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我生产一瓶酒,然后把它埋了,十年后我没有付出额外的劳动时间,如何用劳动价值论来解释酒增值了? 第1页

     

user avatar   zhang-zhu-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理论其实不能用劳动价值理论来解释,而是应当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解释。

所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任何一个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你的酒在十年后的价值,并不是由你本人决定的,而是由当下储藏、运输酒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实际上,现在的10年陈酿之所以卖得比普通酒要高,除了口感方面的原因之外,关键是因为储存酒需要特定的条件。最起码,我得有一个库房,这10年里什么都不干,就把这酒在里面放着对吧?那这库房10年的租金,是不是得算进酒的成本里?而且白酒属于易燃易爆物品,必须得时刻维持消防投入。如果储存酒还需要特殊的条件(比如恒温恒湿),那这成本还得上去。此外,这种大规模的储藏行为,还得考虑到酒的损坏、被盗等等成本。

而如果我卖的不是陈酿,只是普通的酒,那么我就要尽可能地提升库房周转率。最好是酒今天入库,三天内就全部卖出去,然后再进下一批。这样,每一批酒只需要加上三天的仓储成本就可以了。

3天VS10年,肯定是前者便宜。

对于你自己来说,如果你想靠陈酿发财,也需要支付同样的成本。假设说你在北京,你在家里放了几箱酒,占地面积1平米。那这几箱酒实际上也包含着每月100元以上的租金成本,10年就是12000元。

不过,你提的问题是“我生产一瓶酒,然后把它埋了”,十年后再挖出来。看似你没有付出劳动,但你的这种行为却面临着很多不确定的风险。

比如,你的酒被别人挖走了怎么办?你的酒瓶碎了怎么办?你的酒密封性不好,酒里渗进了泥水怎么办?10年后这个酒厂倒闭了,大家不认这个牌子了怎么办?

以上这些情况但凡出现任何一个,你的酒就没得卖了。

准确的说,在这个过程中,你的收益其实来自于储存酒的风险。

所以,想赚这个钱的人,一定会以规模化的方式来储存酒,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减少储存中的损失。而决定这个酒在10年后的价格的,是他们的劳动。

换句话说,如果同一个品牌的酒,10年后厂家卖5000一瓶,你最多也就卖5000一瓶;厂家卖300一瓶,你也就卖300一瓶。厂家的售价,决定了你能卖出的价格。

与之类似的,还有很多事例。比如你去新疆旅游,走了狗屎运捡了一块狗头金,你也没付出任何劳动,但为什么别人愿意几十万、几百万来收购你的这款金子?

因为你是靠运气捡来的,但市场上的黄金基本上都是金矿生产出来的。市场的金价,或者说金子加工的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了你这块狗头金的价值。

而你之所以能捡到狗头金,是因为你运气好。如果所有人都想靠捡狗头金挣钱,那最后捡狗头金的成本一定会继续上升,最后与金价持平,让这个生意彻底无利润可图。

反之,如果一个东西的生产、储存和制造,不需要任何成本,那么这个东西的年份对其最终的价格就没有任何影响。比如你到山里去挖石头出来卖,一块年龄10亿岁的石头会比一块年龄1亿岁的石头,卖出更高的价格吗?


user avatar   chen-feng-bao-lie-jiu-30-67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生产一瓶酒,你把它埋了,十年後你把它挖出来,要么变质了,要么没人敢买。我给你一桶埋了二十年的自酿白酒,你敢喝吗?你愿意花五十万元买下吗?

酒厂A付出了大量成本营销自己的品牌形象,建立专业酒庄贮藏高档红酒。十年後,红酒升值了。


user avatar   tian-ma-61 网友的相关建议: 
      

经典的陈年葡萄酒悖论。下面适用于太长不愿意看的人:

按马克思的理论,在合理的抽象假定下,①新旧葡萄酒包含的劳动价值相等;②新旧葡萄酒的生产价格不等;因此③新旧葡萄酒的市场价格的运动中心并不一致。简单地说,就是从新葡萄酒到陈年葡萄酒这一段过程所耗费的劳动、折旧、耗材属于非生产费用,不计入劳动价值,但计入生产价格,它们对应的非生产资本以此参与一般利润率的形成并牟利。


8/21/2020增补,重要,请看过后再评论:马克思和亚当斯密采用劳动价值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他们的时代劳动价值是具有实践意义的,这和今日的情况存在本质差异。

亚当斯密的时代,欧洲城市的行会手工业以及农村的家庭工业正在向包买商制度和资本主义工业过渡,绝大部分工人阶级都是在行会制度下破产的师傅、帮工或者农村家庭工业的独立手工艺者。由于中世纪的分工和今日资本主义社会的分工存在巨大差异,手工业者能明确知道某个产品的生产时间,因此许多直接交换是按照劳动产品的实际生产时间进行的。但在资本主义社会下,由于机器的运用,也由于工厂内更加细致的分工,直接生产者也就是工人阶级已经无法正确把握产品生产所必须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因此劳动价值只作为经济规律起作用,而不具有过大的实践意义。

马克思预期到了这一点。因此马克思本人并不特别重视什么劳动创造价值这个问题。他和亚当斯密一样认为什么劳动对资本而言是生产性的问题,比什么劳动一般而言是生产性的问题更重要。换言之,为资本创造利润的雇佣劳动的概念比创造价值的劳动概念更加重要。

所以对马克思本人而言,陈年葡萄酒问题是一个无足轻重的问题。它不具有任何社会实践价值,也对我们理解资本主义社会没有太大的帮助。所以我并不建议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学者过多关注这个问题。


增补:针对其他回答补充一点,不少回答都提到了生产陈年葡萄酒需要花费更多的劳动,这是事实。但是与新葡萄酒相比,陈葡萄酒多花的社会劳动中只有极少的一部分属于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因此两者的劳动价值的差别远小于实际价格的差异。但在陈葡萄酒上花费的一大部分非生产劳动会作为费用计入生产价格,此时规定市场价格的是转型后的生产价格。

