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我国GDP是美国70%,人口是他的四倍,为什么我们的内需没有美国那么旺盛? 第2页

              

user avatar   li-zhi-lun-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从你调休就知道了。

穷国如柬埔寨,公共假期几十天,假放太多,老百姓自己都不好意思,说能不能少放点,我们要建设幸福生活。

等富裕起来了,贫富差距不大的时候,假期多放点能促进内需,不然光生产不消费,东西堆在那没人买。纽村正式工一年给一个月带薪假,还能攒两年一块放。

当贫富差距过大,就不用再给你假期了,就算给你放假,你那点消费都抵不上上班创造的价值,

何况你自己也知道你不需要假期,因为三十年房贷刚还了5年不到,假期一多你更心慌活不下去了。

看统计口径吧,

南北战争前的美国,可能经济跟旧大陆一比也没好哪里去,人均消费必然不如欧洲的贵族老爷加上市民阶层,

但是如果把黑人划出统计范围,黑人印第安人墨西哥人都不算居民了,

其实人均消费水平好着呢。


user avatar   ren-jian-n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咱们没有30万亿美元的国债。


user avatar   bo-si-wang-lik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从中美两国居民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债务”和“利息支出”切入,或许可以说明一些情况:相比美国居民部门,中国居民部门的可支配收入更低,债务更高,利息支出也更高。

收入端:

美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比重高达76%,而中国只有44%。

(《中国金融》2020年第11期 探析居民加杠杆空间)

负债端:

中国居民部门杠杆率的增高:

1) 中国人民银行2021年第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去年我国的宏观杠杆率出现了阶段性的上升。2020年我国的宏观杠杆率是279.4%,比2019年上升了23.5个百分点。分部门来看,居民、政府和企业三个部门的杠杆率分别是72.5%、45.7%和161.2%,这三个部门杠杆率分别比2019年上升了7.4个、7.1个和9.1个百分点。

2)

截止到2020年第三季度,中美两国的杠杆率已分别达到270.10%和284.13%

值得注意的是,在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私人部门(非金融机构+居民部门)的资产负债表有了明显的改善,而中国私人部门的资产负债表,则出现了明显的,快速的,增高的杠杆率

从08年第一季度到19年第四季度,美国居民部门杠杆率从99.82%降至75.46%,非金融机构部门杠杆率由70.33%升至74.59%;

而在同样的时间里,中国居民部门的杠杆率由18.8%升至55.8%,非金融机构部门杠杆率由97.7%升至151.3%。

注:国际清算银行(BIS)计算的杠杆率,并不包括公积金贷款、民间借贷等数据。

结合收入端和负债端

1)居民债务/个人可支配收入,即债务收入比

截止2018年,中国居民债务/个人可支配收入之比为134%(算上公积金贷款),而美国居民债务/个人可支配收入之比则为109%左右。

2)中美居民部门利息支出/可支配收入,

中国居民部门利息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更高。


user avatar   lov1 网友的相关建议: 
      

?

怎么没有?

全世界还有几个国家对平均30~50年的工资才能买的房子,有我国国民需求这么旺盛的?

别人只需要7~15年工资就能买的房子,我们需要30~50年工资才能买的房。需求比别人整整旺盛了一倍啊~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节俭度荒意识与浪费性消费,中美两国差异很大。

中国人骨子里怕变天,农耕社会最怕变天,进城以后也很怕,所以留点硬通货备用的下意识深入骨髓,如今是变成了囤房。如此这般,内需就被刚性度荒储备侵蚀了。

美国人几乎没有荒过,荒这个词在英语里很难表达,于是放手过日子就很容易感染,到了莽莽苍苍的北美,节俭度日的意大利人、爱尔兰人、东欧人也都敞开肚皮大手大脚了。

内需在美国不光大大释放,而且家家户户住在郊区大house里,买来的打折的乱七八糟,也有地方搁,内需的容纳能力也不可小觑。


user avatar   ling-jian-94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不循环论证吗……

GDP = 内需 - 进口 + 出口 = 内需 + 顺差

美国是逆差,所以GDP < 内需;中国是顺差,GDP > 内需。

你说为什么内需没有那么旺盛?要不是外贸你怎么到的人家的70%……

那说到底为什么内需不如美国旺盛?你个发展中国家凭什么跟发达国家比……


user avatar   wang-ke-dan-1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客观因素,也有可改善的地方,从尽量不引入感性输出方面尝试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1. 发展阶段是不可回避的客观问题

