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内需不振”和“内需小”是两码事。
我国内需就算和美帝比,其实也已经大差不差了。
19年美帝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6.23万亿美刀,我国是5.96万亿美刀;如果以商品零售总额算(不计餐饮),今年前五个月我国相当于美帝的92.7%。
现在是:GDP对美七成,社会消费品对美九成。
美帝人均GDP是中国的6倍,社会消费品才到4倍多点。讲真,不能说中国人不消费,这数字已经很努力了。
其实从绝对数字上来看,内需才是今年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前三季度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4.8%)。
今年社会消费品总额估计会到44万亿元人民币,估计对美在90%至95%区间。
之所以大家都吐槽内需,是因为内需表现不如预期。而中国外贸依存度已经下降到30%左右,还能整出今年前三季度22.7%的同比增长,进出口总值达28.33万亿。
9月份出口同比增长28.1%。全球供应链的身份,万亿人民币的规模,单月表现比去年同期爆种了近三成。这就显得内需比较拉。
但内需还是不振。
这个“不振”的概念,有两大现实:
一,还是穷。
今年前三季度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6265元,人均工资性收入是14917元(9个月加一起)。
腚眼也看得出来,月入3000元及以下的,起码起码占六成,起码。
多数人还是穷,穷就是内需不振。
二,各式各样的不平衡。
最经典的,买房掏空六个口袋(商品房不计入社会消费品)。
例如经济相当不错且平衡的浙江,去年社会消费品总额是2.66万亿,商品房销售总额是1.77万亿。
1.77÷(2.66+1.77)=39.9%。虽然算法比较粗暴,但国发研中心就拿这个数字说明过购房开支对消费的挤压。
“谁说中国人不消费,不都拿去买房了么”,这句话是有道理的。
类似的还有其他“刚需”。
央视财经去年发过一份《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的报告,13万份的问卷调查,还是很能反映现实的。
其中关于“家庭最大开支”的问题,认为是住房开支(租房买房还贷)最大的只占31.53%,最多人认为是教育培训开支,占32.44%。
关于“努力工作为了什么”的问题,第一回答是“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占60%,第二回答就是“养儿育女”,也几乎60%。
这些都是消费结构上的不平衡。
央行今年9月份发《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分析报告2021》,找了14万份受访者数据。
发现56%的受访者基本无储蓄,40%的受访者自认负债过重。
各种“刚需”挤压消费,债务经济已经快成一种主流了。
另一种不平衡,就是众所周知的资产分布不平衡。
这个看招行今年发的2020年报就行:
1.58亿零售客户(你就理解成普通存钱的),金葵花及以上(月日均资产50万及以上)的,310万户;
这310万户的总资产余额7.34万亿,占全部零售客户总资产余额的82.15%。
将将2%的人占了超过80%的资产。
花钱的结构不合理,钱的多寡也分化明显,这种背景下指望内需一下子起来,不现实。
我就奇怪了
2018年美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60364亿美元,中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8.1万亿元人民币,以当年全年人民币与美元的平均汇率折算约为5.76万亿美元,差距5%。
2019年美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62375亿美元,中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1.2万亿元人民币,以当年全年人民币与美元的平均汇率折算约为6.03万亿美元,差距3%。
以上数据是很容易就能查到的。
这个“我国GDP是美国70%,人口是他的四倍,为什么我们的内需没有美国那么旺盛?”的问题是怎么来的???
更关键的是:
“内需消费总额”与“人口是他的四倍”有关系吗???稍有点“政治经济学”常识都应该明白“内需消费总额”只与GDP总额、经济结构和分配结构等有关吧???
怎么没人问:印度人口和我们相当,为什么印度的内需远远没有中国那么旺盛?
怎么没人问:美国的GDP是我们1.4倍,为什么美国的内需却并不比中国高多少?
我承认中国内需疲弱,需要提振,需要调整。
但是,就长期而言,正如是你家总收入而不是你家人口数决定了你家总消费,对国家而言就是有多少生产决定了能有多少消费。
若仅比较中美两国,我国以美国70%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创造了与美国几乎相当的内需消费总额;以不到美国20%的人均GDP,创造了约美国25%的人均消费额。究竟是谁内需不旺???