另外, @SpringField 提到了储藏劳动的问题。就真实情况来说,把新葡萄酒加工为陈葡萄酒的(下文中的)部门2中,的确包含了一部分生产过程的延申,例如运输等。但容易引起误解的是储藏过程是否创造劳动价值,因为劳动对象的使用价值形态发生改变往往在这一过程。
然而,这一使用价值形态的改变不是人类劳动的直接结果,而是自然力的直接结果,人类劳动不过媒介、催化了这一过程。此时人类劳动是被非生产地消费了。因此这里自然力产生了反应热,人类劳动提供活化能。因此,储藏劳动是一种典型的非生产劳动,在多数情况下它应该被视作属于消费过程中的消费劳动。
衡量生产劳动的一个最重要依据在于,劳动是否直接与劳动对象进行了质料交换(stoffwechseln)。同时,由于进行质料交换就意味着必须遵循物质生产的法则——即下文提到的劳动生产率的法则,社会劳动投入的增加与产出的增加存在明确的比例关系。但储藏劳动,包括储藏过程中投入的固定资本的增加一倍,并不会使陈年葡萄酒的价值或者风味提高一倍,酒窖里只装一瓶酒和装满酒两种情况下,固定资本的折旧可以是相同的(投入相等),但显然带来的结果(陈年葡萄酒的产出)是完全不同的,这里不存在比例关系。这也说明储藏劳动并不遵循劳动生产率法则,因为它没有与葡萄酒进行直接的质料交换。

5月28日新增说明:我很感谢徐生同志的热心评论。但是知乎本身无法将同一人的评论折叠为单独的一楼,所以你的评论客观上造成了刷屏的问题。为了方便愿意看你评论的人阅读,我将所有你的一级评论复制并集中回复到你的一条评论中,删除了其他的一级评论,希望你能理解。

其他评论的同志们,我个人一向尊重每个人发言的权利,尊重不同意见,所以不会删除评论。但出于方便阅读等原因可能整理各位的评论,望谅解。最后,涉嫌人身攻击、种族歧视、地域歧视等行为的评论一律删除。


论证之前澄清几点,供各位鉴别自己是不是遇到了“假的马克思”

1、在马克思的理论中,不是所有劳动都是生产劳动,也同样不是所有劳动都创造价值

2、用于说明较贴近生活现实的市场价格时,劳动价值需要向生产价格进行转型,在这一过程中各种非生产费用会算入生产价格,虽然它们不计入产品的劳动价值;

3、马克思的理论中不仅存在供求理论,而且更进一步地,马克思还有自己独特的需要理论。马克思将需求分解为①有支付能力的②社会需要,指出决定社会需要的各种因素(主要包括国民产品的分配方式)是决定供求的“进一步的规定”。

接下来我们解析陈年葡萄酒悖论。该悖论实际上对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甚至对要素价值论予以了很大的打击,但让不少人失望的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不受陈年葡萄酒悖论的冲击。


首先分析前提。劳动价值论解释的是产品的价值或者社会价格,如果题主希望分析个别商品的特殊价格,或许可以参考垄断价格及地租理论。如果题主希望做一个思想实验,假定社会生产陈年葡萄酒和生产新葡萄酒所需的劳动时间完全相等,原则上新酒会被驱逐出消费市场,科技史上这种例子比比皆是。
事实上,对陈年葡萄酒的社会生产需要投入资本,用于购置一系列非生产劳动(其实包含一少部分生产劳动)、固定资本和耗材。在此我们假定存在这样一个生产陈年葡萄酒的经济部门,假定劳动价值论的前提——存在社会劳动,且劳动强度在社会平均、必要水平——成立。

这一假设等价于下面的模式:存在两个部门,第一个经济部门是生产部门,提供生产劳动,它负责生产新葡萄酒;第二个部门是流通部门(或者是横跨流通和消费的部门),提供流通劳动,负责储存葡萄酒并最终销售。我直接说马克思理论的结论。在合理的抽象假定下,①新旧葡萄酒包含的劳动价值相等;②新旧葡萄酒的生产价格不等;因此③新旧葡萄酒的市场价格的运动中心并不一致。下面对此进行逐条解说。

第一,新旧葡萄酒包含的劳动价值相等。按照我们的假定,陈年葡萄酒的生产需要经过2个经济部门,而新葡萄酒只需要经过第1个经济部门。因此,表面上看一瓶陈年葡萄酒理应包含比新葡萄酒更多的社会劳动。但是,并非所有社会劳动都创造价值,仅有生产劳动[1]才创造价值。马克思明确指出流通劳动不创造价值,因此部门2的所有社会劳动都不为葡萄酒增添新的价值。因此,新旧葡萄酒包含的劳动价值相等。

第二,陈年葡萄酒的生产价格需要加入一系列非生产费用,因此高于新葡萄酒的生产价格
既然部门2的社会劳动不创造价值,那么它应该如何补偿自己的损耗呢?答案是通过相应的社会基金,以支出非生产费用的方式,在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阶段分得剩余。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就指出在进行再生产以前,需要扣除一系列非生产费用。如果部门2的劳动投入是不可或缺的——换句话说,不是喊个人随便一埋就可以轻而易举地造出陈年葡萄酒,那么它就有权利要求参与一般利润率的分配
事实上,我们观察新葡萄酒到陈年葡萄酒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①大自然提供的无偿服务;②仓库、货架等固定设备提供的服务(Dienst);③一系列用于购买消耗品的流动费用;④直接的流通劳动(例如监视环境温度的劳动);⑤维护、修理必需的固定资本所需的间接劳动(如机器、货架、仓库的保养,警卫等劳动)。除了①以外,②到⑤都需要由相应的非生产费用基金予以支出。
这些支出本身不会增加产品的价值,例如增加一倍的监视温度的劳动,不会使葡萄酒的价值增加一倍;在原有的一个仓库的基础上再修一个新的仓库,也不会使葡萄酒的价值增加一倍。这些非生产支出与其结果之间没有明确的比例关系[2]。但是,②中固定资本的折旧、购买③中消耗品的成本,以及④和⑤的工人的工资都作为非生产费用,加入陈年葡萄酒的生产价格。

