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的就不写了,简单说一下,主要是政策错误导致时机错配,积重难返。
第一,山西从阎锡山时代到当代一直是强省会模式,主要非煤制造业多是在太原,只是三线建设时期在山区建了一批制造业。
这使得就算山西陷入资源诅咒,太原也能依靠省级资源调头。
第二,八九十年代山西低价煤出口都清楚,带来的结果是山西国有资本入不敷出,本省缺乏资本积累不能有效发展本土,连建一条高速公路都没钱。
最直接的结果就是90年代经济困难,迫使山西开始把煤炭资源外包,直接造就了后面的资本进一步流失。
第三,新世纪00年代是煤炭产业黄金期,受制于本土资本稀缺缺乏开采能力,浙商闽商携款前来投资,不弱于本土晋商。同时大量外省民工来当矿工,由于伤残补助低,外省矿工占比超过本土矿工。
结果就是小煤窑数量超过国有煤窑,煤炭产能和国有产能对半分。外省资本和劳工拿了钱都流回到外省,资源“主权”流失,资源收益未能回馈本土发展本土。本地晋商拿到钱自然或存着或去外地投资,也就不愿意投资本地。
第四,塌方式腐败和路径依赖使得官僚获益而政府未能获益,本地畸形消费扩张反而依赖本地煤老板,腐败官僚和本土矿工家庭。
第五,次贷危机前后山西开始整治小煤窑,重新煤炭资源国有化。但正好撞上次贷危机,距离2013年原材料价格危机不剩几年,导致山西错过了利用资源积累资本完成再工业化的黄金期。
次贷危机后真正让山西完成资本积累是土地财政,土地金融能够推行的基础是人口流入,有这个潜力的地区只有前期有工业积累的太原。
一个趣闻就是国有化导致大量外省民资撤离,加上十八大反腐,反而让山西消费产业一下子萎靡了。而且浙商由于突然被套牢,激烈反抗山西国有化政策,多次上书中央并一度把山西拉入浙商投资黑名单。
第六,山西资源“主权”主要是在省府手上握着,省城享受总部经济,各个地市只享有其他收益。
虽然有碳达峰压力,基于工业化需求各个地市还能依靠资源过活。但未来发展潜力有限,地市无法虹吸辖县人口,不是流失到太原,就是流失到外省。
这个其实没什么好讨论的,首先自2014年以来,山西卷入了political事件。某山西籍高层officer落马。由此引发了山西political地震,那么带来的后果就是Z局混乱。别以为Z局混乱远在国外,这种动辄地方首长被查,就是Z局混乱。
Z局混乱导致的结果,必然是金融机构对地区的投资评级全面下调。下调的后果,就是不再被认为是投资优秀地,尤其是因为Z商关系的存在,一地地方首长动辄被调查,往往连带一个地区大量的企业也被调查。那么这个完完全全就是Z局动荡,引发的经济动荡了。经济动荡之下,投资评级被更加下调,最终的结果就是贷款不给批,项目不给批,固投也没了,总结起来就是“没有资本来了”
只不过相对好一些的情况是,山西地方只是被牵连连带。并没有像辽宁王民,以及上届的河南龙子湖一样,存在明确的“对抗ZY”行为。因此,舆论舆情上对山西地方人民,还算是友好。
换句话说上届全网对河南人,各种泼妇一样的攻击谩骂,实际上不是也不可能是自发的,没有推手,是搞不起来的。这就是ZZ报复。也算是几千年来中国一种特殊ZZ生态吧,为什么总讲“祸不及亲人,祸不及百姓”。因为事实上真的做不到
因为山西没有自己的不冻港。
不提阎锡山,有点说不过去。
酝酿了很久差点给自己酝酿哭了。
楚云飞说山西菜不上台面,专门请了几个鲁菜师傅来招待李云龙。当时,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可以说是非常的感同身受,细想我可以说的出的山西菜,过油肉,大烩菜貌似也没有了。黄土高原土地的贫瘠导致种出的粮食有时候连基本温饱都难以解决,哪有多余的粮食来繁衍出地方化的菜系。细看山西人每天吃的东西,简直就是碳水炸弹,以太原为例,早上丸子汤加烙饼,中午面食,烩菜,晚上小米粥或者面食。以前去岚县旅游,当地的特色美食是土豆宴,一桌子全是土豆做的菜,出奇的好吃。数千年来,物产的匮乏困扰着山西人,劳动人民也用智慧来弥补物产的不足。在山西讲究些的面馆,你会发现光浇面的卤都有八种。而同样是面,山西可以做出各种各样的种类,刀削面,手擀面,揪片,猫耳朵·····
