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举个例子,近十年,日本人口每年减少几十万人,但是东京却每年人口增加几十万,东京房价在泡沫时代结束的时候跌了70%,但是现在有恢复到了泡沫时期的50%并且一直温和上涨。
只要一个城市的人口是净增加的,请问怎么才能让他房价降下去?这就是最简单的供需矛盾,题主说西安,我查了下17年西安净增加70万人,18年增加38.7万人,19年净增加20万人,哪天西安人口净增加-20万人,房价就会停止增长,人口净增加-100万人,西安房价就暴跌。
就这逻辑,不爽可以不去。
我觉得大家都散了算了。
提问者号称专业的,看看人家多少视频专栏和回答。
这个提问不过是人家明知故问而已,你认真回答了弄不好还转手就被这“专业人士”拿去当作自己的东西了。
标准答案是:你就不该让孩子带去。
两个原因造成的,一个叫信息不对称,一个叫考核时间短。
首先信息不对称是最严重的原因,你说的对,学历高的人不一定能力强,学历低的人也不一定能力差,但问题是强不强弱不弱,不是你自己说了算,别人怎么知道的?脑门上又没刻着字,刻的字也可能是你自己刻的……所以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就需要一些公认的显性信息来辅助判断学历就是最明显的东西。你会发现同样学历的人,大家也更加注重你的学校好不好?你的英语你的证书……越是显性,越是有公认标准,越是客观可以衡量的东西,大家越在意。
其次,考核的时间很短。一个人去找一个工作,也就出事,面试几次见下来面谈的时间。一个人真正的能力,必须在长时间的实践中慢慢的看出来。但找工作的过程容不得给你很多时间,慢慢的观察,你总不能先让你干个一年半载,然后再决定要不要你吧。所以在面试这种很短时间接触就需要做决定的情况下,就需要一些有客观标准可循的东西作为决策辅助。
而事实上就算是要了,你也会设置三个月到6个月的试用期,本身就是弥补上述问题的。但这是建立在我先要你,我才有权利让你在这儿试用给我看,而不能用三个月到6个月的时间作为面试期来考核你。那这对应聘者也是不公平的。
在初中时,我在我表姐身上观察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表姐平常不怎么学习。但每次成绩下来时,她总是特别伤心难过,责备自己当初没有好好学习、考试不够细心等。等过了两天,一切回归正常,该玩玩她的。
后来,我在很多人身上都注意到了这个现象。他们自责,但却总是反复在同一个地方摔倒。
我慢慢领悟到,自责有时候是一场“作秀”。不仅做给别人看,还做给自己看。
做给别人看很好理解。展现自己的愧疚,博取同情,减轻别人的责备。
做给自己看就耐人寻味了。
一方面,自责虽然让人不适,但却可以转移注意力,减少我们直面错误的痛苦。
另一方面,自责还会给人一种“吸取经验教训”的错觉:看,我都这么自责了,以后肯定不会再犯这个错误了。
但请记住,自责和吸取经验教训是两码事。
自责只是告诉自己“我再也不这样做了”,而吸取经验教训是思考“我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避免重蹈覆辙”。前者只是试图平息内心上的痛苦,后者却是提出解决方案,力图做出改善。
而通常来看,前者只会让悲剧重演,后者却能真正避免同样错误的再次发生。
约翰·斯坦贝克《愤怒的葡萄》里牧师对其做了极佳的诠释:“我去布道,心里就说,’天哪,这回我可不能干这种事了。’可是就在我这么说的时候,我知道自己又打算那么干了。”
此外,自责还会让我们错过吸取经验教训的最佳时间。
比如,当考试失败后,很多人会陷入愧疚之中,情绪好几天都萎靡不振。等他们情绪好了一些,他们却得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修正错误。因为他们不仅错过了老师讲解试卷,而且还把很多做过的题给遗忘了。
究其原因,我们的记忆是个非常“不靠谱”的家伙。时间过得越久,我们对一件事情的记忆越具有概括性。这就会导致很多重要细节被遗忘。有时候,你甚至觉得那个错误只是无心之过。
这向我们传达的一个质朴的道理是:错误发生后的第一时间,恰恰是吸取经验教训最为宝贵的时间。
接下来,让我通过一个例子来向你展示放弃自责的好处:
假设,你现在在备考考研,你学累了,忍不住开始玩手机、刷视频。显然,这是一个错误。
半小时后,你抬头看了一眼本来正在写的数学真题,感到十分自责。而自责恶化了情绪,你变得更加消极。为了摆脱这种情绪,你不得不通过一些能快速得到奖励的东西。你很可能会继续刷视频,情况严重时甚至去暴饮暴食。结果一个下午就过去了。
但如果我们能在错误发生后放弃自责并选择直接吸取教训呢?