假设一个家庭刚开始比普遍的其他家庭穷,那么要赶上平均水平甚至达到前列,要怎么做呢?勤和俭!这也是过去几十年多数脱贫家庭的真实写照,勤劳创造更多的财富,节俭积累更多的资源再投入到生产中,这是微观层面看。宏观层面来看,我国经济体的特点是集中力量办大事,所谓的集中力量就是指积累资源政策主导配置在哪里,发展中国家最大的特点是资源有限,就这么多钱,用在哪里最有利于经济发展。这个问题也可以举例让读者更容易理解,社会产出的资源就这么多,几亿人来分,公平和效率很难同时达成,宏观资源可以配置到再生产的设备和基础产业建设,也可以把发展红利完全拿出来平均分给每个人,生产力不足的情况下,蛋糕做不大,即便再公平分配,大家也是贫穷状态,该吃不饱还是吃不饱。

那么就有了改开,让市场发挥一定的资源配置作用,当然也不能放弃政策主导的宏观资源配置,核心指标就是商品和劳务的产出,简单理解就是想把蛋糕做大了,之后再谈分配问题,具体表现在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出现了质的飞跃,人均可消耗的商品大幅度增加,要知道上世纪九十年代我们那边农村逢年过节吃个猪肉都很好了,现在农村汽车普及率已经非常高了,发展才是硬道理,对应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原理:“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而主导商品产出效率的绝对是工业化,也就是说,我国近几十年的发展更像是一个全面工业化的过程,而宏观政策尽可能把发展红利转化成利好工业化的的方向,比如教育、科技、国防、基础建设等等。回归到开头的一句话:发展中国家由于发展阶段的问题,积累的资源有限,用在哪里非常关键,而我国此前选择的是再投入以进一步做大蛋糕,相应的消费能力就会落后于发展速度,即便如此,大众的生活质量在高速发展中也是肉眼可见的快速提升。

小结:贫穷状态下谈绝对公平并不会真的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对应的没有工业化基础保证商品和劳务产出作为支撑的民主往往也是一地鸡毛。资源都是有限的,不管分配是市场主导,还是政策主导,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更多的侧重分配问题,对于欠发展国家更多的侧重发展问题。

2. 技术壁垒差异

工业产能也分高端中端以及低端,根据市场的供需关系,别人能做你不能做,你就处于贸易的劣势地位,往往是高端的利润高,低端的利润低,往往低端产能还伴随很严重的环境问题。科学技术突破少有弯道超车,多是需要长期的科技积累吗,就好比工业化刚起步就像挑战发达国家的技术壁垒带来的高附加值产业,也是不可信的。三次工业革命都没赶上,而且是远远落后,如何补课呢?承接中低端产业链。我们经济体也是这么过来的,义务教育创造人口红利,单单人口并不是红利,还有可能是社会稳定和增长的负担;大量的政策倾斜,出口退税,合资优待给产业转移增加利润空间。承接了大量的中低端产能,迅速在全球产业结构中稳住自己的位置。

这和消费有什么关系?你会发现出口的虽然多,但进口的也非常多,比如能源、矿产、高端元器件,就好比是做馒头,一天虽然卖出去几千上万个,但面粉和能源消耗成本也大,我们再国际上赚的就是劳动力红利下的辛苦钱。如果把经济体比作这个买馒头的家庭就很好理解了,因为利润低,家庭的消耗就会受到限制,而发达国家则可以通过高端制造业的技术壁垒、合资中的分配以及货币霸权从中攫取最大比例的分红,简单理解就是一架波音空客可以从我国换走多少冰箱洗衣机。本身金融投资就要依赖实体贡献利润,而发达国家持有的金融资产更高,凭借着这些优势,发达经济体用更少的劳动时间可以消耗更大比例的全球商品产出。此外,主导产业转移到劳动力红利更好的地方往往也是发达国家,我们经济体不是第一个承接中低端产业链的,也必不可能是最后一个,过去的经济体中鲜有发展中国家靠中低端产业链积累资源,突破技术壁垒进入发达国家行列,更多的坠入中等收入陷阱中。

