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在多伦多生活是怎样一种体验? 第1页

  

user avatar   timbernord 网友的相关建议: 
      

搬来多伦多快一年了。这个城市是我在渥太华受到【寒冬无车】创伤后逃离过来的,所以有比较严重的敝帚自珍情节,吹的太猛烈黑的太委婉是肯定的,请包涵。多图预警,多图预警,多图预警。


多伦多,安省首府。很多人眼里的一所北美普通城市,存在感较低,国内的亲戚基本上都以为是美国的 ,尽管我反复和他们讲我在加拿大念书,回去的时候还是被各种问候说,啊你从美国回来啦。。。


蒙特利尔的朋友嘲讽多伦多没有【文化】,没有【class】,太美国化,不够laid back,是无聊的水泥森林。南边加州和佛州的朋友吐槽多伦多太冷,没有沙滩,没有打着排球的比基尼姑娘,没有冲浪的六块腹肌少年,没有挥舞着手枪戴着大金链子的墨叔叔,too boring, sometimes too cold. 不够exciting.


多伦多也没有什么逆天的旅游地标,勉强拿得出手的也就是市区中央指向天空的一根大水泥柱子和边境瀑布。经济上没有独大强势的产业,基本比较均衡,房地产最近略火。教育上也就一个多伦多大学有点名气,逼格也远不及南边的常春藤。就是这么一座不温不火的城市,反复被经济学家和其他社科杂志评选为全球最适合人居前五,并偶摘桂冠。多伦多人自己也被搞得很尴尬,借用Trump的一句话来说就是: let's figure out what the hell is going on.



一.重生的市区。


除了南部州,去过北美几乎所有的大城市。作为一个urbanism爱好者和建筑技术学生,本人偏好密度较高walkability比较好的规划,这个偏好几乎把北美城市的榜单砍去一大半,包括一些mega
city比如洛杉矶。


多伦多的城建可以大致两个时段,一个是战后,一个是进入21世纪。因为汽车拥有率提升,战后在全北美都比较流行sprawling,代表作就是LA,多伦多也不能免俗。世嘉堡,约克,包括GTA的几乎所有被多伦多吞噬和尚未吞噬的municipalities都是如此。所谓sprawling就是指的高速公路四方漫溯摊大饼,输血低密度住宅规划,商业以mall的形式在浩瀚的低密度海洋中形成孤岛,大家白天市区上班,晚上往郊区通勤。我在湾区和渥太华居住经历让我这种【便利店原教旨主义者】对这种规划产生了极度的憎恶,典型社区如下图:


这个趋势在20世纪末期开始逐渐逆转,一方面是sprawling对环境能源人居健康等负面影响开始显现,另一方面高密度和混合规划开始获得关注度,并且重点在后工业化时代位于市区边缘的工厂区开始实行。现在整个北美都开始走这个方向,但是多伦多因为booming的时间在大后期,所以比较幸运的在高速发展的时间赶上了新趋势。


先解释一下mixed-use development这个概念,这个生活在高密度城市的中国人对此习以为常 ,那种下楼去喜士多买茶叶蛋出门一百米邮局餐馆网吧烧烤一应俱全的感觉。但是在早期北美因为低人口密度的原因更倾向于单一用途的zoning,即这条街完全是住宅规划,那条街完全都是商业规划,这样在zoning的时候非常有效率,一些municipal bylaw比如高度限制,房屋间距,消防要求等统筹实施起来非常方便。规划者可以精准的控制某社区的人口负载,并量入为出提供公共设施。典型的中产置业从来都是奔着detached house去,那个时候公寓楼被当做共产主义社会dehumanized的居住方式。同时房产拥有者们普遍认为,在田园牧歌式的住宅附近搞一个零售店餐馆什么的,会导致破坏社区的同一度导致房产的贬值。通勤来说,多数战后中产家庭都至少有一辆车,油价也便宜,所以也不至于有多么麻烦,早些年的城市规划者也无法预料到后期的人口迅速膨胀和社会节能需求的提高。Zoning对北美城市规划的影响伴随着城市的建立就始终存在,拿多伦多举例,郊区这么明显的例子先不提,二十世纪早期规划的老城区【低密度zoning】的痕迹就已经非常明显了,比如多伦多的中轴线以西,至今存留着大片1910年代建造的,没有社区商业服务的,低密度红砖楼单一住宅区。