嗯,刚才我自控力不足,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为了避免我再玩手机,我要帮它关机,放在书包里。等学习任务完成后,再痛痛快快地玩。
然后你继续学习。等晚上你回头看这一天的时候,你依然会觉得很充实。你不会因为玩了半小时手机而责怪自己。因为你从错误中成长了。这份经验还会让你更好地应对其它错误。而这才是真正宝贵的东西。
所以,在生活中,你一定要经常提醒自己,错误发生就发生了。我不需要自责。关键是要想想采取什么样的方式避免重蹈覆辙。
有不少知友听说我办了一个读书会,想加入进来,在此我表示热烈欢迎。读书会已经创建两年半了,成员活跃,氛围很好。但同时,我们也有着较为严格的规定。
感兴趣的小伙伴,可到我的公众号“大明白”了解详细信息。
为知友们补充更多信息:
学生校门口喝下11盒牛奶
网传视频显示,两名身穿蓝色校服的学生蹲在学校门口,一箱拆开的牛奶放在地上,他们拆掉吸管,将牛奶一盒盒喝掉,牛奶箱已空了一半。围观的路人纷纷劝说他们别再喝了,知情者称,事发于9月11日,涉事学校是四川达州渠县的达州外国语学校。
随后,“学生带牛奶入校被拒蹲校外喝半箱”登顶某社交平台热搜榜。有网友认为,学校有规章制度可以理解,但一刀切的方式并不合理;还有网友质疑,学校禁止学生外带食品是否与校内小卖部经营有关联。
官方简介显示,达州外国语学校,2006年6月创立,是所封闭式寄宿制学校。2016年9月13日,四川省教育厅正式批准达州外国语学校为“四川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涉事校长名下多家公司
官网显示,达州外国语学校现任校长向黎,生于1973年,中共党员。先后担任渠县酒类专卖局执法大队队长、渠县蔬菜公司总经理、党总支书记、渠县长原开发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渠县砂石总场总经理,渠县东方外国语学校董事长。
政协渠县第九届、第十届委员、渠县第十七届人大代表。现任四川省青年企业家协会常务理事、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副秘书长、达州市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主席、达州市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渠县流江书画院院长、渠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渠县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主席、达州外国语学校党委书记、董事长、校长。
记者通过天眼查发现,向黎校长除了是达州外国语学校的法人代表外,其名下还有文旅集团、餐饮服务、乡村旅游、农业公司、酒厂以及砂石场等,共15家公司。
9月17日,记者多方尝试联系向黎校长未果,随后拨打该校多个固定电话,均无人接听。
教科局:没权限调查校长名下企业
9月17日下午,记者联系到了渠县教科局,据政策法规股杨股长介绍,事发后,他们调取了该校的视频监控,走访了两名当事学生。达州外国语学校为保证学生食品安全,禁止外带食物进校园。
视频中的两名学生是初一新生,听路人说该校严谨学生带校外食品进入学校,学生担心牛奶被没收,于是在学校对面路边打开牛奶开始饮用。门卫发现围观现象就去劝阻,把剩余牛奶拿进保卫室,并通知家长把剩余牛奶带回去了。
渠县教科局已约谈涉事校长,校长表示立行立改,并责令学校修改完善规章制度,规范学校管理制度。
针对向黎校长名下的企业,杨股长表示目前并没有进行调查,“作为教科局没有权限。”向黎作为民间个人法人,他具备开办其他企业的权利。
河南春屹律师事务所主任张少春律师分析认为,目前并没有法律禁止民办企业校长经商,比如开办公司企业等,但是对于这起事件来说,即使学校内部有规定禁止学生外带食品,但是该做法简单粗暴,且容易造成学生心理阴影,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应当予以调查处理。
来源:猛犸新闻
因为所谓男拳师做的都是重复女权主义者的言论,或者总结女权主义者的话术,远远没有女拳师激进,且南拳属于ZZ不正确,得不到大众支持。
如果南拳真的要和女拳势均力敌,同样要学习女权主义者的攻击距离及精密度和左右互搏+美化自己。
女拳的攻击距离之广和精密度之高不用多说了,已经可以从游戏里的句子里甚至字词里出拳了;而南拳则没那么厉害;举个例子,“屌丝”这个词,用男性生殖器缺陷来形容一些比较差的青年,如果用“黑逼”来形容这些人,让女权知道了拳法不得打到天上去?
