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诸葛亮会被陈仓郝昭千人给挡下? 第1页

  

user avatar   zhang-ting-61-50 网友的相关建议: 
      

郝昭属于是魏国官方和民间一起造神的产物,他的事迹包括曹魏初年和将军魏平随金城太守苏则平定西北叛乱[1],曹叡时期和将军鹿磐平定麹英叛乱[2],和将军王生修缮陈仓城,抵御诸葛亮进攻[3]

先看看他的这几个同僚,鹿磐在史书中的唯一记载是和郝昭一起平定麴英叛乱,王生的唯一记载是和郝昭一起修缮陈仓城,魏平稍微好点,除了跟着苏则平叛,在司马懿和诸葛亮对阵时还露过一次脸。这些人的地位和郝昭应该差不多,都是曹魏在西北边境上的杂号将军,郝昭如果不是因为陈仓之战的功劳被曹叡特地召见了一次,他也会成为这些路人名字中的一个。

光是这么看,好像郝昭是因为在陈仓的英勇表现得以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但仔细分析有关他的记载会发现充满了浮夸的内容,完全经不起推敲。郝昭的主要事迹记载在魏略里,全文如下:

太和中,魏遣将军郝昭筑陈仓城,适讫,会诸葛亮来攻;亮本闻陈仓城恶,及至,怪其整顿,闻知昭在其中,大惊愕。亮素闻昭在西有威名,念攻之不易。
先是,使将军郝昭筑陈仓城;会亮至,围昭,不能拔。昭字伯道,太原人,为人雄壮,少入军为部曲督,数有战功,为杂号将军,遂镇守河西十余年,民夷畏服。亮围陈仓,使昭乡人靳详于城外遥说之,昭于楼上应详曰:“魏家科法,卿所练也;我之为人,卿所知也。我受国恩多而门户重,卿无可言者,但有必死耳。卿还谢诸葛,便可攻也。”详以昭语告亮,亮又使详重说昭,言人兵不敌,无为空自破灭。昭谓详曰:“前言已定矣。我识卿耳,箭不识也。”详乃去。亮自以有众数万,而昭兵纔千余人,又度东救未能便到,乃进兵攻昭,起云梯冲车以临城。昭于是以火箭逆射其云梯,梯然,梯上人皆烧死。昭又以绳连石磨压其冲车,冲车折。亮乃更为井阑百尺以射城中,以土丸填堑,欲直攀城,昭又于内筑重墙。亮又为地突,欲踊出于城里,昭又于城内穿地横截之。昼夜相攻拒二十余日,亮无计,救至,引退。诏嘉昭善守,赐爵列侯。及还,帝引见慰劳之,顾谓中书令孙资曰:"卿乡里乃有尔曹快人,为将灼如此,朕复何忧乎?"仍欲大用之。会病亡,遗令戒其子凯曰:"吾为将,知将不可为也。吾数发冢,取其木以为攻战具,又知厚葬无益於死者也。汝必敛以时服。且人,生有处所耳,死复何在耶?今去本墓远,东西南北,在汝而已。"

首先是郝昭筑陈仓城的事,这事在三国志曹真传里也有记载,但魏略里把王生的名字和事迹一起省略了。同时,魏略里说诸葛亮进攻陈仓时带了数万人,而郝昭只有一千余人,用以表现双方实力差距悬殊。这在某种程度上打了三国志的脸,因为曹真传里说曹真料到诸葛亮将必然出兵陈仓进行北伐,所以派郝昭和王生去守城,后因为二人有所准备导致诸葛亮无法破城。两边同时吹嘘传主造成的结果就是,三国志里已经料到诸葛亮要进攻陈仓的曹真在魏略里只给陈仓安排了一千多的守军,这就是曹真用来应对诸葛亮的策略?

