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司马懿为何比周瑜高明? 第1页

  

user avatar   little.me 网友的相关建议: 
      
  • 按我的理解,题主的问题是:面对诸葛亮,周瑜、司马懿都表现出了被碾压的卑微感,同样被吊打,周瑜心有不甘的死去,而司马懿得以幸存 ,为什么?

  我的理解是:诸葛和刘备是作者心中的男主——凡是够资格陪衬男主的都要躺枪,类比《天龙八部》陪衬三大主角的慕容复。周瑜和司马都是现实中和诸葛亮没有交集、当代后世(截止到唐宋)公认牛逼、知名度最高的人物,你懂的╮(╯_╰)╭

  历史演义小说构筑在基本史实之上,并非架空,周瑜早亡、司马懿玩死曹爽架空魏帝是基本事实,司马懿不能被诸葛玩死。这只是一方面,这并不是重点。重点是:作为诸葛亮前期和后期的陪衬,周瑜和司马懿都玩不过他,但周瑜被“克死”,司马懿偏偏不能灭掉,体现一种诉求:无奈的天命观(司马徽的谶语“虽得其主,不得其时”),壮志难酬的悲凉。感受一下三国杀诸葛的阵亡词:“知天易,逆天难,唉……”

  • 如果就字面理解题主原来的表述:周瑜抱持‘既生瑜何生亮’的怨恨,司马懿一句“诸葛亮真神人也”也表示了“吾不如’的自谦”。司马懿为何比周瑜高明?

  我的理解是:司马懿高在了心态上,司马懿有王者的气度和心胸,比较也就到此为止了——比较应在同等条件或同一类型下进行。虽不明显,但“周瑜-儒将,司马懿-潜在的王者,诸葛亮-名臣贤相”的定位还是隐约存在的——大部分个体差异都可以用类的差别去概括做区分的时候,比较就不能进行下去了。

补充说明:

  需要强调一下:这是一个关于小说的问题。上文提到“作者的诉求”不是指罗贯中,而是《三国演义》流传过程中一个重量级的删改者:毛宗岗父子。

  今天大多数人接触三国故事或者得到的三国人物形象,很大程度上是受120回本的《三国演义》的影响,或是120回本《三国演义》影响下的衍生品的浸染,比如94年央视《三国演义》、高希希没节操的《三国》、日本一系列游戏、三国杀……

  有很多人提过了:演义不是正史,也要区别演义和再创作。

  我想强调:小说也有版本和版本的差别,有些问题不能归结到罗贯中身上。题主的问题是指向120回《三国演义》的,即:清初毛宗岗父子删改版,并非罗氏原著。它们差别很大。换句话说,周瑜、司马懿这么挫,诸葛神级开挂,与毛宗岗父子直接相关。强烈的拥刘反曹意识、“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之类表达人心思汉的感情流露都是毛氏的寄寓,曹操成为大白脸、皇叔忠厚似伪、诸葛多智近妖、关羽神勇,这都是剪刀手毛氏父子的功劳。罗贯中_(:з」∠)_罗贯中是无辜的!!!



问题已经答完,下面的内容是补充说明的展开,多图预警,长文预警。

小说作为故事的载体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今天看到的文本都是一变再变的。

  成书:小说的题材经过几百年很多代人的不断累积修订,出现一个整理者把它们整合成一部小说,后面围绕这个定本进行演变。简单的说就是:元代已有《全相三国志平话》,明代罗贯中编订了《三国志通俗演义》→经过清代毛宗纲父子删改→今天看到的120回《三国演义》。

  流传:比如120回《三国演义》,它的传播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文字形式,比如小说;一种是口头形式,比如说书。小说地位低贱,可以随意做评增删。“三国演义”成书之后,流传过程中不断被读者增补删改被演绎,说书人的渲染会让你爱一些人讨厌一些人。受这种情绪影响,经过N轮转述传抄,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你爱的人会越来越高大上,你讨厌的人会越来越不招人待见。三国故事传着传着,传到最后都有了《反三国演义》这种书。


下面就简单的比一比《三国志通俗演义》
(明朝中后期)和现在常见的120回《三国演义》(清初)有什么不一样:

  先说《三国志通俗演义》,明代嘉靖壬午刻本(简称嘉靖本)是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最早的三国演义的版本,据说最接近罗氏作品原貌。如图,《三国志通俗演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的影印本——书名:三国志通俗演义,24卷,240则,每卷10则,每则的题目7个字。每卷卷首提名“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编次”。

  再说120回《三国演义》,它是清初毛宗岗父子在嘉靖本的基础上进行删改之后的结果。最明显的改动:

  ⒈ 240则两则一打包变成了120回、回目对仗。开篇加上了杨慎《二十一史弹词》叹秦汉“滚滚长江东逝水……”开篇有议论性文字,正文中有毛氏贯穿始终的批注。

  ⒉润色删改:一方面:游离小说内容之外的颂赞铭诔被删,粗糙诗词或删或换,诗文有了应景、烘托人物的作用,情节更为紧凑更有可读性,戏剧性强化。另一方面,也是最最重要的:他替换了自己的价值观,由此变更了一系列人物形象和相关情节。进行了宿命化的处理。

  具体来说,毛宗岗就像曹操和汉献帝之间划开了一条银河,分开两个阵营:

  • 曹:曹操
  • 汉:汉献帝

  和曹操敌对的刘备被分到了【汉】,和【曹】对峙。

刘备的爪牙,如关张赵马黄注定高人一等,诸葛亮必须是全力打造的国际巨星,撑起蜀汉,撑起汉献帝、刘备都没撑起的曹氏对立面。和诸葛亮敌对的人,比如东吴的周瑜、同属蜀汉的魏延、李严就惨了……

东吴很尴尬,游离在中间,他们和曹操对着干的时候是充满正能量,和刘备敌对的时候要被丑化。他们的情节几乎都是【曹】【汉】故事的必要交待,能省则省,有人戏称“两国半演义”。

这是一个很系统的修改,梳理一下,大概是这样的

  主要是这三组人物:1.曹操和汉献帝;2.刘关张;3.诸葛亮。

  ps:必须强调,我当时看完嘉靖本太激动,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带着想和人分享一下刚知道的八卦的心情写了这个答案。所以这个答案带了很强的安利色彩。几经修改,仍然不能做到完全客观的陈述,有些私货能够用斜体标示出来,有些隐含在客观陈述中拆不出来。这个答案只能代表这个时间点我对这个小说不全面的认识——不要太相信我说的话。书,还是自己看更靠谱。


第一组:

从开篇【祭天地桃园结义】开始,以下截图出自这一则破黄巾的部分。

卖个关子,看红线部分,你能猜到出场的是谁吗?

  曹操:没错,以上是曹操!曹操出场,人物简介,先说曹操的来历,再说曹氏父祖美德。

【下图(截自《三国演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120回毛本的描述:红线部分全删,只剩八个字:身长七尺,细眼长髯。黄线部分全删。绿线部分的味道似乎不太对。】

  成年后的曹操,栗子:吕布殒命白门楼之后,刘备跟曹操回到许都,被献帝认为皇叔,受到曹操手下的谋士猜忌——两个版本中曹操的表现非常不一样。

  嘉靖本【曹孟德许田射鹿】:曹操待刘备一片赤诚。

  120回毛本【22回:曹阿瞒许田打围,董国舅内阁受诏】:曹操人情淡薄,其后附有诬陷杨彪、杀议郎的情节,披露曹操已经有心“行王霸之事”,接下来发生许田打围。

  ps:后文刘备给关羽眼色阻止关羽杀曹操,在不同的语境下含义也就不一样了。刘备的形象也不一样了。

再看汉献帝,有三个时间点,我们从后往前数。

  • ③曹丕逼他禅让的时候。都是汉献帝被逼无奈,回宫开始哭,皇后曹氏问过原因,勃然大怒。怒点完全不一样:

嘉靖本【废献帝曹丕篡汉】:曹后愤怒得是:我哥哥怎么不能接管你汉家的江山!

