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抗日战争战绩较少、解放战争没打过仗的徐海东能被授予大将军衔? 第1页

     

user avatar   zhizh1202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徐海东也是这么想的,他觉得自己功劳小,推辞不接受大将军衔。周同志专门去找他唠嗑,聊了这个事情,说毛主席非常认可你的贡献,别推辞了。

为啥呢?战功当然是授衔的参考因素之一,但是徐海东干的一件事,在我党、我军最危险的时期,意义重大。也就是1935年9月,

毛主席自己称之为 “我的人生中最黑暗的时刻”。

我写过一篇7000字的长文,详细地讲了这个事。大家不妨看看,看完来龙去脉,就明白了徐海东在“毛主席一生中最黑暗时刻”的意义。

以下正文:

毛泽东主席波澜壮阔的人生中,有过3个神奇的巧合日期,分别是:

1927.9.9

1935.9.9

1976.9.9

一,1927.9.9,领导秋收起义,“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思想得到实践的验证。

此前,国共第一次合作,黄埔军北伐建立武汉、南京国府之后,老蒋那些国民党右派发动“4.12清党”,背叛了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屠杀了30万左翼人员(包括国民党内的左派28万人)。电视剧《觉醒年代》就演了这个情况。陈延年、陈乔年他们牺牲时,才20多岁。

毛自己有一次也被抓了,即将被枪毙。他机智地脱身,藏身在水塘边的草丛里,直到天黑。追捕他的士兵甚至差点摸到他,还朝水里开了几枪。

二,1935.9.9,张国焘领导的红四方面军,公然夺权。党和红军面临灭顶之灾。

当时张的红四方面军有8万人,兵强马壮;中央率领的红军只有7千多人。所以,出现了“强枝弱干”的情况。

图:央视《敢叫日月换新天》第三集

很多年之后,记者斯诺 当面问主席:

“你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刻是什么时候?”

主席说就是1935年。


三,1976.9.9,主席逝世,天地同悲。


下面就详细说说1935年的事。徐海东的事迹也放在里面了。

01. 张国焘是谁

张国焘在各方面也都是个天才。在某些方面和主席相似。他也是党和军队的主要缔造者、早期领导者。

主席的原话,是这么形容张的:

“张国焘是个实力派。”

张生于1897年,比主席小4岁,家境很好,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五四运动时,他就是北京学生联合会的主要领导者,在一大群人中间演讲,指点江山,是知识界的风云人物。

1921年之前,还没有建党时,他就是党的早期组织的参与者。


毛主席年轻时呢?

是湖南乡下来的土人,北漂、临时工,穿着补丁衣服在图书馆打杂,每月工资8块钱。斯诺《红星照耀中国》,也就是《西行漫记》,记载了主席对这段往事的回忆,—— 很多年之后,他的语气还是酸的。他说:


“我的职位低,人们不屑和我来往。有几个是新文化运动的著名领袖,是我十分景仰的人。

我很想和他们讨论政治和文化,不过他们没有时间听一个南方口音的图书馆助理讲的话。”


电影《建国大业》虚构了一个情节,说青年毛泽东去北大课堂旁听胡适、傅斯年的课,和老师们讨论问题。但是,很明显,按照主席自己的说法,小布尔乔亚的胡适在得知毛泽东的身份之后,竟然拒绝回答他的提问。


1921年建党时,张国焘也是代表,也去了上海、也上了嘉兴的红船。——年轻时的他们,就有多次交往。

1931年,张国焘从莫斯科回国之后,担任鄂豫皖根据地的领导人,干了2件大事:

1,肃反;

2,创立红四方面军,带出8万人的军队。


“肃反”很有争议,清洗了很多人,对待同志的方式很残酷,很虐。我这里不细说了。大家可以自己搜一下。

但也有个作用,就是留下了的人,都是纪律性高、服从性强、敢打能拼,战斗力很强。否则,就会变成国民党那样,没有组织性、纪律性,很松散,大家互相之间不紧密。“友军有难,我不动如山”,比如孟良崮战役那次,很容易被解放军吃掉了;或者有了硬仗不敢打,临阵脱逃。

比如从四行仓库跑掉的那个“飞将军”孙元良。前两年,管虎导演拍摄《八佰》之前还去台湾找他儿子秦汉合影。一言难尽……

徐向前、陈赓、徐海东、许世友……这些将帅,都是红四出身的。电视剧《亮剑》的李云龙,就是鄂豫皖。


在“反围剿”的残酷斗争中,鄂豫皖、红四方面军存活了下来、而且发展壮大。这不是一般的牛逼。——后来,红四系成为我军内的一大山头。


红四,是当时几支红军队伍中发展最迅速的。


再说中央苏区方面:

毛泽东被边缘化,离开了决策层。

当时共产国际派来的王明、李德等人的错误路线占了上风(我党早期,经费和人事组织受莫斯科的影响很大。)在装备和后勤劣势情况下同强敌打硬仗、呆仗,导致红军伤亡巨大、陷入困境。——李德是德国人,共产国际派来的,结果成了麻烦制造者。

中央不得不撤出井冈山、瑞金、中央苏区。决定先向西,去湖南、四川;再转向北,去陕北。

这个战略转移,就是后来被称为“长征”的行动。—— 一开始并没有这个称呼,是事后定的。

而且也不是计划好的路线,是看情况走哪算哪,各个部队也有失联的情况。


李德甚至一度不想带上毛泽东,不过考虑再三觉得不合适,最终还是带上了。

于是,也就有了毛、张的重逢。

02. 危险的重逢

长征转移的前期,中央红军损失惨重,尤其是1934年的“湘江战役”,为了突破蒋军的包围,这一仗,中央红军伤亡5万人。从原来的8万人,减少到只剩下3万多人。(这是我军历史上少有的几次大败之一。还有一次是在解放战争后期的金门战役)

