍然觉得卡卡西有胜算。
但直到六道斑登场
所有人都很绝望,当年追剧的我也很绝望。但是,你永远想不到那个男人有多强,当红色蒸汽沸腾时,无论是风影火影还是卡卡西都只能有观战的份。
另外感谢岸本老师没有把凯写死
1、人脸识别技术成熟了吗?
这个技术已经很成熟了。
不知道还没有人记得劳荣枝,就是自1999年后潜逃20年的上古女逃犯。她是法医秦明笔下“人皮牢笼”案的真凶;也是影视剧《红蜘蛛》里的“美女蛇”;更是与法子英合谋杀害7人性命的女魔头。
然后这个人,在2019年11月28日,因为被商场的人脸识别系统识别而被捕。
略过其20年的逃亡轨迹和肢解尸体的残忍,其20年容貌的变化和隐形埋名为什么仍然会被人脸识别抓住呢?
第一个原因,不管是电脑训练的过程,还是在线识别的过程,都需要对人脸的典型特征进行提取,主要包括全局特征、两个眼睛的特征,鼻子的特征、还有两个嘴角的特征。所以担心换了发型后打不开支付宝是多余的,女生留长发后遮住耳朵也不会影响人脸识别。人脸有些特征变化是很微小的。
其次,人随着年龄生长这些部位会有一些变化,会影响到人脸识别,但人眼睛上部的轮廓、鼻子两侧的颧骨、还有嘴角边缘区域的颌骨是不会变的,这也是劳荣枝逃亡20年后,仍被抓到的主要原因,当然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劳荣枝逃亡后,仍坚持健身、跳舞等,相貌特征并没有发生巨大变化,要不然凭目前的人脸识别还是很难抓到。
以上也可以看出,如果只是做了双眼皮或者是短时间内脸长胖或者变瘦也并不会影响到人脸识别的结果。因此,目前的人脸识别已经相当完善了。
2、人脸识别的隐私困境
然而为什么没有大范围的应用呢?原因是可能会与法律和道德相冲突。
(比如上图,给不同陌生男性开门这种隐私信息,受到法律的保护,也和失足没有必然联系,甚至可能是该女性的私德,不应该进入人脸识别领域。PS:网上选取的图片,真实性有待考察)
目前如果强制接入全员无差别的人脸识别,并不是一个好时机,因为隐私保护的相关法规并没有特别健全,这个时候接入会造成隐私泄露或滥用安全隐患。明年开始施行的《民法典》对人格权建立了独立的章节,从1032条-1039条都对隐私权进行了规范,但之所以说目前法规没有特别健全,原因有三:
1、《民法典》还尚未真正施行,要到明年的1月1日才开始“转正”。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援引原来《民法总则》关于隐私权的法条,一般要求侵犯隐私权的同时具有一定经济利益。隐私权的保护范围过窄。
2、即使《民法典》投入使用,还有很多的补丁需要打,很多的解释需要颁布。法律在于实践,没有实践的法律是谈不上完善的。
3、即使《民法典》投入使用,也没有对人脸识别做出特别的解释和适用。其中1033条: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三)拍摄、窥视、窃听他人的私密活动;(五)处理他人的私密信息;1034条: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的保护。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个人信息中的隐私信息,适用有关隐私权的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
明眼人想想就知道,上面的那个“失足”截图中,违背了民法典规范的多少种信息类别。姓名、身份证好吗、联系方式、肖像、住址、电话号码(有打码)、行踪信息等等,如果大面积使用人脸技术,会不会导致这种情况渐成普遍?这可谓是现实版本“黑镜”了。
另外,IBM也宣布将不再提供和开发面部识别技术,并指责执法机构或私企滥用面部识别技术的行为了。在IBM首席执行官Arvind Krishna在今年六月致国会的信中表示,IBM将不再提供通用面部识别或分析软件。IBM也将不再开发或研究这项技术。
信中说:由于人工智能的进步,人脸识别在过去十年中得到了极大的进步。与此同时,提供相关技术的通常是缺少监管的私营企业,而这些技术也被证明存在对年龄、种族和族裔方面的偏见,这使得这些工具在执法和安全方面显得不可靠,并为潜在的侵犯公民权利的行为提供了机会。
3、人类识别的授权困境
所以人脸识别技术就算再成熟,真的那么适配目前的社会吗?
需要考虑的是,与用户或者公民签订“人脸识别技术”的是商业公司还是政府?(不会想一声不吭就识别了吧?虽然现实往往是默认地认为“你的隐私没有价值”)如果要求用户签订协议的话,那么对未成年人如何进行保护呢?要知道,《民法典》第20条下调了无民事行为能力年龄的范围,8周岁以下的统称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这部分人的人脸识别协议怎么签?8周岁以上,18周岁以下的人签订的人脸识别协议在法律上又该判定为效力几何的合同?
立法还尚未跟上,又怎么能仓皇普及呢?但若人脸识别有相配套的法律解释、司法解释,就能处理目前很多因为“人和操作者对应不上”的问题,比如未成年人对游戏进行支付和对主播打赏等等。
例如,国家对未成年游戏付费的规定:
《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规定,网络游戏企业须采取有效措施,限制未成年人使用与其民事行为能力不符的付费服务。未满8周岁的用户,不得为其提供游戏付费服务。8到16周岁的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5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200元人民币;16到18周岁的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10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400元人民币。
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由于现有条件(手机号、身份证授权等)没有办法检测谁是未成年人,所以实践中导致了两个问题:1、未成年使用成年人的身份证进行游戏,充值,最后被家庭发现产生诉争和讼累。2、成年人充值之后假托是家里未成年所为,要求退费。
我们可以假设,如果人脸识别和法律授权、司法解释完全合拍之后,这两种问题当然也就在可能性之外了,但如果人脸识别与未成年民事行为能力这方面的衔接不跟上,怕是很难真正普及,这里面的法律问题还有很多。
总结:人脸识别好技术,法律保护不滥用
目前我国的隐私权、个人信息保护正在越来越好,除了明年实施的《民法典》独立出了人格权编,今年10月1日出台的《个人信息安全规范》以及明年的《民法典》,都对个人的隐私权做了更大的保护,对其他各方使用、存储、买卖用户信息做了更大的限制。假如有一天立法能更上(事实上已经在飞速发展了),人脸识别技术也就真正地成为一个普遍技术了。但还没有去毒之前,随意放出笼子可能会产生一些《黑镜》之恶,这也许就是社会不想看到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