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94 年版《三国演义》中有哪些令人落泪的场景? 第1页

     

user avatar   da-mao-60-5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携民渡江到舌战群儒两集里,有一位寡妇的遭遇浓缩了百姓的苦难

她的丈夫死在了哪里呢,只身一人带个孩子,也没有公婆,难道是从徐州来的?

逃难吧,曹操可不单是喜欢人妻


与刘备同框,路难走,孩子还摔了

镜头一晃已经上船,但中间可能是缺衣少食的数天跋涉,孩子已经无法走路,只能让兵士(估计是部队群演)抱上船。

好不容易上了船,孩子已经夭折

士兵用一面军旗裹住孩子尸体,就当是棺材了

她再无亲人了

运力留给活着的人吧,孩子水葬。

又多少天呢,到了樊城,可这里不是解放区,城头竟然放箭了。

又与刘皇叔同框,走不动了。刘备这个行军是真的慢,一个妇女随时跟定你中军。

第三次与皇叔同框,树下坐会儿吧,孤身一人,除了跟着走,还能去哪里

曹操虎豹骑一夜冲杀,百姓死伤大半,她很幸运,还活着。话说虎豹骑曹军精锐,围住百姓杀干嘛,说是夜战看不清还听不到哭喊吗,不是劫掠、杀良冒功又能是什么呢,曹操爱借人头,部下自然也要效仿。

本来坐着休息的,被马蹄声惊醒

马蹄声急,吓得立刻站起

原来是赵将军杀得白马变红马救回了皇叔的孩子,可她的孩子是再也不会回来了。

百姓何辜遭离难。


user avatar   tian-tao-63-8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们都说大人物,我来谈一个小人物让人落泪的场景。

后主刘禅听信腐儒谯周之言,向邓艾请降,季汉终于亡国,国祚42年…

看着身边的白旗,一名老兵留下了伤心的泪,他或许曾弱冠之年随先主入川,又或者而立之年应征入伍随丞相六出祁山,又或许耳顺之年同大将军九伐中原。总之,昔日荣光如过眼烟云,转瞬间已成亡国降卒…

景虽如是,人已非昨。昔年凯旋入,而今降缚出。宫阙江山旧时貌,老卒堕泪思先主。


user avatar   dianwei 网友的相关建议: 
      

第二十九集《携民渡江》。曹兵压境,樊城告急。未免百姓遭受劫掠之苦,刘备拒绝了诸葛亮军队先行的建议,全力保护百姓逃往襄阳避难。号令一下,百姓扶老携幼,纷纷出城,去追随他们心中的仁义之主。风雨飘摇,渡江之际,老三国在这里加入了一首原创插曲《民得平安天下安》。很多年前听这首歌感觉过于沉重,过于凄苦。但最近因为疫情封锁,重看三国,却被刘备的仁者情怀和百姓的赤子之心真正感动到了:

民得平安天下安 https://www.zhihu.com/video/1221148035977527296

民得平安天下安。这是多么朴素的道理啊。但古来真正能坚持它的统治者又有多少呢?看看二爷,万人之敌,站在风雨之中拼了命地指挥船只;再看看三爷,同样是万人之敌,直接下场,接送逃难百姓登船。刘备诸葛亮赵云,他们都在现场。看到刚刚丧夫的母亲在逃难中经历丧子之痛,看到走失了的百姓互相呼唤着自己的家人,刘备甚至要为自己的无能自杀谢罪。这首歌的结尾,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人为追随自己的人民鞠下的那一大躬,怎能不叫人感动泪下?

刘备本可以先走的。曹操虽然已经动用了精锐骑兵,但如果刘备依样画葫芦,在精锐骑兵的护卫下逃往襄阳,曹兵是追不到他的。百姓们本可以不追随刘备的。留在樊城,虽然可能会有财产损失,但至少能免于被追杀的厄运。可是,刘备和民众最终都选择了看起来更不利于自己的一条路,并付出了代价:他们被曹兵追上了,无数百姓被杀,刘备失去一位夫人(如果没有赵云,就是妻儿皆亡了)。这是因为在他们心里,有一个对于仁义社会的执念。刘备之所以能成为《三国演义》当之无愧的第一主角,是因为他寄寓了中国数千年来各阶层对于一位理想统治者的美好想象。