党展现了超强的自我纠错能力,召开了“遵义会议”,否定了博古、王明、李德的路线,肯定了毛、周、王稼祥的军事小组来指挥行动。

毛重回决策层,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这句话是后来官方对遵义会议的定性。

遵义会议的召开,肯定比较复杂,大家肯定可以想象。或者去看相关的电视剧,也拍了一些。

在穿针引线的过程中,林彪等人给了毛主席复出很大的支持。他说过一句话,令人印象深刻,大意是:

每逢我军的事业陷入低谷时,就是毛主席的路线得不到贯彻时。


1935年1月17日遵义会议结束。

2天之后,1月19日,就有了那次神来之笔:

四渡赤水。

这是毛主席军事生涯的得意之作,巧妙地摆脱了围追堵截,把敌人玩得团团转。后来,巧渡金沙、强渡大渡河,终于在蒋军力量薄弱的四川地区逃出生天,避免了清末太平天国将领石达开的悲剧。

有一组歌《长征组歌》,里面唱的“四渡赤水出奇兵,毛主席用兵真如神”,并不是溢美之词。


同时,张国焘的红四,也到了四川。

双方在懋功这个地方会师了。

但是,张国焘和红四的人,被吓了一跳。

为啥呢?主要是中央红军的状况太落魄了。战士们不光穿的不是军装,还是破破烂烂的,说的难听一点,外貌看起来就是叫花子。

而且,为了让会师的场景显得隆重一些,还堆了一个土台子。红一战士们穿着破衣烂衫在上面唱啊跳啊......包括高层,也都是瘦得不像样。毛主席之前也生了大病,身体极度虚弱,连骑驴都不行,需要抬着走。

尤其是,中央当时只剩下了不到1万军队,重武器也丢了,每人只有10几发子弹。

但是,红四方面军,却有8万人,武器、装备、弹药也很充足。每个连都有几挺机枪。


见面当然是欢声笑语,但是聪明人已经看出了问题:

强枝弱干。——这历来都是最大的危险。

张国焘的心思,这时候变了。

图:央视节目截图

中央电视台CCTV曾经播出过徐向前的一个讲话,他当时是红四的指挥官:

“张国焘就起了野心了,想当头头。”


就像古今中外已经发生过的无数次变故一样,1935年,我党的大佬们,也面临着一次生死抉择:

北上?还是,南下?


张国焘坚持要求南下。他的理由是:

天府之国人多、粮多;蜀道难,利于防守;可以学习刘备、诸葛亮,在成都盆地可以当诸侯王,实力强了还可以北图中原。


但是,毛主席不同意。要求北上。理由是:

人家四川人也没招你惹你,你打四川就是兴不义之兵,不得民心;战士们也要和本国人自相残杀,他们一定会想:

我们为啥要打四川人?

——如果选择北上,去抗日,那就是师出有名,民心所向。

而且,附近已经到了藏区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地盘,当时没有群众基础,即使打下来,其实也不好守,并不像张说的那么容易。


不管是民心、还是军心,其实都是一个:

人心。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很多组织之所以失败,就是不得人心。

北上抗日,全国人都会支持你。——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出,领袖的确是领袖。毛主席的判断,是准确的。

后来的事实证明了毛主席的判断:

张学良、杨虎城发起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停止剿共、一致对外抗日,也是受到了我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的感召。

当然,还有另一个原因:东北家园被日寇占领、成了“伪满洲国”,东北军有家不能回;张学良的父亲张作霖,被日寇炸死,国恨家仇。


总之,毛、张出现了激烈的矛盾。而且,这个矛盾也是裂痕的一个表象。实质的问题是:

张国焘自恃兵强马壮,不听中央的了,想要自己做“主”。

有些著作描述一、四方面军分裂,讲得很简单,就说“张国焘南下,走向失败,走向黑暗;毛泽东北上,走向胜利,走向光明”。


这种概括完全没有体现当时一、四方面军分裂带来的严重性。

实际上,张想带领8万红军南下,毛率领7千北上。看到这种严重、悬殊的对比,

毛主席也不会感觉光明。

毛主席讲:一、四方面军的分裂是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刻,比1927年大革命失败还要严重。

毛泽东当时作出最严重的形势估计,7000红军要到与苏联接近的边疆以求生存,因为没办法了,就7000人,能搞出多大的局面?力不从心。他甚至作出了7000红军被打散,到白区做地下工作的准备。这已经是作了最坏的打算。

不仅毛主席,当时在红军总部,被张国焘裹胁南下的朱德,后来也回忆说:“革命生涯经历了多少坎坷,多少困难,从来没有像这次这样心情沉重,自己人分裂了,在最需要红军力量团结一起的时候,红军力量分裂了。”

而且,一、四方面军都失去了自己原来的根据地。现在又自己闹分裂,这真是要命。这时候,张国焘提要求了:

张强调自己人多,有8万,中央红军只剩7千。8万人、对比不到1万人,

要在人事安排上,体现双方规模的比例。党政军的重要职位,要由红四的人担任。

他甚至直接列了一个名单。

为了批判中央,他还说南昌起义是错误的、遵义会议是在四方面军不知情的时候召开的,是非法的……

总之,各种蛮横。


当时,为了争取张国焘不闹分裂、共同北上,一些领导同志向他妥协。

周同志、朱老总、张闻天要把自己的职位让给张,或者由张担任红军的总政委。但是,

张国焘嫌弃这个职位太低了。

他的目的,已经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就是自己“登基”。

图:央视《敢叫日月换新他》

当时,张国焘的政委陈昌浩和毛、周在一起。

1935.9.9,张国焘给陈昌浩发电报,要求他:

“彻底开展党内斗争”。

大家体会一下这句话的杀气。


决定中国命运的关头,来到了。


03. 斗争


历史的造化就在这里。——这封电报正好被叶剑英先看到了。

叶一看不得了,赶紧把这个电报跑去直接交给了毛主席。

毛主席他们一看电报的意思,知道不能留在这里了。赶紧命令连夜收拾行李,开拔。但是没有解释为啥。

很快,红四的人发现中央走了。就追上查看情况,发现中央红军队伍的尾部放了警戒哨。。。

红四的人就向上请示:打不打?。。。(当时已经有动手的意思了)徐向前对陈昌浩说红军怎么能打红军呢?

