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新疆、内蒙、西藏、东北是清朝的嫁妆,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 第1页

  

user avatar   you-shan-jun-5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总是见到知乎上有人在说什么新疆内蒙西藏是TG打下来的扯淡说法。

TG继承边疆的合法性基础完全是来自“自古以来”,从来没有什么是自己“打下来”的扯淡说法,外交部发言人看到你们这帮睿智说法,肯定会气的要死。

TG真枪实弹打下来的?打谁了?嗯?是打了俄罗斯、英国嘛?

跟哪个“国家”打了仗,开疆拓土了?哪片归了其他国家的地方,你去“打下来”了?

黑龙江乌苏里江外那片倒是真的归了外”国“了,打了么?

哦,你跟新疆西藏地方几个小军阀、地方势力,开了两枪,就成了“真枪实弹”打下来的了?嗯?

嘴皮子开疆,这样也就比地图开疆强那么一点点吧。


user avatar   gong-ke-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没有道理,十分荒谬。

因为清朝在中国传统视角下并不特殊,是一个由明朝子民通过造反建立,得到了士绅阶级认可的中国正统封建王朝。本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不是“嫁”进来的。清朝所开拓的领土,性质上是一个中华封建王朝为了自身利益进行扩张而开拓的领土。由于清朝晚期进入了主权国家体系,所以其领土被新政权所继承在国际法上是天经地义的事,不是什么“嫁妆”。

所以,从中国法理上来讲,清朝是得到了士绅阶级认可,应天受命的正统王朝。从国际法理上来讲,清朝是得到世界普遍认可的中国政权。无论中国视角还是国际视角,清朝都并不特殊。因此“嫁妆”之论,实属荒谬。


user avatar   wang-ni-ma-59-5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国现代版图能够包括东北,与其感谢为了一族私利长期封锁东北,导致东北发展缓慢被沙俄日本如入无人之境的满清,倒不如感谢朱元璋的远见卓识。若非明朝对东北的经略,空虚的东北极有可能被朝鲜逐步蚕食,成为韩国人真正的“自古以来”。而且显而易见的是,如果明朝不经略辽东地区,女真根本就不具备崛起的土壤,将东北地区称之为满清的嫁妆恐怕并不恰当,倒不如说是汉人王朝给满清的彩礼(可惜是个败家娘们恶媳妇儿)。


从康熙初年起,清朝政府对包括黑龙江在内的东北地区,逐渐实行封禁政策。清朝的这一反动政策,必然引起人民的抵制和反抗。以农民为主的汉族人民,用偷越等手段,越长城,渡渤海,了南向北,涌进黑龙江。与清朝统治者的愿望相反,封禁的结果由是愈禁“民人”愈多,辟地愈广。黑龙江地区的土地是在封禁反封禁的激烈斗争中得到局部开垦的。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和手工业和商业也随之发达起来。作为上层建筑的文化艺术也取得相应的发展。但是,清朝历行的封禁政策,违背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本来,黑龙江社会同内地相比,已经处于落后状态;这种倒行逆施的政策,对黑龙江社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这是鸦片战争前黑龙江社会停滞不前、迟缓落后的重要原因。

一一《浅谈清代对东北的封禁政策》



  清朝封锁东北严重到什么程度呢?哪怕是被沙俄偷了外东北后的四十年,被日本屠杀过旅顺后的十年的1903年日俄战争期间,黑龙江将军还在报告“省城人民无多”“将军衙门……不准民户承领(荒地),而旗人又不交荒价,迄今年余并未放出一垧”,还在苦口婆心地劝说朝廷“有人乃能有土”“欲求成效,必须旗民兼招,无分畛域,始克有济”……令人无力吐槽,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句话还真不是所谓“皇汉”的偏见。如果换成是不搞民族隔离的汉人王朝征服女真各部,不敢说外东北不会丢,至少可以保证甲午战争不会输得那么惨。