当然我也知道,在当代,传统儒家的仁政思想那一套早就没有多少信仰者了。在另一个相关回答里我说过,新三国甚至把刘备的仁义道德理解成厚黑学,还获得不少人的认同。刘备前面跳江是演戏,后面怒摔阿斗也是演戏。可演戏怎么了?人家至少是全心全意地演了吧,换其他人,敢为了演这出戏,把自己的置于如此危险的境地吗?如果古代统治者在国家危难之时都能如此搏命地演出,那无论什么的挑战,应该会得到更好的解决吧。

原歌词如下:

水滔滔,路漫漫。扶老携幼步履艰。
百姓何辜遭离乱,欲渡长河少行船。
民不弃我我难舍,瞻前顾后心怆然。
立大业,民为本。民得平安天下安。
风飒飒,路漫漫。扶剑昂首问苍天。
古来壮士多苦厄,鲲鹏何日得高旋。
臣子不能建基业,老去无颜对祖先。
民相随,志愈坚。不整乾坤心不甘。
马迟迟,路漫漫。暮云苍黄雁声寒。
汉武秋风辞意健,英雄何须叹华年。
得道多助功成就,愿见生民尽欢颜。
纵相别,挥手去。仁爱常存天地间!

另外一个是二十七集里的《有为歌》,这个很多人已经讲到,无需多言。归去归去来兮我夙愿,余年还作垅亩民。把歌词和丞相的一生相对应,已然泪目:二十七岁辞去,隆中终未等到他功成归隐的那一天。

有为歌 https://www.zhihu.com/video/1221148159516209152

原歌词如下:

束发读诗书,修德兼修身
仰观与俯察,韬略胸中存
躬耕从未忘忧国,谁知热血在山林
凤兮凤兮思高举,世乱时危久沉吟
凤兮凤兮思高举,世乱时危久沉吟
茅庐承三顾,促膝纵横论
半生遇知己,蜇人感兴深
明朝携剑随君去,羽扇纶巾赴征尘
龙兮龙兮风云会,长啸一声舒怀襟
归去归去来兮我夙愿,余年还作垅亩民
清风明月入怀抱,猿鹤听我再抚琴
(天道常变易 运数杳难寻)
(成败在人谋 一诺竭忠悃)
(丈夫在世当有为)(为民播下太平春)
(归去归去来兮我夙愿)(余年还作垅亩民)
(归去归去来兮我夙愿)(余年还作垅亩民)
(清风明月入怀抱)(猿鹤听我再抚琴)

相关回答:


user avatar   gu-zi-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五丈原中的这段编剧原创应当是最戳泪点的:

丞相病重之中梦见北伐成功,三分一统,后主兴奋地在旧都的皇宫里左顾右盼,吴魏君主参拜于殿前,而年轻的丞相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一样,欣慰地站在一旁。

然而,抬头一看,却只看到了空空的大殿……

【经典怀旧】三国演义.1994央视版(中文字幕)【全集修复】(77)_国产

【14:00开始】

理想主义者的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此……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杜甫

user avatar   wei-fang-wang-ke-r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小时候看三国,看到秋风五丈原丞相逝世,哭的稀里哗啦,感觉三国一路看下来的世界观都崩塌了。那时我坚信丞相最后能功成身退、余年还做垅亩民,直到墓碑出来,才知道诸葛亮真的也有做不到的事,他死了,再也不能兴复汉室以报先帝。

如今重温,较之幼时只是单纯的震惊、悲伤又有不同的感慨,感谢央三剧组全体人员的用心,这集真是精雕细琢、感人肺腑。


秋风五丈原这个标题出来,就是找虐的节奏。暮色里丞相帐中的灯光都显得有些凄惶,姜维持剑守帐的身影才让人稍感心安。

禳星的这个身影,没有办法不联想到祭东风时的画面,两相对比,心中凄楚。







禳星这一段,最震撼的是丞相的眼神。白帝城、藤甲军、街亭、上方谷,见过他悲伤、不忍、愤怒、失望,却从没看过这样的祈求渴望的眼神。

我一向认为立身当自强不息,凡事只尽全力,但为本心不问鬼神。诸葛亮自然是人中翘楚,我从没想过这样的人也会“求”,像是垂死之人祈求最后一线生机的热切,只是他求的对象是上苍、是杳不可寻的命数,他不为自己求什么,只为汉室和苍生祈求多一点时间。

央三改掉了原著大部分怪力乱神的情节,却完整保留了禳星。然而看到这样佝偻的身影和渴望的眼神,只让人觉得心酸,这哪里还有一丝“神棍”“妖道”的影子呢?

