厅级干部在职的估计3万多,省部级才2000多。
加上退休的,厅级干部可能在世的也就12-15万人。比如假设厅级51-60岁这10年,退休平均再活30年,大概3倍。
中国14亿人,所以只有万分之一的厅级干部。
当然,很多人经商不当官,也能有所成就。
广州现在一年出生20万人左右,万分之一也就20人,所以一年里头同一届大概20个厅级。
假设厅级们中学都是省重点,广州4所省重点,平均一所大概5个厅级。
因此,如果是这些省重点高中的毕业生,年级同学群最终或许有5个厅级,这是可以预期的。
当然,这5个未必是当年成绩最好的,也未必是家里最有钱的。
比如本科读北清,然后读到博士,再选调,起点比较高。留北京工作,厅级比较多,这样到了阶级退休拿个厅级应该不成问题。
同学群里也有出国的,做生意的,嫁个大款的,不会混厅级。一个年级500人,可以1%的厅级。
做生意牛逼的1%;
嫁大款、傍富婆牛逼的1%;
做学术研究牛逼的1%;
炒股炒期货牛逼的1%;
其实出路还是挺多的,没必要太官本位。
估计是钓鱼,但也不一定,这世界上不切实际的人还是挺多的。
之前和一个亲戚家女孩聊天,聊到职业规划,我说我今年29岁刚提的副科,规划40正科,50副处。这是我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结合每一步得出的结论,而且只是最好的结果,大概率一辈子也就这样了什么都提不成。
她一副很吃惊的样子,说50才副处也太慢了太老了吧。听说那谁谁35岁都副处了,那谁谁30就正科了。你这50了才副处还有什么意思。
当时她这么一说我就很无语。
顺便说一下,她是个临时工。
能问出这种问题的,如果不是钓鱼的话,题主大概率不是体制内,估计是还没毕业的学生或刚毕业的非体制内,还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不知道天高地厚,欠缺社会的毒打,真正经受过毒打的体制内只会问“一辈子提不成副科/调不回城里是什么体验”
谢邀。
我可能是知乎唯一一个本人答题的厅级干部了吧。
我是01年大学毕业,毕业以后就来到现单位,到现在已经整整20年了。去年年底老厅长退休,我作为排名第一的副厅长接过指挥棒变成代厅长,今年班子换届去代转正。
要说作为厅长的体验呢,我简单谈三点吧。
第一,作为一个规模不大的单位,不像那些市长书记是一方父母官,手底下满打满算也就百来号人。平时也是以本单位业务为主。能做到今天的位置主要也是靠自身的努力和命运的安排,缺一不可。
第二,跟对领导很重要,我从毕业就在老厅长手下干活。他那会儿还是科长,我眼看着他一步步往上走,自己的位置也跟着水涨船高,中间遇到很多次坎坷也没有改换过山头一直到现在,最后接班当然也是顺理成章。
第三,作为新上任的厅长,我对以后的打算还是比较清晰的。在当前疫情特殊时期,实体经济萎靡不振,居民消费欲望较低,游戏厅的业绩也一落千丈。现在正是最困难的时期,我将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努力带领手下的兄弟姐妹们度过难关,把我们游戏厅做大做强!
最后,我想对那些努力了一辈子却没能当上厅长的同志说,当不上也没关系,齁累的,还不如不当。
有人已经算过,是万分之一的比例。
那么厅级干部(包括退休的)的数量大概比有1亿人民币净资产的人还少。
你如果没有那么多钱,为啥要体验没有当上厅级干部?
厅级干部,是一个体制内学历经历正常的人,在退休以前应该达到的公允职位。
努力了也当不上,说明能力有大缺陷,或运气实在不好。
因为厅官当不上,实在是完全没有退路了,只剩退休了,沮丧是可想而知的。若非运气问题,能力也不允许转行、发挥余热甚至写有意义的回忆录。
认命,是个大概率要做到的事情,否则纠结下去毫无意义,把身体搞好,替孩子们带带孙辈,搞搞家务,经济条件允许多出去走走看看,不然,在家养养猫种种花也不错。
绝大多数人就是这样的生活,不要沮丧,不过如此而已。当上厅官的人,也不过说话大声一些,底气足一些,其他也没啥本质区别。
组织上让我奶奶去一所多年以后考研发答案都没钱删热搜……啊不,根本没上热搜的大学当党委书记。
我奶奶表示她没有文化,平常不读书,小时候在家念了两年私塾还是她爹教的;参加工作之后念了两年脱产培训班学的“群众工作”专业不是“知识分子工作”专业,管不了知识分子。
领导表示组织上已经决定了。“你上任之后代表组织开展工作,几百位教授都会同意。”
我奶奶想了想还是没有服从。
跟这个工作失之交臂。
那你这辈子应该是废了。
如果三十岁还当不上厅级,那你四十岁肯定当不上部级啊,然后也耽误你五十岁当国级,以及六十岁当...
所以还是辞官经商吧,这个简单。
按照你这股冲劲儿和聪明劲儿,三十岁成为千万富翁,四十岁成为亿万富翁,五十岁成为中国首富,六十岁成为世界首富应该不算太难。
人生成功与否在于关键的几个选择,选择往往比努力更重要,加油,你一定有光明的未来!
