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nest Rutherford,大名鼎鼎的卢瑟福,算是核领域的祖师爷。因其对元素放射性的研究,荣获190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憋问我为啥是化学奖,祖师爷当年是我校物理系的系主任,他自己也很郁闷为啥拿化学奖)。
说起Rutherford,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是Rutherford散射实验(发现原子核的存在,提出原子的Rutherford模型),但这其实是他在拿到诺奖之后的工作。
实际上,为Rutherford摘下诺奖桂冠的,是他对元素放射性的来源的揭示:原子的分裂。
在这项研究之前,学术界普遍认为原子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是不可继续拆分的。大家认为所有的反应都只是原子之间的排列组合,绝不会有旧的原子被消灭,也不会有新的原子产生。
但在这个时候,居里夫人已经发现了镭等元素因为衰变产生的放射性。Rutherford发现,不管元素处于什么化学状态下,放射反应都是随时间指数型衰减的,与化学状态无关。同时,Rutherford想办法测出了这些射线的能量,发现比化学反应的能量高出了N个量级。
Rutherford据此断定,放射性的来源绝不会是原子之间的化学键变化,必然来自于原子核内部,原子内部必然存在某种未知的、极高的能量来源——这一发现直接敲开了核物理的大门,拿一个诺奖还不是手到擒来。
正好今天去这里上了节课,挂个祖师爷镇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