帐外姜维、费祎、杨仪在默默祈祷禳星成功,费祎杨仪也是真心关心丞相,但就觉得姜维特别情真意切。人的感情亲疏不同,姜维和丞相如师徒父子一般,感情更深。





有人说罗贯中带入姜维苏丞相,很有道理啊~作为一个迷妹,想想要是能像伯约那样优秀到让丞相青眼有加,侍奉丞相左右、早晚聆听教诲,天呐~简直幸福的要晕过去!

司马懿来搞事了。这里的北斗七星位置排的不对,而且看斗柄应该是夏天的天相。不过这种细节无所谓,就当是表现“将星失位”吧,我亮都要死了,天相错乱一下又怎么了~

姜维对丞相真好QAQ~这个镜头和表情太暖,多希望时间停留在这里!我那时也像他一样,露出了舒心的笑容,多么天真……




姜维护灯的样子,唉……

第一次看的时候,我和姜维一样充满了希望,也和他一样悲愤不已,恨不得斩了魏延(可怜的背锅侠反骨仔)。而后来再看,也只有宿命无奈的悲凉,尽人事、听天命,人事已尽,天命如此。

此时平静接受命运的丞相,比禳星时狂热的样子,更像丞相。听说某个衍生作品里,姜维有句台词是“我这一生,从未放弃过”,丞相也是这样的人,师徒简直太合理。

此时丞相连笔都拿不稳了,仍在为蜀汉燃烧最后的一丝精力,任谁都看不下去QAQ!费祎毕竟稳重些(强烈抗议老头子费祎),而姜维恐怕才说出了观众心里想说的话,真比亲儿子还亲QAQ!

这一组静物,一切尽在不言中……当年丞相刚出山,主公就毫无保留的交与剑印,到如今,剑印依旧在案头,责任从未卸下。有个细节,章武剑是六出祁山才摆出来给特写的,而一出祁山的时候,丞相案边是琴,后来再没有了,这可能是为空城计备着的无心之举,但对比前后,还是一声叹息。

姜维这小心翼翼一脸担心、到看到丞相神情舒展后又露出傻笑表情,唉,前方核能预警。









这个幻想杀太残忍,捂胸口!赞美央三剧组,这个改编简直绝了,催泪利器。这是丞相一生梦寐以求的目标,他不回头也不缅怀,他从不停歇的向前走,殚精竭虑去完成理想。

这个“功成应忆去时言”“他在丛中笑”的表情,看到就不受控制的掉眼泪。


我曾真正相信他会“余年还做垅亩民”,那时他会用这样的表情看着汉室已兴、知己已报的天下。但现在想想,即使真有这样一天,治国何其劳烦,他也仍不能归隐山林,但至少能慰平生。

一拜抬头,笑容还残留在嘴角,眼神已经开始变了。

这个梦本就残忍,若在梦中逝去未必不是好事,可惜梦本身就是梦,本身就是梦的梦也依旧要醒来,而死于梦中何其容易,清醒的面对现实才需要更多的勇气和担当。







交代多少后事,留下多少计策,也不能甘心离去。先帝去世时,能托孤,剪辑是一生的回顾,而丞相弥留之前,仍在鞠躬尽瘁、兢兢业业,唯恐思虑不周留下纰漏。

总觉得姜维在这里的神态表情和别的属下不同,别人是痛失肱骨重臣,他更像是失去亲人。姜维不算是喜怒不形于色的人,但领受兵书和出殡时感情却表现的很克制。

这个场景让我想到“若提枹鼓,会军门,使百姓喜勇,当与人议之耳”, 北伐征战多年,而百姓无怨言、军士无倦怠, 如今日暮下只是风中残烛的丞相。





这个画面也是止不住的掉眼泪。央三花絮说这场戏和二爷走麦城那场一样,群演自发的给丞相送行。已经一千八百年过去,而人同此心。




丞相出山前,崔州平司马徽 说“人力岂能违天”“虽逢其主未逢其时”;草船借箭后,丞相说“命系于天”;五丈原上“悠悠苍天,何薄于我”。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已经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印记。









​孟获出现在送殡队伍中,导演真细心。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馀饶。至於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於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馀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user avatar   chang-ye-78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谢邀~目前已完成三部分:求不得——姜维,爱别离——孙夫人,怨憎会——邹氏,尽量保持更新吧!