上一张多伦多的zoning map,红色就是商业规划,黄色是住宅,可以看到东西向的Bloor,
College, Queen, 都是商业规划。南北向大多数道路,比如Bathurst和Ossington路,和他们之间大片大片的区域,都是纯粹的住宅规划。



接下来上谷歌街景图。三条平行南北向的商业规划街。



下面是和商业街紧连的两条南北向的住宅zoning街。可以看到没有任何小超市便利店什么的。


新的mix used development把以往泾渭分明的住宅和商业混合在同一个社区里,甚至同一栋建筑里。多伦多自2000年开始在市区掀起高层公寓热潮,目前是北美高层公寓建设速度最快的城市。对MIX USE的强调和对市区基建和通勤服务的支持也随之跟上,使得多伦多彻底脱离北美城市市区空心化的模式,市区的常住人口节节攀升。东亚地区的移民也更可以接受condo的居住方式,对所谓独立屋的执念也没有那么深。density上去了,随之而来的餐饮业娱乐业等等也随之跟上,酒吧,餐馆,书局,夜店,剧场,电影院等等,也以非常紧凑的方式整个嵌入住宅区。在我住的地方,凌晨2点左右人们依然再街边的patio聊天饮酒,一部分餐馆色甚至会开到凌晨五点。多伦多市人口区区两百五十万人口,在重振市区扭转sprawling方面,在北美同等级别的城市里是十足的例外。




二.公共交通。


Again, 多伦多在早期规划公共交通的时候,完全没有预料到二十世纪末的人口膨胀。如果不是亚洲移民大潮的到来和魁北克的分离运动,多伦多的发展路径可能更接近今天的费城波士顿这样的中型城市,而今日的大多伦多地区人口已经超越芝加哥。多伦多公车局(TTC)和Go train一直以来也处于under-funded的长期贫血状态,同时雪上加霜地被前任FORD毒虫市长坑了十年。即便如此,TTC在人口密度完全不够的情况下(归咎于早期低密度的zoning),提供了在同等城市比较范围内高于平均的服务。整个GTA地区,首先用通勤火车连接一串municipalities, all the way to Hamilton. 然后市区通过地铁和轻轨贯通suburb和downtown,串起若干小的商业中心比如Young and Eglinton,STC和北约克。最后用街车集中解决市区内部的通勤。在有限预算的前提下,保证了很大一部分住在downtown多伦多人,可以完全不用开车。这在北美相同规模的城市里,是个例外。


Streetcar街车,市区东西向通勤的选择,线路班次密集。因为行驶中会有叮叮当当的铃声,所以被吾友艾玛同学称之为当当车。在上个世纪中叶的街车存废大辩论中,街车被保留了下来,成为北美少数几个保留街车的城市,而且是唯一一个未有删减线路反而持续投资的城市。在今日多伦多,街车成了高密度市区和混合规划的新形式下性价比最高的选择。街车运营成本低过地铁很多,运力高过BUS,同时因为不靠边的特性,对街边的商业的负面影响极小。想象下人们街边patio饮酒聊天的时候,一个巴士突然靠边开门人群随着尾气涌出的感觉。下图是国王街酒吧区和老街车共存:


除了在市区开车的朋友(which itself is a bad choice), 乡民们普遍对街车抱有情愫,街车也成为多伦多的小象征之一。下图是在街车前留影的新人和墙上的街车涂鸦。




2017年年底,老旧的街车将彻底被新一代街车取代,叮叮当当的铃声将成为历史。新的街车可以让残障人士轮椅无障碍上下,装了空调,载客量大幅度提升。当新车第一次从Spadina驶向湖边,街边的人亢奋到脱帽鼓掌。作为铁轨控,我是极享受午夜街车KING街穿城游,那种戴着耳机靠着车窗让路灯有节律的打过车厢的感觉极好,虽然出于安全原因不建议女生这么做。



多伦多市政府在近些年来支持了自行车道扩展。今年,我所在cyclist Toronto协会也终于争取到了东西大动脉bloor街的【保护隔离自行车道】的实验运行,也许从此可以告别在车流中紧张骑行的日子,对开车人士和骑行车都是双向保护。从近些年来的趋势来看,公共交通和单车骑行车逐渐在downtown规划的博弈中占据了对car drivers的上风,并且得到了沿街商铺的支持。保护隔离自行车道如下图所示:




截止到2016年5月,多伦多的单车道已经逐渐覆盖主要通勤动脉,如下图。维护良好的自行车道对骑行者来说,could be a life saver.