小结:中低端产业链对于欠发展国家是一个提升本国产出的机遇,商品和劳务的产出迅速增加,也就是逐渐发展起来。但由于高低端产能利润率的差异,发达国家通过技术壁垒和金融投资攫取了最大比例的分红,表现在用更少的劳动时间消耗了全球更多的商品产出。对于发展中国家,也面临着不可避免的问题:中低端产业链是高端技术壁垒突破的基础,突破了就步入发达国家,突破不了就会坠入中等收入陷阱,没有维持现状一说。

3. 金融游戏侵蚀全球经济发展

当各国选择用极致凯恩斯主义来刺激经济数据的时候,这个潘多拉诅咒就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开来,人们惊奇的发现,维持经济增速似乎没有那么难,用更宽松的货币政策给市场注水,维持经济热度,数据就会变得好看起来。一切都看起来很美好,直至出现了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点燃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危机,出现了自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之后最大规模的危机,次贷危机只是一个小小的黑天鹅,而真正的灰犀牛是各国不顾风险的印钞导致债台高筑,抗风险能力下降,尤其是居民部门抗风险能力下降。

什么原因呢?印钞并不能真正的创造财富,而是间接增加市场的名义收益率,钱多了商品的预期收益就上去了,再加上放水是通过降息完成的,名义收益预期增加且债务成本下降,那么就会创造利差,鼓励投资和刺激就业,传导以后刺激消费。但随着时间的发展,人们发现印钞刺激经济逐渐失控了,钱并不会真的去实体经济,而是助推投资类资产价格的上升,积累资产泡沫,前面人的收益靠后边人更多的负债来维持,负债就会产生利息,从阶层结构来说,往往是上层布局,中层造势,下层接盘,变成了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直至下层群体负债极限到来,创造的现金流不足以偿还债务所产生的利息,再加上一些金融创新的风险放大作用,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就爆发的。

从结果上来看,印钞并不能保证钱最终流向哪个行业,也并不能保证钱流进了谁的口袋,你会发现,越印钱富人越富穷人越穷,资本收益远远大于劳动收益。最终结果是少数人拿走了印钞的收益,而多数人承担了印钞的债务和利息,少数人有消费能力但基数太小,多数人有消费需求但负债太高。尤其是进入大凯恩斯主义刺激经济的今天,这种矛盾在各个经济体都更加普遍。

总结起来:内部消费能力不足,是多方面原因的叠加结果,有不可回避的客观因素,比如发展起步晚,基础差,技术壁垒差异等等,宏观资源配置倾向于再投入,赚的就是辛苦钱,发达国家通过技术壁垒和金融投资拿走了最大比例的分红,商品的消费上就会出现差异。也有改善的地方,比如货币政策的选择,资产收益压过劳动收益,资产泡沫与货币幻觉等因素压缩的消费不足,也就是现在的对内部分配改革比以往更加紧迫,也是在还填过去十几年债务扩张所挖的坑。做好了内部分配改革的同时,依旧无法回避的一个客观问题-产业升级,在劳动力红利的耗散中,只有向上或者向下两条路,没有维持现状这一说法。

最后点名回答的核心观点:内需改善对内依赖分配改革的效果,对外依赖技术壁垒的突破,且缺一不可。

ps: 怎么又吵起来了,先思考再情绪输出。


user avatar   97-77-12-81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评论区的小喷子和陈平教授们,看完所有的加粗黑体字再叽歪。

顺便再重申一遍,好好了解一下最低工资购买力再评论,这只和财富分配有关,和物价和币制都无关。两千韩元换一元人民币,不影响韩国人的最低工资能够购买更多的西瓜。(见最后一段教授篇)

觉得马化腾们只是小头的,我给你们看看数据。胡润研究院17日发布2022胡润全球富豪榜,特斯拉50岁的埃隆·马斯克以1.29万亿元人民币连续第二年成为世界首富,比去年增长了4%。农夫山泉68岁的钟睒睒财富虽然下降了近1000亿元,但仍以4550亿元蝉联中国首富,全球排名第15位。中国以1133位十亿美金企业家蝉联第一,比去年增加75人,其次是美国716位,增加了20人。印度排名第三,有215位,增加了38人。英国超过德国,以150位排名第四。

如果你们还认为是小头,我再给你们一组数据,美国前几位富豪(好像仅仅是前三位)拥有的财富超过美国1.3亿人口,快到美国的一半人口了。那么中国呢?你们自己想。

没人说实话吗?我来说实话。

1.广大底层分配到的财富太少了。农民种地一个月就那点钱,还内什么需啊,能活着就行了。为什么不稍微放开一点让小麦玉米蔬菜水果的价格提高一点呢?让农民的收入达到城市工人的收入水平不算过分吧?然后城市工人的收入也应该多分配一点吧?财富都集中到了李佳琦马云那里,普通人的需求当然被人为降低了。

2.中下阶层通过工资分配到了一定的财富,但是太狠了吧,一下子拿走了三十年六个钱包的内需,是不是太过分了?