佛曰人生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想必这也是泪点的高发地带,我就试着从里面找几条说几个人吧。身为贯穿《三国演义》电视剧大半时间的男主角,诸葛丞相被大伙说了个遍,那我就说说其他人好了。(具体对佛教术语不是很懂,主要借个概念,勿见怪哈)


1. 求不得——九伐中原空劬劳

诸葛丞相秋风五丈原,表现的是「求不得」,那我就先从这开始,说说他的继任者,姜维。(其实主要原因是这一段我之前在别的题目里写过现成的,可以直接复制粘贴嘿嘿嘿)

书中剧情:

时右将军阎宇身无寸功,只因阿附黄皓,遂得重爵。闻姜维统兵在祁山,乃说皓奏后主曰:“姜维屡战无功,可命阎宇代之。”后主从其言,遣使赍诏,召回姜维。维正在祁山攻打寨栅,忽一日三道诏至,宣维班师。维只得遵命,先令洮阳兵退,次后与张翼徐徐而退。邓艾在寨中,只听得一夜鼓角喧天,不知何意。至平明,人报:“蜀兵尽退,止留空寨。”艾疑有计,不敢追袭。
——《第一百十五回 诏班师后主信谗 托屯田姜维避祸》

这是一个原创剧情,发生在退兵以及退兵后到这一段,姜维的独角戏,设计的真棒。

前面的情节是姜维将邓艾围困在祁山,胜利指日可待,但接到退兵旨意,心有不甘,营外众将士下跪求姜维抗旨出兵立功,军中男儿志令姜维触动不已,正要拔剑出兵,此时又下圣旨……

张翼:【大将军继武侯遗志,强行难为之事,前后九伐中原,朝野多有非议,今已困邓艾于祁山,胜券在握,倘若就此收兵,武侯遗志,岂不成泡影?】

姜维:【大事已去,岂可强为,身后无主,众夺得祁山九寨,又将何为?传令,擂进军鼓,奏得胜令…暗中…撤兵!】

大家可以隐约看到此时姜维眼角的泪光,到手的胜利化为泡影,不甘心,不甘心。

退兵后,只剩下姜维一人(和老兵),看着昔日的军营变成一片废墟,姜维心里唏嘘不已。上马离去,马儿在原地迟迟未动,老兵以为马儿不听话便鞭打起来,可他不知道,马儿深知主人心意,也舍不得离开战场。

姜维:【慢,非它之过。】

姜维缓缓下马,在马儿耳畔无奈的说了声【走吧】,没上马,而是拉着马离开了军营。

复兴汉室,九伐中原,最后只留下了背影。如果说诸葛丞相的北伐是飞蛾扑火,可姜维呢,他眼睁睁的望着火焰,却被摘掉了翅膀。(只说演义剧情不说正史哈)

老版三国在诸葛亮死后的男主角就是姜维了,扮演老年姜维的樊志起先生于2010年因癌症去世,在我心里,他才是姜维,向樊先生致敬。

参考资料:《三国演义》电视剧第82集。

2. 爱别离——至今江畔遗碑在

《三国演义》改编的剧集注定会是男人戏,但这部分以孙夫人的视点说说剧里面的一段不容易发现的「爱别离」。

书中剧情:

只见当头船上一员大将,手执长矛,高声大叫:“嫂嫂留下侄儿去。”原来张飞巡哨,听得这个消息,急来油江夹口,正撞着吴船,急忙截住。当下张飞提剑跳上吴船。周善见张飞上船,提刀来迎,被张飞手起一剑砍倒,提头掷于孙夫人前。夫人大惊曰:“叔叔何故无礼?”张飞曰:“嫂嫂不以俺哥哥为重,私自归家,这便无礼。”夫人曰:“吾母病重,甚是危急,若等你哥哥回报,须误了我事。若你不放我回去,我情愿投江而死。”张飞与赵云商议:“若逼死夫人,非为臣下之道,只护着阿斗过船去罢。”乃谓夫人曰:“俺哥哥大汉皇叔,也不辱没嫂嫂。今日相别,若思哥哥恩义,早早回来。”说罢,抱了阿斗,自与赵云回船,放孙夫人五只船去了。
——《第六十一回 赵云截江夺阿斗 孙权遗书退老瞒》