我爷爷15岁独自离乡,辗转乡、县、市、省会任职,34岁任省委组织部重要处室副处(很快因处长长期病休主持工作),最后也没上副厅,离休时获得了副厅级待遇。
匿名答一下,我爹前期轨迹真是厅官的轨迹
我大体回忆一下
20岁大专毕业
27岁副科级主持工作
30岁正科级
36岁副处级
41岁正处级
今年56了,在现在的位置上待了15年了,副厅就是不可逾越的屏障。
我爹农村孩子,年轻时靠拼命工作得到领导赏识,前期基本一直都是我们家那同级别最年轻的干部,其实我跟他复盘过,再来一遍,他未必能走到现在这个位置,一个农村孩子混到正处,已经算是祖上积德了。
其实开天眼的话,也不是没有机会上副厅。
当年他副处的时候,有实权也有资源,但毕竟农村孩子出身对一些事情的认知比较单纯,还是靠着拼命工作打天下这老一套。
后来被一位副厅级领导赏识调过去给他当副手,级别虽然变成正处,但没了实权也没了资源。。。
十几年后复盘来看,这一步走的太瞎了。
这个领导后来也没起来,要是他后来变正厅甚至副省,那我爹也能跟着沾光,可惜没有如果,六七年之后这位领导在副厅的位置上退休了,我爹那时已经快50岁了,不再具备年龄优势,本来就没有背景,手上也没有资源和实权去进行利益交换,职业生涯其实已经到头了。归根结底,跟错人了。
前期一帆风顺表面看似靠的是拼命工作,但本质原因还是受领导赏识。顺道解释一下为啥前期老爷子这么快就正科级,因为是团委书记。
现在56岁的人了,还有4年就能退了。
————————
没想到这个随手一写居然吸引来很多朋友的关注,那我还是再多说说我爹吧
65年人,今年56了,往上起已经是不可能了,如果让我形容一下他现在的状态,就是三个字,不甘心。
他的整个职业生涯其实只有01-06可以称为当官的,还真是年少得志,其余时间本质上就是个超级科员,如今这一把年纪了居然还得写材料也是没谁了。
15年的时候准备一次会议加班到凌晨三点,回家的时候踩空了台阶摔破了头外加伤了几根肋骨。好在单位还有人加班给他打电话,那个同事赶紧打120送医院捡回条命来。
18年的时候吧本来有机会晋副厅,结果最后单位连提名都没给他。这事儿他都不知道,还是上级单位的一个朋友告诉他的。你说没怨气,这不可能。
过去他老觉着干好工作是王道,其实我觉着,当年他是因为工作能力强被领导赏识从而被提拔,但本质是讨领导喜欢,不是工作能力强啊。为啥我说我爹是农村孩子,就是一根筋,认死理。
其实吧,我爹心态挺一般的,我现在经常开导他,你一个农村孩子走到正处已经很优秀了,你看你身边人,比你职位高的,哪个孩子有我厉害(这是事实,我觉着我挺水的,好在领导的孩子们更水),人不能什么好都让你占了。再者,你现在就是在懊悔当年没去跑官,万一当年瞎捣鼓这会儿进去了,那不还不更远不如现在嘛?你现在就挺好的了。
不过我非常无奈我爹的是,他就是转不过这个弯来。愁死了。
我反正从老头身上学到很多并转化为自己的力量,有了好的心态。
真的,我真觉着,人生就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
最后一更了
说说60后我爹这一代人吧,他们这一代对国家是有真感情的,只要努力考上大学,就能跃出农门,上大学期间不光不用花钱,国家还给发钱,衣食无忧。
我爹说过,他们那个年代的许多大学生读书期间各种雄心壮志(相反我大学期间就践行了躺平学了,囧)步入社会之后就是努力工作,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
所以努力工作对于我爹来说就是逆天改命的关键,也是唯一的救命稻草。
但是,我觉着,在当官的初级阶段,这个极为有效,随着级别的提高,这一套的边际效用就开始递减必须配合其他打法一起才ok,可惜老头子不会变阵,等觉悟了,主力球员也没劲了,比赛结果很难改变了,就等着终场哨了。
综合评价,老头子的职业生涯非常成功了,特别是对我,给了我起码非常好的成长环境,也给了我在社会上开展很多工作的底气,特别是见证了他这一路走来的经历,让我汲取了许多宝贵的经验,非常有用。
感谢老头吧。
我建议大家都去看看北大博士冯军旗写的毕业论文《中县干部》,七百多万公务员,绝大多数人止步于副科,更别说厅级。一个近千万人口的市,厅级干部也就几十个。只有一毕业就考上中央部委、省级机关的,才可以追求一下厅级干部。
现实中,想上处级都太难了。
知乎上还有个问答,叫“普通家庭出身,考公务员混到县长的难度有多大?”,大家也可以围观下
中县干部 可以在知网查询,也可以找我要个电子版。让你看到赤果果的现实……
评论区中放了联系方式。
大家考上公务员并不是就“当官”了,他人的奉承一定要头脑冷静,你只是“吏”而已!
点个赞再走嘛~
发现大家对北大冯军旗博士的《中县干部》很感兴趣!
这是冯博士在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挂职两年,采访数百人,厘清了该县数十年官场生态、关系和晋升的写实论文,极具研究价值!
任何官场小说都比不上它。
本文首发于我的知乎专栏及同名公号“选调生参阅”之前更新了浙江、河南、广东、江苏、广西、山东、湖南、湖北、四川、江西、辽宁、陕西、重庆、山西、贵州、福建、云南、天津、吉林、安徽、甘肃、上海,共31个省份的公务员工资。可在公众号回复“工资”查看,欢迎围观。也可同理自取中县干部电子版。
放几页中县干部的,大家看看:
比如《中县干部》中,关于县城的政治家族,冯博士总结道:中县有21个大家族(家族中有5个以上副科级干部的家族),140个小家族(家族中2-4个副科)。
关于关系运作方面的描述:光从下面推不行,还要上面有人拉你。
关系网的连接,靠的是:喝酒、打牌、送礼。如果你三样都不会,……?
还有,体制内的送礼,中县干部都送的什么?
还有很多极具现实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