3.人均资源的差距。但是个人认为这不是主要因素。因为大部分的内需无非就是衣食住行这些中低端消费品,中国的资源是够用的,中国的对外贸易也是年年赚钱的也有能力从国外购买足够的资源的。

我国已经是一个工业化国家,而且是一个工业能够造血能够自我升级的国家,已经是一个不需要外资来投资中低端建设的国家。大部分内需所需要的中低端产品中国都是有能力自己大规模制造出来的,可是为什么中国人不来消费呢?那大概是中国人个个都是亿万富翁喜欢把钱放到地窖里吧。

看到有人说中国人均耕地少,所以农民收入只能低的这种言论,真是太可笑了。日本韩国以色列这不是现实打脸么。如果想继续占农民的便宜,那就大大方方点,别不好意思。韩国人均三万美元gdp,最低工资一万人民币,中国人均一万美元,农民一个月收入是多少?你们敢去了解吗?中国的人均耕地远远超过韩国,也超过日本。韩国日本都不好意思去占农民的便宜了,没有让农民的收入远远低于其他行业。可是咱们中国人嘛,太多不要脸的了,一边占着便宜一边振振有词。哇,又有人提到韩国日本的农民比例低,所以农民的人均耕地多。可以,角度很牛,但是这有什么意义呢?多少人口比例是农民,这和总体人均产出对应的最低收入有啥关系?韩国人均3万美元,最低工资1万人民币。中国人均一万美元,农民一个月多少呢?按照对应的比例,有没有3300?美国大几千万人失业,连地都不种,影响他们每月领钱吗?所以啊,咱就问问总体人均产出以及对应的最低收入,是不是咱们国家分配的更合理呢?有人能给一个振振有词的答案吗?中国的人均耕地比美国要少,但是并没有少很多。因为中国的耕地总量和美国差不多,但是人口是美国的4.5倍,所以中国的人均耕地大概是美国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美国农业人口比例确实低,但是你想想,美国高端制造业和金融系吸纳的就业人口很少,美国大量的富余人口去了哪里呢?这些人口在城市里做什么呢?他们的最低收入是多少呢?中国嘛,有全世界最大规模的制造业,吸纳了大量的人口就业,但是嘛,同样也有大量的富余人口,但是中国人聪明啊,没有让这些人口去城市从事低端服务业每月白白领钱,而且给这些人口每人一两亩地在农村苟活,然后还说什么人均耕地少,农民每月只配收入这么多,空气中充满了快活的气氛。美国真笨,怎么就想不到这样的法子呢

我国贫富差距这么大,农民收入高点,城市打工人收入也高一点,让富人阶级让出一部分利润,高端的中产阶级也让出一部分利润,说白了就是马云马化腾们的利润率低一点,多给大量的普通员工多发点工资,比如前台比如会计比如人事,腾讯阿里的高端程序员们同步降低一点,普通员工多了工资同样买的起高价的农产品,生活不会受影响,甚至会比之前更有购买力,财富不就从富人阶级和高端中产阶级转移到了农民和城市低阶打工人?这不是利国利民?另外我国到现在还没有针对富人的遗产税资产税,真是比资本主义还要资本主义。

如果农业一直赚不到钱,农民一直收入低,那么农民就没有扩大再生产的能力,资本也没有意愿投资农业,国家政策端再不主动改变,那么我国的农业科技就会一直处于落后的状态,也就没有能力生产出更多的农产品,尤其是无法生产出优质的农产品,这对整体经济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现在我国不仅农产品对外依赖非常大,每年大量进口,同时从蔬菜种子到猪牛羊的优质品种都要进口。这还是只是从农业科技农业生产力的角度,从整个社会的角度,如果贫富差距一直这么大,社会缺乏流动性,这只会阻碍经济发展。

教授篇

看到有教授说国际更便宜了,已经够对得起我国农民了。又有教授说韩国更贵了。我更想笑了。

我说的是分配问题。农产品只要稍微涨那么一点点,补贴再给多一点,不就达到韩国的标准3300了?