要说老版《三国演义》剧集与原著的最大区别,我想就是「人性」了,书中以截江夺阿斗作为突出赵云、张飞英雄威武的佐料,但对孙夫人这边的描写就未免有些草率。远嫁异乡,而丈夫又西赴巴蜀,身边能够陪伴的也只有阿斗一个孩子,虽非母子亦情同母子,却无离别之情?在这里,剧集就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

赵云(抱着阿斗)和吴兵争斗之际,孙夫人想的不是如何抢回阿斗,而是在真正担心孩子的安危。(快点上是周善说的,高下立判)

张飞出马,杀周善,夺阿斗,逼孙夫人回荆州,但夫人以为母亲病重,必须回吴探视,打算以死明志。

张飞赵云见状便不再强求,带阿斗离去。原著到这里就结!束!了!对孙夫人不!公!平!好在剧集里的补充,阿斗舍不得形同自己亲生母亲的孙夫人,一直朝着孙夫人的方向伸手。

被赵云抱着的阿斗渐行渐远,但一直重复着「娘,早些回来」,孙夫人情难自禁,放下手中剑,跑出船舱,想着不知以后能否重逢,向远而泣。


孙夫人返回东吴,方知是计,从此孙夫人滞留东吴,与刘备再未见面,郁郁而终。

看到这,想起了原著里孙夫人的结局:

时孙夫人在吴,闻猇亭兵败,讹传先主死于军中,遂驱车至江边,望西遥哭,投江而死。后人立庙江滨,号曰枭姬祠。尚论者作诗叹之曰:
先主兵归白帝城,夫人闻难独捐生。 至今江畔遗碑在,犹著千秋烈女名。
——《第八十四回 陆逊营烧七百里 孔明巧布八阵图》

至此,怆然泪下。

如果说姜维代表了乱世中仁人志士的求不得的宿命,而孙夫人的一生也正是乱世女子爱别离的最好写照。可读者、观众往往都关注着英雄故事,却忽略了这场乱世游戏中真正的悲剧牺牲品。

参考资料:《三国演义》电视剧第49集。

3. 怨憎会——君心非我心

怨憎会是指与怨憎者相遇的苦痛。在这里我稍作曲解,以同样身为女性的邹氏的视角来说说宛城之战中,剧集以一首歌诉说邹氏对曹操爱憎两难的心境。

书中剧情:

是夜,曹操于帐中与邹氏饮酒,忽听帐外人言马嘶。操使人观之,回报是张绣军夜巡,操乃不疑。时近二更,忽闻寨内呐喊,报说草车上火起。操曰:“军人失火,勿得惊动。”须臾,四下里火起。操始着忙,急唤典韦。韦方醉卧,睡梦中听得金鼓喊杀之声,便跳起身来,却寻不见了双戟。时敌兵已到辕门,韦急掣步卒腰刀在手。只见门首无数军马,各挺长枪,抢入寨来。韦奋力向前,砍死二十馀人。马军方退,步军又到,两边枪如苇列。韦身无片甲,上下被数十枪,兀自死战。刀砍缺不堪用,韦即弃刀,双手提着两个军人迎敌,击死者八九人。群贼不敢近,只远远以箭射之,箭如骤雨。韦犹死拒寨门。争奈寨后贼军已入,韦背上又中一枪,乃大叫数声,血流满地而死。死了半晌,还无一人敢从前门而入者。
——《第十六回 吕奉先射戟辕门 曹孟德败师淯水》

这段剧情设计的很巧妙,在邹氏为曹操吟唱《淯水吟》的背景音乐中,将典韦之死的情节描述出来。和上一节孙夫人爱别离的剧情相仿,这段剧情原著也是为了刻画典韦的英雄形象,而忽视了邹氏的结局。好在剧集里原创了一首歌来为邹氏加分,可能大家在看剧集时都在赞叹典韦的英勇救主,但细细品味一下歌词,不难发现这部分其实真正在写的是邹氏对曹操的复杂感情。