后来上大学来到成都,各种各样的小吃,串串,火锅都让我觉得胃疼,第一次吃川菜,感叹道,一碗菜半碗油,肚子闹了三天。女朋友带我吃饭,越南菜,徽菜,粤菜,我带女朋友吃饭,兰州牛肉拉面,羊肉泡馍,北京烤鸭,还在成都某个犄角旮旯找到一家山西菜馆,吃的走不动道。
女友抱怨道:和别人吃饭从来都没吃饱过,和你吃饭永远是撑的难受
也许这就是山西人根植于基因当中对于物产匮乏的恐惧,总是害怕饿着肚子,热衷于碳水炸弹。记得有次吃淮南菜,女朋友点了一条小黄鱼,真的就是小黄鱼,两口就吃完了,真不如小葱拌豆腐来的实在,但女友吃的津津有味。
人们常说,五千年文化看山西,但那是大的方向,拿小的方面来讲,我是山西临县人,地处吕梁山区。在我的印象中,最热闹的场景就是过年时候的伞头秧歌,村里的大妈们成群组织起来成为秧歌队,人手一把伞敲锣打鼓挨家挨户的来歌颂一年的收成,喜事。村里大户人家会给些钱,给点吃的,给几条烟,小户人家就给几把糖,无论多少就图个开心,红火。秧歌队把收集起来的钱,吃的,烟,酒,糖再按照人头平均分给队里的每个人图个吉利。
记忆当中最深的是,一贯节约的奶奶也会让爷爷在过年的时候割一些好肉分给邻居们。这些小农经济留下来的产物让儿时的我倍感亲切,小时候很难吃到西瓜,父亲买来半个西瓜,切下来一大块让我给邻居送去,我因为内心的舍不得偷偷在西瓜尖尖上咬了一口,被家里人笑话了好多年。长大后,公司过节也会发一些月饼,但总觉得象征的意义大过节日的意义,也许是因为长大了,也许是心态变了(打工人的命)。
儿时最大的印象就是夏天的时候,每到饭点,大家都会做到门槛上吃饭。身为南方人的女友对此表示极大的不解,门槛是什么,为什么要和邻居吃饭。我耐心的给她解释什么叫做门槛,但她还是很难理解,为什么和邻居吃饭。
因为山西交通闭塞,在古时很难与外届沟通,大家一辈子相处的就是那么几个人,邻里的沟通显的极为重要。这些,北方特有的文化虽然在时光的长河中慢慢消散,但总会有那么一些星星之火留存至今。
地理往往决定着一个地区发展的潜力,表里山河。山西左有吕梁山,又有太行山,中间趟过一条汾河,南有黄河,北面就是内蒙古。这样的地理因素导致山西交通不便,再加上黄土高原的产量不高,只得逼的山西走另一条道路,经商,出走。
印象最深的是我人生看的第一部话剧《立秋》,在高中学校操场看的,当时立秋的主创团队来到我们学校,那个爷爷现场在主席台上演了一段,边演边哭。说的是百年晋商的没落,说的是在历史浩瀚中的无奈,说的是对国破山河的心酸。早上立了秋,晚上凉嗖嗖。大学学的是戏剧影视导演,老师讲了很多不同省份话剧的代表作,唯独没有讲立秋,也许是山西本身文化传播的问题,也许是山西压根就上不了台面的问题。
马洪翰这个名字可能大家都很陌生,但在我眼中他代表着晋商,代表山西,代表着山西人内心的图腾,勤奋,敬业,谨慎,诚信。天地生人 有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 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
幼时总是听爷爷在老式电子管收音机里放一首歌,走西口。小时候觉得哪里有许嵩,汪苏泷好听,简直差强人意。等长大了才明白,幼时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随着人口的发展,山西的土地承载能力到了极限。从明朝中期至民国初年四百余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山西人背景离乡,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唱的就是这样的无奈。天灾频繁,下层民众荡析离居。
若是能在家中讨的了生活,谁又愿意离开家乡。如今的山西虽然早已解决了吃饭的问题,但经济的滞后也严重影响了人才的滞留。18年和我一起考在成都上大学的同学,大多也基本留在了成都。不为别的,就为了让自己的生活过的更加便利一些,各种新奇的东西更多一些。举个例子,在太原我经常骑着电动车从北中环去飞机场看飞机,从北郊到机场电瓶车就可以到,但要在成都,比较困难。