120回毛本【79回:侄陷叔刘封伏法,曹丕废汉篡炎刘】:曹后愤怒得是:我哥哥怎么能做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此外,有左右侍者为献帝哭泣。

  • ②汉献帝最后一次徒劳的挣扎:与伏完密谋想借伏完的力量收拾曹操,事泄,殃及伏皇后一族。华歆奉曹操之命前来搜捕伏后。

  嘉靖本【曹操杖杀伏皇后】:宫人配合华歆搜捕伏后。

  120回毛本【第66回 关云长刮骨疗毒,伏皇后为国捐生】:宫人没有配合华歆搜捕皇后。另外增加了华歆少年时期的事,加以谴责。

  这两个貌似无关痛痒的情节在表现什么呢?对汉献帝的同情。多了什么呢?悲愤无力的旁观者和见证人。

  • ①最开始:董承衣带诏。汉献帝和曹操的决裂。许田围猎的背景见上文讨论曹操对刘备态度那里放的图。汉献帝芒刺在背的不舒服是一样的,但曹操的情况是不同的。

  嘉靖本:曹操虽然有揽权的行为,但只是许田围猎嘚瑟了一下,并没有其他危害汉献帝或者汉家天下的行为——下图红线部分是伏完为汉献帝献策除曹操时说的话:现有行为并没有表露出曹操有夺天下之心,曹操的定位是赵高

  同一位置的描述对照:120回毛本【22回:曹阿瞒许田打围,董国舅内阁受诏】:曹操此时有董卓式的擅权行为(陷害杨彪、杀议郎赵彦情节见曹操部分最后一张图),许田围猎是曹操变本加厉、欺人太甚的表现。伏完的话都不一样了。

  小结:嘉靖本中,曹操作为肱骨大臣,没有危害汉献帝或者汉家天下的行为。这种情况下,因为许田打围汉献帝心里不爽并且打算依靠外戚董承的力量杀掉曹操(顺带灭三族)。 事发后, 曹操果断杀了董承三族,处死怀孕的董妃,你会怪曹操过于凶残吗?后来团灭伏后一族,你会怪曹操过于狠毒吗?

关于衣带诏事件,嘉靖本给了我不一样的感受:

  读毛本怜悯汉献帝一次次徒劳的挣扎,曹操过于奸诈阴狠。

  而读嘉靖本的感受:对汉献帝,真的是同情不起来。 国家经过董卓、李傕郭汜之乱,公卿尚且填尸沟壑,何况平民百姓。 作为一个君主,他完全不合格——作为 天子根本不能驾驭局面,又完全不能容下替他驾驭局面的能者(曹操可是所有军阀中肯鸟他、对他态度最好的,也是还肯遵奉刘协这个皇帝的势力中,能力or潜力最强的 ),更不要谈驾驭两字。我替他捏把汗——万一他成功杀了曹操可怎么办啊?袁绍袁术这帮人可都还在呢……卸磨杀驴也得等事情都处理得差不多的时候吧。

  用全知视角来看, 这熊孩子只知道耿耿于怀自己的权威被践踏了,不停哀叹高祖刘邦英雄神武,其子孙竟被人如此欺凌,完全没想过老祖宗刘邦是怎么容忍韩信驾驭韩信的,是如何信赖萧何的╮(╯_╰)╭ 他坚信除掉曹操就能脱开被人攥在手里玩的困局,好吧,那就放手去做吧。可是瞧瞧他找的都是些什么人,不是办事能力太差,就是心理素质太差,不是梦中吐真言坏事,就是没管好自己家仆小妾直接被告密——从不带吸取教训的!

概括来说,就是: 智商不足,情商欠费。 没有高祖的阅历,也没有高祖的眼界和心胸,更不会有高祖的智慧和手腕。不要说可能让汉献帝不舒服的曹操了,就是李傕郭汜之乱时主动帮他脱困的贾诩,在脱困后也不见被他倚重,有所作为。似乎一直很边缘,直到曹操到来,曹操没花什么力气稍微聊了聊,贾诩就跟曹操混了╮(╯_╰)╭嘉靖本中的曹操有能力有魅力,郭嘉等人一见到曹操就把他当成了知己,通宵达旦的聊军事聊治国聊天下大事╮(╯_╰)╭