个人推测,郝昭修缮陈仓城是真,陈仓城人少也是真,但曹真压根没在陈仓城倾注很大重视。只有千余人的阵势,而且郝昭和王生又不是什么重量级人物,这哪里是战略要地应有的待遇?曹真应当是下令各地将各边境城池都修缮了一遍。

在诸葛亮劝降郝昭之前的同一段文字出现了两个不同版本,太平寰宇记引魏略里说诸葛亮原本就听说陈仓城难攻,到达之后发现其修缮得非常齐整,得知郝昭守在这里时感到大惊,因为诸葛亮早就了解郝昭在西北的威名,认为难以攻下。而裴注引魏略则没这么浮夸,说郝昭年少参军,数有战功,镇守河西十余年,百姓和异族都感到畏服。

太平寰宇记是北宋初年的资料,比裴注晚了约五百年。我不太懂版本学的知识,只能猜测所谓诸葛亮被郝昭的名声吓得惊愕的文句来自后人的添油加醋。郝昭人一直在西北,他镇守陈仓有啥好稀奇的,又不是把几千公里外的田豫满宠调过来了,而且诸葛亮组织出兵前怎么会连敌方的守将是谁都不调查清楚,还要看到陈仓城墙后现打听。

随后经过一番劝降失败,诸葛亮只好强攻陈仓。他先是用云梯冲车进行攻城,被郝昭用火箭烧毁云梯,用绳子绑着石磨砸毁冲车。诸葛亮又用井阑百尺射进城里,用土丸填平护城河,想直接攀上城楼,郝昭又马上在城内筑起第二道城墙。诸葛亮于是开挖地道,结果被郝昭在城内穿地横截。

这段文字属于是古时候的科幻小说,差不多是没有军事常识的文人把自己能想到的攻城法和守城法全部堆砌了一遍。像冲车云梯和井阑百尺这些攻城器械的体积非常大,直接搬运过整个蜀道是不可能的,必须就地建造,而陈仓攻防战从头到尾只经过了二十多天。在这二十多天里,诸葛亮造好了攻城兵器进行了第一轮攻防,郝昭靠着一千多人一边守城一边修建内墙完成了第二轮攻防,双方再一起挖穿地板完成了第三轮攻防,这不是科幻小说是啥?

而且守城二十多天也不是什么值得夸耀的记录。曹操打邺城时从二月打到八月因为防守方出现内鬼主动开城才攻下,曹仁防守江陵一年主动弃城,马超攻打冀城从正月打到八月对方才投降,刘循防守雒城一年才被攻破,同一时间霍峻带着数百人防守葭萌一年还成功斩将,其他像朱然、罗宪等人的守城记录谁不是半年起步,除郝昭之外从未听说过有守城二十多天被称为“善守城”的。

汉魏时期的攻城战十分难打,魏国军法规定,城池被包围百日之后再投降可以赦免家人,二十多天属于战斗才刚刚开始。而且陈仓城本就不易攻下,东汉末年西北十余万叛军在韩遂和王国等人的带领下联合造反,王国率军包围陈仓八十余日没能攻下,自己反而陷入疲弊,最后主动撤离了包围。

此外,诸葛亮在陈仓之战的主要目的原本就不是攻下陈仓,围城二十多天就撤退完全不是诸葛亮的风格。他在写给诸葛瑾的信里说自己凿开绥阳小谷准备前往陈仓,让魏军不能分兵对付吴国[4],那么诸葛亮透露给吴军的目的是吸引魏军的火力。

张郃传里说张郃当时带着关中诸军准备跟着司马懿伐吴,然后驻扎在方城。因为诸葛亮进攻陈仓,曹叡紧急征召张郃到洛阳,亲自置酒为张郃饯行,还问他如果去晚了诸葛亮会不会攻下陈仓。张郃认为诸葛亮的粮草撑不够十天,他还没到达陈仓诸葛亮就会撤退[5]。也就是说,张郃也看出了诸葛亮是在故意吸引魏军火力。

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何陈仓的守军仅有千余人,因为驻扎关中的大批部队都被曹叡派往了荆州,诸葛亮想要把这些部队吸引回来。担心陈仓丢失的曹叡马上召回了关中诸军,还顺带派了三万中军护送张郃,但张郃认为根本没必要担心陈仓丢失,因为诸葛亮粮草不够。