也许那年走西口的年轻人和我们一样也会在中秋之时思念着家乡,思念着家乡的醋和手擀面吧。
任何科研,文化,抛开高校都是扯淡。提到教育不得不提贾樟柯,尚若不是贾导一己之力,山西真的就成了被遗忘的省。谈论山西最多的,煤老板,有钱,直到大四我才让同学们相信,山西人不是吃煤炭长大的,山西也不是德国的鲁尔区。贾导的山河故人,小武,江湖儿女等,让世人看到了真实的山西,原来这也是一个如此贫穷的土地,原来这片土地上也存在着炙热的人文情怀。平遥电影节,山西电影学院,贾家村,贾导真的是在用尽全力为山西电影行业谋求发展。我的毕业论文就是研究贾樟柯,曾经看过他的一个采访,他在高铁上说到,我真的热爱着我脚下的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生长的人们。
抛开电影,再说回教育。山西人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攒钱,过日子。于是乎精明,抠门,小气这些标签一直贯穿于山西人始终。《永不磨灭的番号》里的算盘,走到哪里都要斤斤计较,可是外地人何尝知道,山西人的心酸。陕西关中平原,东北有东北平原,河北,山东有华北平原,河南也是平原。只有山西全是山地,只有一个太原盆地,不斤斤计较的过日子,怎么活下去。
奶奶七十岁了,虽然家中日子过的光景已经非常好了,但仍然偷偷上山种地。小姨是公务员,虽然住上了很好的房子,但家中的水龙头下面放一个盆接水龙头滴下来的水,问她为什么,她说这样不走水表。大伯已经是一个很成功的商人了,但仍然还是穿着十年前的白色背心,只有那么一件体面的衣服留着见人穿。这些,并不是抠门,而是我们的穷日子实在过怕了,我们害怕因为自己的大手大脚而失去了幸苦赚来的一切。
这些世俗教育的培养,让山西人从小就有其他省份所没有的危机意识,甚至攒钱,经商就是刻在我们基因里的,连我三岁的妹妹都知道偷偷把钱攒起来,更何况大人呢。
总而言之,土地的贫瘠,文化传播的弱势,表里山河的现状让这个本该成为中部一哥的山西,变的没落。但,这并不意味着,山西永远是那个山西,只要山西人还恪守祖训,诚信至上,那么山西终将会再次立于华夏文明之榜首。
至此,写给我爱的深沉的那片土地。
更新,更新,冲冲冲。
6 从经济角度看山西
往往在经济尚不发达的地区,人们的选择更加趋向于保守。今年过年回家,亲戚们除了研究怎么吃以外,还研究我。他们认为,我所做的工作趋向于不务正业以及游手好闲,公务员编制内的工作是永远的神。我试图辩解,但无济于事。这是山西大多数父母对子女的态度,反倒是四川的一些同学家长更趋向于让孩子在体制外创与拼。所有优质的人才去抢占铁饭碗又怎么会给山西的经济带来活力,那沿着这个思维再往下想,因为什么让山西人对体制如此迷恋。穷,创业是有风险的,你往往需要更多的试错成本,当你不能提供给你孩子更多的试错成本时,你往往也会希望他有皇粮吃。
女友常常怀着鄙陋的眼神看待山西的房价,你们那里最贵的地方才不到两万,你看看我们这里······(靠下班了,回家更新)
以山西、东北三省、河南、河北等北方省份时典型的被吸血省份,以牺牲自己省份发展为代价,支撑了大部分南方经济发达省份和首都的发展。
山西煤用了这么多年,某些南方沿海发达省份才给了几个钱?还不够环境修复的。
东三省粮食矿产外输南方,工业大量支援祖国各地,要是按照完全市场化运作运作,沿海发达省份重工业发展速度直接大打折扣。况且东北那边的工业产品质量那是没话说,比偷工减料的某地好多了。
河南,一亿人口,大量平原,要不是为了全国人都能吃上饭,单发展低水平制造业,成本不比你南方沿海发达省份低?更别说由于人口外流,带来的留守儿童问题了。
河北,说起来更是一把辛酸泪,天津分出去了,自身也是举全省之力供养首都,换来的是环京贫困带,麻了。
可能你以为我是北方人,但我告诉你,我是江西人,妥妥的南方人。
