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饶毅实名信草稿流出,称武汉大学李红良教授、上海生科院裴钢院士、上海药物所耿美玉研究员造假,是否属实? 第1页

        

user avatar   luxenius 网友的相关建议: 
      

就提醒大家一点:

就算后来发现饶毅自己存在天大的缺陷,那也应该是另外一个案子,而李、裴、耿三人到底有没有问题,必须有一个是或否的回答,附带详细的调查,千万、千万不要失焦。

(未来大家可能会看到的饶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饶自己论文造假;饶跟三人有私人恩怨;饶有经济问题;饶有私生活问题;饶没有写过举报信;饶有精神疾病;饶是美国人;饶跟cia握手了;饶是方舟子假扮的;饶并不存在。)


user avatar   fatfox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生物学术圈,混到教职的,坏蛋居多,饶毅是难得的好人。

说个往事。

饶毅回国的时候,按当时院士的水平,饶毅评十个都有富余,

按饶毅的说法,当时院士的标准在他们学院连副教授都成问题。

结果评院士的时候,楞有人举报饶毅的国籍问题,搞得他和施一公院士都没评下来,

(当时公安部已经给饶毅开了国籍证明了,中科院审核也过了,否则不可能过初选,院士初选材料包括国籍证明)

然后饶毅就说,那好,我以后再不选院士了,我以后和中国生科界友好竞争。

然后施一公等了一届,自己评了。

这就是施一公和饶毅的区别。

然后饶毅就说,其实呢,院士,教授,博士都是扯,我们中国就有一位科学家,既不是院士,也不是教授,甚至不是博士,但是照样有诺贝尔奖水准。

然后他就开始拿中英文写屠呦呦的事迹,然后屠呦呦就拿了拉斯克奖,后来就拿了诺贝尔奖。

你说饶毅得罪了多少人吧。

这么说吧,现在搞生物的,如果脸皮不够厚,心不够黑,不能上骗国家,下骗学生,是几乎不可能在生物学术圈混下去的,

饶毅就是凭自己的水平能保留良心还能在圈子里混得不错的。

饶毅是真生物学家。


user avatar   temp-li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借这个话题,我想从一个新的角度阐释为什么国内造假频繁:不重视实验背景和设计,只炒作结果。

众所周知,学术发表是目前最常见的一种衡量科研工作者能力的方式,而到底什么样的生物学成果才能更容易发表呢?

1)涉及关键问题。每个领域都有着几个关键问题,越能够为这些关键问题提供线索的成果,越容易发表。双螺旋结构的发表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解决了基因到底是怎么复制这一关键问题。

2)完美的实验设计。作为一门实验科学,如果能在实验设计上做到无可指摘,那么这项成果的学术价值就会大大增加,因为后来者都可以依赖这项实验,没有必要再去重复劳动。

3)符合公众兴趣。一项能够唤起社会兴趣的研究很容易在 Science 和 Nature 这种等级的期刊上发表,这不仅履行了科学反哺社会的义务,更能够同时增加期刊、领域和研究者的知名度,为以后的科研铺路。

4)出人意料的结果。如果某项研究的结果非常的显著,非常的意外,自然也就更容易引起同行的关注。

在这四个条件里,3)彻底不可控,基本上从入行那天就决定了,1)需要大量的文献阅读,不断地和同行交换信息,2)则需要严密周详的讨论,1)和2)涉及到的这些过程非常耗时耗力,而且不会带来任何直接的产出。虽然我没有在国内的实验室待过,但从一些短期学习的国内博士和博后的接触中来看,似乎国内更愿意让博士候选人从入职的第一天起就开始上手做实验,仿佛只有真正动手做什么才是硬道理,而所有的讨论、交流都会被视为浪费时间。相比而言,我的博士第一年完全没有做任何实验,而是和我的几个导师、不同的委员会、同行的实验室整整设计了一年该研究什么问题,该如何进行实验。