这里PS一下,为什么说陈年葡萄酒悖论对要素价值论是一个巨大打击。按照要素价值量,产品的最终价值由投入要素量决定。当葡萄酒通过部门2时,上述①到⑤的消耗基本上都与时间成比例,因此部门2的生产成本是对时间的线性函数。按照要素价值论,由于成本随着时间线性增加,其价值也应该线性增加。但实际上,陈年葡萄酒的价格呈现指数增长趋势。这正是因为包括非生产劳动在内的非生产支出,与其带来的服务[3]之间不存在线性比例关系,不符合劳动生产率原则。
不少回答提到了完全竞争市场等问题,完全竞争对劳动价值和生产价格本身并没有影响,但是对市场价格有影响。在陈年葡萄酒的问题上,最常见的不完全竞争是由地租引起的。因此,往往除了上述非生产费用以外,土地所有者也会参与到利润的分配之中。如果该地租导致陈年葡萄酒市场出现垄断(如国内茅台酒),则垄断利润将转化为地租的形式流入土地所有者手中。当然,一般而言,新葡萄酒的价格中也时常包含地租的要素。

第三点是针对题主的补充问题,即类似奥运会期间为什么你的房租(这是一种地租)收入增加了。简单地说,这不是劳动价值论分析的一般对象,它应涉及的理论的需要理论和地租理论。
举个栗子,东京开奥运会并不会让你在北京的房子有更多的客源,在这里,为房东招来更多客源的不是土地本身,而是土地资本。土地资本是指附随在土地上的一系列设施等。例如同样的土地,如果周边的配套设施、基础建设差异很大,其地租也会有相应的差异。距离奥运会举办地的远近当然也是影响地租的一个要素。这种收入是一种垄断收入,不是劳动价值论分析的一般的、正常的情况。
另一方面,东京开奥运会可能让我在新宿的房子有更多的客源,但是安倍在东京开一个“樱花之会”并不会让我的房子有更多的客源,也不会使我的地租上涨。这是因为,垄断价格一般与购买者的支付能力有关——换言之,用大家最常用的话来说,和需求(Nachfrage)有关。

看奥运会是一种社会需要(gesellschaftliche beduerfnis),看安倍开的“樱花之会”只是安倍和自民党支持者的一种个人需要。因此前者有能力推动一大片土地的地租上涨,而后者只能影响极个别土地的个别租金。

然而有了社会需要还不够。只有“具有支付能力”的需要才能转化为有效需求。
又举个栗子。例如大萧条的时候举办奥运会(虽然现实中不会有这么蠢的事情),虽然大家有看奥运会的社会需要,但是大众缺乏支付能力(就是没钱),同样无法构成有效需求,难以推动东京整体的地租上涨。反之,参加安倍开的“樱花之会”虽然只是一小部分人的个人需要,但奈何人家家财万贯,而且觉得你的房子特别适合赌一下国运,那么恭喜你,你的个别租金——个别垄断价格有可能非常高。

综上而言,现实的经济问题有时候看上去能用很简单的、表层的理论予以解释,但我们一方面需要警惕把存在相关关系看作存在结构性因果关系,另一方面在分析因果关系时,还需要分析其背后是否存在更深层的结构因素。

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与主流经济学之间存在明显的方法论差异,这导致马克思【注意,这里又是区分你是否见到了假的马克思的基准】更倾向于建构内生化的理论,因此我们可以注意到马克思的学说里,类似主流经济学那样的先验假设-建模的情况很少,取而代之的是宏大而细致的经济史的考察,以及对劳动过程的田野调查。不少马克思经济学者有轻视历史、轻视对劳动现场进行社会调查的倾向,与此相对,马克思的《资本论》第1卷25章中有16章主要由经济史和劳动过程论部分构成。

之所以提这一点是为了说明最后一个问题——劳动价值论依赖于历史理论。
还是举个栗子,在为直接需要进行生产的生产方式里(例如中世纪的服务生产关系(Dienstverhaeltnis)、亚细亚式生产方式等),由于生产以满足直接需要为主,许多社会产品、社会服务采用的定价方式是固定价格制度——在这些场合供给和需求基本都是相等的,因此供求关系本身不发生任何作用。
又举一个栗子,由于文化、道德差异,同时也由于地理差异,一国的必需品可能成为另一国的奢侈品,又成为第三国根本不要的物品。例如太平洋上某岛屿上的原始部落因为宗教信仰,认为贝壳的价值很高,但它们不需要葡萄酒——不管它是陈年的还是新的,那么我甚至可以用同一数量的贝壳交换陈年葡萄酒和新葡萄酒。
再举一个栗子,波兰尼认为前资本主义社会中,经济关系往往嵌入于社会关系中。以戈德利尔为代表的功能结构主义经济人类学也认为,对某些前资本主义社会,其宗教关系、政治关系也是下层建筑。即使在今天,经济价值对我们而言也不是绝对真理。你可能觉得挚友送你的新葡萄酒的价值远高于陈年葡萄酒,持有特定原始信仰的初民们也可能认为陈年葡萄酒中的“灵”已经死亡,因而毫无价值。

因此,社会科学在分析任何具体现象时,无论它是遵循马克思的历史的方法论,还是遵循主流经济学的方法论,都应当知道该现象发生的背景,以及在我们做必要抽象时省略掉的前提。

与各位共勉。

参考

  1. ^ 马克思对生产劳动的规定分为“本源规定”和“形式规定或历史规定”两种,前者起源于劳动过程的一般特征,后者继承了亚当斯密关于生产劳动的规定。创造价值的劳动严格来说需要同时符合两条规定
  2. ^ 所有物质生产劳动均具有该比例关系,这被称作劳动生产性的原则。这里的物质生产劳动指进行了质料变换stoffwechseln的劳动
  3. ^ 在马克思对服务(ein Dienst)的特殊规定下,无论商品的服务还是劳动的服务,都是特殊使用价值的有用的作用(nuetzliche Wirkung)。

user avatar   li-xiu-yu-25 网友的相关建议: 
      

问题标签里加了卡尔·马克思和劳动价值论,所以我就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角度来回答了。