  自衣带诏之后, 曹操很提防汉献帝,不然嘞…… 曹操不多疑就怪了,他门下举荐的医生想害他,他的亲信被游说被利用过,多少惊吓,要是他们成功了,他的三族渣都不会剩!换句话说,曹操多疑是事出有因,不是性格使然。

最核心的问题:

  嘉靖本:在许田围猎前,有很长一段游离故事的内容:荀彧讨论谶纬,这中心词:五行相替。

  毛宗岗120回本:这段被删除。

  这段罗里吧嗦,和故事好像也没什么关系,删掉也挺好的。但与这段去留密切相关的,并不只是荀彧的形象,事实上,这个貌似不重要的细节揭示了嘉靖本和毛本最本质的区别:核心价值观不同。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对改朝换代的态度,君臣观念。

  最接近罗贯中原作的嘉靖本,价值观与汉魏时期相近:王朝气数将尽就该被取代,禅让没什么不好,和平、不流血。良禽择木而栖,无可厚非,没有贬义,或许还带了一丢丢的认同感。汉魏的观念和宋元明清还是不太一样的。(此处推荐:内藤湖南《唐宋变革论》)。

  120回毛本:除了贯穿始终的“汉室衰微”“人心思汉”无力回天碎碎念,还特别在意臣子“从一而终”的“贞节”和“不事二主”操守,在辛毗、蔡瑁兄弟、华歆、王朗等人物形象和情节的处理上最为明显,对未能“从一而终”的,无论角色是否重要,或明或暗,作者都有态度有表现。相应的,对“愚忠一主”的行为及人物表彰也贯穿全书,比如劝刘馥不要让冀州给袁绍的路人甲路人乙,到大力凛然从容就死的陈宫,再到后面死谏刘璋不要引狼入室招刘备入川的龙套甲龙套乙……例子不要太多。当然,投降刘备是绝对的政治正确。投降刘备的大将,多强调其义、其忠、不肯背主只是主上太昏庸,强调被刘备仁德感化、被扶持汉室扶持正统的大义所动,如黄忠、马超、严颜……

  ——这个反差,我想与毛氏父子的经历密切相关:明清剧变,留头留辫,汉人对“汉”有一种特殊情结。毛宗岗父子想表达什么,你懂的。可以说,他们的痛苦是一代人的痛苦(可以找一个经历过易代之悲的人,完整的感受一下诗词、文或者戏曲,看他们的心态变化。此处安利 张晖《帝国的流亡》、《易代之悲:钱澄之及诗》)。有人说看《三国演义》(当然是120回本的)感觉就是一酸腐文人写着就把自己写哭了。我觉得有一定道理吧。不管毛氏出于什么目的,有什么情结吧,他确实输入并且替代了书中原来的价值观,用人心思汉作标杆,进行了一系列的“修正”。】


  • 曹丕:

  嘉靖本中曹操交待完国家大事就咽气了,曹操三个儿子的反应是不一样的,曹丕很成熟稳住局面(汉献帝要是有谋略有人,曹氏就完了。想想韩信,想想霍光……)。曹植行为不检,曹丕并非特意找茬。

  120回毛本:一向只会砍戏的毛宗岗难得的加戏了:曹操临终前还要留出时间给自己的侍妾分香赠履,曹丕顺理成章得到魏王袭爵,马上收拾曹彪拍扁曹植,甚至没忘了羞辱曾经投降关羽最后到了孙权手里又被送回来的于禁……然后,这才想起来做那件最大逆不道的事:篡位。

  • 曹叡:

  嘉靖本:不是有德明君,但他是一个精明的君王。留意一个情节:先废后再杀陪侍宫人,只见其无情果断狠厉。

  毛本:似乎只见其荒淫。同一事件:先杀陪侍宫人再废后的一系列表现,像是沉溺于郭女王的美色犯了糊涂。

  • 司马氏父子与曹爽的恩恩怨怨:

  嘉靖本:断送曹魏江山的人其实是曹爽……这纨绔子弟没什么本事却排挤司马懿等托孤大臣大权独揽。最后司马懿被逼夺权,灭了曹爽三族,却对小皇帝曹芳十分忠诚。因为曹叡托孤时,年仅八岁的曹芳紧紧搂着司马懿的脖子,司马懿也是泪流满面。觉不觉得很像白帝城刘备托孤诸葛亮?司马懿之后,司马师临终前也没有想过要取代曹魏,只是交待弟弟司马昭“大事不可以轻易付人”权力要紧紧握在自己手中——司马氏扶上帝位的曹髦想灭掉司马氏的心也是路人皆知。到最后,司马昭除了大权独揽好像也没有更好的选择,最后他的儿子司马炎索性彻底废了曹魏自己做皇帝。



第二组:刘、关、张:

嘉靖本:

  首先要强调:黄巾不是他们破的,他们只是依附破黄巾的一支主力朱隽,破黄巾两支主力是:朱隽和皇甫嵩,曹操是插进来的一支生力军。

  其次,战斗力,实在看不出三个人有大的差距,刘备的标志性武器虽然是双股剑,但是至少两次写到他用弓箭伤人。

  再次,是他们的相遇:刘备榜下长叹,被张飞遇到,相邀去张飞庄上,张飞已聚有庄客数人准备干大事。刘备在店中喝酒的时候,推车大汉关羽进去喝酒,刘备看他仪表不俗上前搭讪,刘关张三个人比较投缘,到张飞庄上结成生死之交。也就是说,张飞发起者和组织者,刘备更接近公关的角色,关羽存在感很弱,充其量算个保镖。

  回到破黄巾这里,破黄巾他们仨确实是颇有“微功”(不是谦辞),刘备因为姓刘的关系,得了个小小官职,在三人组中开始突出出来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大哥。几经周折,刘备还是一个小小县令,籍籍无名,兵不满千。十八路诸侯讨董卓时,盟主袁绍听说“汉室宗亲”就给刘备一个座位,是不是礼贤下士、尊奉王室呢?(私货:袁绍强大也是有原因的,晚景凄凉恰恰是手下谋士太牛,彼此不容,他又不会调和利用,赤裸裸的内讧……开始谋士之间扯皮,后来谋士拉着袁绍的儿子公然分裂,闹到死。即便如此,曹操吃掉袁氏都是花了很大力气,真的是竭尽全力啊……)

  到接管徐州的时候,刘备学会了很多东西:从一个有点儿文化的乡村青年变成会治理地方,公关能力进一步升级,他会假惺惺的用仁德收买人了【120回毛本:这是曹操才会做的事哦,皇叔才不会的呢。】关羽也开始有存在感了,刘备讨伐袁术,留张飞守徐州,带关羽,说“早晚议事,岂能相离”。张飞却退化了,从出场有几分虬髯客味道的豪士简化到只有一个造型一句词“俺只要厮杀”,直到最后。

120回毛本:加了滤镜。

  出场投缘,关张尊奉刘备为大哥,黄巾是三人组镇压下去的,朝廷腐败黑暗,大官封给出身宦官世家的曹操、很会打点关系的孙坚,还有只会行贿宦官却很无能的董卓等人。张飞鞭督邮,刘备辞官避祸、托关系免罪再任职平原相。十八路诸侯讨董卓,盟主袁绍没有因为破黄巾的战功对刘备肃然起敬,只因为听到“汉室宗亲”赏他座位;配上袁术轻视三人组,还打小算盘不给孙坚发粮,袁氏兄弟肤浅得不要不要的……(私货:行吧,一流谋士除了诸葛亮都是有眼无珠,不是投靠袁绍,就是归了曹操,还有跟孙权的,谁都看不到刘备……)


关羽 要特别说一说

  私货:我一直纳闷,bug级的关公,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生擒庞德,所有神话报废于一支毒箭——经过bug级神医华佗的救治也是然并卵!!!马上就被存在感并不强的徐晃杀得全军败退。配合吕蒙背后捅刀吞了荆州、孟达吃错药一样趁机落井下石挑拨刘封不发兵救援(刘封居然听从了,驱赶廖化去成都求救?! )食用,战神马上 被困麦城,被擒被杀。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看嘉靖本会有恍然大悟的发现:关羽并没有逆天的武力值——斩颜良是一件非常黑色幽默的事儿。