因为江西经济发展并不好,所以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江西经济发展不好,以及沿海省份为什么发展好?当你对历史和经济了解得更多,你就会知道,这种经济发展上的南北差距,内陆沿海差距,城乡差距的背后,是有巨大的行政分配不平等的。
真做到所有商品价格完全市场化,南方很多厂不用开了。
前些日子,山西省与十四省市签订煤炭保供协议,作为一个东北人,我特别感谢山西同胞对我们辽宁、吉林两省份的冬季煤炭支持。
东北现在整体上是缺煤的,但东北又是最离不开煤炭的地区,东北冬天如果缺煤严重的话,会很冷,很多人可能就过不去这个冬天。
看到网上有个热搜叫做“十四省的煤炉,烧的是我的故土”,我心里很难受,总觉得这煤用的心里不舒服。
作为东北人,我一直习惯家乡对外地的付出,几乎没体验过“我的家乡欠别人的家乡情分”这种感受。
因为事实上,无论是粮食,还是各种矿产资源,还是工业产品,工厂设备,这么多年了,都是别人“欠”我们的,我们东北一直在付出。我们以前,真的几乎没有体验过,这种欠人情的负重感。
但这次体验到了,就感觉心里不舒服,但还没办法,我知道我欠你的,但我还不得不欠你的,这种感觉。
听到有些山西同胞发表委屈的言论:
山西的环境被煤炭采掘给破坏了,山西没因为煤炭挣到多少利益。
怎么说呢,这些我都懂,我全懂,我们东北人,几乎都明白这种感受。有时候一些东北人抱怨:
我们东北近乎无偿奉献了这么多,为什么还有无数人黑东北?
但有时候想想,山西一样是这种默默付出几十年的省份,却连被地域黑的机会都很少。
可能是山西人安土重迁吧,也可能是山西人性格平均更加内敛。其实还是存在感低,默默付出太久了。
话说回来,其实东北本来不缺煤,但在过去大几十年里,一车皮一车皮的往外运,现在除了黑龙江之外,辽宁、吉林都需要山西的煤炭保供,终于好好的,欠外省一回人情了。
山西是一个很好的地方,我去过好几次。
我永远忘不了太原柳巷白纸般的指路牌,长风西街的山西大剧院,晋祠的路灯,汾河的晚风,长治的城隍庙和英雄北路,还有五台山的云烟,平遥的旧城。
感谢 @远川 供图,来源水印:
最近在读一本书,叫《感悟山西》,作者是薛军。
这本书选录的是薛军在1995-2003年担任山西省常务副sz期间所发表的文章、演讲、文稿和谈话等内容。那时的中国刚刚加入WTO,市场经济的浪潮已经席卷而来,同时那也是中国城镇化大发展,大变革的年代。如果把城市的发展看成是同兄弟省份间的竞赛,那彼时的山西已经明显落后。针对山西的发展问题,书中谈论了很多,时间虽已过去二十年,许多内容现在读来针砭时弊,仍令人深省。我摘录几段,供大家参考,以史鉴今:
1.“看浙江,想山西,越看越着急,越想紧迫感越强烈......浙江对老百姓的创造是保护多、支持多、鼓励多,而我们一些地方却是是非多、指责多、甚至是扼杀。当遇到个别领导、专家、媒体发出不同的声音时,浙江是去莠存良,除草留苗,而我们一些地方却是不等高层下令,在刚冒出来时就迅速彻底的铲除、清扫。”
——(2000年,摘录自薛军率山西考察团完成对浙江考察学习后所撰写的考察报告)
2.“再一个就是太原的西高架、北外环、西外环建设。北京六环、七环都要通,我们为什么一环都通不了?建成环路是件大事,资金短缺三亿元,这个问题下来研究......不能说我是老大,这个项目是我的,资金不到位其他人就不能参与。这说明我们山西保守落后封建。好多企业为什么不改制?因为改制后如果别人控股,董事长当不成了,不是考虑工人们的问题,而是考虑掌权的问题,考虑当官的问题。”
——(2001年,在“加快太原率先发展工作会”上的讲话)
3.“太原市的工资不高,酒店每天晚上都是高消费,比广东、浙江消费都高,这是个怪事。吃谁呢?吃大款、吃公款......我们投资环境就是这个样,部门把住权就不放,这个权是我的,这个事就得我来办,你办就办不了。”
——(2001年,在“加快太原率先发展工作会”上的讲话)
4.“要用价格来调控,市场是很重要的杠杆。二氧化硫的收费,北京收八毛,河北收六毛,我们收两毛。我们为什么不能收六毛?太原市之所以污染这么严重,就是我们政策不到位,某种程度上是放纵污染......整天把空气污染得乌烟瘴气,有时候伸手不见五指,能行吗?”