人们对劳动价值论的朴素理解是“等量的劳动一定创造等量的价值”,这样的理解可能会带来一个直觉上的误区:忽视价格和价值之间的区别,认为票面价格就是劳动价值。

首先,高中政治课本上就用了一个很科普的方式来让人避免第一个误区:“劳动决定价值,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以斯密、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是一个研究均衡状态的经济学,也一直秉持劳动价值论。在这一点上,马克思的分析框架和李嘉图等人区别并不大。古典经济学家研究的商品的价值,并不完全等同于老百姓日常看到的价格。通俗地理解,价值是在一个完全竞争市场里,价格波动的一个基准点,价格围绕着价值波动,可能低可能高,但是从长期上看平均下来的价格就是价值。我们买东西的时候,看到了某个东西比我们预期要贵,我们会认为这个东西“不值”。比如说一桶康师傅方便面卖30块钱,就算有人和你分析半天全球方便面市场的供求波动给你论证方便面现在供不应求该涨价,你也会觉得“不值”,这就是人在朴素的经济情感上,对价格和价值的区分。用在题目里的例子上,城市举办奥运会,对于经济体来说是个纯粹天降的一个外部因素,所以它带来了价格波动,让经济体偏离了原有的均衡状态,让价格暂时偏离了价值,这是“供求影响价格”的时候。而当奥运会过去之后,因为供求回归均衡,老板如果还想维持之前的高价,那么别人很快就会因为觉得旅馆太贵了“不值”而不选择这个旅馆,如果老板还想经营下去就必须降低价格,让其回归旅店本来的价值,这就是“价值决定价格”的机制。而旅店本来的价值,则取决于这个旅馆的员工有多刻苦,付出了多少劳动,这又是“劳动决定价值”的机制。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这个例子不是劳动价值论的反例而是一个补充。

对于酒的问题,其实也可以用这个来解释。如果你埋下去这瓶酒,一定能够在十年后增值,而且你一定能够找到它卖出去,那么这么简单的技术,要是让别人知道了,所有人都会学你埋酒增值,当这个“十年陈酿酒”的市场进入者多了,变成了一个完全竞争市场,那么这个“十年陈酿酒”的价格也必然会降下去,最终你会发现这个“十年陈酿酒”增加的价格也就等于你挖坑埋东西的劳务费,外加上十年的保管费而已。最终还是支撑了劳动价值论。


user avatar   minamoto-5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泻药,邀请我的还有 @随便叫个名 这位同志,但我由于最近略有小忙,因而等了些时间才能回答此问题。

@天马 先生说的已经十分详细了,但是他的说法并不是足够简洁易懂,我们可以加一些理论的详细说明。

我们首先来看价格的问题,题主的误区便是认为价格总会围绕价值波动,而陈年葡萄酒的价格明显总是贵于新葡萄酒。

这在资本论第三卷中指出了,在资本可以自由流动的情况下,价格如果细细追究,其围绕的总是“生产价格”波动而不是价值波动,总体上来看,社会所有部门的商品的生产价格总额等于价值总额,但具体的某个部门某种商品价值不一定等于生产价格。

生产价格定义为生产成本加上平均利润,这之中,平均利润的计算中又包含了对周转时间的考虑。

即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而商品贩卖的价格围绕生产价格波动,产生不同于价值的生产价格机制的原理是因为两条1:不同部门的资本的有机构成不同。2:等量资本会趋于获得等量利润。1是因为不同产品的技术是不一样的,2在金融学上被称作“套利”,如果没有考虑风险的差异的话,不同部门的利润率是趋同的,因为如果有一个部门利润率更高,那么就会有更多资本涌入,这会使得所有部门利润率趋同。

也就是说,价格没有围绕价值波动而是围绕一个生产价格波动是因为资本在不同有机构成的产业中具有自由流动性。如果资本的不能在部门间流动,那么价格也会直接围绕价值波动,也就是说生产价格偏离价值本身是资本市场运作的结果,而不是商品竞争市场运作的结果。

如何理解这件事情,就是说,价格围绕价值波动的理论是是基于每种商品的有机构成都是一样或者资本流通不自由的情况下才成立,“有机构成”指代的是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的比值,举个例子,要生产数量为x的电脑他需要投入价值为一个亿的机器和可换算成100小时的简单劳动的劳动,而生产数量为y的农产品他需要付出一千万的机器和可换算成100小时的简单劳动的劳动。

不妨假设机器线性折旧,前者折旧率为1%,而后者的机器每年折旧10%,这样每年x台电脑中所蕴含的直接有用劳动量和机器中价值转移进来的价值量与y斤农产品是相等的。因此,这二者的价值是相等的。

但前者在生产开始时就需要投入更多的钱来买机器,这样如果x台电脑和y斤农产品的最终售价是一样的,就意味着生产电脑的资本家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回本,而等量资本换算在等时间里的所获得的利率必须是相同的,这就意味着在最开始的周转期里除非x台电脑的售价高于y斤农产品,否则资本家就不会投钱到电脑产业之中,因为这个产业回本更慢。因此电脑价格所围绕的波动中心——生产价格,在最开始的周转期中必须是高于农产品的。

也就是说,在生产价格中,生产成本的计算可以通过劳动的价值减去其剩余价值来直接计算,而平均利润还必须考虑资本的周转时间。在资本运作中,利润趋于了平均利润,价值也就转化为了生产价格。

在新古典经济学的供求关系理论中,新旧葡萄酒的价格也可以轻易得到解释,但是新古典对价格的解释不是一种根本性的解释,而只是一种现象性的解释,即商品的价格没有被视为是某种价值转型而来。我们知道新古典需求来自于个人效用的加总,但是这个效用不可直接观察,它只能是用过去的人的选择来进行推断。这被称作“显示偏好”(revealed preference)。比如一个直接的bug就是:现在如果出现了一个全新种类的产品,怎么预测其售价的问题。这件新产品在过去从未见过,自然不可能用过去的偏好来推断其需求量,当需求量未知时自然也不可能用供求均衡来预测价格。在这种情况下生产价格理论可以提供一种参考,因为劳动时间和平均利润都是可以观察到的。当然,此时也可以引入心理学和使用价值的分析。


有了生产价格理论,我们就可以分析新旧葡萄酒的价格差异。我们不妨就像题主假设的那样,不考虑葡萄酒的垄断或其中存在某种保管技术和劳动,假设只需要等着不卖即可。但你会发现即使是这样,旧葡萄酒的售价也必须高于新葡萄酒的售价。