  总结一下:关公直达颜良面前一刀斩,赤兔马快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人家以为他是过来投奔自己的,没有设防。红线部分非常清楚。蓝线标着的歪诗虽然很烂,意思很明确。

卷十六《玉泉山關公顯聖》一则也有明确的交待,进一步指向关公偷袭

且说关公一魂不散,悠悠荡荡,乘云而飞。忽至一处,地名荆门州当阳县一座山,名为玉泉山。山上一僧,法名普净,袁氏汜水关镇国寺长老。是时云游天下,来到此山,见山明水秀,就此结草为庵,每日坐禅参道。止有一小行者,时常下山化饭度日。当夜月白风清,正值三更时分,普净禅师在庵中坐禅,忽闻空中有人大呼:“我人何在?”禅师命行者观之,见空中一人,骑赤兔马,提青龙刀,左右随从二将,口中但呼如前言不息。行者回报禅师,禅师知是关公与关平、周仓也。待云头飞至庵前,禅师以手中麈尾击其座曰:“颜良安在?关公闻言,英魂顿悟,即落云下马,叉手立于庵前曰……禅师曰:“昔非今是,一切休伦,只以公所行言之:向日白马隘口,颜良并不待与公相斗,忽然刺之,此人于九泉之下,安得而不恨乎?今日吕蒙以诡计害公,安足较也?公何必疑惑于是?”公遂从其言,入庵讲佛法,即拜普净禅师为师。后往往显圣,乡人累感其应……

  反正,倒霉的颜良莫名其妙的丢了脑袋,在场的诸位都震惊了。

  颜良的战斗力也是有目共睹:连杀吕布昔年的两员得力战将,二十回合就让曹操麾下数一数二的猛将徐晃败下阵。关羽的狗屎运好的出奇,曹操一直礼让,他也一直没有和曹操上将正面厮杀的机会(过关斩将之后遭遇夏侯惇,他就没能把夏侯惇一刀斩吧?)除了老黄忠,他也确实没有遇到过敌手。而且到了荆州就能带水军,确实了不起啊。过度的自信转化成自负乃至自大、狂到作死就可以理解了。

  最乌龙的并不是紧接着,文丑因为颜良被杀心理阴影面积太大,因为怯场被关羽一刀斩。

  最搞笑的连锁反应是:震惊中的曹操惊骇的记下了张飞的大名———日后长坂坡前,你懂的。

【对比下图120回毛本的描述:冲阵杀人,措手不及】很开心有木有!



第三组:诸葛亮

  剪刀手毛宗岗父子的笔下,为诸葛亮的形象躺枪的人多了:刘备刘禅父子、周瑜、魏延、李严、司马懿、谯周……托诸葛的福形象变好了的人也有:与魏延不和的杨仪。

回到嘉靖本,是什么情况呢?

  总体来说,基本是一个凡人,有点儿玄,但不神。只是个别时候闪闪神异色彩,比如临终前禳星。那些阵前技能宣言更像是吓唬人的,比如借东风,解释为凭经验预见东南风、故弄玄虚借机逃走也不是不可以。唯一有穿越感的就是:七擒孟获——猫抓老鼠的游戏简直玩得意犹未尽,可他也就只能欺负欺负没开化的野蛮人,刷刷自己的优越感。占卜预知死亡也不是多炫酷的技能,诸葛写信警示刘备可能折损大将(最后应在庞统身上),张昭同样能在擒杀关羽之后写信警示孙权吕蒙将死(也应验了),荀彧、谯周都有相似技能,会的人多了。

先说周瑜:

  周瑜杀诸葛亮的心过于执着,其实还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可以参考袁绍不杀许攸,许攸投奔曹操的后果(战国常见思路,比如有人把商鞅推荐给魏惠王,魏惠王不用,马上建议魏惠王杀掉商鞅,防止商鞅被他国所用成为自己的劲敌)。

私货植入:真正走火入魔都是剪刀手毛宗岗的功劳,可怜的周瑜真的很精神分裂:面对诸葛亮各种心胸狭隘和低能低智商都来了,一面对曹操立刻治愈。孙权也很可怜,“勾践之奇”被毛宗岗剪成了一个会谄媚会捅刀的墙头草,也是醉了。