从直觉上来看,我似乎浪费了一整年时间。然而,当着手发表论文的时候,重视实验背景和设计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因为我的所有实验都是学科重点,设计上也没有瑕疵,所以无论我的结果是什么样的,显著与否,都可以发表出去。反观国内的实验密集型模式,数据有量无质,哪怕结果没什么问题,也会因为实验设计上的缺陷或是缺乏受众而难以发表,致使多年艰辛劳动却收获不多。再面对学术上的压力,只剩下 4)这条路可以走,而一旦实验结果并不意外,某些人就会铤而走险。

我希望刚步入科研界的新博士们可以考虑一下到底哪种方式对自己更有利,如果你不确信你的研究计划是合理且正确的,一定要和你的导师讨论到自己满意为止。要知道,你是和他合作,而不是为他工作。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作为一名高校青年教师,我并不希望因为形形色色的学术造假事件影响到高校的现有的科研环境。

你没看错,我希望处理学术造假时不要扩大化,具体处理,所有参与造假者该免职免职,该撤稿撤稿,但请放过中国科研,千万不要一拍脑袋,弄出什么“计划”,“举措”,“办法”。

在我看来,中国科研环境的问题和中国足球问题是一样的,既然不能按照足球规律发展和净化,那么请足协不要折腾,任其生长反而好一点。

我刚从国外博士毕业回来的时候,也是一腔热血,希望有人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科研环境,后来发现行政化的思维只能变本加厉,束缚在科研人员身上的枷锁越来越紧,本来就是高校行政化带来的问题,如果根子上就不能以学术的方法来净化学术渣滓,竟然还想依靠行政的思维和手段来解决,只能进入更加逼仄的死胡同,加快进入深渊的步伐(这种解决之道就好像说中国足球的未来还得考中国足协的大力运作和指导)。

学者们曾天真的以为只要我们呼唤高校重视教学,可以扭转高校重科研轻教育的弊端,也减轻青年教师的科研压力。结果呢?是科研压力没有丝毫减轻,反而以行政手段从形式上猛抓瞎抓教学,既然不懂教学内容无法衡量教学质量,那么就从作ppt的形式和使用激光笔计划举措管理起,从学生举报打分计划举措管理,从学习各种复古的或是5G的教学法计划举措管理起;既然重视教学,那么就从各种教学奖、名师项目计划举措管理起,天真的我们发现,科研压力一丝没有缓解,又变本加厉的多了很多“形式的教学方法”“形式的教学要求”。消耗所有老师的精力和时间。

我们曾经为了简化项目申请,提出所有申请都在网上发起,大家不用再一次次往行政楼跑,可是结果呢?现在申请项目不仅要网上申请,还要打印纸质版去行政楼签字盖章,为了使得电子版和纸质版格式完全一样(复制到数据库会有格式变化),我趴在电脑上看了好几天,现在我倒宁愿恢复到纸质申请时代,毕竟只需要看一遍定稿即可。

科研的问题如果不能依靠学术界自身的净化能力解决,首先想到的是行政手段,想要依靠行政中心主义来解决,最终就是跳入了失重的泥潭。


user avatar   wanger-42-3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把之前的回答再贴一下:

现在国内的科研环境下,造假这种情况很容易发生,特别是生物,医药这类作假容易,调查困难的重灾区。大到Nature ,小到Plos One,都有发生。生化环材等领域,审稿人没有时间精力把论文中的实验再重复确认一遍,是否造假只能依靠研究者的学术道德约束,这应该算是一个无法避免的漏洞吧。

而且,国内研究人员即使造假被发现,很多时候单位也不会严格处理,这样一定程度上也纵容了造假。从造假举报的方面讲,管理者不积极调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效果不理想。

比如,韩春雨的学术造假风波,买卖论文风波闹到现在,他依然没有被开除处理。

再比如,韩春雨的硕士导师,中国农科院博导 邱丽娟因论文剽窃被国际期刊 PLOS ONE 撤稿的事情。这可是证据比韩春雨的论文更确凿的学术不端情况,可直到现在,这篇撤稿论文的第一作者,中国农科院硕士生导师郭勇和通信作者邱丽娟依然安稳地做着导师,拿着科研经费,从事“科研工作”,没有受到任何处理。

