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道理是你读了研后才会懂得的,但如果在读研前就能懂得,那你将避开不少坑、读研生涯也会更平坦。
回答里掺杂高浓度干货,建议赞关二连阅读全文。
1、选择大牛/资深教授不一定是好事,选择了萌新小硕导不一定就是坏事。
前者项目多、经费足、人脉广,但同时他学生也会很多、业务杂、交际忙,甚至还有极其耗时间的行政职务(几个月见一次毫不夸张),更多的只是对你进行大方向上的指导;
后者看似经费缺、经验少,但是学生不会多,每一个都会好好教。并且青年教师竞争压力大,需要基金项目立足、尽快评上职称,所以会拼命扑在科研一线、追求产出,对学生的要求也会更严,但是有一个不可高声道出的优势是,青年教师拼命发的论文一般会挂上学生的名字,毕竟二作三作不用白不用。而在高校,学生二作、导师一作是等价于学生一作的,学生凭此拿奖到手软,单凭国奖就两万。
而在大组的你,累死累活靠自己发论文,怎么和搭便车的同学比?甚至不被组内大佬抢一/二作就已经暗自庆幸了...
2、无论是出于礼貌、还是功利,提前加下师兄师姐的微信没有坏处。
可以通过师兄师姐提前了解在学校的科研、生活情况、就业内推等,比如:
|延伸阅读: 刚被导师拉进他的研究生群,要不要主动加师兄师姐的微信?
3、提升英语水平,刷高英语六级、雅思托福等分数以免修研一的英语课程。
我的导师曾这样回复我的联系邮件:
“我经常邀请国外的知名教授来访,几个合作伙伴也来自美国著名大学。故而于外语能力,特别是英文文献阅读、写作、听说等都需要一定的基础。”
再加上英语六级、雅思托福到了一定的分数是可以申请英语免修的。这些都可以表明,无论是短期利益,还是长远打算,在研究生阶段英语能力真的非常重要。
这些在网络上都有免费的资源可以利用,比如下方卡片免费领取单词+带练+模考+解析:
如果你有出国留学、交流交换,或参加国际会议(可顺带旅游)的打算,口语能力就更不能落下。推荐下方卡片,通过构建英语母语环境、三步精听法,像刷抖音一样就可以快速提高听力;内容难度分级,确保学习者能在盲听的情况下听懂80%,在场景中更轻松地学好口语:
4、研究生选导师,决定了你的研究生生涯的“长短形状”。万一遇上了深坑导师,想换就来不及了,退学舍不得。
所以,一定要多花些时间来获取信息:
5、千万不要轻视研一课程的学习,即使不想学也得学。
虽然很多导师都觉得“研究生就不应该在研一上课浪费时间”,但是在研一奖助学金评选(升降级)时,学习成绩的权重不比科研成果低。
这密切关系到你的“钱”途,对没有其它经济来源的你来说很重要。
6、多读文献,是你站上巨人肩膀的唯一机会。
一定要多看文献!
一定不要怕看文献!
一定要把看文献变成生活的一部分!
除了看文献,还有一个稍简单的方式:听讲座/报告。
多听学术报告,是你拓展科研思维的重要方式。学术报告一般都是学院/学校邀请比较厉害的大牛/教授来做科研分享。当然也可以点击下方卡片可免费获取大牛对科学前沿的讲解、动态学术资讯:
如果你找不到有趣的想法,
如果你做的研究屡被导师否定,
如果你对自己的领域没有大致的认知,
这就是文献看少了的原因。
待续...
2200年前的工匠不经意间在兵马俑上留下一个指纹,粗心的秦吏在验收时并未察觉。
工匠侥幸暂时逃脱了被处死的命运,多活了点时间。每个兵马俑脚下的砖上都有制作工匠的名字,被发现了可能就难逃一死了。
经历了2200年的岁月,被一个文物摄影师在给出土的兵马俑拍摄证件照时突然发现。摄影师热泪盈眶,这是对工匠精神的感动,这是对中华文化瑰宝的感动,这也是对自己平凡岗位上不平凡发现的感动。
由此,开启了一段不平凡的人生
兵马俑制作工匠留的字样问题与为什么会刻名字,百度百科相关资料如下:
兵马俑的制作工匠是处于秦帝国社会下层的一批陶工。这些陶工有的来自宫廷的制陶作坊,有的来自地方的制陶作坊。从陶俑身上发现的陶工名有80个,都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陶工。
在陶俑、陶马身上打印或刻划陶工名,源于战国中期秦国的“物勒工名”制度,是秦国政府管理官府手工业、保证产品质量、控制和监督工匠生产的一种手段。这种手段运用于秦陵兵马俑的制作上,一方面加强了对工匠的控制与管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作品质量的提高。
在出土的陶俑、陶马身上的一些隐蔽处,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些刻划或戳印文字。字数很少,一般只有2个字,最多的一件有11个字;陶文除了编号外,都是陶工名。这些陶工名大体上可以分为四类:一是在人名前带“官”字的,简称作宫字类;二是在人名前带“右”字或“大”字的,省称作右字和大字类;三是人名前带一地方名的;四是只有人名的,人名多数仅有—二个字,个别的为三个字。在上述四类陶工中,第一、二类是来自中央官府制陶作坊的陶工;第三类是来自地方制陶手工业作坊的陶工;第四类因文字过于简略,而对其来源尚难作出判断。
官署作坊工匠
宫字类陶工的名字均发现于陶俑身上,陶马身上尚未发现,而且多在陶俑衣服下摆底部的隐蔽处,少数在衣角或腿上,目前共发现87件,其中印文75件,刻文12件。这些陶文的字体均为小篆,戳印的文字比较规整,为阳文,大多数四周有边栏,字与字之间没有界格,字的排列绝大多数是由左向右横排;刻划的文字较草率,文字排列顺序不一,或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横排,或上下竖排。
民间作坊工匠
在陶俑身上,还发现了一些在人名前加地名的陶文。已发现的地名有咸阳、栎阳、临晋、安邑等。其中以带有“咸阳”的陶文最多,其余三地各一件。带有地名的陶文均为刻文,多在陶俑上身的隐蔽处,字迹比较草率。经过统计可以看出,来自咸阳的陶工有衣、危、野、赐、午、笥、高、秸、庆、处、行、路、敬、文忌、木等19人,说明当时的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咸阳,为修建秦始皇帝陵征调了大批优秀的陶工,成为秦陵修建大军的主力。
来自宫廷的陶工和来自地方的陶,在陶俑的制作上,存在着陶俑体型塑造、头型、面型、五官刻划方式等技艺技法上的差异,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其所处社会环境的差异所造成的艺术创作上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