居然有一大堆人答得“有理有据”的,“参考文献”、图、表都列了一大堆……甚至上升到了“哲学问题”……
====================
有人质疑:“这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还真的不能代表内需”、“你先搞清楚什么叫最终消费率?”、“社会零售额这个数据业内的、宏观行研的都知道压根就不能拿来表征消费的旺盛与否”等等……似乎也有道理。
但@奶包的大叔等高赞回答也是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来说事啊?或者,请你们拿出你们认为能代表内需的数据来,比较一下中美两国的内需总额究竟差距有多大?是否比GDP差距更大?
知乎惯例: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请先证明:是
请你们拿出你们认为能代表内需的数据来,比较一下中美两国的内需总额究竟差距有多大?是否比GDP差距更大?
我觉得我国国内内需一定是扩大的,这个事情没理由跟美国比,看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个人觉得应该是纵向的,跟自己比较。
20年前,我们年轻的时候,也是大学,班里一群女生在讨论,其中有一个女生提到了“LV”,另外十多个女生就问,LV是什么?我对这个事情记忆很深,因为我也不知道,提到的女生还用讥笑的眼神看了我一眼。那个年代,国内基本没有什么奢侈品店。现在,LV,酷奇,普拉达等各类奢侈品一线城市都有了,网上代购很多。
当时的生活质量很不好,学校食堂平时开饭是11点30-55左右,但是有特定一群人,每次都是趁着大部队走的差不多了,然后才去。大概是12点30-55的样子,他们较为贫穷,所以都是只用几毛钱买馒头,然后什么都不点,就吃素菜和汤。这不是个案,注意我的用词,是一个群体,并不是个案。那个时候这样的穷困年轻人,还是蛮多的。
还有穿鞋,我们那个年代的年轻人,也是要要比穿鞋的。一双好的鞋,在20年前,也就是2000年初,依然可以炒到1000-2000人民币。但是因为大家都没有钱,所以我认识的蛮多朋友,都是去买假鞋,60-120人民币一双,然后对外宣称是1-2千,这在我们那个年代,很正常。现在年轻人买真鞋的比例越来越高。
我觉得目前的内需已经是全方位的提高,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很多问题,是由于基础太差,需要时间。我相信很多知乎40岁左右的人,跟我的记忆应该是比较相似的。从小家长教育我们的就是,不要乱花钱。一定要省,节省。
内需如果是指消费,其实不太符合70后80后的被教育的观念。为了省钱,长辈们对我们的教育方法很多,不一定直接说省钱,但是会用别的方法。
比如可乐还有茶,都是不健康的,是碳酸饮料;
出去吃饭,油太大了,都是地沟油,不健康,不可以去;
买衣服太贵没有什么用处,好孩子不需要在乎外表,而是应该在乎内心;
买手机电脑买贵的,其实更不好,手机这种是消耗品,一年可能就换了;
住酒店根本没有必要住好的,将就一天就还好...
类似于这样的教导。所以,无论怎么评估,感觉90后,00后的消费观念都很有进步,更加在乎生活的质量,也愿意花更多的钱去享受生活,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是,你不能期望一个之前不及格的学生,一下考到100分。消费观念的改变,要一点点来。
我觉得,目前已经很快了。
其实扩大内需这种说法严格上是错误的,房地产作为一种标准的不能再标准的内需,老百姓都已经大规模负债来扩大需求了,把中美房地产都算上,内需已经超过美国了。
正确的说法应该是调整内需结构,压低房地产需求占用比例(无论这个需求是如何引起的),提高其它实物/科技产品需求占用比例。
至于中国房地产为什么需求增长猛烈,这是另一个话题,可以从中/美房地产政策、人口、中心城市数量、土地政策、经济结构等进行差异比较。
因为穷呗,还能因为啥。6亿月入1000的,勉强活着已经很不容易了,你指望拿啥消费?