张郃传里写张郃的部队刚刚抵达南郑,诸葛亮就撤退了。根据 @琅邪杨文理 杨督的考证,这里的南郑应当指的是京兆郑县,也就是长安的东边。

这个说法非常有道理,晋书记载孟达称宛城离洛阳有八百里,离上庸有一千二百里,从宛城派人来回传递信息外加行军需要耗费超过一个月的时间,结果司马懿没有上报曹叡,倍道兼行,只用八天就走完全程[6]。宛城和洛阳的实际距离约220公里,和上庸的距离约320公里,孟达的误差有点大(当然古时候的道路可能比现在更绕),司马懿的急行军速度约每天40公里,也就是接近一百汉里。

陈仓离长安约160公里,长安离洛阳约400公里,洛阳离方城约150公里,陈仓的消息传到张郃那里时已经经过了大约两千汉里,此时至少经过了十天。张郃判断诸葛亮的余粮已经撑不了十天,而他带兵从洛阳出发,即使依靠急行军也难以在诸葛亮退兵前到达400公里外的长安,属于是连影子都没看到,侧面证明魏略里诸葛亮围城仅二十多天的记载属实。

虽然张郃的援军没能抵达陈仓,但曹真派部下费曜带的援军到了[7]。费曜的地位要比郝昭高出不少,阳溪之战时担任后将军,应该算是曹真的得力干将。结果援军在追击过程中折损了将领王双[8],搞得蜀军的这次疑兵行动居然还有战功进账。

这么看来无论是曹真还是曹叡,对诸葛亮动向的判断都产生了失误,实际上不仅如此,包括张郃对诸葛亮的判断同样是错的。张郃认为诸葛亮军粮不足的原因大概是年初诸葛亮刚刚发动了一次北伐,到年末这次行动之间只经历了一次秋收,所以无法支撑长期作战。张郃曾经协助夏侯渊镇守汉中,深知蜀道之艰难,当年赵俨等人甚至要靠连哄带骗才能将关中的援军带到汉中来支援夏侯渊,而且张郃还从汉中出兵攻入过巴中,是魏将里几乎仅有的在蜀地有过作战经验的人。在他看来,蜀军准备不足,根本无法长时间在陈仓作战。但张郃也只看到了一半。

根据汉晋春秋记载,诸葛亮在十一月上表刘禅出兵北伐,明帝纪里说诸葛亮十二月的时候进攻陈仓,曹真传里则把诸葛亮围攻陈仓的时间记在次年春天,而后主传里记载春天的时候诸葛亮派将领陈式攻入阴平武都,自己也率军抵达建威,迫使郭淮放弃二郡。捋一下时间线,诸葛亮在十一月组织出兵,十二月到达陈仓,围城二十多天到次年正月退兵,然后在正月到三月之间到达了建威。

汉中离陈仓有二百多公里,汉中离建威同样有二百公里,而且周围都是崇山峻岭的险路。也就是说,在建兴七年(229)正月到三月的这几个月之内,诸葛亮带领的部队走了一千多汉里的山路,这样的远征行动自然不会是临时起意,需要时间动员调休规划后勤以保持战斗力,蜀军也并不像张郃所判断的一样缺乏粮食,那么诸葛亮不应该是退回汉中之后才开始策划进攻阴平武都,因为时间上来不及。阴平武都是氐族聚居区,诸葛亮迫使郭淮放弃二郡可能是争取到了氐族部落的支持,中间的笼络工作估计很早就在进行了。

这中间的关系大约是这样的:诸葛亮向吴国提出吸引火力来帮助吴军的军事行动,成功将曹魏原本用于对吴作战的关中部队外加中军引到了陈仓,自己在撤退途中还击杀了魏将,而在魏国边军被集中到陈仓的同时,诸葛亮又和时间赛跑,迅速回师同时调转枪头进攻汉中西北侧的阴平武都,而魏军因为没有料到这一出而被困在中间的山道上来不及支援,最后坐失二郡。

