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过五年博士后管理工作,回答一下。
这是中国博士后网站上关于进站人数的统计。2016年进站18244人,博新计划支持200人。1.1%的资助率,只能说是杯水车薪。2017年博新计划资助300人,进站人数估计超过2万人,资助比例略有增加。结合2017年的入选数据来看,生物学资助人数最多,为54人,占1/6。另外就是材料学、化学、物理以及基础医学学科,都超过20人。资助学科分布与双一流学科建设数分布基本一致。也反映博新计划支持主要面向的是基础学科。
首先,国家注意到国内博士后群体是好事。这其中的推动因素之一是海外人才大量回国组建团队,对高质量博士后研究员的需求。但是博新计划并没有解决博士后群体的职业发展问题,有点像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感觉,此类计划未能解决的问题包括:
1.海外经历问题。现在国内主流的教职招聘都必须有海外经历。包括以后的职称评审。所以即使拿到博新计划也会面临没有海外经历的尴尬,优秀的入选者还是要选择出国。现在各类人才计划都有年龄要求,所以从时间成本上还是有一定风险。
2.后续支持问题。博新计划资助期为两年,两年之后如继续从事博士后工作由团队负责薪酬。而且并未有任何关于留用或者优先考虑其他人才计划等方面的支持说明。当然能够入选博新计划的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优秀的人才,但是与出国从事博士后工作的人来讲,大部分人在参与一些评审上还是有短板。
当然,大部分选择博新计划的人的考虑还是比较现实:
1.同期找不到合适的国外博士后职位,暂且在国内做一段时间,找到合适海外职位再退站。
2.考虑博士阶段工作的延续性,留在课题组继续从事相关研究,期待更好成果(我比较佩服这类),未来无论是否海归,成果还是硬道理。
3.导师为领域比较有影响力的人(例如院士),已经安排好未来出路。
总之,对于立志进入主流学术圈的群体,国内博士后职位还是有点鸡肋。当然如果只是想找个好点学校混个经历,然后去一些不入流的小学校还是有机会的。关于待遇方面,博新计划40万/两年薪酬对于部分地区有一点吸引力,很多高校博士后薪酬都能做到20-30万。20万/两年科研经费,其实都是团队一起用,也没什么,相当一个青年基金吧。
博士后方面的咨询,可以加我微信:TSCHLR。
从打斑之前我还是站卡卡西的,其实在凯vs鬼鲛那时候我心里就已经明白了,凯老师已经强的过分了,但是我仍然觉得卡卡西有胜算。
但直到六道斑登场
所有人都很绝望,当年追剧的我也很绝望。但是,你永远想不到那个男人有多强,当红色蒸汽沸腾时,无论是风影火影还是卡卡西都只能有观战的份。
另外感谢岸本老师没有把凯写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