女权的左右互博主要就是女权主义者自称平权却会出现多种意见却打不起来,比如彩礼问题,A女权说彩礼是男权产物,是把女儿当物品卖了;另一个问题下的女权B则会责备男性不给彩礼是“空手套白狼”,同样是女权主义者一个反男权一个拥护男权产物,最大的问题在于这两种回答都会得到很多人认同,且这两拨女权不会碰到一起,被骂的永远是男人。
美化自己分成两种,一是美化定义,每当你反对女权的时候总会有人出来大喊“女权即平权!”,咱也不知道个B定义为什么死心塌地的相信;二则是美化自己的语录,比如说明明当男性要求某件事平等的时候拳师总会窜出来说“有本事你生孩子啊!”,拳师能说成是“讲生育带来的成本”,你说这谁受到了?
对了,多说一句,拳师还有还有个技能性别转换,你点开拳师主页大概率是个男的且关注战斗力旺盛的伯爵等大V,正好和那群拿知乎男女比例证明知乎男性多的人打配合,“男乎石锤了”!
聪明人靠统计数字和洞察来得出结论。
平庸的人仅依靠统计数字来获取信息。
笨蛋成天看个案小作文来悲鸣或自嗨。
辽东的问题是在万历的手上直接爆发的,但是万历却没有在自己去世前解决。最终辽东就变成了大明的一个伤口,让大明不断失血。
如果能够遇到嘉靖那种皇帝还好,偏偏遇到了崇祯帝。刚愎自用,还有点儿死脑筋。本来只是伤口出血硬生生被搞成了大动脉出血。
所以啊,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情,因为你还真不知道你的后人是什么货色。
唉……
我妈为我操碎了心。
说起来,我妈真是不好说的。
她是个善良的好人。但有些事情啊。
~
比如前妻的条件就是,不离婚可以,让母亲交出我名下房子的钥匙。
母亲居然还准备交出来。
那房租是给她们补贴家用,吃药的。不然二三千块工资过得非常拮据。
我就是看到这一点,才下定决心离婚。
自己的钱去讨好老婆就算了。威胁到我父母,那就激怒我了。
略施小计,让她告到法院。我知道她是利令智昏,贪得无厌索求无度。然后拿出证据,证明她是贪图家产,转移隐匿巨额财产。
她官司败诉还要赔我钱。
再一反起诉,要求追查夫妻共同财产去向。一套组合拳,打得她痛哭流涕,晕头转向,不知所措,又来求和解。
然后大笔一挥,给钱走人。
这事我绝对厚道。
那数额的一半,不是夫妻都够把牢底坐穿了。她是吓得单位都换了。
我妈还在埋怨我没有好好对她。最后还在给她们家陪笑脸。
利令智昏。
善也令智昏。
~
宁可倒贴几百上千万的房子……就怕我没人要。
这是第一起
~
第二起。
我姑姑特别爱打麻将。那天来我们小区借麻将,说要给我介绍对象相亲。
反正我家族很大很大。
大到我都不知道到底有多大。估计有一个县的人口。
所以亲戚关系没有专门的研究人员是搞不清的。
是真的。我幺爷,没事做就在就研究我们家族的历史族谱辈分。还出了本书。
我那天上网一搜,我们家也算望族。但不高贵。所以也不会随意起诉。历史上溯到洪武年间,属于各路野鸡家族历史爱好者研究的基础材料。
反正来了一些我爸也搞不清的乱七八糟的亲戚。
请了一顿饭。好几桌。
然后叫出一个大妹妹。让我认识。八十后。