因为如果我们把葡萄酒存放了十年,那就意味着投入葡萄酒的资本要在十年后才可以回本。如果他把最开始生产葡萄酒的这个钱拿去贷款收利息(简单其见假设利息是平均利润率),假设每年利息为5%,那么他可以获得原来的1.63倍的资产。如果他生产这葡萄酒然后放十年,其价格只与新葡萄酒一样,那么他为什么不直接把生产出的新葡萄酒卖掉,然后拿这卖掉的钱去收10年利息呢?因此新旧葡萄酒自然不可能以同样的价格售出,而必须要使得资本至少同样增殖为原来的1.63倍。 事实上葡萄酒价格正如@天马 先生所言,葡萄酒价格与储存时间成指数关系(实证分析报告中葡萄酒价格的对数与存储时间成正比)。本质上就是这个原因——因为利息的收取是指数的,利滚利的,如果不做葡萄酒这一行能够以指数的方式收取利息,那么做了葡萄酒这一行其售价的上涨也必须是指数的。

现在,这个答案就显而易见了,新旧葡萄酒主要是因为资本周转时间的不同,导致了其生产价格的不同,而生产价格=生产成本+平均利润。简单起见,即使我们假设即使保管不需要劳动,新葡萄酒放在那里也会自动形成旧葡萄酒。新旧葡萄酒的生产成本即使是相同的,但由于周转期的不同,导致当你看到新旧葡萄酒的售价时候,新葡萄酒售价中的蕴涵平均利润只算了一年的,而旧葡萄酒的售价中蕴含平均利润则算了十年的。

比如,在第一个生产周期,生产葡萄酒的不变成本是100元,而可变成本也是100元,不变资本的折旧是10%,社会的平均利润率是5%,那么当资本用于生产新葡萄酒的时候,其生产成本是100x10%+100=110元。第一个周期的平均利润是200x5%=10元。生产价格是120元。

而如果生产旧葡萄酒,这一周期就被扩大到了十年,每年平均利润是5%的情况下,10年的平均利润率是63%,这时,第一个周期产出的旧葡萄酒的生产成本还是110,但平均利润率变成63%,平均利润就成了126,这样,生产价格就变成了236元。

所以导致新旧葡萄酒价格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周转期不同的资本运作,周转期不同导致反映到生产价格上的平均利润的时间累计的不同,这才导致了这二者的价格不同而且成指数关系。

当然,现实中窖藏葡萄酒也需要成本,我如果埋了葡萄酒,我还必须考虑保管成本,可能有些还会坏了,而且只有某些大厂的旧葡萄酒才被公众认可,这之中可能存在着某种形式的垄断,这些都会使得旧葡萄酒价格更高。

一言以蔽之,在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中,平均售价不一定等于价值,资本的运作可以使得商品售价的均值偏离价值。要让售价围绕价值波动,需要两个条件1:不同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是相同的或者不能自由流动。2:市场是竞争性的。对商品的价格的观察结果与对资本运作作用的简单排除可以构成对商品价值的“估计”,但在资本运作下商品价格波动的中心不是价值本身。价值这一概念,作为有用劳动的另一侧面,主要在剥削分析中被运用而不是在价格预测中被运用。


关于旧葡萄酒的保管劳动是否是生产劳动的问题,我认可 @SpringField 而不是 @天马 的观点。

天先生指出,增加一倍的保管和监视劳动不能使得旧葡萄酒的价格刚好按照这个监视劳动增加量的某个比例而增加,因此监视劳动在商品价格的反映上不是线性的。

他指出葡萄酒价格与其存储时间的关系是指数的而不是线性的,但显然投入的监视和保管劳动的比例是随着时间线性的,因此,他认为窖藏保管是非生产的不具有价值的劳动。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们需要说明线性关系对价值计算的关键作用,为什么有些劳动不被视为是有价值的,而仅仅作为必要费用被扣除。

这是因为我们对价值这一概念要求可加性,即一件商品的价值等于其有价值劳动的加总。我们假设一个厂有三种劳动,生产商品,生产机器,和会计。

比如假设,在生产商品的时候,投入一小时的直接劳动和折旧机器1%可以生产一件商品,当我们生产100件的时候,我们就需要一台新机器和一百个小时的生产商品的劳动。而我们投入200小时又可以生产一台机器,因此生产一件商品本质上需要2个小时生产机器的间接劳动和1小时直接生产商品的劳动,如果我们要生产1000件商品,我们需要直接劳动1000小时,间接生产机器劳动2000小时,可见,生产量和这两种劳动时间的投入存在线性比例关系。

而当我们在计算会计劳动时间是,你会发现这样一种情况,就是当我们生产100商品的时候,我们需要会计师劳作10小时记录商品的生产和销售,当我们生产200件商品时,不会一定需要会计师工作20小时,因为对会计师而言100件商品入库和200件商品入库他在报表上都只会写一条分录。那么如果我们把会计师的劳动也认为是有价值的,一件商品中究竟蕴含着多少小时会计师的劳动呢?你会发现这不存在固定的线性关系,与生产商品的量有关。

会计与管理劳动的服务与商品生产量一般不是线性关系(当然也存在着某种线性的管理)。因此简单而言,最好认为会计师的劳动是不具有价值的,而只是需要被扣除的某种费用,事实上,会计师的工资在会计表上也被计为“管理费用”。而生产工人的工资则直接被计算为“生产成本”。

在这里,我们要意识到某种劳动是否具有价值主要取决于商品量(使用价值量,当全部商品都被同样使用时这二者是成比例的)和这种劳动投入线性关系的成立与否,而不是实物性的规定。正如马克思所说:“斯密的实物性规定和生产劳动的特性没有本质关系”。