——(2001年,在“加快太原率先发展工作会”上的讲话)
5.“产业结构调整,已经喊了十来年。十几年过去了,调的怎么样?我省的产业 结构依然还是一种低效、畸重、粗放的结构。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强大的依赖惯性,规范难度很大;另一方面是我们自己坐而论道、纸上谈兵、空喊空叫。”
——(1997年,在全省计划会议上的讲话)
6.“前几天,省政府值班室的同志讲了这么一件事:一河南司机去河北拉货,途径山西返回河南,在山西境内多次遭到乱罚款。司机反映,车辆和货物本没有什么违章行为,就因为是个外地车,就被一路罚个没完,一直把兜里的三千块钱罚的只剩一百八十块钱,还是没能走出山西,最后连仅剩的一百八都被我们截下了。当然这件事真伪待查。但大家想一想,这种事,他回去能不跟周围人讲吗?这种情况,谁还敢来山西?这个事例绝不仅仅是‘三乱’问题,这是堵山西发展的路,关山西发展的门。”
——(2002年,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7“首先要解决好观念问题,目光短浅的小农意识和现代化管理意识差距太大了,永远成不了大气候......五台山的厕所问题就解决的不够好,修了两个厕所,每人每次一元。这个定价合理吗?锚深同志进去检查,没有解手也要收费,有人说这是旅游局长,厕所就是他建的,管理人员则说钱又不是他出的。由此看出,投资不对路,就能带来不正之风。”
——(1996年,在五台山秩序协调会上的讲话)
最后一句,也算是借作者之口给题主的问题做个回答吧: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我们脚下,能不能率先发展,关键在自己。”
山西都算大省?从哪个方面呢?
智力障碍
智力障碍(简称:智障)(MR)又称智力缺陷,一般指的是由于大脑受到器质性的损害或是由于脑发育不完全从而造成认识活动的持续障碍以及整个心理活动的障碍。 由于遗传变异、感染、中毒、头部受伤、颅脑畸形或内分泌异常等有害因素造成胎儿或婴幼儿的大脑不能正常发育或发育不完全,使智力活动的发育停留在某个比较低的阶段中,称为智力迟滞。由于大脑受到物理、化学或病毒、病菌等因素的损伤使原来正常的智力受到损害,造成缺陷,则称痴呆。
病因
1.遗传因素:染色体异常如先天愚型等占弱智儿童5%~10%。基因突变如先天性代谢异常病属于此类。
2.产前损害:包括宫内感染、缺氧、理化因素如有害毒物、药物、放射线、汞、铅、吸烟、饮酒、吸毒、孕妇严重营养不良或孕妇患病。
3.分娩时产伤,窒息、颅内出血、早产儿、低血糖、核黄疸、败血症。
4.出生后患病,包括患脑膜炎、脑炎、颅外伤、脑血管意外,中毒性脑病,内分泌障碍如甲状腺功能低下,癫痫等。
临床表现
1.感知速度减慢,接受视觉通路的刺激比听觉刺激容易些;
2.注意力严重分散,注意广度非常狭窄;
3.记忆力差,经无数次重复方能学会一些知识,若不重复学习,又会忘得一干二净;
4.言语能力差,只能讲简单的词句;
5.思维能力低,缺乏抽象思考能力、想像力和概括力,更不能举一反三;
6.基本无数字概念,靠机械记忆能学会简单的加减计算;
7.情绪不稳,自控力差;
8.意志薄弱,缺乏自信;
9.交往能力差,难以学会人际间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