再说司马懿:

  司马懿的确也要说“孔明真神人也”衬诸葛亮,可是诸葛亮衬托司马懿也很拼啊:花了一则的篇幅针对司马懿施反间计,还花了很长的篇幅表现他知道司马复出的惊忧,各种抓紧时间通知孟达。甚至要承认,没有司马懿的魏国也不是那么好欺负的,郭淮曹真都不好对付,虽然屡屡败于丞相,但丞相并没有占到任何便宜。记得啊,嘉靖本中人心不思汉,丞相也要收买人心,和魏国一样要用好处去拉拢羌氐。曹魏拉来铁甲兵,丞相根本就没法对付,关兴和张苞几乎全军覆没,这对cp也险些被杀——幸亏紧要关头关公显灵斩了敌首,开挂胜。

私货:张苞总和关兴成对出现,关兴濒危总能召唤到关公显圣,不幸的是关兴早亡(张苞也英年早逝),看来召唤关公是耗生命值的,哈哈!

再说魏延和杨仪:

  奇谋征战绝非丞相所长,看人不准,还有用人不当,那丞相擅长什么呢?你看看丞相最爱的《梁甫吟》写的什么:

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问是谁家墓冢,田疆古冶子。力能排南山,又能绝地纪。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

  二桃杀三士,呵呵,这是政治家的腹黑和手腕。

  火烧上方谷,计划烧死的人可不只司马懿,还包括负责引司马懿入谷的魏延和他手下五百军士。

  为什么要烧魏延?因为从魏延投靠刘备那一天开始,诸葛亮就不喜欢魏延,魏延就像《大宅门》里的杨九红委委屈屈的过日子,从来没有得到过信任和重用。诸葛亮北伐,负责记录功劳、管粮草的是杨仪,杨仪经常给魏延穿小鞋。二人长期不和。诸葛亮看在眼里,不闻不问、装聋作哑,看着这俩人闹,早有除掉两个人的心思。在卷二十一《诸葛亮六出祁山》这则,费祎出使东吴,

吴主问曰:丞相军前,善识兵机,当先破敌用谁?
答曰:独魏延为首也。
吴主又问曰:记建功劳兼管粮草用谁?
祎答曰:长史杨仪也。
吴主笑曰:朕虽未见此二人,久知其行。真乃小辈耳,于国无益。若一朝无孔明,必两人取祸矣。卿等于君前何不深议也。
祎曰:陛下之言是也。臣今归去,严加计之。
遂拜辞吴主,回到祁山。

孔明叹曰:真聪明之主也!此二人吾非不知。为惜其智其勇,不忍杀之。
祎曰:丞相早宜区处。
孔明已定夺。

  当然,司马懿和魏延这些人命不该绝,天降大雨,诸葛亮的计划没有成功。诸葛亮是这么做的:责打负责堵后路、放火烧谷的马岱来安抚魏延,再让马岱把脏水泼给杨仪,得到魏延的信任依附魏延挑唆魏延——让杨仪和魏延互相残杀。最后结局就是:诸葛亮死后,杨仪和魏延谁也不服谁,杨仪上奏后主说魏延谋反,然后魏延被堵在了家门外,潜伏已久的马岱趁机怂恿魏延谋反,魏延决定夺城自立,谋反的实迹和动机都有了,马岱理由充分的杀了魏延,回到成都。成都魏延三族被灭。大家(费祎为首)开始揭露杨仪公报私仇逼反魏延魏延冤枉,还有其他各种劣迹,杨仪被废黜。

120回毛本:有损于正面人物光辉形象的情节全都被删除,杨仪好像是丞相的心腹,与魏延对立。费祎和孙权的对话也去掉了杨仪。诸葛死后,杨仪配合姜维等人行动。后面抹掉了魏延被族三族,只提先前与诸葛为敌被废庶人的李严等人的哭泣、敬重。(结合之前刘备不怪罪夷陵兵败投降曹魏的黄权家人,我想,没人会想到魏延这么惨吧,即使想到了,也会骂一句:活该!谁让你冲撞了丞相49盏续命灯!

