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纸牌屋》和《大明王朝1566》哪个权谋更深刻? 第1页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应该与《大明王朝1566》相比较的西方政治剧不应该是《纸牌屋》,而应该是《是,大臣》和《是,首相》。

应该与《大明王朝1566》相比较的中国群像剧也不应该是《琅琊榜》,而应该是《家有九凤》。


跟我之前回答的问题不太一样,这个问题可有年头了。我还没开始写系列之前就看过,放到现在才来回答,也是因为需要把剧中的一些细枝末节都交代好,才能够来进行横向的剧集比较。

《大明王朝1566》系列回答如下:

第一个是

《大明王朝1566》,难看懂吗? - 凌羽中的回答 - 知乎

第二个是

《大明王朝1566》沈一石打着织造局的招牌赈灾有什么意图? - 凌羽中的回答 - 知乎

第三个是

如何评价《大明王朝1566》中的严嵩? - 凌羽中的回答 - 知乎

第四个是

如何看待《大明王朝1566》里嘉靖的这段话? - 凌羽中的回答 - 知乎

第五个是

如何评价《大明王朝1566》中的吕芳和杨金水? - 凌羽中的回答 - 知乎

第六个是

如何评价《大明王朝1566》中的赵贞吉? - 凌羽中的回答 - 知乎

第七个是

如何评价《大明王朝1566》里面的所谓清流一党以及他们与裕王之间的关系? - 凌羽中的回答 - 知乎

第八个是

大明王朝1566为什么没有表现张居正? - 凌羽中的回答 - 知乎

第九个是

《大明王朝1566》里朱厚熜到底有没有看海瑞第二次审理郑何二人的口供? - 凌羽中的回答 - 知乎

第十个是

最近在刷《大明王朝1566》,上面嘉靖经常不停地敲磬是什么意思?特别是杨金水被押送到宫里那集。 - 凌羽中的回答 - 知乎

第十一是

如何评价《大明王朝1566》中的海瑞? - 凌羽中的回答 - 知乎

第十二是

如何评价《大明王朝1566》中的嘉靖? - 凌羽中的回答 - 知乎

第十三是

《纸牌屋》和《大明王朝1566》哪个权谋更深刻? - 凌羽中的回答 - 知乎

第十四是

如何评价电视剧《大明王朝 1566》?

之所以这一问这么慢,固然是因为这一问相当复杂,我需要复习一下《纸牌屋》、《是,大臣》、《是、首相》等很久以前看的东西了。再有就是最近郑州似乎流感,我身边的人基本都感冒了,所以我一周差不多全照顾病人了,这是对世间和金钱的双重考验啊……现在他们快好了,可我觉得很不舒服……

第十三问,先说题主要问的权谋,再说我上一问交代的人性。


————————————————————————————————

一、权谋改变不了一切:

《大明王朝1566》里的权谋,我们之前的问题里已经讲了太多例子了。这部剧里的人无一不通权谋,你甭管这个权谋是高是低,反正人人都会点儿。有名有姓的就不说了,就那个淳安县衙的田县丞、巡抚衙门的王书办都有门道得很,这些都不说,朱七去淳安县碰上那个瞎眼老丈,朝廷里的事那都说得头头是道。

《纸牌屋》呢,按理来讲也没有什么太缺心眼的人。但是里面的人呢,基本都没有木下两口子聪明。聪明其实不等同于权谋,但是在《纸牌屋》里似乎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弗兰克·安德伍德对于他的对手们至少在前两季属于无情碾压,实在过不去的时候,幸运女神也会站在他这一边。

不过这并不是我们认为《纸牌屋》不如《大明》的地方,因为幸运实际上是一个政客最重要的品质。所以这并不是我要说的,我的观点在于《纸牌屋》里的权谋有点过了,以至于每次这位木下总统设计的总是八九不离十,无论遇到什么事情好像都在他掌控之中,他做好每一个陷阱,等着人家往里跳,而一旦出现纰漏,木下总统表现出的随机应变的能力,似乎就远逊于他给人下套的本事。

这样一个状态,如果能获胜的话,实在是有些让人不太能接受。因为有一句话,全世界适宜,那就是“计划没有变化快”,这句话背后隐藏的信息就是,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会按照人预想的轨迹去发展,这叫“人算不如天算”。但是在《纸牌屋》中,运筹帷幄的总统好像就是《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锦囊妙计无一不中,而我们对于《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是早有一个很清晰的评述的:

状诸葛多智而近妖。

不像政治家,像算命的,算得还可准。就给我们一种非常不真实的感觉。《纸牌屋》全剧给人的感觉就是不真实,这是它与《大明王朝1566》相比最致命的地方。

在权谋这方面,《琅琊榜》就更扯。梅长苏手里掌握的东西,是木下总统都比不来的,更何况,《琅琊榜》里有头脑的人都跟梅长苏一伙、梅长苏对面的人智慧都很一般,众星拱月的捧着傻白甜王爷当皇上。看着是挺开心的,但是,就也只是看看了。

如果非要给两部剧的权谋做一个总结,说一句好听点的,叫“人定胜天”。说句难听点的,叫“异想天开”。好像是自己造了个单机游戏,既是主人公又是设计师,为了游戏体验固然要增加一些难度,但最后一定会通关的。而这不叫权谋。如果真的人定胜天,还要权谋干什么?

《大明王朝1566》里派系林立、矛盾众多,无人不用权谋、无人不知权谋。但是,没有一个人的权谋足够驾驭整场。有人说你不说了么杨金水、赵贞吉先后主宰浙江,无一人能够制衡他们,怎么又说无人能够驾驭整场?哪怕他们不能,嘉靖还不能么?

不能。他们都不能。因为他们斗得过人,他们斗不过天。

杨金水再长袖善舞,他到底还是栽了。他是栽在海瑞身上了,更是栽在海瑞依仗的《大明律》上了,海瑞条条都是按照律法和圣旨来的,杨金水还往哪里躲?他甚至只能装疯,拉自己一身屎尿。

赵贞吉再太极高手,五十万匹丝绸也是屁都没有。别说半价购生丝,他就是脸上蒙着黑布领着谭纶去抢,他都抢不出五十万匹丝绸:嘉靖四十四年的浙江都让这帮人折腾成那样了,哪还能出那么多生丝啊。人都活不起了,还谈什么生丝?