比如,关于服务业是否具有价值的这一问题很有争论,我就认为理发师的服务就是具有价值的,因为理发师所理头的数量与其劳动时间的关系显然是线性的。

再者,对于实物性的规定本身是模糊的,无意义的,当你说钟表工改变了表的形态时,我也可以说理发师改变了顾客头的形态,因此这种服务也是一种实物性的创作,我还可以说医生改变了病人器官的形态,而外卖司机则改变了饭菜的空间位置,绣花的劳动也不过是改变了毛线的位置嘛,凭什么说这些移动了饭菜的位置的劳动没价值而移动了毛线的位置的劳动就有价值呢?本质上还是因为线性关系的成立与否而不是有没有创造实物的规定,外卖司机一班可以运一个外卖也可以运两个外卖,当外卖的总量增加外卖司机的劳动量未见得成比例增加。歌星唱歌一个人也是听一群人也是听,听众增加一倍,对歌星的唱歌时间的需求不会增加一倍。

因此,劳动时间和生产量或是使用价值量有没有明确的线性对应关系是这种劳动该不该被划入价值体系的前提。但我们对线性关系的成立与否绝不是机械的理解,我们绝不可以单单用物理规律上非线性关系来否定实物生产的线性关系,否则的话任何生产中都没有线性关系。

天马先生认为葡萄酒的存储保管劳动不具有线性关系的理由显然是出于两种原因,其一,葡萄酒所投入的视察劳动显然是随着时间线性增加的,如果我3天来看一次,自然30天就必须看10次,但葡萄酒的售价不是线性而是指数的,即2年的葡萄酒比1年葡萄酒的贵100块,三年葡萄酒不是比1年葡萄酒贵200块,而是要贵得多。

葡萄酒价和窖藏时间的指数关系在前面的段落中已经被我指出了,它不是因为保管劳动和价值之间存在着指数关系,而是因为平均利润和时间存在着指数关系,这个指数关系不是因为保管所带来的,而是因为社会平均利润所带来的,即便是同样质量和时长的保管,外面平均利润提高,旧葡萄酒的售价也会增加。即便保管过程就是埋下不管然后十年后挖出来,中间不需要任何劳动,葡萄酒售价和时间也是个指数关系。平均利润和时间的指数关系导致了商品价值和生产价格的比在这里本身就该是随储存时间的指数关系,因此,自然就不能以售价或生产价格随时间的指数对应来否定保管劳动和商品价值之间存在线性对应。

其二,天先生认为,葡萄酒保管中所付出的劳动,比如监视与旧葡萄酒的生产不存在线性比例,比如,生产一瓶旧葡萄酒需要找一个人来监视100小时,而生产两瓶的时候不需要监视200小时,因为他可以一次检查和监视两瓶。

这样,看上去监视葡萄酒的劳动与会计师的劳动没有什么不同,天马先生便认为保管劳动和商品价值之间不存在明确的线形比例关系。

但我们不应当单单以这种方式来理解劳动价值,我们要注意到,劳动价值的单位和本质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不是“物理必要劳动时间”。有价值的劳动指代的是正常的“社会生产规范”下劳动时间要和商品使用价值量(或商品量,在全部商品都具有相同使用价值时二者成比例)成线性比例,而不是要求在自然规律下二者必须要成比例。

比如,如果农民伯伯随手一撒种子,瞎JB播种,那么最后产粮的产量就只有认真播种的粮食产量的一半,但认真播种需要20个小时,瞎JB撒种只需要一个小时,可见如果你瞎Jb播种了,现在要使粮食产量增加一倍,有至少两种方法,可以用认真播种的方法增加20倍播种时间,或者直接再新找一块地再瞎JB播种一次,这样只需要2小时播种时间。如此看来,连播种的劳动时间和粮食产量都没有明确的线性对应比例,岂不是连播种等农业劳动都没有价值?

因此,对于劳动时间和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是一个规范问题,我们所谈及的生产某商品“社会必要劳动时”一定是按照“正常生产的规范”所确定的劳动时间,而不是自然规律上所必需要的劳动时间,我们必须认识到现实生活中并没有多少农民这样瞎JB播种,而都是采取20个小时的认真播种,因此,要使粮食产量提高一倍,靠的就只能是多种一块地。这样,当你买两倍的粮食的时候,里面就基本蕴含着两倍的播种劳动时间。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商品使用价值的线性对应不完全来自于自然规律,而且来自于生产规范。

当我们谈及葡萄酒的储藏的时候,也必须意识到这一点,对葡萄酒的监视和管理是与会计师不同,葡萄酒一定有一个规范的生产流程在里面,而这个流程肯定会写一个窖有多大放多少酒,一个窖请多少人,这些人每天检查多少次。当陈年葡萄酒商要增加产量的时候,他也一定是以窖的数量为单位在增加,当陈年葡萄酒要增加一倍,窖的数量就必须增加一倍,保管劳动雇员和劳动时间也会增加一倍。因此,监视和保管劳动和葡萄酒的产出在物理上本没有确定的线性比例关系,但在规范的生产工艺下形成了这样的线性比例关系。所以,可以把这种劳动视为是有价值的。

@SpringField 的理解才是非常正确的,对陈年葡萄酒的储藏和对销售仓库的管理会计对存货的保管是截然不同的,仓库管理员管理存货的劳动时长取决于东西有没有卖掉,会计师的劳动时长也取决于东西卖了多少,卖给了多少人,卖得如何,这是不确定的,这里的劳动时长和商品生产量及价值没有明确比例关系,生产规模和会计师的雇佣数量也没有明确的比例关系,但显然,陈年葡萄酒的窖藏管理不是这样不确定的,他不是卖不掉了来管理,而是一开始都在规范的规划之中的,是有预期的,有固定生产的明确比例的一种劳动时间的投入,应当认为这种投入具有价值。


user avatar   ren-jian-n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这就属于典型的价值和价格混淆了。

马克思主义思想或者说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引进“价值”这一概念最重要的功用就是用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认识人类社会。

我们认识外部物质世界的标准是统一的,比如衡量物质的多少我们会用到“质量”,衡量物质的长短我们会用到“长度”,我们衡量一块石头的大小和尺寸和用来衡量人的都是一样的,我们会用各种标准去衡量物质世界的方方面面,物质世界中各种物质、能量等也互相发生联系,这种联系我们也都会用各种公式和标准去衡量。