淯水吟-毛阿敏

在这里也推荐大家听一听原曲,非常经典。

《淯水吟》
歌手: 毛阿敏

我本飘零人,薄命历苦辛,
离乱得遇君,感君萍水恩。
君爱一时欢,烽烟作良辰,
含泪为君寿,酒痕掩征尘。
灯昏昏,帐深深,
浅浅斟,低低吟。
一霎欢欣,一霎温馨。
谁解琴中意,谁怜歌中人。
妾为失意女,君是得意臣,
君志在四海,妾敢望永亲。
薄酒岂真醉,君心非我心,
今宵共愉悦,明朝隔远津。
天下正扰攘,四野多逃奔,
须臾刀兵起,君恩何处寻。
生死在一瞬,荣耀等浮云,
当君凯旋归,能忆樽前人。
灯昏昏,帐深深,
君忘情,妾伤神。
一霎欢欣,一霎温馨,
明日淯水头,遗韵埋香魂。

百度百科里有一段歌曲鉴赏,写的非常好,在这里我就不班门弄斧了,直接摘录一下 (另一方面也是有些懒)

邹氏在《三国演义》小说原文中,是个仅仅被一带而过的次要人物。而歌曲《淯水吟》的作者,却对她在动荡时代里可想而知的凄惨命运做了合理的虚构:“我本飘零人,薄命历苦辛。”无论是历史上的汉末三国,还是后人眼中的三国乱世,都是属于男人的勾心斗角、残酷搏杀的时代。一个柔弱的女子,尽管“飘零”、“薄命”、“历苦辛”,又有谁会注意呢?


历史上的《三国》读者们,总易在作者的引导之下,更多地关注张绣的报复行动,却往往忽略当事人邹氏的内心感受。或许她慑于曹操的“淫威”,无奈不得不从罢——然而,《淯水吟》中的邹氏,内心深处却是渴望得到爱、渴求被呵护的,尤其是对方乃是志在四海、不可一世的枭雄曹操。“离乱得遇君,感君萍水恩”,这是一种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乎读者意料之外的合理虚构。不仅仅是“女性”,甚至具体到“邹氏”这个具体的人物,她的思想感情得到了某种关注和尊重。

然而,曹操的垂青,不过是“求欢”而已,远远谈不到“爱情”。歌中的邹氏深知这一点:“妾为失意女,君是得意臣。君志在四海,妾敢望永亲?薄酒岂真醉,君心非我心。”乱世中的女性渴望被宠爱、被保护的心愿,在现实中是那样不堪一击。更何况“天下正扰攘,四野多逃奔。须臾刀兵起,君恩何处寻。”邹氏的悲剧命运,就这样融进了历史上汉末三国的特定时空场景。于是,歌声背后,那些成千上万命运不能自主的女性,也都能在凄婉的旋律中寻到自己的悲剧。这是《淯水吟》的深刻之处。

谁解琴中意,谁怜歌中人。

歌词最后暗示「明日淯水头,遗韵埋香魂」。原著和剧集里都没有提到邹氏的下落,而乱军中的柔弱女子,结局却又可想而知。不知曹操在「吊奠典韦亡魂,操亲自拈香哭拜。三军无不感叹。祭典韦毕,方祭侄曹安民及长子曹昂,并祭阵亡军士,连那匹射死的大宛马也都致祭」的时候,是否又会想起与邹氏初见时,她不安眼神中一瞬间闪过的光。

参考资料:《三国演义》电视剧第11集,

淯水吟_百度百科

待续。


user avatar   weixia8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最近把央视 1994 年《三国演义》一共 84 集都陆陆续续地看完了,回过头来再仔细想想,最让我觉得令人落泪的是第 50 集,这一集的尾声是关羽和张飞的最后一别,下面是视频:

(注:前三秒没有声音,之后就正常了。)