另一个让人很寒心的现象,最早曝光这一情况的小木虫学术科研论坛上,很多的评论都是对举报者的冷嘲热讽,觉得“咸吃萝卜淡操心”,从中也可看出一些科研工作者对学术不端的态度。很多人就是一方面抱怨社会如何如何不公,一方面又坚定地做自扫门前雪,不仅如此还冷嘲热讽伸张公平的人。

撤稿声明:


user avatar   xie-dan-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想一想,当年汉芯没被发现,可能正是陈进教授该当校长的年纪了。


user avatar   rocwon 网友的相关建议: 
      
  1. 主要目的是表达对自然科学基金会的不满,意图并非举报;
  2. 全是情绪化的语言,没有提供任何证据,不像正规的举报信;
  3. 饶毅写完没发,先征求他的朋友们的意见,某个朋友把它公开了;
  4. 饶毅的中文真烂。

user avatar   dragonandleo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为什么不回国搞学术?我还就是区区博士在读,我知乎专栏里面的文章(注意,是我随手写的杂文),今年被一个湖南省师范大学里面传媒学院的研究在读生抄了,发了学术论文!!一字不落复制粘贴抄袭啊!从此我的维权之路开始,每天都是要气死的节奏。

我自己还在辛辛苦苦的争取明年发一到两篇英文的学术论文。突然发现我自己在网络上随便写写的中文杂文居然被中国别的学生拿去抄袭,发了中国的论文。

tm真的喜当爹。

从期刊开始扯皮,说“我看了,是复制粘贴,只要你让抄袭你的人联系我,我们再谈这事情”。nmb!!!你身为学术期刊,审查机制失败本身就是你的问题。现在有人捅了我一刀,好家伙你让捅我的人自首,不自首不立案了!

和学院联系,对方派了一个什么党委书记,说因为重视我在网上的影响。第一句话“大作家有网络影响力,就放过我们学校吧”,第二句话“你看你不能毁人家学生的前途啊”、第三句“我们没遇到这种事情,你看你要怎么解决”?mmd,我又不是要追着一个人打击报复。我现在是被学术抄袭,和你沟通是帮你们学校维护学术环境,你们在着一边拿领导帽子压我让我息事宁人,一边说我毁了人家学生一辈子道德绑架我,最后还来一个让我看着怎么办?你们不是学术机构吗?整治学术剽窃不是你们本来应有的机制之一吗?为什么学术剽窃的整治和奖罚,都变成了你们和我讨价还价的筹码?

自此,这再不是我和这个抄袭者的战役,而是我面对着一个黑暗的学术体系,每天被塞一口屎的侮辱!我甚至都不在乎那个学生最后怎么样,当时,我真就想撬开这些充满恶臭的官僚主义、形同虚设的学术审查机制的脑袋,看看里面装的是不是粪坑,不然怎么会浑身恶臭!

最后,学生被剥夺了奖学金,被大会通报批评。这还是因为我的读者私信告诉我,他看到了学术期刊居然和我有一篇写101女性特质的文章一模一样,这我才发现的。其他博主呢,其他读者少的人呢,或者读者多其读者群从来不看学术期刊呢?细思极恐。

(btw,我从头到尾都有录音,从一开始接触这个学院的主任,到最后和书记对峙,再到最后期刊撤销文章和后续的道歉函,我全部都留底。所以贵院的管理层,别来撕!)

我不喜欢回忆自己不好的事情,也不喜欢记录自己不开心的回忆在这上面。但如果能为学术环境出点力,那出来抱怨和申冤可能还有点意义。

每年中国学院发论文的数量直线上升。但这种数量也只是哄骗了大众,认为中国学术好牛b。但学术就不是搞普及的,而是要生产最前沿的知识。而在这些前沿阵地上,真正做出成绩的那些人,只可能是不屑“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人,因为他们敬畏这片地。

但这些人,也许早就被这片地埋葬了。

……

针对评论区的指责受害者的回应:

首先,什么叫我不能承受结果就不应该在网上写文章?

我不能承受被人砍,所以我就不能上街了?

第二,我被抄袭的文章,是随手写的杂文,不是我的论文。然而,和我研究没关系的杂文,就应该被抄吗?我的杂文也是我的孩子,因为是庶出,所以被人家抢了去就应该无所谓吗?