想拉内需那么简单的事情,来。
医院主任挂号2000一位,高级教授5000,钟南山那样的5万。救护车2000一出。
大学一年学费5万,水电费一个月2000,管理费一个月2000。洗剪吹一次500,公交车改一小时一班,地铁一趟20,火车票翻个三倍。快递50一趟一星期内到达就行。
没钱花不起?我们有信用卡花呗借呗随便你用,200的东西就能分三期付款,但是到期记得还,你不还?我有得是办法对付你。
民众有本事不买房,有本事不上学不生病不坐地铁。
这内需不就哗哗哗的上来了。
价格原因。
同样的东西,我卖4倍的价格,就创造了4倍的内需。人口是1/4又如何呢?你在我这生活,总得消费吧。一份最便宜的盒饭就要10美元,64人民币,还要交小费,按20%算就是77块钱。77块钱的盒饭,中国拿头比?可能还要交州税,那就是80多块钱了。公寓不给你配厨房,你还能不吃饭?
80块钱的盒饭,那能没有内需?
其他商品价格(人民币):
理发,150+小费
地铁,单程20
奶茶:20-50
大学学费,州内公立7万一年,州外公立25万,私立50万
助学贷款利率,每年8-12%
大学住宿费,1万一个月
出租车,起步费25(0公里),每公里10块,外加小费
住宿,一间除了床没有任何空间的”当房“在纽约,每天400元(还是几年前的价格,我住过)
之前我说,资本复利占社会新产生财富的90%以上(研报是92%)。
所以为啥劳动不致富,就是这原因了。
而且,货币贬值严重。与1970相对,贬值超万倍之多。
双管齐下,导致社会大部分人群收入紧巴且越来越难以翻身。
结论就是,大部分人没钱花
京沪线高铁停站时间都削到80秒了,因为车次太多人太多。
我们市的机场11年建成,规划的是2030年再扩建,结果2017年给30万人次准备的小航站楼就突破200万人次了。
按我的理解,只有能赚钱的人才天天没事坐高铁和飞机吧?
你跟我说这叫内需不旺盛?
能赚钱的都在闷声发大财,赚不到钱的在网上感叹国家经济面临深渊,这是我们的问题。
机场也好,高铁也罢,都是经济的表象。
我也只是描述一下这个现象,咋这么多跳脚的?
喜欢辩论的麻烦去别处,我就不接待了。
现在大家都喜欢短的东西,我免费长篇大论半天并没有人会看。
你实在想听经济讲座,想要创业建议,直接点下面赞赏1000块钱,我立马详细解答你的困惑,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
有个朋友说要内需像美国那样才能叫内需旺盛。
我觉得这是不可能的,这些年大兴土木靠的是政府负债。
政府负债靠的是全球第一产能兜底。
这就决定了内需不可能匹配GDP,民间和政府融资能力差距太大了。
我们的内需水平和收入水平比还是很正常的。
我们的内需远比美国旺盛,只是价格按美元计算偏低。
1、我们一年消费7亿吨粮食,美国3亿吨(很多人以为美国消耗粮食多是有多大优势。欧洲7亿人消耗也就3.5亿吨,人均和我们是一样的)。
2、我们一年生产和销售2500万辆汽车(2020年中国汽车销售2531.1万辆 同比下降1.9%)。
美国生产800万辆,销售约1400万辆(美国8月汽车销量大跌21% 创27年最低)。
3、我们一年货物周转量是19.7万亿吨公里,(中国 China: Transport: Freight Turnover)美国只有5万亿吨公里。
4、我们一年购买智能手机4亿部,美国1.2亿部。
中国零售品销售总额、用电量、肉类消费量、水果消费量、空调销售量、水泥用量、木材用量、煤用量、服装销售量、等等,你能想到的数据,几乎都已经远超过美国了。
落后美国不多的方面,包括:航母数量、核武器数量、潜艇数量、飞机数量、拥枪数量、毒品消耗量、单亲家庭数量、流浪汉数量、监狱囚犯人数,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