嘉靖能么?嘉靖要是能,“家家皆净而无财用”这句话从哪来的?嘉靖要是能,他往六心居上插刀干嘛?嘉靖要是能,他又怎么会在海瑞的诘责之下哑口无言,瘫倒在椅子上流鼻血呢?

而海瑞也不是万能的。他无力改变他看见的所有东西。

这些都体现出一个道理,就是人力总有穷尽之时。一个人能否有所成就,是与他所处的时代紧密相连的,每个人都不能与时代完全契合,所以他们一定有自己力所不及的地方。决定他们和时代契合程度的不仅仅是他们的能力和智慧,更重要的是他们对自身的定位,以及这背后每个人不同的人性。这就决定了没有谁能逆天时而行

而权谋,在大势所趋面前就简直微不足道。在《纸牌屋》和《琅琊榜》里,权谋是主菜,可是在《大明王朝1566》里面,“权谋”只是个凉菜。所以我才说,权谋解决不了一切。



二、权谋必须要有根基:

而且,抛开《大明王朝1566》不谈,如果真的把权谋当作主体研究对象,我们依然可以认为《纸牌屋》的权谋着实境界不高。安德伍德利用制度上的漏洞来编织陷阱,利用各种舆论武器来构陷对手,这些东西却并非只有他才有。可是按我的看法,能够将自身与制度、舆论合而为一的才是真正的高手,没错我说的就是《是,首相》和《是,大臣》里的文官集团。

说起文官集团,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汉弗莱·阿普尔比爵士。但实际上由于该剧是一部喜剧,而汉弗莱是主角,所以他虽然是内阁秘书,但实际上也偶有出丑之举。在《是,大臣》和《是,首相》中,真正能够代表文官集团的是圣迈克尔和圣乔治大十字勋章爵士、高级维多利亚勋爵、前内阁秘书、信息自由运动主席、西方银行董事长、IBM集团董事、英国石油公司董事、皇家剧院基金会主席、牛津大学名誉校长、英格兰银行副行长、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英国-加勒比协会会长、英联邦秘书长阿诺德·鲁宾逊爵士。

比起汉弗莱爵士在精神病院度过的晚年,阿诺德爵士才是真正的出神入化,看他的头衔就知道了。值得一提的是,内阁秘书才是英国真正的当家人,也是英剧《神探夏洛克》中的麦考夫·福尔摩斯的职位。是“全英国权力最大的人”。阿诺德擅长的是安于幕后的各种操纵,以及如同做生意一样的政治交换,在政治交换之中暗藏伏笔。但无论做什么,都是深深植根于他所在的文官体系,并且最终是为了体系服务,而不是钻空子破坏这个体系。




三、权谋背后承载责任:

更重要的是,英国在他的手上稳固运转、不动如山。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三点了:弗兰克·安德伍德缺乏一种身为最高领导人的责任感。他的一切作为归根结底是为了个人的地位和利益,有人可能质疑我,问我严嵩和汉弗莱·阿普尔比与他有什么不同?不同就在于,各地灾荒、四方战争,严嵩都是要管,二十年的阁揆,如果真的一意鱼肉百姓不管他们的死活,老百姓早造反了;汉弗莱·阿普尔比也不是道德真空,只是他作为内阁秘书、作为最高公务员秉承的道德观念和吉姆·哈克作为大臣、首相秉持的道德观念不一样。汉弗莱·阿普尔比的道德观念是英国公务员赖以为生的根基,虽然其中的冗杂烦闷、形式主义简直不堪入目,但是这套文官体系却能保证大英帝国的正常运转。这就是精英政治,精英政治的关键在于“做不到最好,但一定不是最坏”。

所以我才说,弗兰克·安德伍德是一个非常不真实的例子。因为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政体,它的领导人一定是为整个国家、政府和大部分人民负责的。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事实。一个不负责的人上到封疆都已经是极少数了,更别说中央。郑泌昌的浙江巡抚根本不是因为他有封疆之才,他自己都明白那是拿他来火上烤。


能力越大、地位越高、责任就越重。但从因果关系上讲,其实是要反过来的。没有责任感的人,能力再大也上不去,因为根本就没有人会支持提携。一旦一个只顾自己的人上到了最高位置,将给整个国家政府带来灾难,到时候谁都倒霉。

可能还会有质疑,那会不会有人完美的掩盖了自己的野心,瞒过了所有人登上大位呢?

我的回答是不可能,因为人就是人,不是神,也不是神人。

说到这权谋说完了,说说人性吧。





《大明王朝1566》最为成功之处,在于这部剧中每个人都是人。

谈人性,就谈嘉靖的人性吧。

我记得有个问题也邀请过我,问周云逸和海瑞为什么结局不同。那个问题我没答,比较复杂,放在我的系列里面什么位置都不合适。但是这个问题我有答案,说其中一条别人都没说的吧:周云逸进言时期的嘉靖,身体很好,年富力强,听不进去质疑;海瑞进言的时候,嘉靖身体不好了,虽然更加多疑,却也听得进去话了。虽然这只是众多原因中的一个,可还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嘉靖的变化。

说起嘉靖生病,其实我们可以看得出来,他为了让自己修道长生这个事落实,他病得哆哆嗦嗦的也不承认。屋子里冷,非得不穿厚衣服,吕芳走了以后,黄锦来之前,嘉靖抱着肩膀在八卦台边上,冻得都直不起腰,黄锦来了还得装一装。嘉靖撵走吕芳的原因,我们已经说过了,他得意的得意,他也想吕芳。一国之尊能问问吕芳有没有信来,听说没有信,委屈的什么似的。这很正常,吕芳陪了嘉靖四十多年。在我的第十二问里,我说了嘉靖的治国之道,我也批评了嘉靖不顾社稷,但我没否定嘉靖这个人,他身上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从人的角度来看看。那么首先,问一个问题,谁对嘉靖的一生影响最大?