史料里是怎么记载诸将的表现的呢——曹真提前察觉诸葛亮要攻陈仓,修缮城池;郝昭用外星科技抵抗诸葛亮的魔法进攻,成功防守;张郃看破诸葛亮军粮不足,料敌机先;诸葛亮派陈式攻下阴平武都二郡,啥表现都没,只写了三十四个字。魏将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人均脚踩诸葛亮,结果魏国朝廷被一支疑兵搞得损兵折将丢失地盘。

二郡丢失的翌年,曹真力排众议决定伐蜀,部队因大雨在子午谷徘徊了一个月,寸功未建。诸葛亮趁势又让魏延吴懿西入羌中,在阳溪大破费曜和郭淮率领的魏军,季汉辅臣赞描写吴懿“以弱制强,不陷危坠”。退兵后的曹真一病不起,很快便去世。

魏略记载郝昭在陈仓之战后得到了曹叡的诏见,赐爵列侯,曹叡对中书令孙资说,你的同乡里有如此优秀的将才,我又有何担忧?刚准备重用郝昭,结果郝昭就病逝了。从这里可知陈仓之战后郝昭被作为抗击诸葛亮的战斗英雄得到了魏国表彰,只是我想知道表彰大会是不是开到一半大家就收到了二郡沦陷的消息。

个人认为更可能的情况是这次表彰大会并不是给郝昭一个人开的,他只是受表彰的西北将领之一。事实上三国志里压根没怎么记载这位大败诸葛亮的魏国名将的故事,只是曹魏在西北的众多大众脸杂号将军之一,说明陈寿以及魏晋人压根没怎么在意郝昭这个人。

而让郝昭大放异彩的魏略是魏国人鱼豢编撰的私史。鱼豢是一个非常有节操的史学家,他在自己的史书里揭露了很多魏晋官场的阴暗面,对司马家族的行径毫不避讳,内容也非常详实,记载了很多民间草莽人士的故事,其中一些在鱼豢撰写魏略时依然在世。

但问题在于,魏略里很多故事都是鱼豢本人道听途说得来的,既缺乏官方资料也没有权威人士背书,他自己觉得精彩有趣的内容就会加以记录,例如著名的刘禅被人贩子拐卖到汉中的段子、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以及曹丕逼死张绣的事,当然也包括陈仓的科幻攻防。可以说正是魏略这本书的存在,让后人了解到了一个有趣的三国,但很遗憾,这玩意在很多事件上的可信度不超过地摊文学。

而里面关于郝昭的这段描写,想必是鱼豢在游历交流途中,从一些过去的“亲历者”(或者干脆就是郝昭的后人)口里得知了有这么一位被人们所遗忘的大败诸葛亮的名将的故事,并将这个已经被传得十分离谱的故事全盘记录了下来。稍微动下脑子也能明白,只有二十多天的攻城战也就是小打小闹而已,连一向喜欢吹牛的魏国朝廷都没留下表彰这一战的文书。