国际西瓜五毛一斤。

韩国人均三万美元,最低一万人民币,西瓜十元一斤,也就是两万韩元一斤,可以买一千斤。

中国人均一万美元,最低一千人民币,西瓜两元一斤,可以买五百斤。

怎么韩国人买到的西瓜比你还多呢?是不是需要我把西瓜换成小麦玉米等等每一种产品你们这些榆木脑袋才能听懂人话?

这大概就是教授说的中国三千人民币比美国三千美元更幸福的伟大证明吧。

这就是中国。

原来你们个个都是教授。


user avatar   leon-3-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从表面上来讲是我们国家的人在消费问题上的习惯,和美国是不一样的。你一个月比如拿100块工资,中国的正常表现是存起50~60块,然后剩下的用于消费。而美国人的几乎都可以用来消费。中国的经济方式是你只敢消费40~50元,然后剩下的50~60你存了起来,然后存起来的这个钱通过银行可以在流动出来集中办一些其他的事情,比如说房地产,比如说基础设施投资。再通过这条路来推动经济。

如果你有比较好的美国朋友,你可以观察他们的生活,即便他们在国内不属于收入比较高的阶层,但是每年也会出国旅游,出去旅游的时候也会住比较好的酒店,入住酒店,甭管合算不合算,一定会到酒廊喝酒。没什么事儿,外出吃饭,到酒吧喝一杯也会成为他们的日常(而中国人往往要把这些富于特殊的社交意义。)在美国买个车买个表,大家看着比较好自己喜欢就会去买。而你在网上看中国的买车买表,大家无一例外都会去考虑保值性,买个车我要考虑过几年保不保值买块表,我还要考虑这块表在二级市场上的价格怎么样,过几年能不能升值。

这一切的行为都指向背后的一个隐含逻辑,中国的老百姓其实虽然现在有钱了,但思维上人人生活在深深的匮乏感当中。而这种匮乏感源于我们现在人口相对于资源本身的匮乏。是的,虽然我们现在。生活好了很多,但是相对于我们的人口。我们仍然处于资源匮乏的状态。这种匮乏感使得我们对于教育,对于健康,对于养老,对于住房等问题,都存在着深深的不安全感,而这种不安全感会敦促我们储蓄,无法全力用于消费。

一个敢大胆花钱的国家源于普遍,人们对后顾之忧没有那么担心。而一个畏首畏尾不敢放心消费的国家,必然是后顾之忧没有解决大部分人都还有不安全感。而这种状态持续多年以后,会对一个民族本身的性格产生影响。当然随着中国经济和科技水平日益提升,新一代的年轻人开始平视甚至俯视西方。社会保障制度日期完善,这方面也在逐步改进,所以你看我们的经济结构当中有内需贡献的比例也比20~30年前有了极大的提升。


user avatar   liulangdehama 网友的相关建议: 
      

内需的品种不一样而已,我们的消费力都买房子了啊!




              

相关话题

  印度人均GDP在未来二三十年内能否达到1万美元? 
  如何看待上电视求职底薪13000元 未入职底薪变为4000元? 
  为什么中国的城市能在人均 GDP 较低的情况下达到较高的生活、发展水平? 
  最近年轻人经常在抖音上分享找工作压力大而崩溃的故事,现在的求职环境真的这么糟糕吗?需要如何应对? 
  第一个公司给了offer,最想去的公司才到终面怎么办? 
  如何看待文章《卖保险返贫的年轻人》? 
  是不是现在部分应届生都是眼高手低,找工作只谈钱不谈能力?如果是,为什么? 
  如何看待美国 2019 第一季度 GDP 增长 3.2%,远超预期? 
  中国人均GDP迈上1万美元,你怎么看? 
  如何看待清华毕业生感慨:「曾是县城高考状元,如今沦为华为普通工程师!」? 

前一个讨论
女子毕业 9 年贷款买两套房,一年买衣服不超百,每月储蓄率达 90%,你认可这样的消费观吗?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相比现实感情,男生更在意游戏里组的cp?





© 2025-01-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