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985 大学老师的工资并没有很高,为什么大家都挤破头想进高校? 第1页

     

user avatar   zibuyu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我看主要是学术上的自由选择权吧。虽然作为青教还要上课以及开会接锅等杂事,但基本上自己要做什么研究课题,采取什么技术路线,以什么节奏推进,都自己说了算。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应该就是这个意思。

而在公司的话,特别是作为新员工要做什么事,怎么做,多久做完,基本都要领导来定。所以少不了部门调整、临时加班和改方案的情形。当然,公司距离应用场景更近,薪水也会更高。

当然,选择什么职业生涯还是看自己看重什么、想要什么。


user avatar   bian-zhou-zi-61-6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票答主,可能只有我一个本人就是985教师的。

最关键: "大学老师收入低"—这是个骗局!我只是7级岗,月薪1.8万税前。加上年底绩效和公积金,一年总数25万都不止。如果3级岗不得40万往上?这只是固定工资,不包括额外奖金,也不区分专业。今年因为疫情,从1月10号左右宅到现在快3个月了。每周备一天课,上半天网课即可领到。

如果你做横向项目,是可以合理提取绩效的。说白了就是利用单位的资源,包括实验条件,人力,办公场所,平台品牌等等,干你自己的活。在985,接到项目容易许多,而且可以放手交给学生去干。如果在二本,接活困难得多,而且主要得靠自己干,学生只能跑跑腿,不能帮你解决技术问题。

有回答说实际工作时间长压力大的。这是一个个人选择的问题。

你选择自由的工作方式,工作内容自主安排,就得承受失败的风险和心理压力,和相对偏低的底薪。但是你能换来身心的自由和成功的愉悦。高校教师就是此类。或者自主创业也是。

你选择工作内容被动听别人安排,压力就小,但是不自由,而且很难靠拼搏一下改变个人命运。公司打工就是此类。


--------分割线

年轻女叫兽的一个理论我不太赞同:“高校可以躲清静,躲社交”

事实上,事业单位是人际关系最复杂的地方,水很深。对知识分子来说,这是个很大的缺点。单位派系林立,领导互有矛盾。每个人都得学习如何在夹缝中生存成长,其实很累。

另外,应酬和交往根本甩不开。学术人脉圈子,需要你一点一滴慢慢培植经营(现在好点,人际关系慢慢转到网上了)。就问你报大项目,报奖,需不需要跑关系?拉横向项目,需不需要有路子?心无旁骛的书斋生活只能去梦中找寻。本质原因,是大学教授近于老板的角色,什么都得靠自己去争取。

对比一下,体制外的私企外企,人际关系则简单得多,评价和资源分配也公平得多。假如你是理工科技术宅,你完全可以闷头搞你的技术,人际交往方面完全不操心。应酬、跑业务自有老板、经理、市场部的人去顶。

我估计女叫兽误以为公司人际关系更复杂的原因是她没在公司干过,缺乏横向比较。以为知识分子扎堆的地方会更纯洁,这也算正常推理吧。

我也说一个个性体验:

20年前我曾经以硕士学历在外企私企工作过好多年。对于习惯了学生时代生活节奏的我来说,“每天定点上下班”是人生最痛苦的事。高校最大的优点肯定在于不用坐班,这一点我认为金不换,钱再少也值。


user avatar   huang-ji-liu-63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不很正常吗,教育部公务员工资更低。

还不是一堆985211的正处级副处级领导都在里面借调,每天疯狂加班打白工,眼巴巴的找机会调进去。正处级副处级放学校里也是院长处长级别的人物了,能决定青椒去留的存在。


user avatar   ka-li-j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说教育

作为中小学同学里一堆南京大学教职工子弟的过来人:

南大子女高考过一本线就可以上南大。

学习实在太拉胯一本都考不上的,硕士也基本都运作回南大了。

极端拉胯连本科都考不上的,还被家里人安排回南大后勤之类的地方工作了。

想走科研道路的话,有几个兄弟姐妹已经回南大当青椒了……

有成果的就继续熬年头当教授,实在没成果,科研搞不下去了就转去搞行政,知乎上到处都是文章一大把却教职找破头的,你气不气?


你能想象一下在我硕士的时候,小学同学聚会,结果发现基本上全员南大的感受吗?