当时,红军大学跟着中央走的,但是,红四的学员主要是红四的人。

红大的教育长 李特,也是。张国焘联系了他。他脾气很爆,拿着手枪就去找毛主席了,说红四的人不能北上。毛主席一看他杀气腾腾,就把脾气更爆的彭德怀搬出来吓唬李特,说“彭德怀的队伍就在后面,很快就到了”。(其实毛主席刚派彭德怀去找张国焘商量事了,朱老总都被张裹挟到南边去了)。

李特里掂量了一下,也没动手。最后,红大里面的红四人员很多跟着李特离开了中央红军。

毛主席对他们说:相信你们将来还是会回来的。今天你们走,我欢送;将来你们回来,我欢迎。


——这事给了主席很大阴影:下级不听中央的,还要造反,这还了得,那就成了封建军队。不行的。


因为这件事,主席很感激叶帅,给他写了评语:

“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意思是叶帅就像诸葛亮、宋朝宰相吕端,谨慎、不糊涂。


毛主席他们到了陕西,一开始没去延安,而是先期抵达陕北的红四徐海东的地盘收留了他们。

延安是张学良的地盘。年底,西安事变之后,小张把延安送给了中共。中央红军才有了自己的地盘。——所以说,中共一直说小张是恩人。


再说张国焘。

张国焘一看中央走了。知道已经破裂了,所以也就公开化了。

他就自立为“新的中央”,说毛主席等人是非法的……还把毛主席开除了党籍。。。你瞧瞧,他有多猖狂。

作为回应,毛主席这边也做了一样的事。


而且,这时候出现了另一个更大的问题:

苏联,共产国际。

张国焘军事实力强,而且带走了朱老总,如果他联系上了莫斯科,通过运作,被共产国际承认,——而且考虑到俄国人历来没原则,一直就是偏向实力派,那可咋办?(后来直到1949年,国民党都已经从南京败退南下广州了,苏联大使居然跟着南下了。可见,莫斯科那帮人的觉悟,真没有很高。)

毛主席当时也犯愁。


接下来发生了几件事,我们一个一个说:

先说张国焘。他南下之后,轻视四川军阀,结果吃了鳖。四川当时的确很混乱,分裂成了几百个军阀,没啥战斗力。但听说张国焘侵犯自己家了,大家立刻团结了起来,打了很多残酷的仗。红四方面军那么凶狠,没打得动无路可退的川军。好多川军阵地拼到了最后1个人。这在国军里,是非常非常少见得。

打了几个月,弹药消耗、人员伤亡都很大,红四的八万人逐渐剩了四万人。


第二件事是:

莫斯科来人了。

谁呢?

化名“张浩”,也就是林彪的堂兄林育英。

当时莫斯科打算向各国的党传递他们的最新精神。但是,中国的红军长征了,电台坏了,联系不上了,咋办?

派一个在莫斯科的中国人回中国吧。而且是个大佬级的,跟两边都熟。于是,就选中了张浩。

张浩从莫斯科上火车,坐上那个1万公里的西伯利亚大铁路,在外蒙下车,又换乘骆驼、马车,一路穿越冰天雪地、沙漠戈壁。一边走,一边问,一路到了陕西。

张浩直接认可了陕北的合法性。

当时他弟弟、年轻的林彪,已经是主席手下的红军高级指挥官。


然后,他又给张国焘拍了电报。说,共产国际已经知道了你们“吵架”的事情了。你是冒牌货,劝你迷途知返,快回来吧。

这时候的措辞,还带着“同志”,其实是虽然你犯了错,但希望你知错能改。毕竟,张的手下好几万人,也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兵,损失了也可惜。

张的队伍接到电报之后,人心动摇了;同时,因为在四川吃了大亏,损兵折将,大家也知道没有其他选择了。所以,不久,红四的人就转而北上,找陕北去了。

党内的最凶险斗争,到此告一段落。


(多说一句张浩这个人。

他在陕北就去世了。死的时候,毛主席亲自给他抬棺,这是罕见的。)


这里就要单独说另一个事:就是红四的军官团里面,也有人不支持张国焘的分裂行为。比如:

徐海东。红四方面军的25军军长。

当时徐海东带着红四的一部分队伍先到了陕北,没被张国焘裹挟。但是,他毕竟是红四的人,关键时刻是支持张国焘?还是支持中央?

这需要检验。

于是,主席给徐海东同志写了一个借条,语气根本不是上级对下级的语气,使用了敬语,不光客气,甚至很恭敬,说:

“请你部借2500元给中央,以解决中央红军吃饭穿衣问题。此致,敬礼!——毛泽东”

这个“借”条,既是试探徐海东的立场、也是因为他们部队确实困难,缺衣少穿难以过冬,需要军饷。

徐海东的家族因为干革命,牺牲了60多口人,几乎灭族。如今面对重大抉择,一边是7000人的中央,一边是8万人的四方面军,他却没有迟疑,立即向负责后勤供给部长询问了自己的家底,

然后毫不犹豫地从7000元中交了5000元交给中央。还把自己的好武器,拿出一批上交。并且回复表明自己的立场说:

“红二十五军完全服从中央指挥!”