该妹子一看就病态,凸目,疲惫,但化妆了。但还是掩盖不住一股丧气。
一问,父亲癌症走了,母亲卧病在床,在做微商养活自己。
我一听就傻眼了。
母亲浑然不觉,当场就要认干女儿。
我急忙使眼色制止。最后半发飙。母亲才看我不善。
父亲是老江湖,也看出这群人“鬼打架”。也制止了我妈。
因为坐得近,这妹子口里臭气熏天,一说话要把我熏死。我强忍着,最后去洗手间吐了一次。
然后这群老年亲友团,吃饱喝足,等我买了单,一千多。最老的一个倚老卖老的开始强加于人。
为了礼貌,八十多了,没有让她下不了台。回去就把她拉黑了。
回头跟我妈妈说,以后这种不要浪费时间跟金钱。
不靠谱。
什么人都要认干女儿。
冒着倾家荡产的风险挽救一个绝症家庭,也要当场认干女儿,生怕我没人要?
~
第三次是一个婶娘介绍的她的兄弟的什么什么的女儿。
父母双亡,跟着舅舅在过,在一个国企上班,每月就拿几千块,无房。大龄剩女。
然后的士接送,招待,请客,吃饭,不在话下。全部鄙人买单。
尬聊几句。她态度冷淡,叫着我要回去上班。
最后对我大喊大叫。让我不要送她。
我最后直接把经过对着婶娘说了。然后告诉家里人,不要弄些不清白的人来见我。
大家都是奉旨相亲而已。而且还是我全款。专业一点好不好,敬业一点好不好。
~
第四次,母亲介绍了一个同学的认识的旅游旅伴认识的。
其实我妈那群同学真是一言难尽啊。这么大年纪搅在一起,还在为一点小事搞得勾心斗角,拉帮结派,七十多了,还看不开又离不开。
然后我前妻也是我妈同学的女儿。一家都是极品。几十万上百万就不顾吃相的。一辈子没拿过五千以上的薪水。
这个同学稍微有点身价,上千万吧。丧偶,找了一个。因为续弦要求把财产留给她儿子,立刻就分了。
也算果决。
找的这个是个做酒店的。由于他跟我母亲关系好。于是奉旨殷勤招待。
花了七千多。酒店,出租车,日常饮食,游玩,都是我出钱招待的。
这位总算没有让我花钱又给脸。至少面子是过得去。而且人也挺机灵的。把我妈我爸我姐姐哄得心花怒发。
只是我们两个都知道不可能,做个朋友也好。至少都是江湖场面过得去的人物,不会叫对方花钱又难受。
酒过三巡,我妈又开始了。
然后哪位开始打哈哈。
最后我妈让她给我介绍工作,说无论多少钱,哪怕三五千都好。
她果然开始大义灭亲,说自己父母住自己酒店都全额付款。
我几乎吐血。她小小一个私营酒店的高龄总监,自己明天都不知道在哪里。
我们聊职场,其实她的疑虑更大。压力更大。
而且她并不善于学习,看不透许多东西,也就人际关系还行。
她朋友介绍的几个股票,看了看都是坑货。我推荐的她拿不准。
她还是拿钱去买车了。
将来成就也就那样。适合当朋友。
你让她给我介绍事?
~
其实我妈并不知道我在外面的成就,能力,薪水,与预期。
只知道我多病,离婚,失业。非常担心。
搞出很多啼笑皆非,如果是同事,或者朋友,足够让我觉得是侮辱,而当场翻脸的提案。
什么让我去到月薪二千计件工资的qq文字工作群里求人。
我尼玛肯去指导他们一下都是客气了好不好。
家里资产小千万,我做过几个上亿的产品,你叫我低三下四去求一个小小的总监,文字编辑?