三.多元紧凑的街区。


多伦多的街区保留着强烈的文化特点,一半的人口出生的加拿大以外的国家。加拿大的宪法通过多元文化的确立,消解了白人新教天主教盎格鲁法兰西主流文化的概念(不同于美国)。在法理上来说,一个Chinese Canadian is not less Canadian than a western European Canadian. 虽然在实际的操作中并不完美,但多元文化的价值观大大增加了对世界他国技术移民和留学生的吸引,在西方社会整体生育率下降的大趋势下,盘活了本地经济,把白人新教文化沙漠多伦多塑造成了全世界人民大拼盘。


下面罗列几个多元文化社区的例子。和北美其他几个多元文化的程度不同(除了曼哈顿),以下不同文化的社区都紧凑的塞入市区里,以街车和地铁的方式串起来,而不像湾区那样是分隔的municipality。



多伦多DT华埠。 店家名字普遍都比较霸气销魂,江湖感和青楼气息并存。紫气阁,满庭芳,汇豪轩,龙笙栈。。。多伦多在市区有中部和东部两个唐人街,上图是市区华埠which is massive, 虽然有gentrification的趋势。



多伦多唐人街的全面汉化也得到了政府在小细节上的配合。警察局三个楷书大汉字贴在警署门口,LCBO(安省官营贩酒处)贴了【酒铺】二字,nice touch. 路牌也多是中文,虽然我觉得更多是依据粤语白话发音音译过来。


本人餐饮高度依赖此地,火锅,川菜,烤鱼,烧烤+青岛啤酒,越南粉,粤式早茶(好吃又便宜)。在冬天的时候跳上街车跑来吃自助秦妈火锅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幸福,如果你在加拿大其他小城市生活过还没有车的话,你应该可以懂我。


****************


小意大利。有不错的可以看欧冠和西超西甲的酒吧,气氛极好。东欧和西裔的移民开始逐渐搬入这个街区,PUB文化浓厚。



****************************************

韩国城。终极廉价晚餐去处,泡菜爱好者的福音,有念叨着凯西偶尼(cash only)的老板娘。一次和一朋友去其中一家餐馆夜宵,听一个waitress在讲韩文,于是在那边傻逼兮兮当着她面说这waitress笑起来如何可爱,结果后来才知道人家是中国朝鲜族。。。后来人姑娘给我们多加了块土豆饼。。。我和朋友相拥泪奔。


我朋友从此立志寻一个韩国女朋友于是开始学韩语,我从此立志多吃土豆饼于是吃了很多土豆饼。



************************************

小希腊。你可以吃到非常正宗的,,,,,,土耳其kabab, lol....


希腊人和土耳其人这对冤家也许终于在这里获得了和解。





************************************


Dundas西边的小葡萄牙,西裔汇聚地。世界杯期间成为西班牙球迷庆祝的地方,所以看起来给人一种伊比利亚半岛是一家的错觉。实际上就像St Patrick节时和爱尔兰族裔一点关系都没的各路朋友都爱戴一绿帽子出街一样,年轻人只不过是在寻找一个理由派对而已。以多伦多人的尿性我估摸着那些摇着西班牙旗帜的大多是来自南美的朋友,虽然摇前宗主国的旗不大政治正确,but who cares.


************************************

小印度,虽然极小,但是有卖沙丽的地方。我打算下次去玩的时候去让老板娘给我脑门上点个红点,不晓得男人让点不让点。




*******************************************

Kensington market

很主观的认为有多伦多最好的独立咖啡店,很棒的民谣酒吧,左派小嬉皮聚集处,大麻店所在地。此地紧邻中国城,不晓得有一天能不能做到【左手红油火锅,右手大麻卷烟】,所谓人生终极多巴胺大爆炸公式。




******************************


教堂街,非常讽刺的是多伦多最大的LGBT社区。咖啡店的waiter肌肉爆块,颜值爆表。




一年一度的杨街LGBT大游行。每次我在朋友圈贴LGTB活动的照片的时候我妈都很紧张的评论,然后我忽悠我妈说Homosexual是遗传的所以我不可能是,然后我妈说她还是紧张,于是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hmmmmm.....