艰难困苦中的大佬们,看到这个感人的回复,有人当时就落泪了。

徐海东的立场就是重要的表态,代表一些红四军官对分裂的表态。这对处于弱势是中央而言,多么可贵。所以说,

雪中送炭,让毛主席记了一辈子。

而且,这个表态,在当时的环境下很难得。这体现了不一般的组织纪律性。给其他人树立了榜样。这个意义是无价的。


建国后,1955年授衔,尽管徐在抗战中后期、解放战争中因病基本没怎么工作,还是把他排入“十大将”之列,位置在战神粟裕的后面,居于十大将第二位。徐觉得自己功劳小,推辞不接受,周同志还去向他解释,说上头认可你的贡献,别推辞了。

——当然了,徐海东也打过一些仗,只是相对而言没有后来解放战争的几大战役规模大。


徐海东因为身体很不好,从1940年开始就离职养病,期间主席专门给他发电报:

静心养病、天塌不管。

1969年九大召开前夕,毛主席在大会主席团名单中没有看到徐海东,当即表示,徐海东应参加九大,并为主席团成员。其女徐文惠说:

迟浩田副主席、张万年副主席都和我讲了这个事情:

主席站在台上看,来回地找,开始大家不知道找什么,后来他问周总理,怎么徐海东同志没来?问了三次。总理就说派人去接了。

毛主席就没让开会,等着爸爸到了才开会。

可见对徐海东同志的重视。

斯诺在《西行漫记》中甚至说:“中国共产党的军事领导人中,恐怕没有人能比徐海东更加‘大名鼎鼎’的了。”

04. 结局


张国焘后来怎么样了呢?

毛主席他们对张国焘还是很宽容的,在他取消第二“中央”之后,要求他反省、检讨错误,还任命他担任西北局书记,1937年还推举他担任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代主席,委以重任。

但是,张国焘的思想压力并未消失,一直很忐忑不安,担心自己被“肃反”。

西路军的兵败河西,几乎全军覆没,也使他失去了众多老部下,几乎成了孤家寡人。

于是,他决定溜之大吉。


1938.4.4,清明节,中央派张国焘代表陕甘宁边区政府,陪同国民党的陕西省长蒋鼎文,拜谒黄帝陵。仪式结束后,他借口到西安办事,甩掉警卫员、秘书,自己钻进了蒋鼎文的汽车,说:

“我想…见见委员长。”

周同志追上他,苦苦劝他,他不听,执意要走。张国焘找到国府的特务,希望得到重用,不过,作为叛徒,这也是想得美。


张叛逃之后,为了邀功请赏,公开发表文章吹捧国民党、宣传反共。国府也利用他的高级身份大做文章,打舆论战。

这个事件引起了中国政坛和舆论的震动。他的变节,使得红四的老部下把他视为耻辱。

可以说,他抛弃了自己亲手缔造的党和军队,背叛了信仰和事业,转身就对曾经的同志射出毒箭。这样的人,连最起码的人格都不具备了。

1949年,国府垮台,张国焘去了台湾、香港。后来又受排挤、怀疑,就去了加拿大,也没啥收入,生活凄惨。因为他熟悉新中国的领导层,所以美国的大学找到他,要他提供各种情报、分析,施舍给他一些钱。

这一次,他连祖国都背叛了。

他和媳妇两口子,还各自撰写回忆录,卖光了自己最后的价值。

后来,他在加拿大的养老院冻死了。这叫客死异乡,下场也算是很惨了。


对比叶帅、徐海东他们在关键时刻的力挽狂澜和觉悟,不得不感叹:

很多事情的结局天壤之别,只是因为开始时候的一念之差。

没有忠贞的意志、超乎寻常的坚守,不能成其大功。

总之,化解张国焘事件的意义很大。它标志着我军再也不是古代军阀那一套了。武装力量不是效忠于某个人。这就摆脱了同盟会、国民党那种依靠“拜把子、换帖兄弟”的封建糟粕。


徐海东1970年去世。徐向前1990年去世。红四出身的其他人也有命运坎坷后来得以善终的。

而且,西安事变后,国共第二次合作,我军进入了"八路军"的阶段。八路军主要是3个师。后来,邓来到了129师任职,与我们本文故事的一些人物产生了交集。所以,最后,是红四的人笑到了最后。这也是历史的际遇。

此外,关于西路军、西北地区的事情,也是个很有价值的话题,如果大家想看,我们以后也可以写一篇。

谨以此文,纪念毛主席逝世45周年 !

参考文献:

1中央文献出版社《毛泽东传》中央文献研究室 著 ;2三联书店《北上:党中央与张国焘斗争始末》刘统 著 ;3人民大学出版社《毛泽东传》罗斯-特里尔 著 ;4中央党史出版社《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央党史研究室 著;5人民文学出版社《红星照耀中国》斯诺 著。

——全文8000字。如果喜欢,记得点赞,以示鼓励。

不妨去看看我的微博:商爷666,公众号:文津街七号

感谢阅读,下篇文章我们再见。


user avatar   dou-yi-ning-7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海东同志:请你部借两千五百元给中央,以便解决中央红军吃饭穿衣问题。此致,敬礼!毛泽东。1935年12月。”

第二天,徐海东派人送去了五千大洋,同时抽出许多重要物资和大量驳壳枪送去,而且命令每个班挑一把最好的机枪送给中央红军。

什么叫雪中送炭啊同志们!

PS:为啥海东同志这么富?当年徐海东部队长征,只剩三千多人了,子弹也快打光了,结果遇到东北军一个精锐师,好家伙,武装到牙齿,每个班都有轻机枪,重机枪也多得用不完,衣服也好,全是卡其布的,当时徐海东估摸着都准备做烈士了……结果一个冲锋,哎哟,我们的红军怎么也变成每个班都有轻机枪了,而且每个班一挺还剩了这么多,我们还得专门找人扛着这些多余的枪啊……

所以……在这儿插句嘴,东北军是什么臭弟弟?


醒来看到这么多赞真是有点受宠若惊 ,感谢各位抬爱了。

不过我这里就想骂人了,怎么总有些心理阴暗总是试图用阴谋论去揣测一切的家伙在知乎晃悠?我说一支军阀部队他是臭弟弟有错吗?合着就因为这支军队名字里带了“东北”俩字,我就地域黑了?