我的观点,是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


朱厚照这个人,如果让我评价,我会说他是一个“没有机会证明自己的人”,我们不知道他到底是真的贪玩成性,还是只是“年少未惜岁月长,有朝一日成凤凰”。我比较倾向于后者,即如果朱厚照真的寿数很长,他的皇帝会越做越好。但是事实是他三十岁就死了,连个后嗣都没有,使得朱厚熜自藩王位上入继大统,自此朱厚熜一生的轨迹发生了改变,而“藩王身份”也始终都给这位皇帝影响。


剧里有没有体现?有。

首先,朱厚熜很有杀伐决断,而且比一般的皇帝有魄力得多,这是大明朝朱家皇帝共同的好处。大明朝十六帝,少有优柔寡断之人,朱厚照和朱厚熜属于里面格外有魄力的。但是朱厚熜的魄力,更多的是对外人的不信任,嘉靖帝在剧末的时候还跟小万历说:“只有自己能做主的才算数”。其实就是他一生不信任别人的根本所在。而追根溯源,自大礼仪之争开始,朱厚熜就一直都是这么过来的。


朱厚熜在大礼仪里到底争得是什么?是争生父、生母的地位,是从权臣杨廷和手里争应有的皇权,这些都有,但更重要的是争朱厚熜继承大位的合法性。朱祐杬本是朱见深的次子,不是皇帝。如果按照杨廷和的安排,让朱厚熜改宗到朱佑樘身上,朱厚熜的皇位就是“祖父朱见深-父亲朱佑樘-兄长朱厚照-今上朱厚熜”,他的皇位就是兄终弟及。而朱厚熜要求追封生父朱祐杬为帝,他的皇位就是“祖父朱见深-父亲朱祐杬-今上朱厚熜”。到底哪一个更据有合法性不言而喻。没有合法性的皇帝,就不能完全的拥有皇权,因为万事万物都有个理字,皇帝家也得讲理。

但是,哪怕大礼仪朱厚熜赢了,他就能摆脱这种阴影吗?剧中朱厚熜就提起过,他的生父、生母死得都早,身边连个兄弟都没有,一个人长大,入继大统以后,一个人对付好几百官吏,可是那又如何?还是改变不了他外藩入继的事实,哪怕别人不说可他心里忘不了。这就决定了朱厚熜的多疑性格,他总是觉得有人背后勾结起来对他图谋不轨,怀疑裕王怀疑吕芳怀疑徐阶,原因打根儿上都是这么来的。但这一层苦痛,是很难为旁人理解的。更是朱厚熜自己不会说出口的。


从这个角度,再看看剧中的朱厚熜。为什么早年励精图治?他需要证明自己。为什么晚年沉迷修道安于享受?因为他发现他辛辛苦苦克制自己,对于朝臣的威慑力还不如隐于幕后翻云覆雨呢,他还能继续他钟爱的道教事业,还能享受刚刨好的松木桶的松香味,还能用和田玉的法器到处敲,他不是更神秘、更有掌握感了么?

还有就是,剧中时常说起以前的事,却从来没人提过“先帝”。估计这个词在当时都是个禁忌词语。总之嘉靖身上很多事情,第十二问从皇帝理解不了的,到了第十三问从这个角度你发现都能解释,而且剧里怕你忘了,还偶有暗示,实际上就是希望观众们不要忘了,嘉靖也是人。


人能完全克制自己么?嘉靖作为九五之尊,他如果想拥有绝对权威,他就应该永不示弱。哪怕有失态之时,也应该是背着所有人的、然后自己还能挺过来,这是我们一般人理解的。可是大家看他真得能做到么?面临死亡的恐惧,他也知道找李时珍看病;面对海瑞的奏疏,他也知道找徐阶谈谈心里话;徐阶劝慰他的时候,他镇定下来又让徐阶去熬药。人不是完全能控制自己情绪,让自己完全指向自己的所谓利益目标的,那是机器人,不是人。


人人都说徐阶太狡猾,老谋深算。可是就刚才那个提到的镜头,嘉靖跟徐阶说黄锦不在,让徐阶把药熬了。嘉靖那么说代表嘉靖还想重燃生命之火,徐阶流露出的欣慰之情完全不是作伪。徐阶就回答的一个“是”字,那个表情动作语气语调比他跪在玉熙宫前嚎啕大哭的时候要真诚一百倍,他对嘉靖这个皇帝保留了一辈子,但是那一刻一个“是”字却是毫无保留的倾吐。大家可以再去看看四十五集,感受一下,那是徐阶全部剧里最真实的一幕,比“准备厕纸,老夫出恭”还真实。徐阶也是陪王伴驾十多年的人,嘉靖有病他能不着急么?看嘉靖意欲振作,他能不欣慰么?这才是活生生的人。

我看

@吴易

先生的答案,说导演张黎给海瑞加了一幕戏,就是海瑞和海妻单独相处的时候,海瑞抱着海妻去锁门,还故意让海妻锁不上。这段戏在小说里是没有的。包括海瑞和阿囡一起玩耍,更是放在海瑞第一次出场。父女追逐玩闹、夫妻间打情骂俏,放在海瑞身上好像格外的不合适,但是这个剧情却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了解。那就是这把大明朝的神剑,回到家里也只是个普通人,很爱妻子,很爱女儿,这非但不是降低了他的人格,反而是提升了我们对他的敬仰。一个人,如果生来就六亲不认七欲全无,那么他做什么都很正常;可如果一个人只是个普通人,有情有义而且情义细腻,在国家存亡之际仍然奋不顾身抗争天听,上疏之后表现出了那么坚韧的力量,这才能证明他坚持的东西是多么的宝贵。而联系到他早已落水而亡的女儿、因他获罪得不到救治的海妻和腹中胎儿,还有他七十多岁孤身一人的老母亲,才能越发感受到海瑞一家人的伟大。

我在十二问的末尾,我说最后这部剧还得落在人性上,有人不同意。其实别说这部剧,天底下所有事都得落在人性上,因为我们是人,我们所思、所想、所观、所闻、所为、所欲为,无一不是经过人性而来。

总说人性是矛盾的,其实也对也不对。不对的地点就在于,人性是多方面的。本身不是两极冲突,而是多个方面一起集合的结果。《大明王朝1566》作为一部谋定天下的剧,它所描绘的地方太多,实则落在个人身上的笔墨并不算多。