*********************************


多伦多也有盎格鲁的过去,一百多座教堂散落城市,天主教新教(主要是英国国教)五五开。盎格鲁的遗产可以在街道名字,地铁站名字,和教堂出现的名字找到。熟悉英伦历史的同学一定会以下三个地铁站名(同时也是教堂名路名)非常熟悉:St Patrick, St Andrew, St George. 英伦三岛的三个patron saint. 如果照着现在族群比例发展下去,wondering新的地铁站会不会被命名为St. Guan Gong. 和 St.Shiva (关公和湿婆)。


多伦多教堂的数量和质量高于北美平均水准,但是不及隔壁的蒙特利尔和隔隔壁的魁北克城。很可惜由于多伦多更多的是北美独立战争的产物,所以没有能够有足够的历史来形成类似蒙特利尔那样的十六世纪风格的老城区。


下面是两个cathedral级别的. 建筑生福利。




然后更多的类似这种社区小教堂:




******************************


还有就是老城区的老菜场。现在去可以买到各种cheese,肉类,海鱼之类的。我每次去都是去吃中餐food court,深刻反省。菜场如下图:




.******************************


最后补充一些撩妹圣地。冬天和妹子去市政厅门口的冰场滑雪,冰鞋可以现场租。滑了直接去市政府背面的Dundas吃日料或者中餐。





夏天的话去多伦多岛上划个船散个步什么的。我第一次去坐渡船不知道要买票直接撒丫子咧着大嘴哇啦哇啦往里冲,被人撵出来了,还好我心态好这事儿也就记了小半年就释怀了。你看我现在从来都不和人提起这事儿,呵呵呵(干笑)。



喜欢喝酒的朋友,可以去酿酒区是体验工业时代的废旧情怀。当年美国禁酒令时代,加拿大可是用酒精拯救了全美人民。本人不喝酒,去那边卖酒的PUB里那边讪讪的点了份拿铁,people watching了一会,跑到咖啡屋去点了杯茶。。。也许有一天回到乌镇西塘梅家坞什么的茶馆又去点了杯威士忌,就此完成一个矫情逼的病态循环。



其他的以后慢慢更。关于艺术节,电影节,戏剧,户外等等。下图是我在NUIT BLANCHE艺术节的午夜街头瞎逛,虽然现代艺术很难懂,但是可以偷看妹子PLUS吃好吃的。




********************

关于很多人吐槽的冬天,怎么讲,你们都还太年轻,我可是在渥太华呆过的人。如果多伦多是Winterfell那渥太华就是Castle black. 请你们脑补一下风冻零下三十度在雪水中骑车的少年,他一边骑一边擦拭脸上的水,早已分不清那是冰还是泪,就这样度过了渥太华两个冬天,然后他来到了多伦多看到你们在抱怨多伦多太冷,就好像一个在赤道待过的人跑到休斯顿看人们在抱怨夏天太热,seriously?


下图就是本人在渥太华时代,冬天大多是零下20度的体感,大杜蕾斯造型HOODIE护体!



我来多伦多之后,围巾都没怎么戴,羽绒服只穿两个月,零度左右我就觉得今天天气不错,我就要愉快的出门看电影逛街去骑车去了,总之感谢渥太华重塑了我对温度的感知。


Those who survive Ottawa winter would find winter anywhere else mild

—— 莎士比亚


*******************


so... 多伦多就是这么一座小城。取世界所有民风一叶,包容所有。有凛冽之冬也有瑰丽之夏,是百万新移民喜怒哀乐三餐烟火的舞台。


她是我和我所爱之人生活之地,I am selling the town to my girlfriend so she would choose to stay. I am trying to tell her stories about the city, the people, everything…


不过她只在意shopping mall, where她可以买包包。。。


sad...




  

相关话题

  日本留学研究生比语言学校有什么大的优势吗? 
  出国留学真的比在国内读书好吗? 
  求推荐靠谱的英国留学中介? 
  有没有一瞬间觉得出国留学真的很值得? 
  今年研一,想去荷兰读博士,现在一头雾水,有什么建议吗?哪一所学校会好申请一点呢? 
  澳大利亚留学到底会不会学坏? 
  外国人会看中国的电影或电视剧吗? 
  翼搏教育这家日本留学咨询机构怎么样? 
  加拿大什么时候可以算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而不是英国的殖民地了呢? 
  请问一下毕业了想去日本留学,按照我这个条件可以去哪个好点的大学呀? 

前一个讨论
台湾医疗整体水平是否明显高于大陆,医疗费用是否偏高?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部分广府人中把所有非广府粤语贬斥为不标准的行为?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