知乎上搞恶臭政治正确已经到这种地步了吗?一上来就给人扣“地域黑”的帽子,兄台你很有说服力啊~那我寻思以后大家别回答牵扯“东北”的问题了,知乎甚至可以直接屏蔽“东北”二字了,只要指出不足(何况我这儿全文就没出现过对“东北人”的地域歧视),不论客不客观,总有那么几个人跑出来叽叽歪歪说是地域黑,嘻嘻,我一个东北人还没说啥呢,关卿底事?

东北军的问题说白了就是军队性质的问题,军阀部队甚至连近代军队都算不上,一直封建军队,他不是臭弟弟他是什么?我就把话放在这里,所有军阀部队,都是臭弟弟!被现代军队吊打有什么可奇怪的?

话说回来,如果徐海东当初血虐的是别的军阀部队,我照样骂他们臭弟弟!

不服?不服你去艾特我东北老乡啊,你看看他们是不是觉得我在地域黑?

真是咸吃萝卜淡操心~

PS:就这样,再发现有涉及地域黑言论的,直接拉黑送走,您高政治正确去别的地方搞去,别来挨我的眼,尤其别拿“东北人”这三个字来做文章,来实现你们不可告人的目的!


另外看了下评论区,还是希望大家理性交流,探讨问题,不要动不动就往地域黑这个破事上扯,以史为鉴才能更好的走向未来,东北作为老工业基地为共和国的崛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现在又因为经济转型默默承受着阵痛而毫无怨言,这些我相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是绝不会忘记的。


user avatar   wei-liu-ci-gu-h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半个世纪过去了,很多人已经忘记了管理员一生极重恩情。以至于直接说出那句著名的话:一人向隅,举座为之不欢。

更不用说中国革命浴火重生的长征中红二十五军表现突出,于情于理红二十五军都应该有一个代表授予大将。


user avatar   xiao-han-73-2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如果不对那个年代的背景有所了解,就很难想象到徐海东大将对中国革命的贡献有多大。

事情还得从主席向大将借钱说起。

主席找徐海东借钱,时在1935年11月,中央红军千辛万苦抵达陕北。经过这两万五千里艰苦卓绝的长征,中央红军衣衫褴褛,日子没法过了。于是毛泽东手写一张借条,派人去找徐海东借钱,后者在1935年9月18日率红二十五军抵达陕北,与刘志丹率领的红二十六、二十七军胜利会师,成为几支长征队伍中最先到达陕北的一支工农红军。

主席在信中是这样写的 “海东同志:请你部借两千五百元给中央,以便解决中央红军吃饭穿衣问题。此致,敬礼!毛泽东。1935年12月。”

主席在写这封信的时候,说实话没有太大的把握。换句话说只是一种试探。国防大学教授金一南在作品《浴血光荣》中写到

“毛泽东内心确实没有把握,他试探性地给徐海东写了一封信,这封信上讲了中央红军的极度困难,向红二十五军借一千大洋。当然,这封借钱信,一方面是中央红军确实需要帮助,另一方面则是一种试探。

“徐海东接到毛泽东的信后,没有考虑,立即把供给部部长找来,说不是借,而是给中央红军五千大洋。同时回信说,红二十五军完全服从中央红军的领导。毛泽东等中央领导拿到五千大洋和徐海东的信后,一块儿落泪……”

主席曾说:“徐海东是对革命有大功的人。”这个大功不单单是雪中送炭五千大洋那么简单。

《苦难辉煌》中写到“1935年的9月9日,一、四方面军分裂,毛泽东说这是他一生中最黑暗的日子。”

时值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张国焘一看自己兵强马壮(当时四方面军八万余人,中央红军不到万人),油然而生“谁的枪多谁当老大”的念头。

两河口会议后,张国焘为取代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授意一些人给中央提出报告。如陈昌浩在行军途中致电中央:“请焘任军委主席,朱德任总前敌指挥,周副主席兼参谋长。中政局决大方针后,给军委独断专行。”张国焘还在公开场合与私下谈话中,散布“中央政治路线有问题”“一方面军的损失和减员应由中央负责”“遵义会议是不合法的”“军事指挥不统一”等,进行挑拨和煽动。张国焘是老资格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只有他能出席中央政治局的会议,又是红四方面军的最高领导人,他散布的话很容易迷惑和欺骗人。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维护红军团结的努力失败,最终一、四方面军分裂,毛泽东仅率领7000红军北上,张国焘率领83000余红军南下。1935年10月5日,张国焘在四川松岗卓木碉召开高级干部会议,宣布另立“临时中央”“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书记处”“中央军事委员会”和“常务委员会”,自封为“主席”,并通过了“组织决议”,决定“毛泽东、周恩来、博古、洛甫应撤销工作,开除中央委员及党籍,并下令通缉。杨尚昆、叶剑英应免职查”。 (引自徐向前传)

值得说明的是,此前,毛泽东与徐海东从未谋面,而且从战斗序列上来说,红二十五军(最终锻造出了97位共和国将军。)是四方面军的部队,也就是在张国焘领导之下的部队,徐海东是张国焘的老部下。张国焘当时已经另立中央了,徐海东到底是听中央的还是听张国焘的?关键时刻,徐海东表现了自己的坚定信仰。放在当时的情势下,毛泽东的激动,完全能够理解。


有时候我总会想,当时的共产党人究竟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当时的共产党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才值得那么多人奋斗终生。


user avatar   miji100 网友的相关建议: 
      

1920年,赴法勤工俭学运动中,教员拜见章士钊,求予资助,章士钊当即以二万元巨款相赠,教员以一部资助赴法学生,一部用于湖南革命活动。新中国成立后,章士钊待遇优厚,三年困难时期,教员每年从自己的稿费中以“还钱”的名义解决章士钊先生生活上的困难,每年支付2000元给章士钊,连续支付了10年,文革之中,位列“保护名单”第三位,无人敢动。