我去年发了一篇评论101火箭少女的杂文,就是评论女性特质的,这篇杂文就是我在研究之余随便写的。就我这种随手写的杂文,也能被人家抄了去,还发了中国期刊的论文!!!而且这篇文章当时是一个月之内到了11k的点击量,就这样的文章,他们得查重系统都查不出来。

可想而知,抄我杂文的人和其负责审阅导师,能有多水!能把我杂文当论文发的期刊,能有多水!


user avatar   xiao-mao-mao-mao-mao-mao-n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知道会不会被删。已经离职了,实名好了。

我曾以同行专家身份评过两年的国家自然基金委的基金(当然是某位北京的业内老专家直接甩给我的)。我拿到的本子已经是各单位初审后送到北京的了,但是内容非常非常非常的烂。按照我的评分结果,一大半都打了C(建议不予资助)。

反馈过后,大佬和我说,有几个都是一个圈子里的人,抬头不见低头见,何必这么认真呢?

然而他想不到的是,对于学术,我就是这么较真的一个人。在我的领地内,我有我的原则。那些改变不了的,我选择离开。那些年轻人还在熬着夜,秃着头,做着努力科研的美梦,可怜的人儿啊。不打通关系、发论文,就没法得到基金资助,拿不到基金委的资助(青年也就20来万基本自己贴钱做),升不了副高评不了教授,科研前途基本就毁了。

这就是为什么没有人去专心搞研究的原因。相比那些沉浸在花团锦簇的梦里的人儿,我们批判、反对,恰恰是因为热爱这片土地,希望她变得更好。


user avatar   zhang-wen-57-4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泻药,蹭个热度

从这封实名举报信来看,饶毅明显是受到某人从国自然基金委内部下的黑手,从而进行了反击。

有些内部消息应该是准确的,“饶大嘴”在月中某次会议上喷了971是假药,无疑是触动了某些人赚大钱的神经。这封举报信打击面非常广,涉及了三个人物,针对的也不是同一项研究。

直接跟971有利益关系的就是耿美玉,但以耿的背景,应该是没能力从基金委内部下黑手。所以这次的主要针对对象,就是院士裴钢,他也应该就是从基金委内部发力,给首都医科大发函让调查饶毅学术不端的“幕后黑手”。

作为新上任的校长,这样一封不负责任的官方函件无疑对他的威信造成很大影响,做出这样回击也是应有之意。

但这种函件完全就属于裴恶心人的手段,也没指望对饶毅造成什么影响,单纯的打脸行为。毕竟无论是首都医科大还是基金委,都没有任何责任和义务调查在美国实验室使用美国经费做的研究。基金委自己连曹雪涛都没调查清楚,还有的是闲心操心饶毅几十年前在美国的工作,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这封官方函件无疑是“幕后黑手”对饶毅赤裸裸地嘲讽:“在中国,学术不端就是个笑话,就是个玩具,对我不痛不痒,我想让调查你基金委就会发函,你又能奈我何?”

至于李红良,他跟裴钢有什么联系我不太清楚;但是他造假基本是实锤,去年被同校教授举报,最后涉险过关,据饶毅的说法,他在种种阻力之下最后没能担任调查组组长。这个应该算是陈年旧怨了




        

相关话题

  《法制博览》期刊怎么样,二本法学生发表论文,真的是学术污点期刊吗? 
  国外博士的能力真的比国内博士强吗? 
  饶毅会不会出事? 
  利用性别因素和私人关系,主要依靠他人力量进行学术发表,是否属于学术不端行为,如何界定? 
  国内是什么人在推崇 Nature、Science? 
  如何看待北京理工大学某硕士生被指几乎一字不差地抄袭论文? 
  年轻科研人才越来越多,除了高校教职还有哪些职业选择? 
  怎样看待和评价如今西方的新清史学派呢? 
  博士即将毕业或已经毕业的你,做出了哪些科研贡献? 
  你的研究领域有哪些特别有意思的东西?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会有中国人说出抵制华为这种话?
下一个讨论
生活好难呀?





© 2024-05-1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