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相信古生物学家的观察能力,随便找一篇古脊椎动物学的文章,从头看到尾,你会发现,怎么能写这么多!?每一块骨骼上每一处形态特征都能给写出来,骨骼长度,形状,突起长度大小形状,如果有完整骨骼的话,还有骨骼之间的位置关系等等,一类生物可能具有的骨骼解剖特征可以高达几百个甚至数千个,当你拿两种生物对比的时候,你会发现它们存在着巨大的骨骼结构差异,像狮子和老虎如果发现了完整的化石应该还是很好区分的,但是如果恰好发现了两者形态十分相似的骨骼部分的化石那就不好说了,确实有可能定成一个物种。
其实也应该担心,当你发现同一种生物里面的个体具有不同形态的时候,单凭化石如何将它们定为一个物种,比如假如人类灭绝了保存成了化石,未来的外星古生物学家来到地球上研究人类化石,不同人种,以及不同性别的智人化石如何将他们归位一个物种?如果只发现少量化石,化石不完整,很容易定成多个物种,但如果你发现了一个城市遗址,发现这些不同物种的生物经常生活在一起,而且骨骼特征上存在过渡形态,这些外星人就有足够的证据把这些人类化石定为一个物种。
其实脊椎动物化石保存十分完整的保存成一个骨架的很少,在只存在一些单个化石碎片的情况下确实容易将一些不同种的生物认成一种,所以就像我前面所说的,一点形态上的区别的蛛丝马迹都不能错过,但这又导致了将同一种生物不同个体分成不同物种的问题。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能做的就是发现足够多的化石,发现足够完整的化石,发现足够多的特征,发现具有生态学意义的化石采集点,这样我们才能全面了解一个化石物种的形态特征以及其内部存在的形态学变异,这也是古生物学家一直在做的工作,所以化石永远都不嫌多。
在人类发现古dna之前,根据化石形态学证据人们认为尼安德特人和智人是不同的人类物种,谁能想到他们可以进行基因交流,所以古生物学考虑的还是形态划分上的物种,其实这种物种还是具有一定意义的,因为不同的形态可能表明这些生物即使是同一个物种(遗传学上),它们也具有不同的演化路径和生存环境,甚至在同一时间内生活的地理区域也不一样,或者迁移路线也不同,就算尼安德特人和现代人可以进行基因交流,他们在历史上的演化历程,迁移,地理分布还是存在交大差异的。
其实古生物学家在发现单独的几块化石的时候,一般不会定为新种,除非发现这些化石具有的特征与现生已知的化石生物同一部位的特征都不同,才有可能定为新种,而且这个特征还是比较重要的特征。但这也不一定对,原因上文也说过了,种内存在形态差异的可能性。最理想的情况是发现了足够多足够完整的化石,具有生态学意义的化石采集地,生态学意义是指能看出不同化石之间的存在的关系,比如年幼成年个体,性别差异等等。
研究不单单靠骨头化石。还有爪印,居住环境等,狮子是群居。老虎独居。这是可以分析出来的。
另外几万年的时间不足以让被流沙吞噬或者沥青湖等地段的死体彻底消失。
所以结论是可以区分。
韩国的一所监狱里,三名囚犯在讨论自己被捕的原因。
金明焕:“我因为发动工会被文在寅关了进来。”
李相熙:“我因为破坏工会被文在寅关了进来。”
最后一名囚犯:“我就是文在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