图们江出海口本是中国领土,15世纪之前,图们江两岸由中国的少数民族女真族所领。明王朝成立后通过招抚女真族,在图们江两岸设置了地方行政机构,图们江南岸亦一度为明朝领地。李氏朝鲜通过剿杀、驱赶女真部落,不断向北扩张领土,于15世纪中叶沿图们江南岸设置了会宁、富宁、钟城、稳城、庆源、庆兴六个镇,标志着图们江开始成为中朝两国的界河。图们江作为中国进入日本海的唯一通道。也于1858年到1860年,在沙皇俄国武力威胁下,通过《瑷珲条约》、《北京条约》,使图们江口沿海地区划归俄国,中国失去了出海权。


  说满清丢的全是祖地也是不恰当的,价值难以用金钱衡量的图们江出海口就是明朝故土。



  甚至更直观的一点,如果朱元璋不能及时统一中国,让元末混战再持续十年,辽东就没了。很多人以为元末高丽很弱,实际上呢?拥兵十余万,铁骑万余,相当于灭张陈之前的朱元璋的实力。且信奉武士文化、武德充沛,前后消灭二十四万红巾起义军的百战之师,大破蒙古名将纳哈出,地理条件更是适合防守。李成桂之所以抗旨弑君,不肯再入辽东而发动威化岛政变,只是畏朱元璋威名,之前万骑破五万蒙古军的仗他也打过。换个疲软的中原,他甚至可能会做和多尔衮一样的事情。不要拿万历时期被丰臣秀吉揍的求爹告娘的李朝的战斗力衡量元末明初的半岛,李朝后来之所以变成废物,大萌功不可没。“不征之国”废掉了李朝的尚武精神,大萌重视辽东的国策更是彻底斩断了朝鲜的念想,只好把“当大明的狗”视为“最大的荣耀”。朝鲜战争后期,熟悉战场的南韩老兵已经能够给志愿军带来不小的麻烦。不要轻视任何一个能够传承至今的民族。



@斗战胜狒 在评论区指出,感谢补充。


朝鲜虽然奉行事大主义,但终明一朝,朝鲜没少图谋辽东,一有机会就向鸭绿江以北推进,特别是明初,明人直言辽东处于鞑靼、女真、朝鲜的三面包围中。
当然明朝也不是傻子,虽然作为宗主国看似很照顾朝鲜,但也一直有所防范,如严禁水牛角等物资流入朝鲜,导致朝鲜缺少制造筋角复合弓的优良材料,其弓箭的射程和威力还不如倭寇的和弓。又如,明朝一直向朝鲜强行买马,使得朝鲜缺少骑兵,李成桂在高丽末期建立的强大骑兵部队不复存在。这些都削弱了朝鲜的实力。



  以下是个人对明朝时期辽东经略的总结,但凡不装聋作哑都能看出和满清相比谁对于东北更加的上心:


  洪武四年(1371年)二月,元朝辽阳行中书省平章刘益派人携辽东地图和钱、粮、马簿册,向明请降。明朝遂在辽阳置辽东卫指挥使司,委刘益为指挥同知,仍驻辽阳。



  明的接管辽东,几与再开草莱无异,因为元朝留给明朝的烂摊子,实在无法直视。



  辽东数郡,自西汉起就是华夏之地,以此辐射整个东北地区乃至朝鲜半岛。晋朝时辽东为鲜卑慕容氏所据,但汉人仍占人口大多数。后燕末期,慕容熙为高句丽高谈德所败,丢失辽东之地,自此辽东沦为异域。



  唐高宗时,灭高句丽,迁其民入内地,摧毁了高句丽霸权。然而李治缺乏执行力,无力迁移汉人实边,于是辽东又为契丹、渤海所据,至于辽金元。



  据《元史·地理志》记载:“元辽阳行省为路七、府一、属州十二、县十。”其户口状况是辽阳路有3708户、口数1.32万人;沈阳路有5183户、口数不详;广宁路有4595户、口数不详;大宁路有4.6万户、口数44.8万人;开元路有4367户、口数不详;咸平府户数和口数不详;东宁路户数和口数不详;水达达路有2.09万户、口数不详。



  按照学者估测,元末时,辽阳行省共有人口55万以上。按照《汉书》,西汉时代辽东四郡人口就有100万,则辽东人口比起西汉时代,大为衰退,这无疑是元朝治理不善所致。



  且,元代辽阳行省的55万人口中,过半并非汉人,而是蒙古、女真、朝鲜等各族,东接高丽、北临女真、西靠草原,豪酋林立,民族矛盾激烈,局势极为复杂。



  经过元末的红巾军北伐,辽阳行省内部军阀的争杀,朝鲜人的入侵,以及明军在辽东与残元势力的拉锯,辽东更加荒残,生产力严重破坏,人口死亡逃离不计其数。是以,明朝接手的两辽之地,人口可能不到40万。



  然而,朱元璋接管辽地之后,却又将接近30万的辽河以西人口迁移到北平,于是辽地几乎成为空地。他这样的做法,有何用意呢?