我最开始提到的《家有九凤》,是我认为群像剧中最巅峰的作品。它讲得是70~90年代,初家老母亲和九个女儿在时代大潮里的家长里短,非常平民的一部戏,但最让我触动的就是我看这部剧里的人,给我的感觉就熟悉到他们就跟我家亲戚一样,那里面的角色根本分不清是本色出演还是剧情需要。举个例子,初大凤作为大姐,每次吵架都和稀泥,结果老八集资出事的时候她就能舍出自己把老八送走,可是她看老太太糊涂了又在账上做手脚眯点钱,这些行为其实也很矛盾,但是都发生了以后我们却一点都不觉得矛盾,因为生活中我们也是这样的。

做每件事情之前,不仅是结合人物性格,更要看当时的环境,甚至只是这个角色的灵光一现,冥冥之中就那么决定了,这些不是等量齐观的计算和设计能够实现的。否则怎么解释吕芳所说的杨金水,“好的时候比谁都好,坏起来比谁都坏”?

《纸牌屋》在人性问题上塑造的让我觉得理解不了。弗兰克和克莱尔在剧中的所有作为,用四个字“野心勃勃”就能全部取代,可背后的因素交代虽然有,可是却让我觉得无法被说服。克莱尔跟前男友、慈善机构的中年妇女秘书一直到第四季跟她的母亲,一脉相承。所以我看到第四季的时候我都不用看,剧情一定是为了她去大选把她妈牺牲了,反正早死晚死也得死。死之前一定内心挣扎一下。太套路了。我有时候都觉得美剧在塑造人物之前,好像只给了这个人物一条或者两条简介,然后所有的都顺着这条简介去,顺着一条道创作就一定会夸张,讲究夸张的不应该是长篇幅的电视剧而应该是凝练的话剧。


我不知道《纸牌屋》在创作过程中是不是借鉴了话剧元素,但我觉得《纸牌屋》作为一部季播剧,它的人物创作却是运用的话剧的人物手法,调准一个点极力渲染,但话剧篇幅有限,跨度虽大,事情不多,一针见血效果最好;可是《纸牌屋》规模宏大肯定远超话剧,它的人物塑造却显得实在太单薄了。以至于形象不够矫情来凑。弗兰克·安德伍德,只需要把佐伊推下去这一件事,他残忍的一面就足够了,干嘛还给他吃排骨擦手的镜头?尤其是出门掐死狗那段剧情,看得我真的很难受,我觉得很矫情。就好比杨金水跟弗兰克一样,总是有一种谋划帷幕的阴恻,可是如果忽然来一段剧情,杨金水在毁堤淹田之前为了表明他的心理,让他掐死一只猫……你想想你会觉得非常荒诞。


当然了,弗兰克·安德伍德竟然自己去杀人也是很荒诞的一件事。在《大明王朝1566》里除了何茂才妄图肉体消灭海瑞以外,我真不记得哪里还有类似的剧情。

弗兰克·安德伍德出身低下、始终都野心勃勃妄图上位。这是一个很好的点,可是在给他附加剧情以后,却没给他更多的人性着墨,以至于我根本就不明白他当总统的意义在哪里。他甚至除了怎么竞选、怎么打败敌人、怎么保住总统宝座以外的事情都不做他想,在第三季的外交举措上显得他都不像一个超级大国的最高领导人,那他占着这个茅坑到底是为了啥?就为了证明他比谁都强?那他已经占了这个坑了,他都没有下一步的思考么?

在我看来,《纸牌屋》背后有一个怪圈:弗兰克·安德伍德野心勃勃,善于构陷,一心向宝座发起冲锋。前两季通过各种手段,最后成功将沃克拉下马,可是由于他是党内接班不是民选,所以第三季还需要进一步努力,在努力过程中,克莱尔越来越不满,夫妻从间隙发展到对垒,就是第四季的内容。不出意外,第五季就是弗兰克的进一步变态和他的全局崩盘。因为弗兰克不仅没有身为领导人的责任心,也没有身为总统处理国家大事的能力,他只有坐上总统的能力。这一切似乎也能解释,那我就只剩一个问题:

这种人真的存在么?

我在他身上感受不到一星半点的共鸣,无论是《是,首相》还是《大明王朝1566》,我都能够大致理解为什么这个人要这么做,有足够的铺垫。但是在弗兰克·安德伍德身上我根本感受不到共鸣。不知道是我水平太次还是他水平太高,但我只觉得他不真实。所以我越看越不想看,越看越若有所失。想想当年,我看着他在酒会上穿梭,说自己是个水管工的时候真是被他圈粉得不行,不知道为什么四季下来会是现在这个印象,可能真是审美疲劳吧。


但我得说一句啊,无论为什么,反正不是凯文·史派西的错。


反观《大明王朝1566》,它里面每一个人物无论主要次要,都非常立体,经得起推敲,这当然不仅仅是导演处理得当、演员演绎合适,更是编剧在创作之初就有的综合把握。不一定刻意为之,说不定有的就是无心插柳,但刘和平高超的文学功底,在下笔之初,早就有了一份浑然天成。

所以我喜欢《大明王朝1566》,更有信心去解构《大明王朝1566》,因为这部剧里面的人都是人,我也是人。可是很多剧里,人不像人,像圣人、像恶人。我没见过圣人,也没见过恶人,我只见过人,所以我敢讲《大明王朝1566》,反而越来越看不懂《纸牌屋》,就是这样。











这个问题虽然是大明第十三问,我却把它写成《纸牌屋》主角了。虽然也把我想谈的嘉靖的人性基本点都说完了,但是仔细看看还是《纸牌屋》居多。不过整个系列都说大明,今儿个换换口味倒也无伤大雅,我也不是只看过《大明王朝1566》……只是我提了这么多电视剧大家不一定都看过,可能看的有点累。

还差一问,第十四问,综合评价《大明王朝1566》,全系列就结束了。

谢谢大家。


修改一下,补几句话吧。

我真的不是黑《纸牌屋》,我对它的喜欢,现在连票友都不算,看到第三季的时候就让我怎么说呢,就是审美疲劳。一个劲快进,看得时候也总走神,这部剧让我觉得它不能说服我,就一个劲往前走,可是换汤不换药。