再说说最大的福利:分房。

90年代的时候,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师大等等学校的教师就分了龙江小区,那时候大部分南京人都挤在20平米老破小的时候,他们就住上了高层电梯的公寓楼。现在二手房市场价4w5左右。

09年的时候,南大整体搬迁仙林校区,校区对面建了南大和园的福利房,总共3100套,基本人手一套(给个对比:2019年的时候南大教职工也不过才4585人,教师才2000出头)。当时周边市场价1w,南大内部价5k。现在由于南大学区加持,周边市场价3w,和园市场价接近5w。


这两点才是高校教师的核心竞争力。

当然,现在可能分房已经没有了,但是就我们医疗圈的情况来看,很多医院对人才开出的价码都是“提供住房,工作满N年房子归你”或者“提供50w买房补贴”之类,大学应该类似。


其他什么工资、社会地位、横向项目、时间自由、寒暑假之类的,其他答案都说过了,不再赘述。

反正我作为穷人家的孩子,从小就非常羡慕这帮南大子弟……


user avatar   ying-shu-9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只看工资确实不高,但!是!工资以外的收入或福利挺多的。不了解行政岗,就说说任课老师吧。

1、稳定。从这次疫情才明显感觉到,有个体制内的工作还是挺好的,旱涝保收就是这个意思。

2、发论文奖励。这个是没有上限的,每个学校的奖励体制也不一样。不说大牛,工作积极的青椒一年奖励20万不成问题。只要不是纯教课或者死活发不了文章的,一年论文奖励可以有3-5万。

3、学区福利。很多学校都有附属小学、附属中学,教学质量在当地应该都是不错的。教师子女可以无条件或优先进入这些附属学校。想想现在的学区房价格,这个福利值不少钱。

4、捞头衔=捞钱。有些教授的介绍页面中有例如“杰出青年基金”“长江学者”等等这样的头衔,这些头衔都是真金白银啊。一个长江学者,教育部一年给12万,给个人,科研经费另算,学校奖励另算。

一个杰青资助400万,一项国自然资助7、80万,不过现在严打套经费,这些钱能有多少到教师自己的腰包不好说。即使不直接把钱套出来装自己腰包,用经费卡买些笔墨纸砚、牙膏牙刷、桌椅板凳、空调冰箱、电脑电视、甚至买汽车也是能圆得过去。

5、搞副业赚大钱。大牛教授们的工资,跟他们搞副业挣得钱相比,根本不值得一提。说个我比较熟悉的教授,我读博时他就开始搞科研成果转化。刚开始是和大厂合作,做个顾问、用研究生当苦力给大厂做一些产品;后来自己开公司,现在好几个省份都开了厂。

为什么大牛不辞职专门搞公司呢?学校的资源杠杠的:“XX大学教授”头衔唬人,跟政府谈项目要政策很easy。硕博士甚至博后免费用,良心发现的一月给个四五百,他们就感恩戴德了;无良老板不但不给钱,还让学生领了补助上交,学生也得乖乖听话。

大牛毕竟是少数,普通讲师、副教授搞些跟自己专业相关的副业,例如教育培训、行业兼职,工资翻倍还是很轻松的。

综上所述,虽然高校老师账面工资不高,但是各种明的暗的资源福利加起来也不少。博士就职仍然首选高校,他们都不傻。


user avatar   synergyacademics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现象无法解释原因,你只能去解读。

解读有深有浅。

最浅层的解读:高校工作看起来稳定,在一般民众心目中也比较受到尊重,还有假期。

深层一点的解读:选择比努力重要,顺势比选择重要。在国家科技大发展的时代,进入到高校,就选择了一个符合大势的平台,平台越好,你的努力的乘数越大,也就是说同样的努力的情况下,你在更好的平台上所能做出的贡献就越大。所以,去高校,去更好的高校,是大部分博士所希望的。

再深一点。。。。你看看米国吧,米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向垄断发展,逐渐形成了“官产学媒”四大垄断集团,各自建立起独特的城墙。墙内的人享受着各种优越待遇,但是城墙一旦建起来,墙外的人再想进入就难上加难。所以,在米国,如果你想在高校任职,那么最好你爹在他年轻的时候就给你铺好了路。

当然东国不会这样的,东国与米国是有本质区别的,东国比米国有优越性。嗯,你要相信这一点。

以上观点仅表示作者根据个人的经验发现社会上可能有这样的观点,而不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仅供参考。作者对提问者所提的问题,不抱有任何观点和态度。回答所涉及到的国家和个人,均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说说自己的情况。我觉得高校比较自由,然后收入尚可,至少在工作前几年待遇上会好,我指的是以校内帽子或者更高层次帽子引进的。对于普通编内岗位的话,待遇确实要差很多。去年也参加过几个985高校的论坛,也跟着申请了下部分学校的校内帽子,其中有两个是只以编内副教授引进。也是考虑到待遇问题,非帽子选手从启动经费、安家费再到工资等方面都差一大截,觉得太鸡肋了,因此放弃了。

另外,我之前也在部属高校工作过一段时间,所以也很了解高校普通教师的工资收入是多少。当然,肯定也有人会讲,老师又不靠工资。我同意,确实如此啊,但拿的多的都是大佬们啊。也有老师有头脑借着学校还有专业的名头出去拉项目,一年赚个几百万,但也毕竟少数,且还得考虑是不是适合自己。

我们讲大多数情况,对于青椒来说收入也就主要是工资,以及年底的那两毛奖金了。当然这些收入也因学校而异。不同学校同层次的老师,乃至同一学校不同学院的老师收入(这个情况主要体现在年底奖金,可能还有绩效上,学院会给额外补贴)都会有差别。普遍来说,对于青椒在刚开始还是很苦的。