  朱元璋以为,不破不立。原来辽人内部关系复杂、民族各异,不利于辽地建设,只有先迁出人口,才能重建辽地秩序,有效地抵御残元势力和经略东北地区。



  明王朝初期在辽地的经略,是高度军事化的。据《全辽志》记载,辽东都司所辖25卫,总计千户所127个。张士尊说,如果按明初每所标准人数1120人计算,总人数应该是14万多人。另外,辽东都司所属还有35个驿站、33个递运所、9个安插百户所,人数共计8600多人。此外,张士尊解释说,当时在辽东还有苑马寺,其牧场从辽阳到复州南北数百里,据此推测苑马寺管理的人员至少有1个千户所。因此,当时辽东军人总计应该有15万人以上。而这个统计数,与史料记载的永乐时期辽东正军人数最多达19万人相接近。



  这15万军人中大约包括四个部分的人口,一是由土著转成的军人,二是征服辽东的明军战士,三是谪戍的充军罪犯,四是故元将士。辽东地区各个卫所里的军士及家属成为了明初辽东地区人口的主要来源,而这些军士及家属多来自于山东地区和河南地区。



  明王朝对辽地的军事化经营,使得辽人既耕且战,能够自给自足,又有自保对抗蒙古人入侵的能力。朱元璋重视生产,大力劝农,辽地农业快速发展。



  到明中期开始,军屯渐渐向民田转化,体现出辽地的自然经济渐渐走上正轨,不断吸引内地失地的流民前来投奔的盛况。而明王朝在辽东所设的贸易市场,与女真、蒙古、朝鲜互通有无,吸引各地商人,更是促进了辽东商品经济的发展。



  据万历十一年七月至十二年三月的一份“马市抽分档册”记载,在这八个月中,海西女真在开原马市共交易二十六次,售出人参五百八十一斤,蘑菇三百三十七点五斤,蜜一千四百六十斤,松棒八十八斗,马一百七十九匹,珠二十三颗,木锨七百八十三把。买进绢缎八十七匹,袄六百五十六件,水靴二百一十五双,铁锅二百五十二口,牛五百四十六头、铁桦四千八百四十八件。不难看出马市交易规模之大。



  葛剑雄《中国人口史》认为到明朝后期,辽东人口已经达到300万以上。而路遇的《中国人口通史》当中,辽东人口峰值竟然高达六百万左右!



  考虑到明对于蒙古、女真实行招抚政策,除北部蒙古部落的南迁外,东北女真部落也先后向辽东地区靠近。到了明中后期,辽东都司所管辖的少数民族人口已占总人口1/3左右,居于边墙两侧。则葛、路的数据差异,或出于此。但是明仅仅在辽地的人口,就多达至少300万,不但远超元朝,也是汉朝峰值的数倍,这是毫无疑问的。



  元代辽东社会经济以猎为主,辽东屯田不足三千顷。这不但不及汉、晋,比起辽金时期也有极大的衰退。这无疑与蒙古人刻意压制辽东的发展,害怕女真人复起或者汉人割据辽东有关。考虑到这点,就更能体会到明王朝筚路蓝缕,开发辽东的不易。



  有人或许会苛责明王朝无法令汉人占据辽地以北的吉林、黑龙江,只能分女真为卫所以治之。



  然而明代辽东的农业和中原比起来还很落后,“且种惟一黍,岁止一熟。而雨肠不若,处处皆荒”。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而关内农业开发又尚未饱和,明王朝能不断迁民实边,200多年间发展人口到至少300万以上,足见经营之尽心尽力。