1935年12月,教员和徐海东借了两千五百大洋,以便解决中央红军吃饭穿衣问题,徐海东派人送去了五千大洋,同时抽出许多重要物资和大量驳壳枪送去,而且命令每个班挑一把最好的机枪送给中央红军。自从在中共八大当选为中央委员后,每次开会,教员总要问一声:“海东来了吗?”1969年中共九大的时候教员说:“徐海东同志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

对于曾有恩于教员的人,教员是铭记于心的。

作为反面教材,国民党欠了教员6个月薪水,共计720大洋,至今未还。


user avatar   maozixiansh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还是提醒大家一点,理解主席的思路一定要从事物最关键的点去把握。

譬如说主席当年为什么对梁漱溟生这么大的气,只是因为他的几句批评吗?以主席的心胸,这显然不可能的。梁漱溟的“大小仁政”其实已经涉及到了中央的路线问题。梁漱溟可能自己没有意识到,但主席是很敏锐的嗅到了这一点。如果不对此进行严肃批评,就会有人利用这个大做文章,动摇中央工业化的路线。

徐海东这件事也是一样,关键不在于5000块,在于5000块背后隐含的徐海东对中央红军的支持和拥护。

经过张国焘的事情,中央是否还有权威,这是要打问号的。如果徐海东看着一堆破破烂烂的中央红军,也决定“兵强马壮者为王”,那么中共就会彻底陷入分裂,党中央的权威立刻土崩瓦解,革命当即失败。徐海东的贡献最关键之处就在于他遵守了党的纪律,以身作则维护了党的纪律,确保了党中央的权威。这才是一切的关隘。党的纪律,是再多的钱都换不来的。没有严明纪律的革命党,是不可能完成革命任务的;没有一个权威的党中央,则根本无法控制党的地方势力,组织起有效的力量。国民党为什么会败?就是败在了这两点。

可以说,徐海东在党最关键的时刻维护了党的纪律,维护了党中央的权威,扫除了张国焘带来的恶劣影响,挽救了党和革命的命运。这才是主席最看重的地方,而不是简单的5000块。对革命如此大的贡献,一个大将军衔也是正常的。


user avatar   yu-nong-7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知道,十大元帅、十大大将的排名是怎么来的?按战功来的?

我党我军1955年评衔,不完全是按战功来的啊,知道这一点,你就能明白1940年以后就“长期休养”的徐海东,为什么能评大将军衔。

1955年9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在北京授予朱德等十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同日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北京授予粟裕等十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衔。



众所周知,十大元帅、十大大将的排名不参照姓氏笔画星座血型,而是中央直接敲定的顺序,很大程度上代表着这些功勋卓著的战将们在党中央心中的评价与位置。

十大大将中,第一位便是粟裕。粟裕大将百战百胜有勇有谋,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名列大将第一,无可挑剔。

排名第二位的大将,大家可能就不是很熟悉了:徐海东同志。如果诸位看过一些科普读物,也会发现徐海东同志的简历在十大将中显得有些“单薄”:参与北伐重建红二十五军扎根陕北1940年以后前往大连等地疗养,1960年曾主持《红二十五军战史》的编修工作,1962年因病吐血继续疗养,直至1970年去世。


也就是说,徐海东从1940年开始疗养,到1955年评衔,十五年间几乎未参与革命工作。抗日战争(后期)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我党我军成长壮大、走向胜利最关键的历史时期,徐海东均未参与。

那么,徐海东为何还能名列大将,且仅次于在职的粟裕大将?


话头还要从毛泽东同志率领的一方面军(通俗称为“中央红军”)的“长征”说起。

1935年9月9日,按后来官修党史的说法,张国焘背叛组织另立“中央”,开除毛泽东等人的党籍,解除叶剑英等人的职务。毛泽东带领一万人左右的一方面军(且不完整,一部分被扣在张国焘麾下)踏上茫茫北上征途。

毛泽东同志遇到了他一生中最强劲的党内对手。

张国焘八万人马,占有川北,兵强马壮,为所欲为。

毛泽东一万部队,前有军阀,后无保障,路途未卜。

几十年后,毛主席向自己的老朋友埃德加·斯诺坦言,这是他“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刻”。

行至甘肃哈达铺,毛泽东等人从报纸上得知:陕北还有个刘志丹!刘志丹的部队还控制了若干县的根据地!

天无绝人之路!陕北,成了毛泽东下一个目的地。


然而,此时的陕北也不安稳。

张国焘在鄂豫皖苏区的“遗毒”之一,就是大张旗鼓搞清洗搞肃反

什么是肃反?就是揪自己人里的敌人。这一来二去,很多新仇旧恨都明里暗里作祟,就扩大化了。我看不惯你,你就是“特务”、“反革命”、“阶级敌人”、“AB团”。虽然昨天我们可能还是一起在坑道里作战的同袍。

红二十五军,从“派系”上来讲,是张国焘的“嫡系”,是从鄂豫皖苏区出来的。后来一路转战陕北,到达陕北后与刘志丹等人领导的红二十六军、二十七军合并,改编为红十五军团。

结果没过多久,新的根据地也搞起了肃反那一套。中央代表团认为陕北有“右倾取消主义”,刘志丹高岗等人受冤入狱,且已经开始有部分领导同志被折磨甚至被杀。

即便是红十五军团的军事长官徐海东对此也束手无策,只能默默流泪。党政军政是有分工的。

恰在此时,徐海东、程子华在国民党的报纸上看见了毛泽东向陕北行进的消息。

1935年11月,毛泽东等到达陕北甘泉县道佐铺。徐海东原本在指挥部队与杨虎城作战,听说中央来了,立即命令部队停止战斗,亲自骑马135里前去迎接,终于在一个窑洞里见到了毛泽东、彭德怀等人。

毛泽东一看见徐海东,连忙说海东同志辛苦了辛苦了。徐海东见到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和红一方面军将领,也感到十分亲切,连忙也问候起来。就这样,一方面军终于有了一个歇脚的地方。之后徐海东等人特意用红烧肉招待毛泽东等人,中央红军感到了家庭般的温暖。

前面说过,徐海东原本是“张国焘的人”,却对中央无比热情。这大大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不过,更感人的事情还在后面。

一天,毛泽东找来红军总部供给部长杨至诚,希望自己写个条子让杨至诚去找徐海东解决一下中央红军的“燃眉之急”——经费问题。

中央红军,自从和张国焘决裂并离开川西北后,一路经征战甘陕,缺衣少药,饥寒交迫,的确需要好好补充一下。

问题是,要多少钱呢?