因为这个元素,可能我对它理解得真的不对,所以还是主要看我写《大明王朝1566》的部分吧。对《纸牌屋》有高见的,也希望能够畅所欲言,直到给我一个被说服的机会。


user avatar   Orzhu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主角的对手能强,权力博弈才会针尖对麦芒;主角对手太弱,就有私服刷怪暴击10个零的味道。不过只要是电视剧,就免不了主角光环,这个《纸牌屋》、《大明王朝》都免不了,只是《纸牌屋》的主角对手们明显更弱鸡。

《大明王朝》里开头就是严嵩和徐阶等人就户部报销发票的部门利益争。徐阶、张居正等人报了帐,而严嵩轻松的借力打力给自己的地盘——江浙地区争取了改稻为桑的利益,明显棋高一着,徐阶等人不得不再次应对。更为关键的是,从第一集内阁之争拉住儿子袖子不让其多言,到后面的浙江水患找徐阶谈心,希望给浙江更多赈灾粮,都很好表现了严嵩能准确的揣测圣意的能力,给其执掌权利数十载做了一个合理解释。

如果严嵩就像《地雷战》里面的皇军一样,徐阶、张居正这样都被人家压制20年,你说他们和皇帝该有多弱鸡,哪里还有什么权力博弈。有机智的反派,才有好的博弈,可这就制造了一个矛盾。因为描述了一个强大反派,你就必须给观众合理的解释其失败的原因。如果大魔头因为导演钦定死亡,那么剧情自然就没了张力。《大明王朝》的编剧为了合理的解释严嵩跌到,描述了一个为了皇家腐败亏空有苦说不出的严嵩,一个儿子沉不住气的严嵩。

将严嵩的儿子描述的比较蠢是妙招,可以很巧妙的解释大魔头倒台。不过《大明王朝》的编剧并不局限于此,他还把严嵩的手下写活了,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算盘、小九九。典型的就是严嵩的门生胡宗宪一开始就揣测出改稻为桑是一步死期,背后牵扯到裕王和严党之争,自己最好的办法就是请辞脱身,用手下棋子救百姓,躲在幕后少挨枪。同时作为严党的新任巡抚郑泌昌、臬台何茂才,从新任杭州知府高翰文反对贱价买田的态度中,后知后觉的揣测出朝中严嵩和裕王已经斗的不可开交了,改稻为桑是把他俩放在热锅上烤,此时改与不改可能都是死,于是决定兵行险棋,通过倭寇陷害海瑞等人。

胡宗宪的金蝉脱壳,名义上借高翰文、海瑞实行自己的政策,郑泌昌、何茂才小聪明兵行险棋,导致严世藩授人以柄,严嵩自己的调粮补救以及对改稻为桑合理做法的指示,从三个方面比较合理、客观的解释了严嵩倒台不是因为自己的人老了,或者裕王有高达,而是队友太尼玛坑爹。

有时候领导给手下的任务就是坑,你很难做好,更别说得体。可是如果不是死棋,也轮不到下属,因此属下做事的时候一定要掌握分寸,没有分寸就成了替罪。典型例子就是拆迁队。你说房地产拆迁拆迁队的打手能拿多少好处,主管土地资源的领导又是多少,出了事打手当替罪羊是妥妥的。属下掌握不了分寸,给政敌授之以柄对领导也不是好事,让整个团体的利益链就断了。比如拆迁队打死人,上了人民网,这下自己政敌晚上睡觉都能笑出声了。

很多时候就是由于整个团队的不团结,执行层聪明反被聪明误,结果导致树倒猢狲散,这是管理的基本常识。老婆常常问我为什么政令不出中南海,那么多好政策下面执行怎么那么难。我就让她想想自己的公司,手底下20那多个人,明明给他们发工资,可你叫他们干活他们还是不一定干,一个“家”如此,一个“国”亦如此。

这就是我觉得《大明王朝》更好的地方。


user avatar   helanyizhimi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人说大明王朝1566是中国版的纸牌屋,我觉得这简直是侮辱。

如果纸牌屋的主角穿越一下能不能活过第一集财政会议还是个问题,改稻为桑是绝逼没了。

光从剧就能看出比玩政治,阿美还是太嫩了。


user avatar   xu-zhi-han-6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国古代的权谋相比现代社会的政治运作根本不值一哂,任何古代国家都一样。

现代国家官员要考虑经济、民生、国防、外交、科研、教育等等各种问题,其复杂和艰巨程度根本不是封建社会可以比拟的,政府规模也相差了几百倍,在现代社会当个官要处理的事比古代多了去了,现代官员所具备的学识能力也远不是古代科举上位的读书人所能比的。

说句不好听的,封建朝廷那些大臣们的权谋放到今天恐怕还不如一些公司的高管玩得有水平,倒不是说古人和今人有多少智力上的差别,而是现代社会的知识积累让人们能从一个更高的眼界去看待事物,思考深度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

美国总统及其幕僚团队,包括国会这帮人,不管智商还是能力都是顶尖的,难道还不如四五百年前的人?明朝人那点权斗手腕现代人稍微研究一下就全明白了,无非就是站好队,找对靠山,然后找出潜藏的敌人,谁对我有威胁就不动声色地一个个收拾掉而已,只要在那个位置上谁都会这么干。但美国社会的那套玩法,像是如何选举、如何反对党谈判、如何说服国会、如何与媒体公关、如何操纵民意等等,明代人哪搞得清是怎么回事?