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人类社会就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之一,理论上说人类思想、社会和物质世界的其他部分相比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只是复杂程度更高。按理说研究物质世界的方法及标准也可以用来研究人类思想、社会,也必须是如此才是辩证唯物主义,如果人类的思想、社会与物质世界的其他部分有本质区别那就不是“唯物”了。

但实际你把自然科学界的公式代入到人类社会里得不出什么有指导意义的结论,而为了使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能够用于人类社会的研究,就必须引入一个客观存在的、可以和物质世界其他衡量标准统一的“概念”来描述人类社会,“价值”这一概念就是因此而生的,价值的衡量标准是劳动时间,时间是一个可以被衡量并且和物质世界其他衡量标准统一的。

价格简单的说就是你要为此次交换付出的货币(或者其他交换物)的数量。

价格和价值没有什么必然关系,任何人类都没有为地层中埋藏的矿产付出任何劳动,因为显而易见矿产形成的时候人类都没出现,但不妨碍各种矿藏可以被用来交易并拥有价格。

在人类目前的社会发展阶段内,价格和价值本身就是不统一的,有价格的东西未必有价值(比如矿藏),有价值的东西未必有价格(感情、生命),价值高的东西未必价格高,价值低的东西也未必价格低。

研究价值并试图将结论用于价格这本身就不合理,除非这个社会本身就已经是价格、价值高度统一,换言之就是已经实现了共产主义。

实际上在目前人类社会发展阶段内,价格取决于供求关系,分析酒为什么涨价、房子为什么涨价的时候你是在分析价格,你需要做的是分析供求关系。


user avatar   zhangwei-46-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这个问题一方面是劳动和抽象劳动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二重性这个问题

酒的增殖有两个因素:

一个是长时间放置之后酒品质上升(更好喝)

另一个是长时间放置之后的价值上升(更稀奇、乃至通过包装卖出添加)


首先,具体劳动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这可以解释“放久的酒更香更好喝”这个因素,因为这时的使用价值有资本因素(你有个放酒的地方,你有管理酒的公司)


其次,抛开“酒更香”以外的“酒的增殖”是酒价值的增殖,价值是抽象劳动的一般反应,抽象劳动是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也就是说,你直到去拿酒这段时间只要“活着”就可以算成抽象劳动了,你对你陈酒的保存、管理、包装、广而告之、销售策略也可以算在抽象劳动里。

这就是所谓的“投机”、“炒地皮”造成财富增殖的原因,它是抽象劳动的反应


user avatar   catch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劳动价值理论从来不解释此类由稀缺性带来的价格变动,所以劳动价值理论直接告诉你价值和价格是两样东西。

劳动价值理论说:自然资源没有价值(因为阳光空气不需要人类劳动就存在)。你在河边喝一口水和你在水井里打上来的水喝一口拥有不同的价值,因为井里打水明显比你在河里喝一口耗费更多劳动,就算水井就打在河边也如此。这个事情劳动价值理论不需要向你解释。

劳动价值理论在经济学历史上从亚当斯密开始到马克思结束,它自然有它的局限性。这就好像牛顿力学一样,它既不是完全正确的也不是完全错误的,它在特定的场景下是正确的,你知道场景的限制就好了。

如果你穿越回去问牛顿「树上掉下来一个 500g 的苹果,这个苹果是 500g 吗?如果同一个苹果不是掉到地上,而是掉进黑洞里,它还是 500g 吗?」他会一脸懵逼的看着你说「黑洞是什么?」

别找亚当斯密和马克思问那些会让他们一脸懵逼的问题。


user avatar   JoJo-WangQ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在沙漠里走着走着,突然捡到一颗大钻石。

你没有付出额外的劳动时间,然而获得了一大笔钱;恭喜你成功的驳倒了劳动价值论。


讲真别再举这种迷の例子出来了。除了彰显题主的逻辑严重不过关之外,并没有任何的卵用。

逻辑哪里不过关?你自己都蕴含假设了啊!

再说的明白点儿,你自己都先假设了这瓶酒十年后一定会升值,之后再来问这瓶酒十年后价格上升了,是不是否定了劳动价值论

这特么不就是蕴含假设吗?


你在沙漠里捡了个大钻石,然后把他卖了;你怎么确定这个大钻石就能卖一大笔钱啊?

你生产一瓶酒,然后把他埋了;你怎么确定这瓶酒十年后一定会升值啊?

你在题目中已经蕴含了结论的确是成立的,之后回过头来问结论为什么是成立的。

这特么不是废话吗?你都已经钦点他是成立的了;你再问他为什么成立,这不是纯属自己逗自己玩儿吗?


这就好比什么?亚洲到处都是氧气,欧洲到处也是氧气,整个地球上充满了氧气。

有个经济学家就说,既然这里有氧气,那里也有氧气;可见氧气是一种常态。那么我们不用太空服和氧气瓶也能上太空。

于是这个经济学家就去了月球。三秒憋死,皆大欢喜,可喜可贺。


所以说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什么?市场是有效的,就像哪里都有氧气;这一命题不一定是一个绝对的常态,甚至可能是一个相对的孤例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历朝历代换了个遍。为什么一贯的重农抑商?其中有一部分是因为封建制度下政府的引导,但起决定性因素的还是不具备与之匹配的生产力条件

举个例子就是什么?比如说那时候没有冰柜也没有冷冻车,即便你想去买肉,市场上也不一定随时能够有新鲜的肉来卖给你。再比如说那时候没有工业纺织机,即便你想去买衣服,市场上也不一定随时能够有尺码合适的衣服来卖给你。

谈这些的目的是什么?就是阐述一个非常简单的事实:市场不是时常有效的,甚至市场经常会处于失效状态。甚至我们可以进一步说,相对于整个人类社会的历史而言,市场有效是非常短暂的孤例;就像相比较整个宇宙而言,充斥着氧气的地球是非常渺小的孤例。如果你拿一个孤例当作一种常态,那么就会得到一系列很荒谬的结论。


那么回到题主的题目,我生产一瓶酒,然后把他埋了,十年后我没有付出额外的劳动时间,用劳动价值论所得到的结论是什么?

