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判一个长跑运动员的水平可以参考三个指标,分别是最大摄氧量、无氧阈和跑步经济性。
白人长跑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总体都比黑人(比如肯尼亚长跑运动员)高大约13%,可为什么马拉松赛场上拿到冠军的,往往都是黑人运动员呢?
研究发现,是肯尼亚运动员的跑步经济性RE比白人好5%,当距离拉长的时候,跑步经济性成为了水平相近的长跑运动员比赛胜利的决定因素之一。
那到底什么是跑步经济性呢?它指的是维持某个接近极限速度跑步时的能量需求,所以最大摄氧量、无氧阈和跑步经济性成为了评价一般跑者有氧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区分精英运动员成绩的关键指标。
影响跑步经济性的因素同样有很多,包括形态学、生理学、生物力学和环境因素等等,但也可以简单的分成内因和外因,内因就是我们身体消耗氧气产生能量的效率,这和我们肌肉线粒体功能的强弱有关系,外因是消耗能量转化为跑步动能的效率,和我们人体如何掌控力量有关。锻炼跑步经济性的目的,就是要尽可能节省我们跑步过程中不必要的能量损耗。
通常来说增加我们的跑步经济性有三种方式:
1. 耐力跑训练:
耐力训练很好理解,就是我们跑者经常进行的训练,只要你想好好跑步,这就是你迈步过去的坎儿,但是见效也是最慢的,一般需要14-20周才能看出明显效果。
2. 高原训练:
一般会去海拔2000-4500米的高原,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低的特征,进一步缩短血液成分、心血管机能和代谢效率产生适应性变化的时间,基本2-5周就可以显现作用。
看那些精英运动员都有去高海拔地区集训的经历。可是这一点对我们生活在低海拔地区的普通跑者就比较难了,我们中绝大多数人很难有机会专门去高原训练,总不能突然跑去领导办公室说“领导,下个月我要请2个星期的假。我要去布达拉宫跑2个星期的步!”
3. 力量训练:
那剩下对我们普通跑者来说,最容易实现的就是力量训练了。下了班就可以去健身房开撸,实在没有健身房,在家徒手也行。
而且相比前面两种方法,力量训练能够有效的提高我们的神经募集水平,强化肌肉收缩拉伸的效率,增加弹性能量的储存和释放水平,关键是见效时间也很短,大概4-14周就可以感受到变化。
而我们大多数人其实是把耐力训练和力量训练同时进行的,那这样做是否效率更高呢?
有研究者分析了国内外17份同时进行耐力和力量训练,与跑者水平相关性的研究报告,涉及了276名研究对象,其中30%是高水平跑者,得出的结论是,无论采用何种力量训练形式与耐力训练同时进行,都可以有效改善长跑运动员的跑步经济型,尤其是精英跑者更容易出成绩。
在保持跑步耐力训练的基础上,普通跑者力量训练频率最好维持在每周2-3次即可,持续9-12周就可以获得理想的效果。
但是有人可能担心,进行力量训练是否会让肌肉生长,体重增加,影响跑步成绩?
其实大可不必担心,保持耐力训练强度的同时进行力量训练,是会抑制我们肌肥大的,换句话说,只要你跑的够多,你就不可能变成大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