参考

  1. ^ 郝昭、魏平先屯金城,受诏不得西度。则乃见郡中大吏及昭等谋曰:“今贼虽盛,然皆新合,或有胁从,未必同心。因衅击之,善恶必离,离而归我,我增而彼损矣。既获益众之实,且有倍气之势,率以进讨,破之必矣。若待大军,旷日弥久,善人无归,必合于恶,善恶就合,势难卒离。虽有诏命,违而合权,专之可也。”昭等从之,乃发兵救武威,降其三种胡,与毋丘兴击张进于张掖。麹演闻之,将步骑三千迎则,辞来助军,实欲为变,则诱而斩之,出以徇军,其党皆散走。则遂与诸军围张掖,破之,斩进。黄华惧,乞降,河西平。
  2. ^ 西平麹英反,杀临羌令、西都长,遣将军郝昭、鹿磐讨斩之。
  3. ^ 真以亮惩於祁山,后出必从陈仓,乃使将军郝昭、王生守陈仓,治其城。明年春,亮果围陈仓,已有备而不能克。
  4. ^ 有绥阳小谷,虽山崖绝重,溪水纵横,难用行军。昔逻候往来,要道通人。今使前军斫治此道,以向陈仓,足以扳连贼势,使不得分兵东行者也。
  5. ^ 司马宣王治水军于荆州,欲顺沔入江伐吴,诏郃督关中诸军往受节度。至荆州,会冬水浅,大船不得行,乃还屯方城。诸葛亮复出,急攻陈仓,帝驿马郃到京都。帝自幸河南城,置酒送郃,遣南北军士三万及分遣武卫、虎贲使卫郃,因问郃曰:“迟将军到,亮得无已得陈仓乎!”郃知亮县军无谷,不能久攻,对曰:“比臣未到,亮已走矣;屈指计亮粮不至十日。”郃晨夜进至南郑,亮退。
  6. ^ 初,达与亮书曰:“宛去洛八百里,去吾一千二百里,闻吾举事,当表上天子,比相反覆,一月间也,则吾城已固,诸军足办。则吾所在深险,司马公必不自来;诸将来,吾无患矣。”
  7. ^ 十二月,诸葛亮围陈仓,曹真遣将军费曜等拒之。
  8. ^ 魏将王双率骑追亮,亮与战,破之,斩双。

user avatar   xiao-xing--xing-3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曹操决泗、沂水灌下邳城,水攻后过二个月才破城,因为城中有人投降。

曹操攻邺城三个月,然后决漳水灌城,再过三个月城内有人投降才破城。

刘备攻雒,周瑜攻江陵,都打了将近一年的时间。

孙权攻合肥,打了一辈子,进度是0%。

只要守军负隅抵抗,顽强坚持,久攻不克有啥奇怪的。遇到这种情况就说明曹操、刘备、周瑜的军事能力有啥问题不成。

陈仓本就有守军,郝昭是率领千余人去增防。待蜀军来攻时,陈仓已有上、下二城的防御工事,以及原驻军+郝昭千余人的兵力。

蜀军不仅攻陈仓,还出散关甚至郿城,取陈仓不过是其中一路而已。这路蜀军走绥阳小谷这种需要斫治的道路,只能是轻兵行进的状况。

打了二十几天达到战略目的,然后撤军赚了一波人头,看不出来这次军事行动有啥能诟病的。

一伐失利后,抓住机会兵出陈仓、散关、郿城有所斩获,捎带把吴国从压力中救出来,后面又入手二郡,这时间紧凑的前后作战我觉得挑不出啥毛病。

立个诸葛亮攻城不秒破就说明军事能力不行一类的靶子,然后自己开炮,也不太懂是想闹哪样。


user avatar   larrynonelson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了那么多答案,我忍俊不禁。大体可以总结如下:

一、不是诸葛亮不行,是在这个时代攻城太难了,你看那个谁谁不也攻城没攻下么?

二、诸葛亮不是拿不下陈仓,他的真实目标是围点打援,但是由于魏国畏蜀如虎,不敢增援,所以导致诸葛亮的计谋没能成功。

三、郝昭并非无名之辈,其实也是很强的。

四、没打下来又如何,好歹比“孙十万”强。

面对上面的回答,我只想说一句,且不说诸葛亮没拿下陈仓,他整个北伐有什么像样的战果?