饮宴间,权问曰:丞相军前,用谁当先破敌?
祎曰:魏延为首。
权笑曰:此人勇有余,而心不正。若一朝无孔明,彼必为祸。孔明岂未知耶?
祎曰:陛下之言极当!臣今归去,即当以此言告孔明。
……
孔明叹曰:真聪明之主也!吾非不知此人。为惜其勇,故用之耳。

  无形中,孙权的形象被阉割,费祎、诸葛、杨仪的形象都不一样了。看惯了120回《三国演义》和唐国强诸葛亮的形象,嘉靖本简直毁三观。

最后再说说刘备刘禅父子。

  前面说过,凡是主公,必须有一个过人之处:识人。凡是脱颖而出当过主公的,都闪现过这个优点。

  曹氏父子是,袁绍是,孙权是(最好的例子就是上面说魏延的时候引用的段子),司马氏父子也是这样,刘备也是——只不过大家都有,就不显刘备了。

  马谡失街亭后,只有赵云邓芝大军全身而退,丞相哭马谡赞赵云就是感慨刘备识人的本事【毛本:更倾向感伤先帝、赞美赵云】刘备的强项,诸葛亮自愧不如。白帝托孤时,刘备拿目光扫了一遍众人,单独留下丞相交待后事,都没忘了提醒诸葛亮一个无关紧要的马谡不可大用,却在三个亲生儿子中选了脑子被摔坏的那位继承大位——你信吗?



看完嘉靖本的吐槽:
  120回毛本把刘禅剪成一个白痴其实是对刘备形象最大的伤害——当然丞相因此光芒万丈。
嘉靖本中,刘备是枭雄,仁德也许是他人性中闪耀的美好,但是更多的是一种手段。这点,曹操周瑜看得最清楚。为了区别让刘备和曹操拉开档次,毛宗岗必须削减刘备枭雄的部分,努力的让他成为道德高地;为了凸显丞相的智慧,刘备识人的本领还要让位于妖道的能掐会算,最后120回毛本,刘备就只剩下眼泪了——长厚而似伪,其实不是“似伪”,是真的很“伪”!
嘉靖本中,四出祁山后的诸葛亮和曹操(尤其是赤壁之战后的曹操)有种神似:巩固自己的权威、排除异己,让皇帝只信自己确保自己和自己家族的安全,唯一的不同就是:刘禅信任并倚重大权在握的诸葛亮,诸葛亮对后主也比较恭敬。除了性格原因,我觉得是皇帝的水平问题。诸葛亮比曹操幸运,他的形象一直向正面人物发展也是得益于良好的君臣关系。

  总结一下,为了所有人中突出主要人物、主要人物突出中心人物,剪刀手毛宗岗有剪得很成功的地方,也剪出来很多逻辑上的断裂。曹操成为大白脸、刘备“长厚似伪”、关羽神勇、诸葛多智近妖,毛氏父子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下图是嘉靖本:

  文中影印版的照片来自图1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后来修改答案时补入的影印版的截图来自图2古本小说集成。

  上海古籍出版社的是横排简体字,某盘有pdf。




  

相关话题

  读完水浒和三国,我感觉吴用不配和诸葛亮相提并论,为什么呢? 
  如果用《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的怼人方式回怼喷子、扛精、键盘侠,会怎么样? 
  三国六大奇才:一龙一凤、一马一鬼、一虎一麒麟,他们分别是谁? 
  如果根据三国历史,重拍《三国》电视剧,达到九实一虚,能超越美剧《权力的游戏》吗? 
  如何评价唐国强、陆毅、王洛勇三版诸葛亮的差别? 
  琅琊诸葛、颍川荀氏、河内司马哪个门第更高? 
  如何用平民百姓的视角看三国史? 
  刘备得知关羽被杀,声泪俱下晕倒在地,为何闻听张飞死讯,只说了四个字? 
  如果是王家卫去拍三国演义,会是什么样的故事? 
  94 版和新版《三国演义》中,刘备扮演者孙彦军与于和伟相比,谁更符合原著中刘备的形象?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陶谦三让徐州刘备才答应?
下一个讨论
历史上有没有皇帝一生只有皇后一人,或者后宫只有一位真爱?





© 2024-11-1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1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