毛泽东和杨至诚商量了一下,2500块大洋吧。不太多也不太少。

徐海东接到毛泽东的条子,转身问十五军团供给部长王旭显(据徐海东之女徐文惠回忆,是徐海东询问查国贞):咱们还有多少钱?

王旭显算了算:7000大洋。

徐海东果断地说,好,就留两千块,其余全部给中央。

诸位,听到这话,你会怎么想?

而且,十五军团自己的日子也并不好过,徐海东和战士们伙食是一样的:酸菜、山药蛋、小米稀粥。

诸位,看到这里,你会有多感动!

所以后来彭德怀说,徐海东同志这是雪中送炭!毛泽东不止一次说过:徐海东同志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

徐海东的大公无私忠诚不渝,毛泽东记了一辈子。


1940年1月,徐海东长期以来的肺病已经恶化到很糟糕的地步,多次吐血。毛泽东亲自草拟电报,要求徐海东放下工作先去治疗,“精心养病,天塌不管”。于是辗转送到大连疗养,据说其肺功能大部丧失。所以1940年以后的革命战争与建设工作,徐海东都未能参与,一直处于休养状态。

1955年授衔前,毛泽东特意点将徐海东,授大将军衔,名列大将第二。徐海东早年出身窑工,是个很朴实的人,得知这个消息后心中惭愧不安,向中央写信,称自己多年不工作,受之有愧,要求辞去大将军衔。毛主席说,大将给你,不高也不低。还派周恩来专门去做徐海东的思想工作。


1960年,徐海东在广州疗养。正巧与毛泽东住隔壁。毛主席特别嘱咐:“海东同志住在隔壁。他是个病人,要让他休息好!”所以毛主席的司机每次开车都要从上坡滑到下坡,然后再发动机器。


最后还有一点独家史料,作为全文的结尾吧。

那十年来临,徐海东等同志都被打倒靠边站了。

1969年,历史上比较特殊的中共九大召开,毛主席在临开会前想起了徐海东,问徐海东怎么没有来开会?我提名他为九大代表,并担任主席团成员。


雨农曾听学者刘统讲,王秀珍去世前接受采访的时候谈及此事,说当时的造反派们几乎不知道徐海东是谁,还好马天水、王秀珍等人知道。周总理当时在主席团面前竟然流了泪,说自己辜负了毛主席的信任,竟然把徐海东同志忘记了。于是专门派人去接徐海东。

至于马天水王秀珍是何方神圣,诸位可以自行搜索,这里就不方便多讲了。

徐海东同志听说后,表示自己就是死在主席台上也要去。徐海东剃掉一寸长的胡子,带着氧气袋前往北京。在九大上继续当选中央委员。


你看,徐海东对毛泽东的忠诚与关切,毛主席记了一生,可不止是授了一个“大将”。毛泽东的人生哲学可不止是斗争斗争,还有他自己的方式来报恩。

实际上,党史军史并不是枯燥浮夸的,还有无数这样耐人寻味生动曲折的故事,今后有空咱们再慢慢唠吧


— — 感谢点赞 感谢转发 — —

知乎

拓展阅读:




(首发:微信公众号 雨农与一瓢水)

知乎发布于 2019-09-29


user avatar   cpcliusi 网友的相关建议: 
      

1935年10月19日,从赣南闽西中央苏区出发,经过万里转战,备尝艰辛的中央红军到达陕甘根据地的保安县吴起镇,胜利地结束了长征。这使得蒋介石极为不安,他调集东北军5个师的兵力,企图以东西对进的战术手段,围歼红军于葫芦河、洛河之间地区。为了粉碎敌人新的进攻,中央红军组织了直罗镇战役。

此次战役从11月20日打响至24日结束,共歼敌一个师又一个团,俘敌5000余人,粉碎了敌人对陕甘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直罗镇战役的胜利,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打了这个大胜仗之后,陕北的气温开始迅速下降,进入了寒气逼人的严冬时节。陕北高原的寒冷天气,成为了从南方来的中央红军的最大的敌人。如何让战士们度过北风呼啸、天寒地冻的冬季,是摆在各级指挥员面前的头号难题。

吃饭穿衣的问题迫在眉睫,但是部队经过长期征战,经过的地方又多为贫瘠之地,手头实在是没几个钱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主席和恩来同志等领导为解决部队给养的问题,着实是犯了难。一天,主席和恩来同志再次谈起筹集经费过冬的问题。他们问后勤部长杨至成,到底还有多少家底。杨至成说,满打满算也就1000多大洋,而要想度过眼前的难关,非得再有2000块钱不可。

杨至成进一步解释说,要是在中央苏区,3000块数字不多,可现在上哪儿去弄?根本解决不了。陕北很穷,就是土豪地主家也不富裕,打土豪打不了几个钱。何况陕北根据地内符合政策要打的土豪几乎没有了。这一番话,让大家都皱起了眉头。

主席在窑洞里不停地踱步,思虑再三,他缓缓地说,看来只有一个办法,去借。去找徐海东和15军团,他们先后打了崂山、榆林桥两个胜仗,或许会有点积蓄。试一试吧。我相信,只要有可能,海东是一定会帮我们这个忙的。