关羽、张飞最后一别 https://www.zhihu.com/video/1057561391388602368

这一集的故事背景是刘备夺得荆州后准备入川,派关羽镇守荆州,携张飞入川。

故事的发展我们也知道了,关羽并没有按照诸葛亮策略「东和孙权,北拒曹操」来坚守荆州,导致失荆州后败走麦城,在突出麦城的突围中被东吴的小卒所杀。

而张飞在东征为关羽报仇出发前,被帐下将领张达、范彊杀害。

至此这段视频变成了关羽和张飞的最后一面,背景音乐也尤其感人。

从上帝视角看,我们知道这是他俩最后的一别,这段视频的确让人不忍落泪。

而此时关羽和张飞并不知道这是两人的最后一别,但冥冥中又觉得此番离开,日后难有再相见。张飞迈出大门准备离开,又回来噙着泪水和关二哥道了一句「保重」,关二哥也让三弟「你也保重」,张飞便大力拂手而去。短短几句话,兄弟情义浓。


再补充一下高票回答中的视频,诸葛亮病逝五丈原,《三国演义》第 77 集秋风五丈原。

秋风五丈原 https://www.zhihu.com/video/1059231016442548224 诸葛亮出殡 https://www.zhihu.com/video/1059231789096148992


user avatar   chai-can-c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当丞相开始叫赵云老将军的时候

------------------------------------------------我是来补充的分割线----------------------------------------------------------

关羽死后,刘备和张飞第一次见面。

听得“张将军到”,贝贝回身下台阶相迎。

3D带着魔性的小颠步一路小跑上来。

反正我看的时候觉得这表情太绝了,就这一瞬间脑子里可以闪过好多回忆杀。夹杂着各种复杂的情绪还带了点老年人特有的些许迟钝【大雾

历史性的握手

两位老师把人物晚年形象刻画的都好好。

这时候我的泪点就要来了。握好手大哥很自然的把三弟拉上一个台阶。

三爷质问贝贝为啥不给二哥报仇。

然后大哥又特别自然的揽过三弟,准备凑一起说悄悄话。

然后!!!三弟也很顺手的搀起大哥,两个人互相扶着走了几级台阶。

走的时候可以看出还有些蹒跚踉跄的,但是就这么互相扶持的几步路真的很戳我泪点啊QAQ感觉又亲切又心酸。


user avatar   jyzlxz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提名一个:剧中暗藏的首尾呼应。这也是为什么大耳的头像能牢牢占据片头曲第一位。

刘备在第一回给读者开启了一个梦想,这个梦想贯穿了全书。

很感激央视版三国,它应该注意到了这一点,第一集就给了刘备浓墨重彩介绍自己抱负的长镜头,孙彦军老师的泪,凡有梦想者见之无不共鸣,表情都和剧里的关张差不多。

他们就为了这个目标跟着刘备一辈子,当自称闲散野人的村夫听到那句“先生不出,如苍生何”,也是立即跪地“愿效犬马之劳”,那天下午拖堂的“大梦谁先觉”成了他这辈子最后一个安稳觉。

渐渐地,主公成了大王、成了陛下,他们之间互动说的最多的依然还是那句汉室复兴,也有人在渐渐地离去。在这段对于历史并不算漫长、但对于他们就是一生的岁月里,他可以为了携民渡江甘与同败,即使对手们视屠城抢掠为日常操作。可以为了贤才俊杰敞开胸怀,即使老对手越老对部下越是杀红眼。不仅要感谢剧本和演员的演技,即使是配音都是那么加成满满。可以在“荆州丢失矣”的相对平静与“若如此,吾二弟休矣”的万念俱灰里,感受疆土与兄弟在他心目中孰轻孰重。也可以在“兄与弟同往”这短短五个字里,从犹疑低沉直到下定决心的高亢里感受他情感的真挚。固然电视剧没有拍全他如何对待糜竺、黄权等等等等,但反复翻阅史书和演义的我们,足以伴着孙老师的演技和气质,脑补他的魅力和情怀,体会为什么能有这么多仁人志士甘愿把生命融入他的理想之中。直到最后的高潮,“朕不能为弟报仇,纵有万里江山,何足为贵”。也许二十年前,我还会鹦鹉学舌这是因小义而失大义。但二十年后再回看此段,伴随着黄老将军遗体前出鞘的利剑,我能感受到他真正的感染力。陪伴自己一辈子去追梦的人,遭遇如此卑鄙的偷袭,如果得不到一个交代,又谈何圆梦?陪伴自己入川的大半班底,桑梓皆在荆襄,如果得不到一个交代,又怎能圆梦?历史上刘备的问罪东吴有着更深层次的政治精算,而在演义里更多烘托出的是他直到暮年依然如同桃花树下那个青年的热血与初心。而且伴着看似冲动的复仇,以及痛悼黄老将军的戏份,反而体现了在他的理想里,每一个旗下的人,都有自己的尊严和价值。也正因此,即使自取其败,即使不听人言,即使遭受了一连串灭顶式挫折,大多数人依然愿意跟着兴复汉室的大旗不懈于内、忘身于外。