我去求别人,别人会怕好不好。
抛开赚钱不谈,一般的文字编辑,总监,其能力成就,我真是瞧不上。更别说为其打工。
至于薪水。
他们心脏不好,我没告诉她我一天的波动。够这些人996忙活一二年了。
这还是我仅仅拿着一点点本金搞得事情。
至于她找的那些相亲对象。
我最后已经失去了耐心。
直言,你那群同学都老了。而且社会层次都那样。别在意跟你关系如何。最重要的是适合。是配得上这个家庭。
不要找一些不清白不靠谱的人来侍候。看别人脸色。比如前妻那样的。
这个家庭谁来都是衣食无忧。
你儿子其实虽然没有学历,但是身价能力外貌绝对属于及格线以上的。
应该问另一半的助益,不是看她的脸色。
~
反正我妈的理论就是这样:
如果别人闹,那肯定是不闹的一方不对。
如果别人给你脸色看,那肯定是你做的不够好。
如果相亲碰到的都是别人的脸色,说明自己还不够谄媚。
所以知乎评论说这样的婆婆好相处。我真是吓出一身冷汗。
此婆只能有一个笨一点的媳妇。
她一辈子的精力智商都花在为别人身上。
她要不是我爸,早被人吃干抹尽了好不好。
这个问题问得太有槽点了,我给你们比较一下这两个历史时期,你们就知道槽点在哪了。
假如你用朱温代唐来作为五代起点的话,那么后梁开国是907年,北宋开国是960年,北宋灭北汉是979年。
然后曹魏篡汉是220年,司马篡魏是266年,西晋灭国是316年,然后北方五胡十六国一百多年,再然后才是南北朝。
发现问题在哪了么?
问题就在于“魏晋南北朝”与“五代十国”在时间长度上根本就不是一个量级的好吗?你认为五代十国碎片化,那么请问难道早期三国、五胡十六国时期就不碎片化了?你不能从一个几百年的时间长度里拎出来相对比较完整的时期,然后跟只有几十年长度的五代做比较,问为什么五代更碎片,这是没道理的。假如你非要比较一下这两个历史时期的异同,你首先应该问的是:“为什么魏晋南北朝会分裂这么久”(实际上,这确实是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好了,槽我吐完了,下面讲点干的。
实际上,五代十国看上去更碎片化的主要原因,是南方的分裂。因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基本上一直都是一个统一的政权,所以等到了五代这,南方裂成好几块看着就比较诡异。
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很简单,开发度不同啊亲!
汉代南方的开发程度是非常、非常、非常低的,你以为孙策据有江东是整个江南都在他的控制之中么?不是的,孙吴政权的精华就在长江沿线,当时南方大片地区还处于未开发状态。
岭南地区直到宋代都是典型的“欠发达地区”,所以根本的问题在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南方根本没法分裂成那么些个小国……你看看南汉的地盘,在魏晋时期那有几个人?
在南北朝末期,北周灭北齐时大概有户三百五十九万、口近千万;北齐有户三百零三万,口近两千万。那么南陈呢?
户五十万。
所以传统概念中的“江南富庶”不是整个长江以南都很富庶,而是江南地区的苏州扬州等几个地区非常富庶,其他地方属于被代表、被平均的那个。刘宋大明8年时扬州有24万户,人口总数接近当时刘宋总人口数量的1/3[1],唐代耕耘了几百年,才慢慢把南方经济发展起来的。
在开天时期,天下还是这个样子的:
你再感受一下这个人口密度
然后到了北宋时期,这个人口密度终于算是上来了
所以说五代给人一种“更加分裂”的感觉,从本质上来说是因为南方的开发度高了,住的人更多了,经济也更发达了,所以就能够同时出现好几个小国了。三国时期孙吴还在卖力地开荒拓地,甚至从南方深山老林里抓野人去屯田,而到了唐代末期这些野人的后代终于成为了农民(当然,也可能是死光了,换了一波人),能够愉快地建个小国了!
相比之下北方的兄弟们就比较悲惨一些,一千多年了该怎么内卷还怎么内卷,该怎么互殴还怎么互殴。
啊,果然是一个历史时期的出现,不仅取决于当时人们的努力,也要看历史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