把这两种不同形态下的东西放在一起比较,就好像在问两只猫打架和两只老虎打架哪个打得更精彩一样。


user avatar   zeng-kai-87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终于等到一个好问题,接下来出干货。


先下结论:
看不懂《大明王朝》的人,不要说自己懂人际,知权谋,会撕逼。
《大明王朝》的政治智慧比《纸牌屋》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虽然其知名度不如《纸牌屋》。
我已经看过四五次《大明王朝》,每一次看,都会有全新的收获,如果真的要研究这部剧,无论是外在的其艺术价值,还是内在的权谋智慧,都是难以用一篇两篇文章来总结的。这是一部前无古人的杰作。


《纸牌屋》首先是舶来剧,所谓媳妇总是别人的更好,饭菜总是它家的更香;
第二,《纸牌屋》说的是世界老大美国的事,而美帝总是喜欢和主流文化挂钩;
第三,《纸牌屋》是现代背景,仿佛更好被自以为是,半灌水响叮当的外行所理解;
第四,作为美帝的文化产品,作为商品,面对全球市场的《纸牌屋》的影响力要大于单纯作为影视作品的中国电视剧《大明王朝》,吸引着更多的脑残粉。

然而,外表好看是一回事,内容实在是一回事,如果说纸牌屋里面展现的政治智慧,好比是一个近四十出头的成熟的壮年的水平,那么不好意思,在政治这个领域,四十出头相当于婴幼儿。
而《大明王朝》,无论从深度,广度,难度上来说,都是《纸牌屋》的爷爷。这两个剧是严嵩对海瑞他女儿的不同维次的较量。

《纸牌屋》里表现的一切,都是在当今民主制度下,按照相当成熟的法律法规,甚至于专门针对法律法规变通出的潜规则,来进行的看得见,摸得着,说得清,道得明的游戏。
在此,我给权谋范畴下人和人的矛盾关系分一个级别,从简到难依次是——
游戏、竞技、较量、斗争、博弈。
请注意,在这里我给《纸牌屋》定义的级别,是初级,也就是游戏而已。
而《大明王朝》,展现了从游戏到博弈的全部级别。

先来看《纸牌屋》,除了主角自带光环,如斯巴达克斯一样一路过五关斩六将,凭知识,凭技术,凭语言,凭文化,凭本事,凭阴谋,凭个人,凭团队,凭机缘,凭运气,其他所有辅助角色,甚至对手,仿佛都是为了衬托主角,来表达某种合理性的。所有人努力做的一切,仿佛都是为了展现一个1+1绝对等于2的公式。那就是——
做人要讲道理撒!有规则就按照规则来,没规则就按照潜规则来,没有潜规则,就乱来,实在不行,肉体消灭。
所有这一切,就像物理,化学公式一般精密,有问就有解,而且一定还是符合自然科学逻辑思维的正解。
所以在《纸牌屋》里,有赢家和输家,有好人和坏人,有正义和邪恶,有残忍和善良,你很容易用简单的刻板印象就给这些角色归类,然后像扫垃圾一般把那些令人不愉快的家伙排开,最后陪伴你心爱的主角,甚至是你有心情感代入的主角一步步升职加薪,出任CEO,赢取白富美,走上人生的顶峰。
好了好了别YY了。
如果是艺术品,而且还是简单的快餐消费型艺术品,那就对了,然而,权谋的现实的一面往往就不是这样的。

再来看《大明王朝》,真的是高端炫酷吊炸天——
每一集,每一幕,每一个场景,每一个人物,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和微表情,每一句话,甚至是走路的姿态,都可谓是处处玄妙,字字珠玑,然而最终的逻辑,却不是你拿个法典或者算盘就可以推演出来的。人家直接就告诉你,有些体制,有些文化,有些历史,有些传统,有些政治,都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就叫周而复始,兴衰不灭的BUG,你百姓没办法,百官没办法,清流没办法,奸佞没办法,皇帝也没办法。
这看起来几十集的长篇历史剧,却更像一部紧凑的希区柯克的侦探电影,当一个个角色最开始从低层往高层PK,各个都是义愤填膺,摩拳擦掌的,然而随着他们一点点开始揭穿谜底,靠近真相,最后找出幕后真正的罪魁祸首的时候,这些人无论善良还是邪恶,无论勇敢还是懦弱,无论是正直还是奸猾,都纷纷噤声退场,留下一地的唏嘘。而所有这些人物的内在,都不能简单的被二元对立,下从一个民夫,上至皇帝,全都是矛盾的综合体,善与恶,对与错,明与暗,阴与阳紧紧纠结在一起,这才是人性,才是现实。

《纸牌屋》讲的是两三百年政治文化背景下,一个现代人,在一个成熟完善的体制下,靠着体制的优势,利用体制的漏洞,一步一步成为赢家的样板戏。
《大明王朝》讲的是千年封建政治文化背景下,一群古人,在一个畸形变态的体制下,靠着最高的集体智慧以及明暗契约,试图在千疮百孔的体制面前力挽狂澜,最终都成为牺牲品的闹剧,极品悲剧。
《纸牌屋》只不过是一场有定额的赌局,而《大明王朝》是整个天下,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纸牌屋》展示的是自然界的猴子到人,再到文化界的猴子这个进程的最终产物,讲的是只知道直走不懂的转弯的西方文化的精髓。
《大明王朝》展示的是天界的神到人,再到人精的结果,讲的是东方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中国,有《三国》、《水浒》、《红楼》、《雍正王朝》、《天下粮仓》、《走向共和》、《忠诚》、《尘埃落定》、《甄嬛传》、《威胁》、《鹿鼎记》等一系列非常优秀或者被脑残粉们定义为优秀的,反映政治权谋的艺术作品,而《大明王朝》堪称前无古人之极品,可以说从艺术上技术上,艺术外表和思想内在各方面吸收了前面所有优秀作品的一切精华。
在这里,不多分析《纸牌屋》,只是圈点一下《大明王朝》的精妙之处。

1. 剧情结构

一开始就丢出来一个大麻烦——国库没钱了。

关于这大麻烦,还是有一系列铺垫的,先是太监打死忠良,然后是太监内部撕逼,然后是内阁大臣们撕逼,一撕就向观众展现了不同的人物技能属性。

然后从紫禁城里面的阁老宰相,到千里之外的封疆大吏,从市舶司太监,到江浙商人,大家都故作淡定,一本正经地来合理化这个问题,解决办法就是——宁愿自己牺牲,也要精心保护着幕后的罪魁祸首。

操劳了一辈子的阁老忙着打太极;

肝火大的小阁老和狗头军师忙着出坑爹的馊主意;

弱智团伙帮着蛮干;

清流们忙着找茬,为了证明自己清,别人污,也可以置天下苍生于不顾;

公公们忙着恪守忠孝,大肆揽没有任何卵用的权;

胡大爷忙着背黑锅;

海刚峰忙着捅马蜂窝出风头,说大实话,骂皇帝;

芸娘忙着哭,天才儿童沈老板忙着向生而死......