陈寿的评价:“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user avatar   ming-xiang-87-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想说一个角度哈。

在秦末汉初,比如刘邦项羽攻城,经常是陷之,拔之,屠之之类的,罕见有久攻不下的城池对吧。而到了三国时期,攻城的难度一下子提高了。常有几万人围攻一个小城久攻不下的局面。

当然,这只是一个印象。后来我在网上翻了一些资料,发现在汉代,城市防御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①在东汉末期,尤其是北方边疆出现了以砖做建筑材料的“重城墙”。相比于黄土夯墙,相当于代差进步。

②在北方和西北边地,呈“回”字形的大小俩重相套的城郭模式较为普遍,有效地增强了城防。陈仓其实就是。

③相比于秦代,在筑城技术上,汉代会在城墙外壁上修建凸出的“敌台”,在城门之间修筑“瓮城”,使得城防得到增强。

④汉代发展出了由中央军,地方军,边防军三位一体的军事防御体系。驻防机构,领导体系,武库配置,戍边戍卒等方面的管理都有了明显的进步。战时可由中央统一征调。

(显然,曹魏在这方面做的很好)

⑤城防军的防御思想,也就是守城军队的能动作用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⑥城防武器和武器库也有许多改进。另外士兵的铠甲也是。

但与之相对的,汉代以来的攻城能力却没有得到很大的改善(攻城器械的发展在春秋战国和三国俩晋南北朝都有显著的发展)。而这恐怕与汉代主要防御匈奴及其他外族的入侵,无需进攻的时代背景相关。战争必然催使战争方式的更新换代,但也会出于攻防形势的需要。

结合以上,郝昭能守下陈仓——

客观原因是陈仓本身的地利,和汉代以来的城市防御水平的大大增强。

主观原因是曹真提前做了准备,郝昭也充分发挥了能动作用。

而蜀军这边,三国时期的攻城手段主要有火攻、水淹、挖地道、修土山、冲车、云梯等(和春秋战国差不多,相对落后)。武都大地震导致无法抄袭韩信溯古汉水而上也非常可惜,运粮难度太大。此为客观条件的限制。

主观方面,蜀军能用的攻城手段都用了,甚至还发明了火箭。(诸葛亮攻陈仓是史书上关于火箭的最早记载)。

那,这样的结果也在情理之中吧。


user avatar   bai-gong-zi-32 网友的相关建议: 
      

陆抗:?

《晋书》:吴闻蜀败,遣将军盛宪西上,外托救援,内欲袭宪。宪曰:“本朝倾覆,吴为脣齿,不恤我难,而邀其利,吾宁当为降虏乎!”乃归顺。于是缮甲完聚,厉以节义,士皆用命。及钟会、邓艾死,百城无主,吴又使步协西征,宪大破其军。孙休怒,又遣陆抗助协。宪距守经年,救援不至,城中疾疫太半。或劝南出牂柯,北奔上庸,可以保全。宪曰:“夫为人主,百姓所仰,既不能存,急而弃之,君子不为也。毕命于此矣。”会荆州刺史胡烈等救之,抗退。加陵江将军、监巴东军事、使持节,领武陵太守。泰始初入朝,诏曰:“宪忠烈果毅,有才策器干,可给鼓吹。”又赐山玄玉佩剑。泰始六年卒,赠使持节、安南将军、武陵太守,追封西鄂侯,谥曰烈。


user avatar   chi-ban-zan-san-l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郭勋祺打了多少公爷侯爷的脸?


user avatar   yan-li-4-9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题问的就有毛病。

一个工程院的院士高考数学考了50分,这就特别奇怪,值得问一下;一个金腰带拳王,被一个出租车司机追着打了一条街,这就特别奇怪,值得问一下。

也就是说,本领域的大牛被一个相对简单的低级问题难住,这才让人奇怪,值得一问。

可对于攻伐之事来说,请问诸葛亮是什么了不得的军事大牛吗?

一个了不得的军事大牛,会在入川时其他两路势如破竹,就他这路被堵在分兵后遇到的第一个城池,要平了巴西的张飞回来给他擦屁股?

一个了不得的军事大牛,会被刘备窝藏在家里足兵足食,等刘备死了才扬眉吐气“虑诸将之才咸不如己”,再也不肯干只管后勤的活了?

一个了不得的军事大牛,会一辈子都拿不出来过硬的战绩,平南则太守八百里外上任;北伐则寄希望于敌人弃守而出?

一个了不得的军事大牛,会缺席北伐期间最靠谱的一次大捷——阳溪之战,让魏延一辈子不服他的气骂他胆小鬼?