也正因此,对于空前的失败,对于大批战友的牺牲,他没法像赤壁之战后的曹老板那样强颜欢笑,他也不会像曹老板脱险后借着哭奉孝甩锅。他把所有的自责忏悔统统留给自己,自然就是一病不起。终于,在白帝城那个昏暗的让人心碎的烛火里,他成为了创业未半撒手而去的先帝。但先帝的殊遇,先帝的梦想,让剩下的人们依然舍生忘死地去追寻。中间依然不断有人告别,几乎每个人离去时候,都会像子龙那样“先帝遗愿,我已无力,死不瞑目啊!”直到只留下村夫一人,依然身长八尺,已然油尽灯枯,咳嗽着颤抖着,依然在渭河水雾间呼喊着先帝,和二将军三将军,一滴眼泪滑落之时,留下电视机前观众一齐唏嘘。

待到丞相即将离去,在他对自己阳寿最后的争取里,依然不忘27年前那个春日的下午,先帝对他不要空老林泉的激励。穰星失败后已经几度握不住笔涂出的遗表,依然在谆谆教诲着阿斗“达孝道于先皇”,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武侯弥留之时,依然在幻想着还于旧都曹孙来拜,原始剧本里他还有个梦,先帝在向他微笑,他想追上先帝,却怎么也追不上……

伴随着“悠悠苍天,何薄于我”,那一代蔬果村的创业戛然而止,但是先帝依然还萦绕在这片土地这群人中,直到最后一集,没见过刘备一面的姜维,当年甜甜的天水麒麟儿已是须发斑白,在国破危局的心痛中,还在说着至死要护住先帝的基业。当诈降之后听到钟会自比刘备之时,脸上迅速闪过的是“你也配”的蔑视与仇恨……

刘备,他不只是通过头像在片头曲里牢牢占着第一位,从第一集出现到最后一集。我们也许遗憾于全剧后半段对吴的削弱,直到结局东吴灭亡也只是一句带过。但站在这个角度,这样的设计却强化了首尾呼应,让梦开始的那个“义”牢牢钉到了大结局,不再是简单的帝王将相、改朝换代。刘备的理想,刘备的抱负就这样通过一代代人相传的方式,活到了电视剧的最后,还超越电视剧本身,正如片尾曲所唱:人间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与山河同在,与日月齐辉。​

这份英雄气,我觉得才是三国始终打动无数后来者的地方,让多少后来人阅之而不觉涕下,涕后又继续奋起。

PS:文末图感谢 @秦时明月 相赠


user avatar   moriire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最后一集,《三分归晋》,后主已降、季汉已亡,事到如今还偏要勉强的姜将军在提出「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的计谋之前,愧疚又悲伤地跪在了武侯的灵牌之前。

可那灵牌上写的不是丞相,而是先师。


犹记69集,卧龙收幼麟,「我自出茅庐以来,遍求贤者,欲传平生所学,今得伯约,我愿偿矣!」那时武侯满脸的神采奕然——这是天水姜伯约的先师与知己者。




     

相关话题

  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蜀粉都在向曹魏跑再跑回季汉? 
  在东汉末年(三国时代),从汉末十三州的哪个州起家最容易吞并天下? 
  为什么吕布只能称雄一时,却不能成就大业? 
  若你是东汉末年一方诸侯,如何劝水镜先生出山相助? 
  三国后期的淮南三叛为什么都没有成事? 
  如何评价唐国强、陆毅、王洛勇三版诸葛亮的差别? 
  《三国演义》中,吕布被杀后貂蝉去哪儿了? 
  蜀国的马忠与吴国的马忠哪位水平更高? 
  纪灵曾战关羽三十合不败,后又战张飞,为何不到十合便被张飞刺死? 
  我的仇家身上纹了个关羽,请问我在身上纹个孙权能否保持对他的克制?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长津湖》票房超李焕英,暂列中国影史票房榜第二?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不喜欢跟处事圆滑的人来往?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