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
不是想收礼。是想让你多管管孩子。。你多管一点老师也就能省点心。
真的。。。光靠老师管很累的。。
当然,如果你额外付费,也可以让孩子享受到更多的服zhi务dao。。。
这是现代版的缘木求鱼吗?
题主已知的信息是:
孩子课堂表现不好,影响自己的学习效果,也影响老师授课,老师还三番五次向我反馈。
题主的想法可能是:
孩子在家我还能管管,我又不在课堂上,他的课堂表现我也管不了啊,这不还得靠老师来管吗?
那为什么老师一直跟我反映这事儿呢?他总不能说自己管不了吧,大概就是暗示给他添麻烦了。
给老师添麻烦了怎么办?那就意思意思,表示表示,送点礼吧。
按照这个逻辑捋下来,题主和老师的认知偏差有二:
一是题主认为孩子的课堂表现与家长无关,应该由老师来负责,家长做不了什么;
二是题主害怕老师因为孩子的课堂表现放弃孩子,希望通过关系的维护让老师多管管孩子,对孩子更有耐心一点。
但老师的想法也许仅仅是:
孩子长期课堂表现不佳,咱们得家园合作,我管了效果不好,您身为家长也管管啊!
小学课堂一个班几十个人,老师要按计划推进教学进度,是无法完全顾及所有孩子的;所以遇到课堂表现不佳的孩子,老师能及时提醒,再和家长沟通,已经算是负责了。
关键还是家长如何改善孩子的课堂表现。
这才是题主需要关注的重点——孩子为什么课堂表现不佳?
如果排除了ADHD,那么孩子是跟不上老师的授课节奏,还是认为老师讲得太浅自己不感兴趣?是孩子平时专注力就不够,还是课堂上有吸引他的事件发生?是学习习惯一直不够好,还是对老师有意见?是最近压力过大所以小动作比较多,还是有感兴趣的事情想在课堂上偷偷做?是想引起老师关注,还是想争夺权利才和老师对着干?
上述原因,皆有可能。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到问题的根源,再来对症下药:
他若知识基础薄弱,跟不上老师授课节奏,就需要家长在课外帮孩子努力追赶,听得懂了,也就容易被老师带着走了;
他若认为老师讲的自己都懂,则要调整课外的教授内容和进度,比起提前学习知识,良好的学习习惯也许对孩子学习的长期影响更大;
他若平时专注力不足,则需要反思家人是不是总打断他,或者在家干扰较大无法好好学习:
他若被课堂上某些新异事件打扰,则需要找到原因,排除干扰;
他若学习习惯不够好,家长需要配合老师一起改善他的学习习惯,多提醒他要上课认真听讲等;
他若对老师有意见,心结是什么?如何改善?
他若压力过大,分析压力的来源,是有人传输了负面影响还是家里最近有重大事件发生?
他若喜欢在课桌里偷偷玩,玩的是什么?允许他玩吗?能不能约定好玩这个的时间和地点?
……
总之,老师能看到的孩子课堂表现不佳的现象,也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试图帮孩子找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孩子绝非完全丢给学校教育的,毕竟家长才是直接监护人。
孩子在课堂,家长要管也会担心鞭长莫及,但多跟孩子讲讲为什么要学习,对他将来有什么好处,让他把学习动力内化了,还是很有好处的。
我家孩子3岁左右就一直读这本书,里面讲了孩子常见的七种缺点,对应七种优秀品质。这类绘本读起来比较有趣,孩子也能通过具体故事认识到自己该去做什么,推荐家长在家带孩子读一读。
其实,对于课堂教学的反思其实也一直存在。
我国古代一直很重视幼学童蒙,但欧洲在14世纪以前并没有真正的学校,儿童都是在学徒制的修习中获得知识和经验的。所以欧美对学校教育的反思一直存在,有观点认为学校算是一种在真实社会和孩子之间的隔离,有好处,也存在很多弊端。
人工AI之父马文·明斯基提到学校教育只是教孩子工具,却不教他们怎么应用,所以很多孩子在背加法表时就很难受,背乘法表时简直煎熬,甚至认为学习是一种折磨。因此,他倡议按照知识地图对学科教学大纲进行划分,并且通过主题式学习,让孩子为了达成目标,边学边用,学以致用,才能将学习变成兴趣。
这本书名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学习》,反思了计算已经可以由计算机来进行后,人类应该学什么,怎么学等问题。
目前尚未出版。
题主可以多听取一下其他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孩子是在所有课堂上都这样吗?在这个课堂上,是大多数孩子都这样吗?这些问题的答案,有助于帮你判断孩子目前真实的课堂状态,从而作出更好的选择。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和孩子沟通,正面管教是有一系列书的。在美国,正面管教也走进了越来越多的中小学,不仅对家长进行培训,也对老师进行培训。
假设题主给老师送了礼,老师也许会对孩子的课堂表现更上心,但孩子继续表现出问题行为,老师也会很受挫,而且出于收了礼物的内疚,有没有可能纵容孩子?有没有可能不敢再跟家长提及此事?
这样做,是对孩子好呢,还是会害了孩子?
请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