杨至成很快带着主席亲笔写的借条来到15军团司令部驻地,徐海东接过条子,只见主席落款的纸条上面写着:海东同志:请你部借2500元给中央,以便解决中央红军吃饭穿衣的问题。徐海东二话不说,马上叫来军团供给部长查国祯,询问了自己的家底,然后毫不犹豫地从7000块大洋中交了5000块给杨至成

除了提供现金,徐海东还从人员和物资上给予中央红军大力支援。1、每个连队抽出机枪3挺和一部分其他枪支、弹药;2、后勤部门抽出部分衣物、医药用品;3、在榆林桥和崂山战役中入伍的全部解放战士。

徐海东慷慨解囊、雪中送炭,这让前不久才经历了草地分裂、张国焘夺权的主席记了一辈子。

徐海东因为身体很不好,有严重的肺病,从1940年年初开始就离职养病。1941年5月,主席专门给他发电报:静心养病、天塌不管。因为患病,徐海东没有参加后5年的抗日战争,也缺席了整个解放战争,但是1955年实行军衔制时,久病休养的他作为红25军、红15军团的代表,仍然排名粟裕之后,居于十大将第二位

1969年3月,九大召开前夕,主席在大会主席团的名单中没有看到徐海东,当即表示,徐海东应参加九大,并为主席团成员。徐海东的女儿徐文惠说:中央军委的迟浩田副主席、张万年副主席都和我讲了这个事情:主席站在台上看,来回地找,开始大家不知道找什么,后来他问周总理,怎么徐海东同志没来?问了三次。总理就说派人去接了。毛主席就没让开会,等着爸爸到了才开会。

徐海东戎马半生,战功赫赫,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他坚决拥护遵义会议决议,坚决服从中央领导,这种高度的组织纪律性,是中国革命成功的根本因素之一。主席称赞他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斯诺则在《西行漫记》中写道:“中国共产党的军事领导人中,恐怕没有人能比徐海东更加‘大名鼎鼎’的了,也肯定没有人能比他更加神秘的了。”


user avatar   man-juan-shi-shu-1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徐海东,被誉为中国的夏伯阳。1926年在韶关加入北伐军第四军第十二师三十四团,任代理排长,参加了汀泗桥战斗,率领一个排歼灭了吴佩孚的四个炮兵连,受到师部的通令嘉奖。

大革命失败后,徐海东回到家乡黄陂,组建了一支农民自卫军。一支手枪起家,三百农民呼应,四面强敌中杀开一条血路。黄麻起义失败后,在木兰山上吴光浩问他以后怎么办?徐海东爽朗地回答:前汉亡了有后汉,革命不成继续干!

肃反时,省委书记沈泽民评价徐海东:我不死,就不准有人说徐海东有问题,哪一个说他有问题,哪一个就是反革命。

吴焕先牺牲后,徐海东临危受命,和程子华领导红二十五军千里转战,到达陕北。中央红军抵达陕北后,徐海东送给红一方面军5000大洋,毛主席感慨地评价:海东这个人,是顾全大局的。

西安事变发生后,为了共同抵御何应钦的进攻,徐海东率部进抵西安附近。杨虎城直接跟周恩来提出把自己的警备旅交给徐海东指挥,因为徐海东的红二十五军在陕南吃掉过杨虎城的主力旅。

抗战中期,徐海东旧病复发。毛主席亲自打电报给他,二百多字的电文全是安慰之语,电文最后的八个字是:静心养病,天塌不管。抗战胜利后,徐海东前往大连治病。苏联专家惊讶地发现他的肺大部分失效,无法理解他的生命力为何这样强。

1955年,我军首次授衔时徐海东被授予大将军衔。周总理去大连看他时,徐海东表示:我长期养病,为党工作太少了,授我大将太高,受之有愧。周总理握着徐海东的手说:海东同志,授你大将军衔,不高也不低,恰当!


user avatar   tan-ji-dong-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瓶水放便利店只能卖一元,但在沙漠遇上快渴死的马云,就能卖一个亿。

五千大洋,放北京也就是鲁迅买1.5套四合院的价钱;但放在沦落陕北,物资断绝,濒临崩溃的党中央的手里,那就是救命的天赐。

三千装备齐全的战士,放1949,在百万大军里,只不过沧海一粟;但放在1935,在只剩1.5万残兵里,那就是雪中送炭,实力大增,绝对主力。

一名指挥官投诚,放1949,不过是顺应时势,有自知知名;放在1935,张国焘另立中央,党中央前途未卜时,叛张投党。那就是维护了党的权威与地位,并给张国焘部后来的归附做了表率。

家里来客人,你出大门迎接,不过是礼数周到;你出奔上百公里去迎接,那叫赤忱情真。

功高莫过于救主,徐海东存续了党中央,功劳远比多指挥几次战斗要大的多。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台湾汉光演习,实际意义有多大? 
  为什么鸭翼战机很少上舰? 
  总是听说中国陆军的实力现在已经相当强了,那么抛开海军和空军,中国和美国陆军总体实力对比如何? 
  日本目前是否还有二战后保留下来供人参观的战舰? 
  既然抗战都变回14年了,那某党的抗战功劳最终会平反吗? 
  西安事变究竟是不是促成蒋联共抗日的唯一原因?西安事变之前国民党有没有在抗日? 
  如何看待震旦职业大学老师公然在课堂上质疑南京大屠杀的受害人数? 
  历史上有哪些原本准备诱敌深入却反被对方一波捅穿的战例? 
  为什么海军军舰舰体的钢板都不平整,而且大多向内部凹呢?是因为工艺不好还是海浪拍打变形所致呢? 
  如何看待叙利亚最新的局势,阿勒颇战役会很快结束吗? 

前一个讨论
9 月 30 日是烈士纪念日,今天该如何缅怀他们,才能走得更有力?
下一个讨论
发电方面的专家,如何评价 广西南宁隆生达发电力科技有限公司的自循环发电系统?





© 2025-01-0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0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