  至于两辽以北,土地更加寒冷,耕种更加不易。采取设卫所安抚女真来控制,不失为良策。实际上,到了清朝,直到清中后期人口饱和之前,吉林、黑龙江仍为柳条边所封,荒芜无人,是流放犯人之地。后来俄罗斯日益侵夺,加上内地人口压力,清政府不得已才开放山海关,令汉人闯关东开发东北。



  明末辽地遭受建州侵袭,人口损失严重,南逃回关内者近百万,被屠杀者过百万,余者大多被满洲人掠为家奴或者强迫入旗。明清易代,辽地受创不可谓不重。



  清朝统治稳定后,虽然也逐渐有汉人迁入柳条边边墙以南的辽东之地,重新开垦耕地、营建村落城市,辽东的海运、文教也在缓慢发展。但总地来说,虽然盛京(沈阳)是清王朝的留都,清政府仍并不像明朝政府那样重视辽东,整个清前中期,辽地发展缓慢。



  至于汉人闯关东,辽地才开始快速发展,荒芜数千年的吉林、黑龙江也开始急速开发。这乃是趁着关内人口饱和,以及近代带来大量新技术的大潮,实非满清王朝经营之功。



  综上所述,明王朝的辽东乃至整个东北地区的经营,实是可圈可点,远胜于元,亦胜于清。少数东北人数典忘祖,以大清为东北名分之来源,顶礼膜拜,实不可取。


user avatar   shen-qi-wu-h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得益于清朝的“天下共主”制度,清朝皇帝不仅是汉人的皇帝也是满人的皇帝,也是西藏大喇嘛的保护人,新疆各大民族的族长,得益于各种多元化的身份认同,从法理上这四大区域牢牢为满清所掌控,皇帝本人的向心力足以压制地方的分裂势力,当中国踏入近代尽收了国际法界定的游戏秩序后,中国仍能享有对这些地区的主权,这也是后欧洲时代的政治默认遗留,也是贫弱的近代中国得以从大义上勉强保住边境国土。

这就是从西方视角上所说的道理。


user avatar   ji-luo-fu-3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请自来。

如果这种说法属实的话,那么必然是建立在一个前提上的——那就是新疆,蒙古,西藏,东北地区之前并不属于中国。

很明显,这种逻辑是不为官方接受的。

元朝疆域
明朝疆域

如图所示。

元朝时期,新疆地区和中亚部分地区属于蒙古察合台汗国的领地。而西藏,新疆,中国东北均在中央王朝的版图之内。

进入明朝,因为一定的原因,新疆和蒙古地区不属于中央王朝控制范围,但是明王朝还是控制了东北,西藏以及新疆部分地区。尽管这种控制并不是持续的,但是毕竟还是控制过的。


并且,请注意以上两朝疆域图的有色部分。尽管察合台汗国,蒙古新疆政权,瓦剌和鞑靼并不在中央王朝版图以内。但是还是标为有色标记的。

因为即使这些地区的主体民族并不是农耕的汉民族,但是当地生活的诸渔猎游牧民族依然是今天中华民族的一部分。

打个比方,渭河和汾河源自不同的地方,但是最终都汇入了黄河,渭河流域和黄河流域构成了黄河流域。

清王朝确实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清王朝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朝诸多政权的努力,已经让周边非农耕民族和中原农耕民族本身就具有比较坚固的纽带关系。倘若两者老死不相往来,那么清王朝结束以后恐怕就会分崩离析了。典型的例子,奥斯曼帝国,南斯拉夫,原苏联等等。




  

相关话题

  崇祯年间清军屡次内犯,为何最后都要退去? 
  九一八事变中,东北军硬拼的话会怎样? 
  怎么评价高进的《下雪哈尔滨》? 
  明朝都有红衣大炮,为什么到清末火器还是那么落后? 
  如果太平天国推翻清朝会怎样?太平天国到底是好是坏? 
  中国古代哪些皇帝到过西藏青海新疆? 
  为什么郑成功对待俘虏,百姓如此残暴,只是因为他出生海盗世家的原因吗? 
  若印度1947年派兵进入西藏,后面中国能夺回来么? 
  中国历史上至明朝时期,人口最多不过一亿余,满清时期人口达到四亿的原因是? 
  生活在乾隆年间的清朝是什么体验?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汉族颜值打伞论?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eu4的贸易系统?





© 2024-11-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