一个了不得的军事大牛,会拿着一个疑点重重的卤城之战作为挽救粉丝颜面的唯一救命稻草,战后敌方无论君臣对其军事才能依然不屑一顾?

一个了不得的军事大牛,会在史官总览其一生功绩之后,留下“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的评语?

更何况,冷兵器时代,攻坚本身就是难题,(补一句:郝昭那也是非常难得的人才,攻陈仓都算不上“相对简单的问题”,而是难题)。以诸葛亮的水平被陈仓郝昭千人给挡下,这不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吗?

实际上,你让一个对“中华文化”毫无知晓,没有先入概念的人来去研究那段历史,恐怕他【打一开始就绝不会对诸葛亮攻不下陈仓感到奇怪】,因为史料中的诸葛亮军事才能本就不出众,一伐那么好的机会都无甚作为,祁山堡都没攻下,二伐他没攻下陈仓有什么值得奇怪的?


我先自己武庙十哲警告吧。你先把副祭张良的军事水平讲清楚,然后再把关羽这个独尊武圣的地位讲清楚,再来武庙十哲警告好不好?


补充一个好多人都讲的陆抗攻永安的事情吧。首先,陆抗可不是一开始拿着三万人围了永安半年,他是最后一批过来的援军,而且也不是打不下永安,而是背后受攻的情况才撤的。

最关键的是,陆抗可不是只打了这一仗啊,他被称为东吴最后的名将,是因为西陵之战,以及让强国晋将羊祜折服而“君子相持”等事迹啊。

我拿了一堆“一个了不得的军事大牛.....”的质问,就是找不到诸葛亮类似的硬战绩啊.....

司马懿其实也不是靠“大将军已制之,吾无忧矣”而获得盛名的,他主要靠的也是灭孟达公孙渊等经典战例,但是诸葛亮他就是没有类似的硬战绩啊。

也就是说,你拿着陆抗打不下永安的实例来类比诸葛亮打不下陈仓,却无视这两件事之外,陆抗和诸葛亮其他的战绩差距!

你这样拿着陆抗来去捞诸葛亮?好意思吗?就好像有一年的数学卷子特别难,你和某个学霸都没考好;但是人家学霸别的科目都几乎满分,而你别的科目也不过就是个刚平均往上,难道你就跟学霸考上同一个学校了?

拿陆抗永安去捞诸葛亮的,逻辑水平都不咋地。

你诸葛亮就是打出来姜维的洮西大捷,基本上也能上天了,可是你打不出来啊。


献给某位**。

上次拿着“只要不要脸谁都能做到的QJ”这种事,去类比“需要建立不世功业才能做到的稳定篡逆”的人就是你吧,还嫌丢人现眼的不够???

你月薪五千,不到一万,也不到十万;小王月薪两万,也不到十万,结果你拿十万作为一个评判的标准“上限”,说“我和小王月薪都不到十万”,你还要莲不要?

“这个人做成的事件a不管如何精彩如何震古烁今惊天动地,但我们评价他的能力上限,仍然是以“没做成事件b”为标准。”这是你这个**的原话吧?

那么好,从巴东到江州,再到定巴西,张飞的攻势可谓势如破竹(见法正传及张飞传);江州赵云分兵后,溯外水下江阳、资中,亦可谓势如破竹;

再看看诸葛亮的表现,自垫江和张飞分兵后,张飞北上巴西,诸葛亮攻德阳,并且明确和张裔有过对峙。但是,按照三国志的记载,攻下德阳的却是张飞??!!

由于山脉阻隔,从巴西不可能直线去往成都、雒城,所以张飞平定巴西后,本来就是要回军过德阳继续进军的。也就是说,诸葛亮竟然始终被挡在德阳,等到张飞回军才给他擦屁股攻下的德阳!

所以按照这个**的逻辑,诸葛亮军事才能的上限就是不能攻破德阳,比张飞还差远了???