剧情没有发展到一半,就给大家铺了一箩筐的矛盾,展现了一大堆畸形制度下的神经病。

同时,皇帝一本正经地在旁边装神弄鬼,关于亏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关于修仙和纨绔,倒是一套一套的。

喂,说你哪,全世界都在为你忙得团团转,你还有时间上厕所!


接下来,阁老门开始为了个对错撕逼,公公们开始为了个印章撕逼,宫里,地方,各大门派纷纷撕逼。
这一个乱啊!不过这一套东西,放到哪一朝哪一代,说的都不是封建政治文化下中国人的那点事?
这皇帝哪里是不懂事,其实他什么都懂,只是对待这个体制,面对这种腐朽不堪的制度下满朝的贪官污吏,也无能为力。

然后当你觉得世界一片黑暗的时候,当各种不正确的和皇帝老儿相处的打开方式都被各位大神们以身试法地排除完了以后,海大爷这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可爱家伙出现了,他让你感觉到了磅礴大雨里的温暖和干燥,让你感觉到了寒冬冰封下的一团炽热的烈火,让你看到一片漆黑中的希望的亮光。他用真正的向死而生的绝决,把幕后黑手驳得个自惭形秽,无地自容。
前半截走的是现实主义,后半截走的是浪漫主义。前半截极尽控诉,讽刺,挖苦之能,告诉你现实之歪,后半截又给予人希望,三观之正。


2. 人物角色以及演员表演
《纸牌屋》和所有的美剧都如出一辙,立足于个人视角,突出主角,弱化配角,人物结构呈众星捧月状。
虽然为了编剧需要,所有的影视作品都会有不同程度刻板印象化、脸谱化的处理,然而《大明王朝》却构建了一套庞大,复杂,交错的人物关系网。其中有各种帮派和敌对势力,但是组成它们的每一个角色,又有自己的政治哲学和行为逻辑,单列出每一派,每一个人,都可以发展成一系列故事,扩展成非常深入的分析。同时,在这些大小人物的刻画上,每一个演员的表演都极其精彩。

2.1. 代表宫中的公公们:
吕芳、杨金水、陈洪、冯保、黄锦
这一组角色虽然不能代表最高权力,却是最接近于权力核心,便于揣摩圣意的,也是皇帝最信任的耳目和口舌 (在奇葩的嘉靖朝,圣意居然要揣测,太监们靠察言观色,朝臣们靠写青词......)有时候连这帮子忠心耿耿为皇帝办事的贴身服务员都要被皇帝玩弄和牺牲,所谓伴君如伴虎。

出演这些公公的演员,各个都来头不小,而且演技可谓是炉火纯青。

2.1.1.吕芳

最聪明,能干,稳重,忠诚的秘书,作为伺候了皇帝多年的老奴,大管家,老祖宗,聪敏练达,深谙奇葩嘉靖的脾气和秉性,对上忠贞不二,对下宽厚仁慈。这个人物身上埋着太多亮点——
全局一开始,皇帝就在玩藏猫猫,最先出现的一个非常有气场的人物就是老祖宗,他镇定自若,有条不紊地吩咐着下人,安排好宫里一件一件事,虽然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吕芳却丝毫没有小人得志的跋扈和浮浅,而是表现出一个资深秘书的专业与老练,平和与端正。此外,有底线还是他最大的特点。
接下来对冯保讲的“三思”(思危,思退,思变)的理论,更是一语道出了权力斗争中最重要,却最容易被欲壑难填的人们故意忽略的要领。这个人物至始至终在贯彻着这套带有一些老庄色彩的人生哲学,为人处世外圆内方,不骄不燥,温润如玉,宽厚仁慈,最终让自己和自己的徒儿成功逃离权利斗争的血盆大口,看似大权旁落,实则全身而退,这无疑是权谋的最高境界。
作为话剧演员出生的徐光明老师把吕芳这个角色诠释得惟妙惟肖,每一个表情,动作,甚至是走路的姿势,都凸显了一个老管家对主子,对下人的责任和无奈。
吕公公可以算是悲剧人物,也可以算是喜剧人物,悲剧是入世的悲剧,喜剧是出世的大智慧的喜剧。
这一个忠心耿耿,成熟老练,稳重踏实的人物最后落得个大权旁落,落荒而逃,归隐田园,仿佛是个政治上的输家,败给了陈洪这些得势小人,这,总让人有些觉得憋屈,然而,这只是表面,实际上在封建权斗的残酷竞技场上,潮起潮落,没有赢家,没有永远,吕公公是唯一能够参透这一点,得以全身而退的,他可以做皇帝的保姆,以及整个宫里几万人的保姆,唯独不愿意打破底线去做鹰犬和爪牙,去成全不讲理的皇帝,或者换一种说法,吕公公知道集权制度下,面对从上到下贪腐成性的腐朽官僚体系,不但自己束手无策,连自己的老板也无能为力,在这种情况下,最终选择不玩了。
吕公公的离去,是嘉靖的悲剧,是一个朝代的悲剧,却是他个人和杨金水的喜剧,这,实在令人玩味。
老祖宗是我最喜欢的一个角色。按理说任何人都应该喜欢浑身上下冒着正气的海大爷,但大概是因为我老了,偏偏最喜欢这个选择了从权力核心安全淡出到出世远走的吕公公。对于一个现实社会中的人来说,海瑞是浪漫主义神话,虽然值得学习,但按照他那样活,估计不但要连累全家老小,亲朋邻里,自己也难免死个无数回,而吕公公才是现实主义生存手册,教人看懂,看穿,看淡,拿得起,放得下。
世界已经够乱,生活已经够残酷,我们不需要梦和英雄,最实际的,莫过于身心自在。

吕公公是所有普通老百姓出身的观众最值得学习的人物,是职业经理人的典范,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进可成事,退可保身的仕途和道德的双重楷模。


