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印度就很欢乐,那就把这方面好好聊聊,以及很多人不太了解的印度称为“珍珠链”战略
南海-东南亚-南亚-东非中东攻略。也就是南向的ONE DAI ONE ROAD战略
必须要强调的是,印度没有任何崛起之势,不但是老生常谈的社会和土地革命问题,印度已经提前进入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虽然他的人均GDP不到2000美元,远没有到8000~10000美元的中等水平,但这个困局早就提前到来了。
第一,经济结构上依然是“买办型”经济,也就是用农产品+矿产品+初级廉价非制成工业品去和其它主要工业化国家交换中高级工业品,尤其是和中国交换,中国是其最大贸易伙伴,且印度对华贸易存在严重逆差,两国贸易结构也非常不平等,中国对印度出口以机电产品为主,这里有相当多的是机加工设备,机电一体化设备,甚至是整座工厂和生产线,这样的贸易结构我们几十年前也经历过,但不同的是中国有全面工业体系,有稳定的国内政策环境和金融手段,所以我们可以创造巨大的贸易顺差,完成资本原始积累和逐渐的产业升级,印度是相反,他的国际收支一直存在问题,也就是用出口的货物价值不能满足其产业升级和原始积累(全社会层级)的需要,所以只能采取高关税和投资政策壁垒+进口中高端工业品的办法来平衡,但出口又无法抹平进口成本,造成的就是金融上的巨大问题。严重依赖外资,一个本需要大量投资本国的国家,大量投资本国基建的国家依然大量出口初级工业品来换外汇,他自己发电不够,人均粮食不如北高丽,依然大量出口矿产品和农产品,这就是买办经济,他出口初级工业品和原料赚外汇,再进口中高端工业品卖印度国内,这就是买办。
印度在没有有效积累路径的条件下,开放市场和不开放市场其实都是死,印度国内大资本根本就不在乎印度的工业化,这和民国没区别,关于这个问题的详细描述见
一个买版型经济体是不可能真崛起的,需要修炼的东西太多,当然他自己也不想修炼
第二,印度的军事工业更加拉胯,万国牌,这点也和民国差不多,当然比民国好点的是当年英国和苏联给它留了一点底子,但依然拉胯,主力装备水平全面落后御三家1~2代,自己军工体系性极差,且还是东拼西凑,国内火车的轨距都不同,一堆国外装备造成的是连备品备件和维护都做不到统一,只是看起来吓人而已。
所以还是我那句话,在这个工业化时代,这些后发国家如果找不到原始积累的路径,找不到大哥投靠,他自己想改变自己命运,只能越改变越被收割,只能越来越买办化,这就是印度的工业化困局,当然也是所有后发国家的工业化悖论,不工业化不行,工业化就是买办化。
在聊聊对印博弈
事实上东方大国最近正在加大力度对印度博弈,前几天我们提出“印度洋岛国发展论坛”配合海合会成员和土耳其伊朗外长访华,串起来就大概了解,当然我们这么做目的是两个
第一,扩大ONE DAI ONE ROAD的合作范围,锚定中东资源国、南亚农业和人口国,东南亚制造国,维护海上交通线和能源通路,稀释美国影响力
第二,锁住南亚的印度,保证西南方的稳定,并积极博弈让印度加入RCEP,进一步扩大东方大国为核心的贸易范围,为重建层层辐射的天下体系扩大基础。
不同于南海种岛的直接博弈捆住东南亚,我们在印度洋是没有领土的,只能采取合作模式,这就是印度心心念念夜不能寐的所谓“珍珠链”战略,具体来说就是这些年来,东方大国在印度洋通过合资、收购、特许经营、建设运营等模式搞了一大堆港口,并在这些港口附近大量开发工业园区和轨道、公路交通,有一些可以直接连到东方大国本土,比如巴基斯坦的瓜达尔和卡西姆港,比如缅甸的皎漂港等等,反正东方大国陆军天下第一,这都是有效的长臂。
印度比较在意有:
巴基斯坦的瓜达尔和卡西姆港
缅甸的皎漂港
斯里兰卡的两大港口,科伦坡和汉班托塔港
孟加拉的东方炼油厂码头
阿联酋的哈里发港二期(阿联酋是印度的第二大进口来源国)
伊朗的格什姆港
吉布提的东方大国军事基地和多哈雷港
肯尼亚的拉姆港
马达加斯加的塔马塔夫深水港
坦桑尼亚的桑吉巴尔和巴加莫约港
马来西亚的关丹和皇京港
利用海上贸易和港口进行连接合作,因为对美的海军薄弱,必须加强港口基建和东风快递,同时只有海上丝绸之路安全了,才能保证陆上丝绸之路的安全,这点可以见我另外一个回答
再插一句,说到港口,我们也不仅仅是在印度洋范围内博弈,实际为了重建天下体系,南到澳大利亚也是我们的投资和博弈范围,澳大利亚的三个重要港口达尔文港(99年租),墨尔本港(50年租期)和新纽卡斯尔港(98年租期),包括他旁边的巴布的摩尔比斯港,在南太平洋岛国也一样有相关的投资,所以这其实就是缓冲外再缓冲的概念,海上是陆上丝绸之路的对美缓冲,澳洲是东南亚外的对美缓冲,目的是保护东南亚这个后院。所以当然美国要用核潜艇捆住澳大利亚了,不过也未必捆的住,澳大利亚的铁矿石、煤炭和LNG天然气我们都是大买家,这方面未来美澳是对华贸易的竞争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