最后谈一下,为啥大家还挤破头皮进高校。都读到博士了,不进高校还咋滴,进企业吗?我个人觉得,咱们本土大部分企业是没有真正的自己研发的,博士过去也就是当技术工种用吧。研发需要投入那么多钱,有几个公司和华为一样肯掏钱买单?现在不都是拿专利仿仿改改么,看能做出点啥,然后去卖钱。这种工作不也主要就是在优化条件技术路线啥的,应该很少需要创造性思维吧?并不是说此类工作不好,只是从我个人的角度,我更喜欢做一些有意思的事情,比较自由的做点事情,而不是每天在重复不停地重复。有一张大家可能都看过的图,上面讲的是博士到底意味着什么。我用自己的话来解释,就是在现有世界的科学认知范畴的某一专门领域方向内向我们认知以外,做出了那么一丢丢的突破。因此,我个人觉得博士最难能可贵的应该是这种创造力。(这里插一句,以上只是讲的某种状态。现实里很多情况和讲的会有出入,另外每个人的理解也不一样)

再扯回来。博士的就业也不就只是高校和企业,也有很多科研机构之类的,太多太多了。但我个人觉得,还是高校相对来说悠闲一些。最后,我最近还发现还多非常优秀的博士博后,甚至顶级名校的大牛组出来的博士博后,有去做职业编辑的了。其实,想一想,这未尝不是一个好出路。P.S., 对于某几个大厂牌的编辑来说,要求还真是高。都是发过顶刊,且多篇的人啊。不得不感慨一句,内卷也越来越严重了


user avatar   da-li-duo-chi-di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可能不了解,让我来讲讲:

实际上,不管是985,211,或者普通高校,只要不是什么野鸡大学,待遇,薪酬,时间支配,隐形福利等等各个方面都会比企业好的多。

先说工作量,总体上半年歇半年,加寒暑假:教授们的一年工作量为200课时,讲师会少一些。看似很多,但是一般几个班,上百人一起上课,阶梯大教室。课时乘以班数,例如四个班,一上午四个课时,这样下来算是16个课时。再乘一个系数,大概算10个左右。

一个学期17周(四个月),每周两次课,每次三个小时,完成全年工作量。也就是说,一年365 天,工作34 个半天,或者17个全天,其他时间自由支配,不坐班,年薪20万左右。香不香,如果是你,愿意来大学当老师么?

实际上你好好回忆一下,每年见到专业课老师的次数,实际上就是他们的上班次数,看看课程表一目了然。

以上是没有追求的老师,如果有追求,带带研究生,申请科研项目,薪酬相对企业,只高不低,而且绝对的轻松自在。

福利待遇:不需要买学区房,大学的附中,幼儿园,直系子女直接入学,这个企业没得比。

一些大公司到高校挖人,做研发。直接开出百万年薪,我如果说没人去,你信吗?

今年疫情,高校没开学,工资福利一分不少,可能还要比往年多些,猜测的原因是水电管理省下来不少钱吧。

已上说得一般有资历的教授,对于我们刚入职的来说,评职称,写论文,晚上10点前没回过宿舍。走的时候,院士老板还在工作!

还有一点点福利让我赶上了,福利房,1400元一平米,虽然没产权,但是周围的房价好几万了,瞬间有车有房了。


user avatar   bmw-m 网友的相关建议: 
      

并没有很高是从哪并没有很高的?大部分高校教师,尤其是二三线城市的高校,进去之后在本地实现住房,汽车自由并不困难。实现部分食品自由也并不困难,中国是一个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家,工资要跟当地比的,要跟具体行业比的。一概而论平均工资,那其实是经济情报工作的不足和缺失了


user avatar   shuo-shu-44-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方面,你没见过经济学院、管理学院门口一排豪车,还以为到了二奶村。另一方面,穷的系也有人愿意去,因为那个大学在一个很多人“非常想建设的城市”------ 给户口啊!




     

相关话题

  在中国年薪 30 万人民币和在美国年薪 10 万美金,生活水平上有没有什么区别? 
  字节跳动旗下大力教育大批量裁员,赔偿 n+2,具体情况如何?被裁的员工将何去何从? 
  三十岁,研究生毕业的你,现在收入多少? 
  勉强毕业的博士能找到高校教职吗? 
  程序员挣够了钱,到中年失业真的很可怕吗? 
  我国还存在雇员时薪 1 美元、每天工作 12.5 小时以上的企业吗?如果有,意味着什么? 
  怎么评价 36Kr 的 HR 事件? 
  博士在读生如何经济独立? 
  知乎上对帝都航天院所待遇普遍评价不高,如何看待某云岗总体所入职一年后仅年终奖就10多万? 
  如何看待人民日报谈「人才难留」:有人月薪 6 万到手才 3 万多?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清华学生举办的「首届华清大学特普通奖评选」,旨在寻找「十个园子里普通的个体」?背后有哪些意义?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北航一学生图书馆猝死?(吓得我都不敢熬夜了)?





© 2024-12-2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