2.1.2. 杨金水

杨公公如果不是年少有为,聪明能干,就不可能深受皇帝和吕公公器重,被外放监督执行最重要的任务,然而这样一个油滑,老练的官场老油条,最后都不得不选择装疯,这是在封建集权的悲剧下他应得的结局。
第一次看《大明王朝》的时候,我真的以为杨公公疯了,王劲松老师的演技真不是盖的。要不是看到后来吕公公点穿他那一幕的大逆转,我真的以为这爷是吃不了兜着走,被吓疯了。现实中,如果他不选择疯,那么就只有惨死这一结局了。
一出戏中戏,演员的表演真的是绝了。
无论是办事能力还是对老板的忠诚,杨公公都算是独一无二,只可惜现实残酷,老板从一开始赏赐给他了锦衣玉食的生活和一语千金的权利,只可惜交给他的也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又不动脑筋地把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交给了沈老板,沈老板只好瞒天过海坑老百姓。
本来历史上很多这样的BUG就以鱼肉百姓为解药不了了之了,偏偏不料背景是闭关锁国,国库空虚,主上奇葩,百僚贪墨,逼民为寇的嘉靖年,不逼则国穷,逼则民反,无疑是饮鸩止渴,这个大BUG,郑必昌,何茂才这两个猪脑子不清楚,沈老板,杨金水,老祖宗,嘉靖未必就不清楚,然而他们却各有各的麻木和无奈。
沈老板想的是,反正是你们让我干的,我不干跑不掉,干了,混得过去就混过去,混不过去嘛,也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杨金水想的是,既然是阁老们在技术上定好了的,郑智上我又忠于老祖宗,皇帝,我能有什么错?
老祖宗跟了嘉靖那么多年,深知他的秉性,所以面对这一死棋,最后以急流勇退的绝招保全了自己,还拯救了杨公公,每每看到这里,都觉得这里面的政治智慧,已经上升到了人生哲学的高度。
杨公公告诉我们了官场义气的规矩和法则,那就是只有自己错,没有上头错,那么该自己背锅的时候,你就扛着,那么到时候自然能够周全,有的人为求自保疯狗一样乱咬人,在遇到明君清法的时候好用,但是如果遇到昏君浊法,弄不好就弄得个郑,何二人的下场。

2.1.3.陈洪


这个人物简直太典型了,中国官场上一抓一大把,因为自卑而自尊心极强,因为卑贱而心理扭曲,因为压抑而极其变态,对权力有近乎疯狂的欲望。在剧中,一贯就是一副奸邪的样子,而上位抚印,巴结阁老,赏罚立威,那几出戏,简直是入木三分。

刘立伟老师是绝对的实力派,但凡他演过的角色,都给人留下过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关中往事》里的兔儿岭六十三。

如果说吕公公代表的是神性,杨金水是人性,那么这个陈洪就是表现了兽性。嘉靖委屈了人,赶走了神,最后纵容着兽,这是多么深得讽刺。



在三个公公为主的太监集团核心以外,还有其它次要一点的太监、锦衣卫角色,虽然曝光频率不高,但也是可圈可点。而冯宝,其实是起到教科书的作用,这个人物可以帮助很多弱智观众理解前面几个大师做事的调调。尤其是吕公公反复给冯宝讲的那些道理,比如“三思”,简直就是在向观众讲官场,人生至高无上的生存法则。


接下来,就应该是官僚集团,这官僚集团里面的派系简直可以说是太丰富了,从戏剧角色和矛盾的安排的角度上来说,不要说比什么《纸牌屋》,比起什么《指环王》、《权利的游戏》有要牛太多。

基本上,本剧官僚集团内部可以有这么多派别——
1.权倾一时的严党,包括、严嵩、小阁老、郑何二官、马宁远。其中动脑子的是严阁老,砸场子坑老子的是小阁老,听命于上头办事情的是郑何二官、马宁远。郑、何二人是一条路走到黑的傻子,而马宁远是最后被胡宗宪策反了的。
2.不怎么受皇帝待见的裕王为代表的清流阶层,人物包括裕王、裕王妃、徐阶、高拱、张居正、赵贞吉、谭纶、王用汲等。其中徐、高、张属于手脑,保持“君子和而不同”,而赵、谭、王属于说不上话的具体执行者。然而虽然他们都有共同的敌人即严党,有共同的目标就是扶王上位,干掉严党,但他们内部又是矛盾重重。
3. 夹在中间两头为难的,以胡宗宪为代表。
4. 独成一派的,海瑞,负责敲打和PK以上所有人,包括皇帝,和他属性最像的,有齐大柱。
5. 自由自在的,戚继光,相当于一粒棋子。
6. 没有脑子的,县承,负责寓教于乐。



3. 不同层次的PK
4. 封建帝制下的终极BUG
5. 权谋与人性


未完待续,逐步更新。



非常感谢您的支持!


user avatar   hu-bo-95-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都是同体型的普通人打架的话,那主要看的是斗志。。。。。

从我的个人经验来看,黑人的斗志一般都不太行,中国人打架哪怕是因为很小的事情,也经常会表

现出我要和你玩命的态度,黑人一般不会,他们欺软怕硬的非常明显。你只要表现的气势很足,

很猛,他们很快就怂了。我觉得是文化原因,黑人不太讲面子,怂了就怂了,自己也不会觉

得有啥丢人的。中国人经常会有“我为了面子也不能退缩”的心态。

但是受过格斗训练的,真正的亡命徒,以及和你有真正的利益冲突时候,上述观点就不成立。




  

相关话题

  假如知乎用户成立一个国家,那么这个国家会是什么样子的? 
  如何评价「中国学生当面表示安倍夫人看半泽直树是落伍」? 
  未来的伊斯兰世界会衰弱还是更为强大? 
  如何评价新华社表态做空人民币将面临法律严惩? 
  进入2000年后的这些年里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到底增长了多少? 
  如果你是纪委的人,你怎么理解水至清则无鱼? 
  最近关于中国接收中东难民的话题很火,能分析下吗? 
  电视剧《开端》中王萌萌为什么到站不下车?不向公交车乘客求救?非要在桥上抢方向盘?? 
  如何看待 5 月 30 日 CGTN 主播刘欣与 FOX 主播的这场辩论?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 
  美国国税局提醒:偷窃及贩毒等非法所得必须申报交税,如何看待这一条款?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
下一个讨论
假如人类即将灭亡,只剩6人能存活,如何在以下10人里选择这6人?





© 2024-05-1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