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惜字、敬字为什么需要焚化? 第1页

  

user avatar   yinfupa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惜字之事,具体起源于何时难下定论,不过却是可以探索一番。

惜字这种事,其实颇为浪漫,把残纸放到惜字炉中,见到炉中香烟袅袅升起,也是很有意境之事。


道教有如此讲究,若是画了符画错了,或是符要废弃,总是不能乱失的,总是要集中焚化掉,如此才更显得慎重,往后书符才不会失去灵验。《淮南子·本经训》中记有关于苍颉造字的一种传说:“昔者苍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而道教也又一言:“画符若知窍,惊得鬼神叫,画符不知窍,惹得鬼神笑”之说,其实颇有相通之处。


虽然惜字之说,未必从道教符术而来,但隐约地影响还是有的。


若是追溯,当是起源于道教的《文昌帝君阴骘文》中有“惜字”之说,按清代朱珪校定的《阴骘文注》认为:“《阴骘文》有宋郊之事,当作于宋代。”清代还有些学者也持这种见解。不过按现代日本学者酒井忠夫则以此书为明代末叶下层士人所作,书成于《太上感应篇》之后,至迟不会晚于元代。其它相关的还有《文昌帝君功过格》及《文昌惜字功过律》,不过这些没有详细考证,应该是出于后来。


不过比较有记载的是,据淮安地方文献记载,惜字风俗早在宋、元之际已逐渐流行,那时的人们对传播知识的文字、纸张甚是喜爱。淮安区南门大柳巷的马五太爷(马漱清)曾经说过:片纸得字,都是好的。


关于不会晚于元代还有一个可参考佐证便是,明代小说《二刻拍案》第一篇“进香客莽看金刚经,出狱僧巧完法会分”中,开头就讲了一段爱惜字纸的故事:宋时,王沂公之父爱惜字纸,见地上有遗弃的,就拾起焚烧,即便是落在粪秽中的,他设法取将起来,用水洗净,或投入长流水中,或烘晒干了,用火焚过。如此行之多年,收拾净了万万千千的字纸。


这说明这是当时就流行有如此一个风俗了。


其广为流行发展到顶峰,应当还是明清的时候,按记载,清初,惜字之风甚至还流传日本、东南亚等地。听淮安二帝祠龙门派第二十代传人周明成(93岁)讲过:过去淮安淮城二帝祠、夹城雷神殿、河下三官殿、闻思寺、河西湖心寺等重要宗教场所,均设有惜字炉,且款式多种多样,有三层楼阁式、砖石结构、似塔非塔、似亭非亭,大小高低各有不同。炉口面南,为焚纸入口,上方刻有“惜字炉”三个大字,一些讲究的两侧还刻有对联。

至于其作用,想来主要也是劝学之说,学习这种事,珍惜了才会真正认真对待。如江苏淮安还流传着劝诫惜字的传说:写字时若遗漏一笔则会减寿一天,多写一笔则会死后被阎王责罚一棍,想要长寿或身后不受棍棒之苦,就得好好学习。虽然唯心,但似乎也可以成为淮安名人辈出的一个佐证。


其它还有一种作用便是慈善义举。


按清代记载,通常举行惜字会,会安排老人、穷困者、及惜字者去进行活动,而在这种活动中会得到一定的资金支持。如同治末年的《申报》中,还有过设立抚养流浪儿童的惜字局的做法。后来往往惜字局之类的地方,还办有义学,对那些读不起书或想进行学习的人进行义务的教习。另外一些善举还包括免费的施茶舍药、赠送棺材等,颇受底层人民欢迎。


直到民国时期,惜字活动还是很是兴旺,因为相对其它慈善活动来说,这类活动操办花费较低,易于操办。


参考:

按百度百科词条中关于“惜字会”的记载,主要记录是清朝浙江杭州的事,如下:

  惜字会 ,是杭州民间儒生自愿结合、倡导尊孔尚儒、爱惜字纸的会社组织。清时,吴山上有金龙阁、火德庙两处惜字会,除每日雇人沿街收取外,每月还定期收买各种废纸、旧书、淫书,然后汇总火焚,纸灰投入钱塘江。民国以后,金龙阁、火德庙已废,城里如同善堂、见心里、同仁里以及江干、湖墅,都成立惜字会,除收买外,还在大街小巷,或挂竹篓、或钉铁盒,以便行人随时拾取投入,每到一定时期焚化,纸灰投入江中。

  以前,嘉兴的老人常会教育家中的孩子不要乱扔有字的纸张,更不允许孩子将字纸揩脏东西和当手纸用,这并不是讲卫生,而说这样做是“罪过”的,“字圣”要生气的,乱丢字纸的小孩子会读不出书,所以要把字纸收集起来。为什么呢?这件事,在我们嘉兴说来还有一段历史。  南湖北侧有一个狭长的小岛,名小瀛洲,现有九曲桥与湖滨公园相接,岛上花木繁茂,嘉兴人俗称这里为小南湖或小烟雨楼。岛的北端有一建筑,名仓圣祠。据说汉字是仓颉创造的,故有“仓颉造字”之说,所以仓颉被尊为“字圣”。清光绪年间,嘉兴民间有“惜字会”组织,仓圣祠就是在那个时候由“惜字会”募银建造的。祠有三间,内供仓颉塑像,当地文人都定期集中顶礼膜拜,以纪念这位“字圣”。   那时,“惜字会”在嘉兴家喻户晓,清末和民国时期,他们制作了许多竹篓,分送官署和学校团体,挂在办公室和学校教室,也有挂在公共场所的,这种竹篓称“惜字篓”。“惜字篓”像个扁瓶,高宽均约一尺二三寸,厚约四五寸,像鱼篓,向上是一个碗大的口子,下端扁平是底,左右是二只角,略呈菱形,篓外壁用毛笔写有“惜字延年”四字,让人不要随便丢弃有字的纸张,要丢在“惜字蒌”里。字纸无人回收,篓里的字纸多了,就由各单位集中起来装入麻袋派人送到天宁寺去“化掉”。“化”是“烧”的意思,但不能说“烧”。那时,天宁寺山门前左右两边墙上各有一个化纸的壁灶就是供人烧纸的地方。




  

相关话题

  你如今怎样看待儒学? 
  内丹术里面炼精化气要达到什么目标? 
  地球「碳知」计划| 你觉得改变哪些生活习俗,可以让地球真正“减碳”? 
  神仙的时间这么长,会因为无聊自杀吗? 
  为什么台湾研究风水命理的那么多,还有很多人(明星)相信? 
  是什么让信教和被洗脑的人如此难以回头?特别是闪族三教? 
  「汉服就是有 15 年历史的仿古风服饰」这句话是对是错? 
  想学毛笔字,如何起步和进阶? 
  云开雾散,日照山东菏泽柳。有谁能对一下对联? 
  如何看待近年的大陆儒学复兴? 

前一个讨论
深度学习cnn中,怎么理解图像进行池化(pooling)后的平移不变性?
下一个讨论
惜字、敬字为什么需要焚化?





© 2024-05-1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