诸葛亮北伐的难度,当然是要远远大于攻下德阳了。但是你不能拿北伐作为诸葛亮的“未知上限”,强行去和曹操南征、陆逊北伐相提并论啊。这就是,一万尚且未到,却强行说和别人一样都不到十万???

为什么讲陆抗、司马懿、蒙古、拿破仑有其他战绩?因为那是他们“达到两万月薪”的证明。我拿一大堆“一个了不得的军事大牛......”的质问,就是想说明,诸葛亮并没有达到“月薪两万”,你直接上来恬着脸说他们都不到“十万月薪”,就能让诸葛亮碰瓷曹操陆逊了是么???


user avatar   lvjj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过誉,我觉得并没有过誉,《大护法》诡异而怪诞,既有暴力血腥的外衣,也有深层的内核。配音配乐都很出彩。有很强的关于体制分化的社会隐喻,在体制中有底层人想革命、逃离,逃离之后还会反噬体制;统治者借天灾神话打压反抗;有人失去本真成为体制的一部分,有人被体制利用成为走狗。相比之下关于“我是谁”的哲学讨论显得不够充分,故事格局相比去年同期的《大鱼海棠》要小很多,但是内涵不知道深刻到哪里去了,如果国产动画都把野心放小些,把深度放大些,再把主题好好打磨一下,就真的能崛起了。影片中段节奏存在混乱的问题,转场设计的还能更好。导演埋了一些坑,期待续集的表现。设定极度黑暗血腥,无论如何也不应该给小朋友看。画面我觉得应该定18禁。这样诡异的剧情里居然还有各种奇怪的笑点。显然国产市场还没有勇气接受这种设定,所以票房注定不高,然而在国产片的维度里有人敢做这样的尝试已经是很好的了。


user avatar   hao-zhu-74-8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过誉,我觉得并没有过誉,《大护法》诡异而怪诞,既有暴力血腥的外衣,也有深层的内核。配音配乐都很出彩。有很强的关于体制分化的社会隐喻,在体制中有底层人想革命、逃离,逃离之后还会反噬体制;统治者借天灾神话打压反抗;有人失去本真成为体制的一部分,有人被体制利用成为走狗。相比之下关于“我是谁”的哲学讨论显得不够充分,故事格局相比去年同期的《大鱼海棠》要小很多,但是内涵不知道深刻到哪里去了,如果国产动画都把野心放小些,把深度放大些,再把主题好好打磨一下,就真的能崛起了。影片中段节奏存在混乱的问题,转场设计的还能更好。导演埋了一些坑,期待续集的表现。设定极度黑暗血腥,无论如何也不应该给小朋友看。画面我觉得应该定18禁。这样诡异的剧情里居然还有各种奇怪的笑点。显然国产市场还没有勇气接受这种设定,所以票房注定不高,然而在国产片的维度里有人敢做这样的尝试已经是很好的了。




  

相关话题

  如果曹操在赤壁之战获胜,一举统一中国,他可能建立幕府,汉天子成为中华传统的万世一系吗? 
  东汉三国的诸侯标准是占据州郡么? 
  如何看待历史喵对曹操“代汉自立”问题的观点? 
  为什么刘备伐吴,诸葛亮劝不了呢?只是说了一句,如果法正在就好了,主公一定听法正的? 
  为什么三国时期有如此多的不世出的名将,名帅,谋士。难道只是因为人们对三国时期兴趣多,了解的多的缘故么? 
  为何很多人指责刘禅投降,而少有人指责刘璋投降的呢? 
  为什么介绍历史名将,一般都是晒战绩,晒史料。而到了三国的蜀国这里,就变成了晒评论? 
  如果司马懿死后在天堂遇见了诸葛亮,他们两个会说些什么? 
  相对于其他两国,为什么蜀汉的将领更容易得到人们的好感? 
  诸葛亮唱空城计的时候,司马懿为何不派一副将领兵取其首级? 

前一个讨论
绵竹关之战诸葛瞻为什么会输?
下一个讨论
人所能做到的最大的善良是什么?





© 2024-06-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