劳动价值论所得到的结论是:这瓶酒不会增值。就算你埋一百年,也不会增值。增值的部分是因为暂时性的存在有效市场,是这个有效市场中的供求关系额外的附加上去的。

当这个有效市场逐渐变得不再有效的时候,这瓶酒额外增值的部分就会逐渐减弱;甚至从更加长远的角度来看,我们甚至可以得到一个截然相反的结论:这瓶酒会越来越贬值,甚至在某一天会变得毫无价值。

为什么?原因很简单,按照《资本论》的观点,市场会周期性的失效,经济危机会带来强烈的政治危机,而在这种强烈的动荡之下,想把珍酿的古酒卖出去,就像在沙漠里摆摊卖大钻石一样可笑。中国古谚“盛世古董,乱世黄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从这个角度来看,劳动价值论决定了商品的价值基准,而供求论决定了商品的价格波动。这也就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如果你不能理解这一点,可以看看那些周围人为控制的供求变动,譬如说荷兰的郁金香,或者炒作的房地产之类。当这些商品处于人为控制的供求变动之下之时,这种价格的极大提升,就是供求论的体现;而当这些商品最终破灭,回归原初的价格的时候,就是劳动价值论的体现。换句话说,你可以把一个气球人为的吹上天,但你不能否认这个气球最终还是会掉下来。人为的吹上天,就是供求论;最终会掉下来,就是劳动价值论。这二者并不矛盾。没有劳动价值论的话,你就没有办法解释;为什么在去掉一切人为的干预后,商品本身还会存在一个基准的价格。


最后,给各位读者放一段看上去似乎很有道理,但在逻辑上实际非常智障的毒鸡汤:

“二战”期间,一位印度老人拿了三幅名画去市场上卖,恰好被一位美国画商看中。这位美国人自以为很聪明。他认定:既然这三幅画都是珍品,必有收藏价值。假如买下这三幅画,经过一段时期的收藏肯定会大大涨价,那时自己一定会发一笔大财。于是,他问那位印度老人:“先生,你带来的画不错,如果我要,你看要多少钱一幅?”“你是三幅都要呢,还是只买一幅?”印度老人反问道。“三幅都买怎么讲?只买一幅又怎么讲?”美国人开始算数了。他的如意算盘是先和印度老人敲定一幅画的价格,然后,按多买少算的原则,把其他两幅一同买下,那样肯定能占点儿便宜。
印度老人并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只是表情上略显难色。美国人却沉不住气了,他说:“那么,你开个价,一幅要多少钱?”这位印度老人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商业精,他知道自己画的价值。于是装作漫不经心的样子回答说:“先生,如果你真诚意地买画,我看三幅800美元吧!这很便宜的!”美国画商并非商场上的庸人,他抓住多买少算的砝码,一美元他也不想多出,于是,两个人讨价还价,谈判一度陷入了僵局。印度老人拿起一幅画就往外走,到外面二话不说便把画烧了。
美国人很是吃惊,他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对手。对于烧掉的一幅画他又惋惜又心痛。于是他小心翼翼地问印度老人剩下的两幅画卖多少钱。想不到印度老人要价的口气更是强硬,两幅画少于800美元不卖。美国画商觉得太亏了,三幅画800美元,少了一幅画,还要800美元。
于是,美国商人强忍着怨气还是拒绝,只是要求再便宜点儿。想不到,印度老人又怒气冲冲地拿出一幅画烧了。这回,美国画商可真是大惊失色,只好乞求印度老人不要把最后一幅画也烧掉,因为自己太爱这幅画了。他接着又问这最后一幅画多少钱。想不到印度老人张口还是800美元。这一回画商有点儿急了,问:“三幅画与一幅画怎么能一样呢?你这不是存心戏弄人吗?”印度老人见这位美国画商还想讨价还价,于是便说:“这三幅画出自知名画家之手,本来有三幅的时候,相对来说价值小一些。如今,只剩下一幅,可以说是稀世珍宝。它的价值已经大大超过了三幅画,现在涨价了。这幅画800美元不卖,最低得出价1000美元。不然,我还会烧掉它!”这下,画商真的急了,生怕印度老人将第三幅画也烧掉。他一手按着画,说道:“1000美元,我买了!”
后来有人问印度老人,为什么要当着画商的面烧掉两幅画?老人说,“物以稀为贵。美国人有个习惯,喜欢收藏古董名画。他要是看上了,是不会轻易放弃的,肯定会出高价买下。并且我从美国人的眼神中看出,这个美国人已看上了我的画,心中就有底了。所以我当面烧掉两幅画,留下一幅卖高价呀!”

提问:这段毒鸡汤出现的逻辑谬误在哪里?其中有一个,是本篇回答中所出现的蕴含假设谬误;即这个印度老人已经预设了交易会继续进行,市场是假定有效的。还有另外一个逻辑谬误,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思考一下,这里暂时就不放答案了。

以上。感谢您的阅读。


user avatar   shang-guan-r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劳动价值论可以解释一切现象,它的解释能力好到什么程度呢?

和拉面神教的解释能力一样好。

你也可以说其实人的劳动都无法创造价值,一切的价值创造都是拉面大神的结果。

具体到这瓶酒,其实是拉面大神塞了一些秘密价值到酒里了。

比什么人类劳动简单多了,也容易理解。

不可证伪但自恰的理论,唯一的命门在于没有用。

劳动价值论能解释这酒价值哪儿来的,你让他预测一下这个酒再放一年,价值几何?

这才是神棍扒皮机。




     

相关话题

  有哪些还没来但你觉得适合来知乎的国内的经济学者?为什么? 
  世界的左翼运动已经到头了吗? 
  薛兆丰在经济学家的群体中水平如何? 
  有哪些阶级越相近却歧视越严重的例子? 
  如何看待黑龙江养老金亏空超200亿 ?现在的年轻人应该怎么解决未来养老问题? 
  请问劳动价值论者应该如何理解电影《九品芝麻官》中尚书大人还饼这个情节? 
  为什么货币会有时间价值 ? 提出时间价值的意义何在? 
  为什么七五版《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把苏联称作是“官僚垄断资产阶级所有制”、“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假设马克思是对的,为什么资本家不无限招工? 
  为啥马云反感经济学家呢? 

前一个讨论
南方人要不要为了985去东北方向?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有些人喜欢用华为而不用小米?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